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老电影警察局长的自白小说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电影警察局长的自白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5-14 02:59:19

㈠ 求一部老译制片,大概记得是孤单检察官和黑手党斗争的故事

你说的是意大利电影《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全名应该是《一个警察局长向共和国检察官的自白》,由于名字过长,就给简化了),上译译制的。不过,孤单和黑手党斗争的是警察局长,警察局长对那位检察官开始不信任,最后不得已把黑手党魁击毙后自己到监狱自首,影片结尾当他发现检察官是个正直的人后,他自己却在监狱里被黑手党的人杀死。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㈡ 尚华(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着名配音表演艺术家)详细资料大全

尚华(1922.5.1-2005.4.22),

祖籍山东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在军阀混战、国难当头的时代,幼年的尚华随父母颠沛流离到哈尔滨,好不容易上了国小。后因家境窘迫,16岁的尚华便不得不中途辍学,进了哈尔滨的一家五金店当学徒。19岁那一年尚华考进了上海电影话剧演员专校。毕业后,他便开始了话剧表演生涯。年轻的尚华身材魁伟,扮相英俊,加上音色洪亮、吐字清晰,很快他便成了剧社的台柱演员,在长达近40年的配音工作中,尚华用语言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外国影视片中的人物形象:《悲惨世界》中的沙威警长、《冷酷的心》中的“魔鬼”胡安、《虎口脱险》中的指挥家斯坦尼斯拉斯、《鹰冠庄园》中的钱宁先生等,深受中国影迷欢迎。

1950年8月,通过邱岳峰的介绍,尚华来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当上了一名配音演员。从此,他结束了8年的话剧表演,正式开始了他的配音生涯。1981年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动画电影《人参果》孙悟空配音。

2005年4月22日(凌晨1时30分)尚华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去世,享年83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尚华
  • 别名 :原名尚乃忠
  •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山东黄县(今龙口市)
  • 出生日期 :1922.5.1
  • 逝世日期 :2005.4.22
  • 职业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配音演员
  • 毕业院校 :上海现代电影话剧演员专科学校
  •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电影配音工作
    为中国电影译制事业做出了贡献
  • 代表作品 :《虎口脱险》《冷酷的心》《爱德华大夫》《卡桑德拉大桥》配音
作品内容,配音艺术,人物生平,弃商从文,一将功成,精益求精,壮心不已,人物印象,

作品内容

尚华先生主要作品有《孤星血泪》、《虎口脱险》、《追捕》、《爱德华大夫》、《卡桑德拉大桥》、《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总统轶事》、《胜利大逃亡》、《锦绣前程》、《悲惨世界》、《冷酷的心》、《鹰冠庄园》、《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等,尚华退休后仍然念念不忘配音工作,他最后配音作品是电影《角斗士》。

配音艺术

尚华这个名蠢镇字真是好眼熟好耳熟,它频频出现在译制片的演职员表中,又屡屡化作角色的声音,融合着银幕形象,以其沁人的魅力,惹引得观众或爱或憎七情沸反。 上海电影译制厂演员合影(尚华,后排左6) 据尚华先生本人较为保守的估计,从事配音工作年来,他至少配了600多部影片。 尚华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将一种诙谐与幽默拿档败的情绪,通过他的语言,不露痕迹地体现在角色;在《爱德华大夫》中的心理学教授,尚华将其理解为事故洞明,人情练达而又充满着童真般幽默的老人。于是我们听到了这样的一种声音,舒缓甚至有点懒洋洋的语气,似乎总在赌气的声音表情,吐字干净,条理清楚,尤其是那句:“不要说我知道你比我懂得多,可是到最后总是你们比我懂得多。女人啊!”妙绝的翻译,妙绝的配音。 他有一副与众消颤不同的嗓子,尽管已经五六十岁了但他的声音仍然洪亮而结实,毫无苍老、衰弱之感。他配音常常带有拖腔与尾音,他有一种幽默感,妙趣天然。随着他特有的丰富的语调变换,观众又深为其声音表情的多彩与深致所感,为他体现的角色的性格弹性所倾倒。 据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着名配音演员及导演苏秀女士介绍,尚华在年逾古稀之时依然为影片配音,大家觉得只有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尚华最合适,“一将功成万骨枯”。那完全是尚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配原片前,尚华往往一段戏会要求放映员连放数十遍让他揣摩,回到家里也要将口型对上近百遍才作罢。为了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尚华还提倡阅读原着。当年,尚华为了配好电视剧《老古玩店》,不仅阅读了原着,惟妙惟肖。 此外,尚华是戏路较宽的演员,他配的人物也是性格多样的;他晚年配的《虎口脱险》中乐队指挥斯坦尼斯拉斯,是他配音生涯中的另一座高峰。

人物生平

弃商从文

1922年,一个啼声嘹亮的男婴出生在山东省黄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中。从商的父亲尚勉臣欣喜异常,为了将来男孩能子承父业,他前思后想为儿子取名“尚乃忠”。固执的父亲当然没能料到,成年后的乃忠并没有成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反倒在另一个艺术领域中叱咤了大半个世纪。 尚乃忠的青年时期,正逢国内战乱不断,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于京剧艺术的痴迷。即便随着父母颠沛流离到哈尔滨当了一家五金店的学徒,仍然经常独自一人偷闲跑到戏院里过把瘾。“一定要当个演员”这样的梦想,就这样悄悄地在一个少年人的心中萌动着…… 19岁跟随全家来到上海落户后,尚乃忠第一次违拗了父亲的意愿,弃商从文偷偷报名考进了当时的上海现代电影话剧演员专校。他在这所私立学校中潜心攻读,刻苦学习语言、表演等一系列课程,像一块干渴的海绵汲取着艺术的养料。 毕业后,尚乃忠如愿开始了自己的话剧表演生涯。从1942年到解放初期,这一干便是八年。在这青春放飞又略显艰辛的艺术旅途中,他辗转于京津沪各剧社之间,参加了《雷雨》、《原野》、《林则徐》等诸多着名剧目的演出。很快他便成了剧社的主要演员。但是,固执的父亲对于家里出来这样一个“戏子”,感到颜面无光,每每回到家中,尚乃忠最不忍见到的就是父亲痛惋的目光。考虑良久,乃忠遂给自己取了一个艺名“小臣”。最终,为了避免大家误解他为“陈先生”,又给自己正式取了一个名字——尚华。

一将功成

谈及自己配音艺术的起始,尚华的思绪便会飞到60年前,他和至友邱岳峰相识、相知的那段友情岁月。 1950年,正是已在上影厂翻译组(上海电影译制厂前身)工作的邱岳峰,介绍尚华进入上影厂翻译组,又给予了悉心掖助。从此,尚华才结束了8年的话剧表演,正式开始了他的配音生涯。当时,他年方28。 忆当年,我国的译制、配音工作刚刚起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配音演员,尚华和他的同事们悉心摸索,边学边实践,终于将《孤星血泪》、《牧鹅少年马季》、《锦绣前程》等一大批优秀的外国影片成功地译制出来,介绍给新中国的亿万观众…… 在随后的艺术历程里,尚华更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外国影视片中的人物语言形象:《悲惨世界》中的沙威警长、《冷酷的心》中的“魔鬼”胡安、《虎口脱险》中的音乐指挥斯坦尼斯拉夫、《简·爱》中的圣约翰牧师、《鹰冠庄园》中的钱宁先生……真可谓硕果丰盛、成绩斐然。当时,配音圈子里的同伴都觉得只有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尚华最合适——一将功成万骨枯。那完全是尚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真实写照,在配原片前,他往往一段戏会要求放映员连放数十遍让他揣摩,回到家里也要将口型对上70、80遍才作罢,“尚老爷子不松手,大家岂不是跟着忙”。为了加深对于影片的理解,尚华还提倡阅读原着。当年,尚华为了配好影片《老古玩店》,就不仅阅读了原着,还查阅了狄更斯的生平介绍,了解小说的背景,最终将剧中人配得惟妙惟肖。 当年“攻克”《虎口脱险》,尚华也是和着名老一辈配音演员于鼎细心合作,先将原片按难易程度分成几大块,由易到难进行配制,最终使得《虎口脱险》成为译制片史上妙趣横生的代表作之一。 这也就难怪。对于目前国内译制片的现状,数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的尚老常常感喟:“粗制滥造的太多了,有些不知道在讲什么?!”

精益求精

现实生活中尚华,具有着山东人一贯的豪情和耿直。但是每当谈到自己的艺术成就,尚华心中始终认为自己未能达到他期望中的艺术境界。所以,当记者问及配戏至今,他最满意哪部片子时,老人竟然留下了遗憾的热泪,感怀地表示,“还没有一部令自己满意的如邱岳峰《简·爱》那样的‘绝配’出现”。 反倒是说起了自己心中最大的遗憾时,尚老竟又是一番老泪纵横:数十年前,他曾和着名演员朱莎一同合作为一部义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她在黑夜中》担任配音。 朱莎在片中配一个饱受欺辱的 *** ,而尚华则是配男主角——欺骗了这个 *** 情感和金钱的骗子,他们用心配完这部片子后,老厂长陈叙一却在审片结束后,痛心地告诉尚华,“你全配错了!” 原来,这部片子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底层大众的悲惨生活,“不能把那个骗子完全当作坏人来配的,他也是值得同情的小人物啊!”于是,在自己半个世纪创作道路上从来没有返工过的尚华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重新为该片配音。那是多么难熬的一星期啊,茶饭不思,痛楚填膺。 虽已事过境迁,但每每念及此处,年已82岁的尚华老先生仍然声泪俱下,他痛惜着当时自己没有能透彻理解原片的主旨,“多大的经验教训啊!返工一部片子,那是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壮心不已

1997年的下半年,一场意外的车祸导致尚华左半身髋关节骨裂。当时尚华并没有追究驾车的年轻司机的责任,因为他的弟弟“也是一个汽车大队的老驾驶”。对于司机有着特殊感情的尚华却不曾想到,这场病痛至今始终缠绕着他。 车祸之后,为了行动方便,尚华到医院自费装了一个2万多元的人工关节,“手术时开刀口子有一尺多长”,医生说这样的人工关节大约好用上三五年。毕竟岁月不饶人,在1997年尚华老先生在家中又不慎两次扭到了关节处,光是为了保持肌肉的活力,打了三针“营养能量补针”,就花费了近800元。即使有医保,组织上也不时关心着自己,但正如尚老自己所言“恐怕所剩的积蓄今后都得花在看病吃药上了。” 但是,病痛岂能吓退一个老艺术家坚持走完艺术道路的信心。就在几年前,两眼均患有白内障的尚华又参加了影片《角斗士》的配音工作,这部影片是尚老师配音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在该片中尚老师配的是罗马皇帝,由于车祸导致的大腿关节疼痛还没有彻底恢复,再加上年纪大了,有些重听,所以导演丁建华让他坐下戴着耳机听原片的声音配,可是他坚持不用。他知道自己声音老了、反应也略显迟钝了,但是他认准了非要配到贴原片为止。几次导演说可以过了,但他认为不到位,并且站起来重新配。等戏配完以后他才发现耽误的时间太多了,别的演员等了好久,并且延迟了下班的时间。当时,尽管其他演员都关心和谅解尚华老师,可是他自己却感到十分内疚,觉得对不住大家,埋怨自己老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影响了大家,难受得差点哭出来……

人物印象

尚华也是我们当中最用功的人之一。他的用功不同于童自荣,他虽然也用了很大力气背台词,但是更多地是一直在琢磨怎样吃透人物,贴近人物,直到实录前试戏的一刹那。九十年代初期,我曾邀请他和程玉珠以及剧校的雷长喜等人去河南电视台配一部电视剧《美国寻芳》。雷长喜说:“过去在上海多次跟尚老师一起配戏,但是从来不知道他是怎么准备戏的。这次,跟他住一个房间,才知道他有多么用功。每天晚上念台词都要念到深更半夜。一个那么有成就的老演员,还那么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个角色,真叫人感动。” 尚华配音经典影片《虎口脱险》 过去,我也不知道他一段戏会念上六七十遍,但是我知道,他录戏总是有准备的。在电视台录《血的锁链》时,他有一大段戏,台词又多又快,他没有一遍是说得完整的。那天,恰巧有一个日本代表团来参观,我想不能老让人家看排练,就喊录了。老尚一气呵成,口型准确,情绪饱满。日本客人不禁热烈地为他鼓起掌来。客人走后,录音师胡师傅说:“我真替老尚捏把汗,他一遍都没说对过,你怎么敢喊录!”我说:“因为我知道,老尚是人来疯啊。”我这一说,大家都笑起来了。 尚华能把《虎口脱险》的指挥配得那么出彩,也是他超水平用功的结果。“乐队排练”那场亮相戏,我不知道他念过多少遍台词,也不知道他在放映间排练过多少次,我只知道,那几天他的高血压升到过一百九十。他配得特别出彩的,还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冷酷的心》中的“魔鬼”胡安,那是一个带有江湖气的热血汉子,特别是他那带有嘲讽意味的爽朗笑声,更令人经久难忘;一个是《警察局长的自白》中的布鲁诺,那是一个黑帮,一个流氓,他说话轻声细语,却令人毛骨悚然。我说过,配坏人,我们的几个男同胞各有各的坏。配流氓应该是老尚最拿手的了。除了布鲁诺,还有《金环蚀》中的流氓记者,那也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尚华在1959年我厂成立导演组的时候,也曾做过几年译制导演。他很善于搞孩子戏,所以后来当我的戏里出现孩子的时候,我就会求他:“尚二爷,帮我给孩子排排戏吧。”他总会认认真真去排。还有的时候,我会求他“给于鼎排排戏吧”。他不但替老于排戏,事后还会问我“他的戏录得怎么样”,我说“录得还不错”,他就会点头笑笑。有一次我说“有一场戏录得不太顺利”,当他知道了是哪一场戏后,一拍大腿说:“就是这场戏,我没帮他排。”他帮我给演员排戏,无名无利,甚至也没人知道。演员戏好了,却是导演的功劳。他可能从来都没想过这一层,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忘记他这份情谊。

㈢ 重温经典

以下摘抄自:
http://wo.cnmdb.com/group/review_41724

--------------------------------------

本资料集由Harry Potter(叶莺)整理,资料来源:《新电影20年》、80年代《大众电影》、《北京电影学院报》、《外国电影丛译》等,中国配音网网友校订,转载务必保留本说明。

《小英雄》 1950年译制
《乡村女教师》 1950年译制
《列宁在1918》 1951年译制
《彼得大帝》 1952年译制
《一寸土》 1952年译制
《华沙一条街》 1952年译制
《肖邦的青年时代》 1953年译制
《坦卡》 1953年译制
《奇婚记》 1953年译制
《偷自行车的人》 1954年译制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1954年译制
《不可战胜的人们》 1954年译制
《贝多芬传》 1955年译制
《夜店》(舞台艺术片) 1955年译制
《做贼心虚》 1956年译制
《勇士的奇遇》 1956年译制
《世界的心》 1956年译制
《生的权利》 1956年译制 这是上海译制的第一部拉丁美洲国家的影片
《孤星血泪》(黑白片) 1956年译制
《旧恨新仇》 1956年译制
《警察与小偷》 1957年译制
《叛逆》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7年译制
《红与黑》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7年译制
《三剑客》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科伦上尉》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崩溃的城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血的圣诞节》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这是在中国上映的第一部希腊影片
《三合一》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这是最早与中国观众见面的澳大利亚译制片
《根据法律》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中国翻译的第一部芬兰故事片
《北海运输队》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王子复仇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8年译制
《上任前夕》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社会中坚》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绿色的土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塔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
《同一条江》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0年译制
《阴谋与爱情》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0年译制
《大墙后面》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0年译制
《献给检察官的玫瑰花》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查雅布拉纳》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松川事件》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广岛之恋》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神童》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阿苏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 中国译制的唯一一部锡兰电影
《勇敢的胡安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阿尔及利亚姑娘》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塔曼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她在黑夜中》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译制
《抗暴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3年译制
《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3年译制
《特殊任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3年译制
《卡洛阳》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4年译制
《革命的故事》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8年译制
《圣地亚哥之行》 上海电影译制厂1969年译制
《红菱艳》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0年译制
《第八个是铜像》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1年译制
《冷酷的心》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巴黎圣母院》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富翁的女儿埃伦娜》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简•爱》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冰海沉船》(英国)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2年译制
《警察局长的自白》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4年译制
《琼宫恨史》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美人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9月译制
《魂断蓝桥》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鸳梦重温》(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屏开雀选》(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空谷芳草》(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5年译制
《基度山伯爵》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美凤夺鸾》(资料片,译制后未公映)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囚徒》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坎贝尔王国》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音乐之声》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叶塞尼亚》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7年译制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7年译制
《望乡》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未来世界》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悲惨世界》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蛇》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
《谁来赴宴》(内参片)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追捕》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曾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吟公主》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1830》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尼罗河上的惨案》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8年译制
《大独裁者》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恶梦》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政权•真理》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佐罗》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金环蚀》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绝唱》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萨拉丁》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

㈣ 谁知道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过哪些经典影片

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和上海电影译制厂译配影片目录(1950-2006)

恭贺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50周年
(1957-2007)

1950年

小英雄 巴甫洛夫 乡村女教师 米丘林 勇敢的人 雪中奇羊 怒海雄风 游侠传 有情人终成眷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党证

1951年

伟大的曙光 生活的光芒 蟒魔王 列宁在1918 无罪的人 作曲家莫索尔斯基 未婚妻 远离莫斯科的地方 伟大的力量

1952年

华沙一条街 解放了的土地 一寸土 不屈的城 黎明前的战斗 钢铁的城 彼得大帝(上、下集) 乌克兰诗人舍甫琴柯 生活的创造 伟大的公民(上、下集) 卡嘉 牧鹅少年马季

1953年

肖邦的青年时代 废品的报复 奇婚记 演员的艺术 卡塔琳的婚姻 坦卡 祖国的早晨 明日处处欢乐歌舞 音乐家艾凯尔 钦差大臣

1954年

小淘气 收获 偷自行车的人 不可战胜的人 不可分离的朋友丘克与盖克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曙光照耀着我们 一个女人的新生活 阿辽沙锻炼性格 我们街上的足球队 玛莉娜的命运 米兰的奇迹 广场奇遇 绑架

1955年

危险的货物 魔椅 贝多芬 九月英雄 两亩地 麦收时节风雨来 为了十四条生命 牛虻 官场斗法记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集) 假情假意的人们 罗米欧与朱丽叶 马克西姆·高尔基传略 夜店(上、下集)

1956年

小勇士历险记 第六纵队 百货商店的秘密 人和土地 孤星血泪 匹克威克先生传 盗名窃誉 锦绣前程 伊凡从军记 第四十五号地区 作贼心虚 勇士的奇遇 生的权利 没有留下地址 第九号病房 两个探险家 旧恨新仇 边塞擒谋 山城春色 我和爷爷 生活的一课 世界的心 希望之路 牧女的心愿 母亲 第十二夜 称心如意

1957年

墨西哥人 他的真名实姓 马歇尔欢迎你 舞台前后 春到田间 逃亡者 风山疑案 攻城计 为了苏维埃政权而斗争 坚守要塞 漂亮的朋友 仇恨的旋风 木屋的村子 奥赛罗 初欢 警察与小偷 英雄城 叛逆 如此人生 证据 十块美金 撒谎的鼻子 雾都孤儿 漫长的路 保姆 红与黑(上、下集) 命根子 法官 不同的命运 红莲花 雪橇

1958年

道路之歌 魔鬼的深渊 诗人 不平凡的夏天 马尔华 三合一 列宁格勒交响曲 雁南飞 第四十一 家庭争执 祝你成功 北海运输队 战火中的少先队 忏悔 科伦上尉 心儿在歌唱 被遗弃的人 王子复仇记 一天的起点 危险的生活 幸福的磨坊 痛苦的一页 柯儿趣游记 两姊妹 崩溃的城堡 根据法律 血的圣诞节 三剑客 骄傲的山谷 唐·吉诃德 被侮辱与被迫害的人 2×2=5

1959年

1918年 最后的决定 自由城 蒂萨河上 春风野火 战友 虎口余生 基辅姑娘(上、下集) 在松林的后面 崇高的职责 上任前 夕海之歌(宽银幕) 红叶 第一提琴手 海之歌 他们叫他阿米哥 一个人的遭遇 我了解他 塔娜 爱国者 定时炸弹 球 父与子 狼窟 社会中坚 昨天 白痴(上) 黑营 第卅九旅 阴暗的早晨 毁灭的发明 鹰星

1960年

圣彼得的伞 继母 三宝磨坊 影子部队 鲨鱼的牙齿 婴儿 渴 达巴契上尉 三宝磨坊(宽银幕) 新婚之夜 同一条江 第一课 阴谋和爱情 在水平线上 福玛·高尔捷耶夫 最后一步 绿色的土地 阴谋与爱情(宽银幕) 海军上尉巴宁 伊里斯顿的儿子 科德雷的酋长 黎明 雅辛托叔叔 大墙后面(宽银幕和普通银幕) 生活从此开始风暴 带翼的人 索那大 罗密欧朱丽叶和黑暗

1961年

查雅布拉纳 两头牛的故事 哈蒂发 生活的道路 白夜 暴风雨的前夕 穷街 阿苏卡 松川事件 珍珠 广岛之恋 盐的奇迹 更高原则 真情实况 象你这样的人 不屈服的人 冰海沉船 献给检察官的玫瑰花 大生意 当我们年青的时候 山鹰之歌 智擒眼镜蛇 神童 圣地亚哥之行

1962年

勇士的传说(宽银幕) 压路机和小提琴 带阁楼的房子 红帆 鬼魂西行 老区新貌(宽银幕) 运虎记 红帆(宽银幕) 她在黑夜中 五天五夜 郭林的前程 塔曼果(宽银幕) 革命的故事 锁链 阿甫夫妇 18号封地 仅次于上帝的人 妈妈你不要哭 阿尔及利亚的姑娘 他们也在战斗 勇敢的胡安娜 决裂 童友 偷东西的喜鹊 记忆中的街道 圣诞节的前夕 一年中的九天 姑娘们

1963年

我的孩子 小青鸟 皇帝的恩惠 刺猬和友谊 青年起义者 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末日的罪行 罪恶之家 蓝色港湾的舰长们 红色宣传员 黑帆 圣母的珍珠 瞎子领路人 特殊任务 抗暴记 在法国的壁炉旁

1964年

搜寻长统靴 厚四姐 通向舞台的道路 蚀 合金 卡洛扬 深夜的脚步 偷袭 我们的土地 断桥(宽银幕) 魔盒

1965年

沾满泥土的手 在17度线上 土地保卫者 最初的年代

1971年

脚印 勇敢的人们 战斗的早晨 第八个是铜像 天亮的时候 同志,你的道路

1972年

巴黎圣母院 简·爱 冷酷的心

1973年

绿色的群山 烈火行动计划

1974年

在那些年代里 沉默的朋友 警察局长的自白

1975年

战斗的道路

1976年

基度山伯爵 生死恋 阿里巴巴 沉默的人 蛇

1977年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 叶塞尼亚 故乡

1978年

橡树,十万火急 汽车行动计划 尼罗河上的惨案 在阴谋者中间 望乡 追捕 扎根大地 战友重逢 未来世界 悲惨世界 孤星血泪 华丽的家族 孩子与小提琴 缩小包围圈 吟公主

1979年

看不见的要塞 坚强的翅膀 金环蚀 光阴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佐罗 大独裁者 卓别林 讽刺剧 发工资的日子 水晶鞋与玫瑰花 淘金记 萨拉丁 一天的欢乐 城市之光 马戏团 车队 政权·真理 巴黎一妇人 凡尔杜先生 苦海余生 蝙蝠 恶梦

1980年

砂器 大篷车 阿拉伯历险记 天平之甍 古堡幽灵 卡桑德拉大桥 啊,野麦岭 复仇 我的儿子 激战的前夕 征服黑暗的人 走向深渊

1981年

英俊少年 背井离乡 远山的呼唤 父子深情 奴里 哑女 老枪 最后一颗子弹 甜蜜的竞赛 风雪黄昏 十四个冬春 检察员的起诉 沼泽地里的阳光 麻疯女 天鹅湖

1982年

虎口脱险 苔丝 阿奇扎 郡委书记 大使们 女仆 异乡泪 冰峰抢险队 我两岁 阳光下的罪恶 十六个人 火红的第五乐章 寅次郎的故事·望乡篇 啊,野麦岭(续集) 两个船长 人世间 重归于好 非凡的艾玛 三十九级台阶 山的儿子 驯马手莫兰特 汤姆叔叔的小屋

1983年

海狼 情暖童心 雪地英雄 绿宝石 护身符 海岛探宝 爱德华大夫 弃儿 第三个人 不朽的情侣 屠夫 挪威之歌 威尔斯面包师的儿子 大海的女儿 除霸雪恨 布加勒斯特居民证 月尾岛 妙香山上重逢 海峡 猎人 蒲田进行曲 苦命夫妻 国家利益 铁面人

1984年

非法越境者 游侠传奇 女侦探 大水 螃蟹 觉醒 维拉 志同道合 白玫瑰在行动 开往克拉列沃的列车 上校胡巴尔 艺人之家 死亡陷阱 神秘的黄玫瑰 科佩尼科 上尉 兆治的酒馆 只要我活着 胜利大逃亡 王中王 铁骑兵 一个酋长的胜利 热带丛林历险记 张开幻想的翅膀 创奇者 逃往雅典娜 熊猫的故事

1985年

黑郁金香 马戏团员的遭遇 温柔的怜悯 无声的行动 马背上的幽灵 希西公主 枪手哈特 总统轶事 金像奇案 我们的肤色 红发女郎 难忘的假日 从地狱归来 第一滴血 冒险的代价 罪行始末 误解 迪斯科舞星 纯洁 不能没有你 好像不认识你 海誓山盟 红钟 日本沉没 幸福的黄手帕

1986年

野鹅敢死队 一个哑巴的故事 年轻的皇后 印度之行 无腿先生 一个皇后的关键时刻 真假萨卢 大轮号和水手号 三个老兵 机组乘务员 少年擒寇记 第七个目标 霹雳舞 罗特的女儿 伦敦上空的鹰 陷阱 谋杀翌日 报警记 姊妹坡 婉丽 换房单独行动 第一骑兵军 神秘的黄玫瑰 珠宝奇案 裸露在狼群 斯巴达克思(上、下集) 无根的树

1987年

海魔 铁骨金沙 里约的迷雾 来历不明的日记 国王的光荣 最后一班地铁 圣诞老人 蚂蚁死神 夏日旅行 异国情 不朽的人 黑狼的嚎叫 幻想的日子 他是谁 黑林中的布谷鸟 古宅之谜 红色飞行员 超人(第二集) 首都消失 伊豆舞女 片山刑警在海岛 乱世冤家 没有陪嫁的新娘 合法婚姻 男子汉们 警官的诺言 大象音乐会 健儿春色 舐犊情深

1988年

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 故乡行 各得其所 山鲁佐德的又一夜 特殊警察 神射手 冰与火 复仇的火焰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莫斯科之恋 伤痕累累的勋章 美元迷 佐罗新冒险 我的朋友流浪汉 蓝色行动队 优骏 钓鱼迷巧遇记 孤胆警探 片山刑警在山城 金钱与仇恨 昏迷 好事不成双 碧海情 痴情鸳鸯

1989年

谜中之谜 神秘的黄玫瑰·蓝宝石项链 八十年代灰姑娘 糊涂警官 钻石胳膊 镜子 印度先生 恐怖笼罩着城市 早安巴比伦 晚餐来的客人 水 生死之间 缉私特警 天网恢恢 良宵难度 危楼风波 清白的手 莫斯科在广播 电影悲欢曲 孤身复仇 情海冤魂 魂归故里 无冕之王 约翰·施特劳斯 双人舞 随心所欲 命令027 内线人物 总统失踪记 地震 二十四只眼睛 侦探的故事 暴风勇士 有生命力音乐 出水芙蓉

1990年

较量 铁血警探 古墓荡寇 地狱猎手 间谍505 义警神威 细雨梦回 喜结冤家亲 萨拉热窝谋杀事件 超级舞星 忠诚的心 梦游外星 末日可数 柏林之恋 牧师的一家 古币疑案 片山刑警在酒吧 达芙妮和她的朋友 复仇的铁拳 法网 砂屋之梦 黄金犬 福尔摩斯外传 欢喜冤家 炽热的爱情 冷暖人间 红海魔影 天外来客 刑警情仇 危险之至 美洲豹行动

1991年

谍海孤魂 歌女坎坷 代号X—13 雇用警察 独臂英杰 三剑客(续集) 追寻铁证 纯属巧合 歌星马丽索尔 圣诞顽童历险记 命运 过关斩将 血洗鳄鱼仇 情系铁骑 美女神灯 内幕交易 好汉还是孬种 银白色的奖章 花魁泪 血连环 威龙争雄 爵士之王 持枪的女人们 上帝的笔误 爱情与子弹

1992年

暗里藏刀 独闯虎穴 千年痴情 法官与警察 珠宝迷踪 以死抗争 烈女抗暴 一网打尽 公鸡奏鸣曲 私人侦探 江湖双艳 风谷少女 黑眼睛蛇 女模特的遭遇 篮坛怪杰 新干线大爆炸 讨还血债 侠魂倩影 挑战者 警匪生死劫 铁窗怒火 孤岛奇情 香港之梦 风尘舞姬 恶魔克星 玛丽亚·伊莎贝尔 禁宫情妓 绑架

1993年

黑色的漩涡 俄罗斯漂流梦 惊艳奇缘 情报官和他的妻子 夜叉 惊梦奇遇 归来吧 空屋疑云 神秘的女人 血染舞鞋 情侣风尘 食人鱼 天堂血案 铁汉雄心 超级特工队 绝境求生 逃脱死亡 替身情侣 非洲豹传奇 玩命警探 弄巧成拙 拼命擒贼 死里逃生 孤胆英豪 遗产大战 国际女郎

1994年

飞来艳福 泰拳王 赌城奇案 谁是兇手 误闯谍海 少女情怀 嗜金如命 死亡客车 空中劫难 钢琴课 亡命天涯 破碎的形象 亡魂迷案 金发女郎 死前之吻 疯狂的傻瓜

1995年

黑手党老大 十二世纪来客 4000之谜 幽幽恋情 美味佳肴 真实的谎言 天不绝人 生死搭档 警察追击 生死时速 森林之王 黑雨 烈豹降妖 爱神历险 萨瓦特 绝地战警 难断丝丝情 女人的呐喊 傻瓜也疯狂 纽约大劫案 你是我的唯一 恐怖地带 戴罪立功

1996年

手足亦无情 舞厅王子 生死两兄弟 云中漫步 诱惑 廊桥遗梦 新宿鲨鱼 朋友圈 黑暗势力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 幕后裁决 温馨人间情 情归巴黎 女扮男装 圣诞前夜 古画之谜 都市外来客 我又十八 神秘的黄皮鞋 勇闯夺命岛 女警的追求 金发男郎 碟中谍 死亡面具 特警护送 爱情、背叛和谋杀

1997年

别对我说再见,妈妈 毁灭者 生命交响曲 情有独钟 亲合力 生死豪情 如此荒唐 恐怖阴谋 山崩地裂 毁灭的追求 新木偶奇遇记 战地之恋 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 爱的权力 血刃 插翅难飞 无事生非 神人卡赞 海上惊情——生死时速续集 好事成双 美洲豹 冰与火(续集) 特工狂花 深海喋血 怒海骄阳 死亡猎手 心有灵犀

1998年

星际追杀 地火危城 潜在威力 女佣斗法官 十万火急 情真意浓 生日历险 奇怪的大火 绝路烽火 温柔的陷阱 爱情与战争 小鬼当家3 倾力出击 天地大冲撞 神秘的背影 特警判官 一号通缉令 卢柯纳案件 情书 安娜·卡列尼娜 尖峰时刻 怒发冲冠

1999年

悲情探戈 印度拉贾 婚礼歌手 罪犯是谁 电影节的贵宾 国家的敌人 通缉令 致命保镖 寄居大侠 冰雪迷案 心心恋曲 再见,美国 眨眼 奇异的婚姻 再续前缘 伊丽莎白 魔鬼邻居 泰坦尼克号上的女佣 天理难容 错误指控 乌鸦谋杀案 迎头痛击 冲出牢笼 诺丁山 梦想成真 美丽人生 地下摇滚 物极必反 偷天陷阱 人熊传奇 勇敢王子 第十二夜 生死搏 黑客帝国 义胆骑士 马可·波罗

2000年

精灵鼠小弟 玫瑰神偷 双重阴谋 暗藏杀机 惊天行动 狂飙战警 第六感女神 超时空恋爱 角斗士 碟中谍2 完美风暴 单身汉 总有骄阳 超级妈妈 弦动我心 霹雳天使 小鸡快跑 出租司机 人猴情 同命鸳鸯 特别押送 梦游美利坚 真假姻缘 战火焚情 路边草 锄暴特警 我们接吻吧 芭蕾 悬情疯人院 大刺杀 烈火恩仇 必死无疑 蓝眼睛米奇 淘金奇遇 跳舞街

2001年

拜见岳父母大人 浩劫惊魂 继母 决战中的较量 剑鱼行动 木乃伊归来 古墓丽影 侏罗纪公园3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垂直极限 致命追踪 生命的证据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决战猩球 怪物史瑞克 尖峰时刻2 暴风雪 暗流 梦断花都

2002年

火力目标 缘分天注定 最后的证人 绿芥刑警 外星人 蜘蛛侠 精灵鼠小弟2 风语战士 隔世情缘 无声的舞者 印度往事 临时特工 神奇的燕尾服 情归阿拉巴马 哈利·波特与密室 第四期计划

2003年

曼哈顿灰姑娘 尼罗河情人 我知道你是谁 总统与奶牛 我的盛大希腊婚礼 地心抢险记 霹雳天使2 X战警2 憨探奇案 爱有天意 钢琴家 偷天换日 展翅高飞 反恐特警组 丛林奇兵 我的野蛮女教师 城市别动队

2004年

蒙娜丽莎的微笑 芳芳郁金香 阿波罗13 致命报酬 冷山 世界上最丑陋的女人 50次初恋 超级赛车 后天 怪物史瑞克2 蜘蛛侠2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双层公寓 虎兄虎弟 暗流2 加菲猫 我,机器人 极地特快

2005年

狂蟒之灾2:搜寻血兰 法国间谍 的士飚花 翻译风波 极限战士 蝙蝠侠·侠影之迷 史密斯行动 绝密飞行 警界争雄 丘吉尔好莱坞年代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漫步月球 喜从天降 伯爵夫人(中、英合拍)

2006年

决战帝国 一球成名 列车惊魂 南极大冒险 达·芬奇密码 冰川时代2 魔比斯环(国产) 空中决战 救赎 侠盗魅影 碟中谍3 生死倒计时 加菲猫2 X战警3:背水一战 东京审判(国产) 迈阿密风云 神秘群岛 世贸中心 白色星球 隋唐英雄传(国产)

1950-1995年目录根据《上海电影志》整理
1996-2005年目录根据《上海年鉴》(1997-2006)整理
校对:家干 法兰

㈤ 老译制片 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说的是什么意思

心黑手狠的建筑商罗蒙诺其实是个黑手党头目,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杀人如麻,而且杀完人把尸体浇筑在建筑的水泥构件里而不留痕迹。正直的警察局长蓬纳维亚明知道他杀人并抓了他好几次,但都因为证据不足而被释放,于是,他利用职权把被罗蒙诺无辜送进精神病院他情妇的哥哥放出来向罗蒙诺报仇而除掉他,但因内部有人通风报信,罗蒙诺安然无恙。检察官屈昂尼来调查此案,但警察局长不信任他,两人产生隔阂。局长不得已,就是坐牢也要为民除害,只身一人开枪打死了罗蒙诺然后就投案自首。在牢房中,屈昂尼和局长畅谈,使得局长看出检察官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从而消除了对检察官的误解,但已为时已晚,局长被罗蒙诺手下的人在狱中杀害了,检察官也知道了罗蒙诺的后台是检察长,他要伸张正义。
这部电影的原名比较长,叫《一个警察局长向共和国检察官的自白》,上译厂在翻译时给简化成《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这是一部很好看的意大利电影。

㈥ 找一部8,90年代意大利电影,里面有把人铸到水泥里的情节

《警察局长的自白》

片 名: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
英文名称:Confessions of a Police Captain
导 演: Damiano Damiani
主 演:Franco Nero Martin Balsam Marilu Tolo Claudio Gora Luciano Catenacci
主 配:卫禹平 毕克 李梓
上 映:1971年7月1日 苏联
1980年(国内)上译译制
地 区:意大利 中国大陆
语 言:意大利语 国语
颜 色:彩色
类 型:犯罪片 剧情片 译制片
时 长:101 分钟

故事梗概:
一个从疯人院放出来的利普马在几个人帮助下,乔装警察冲进一间豪华的办公室,用冲锋枪疯狂扫射,击毙了三个人,他自己也被击伤死去。这件凶杀案是怎么一回事?是谁干的?为什么要这样干? 原来主使人是警察局长蓬纳维亚。他干了几十年的警察,深知社会弊端。他在发现以建筑商罗蒙诺为首的一群杀人黑帮以后,曾先后三次逮捕匪帮头子罗蒙诺,可都被法院因证据不足驳回、罗蒙诺被宣判无罪释放。而且,每次他所找到的作为罗蒙诺犯罪的证人都被杀害,甚至毁尸灭迹。
蓬纳维亚从中引出教训,要惩治这个兇手是不可能通过正常的“法律”。因此,他利用利普马去杀死罗蒙诺。利普马原来和罗蒙诺同伙。六年前,罗蒙诺霸占利普马的妹妹塞蕾娜,两人因此闹翻,最后,罗蒙诺通过卑鄙的手段把利普马弄进疯人院。这次利普马没有杀掉罗蒙诺(他不在办公室)。
莱比希多街发生的这件凶杀案、由新任的年青检察官屈昂尼负责审理。蓬纳维亚满怀希望,准备同他一起捕获罗蒙诺这伙黑帮。他告诉屈昂尼:罗蒙诺黑帮的势力很大,其中有本市市长、议员,地方银行行长,建筑协会的头头等一大批家伙。这伙人在这个城市新建时在一大笔地产交易中合伙瓜分了几十亿里拉的钱,目前他们还在继续进行贪污盗窃的勾当。蓬纳维亚还告诉屈昂尼:这伙匪徒残酷成性,他们在把知情人暗杀后,就把尸体浇注在水泥建筑部件之中,已经有五十九个人遭到不幸。这帮匪徒的罪行激起了屈昂尼极大的愤慨!
可是不久,罗蒙诺派自己的律师来找屈昂尼,并要求在一个疗养院里和检察官谈谈。罗蒙诺竟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害者,他对屈昂尼说,警察局长是为了钱有意陷害的。他一再暗示把利普马放出疯人院要化不少钱,并说蓬纳维亚后面还有一个大人物哩!罗蒙诺的“精彩”表演却让缺乏社会阅历的屈昂尼相信了。屈昂尼对蓬纳维亚产生了怀疑,同时总检察长马尔他非常关心这个案件;他要屈昂尼好好查一下是谁把利普马从疯人院里放出来的。这都使屈昂尼疑信参半,开始对蓬纳维亚进行调查。
蓬纳维亚知道屈昂尼在调查他,他想用这个城市的死难者、一个工会组织者里佐和罗蒙诺斗争并被罗杀害,以及一个当时目睹者——牧羊孩子惨遭杀害的事实告诫屈昂尼,可这一切并没有打动这位检察官的心。也做贼心虚,特别害怕利普马的妹妹塞蕾娜落到蓬纳维亚之手,成为揭露他罪恶的重要证人。他派手下匪徒找到了塞蕾娜,欺骗塞蕾娜让她去美国,塞蕾娜知道这家伙不怀好意,在危急中逃出了魔掌。塞蕾娜却给蓬纳维亚找到了,把她隐藏在一个秘密住处。知晓案情全部真相的塞蕾娜终于向蓬纳维亚揭露了罗蒙诺的种种罪行。
蓬纳维亚以他自己的经历看穿了法律的虚伪。他对屈昂尼也不放心,就通过秘书加米诺在屈昂尼的电话上装上窃听器。可这一件事被发现了,同时疯人院主任医生的孩子也被人绑架遭到威胁,医生诬告是蓬纳维亚逼着他们放利普马出来杀人的。蓬纳维亚的警察局长职务因而被撤销。蓬纳维亚向共和国检察官递交了一份自白书以后,迅速地来到罗蒙诺匪徒经常聚会的海滨饭店,当场拔枪将罪恶累累的罗蒙诺打死,自己也自首投案进了监狱。
警察局长蓬纳维亚被投入监狱,但斗争并没有结束……屈昂尼在调查过程中终于发现罗蒙诺的罪行。他想通过塞蕾娜的作证,使这伙匪徒受到法律的应有制裁。哪料到,塞蕾娜被杀害了,象其他受害者一样,尸体被投进浇注的水泥部件中。蓬纳维亚也在狱中惨遭黑帮的毒手。屈昂尼面对血淋淋的事实,终于清醒了。他要向虚伪的法律宣战,然而,站在台阶上披着总检察官外衣的,却是匪帮头子马尔他。屈昂尼的结果会比蓬纳维亚好一些吗?
这是一部新现实主义剧作,讲述警察局长波那维亚发现本市一起巨大贪污犯罪案件,他誓要把这件扑朔迷离的贪污案公之于众,并要把涉案的“黑手党”头目罗蒙诺绳之于法。对手狡猾凶狠,并有政府要员做后台。随后波那维亚被撤职,走投无路的他独闯贼巢击毙罗蒙诺然后投案自首。然而狠毒的幕后黑手仍然继续恶行,将重要证人塞莱娜灭口,并将波那维亚杀死于狱中。影片评价: 该片拍摄于1971年,是六十年代末意大利政治电影运动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一个有正义感的警察局长与意大利黑社会进行斗争并为此献出了生命。影片并非孤立地描写某一政治性事件,而是含政治于世俗生活场景之中,又透过这些场景更深刻地去剖析政治,即带有制度性的社会危机。在艺术结构上,正义、法律、权力、罪恶四者之间奇特的游移关系给影片带来极大的张力。

㈦ 警察局长的自白的介绍

《警察局长的自白 》是1971年7月1日上映激运的意大利犯罪剧情片,由 Damiano Damiani执导,Franco Nero、Martin Balsam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有正义感的警察局长与意大明蔽梁利黑社会进行斗争并为此献出了生命。并圆

㈧ 世界其他民族艺术的发展,特色及成就(戏剧,电影)

关于电影类型的一些介绍和概括
实验电影

实验电影(experimental film)从三十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发展起来的非商业性电影,这种电影主要是用l 6毫米腔片拍摄的短片,没有传统的故事情节,主要表现风格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就其艺术实质而言,是有声电影时代的先锋派电影。

从二十年代来至四十年代中期是实验电影的萌芽时期.只有很少几部,如照相师雷尔夫·斯戴纳的抽象主义风格的《H z0》(1929)和《机械的原理》(1930),斯拉夫柯·沃尔卡皮其的《第94l 3号…一好菜坞无声配角的生与死》(1928)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验电影有了新的发展。虽然中心仍在美国,但在英国、法国.意火利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相继展开了拍摄实验电影的活动。这是因为:1.质量高、价格便宜的16毫米胶片和轻便有声电影摄影机的问世给业余性质的个人制作活动提供了技术条件;2.一些欧洲先锋派电影人士如汉斯·里希在知识界开始发生影响。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推动F,一系列欧洲先锋派影片,包括让·谷克数团御多的影片,在美国上映,引起了往意和兴趣;3.由玛耶-德连首创的自己制作自己发行和放映的新方式,解决了实验影片的出路问题。

从四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末期,美国实验电影主要代表人物是玛耶-德连、肯尼斯·安格尔、格里戈里-马可波罗斯、寇蒂斯哈灵顿、啥里·斯密士、惠特尼兄弟和弗兰克·新图法契。这些人分属实验电影的两翼: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德连的《白日的罗网》(i9431、《在地球上》(1944)、《电影摄影机的舞蹈习作》(1945)、安格尔的《焰火》(1 945)、马可渡罗斯的《心灵》(1948)、喻灵顿的《探求的片断》(I 946)等,都是沉湎于梦境和幻想,具有浓烈的弗洛伊德邑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斯密士则受费辛格尔的影响,拍摄了若干部手绘的抽象图形影片,惠特尼兄弟在1943至1945年问也在《五次电影练习》中对抽象图形进行了种种实验。在旧金山活动的斯图法契则组织了 一系列"电影中的艺术"放映会,自己拍摄〈索萨里托〉(1948)等影片,试图把诗和电影在抽象主义的基础上融为一体。

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美国新电影和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地下电影,是美国实薯岩验电影的延续和发展。六十年代中期地下电影运动蔓延到西欧之后,人们便绝少使用"实验也影"一词,而代之以"地下电影"了。

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surrealist film) 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布菜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超现实主义不构成独立的流派,它的影响只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阿杜-基洛的《电影申的超现实主义》是进或亩行这种研究的典型论着。

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人士发现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技巧使它成为超现实主义最理想的表现手段。这一观点始终流行在反传统的影片制作者中间,并被不断付诸实践。

通常认为,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但更受到重视的则是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前者是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的一连串梦境r后者则是对性欲和爱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义的分析。西方的电影研究家们一致认为,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布努埃尔转而拍摄故事片后仍不时在他的作品中隐现·在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中,超现宴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玛耶-德连和肯尼斯-安格尔·在故事片领域里,西方电影研究家倾向于把对变态心理、潜在的性冲动、无理性行为等的描写归结为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表现。因此,象希区柯克的一系列影片:《爱德华大夫》(1945)、《眩晕》 f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变态者》(1962)和《群鸟》 f1963),马克斯三兄弟的狂乱喜剧片,以及塞缪尔-富勒、约瑟夫-冯.斯登堡等人的一些影片,都成了阐明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影响的典型例证。

室内剧电影与街道电影

室内剧电影

室内剧电影(kammer spiel film)二十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一种与表现主义电影相对立的电影。 "室内剧"原来是德国戏剧导演马克斯·菜园哈特创造的一个术语,专指一种供小型剧场演出的,恪守时间、地点、动作三一律的舞台剧。奥地利电影编剧卡尔.梅育把这一概念搬用到电影中来,创立了室内剧电影。梅育于1919年写了《卡里加里博士》的剧本,成为表现主义电影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但一年后,梅育便开始脱离表现主义的轨道,于1921年写出《后楼梯》,由保罗.莱尼导演,成了第一部"室内剧电影"。

室内剧电影抛弃了表现主义电影惯用的鬼怪和疯子的主题,而以社会上的小人物如铁路工人、店员和女仆为对象,描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它恪守古典悲剧的三一律,布景简单(主要是内景),人物数目很少,一般无名无姓,只以其职业为特征。它非常注意对人物的心理刻划,镜头常常良时间地停留在人物的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上。由于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时间空间变化很小,所以它一方面要求演员的演技严肃平实,避免夸张,另方面尽量少用字幕,力求通过可见形象来传达戏剧性内容。但囿于无声电影的技术局限性,也造成人物性格过于简单,镜头过于冗眭和重复,甚至出现使观众无法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等缺点。

室内剧电影的代表作品除了由梅育编剧的一系列影片如《铁道》(1921)、《除夕之夜》(192 3)、《最卑*的人》(1924)以外,还有保罗-津纳尔的《恩欲》(1924)等影片。这种电影在引导一部分德国电影导演走上写实道路方面超了很大作用(参见"街道电影")。在国外,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马赛尔·卡尔内为代表的一些法国电影导演的电影形式上。

街道电影

街道电影(st reet film)室内剧电影影响下出现的一蝗街道为主要动作背景的德国影。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从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创造这个词。代表作品有卡尔-格纳的《街道》(1923),派伯斯特的《没有欢乐的街》(1925)和布鲁诺·拉恩的《街头惨剧》。(i927)等。这些影片表现了社会的现实,以一种直接的、不尚虚饰的和客观的风格,简练的演技和力求真实的布景,来反映德国下层平民的日常生活。这类影片摒除了表现主义的疯狂幻想,打破了室内剧的狭小世界,反映了德国电影在无声电影末期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努力.但随着纳粹势力的兴起和由纳粹党人控制的垄断性的乌发电影公司的成立,这种努力旋即天折。

电影手册》派

《电影手册》派 又称《电影手册》集团。是从1955年开始聚集在以安德烈一巴赞为首的《电影手册》杂志编辑部周围的一批青年影评人,他们后来从影评工作过渡到拍片,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c内主将。

《电影手册》杂志创办于1951年,由安德烈巴赞、罗·杜卡和雅克杜尼奥尔一瓦尔克洛兹任主编,其中巴赞的美学思想对杂志的面貌起着主导的影响。 1955年起,一批赞同巴赞的理论观点的青年开始以《电影手册》为理论阵地,运用"作者论"方法,树立起新的评价标准。他们中的主要人物是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夏布罗尔、杜马契和谢勒尔等。从1958年起,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和夏布罗尔相继拍出他们的第一部影片,对法国电影中的"新浪潮"起了形成作用,这批人从此被称为《电影手册》派。 "新浪潮"在[96t年趋于衰落后,这批人发生了分化,特吕弗和夏布罗尔成为受欢迎的商业电影导演,但他们的影片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里维特转向实验电影。戈达尔的道路则更为复杂多变,在1968年前,他的影片具有愈来愈浓重的现代派色彩i宣扬存在主义的反道德观和无政府主义的政治思想,在形式上则肆意破坏传统的电影语法。从1968年开始,他突然转向极左,拍摄了一系列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短片,反对资本主义,鼓吹暴力革命。1971年他因车祸受伤,停止拍片。七十年代末,他又开始拍摄故事片,宣称"不再过问政治"。

"左岸派"(Left Bank Group)五十年代末出现在法国的一个电影导演集团,因成员都住在巴黎赛纳河的左岸而得名。他们是阿仑·雷乃、阿涅斯·瓦尔达、克利斯·马尔凯、阿仑·罗布一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和亨利·科尔皮等。但。左岸派"实际上并没有组成一个"学派"或"团体",他们只是一批互相有着长久的友谊关系、艺术趣味相投并在创作上经常互相帮助的艺术家。他们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电影创作较久的导演,如雷乃、瓦尔达和科尔皮;另一类是以搞文学创作为主的,如马尔凯、杜拉和罗布一格里叶。由于他们在电影方面的成名之作都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问世的,如莒乃的《广岛之恋》(i959)和科尔皮的《长别离》(1961)(两片均由杜拉编剧),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由罗布一格里叶缔剧),瓦尔达的《克列奥的两小时》(I 961)等,加之他们的影片也十分讲求个人风格,不拘守传统的电影语法;因此他们的作品常常也被归为"新浪潮"电影。

实际上,左岸派"导演们的影片和《电影手册》派导演们的影片有着重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
1."左岸派"导演们只把专为电影编写的剧本拍成影片,而从不改编文学作品;
2.他们一贯把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上,对外部环境则采取纪录式的手法;
3.他们的电影手法很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琢,绝无潦草马虎的半即兴式作风;
4.他们的影片具有更为浓重的现代派色彩,尤其是杜拉和罗布一格里叶的影片,因为这两人本来就是法国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左岸派"电影在法国被称为"作家电影",意即由文学作家拍摄的电影,其代表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几部影片外,稍后还有雷乃的《姆里也尔》(1963)和《战争结束了》(1967),罗布一格里的《不朽的女人》(1963)、《横跨欧洲快车》(1966)、《伊甸园和以后》(1970)和瓦尔达的《走卒们》(1967)等。

"左岸派"电影的影响是深远的。例如约克·罗齐埃的《再见,菲律宾》(1962)使用了即兴的对白、轻便摄影机和暗藏的麦克风,显示了真实电影的印记。特吕弗的《胡作非为》(1959)在高度自然的拍摄风格和社会性内容上也明显地表现出真实电影的影响。戈达尔在他的许多影片里进行主观介入,更是直接搬用了真实电影的方法。
真实电影(CINEMA VERITE)从五十年代末开始的一个以直接纪录手法为基本特征的电影创作流派。包括法国的真实电影运动和美国的直接电影运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让·卢什、法朗索瓦·莱兴巴赫、马利奥-吕斯渡利、美国的戴维·梅斯尔斯和阿尔倍特·梅斯尔斯兄弟、理乍得·利科兜相唐·阿伦·彭尼贝壳等。

真实电影的倡导者自称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苏联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和实践。维尔托夫在二十年代拍摄了一系列由生活即景组成的新闻片,后来又把这些即景式影片剪辑成有一定结构的长片,他把这种影片称为"电影真理报",、而真实电影实际上就是这一饿文词忙的法译。真实电影作品和电影真理报在艺术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所表现的事件更完整、更单一,因而更具有故事片的特质。
真实电影作为一种制片方式具有下列特点:
1.直接拍摄真实生活,排斥虚构;
2.不要事先编写剧本,不用职业演员;
3.影片的摄制组只由三人组成,即导演、摄影师和录音师,由导演亲自剪辑底片。

在这一电影流派内部,法国的真实电影和美国的直接电影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电影导演的作用:法国人主张导演可以介入拍摄过程。例如卢什在拍摄《夏日纪事》(1961)时,为了给观众一种导演绝非旁观者的印象,插入了由他自己进行的对片中人物的一系列访问和争论场碰。美国人则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过程,要求导演采取严格的客观立场,以免破坏对象的自然倾向,例如利科克拍摄《大卫》(1962)时,自始至终只是按照事件的自然进程,不加干预地拍下一个年轻吸毒犯在戒毒中心成功地弃旧图新的故辜。

真实电影的拍摄方法要求导演能准确地发现事件和预见其戏剧性过程,要求摄制组动作敏捷.当机立断,这种方法必然给影片的题材造成很大的限制,因此,纯粹意义上的真实电影作品为数很少。真实电影作为一个流派的更大意义在于它为一般的故事片创作提供了一个保证最大限度的真实性的拍摄方法,在这一点上,其影响是深远的。例如约克·罗齐嫔的《再见,菲律宾》(1962)使用了即兴的对白、轻便摄影机和暗藏的麦克风,显示了真实电影的印记。特吕弗的《胡作非为》(1959)在高度自然的拍摄风格和社会性内容上电明显地表现出真实电影的影响。戈达尔在他的许多影片里进行主观介入,更是直接搬用了真实电影的方法。
法国影评家尼诺-法兰克在1946年因受黑色小说一词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用语。主要指好菜坞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期拍摄的以城市中的昏暗街巷为背景、反映犯罪和堕落的世界的影片。黑色影片不是一种独立的影片类型。它是同许多传统的影片类型,如强盗片、西部片、喜剧片等交织在一起的。虽然它的题材是以犯罪活动为主.但并非所有的犯罪题材的影片都可以归为黑色影片。

它具有以下特征:
1.黑夜的场面特别多,无论是内景或外景,总给人以阴森可怖、前途莫测。由危机感;
2.采用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以古怪的深影和阴沉的影调来造成一个梦魇世界的幻觉;
3.主人公往往是道德上具有双重人格、对周围世界充满敌意、失望孤独、最后在死亡中找到归宿的叛逆人物;
4.惯常采用倒叙法或第一人称叙述法作为描写心理的手段。因此,黑色影片可以说是美国的暴力题材、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和法国存在主义思想的结合体。

黑色影片在四十年代进入兴旺时期,五十年代中期,观众渐少,好莱坞转向新的风格、题材和技术,黑色影片便逐渐消失。代表作品有:约翰·休斯顿的《马耳他之鹰》(1941),比利·怀尔德的《火车谋杀案》(1943),霍华德·霍克斯的《沉睡》(1946),戴·加涅特的《荡妇怨》(1946),奥逊·威尔斯的《陌生人》(1946)和《上海来的女人》(1949),奥托·普菜明格的《劳拉》(1944)、《沦落天使》(1948)和《人行道终点处》(1950),罗伯特·西奥德马克的《鬼夫人》(1944)、《杀人者》(1946)和《城市的哭声》(1948)等。

黑色电影
黑色影片有时也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些调子低沉、逃避现实的法国影片,这些影片的创作者不愿意维希政府的政治要求,故意避免接触现实生活。此外,战后一代的法国导演曾一度对好菜坞的黑色影片发生强烈兴趣,例如让一比埃尔·梅尔维尔在六十年代力图恢复黑色影片的艺术声誉,拍摄了一系列具有黑色影片基本特征的影片,如《痛苦》(1962)、《第二次呼吸》(1966)和《日本武士》(1967)等.
自由电影
自由电影(free clllerna)英国国家资料影院于1956至l959年放映的六套实验性影片的总称,同时又是以这一系列实验性影片为代表作的一次电影运动的名称。1956年开始,英国电影学会的实验基金会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共同资助一批有志于"复兴英国电影艺术"的青年拍摄了一批短片,并陆续在英国国家资料影院公映。在上映影片的司时,这些青年导演联合发表了一些声明,宣布他们的创作目的是向社会上和电影界内部的保守观念挑战。他们强调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要求重视日常生活题材和创作中的个性表现.他们强烈希望摆脱电影制片业的商业桎梏,取得创作自由。

在自由电影的名义下拍摄的影片都是以表现真人真事为内容的,但是这些影片的创作者们忌讳用纪录性一词来描写他们的影片,因为他们认为,由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曾倡导用纪录电影来为政府机构或社会团体的利益服务,纪录性一词已含有粉饰和美化现实的涵义。这一运动的倡导人林赛·安德逊甚至宣称,纪录手法将妨碍电影杰作的产生。这些青年导演虽然对电影制片业持敌视态度,但并不反对同职业电影工作者进行合作。象瓦尔特·拉萨里和约翰弗莱彻等着名电影摄影师都曾为他们拍摄影片。自由电影运动同当时出现在英国文学界和戏剧界的反对保守观念的潮流也有密切联系,例如以反保守着称的剧作家约翰·奥斯本就同自由电影运动的主要人物在影片创作上有过密切合作。

自由电影运动于1959年宣告终结。是年3月,安德逊、卡洛·赖兹、拉萨里和弗菜彻等联名发表一项声明,宣布"自由电影已经死亡,自由电影万岁!"导致这一运动迅速纥夭折的愿因是经济上难以维持。

在这一运动存在的几年里,拍出过如下一些足以反映它的艺术主张的影片:托尼理查逊和赖兹联台导演的《妈妈不管应》(1955),安德逊的《每天除了圣诞节》(1957)和赖兹的《我们是兰倍斯区的小伙子》(1959)等。

自由电影运动结束后,安德逊、赖兹和理查逊等人陆续进八了英国商业电影制片机构,成为拍摄故事片的着名导演。他们在运动结束后以及六十年代初拍摄的一些影片,如理查逊的《愤怒的回顾》(1959)、《蜜的滋味》(1961)和《长跑者的孤独》(1962),赖兹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安德逊的《这种体育生活》(1963)等,由于在内容上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自由电影运动的反叛精神,通常也被视为这一运动的产物。

地下电影:
地下电影(underground film)五十年代末出现在美国的一个秘密放映个人制作的实验1生影片的运动。不久后,这个词就被用来指称美国和西欧的一切实验电影。

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美国纽约市警察局多次对一个专门放映实验电影的电影资料馆进行干预,因为那里映出内容淫秽,放肆地描写性爱、同性恋、易装癖、色情舞会和颓虚生活方式等违禁题材的短片。有一次还逮捕了这种放映会的组者. "美国新电影集团"的首领约·梅卡斯。由此,这类实验影片的制作和放映活动便愈来愈转人地下,因而得名。

地下电影运动的初期代表人物是杰克·新密士(《燃烧的生*物》,1963,等)和安第·瓦霍尔(《吻》,1963,等).在他们的影片里,引人注目的是赤裸裸的性描写和毫不掩饰的虚无主义思想,而不是表现技巧上的创新。诚如约纳斯-梅卡斯在1967年发表的《我们在哪里--地下?--"美国新电影"》一文中宣称: "我们对自己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电影。因此我们要完全开放。我们将朝任何方向行动……我们就是一切事物的准则。"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愈来愈多的具有不同创作倾向的实验电影导演加入了地下电影的行列,并明确提出要使电影成为一种现代派的艺术,尽管这些个人影片制作者风格迥异,竞相标新立异,但有两个共同的特征:一是无例外地使用18毫米胶片,以此作为与商业电影相对立的一个标志:是在题材上继续趋向于性的表现和鼓吹反传统道德观念.如美国影评家帕克·泰勒所指出的: "地下电影的历史是从这样一个论断开始的:电影摄影机的最重要的、不应该被遗忘的功能着之一,就是要深入到那些成为禁忌的领域中去,这些领域对于照相性的再现说来过于隐私,过于令人震惊,过于不合乎道德规范。"(《地下电影批评史》,纽约,1969)

地下缬霸硕�诓康某�质抵饕迩阆虻拇�砣宋锸强夏崴?安格尔。他拍过无数短片,但均未公开放映,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些较长作品的片断或第一次放映后被人偷去发行的短片.安格尔沉湎于狂乱的性欲世界和神秘的幻觉,他的《快乐圆顸屋落成典礼》 1958)、《天蝎座升起》(1964)和《普通车》(1965)都充满了同性之间的性爱场而和光怪陆离的魔法或宗教仪式,多种人物和动物、画面和音乐的古怪结合,包含着难以索解的神秘隐喻。

地下电影运动也促使抽象电影再度复兴:勃拉卡其创造了"断念片",用镜头片断的连接、多层叠印的画面来构成纯抽象的影片,如《狗星人》(1959一1964);埃姆施维勒用舞蹈动作来构成抽象图形,如《图腾》(1 962一1963);罗伯特·勃里尔则继续二十年代先锋派电影的实验,把抽象画直接画在胶片上,如《呼吸》(1963)。

六十年代抽象电影有两个新的"品种",即"拼接影片"和"结构主义影片","拼接影片"是用剪自许多别的影片里的镜头拼接成自己的作品,勃鲁斯·康纳尔和罗伯特·奈尔逊是这种影片的制作能手。康纳尔的《一部影片》(1958)把许多影片里的惊险镜头拼接在一起,奈尔逊的《黑人母亲寨古巴的自白》(1964-1965)把好菜坞影片中的暴力镜头和电视广告片中的含义理秽的画面胡乱拼接存一起,作为对牟利影片的一个讽刺。帕特·奥尼尔和斯各特·巴菜特的"拼接影片"则把剪来的镜头在光学印片机上或磁性录象机前重新处理,按制作者的主观意图改变原来的影像和色彩,例如更尼尔的《跑得好》(1969-1970)和巴莱特的《69年的月亮》(1969)。

"结构主义影片"的特点是向观众暴露电影胶片的物理性能及化学过程并创造新的时空观念.这个词的创造者、《电影文化》杂志的影评家亚当斯·西特尼认为, "结构主义影片"的先驱者是勃拉卡其和瓦霍尔,而典型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斯诺。斯诺的《波长》(1967)是一个长达45分钟的单镜头,在一个约2.5米长的房间里无休止地变焦。托尼·康拉德的《影片》(1966),乔治一兰道夫的《出现字迹、齿孔和污点等等的影片》(1966),均属此类。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地下电影运动也出现在西欧各国,特别是西德、意大利、荷兰和英国。西欧地下电影的主要倾向是拍摄结构主义的抽象影片,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马尔科姆·勒·格里斯和彼得·吉达尔,西德的成尔纳·奈克斯和奥地利的彼得·科佩尔卡等。

政治电影、战斗电影与第三电影
一、政治电影

政治电影指:
1、直接表现当代真实的政治事件,政治运动和政治思潮的影片;
2、直接表现参加这些政治事件、政治运动的工人.学生和其他人们的恩想、行为和命运的影片;
3、反映当代某一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的影片。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以政治问题为中心,着重表现政治事件、政治思想和行为,以及个人与这些事件、思想和行为的关系.从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政治电影曾在西方各国成为一种因人注目的电影创作潮流。

政治电影一词是随着法国电影导演科斯蒂·科斯达一加夫拉斯拍摄的影片《z》的问世而出现的.此后出现的大量政治电影作品基本上可分为四类:

1.表现真人真事或以真人真事为原型的故事片。代表作品有:法国科斯达一加夫拉斯的一系列影片,如《z》(1969,写希腊左派议员格里戈里斯·兰姆斯基被军政府谋杀事件)、《口供》(1970,写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兰斯基案的一个章存者)以及意大利片弗-岁西的《马太伊事件》(1971,写意太利国营石油公司总经理马太伊被害事件),美国片阿仑·帕科拉的《总统班底》(1976,写水门事件)、《执行者》(写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英固片弗菜德·齐绌曼的《豺狼的日子》(1973,写一次阴谋刺杀戴高乐总统未遂事件)等;

2.虚构的故事片。代表作品有意大利片达米亚诺一达米亚尼的《警察局长的自白》(1971)、艾里奥·佩特里的《工人阶级上天堂》(1972)、纳尼-罗伊的《等待审判的人》(1972)和第诺·里西的《以意大利人民的名义》(1973),法国片戈达尔的《中国姑娘》(1967)· 美国片被得·瓦特金的《惩罚公园》(1971)和特-法兰克的《比利,杰克》(1971)等;

3、幻想片和喜剧片。代表作品有美国片威廉·克菜困的《自由先生(1067),意大利片费里尼的《乐队徘练》(1978)、朱利阿诺·蒙塔尔多的《封闭的圈子》(1977)、鲁易基-科曼契尼的《道路阻塞》(1979)、弗·罗西的《高贵的尸体》(1976)等;

4、新闻纪录片和其他故取片。主要是法国战斗电影团体(参见"战斗电影")和美国一些政治电影小组拍摄的短纪录片。

政治电影到七十年代中期便趋于衰落。
在苏联也有政治电影的提法,但仅指"表现国际阶级斗争"的影片。

二、战斗电影

战斗电影指六十年代柬出现在法国的一种非商业性的、反映法国"左派"政治见解的纪录电影。诞生于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巴黎大学生的"造反"运动)之后。1968至1977年,法国全国摄制、发行这种影片的团体共有三十多个,大小不等,从四五人到数十人,其中力量较强的有"星火小组"、"唯一小组"、'吉加-维尔托夫小组"、"无产阶级电影小组"、"电影斗争小组"和"电影话动小组'等。他们用轻便摄影机、16或超8毫米胶片在实地拍摄,一般都是短片。题材主要为表现工人的斗争、农民反剥削的斗争、妇女解放运动、学生运动、外籍工人的困境以及亚非拉人民的反帝反殖民主义斗争等。这种影片有时也有故事情节,由工人,农民、学生等在实地演出。制片团体一般都自己搞发行,主要在工厂、农村或学校的电影俱乐部放映。制片资金来源有的依靠左派政党资助,有的依靠社会捐助。

法国战斗电影从一开始便由于各团体政治背景复杂、政见不一,无法统一行动。到七十年代后期,由于法国"左派"内部分裂加深,政治思想混乱,已陷于目趋衰落的状态。

三、第三电影

第三电影,又称"游击队电影"。以及对殖民主义为目标的电影。由古巴电影导演费南多·索拉那斯和奥太维.葛梯诺于七十年代初首次提出。他们要求把电影作为一种战斗武器来配合亚非拉的反对新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索拉那斯宣称, "第三电影"的斗争目标是揭露"第一电影"("以好菜坞电影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电影")和"第二电影"("以拉美国家模仿好菜坞电影的商业电影为代表的宣传新殖民丰义的民族电影")的反动性。

㈨ 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 这部电影是哪个国家的

这是 意大利 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