⑴ 以前的一部老电影,是描写解放前我地下党为保护一批干部的子女转移的故事,片名叫什么忘记了,求片名
《啊!摇篮》
1947年,延安保育院的几十个孩子离开亲生父母,由保育员们带领从延安炮火中撤退。我军旅长肖汉平接到上级命令,把营教导员李楠从前线调来,派她和警卫员丁大勇去寻找并护送这些孩子去解放区。这些孩子每个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亮亮的父亲已经牺牲,母亲负伤,危在旦夕;丹丹是个孤儿;院生是母亲被打出家门后生在保育院的;冬来的父母都在前方打仗……老红军罗桂田、陕北妇女赵玉霞、14岁的小保育员湘竹为保护、带好这批革命幼苗付出了全部的爱....
⑵ 我国解放前哪一部电影是周旋、赵丹主演
《马路天使》
是由袁牧之自编、自导,赵丹、周璇主演的一部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艺术成就的现实主义优秀影片,是我国社会问题片的代表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描绘活泼市井生活的伟大的艺术杰作;我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发展高峰的标志。一九八三年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中国电影九十年优秀影片”之一。
⑶ 求一部国产老电影,大概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枪战加武打的,故事背景应是解放前的,卖艺的老头和女儿
杀手情
民国初年,蔡锷为讨伐袁世凯购买了一批军火。袁派两路人马前往云南清波镇,企图劫持、炸毁军火。一路派孙立收买当地恶霸高大虎;一路派韩云山携养女韩美玉暗中监视、指挥孙立。杀手宋光为报高大虎杀兄之仇来到清波镇,并结识了三个同时爱上自己的女人——美玉、秀故、云妹。保安队长张大川为保护军火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并争取了宋光作为重要力量。各种势力云集清波镇,演出了惊心动魄的杀。最后,袁世凯彻底失败
导演: 颜学恕
编剧: 张欣 / 李万年
主演: 申军谊 / 史可 / 顾艳 / 谭希和
⑷ 中国老电影的一些资料
当我们回顾60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时,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电影的蜕变和新生是与中国社会的变革联系在一起的,从电影的内容、样式,到生产、营销方式,都在不断的变革中。在这六十年里,中国的电影经历了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的转变;经历了从单一的样板戏到现在的类型片初见雏形的局面。这些发展都在表明,新中国的电影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变革。
1949-1966:“工农兵电影”和“写重大历史题材电影”
从1949年新和国开始,中国电影事业便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从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里,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虽然也受到政治气候的严重干扰,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波折,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但是,电影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在17年里共摄制了600多部题材相当丰富的故事片,在数量与质量上较建国前的影片都有一些突破。
这一阶段的电影的电影可以概括为"工农兵电影"和"写重大历史题材"这两大类的电影。1949年4月,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这是国营电影制片厂生产的第一部体现工农兵方向的故事片。"有意思的是,三大电影基地之一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新中国生产的第一部影片是《农家乐》,一工一农,一南一北,昭示着新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从1953年开始,新中国进入了有计划地、大规模地经济建设时期,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中国的电影反映的就是在实现工业化道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新人和新事。像《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五朵金花》、《老兵新传》、《阿诗玛》等影片,能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与当时的电影工作者们贴近社会民众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写重大题材"的口号是在电影指导委员会的会议上提出的。当时,受到苏联战争电影的影响,电影管理者要求电影追求"史诗性",甚至采用行政命令手段,强制创作者去写"重大题材"。如反映抗美援朝的题材,要求必须具有史诗规模,规定影片中要出现中朝两国最高领导人和最高将领,并且要表现中朝人民的友谊,中朝军队的团结,以及战争的战略思想等等。反映土改的电影,也要求全面反映土改中各阶层人物的态度和土改政策的各个方面,成为指导土改工作的教科书。
这类作品是由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承担的,它们艺术地再现了1921年建党前后到建立新中国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革命斗争事迹。这里面的一大批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洗,已成为"红色经典",像《白毛女》、《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霓虹灯下的哨兵》、《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娘子军》等,精品之多,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大批擅长拍摄革命历史题材的导演,像成荫、崔嵬、凌子风、苏里、谢铁骊、李俊等,都是直接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过来的,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物的感情、生活的质感和思想的表达都是有说服力的。而近年,这些电影频频被改编,像《小兵张嘎》、《霓虹灯下的哨兵》等等,时间足以证明这些电影的魅力。
当时的电影工作者和解放了的人民一样,充满了高涨的革命激情和旺盛的创造精神,在极短的时间内,他们将电影形式与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结合起来,立志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主义电影。可惜,"政治本位论"严重束缚了十七年时期电影工作者的手脚,使他们不能完全施展出抱负。"文革"的到来,又把电影引向一条完全陌生的道路。
1966-1976:中国电影“戴着脚镣跳舞”
"文革"开始后,除了"老三战",十七年电影被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样板戏"电影。60年代的人对这个词汇应该不会陌生。1966年《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样板戏中的人物总而言之就是三突出、高大全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他们在精神上无限高尚、高大,但是却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因此他们是一群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郁的英雄。是按照神话中塑造神的手段加以塑造出来的。
因为电影中的人物都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所以"样板戏"电影的创作者就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京剧表现方式怎样进行电影化处理?二是如何创造出绝对理想的英雄人物。难为了那些一流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戴着脚镣跳舞,找到了一种方法,去表现这种理想化的英雄。当年的电影艺术家们摸索出的"红光亮"、"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等拍摄手法,虽然是极刻板和教条的,但也为这根从废墟上生长出的"枝条",增添了意外的光泽。
⑸ 推荐几个解放前,以上海为题材的电影
“上海皇帝”共两部,电影。
⑹ 求建国以来的国产儿童影片最全目录,谢谢~~
........全部????
1949年:《三毛流浪记》(这部电影前半部拍在建国前)
1954年:《小白兔》
1955年:《祖国的花朵》、《罗小林的决心》、《青春的园地》
1956年:《小伙伴》、《皮包》、《哥哥和妹妹》
1958年:《三毛学生意》、《兰兰和冬冬》、《红孩子》、《风筝》
1959年:《好孩子》、《小月亮》、《苦儿流浪记》、《人小志大》
1960年:《街童》
1961年:《英雄小八路》
1963年:《兄妹探宝》、《小兵张嘎》、《宝葫芦的秘密》(新版2007年上映)
1964年:《小铃铛》
1965年:《南方少年》、《小足球队》
1975年:《我们都是向阳花》、《渡口》、《主课》、《小螺号》、《出发之前》、《黄河少年》、《海霞》、《烽火少年》、《春苗》
1977年:《小石柱》
1978年:《火娃》
1979年:《玩具》、《飞向未来》、《啊!摇篮》
1980年:《十天》、《琴童》
1981年:《四个小伙伴》、《苏小三》
1982年:《城南旧事》、《心泉》、《闪光的彩球》、《泉水叮咚》、《飞来的仙鹤》
1983年:《应声阿哥》、《下次开船港游记》、《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5年:《小刺猥奏鸣曲》、《下次开船港游记》、《岳云》
1986年:《娇娇小姐》、《少年彭德怀》
1987年:《湖心岛之谜》
1988年:《霹雳贝贝》
1990年:《魔表》、《我的九月》、《警门虎子》、《战争子午线》
1991年:《北京小妞》、《大气层消失》
1994年:《广州来了新疆娃》
2000年:《开心哆来咪》
2003年:《上学路上》
为你这5份我容易吗?能想起来名字的都找到了年份,还有一些想不起来的。
⑺ 找一部反映解放前上海纺织厂的老电影
赵明导的:《团结起来到明天》,
描写上海纱厂女工在解放前与国民党斗争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