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马金凤经典豫剧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马金凤经典豫剧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5-11 09:31:51

❶ 马金凤的人物经历

1922年,出生在山东曹县;
1930年,乞讨到河南开封拜豫剧郑燃演员马双枝为师;
1939年,到密县太乙新班演戏,曾向燕长庚、翟彦身学唱豫西调;
1950年,在安徽省界首成立中原豫剧团;
1953年,到上海演出时,得到梅兰芳的指点;
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1956年,洛阳市豫剧团成立,任团长;
1957年,拜梅兰芳为师;
1958年,在郑州演出《穆桂英挂帅》;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豫剧《花打朝》拍成电影,主演程七奶奶;
1984年,夏天赴广州参加中南五省文艺汇演,8月带团到新疆慰问演出;
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艺术节上演出《穆桂英挂帅》;
1993年,应邀到台湾演出;
1996年,到香港演出;
1997年,到澳门访问和演出;
1998年,参加排演现代戏《情系小浪底》,饰演“老奶奶”;
2000年,参加排演现代戏《桑榆唱晚》,饰演主角“杨大妈”;
2000年2月4日,参加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
2001年,主演新版《穆桂英挂帅》在北京保利大剧院演出;
200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活动;
2003年4月12日,参加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文艺晚会;
2003年,参加戏曲电视连续剧《黄河九十喊宴虚九道川》拍摄,饰演“奶奶”;
2004年,参加央视戏曲晚会;参加央视“新疆行”大型文艺晚会;
2005年,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节晚会;
2005年11月9日,聘任洛阳市市文化艺术发展事业顾问;
2006年,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马派艺术戏曲专场演唱会;
2006年1月1日,“洛阳牡丹八旬出征,豫剧大师新年献艺”马派艺术戏曲专场举办;
2006年9月20日,: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二场;
2006年10月29日,九九重阳节“豫剧六大名派演唱会”举行;
2008年初,任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4月8日,收杨晓青为徒;
2009年9月5日,参加“祝福祖国·唱响神州”河南戏剧名家演唱会;
2011年9月28日,参加第二届中国豫剧节闭幕式;
2011年9月29日,参加电视晚会《功业千秋——庆祝中国京剧音配像播出15周年》;
2012年2月7日,参加2012年河南省祥行地方戏曲拜师盛典晚会;
2013年,参与中国文联组织《百花迎春》晚会录制;
2014年1月10日,参加河南省豫东调研讨会暨商丘市豫剧院65周年成果展。

❷ 马金凤出演的哪部戏剧在1956年轰动京城剧坛

《穆桂英挂帅》。

2004年的春节戏曲晚会上,《穆桂英挂帅》的豫剧震惊了所有的观姿纯握众。扮演穆桂英的女主角,已经82岁高龄,但仍然能唱出清脆的童音。这个人,就是马金凤。马金凤是中国公认艺术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她1922年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苦艺人家里。迹庆

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了首都剧坛,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她的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她演的穆桂英溶融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帅旦”这个新的艺术行当。

马金凤介绍

马金凤(1922年11月—2022年5月29日),原姓崔裤配,小名金妮,出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演员,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

成功地塑造了气宇轩昂、雍容大度、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 马金凤为何能保持一副好嗓子,她的艺术生涯又经历了那些曲折坎坷?为您讲述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的传奇人生。

❸ 豫剧大师马金凤病逝,享年100岁,她在该领域有多大成就

马金凤老师是我国着名表演艺术家,她出身寒微,家境贪苦,不得不卖艺为生。她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年仅七岁,就名传梨园。五六年进链老察系汇演获得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称赞。抱誉而归。她的一部穆桂英挂帅响彻大中华。从此她也就与穆桂英连在一起。马金凤,八十多年如一日,为我国的戏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中国文艺事业的功棚茄臣元勋。

而且她是梅兰芳的弟子,她是豫剧马派创始人,她是六大豫剧花旦之一,她是非文化遗产传承人,"洛阳牡丹"⋯⋯众多的身份成就一个优秀的豫剧艺术家。马老师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是<穆桂英挂帅>,<花枪缘>,<花打朝>。

❹ 马金凤戏曲名有哪些

马金凤解放后演出的主要戏曲有: 1、1949年解放后,在安徽蚌端口演出了《血泪仇》、《九件衣》。 2、1955年——1966年“文革”前闷毕陪,在洛阳演出了《朝阳沟》、《红嫂》、《野火春风斗古城》、《李双双》、《扒瓜园》、《一棵树苗》、《芦荡火种》、《焦裕禄》等戏。 3、“文革”开始后,她就遭到批判,脖子上挂着牌子及破鞋游街,丈夫也被逼死,弄得家破人亡,她哪有可能演戏呢!只是到“文革”后期被“解放”,她才有机会演个配角,例如在《龙江颂》饰演盼水妈。 4、“文革”后,她又排演了不少新戏,其中也包括一些现代戏,其中有影响的要数和《情系小浪底》和《桑榆唱晚》两出戏了。 1998年8月,马金凤从台湾演出归来不久,便带上《情系小浪底》剧本先去蚂蠢北京请有关专家看后,又把着名戏剧评论家曲六乙请到洛阳,对剧本进行指导修改,接着才请导演路振隆、作曲家王基笑排演此剧。马金凤在《情系小浪底》中扮演老奶奶,只是个配角,她很好地设计了这个人物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动作。她演的角色感情真挚,层次分明,成功塑造了深明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老奶奶形象。
《情系小浪底》同年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夺得了13个奖项,马金凤获得荣誉奖。该剧于2003年改名为《黄河九十九道川》,由中央电视台拍摄成戏曲电视连续剧,并荣获第24届“飞天奖”二等奖。马金凤在电视剧中饰演的奶奶依然亲切感人,光彩夺目。
2000年春天,国家老龄委为了配合6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老龄工作会议,需要排演一部反映我国老年人生活的现代戏,他们最后选中了豫剧,邀请马金凤来担纲主演。这出戏名叫《桑榆唱晚》,马金凤在戏中扮演主角杨大妈。马金凤拿到定稿的剧本后,手不释卷,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记熟了自己的全部戏词。不仅如此,剧中的她还要会跳老年健身舞,要做老年时装表演,这对马金凤来说,都要从头学起。为此,她像一个一丝不苟的小学生,一招一式,举手投足,用心去学,毫不含糊。 这部戏基本上是为马金凤量身定做的。同年6月,马金凤带着这个戏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得到了好评,观众对马金凤功夫不减当年的精彩表演,对她老当益壮、再攀新高的敬业精神,化作了阵阵掌声来表达佩服和祝贺。《数笑文艺报》用整整一个版面对这出戏和马金凤的表演进行了宣传和评论。该剧获得了“全国人口文化”优秀剧目奖,马金凤获“特别荣誉奖”。

❺ 豫剧一代宗师马金凤于青岛仙逝,她生前都有哪些优秀作品

她的优秀作品有,穆桂英挂帅,花枪缘,七奶奶,木扎岭。杨八姐游春,这些都是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作品。

❻ 豫剧大师马金凤什么时候去世的你喜欢她的哪个作品

马金凤大师2022年5月29日在青岛去世,享年100岁。她是我国着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是属于国宝级的豫剧大师。她的一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挂两花”,这三部作品分别是《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并且这三部作品已经被拍成电影,可以为给人留下宝贵的资料。其中最着名的是《穆桂英挂帅》,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

马金凤大师是豫剧的“马派”创始人,她的埋颂唱腔高亢清凉。她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喜欢。豫剧《穆桂英挂帅》是马金凤老师的代表作,作品糅合了很多艺术特色和门派,演活了这位巾帼英雄穆桂英。这是马金凤大师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她的艺术会不断流传下去。

❼ 马金凤豫剧经典唱段

马金凤豫剧经典唱段:穆桂英挂帅槐知竖。

穆桂英:【二八】打一杆帅字旗,飘飘荡荡竖在、帅字旗竖在了空,打一杆帅字旗竖在了空,浑天侯挂了元戎,此一去我要把那安王贼平。马到要成功,不枉我当年的老威名。回头来我观见了老爷的面,不由得为妻我想起了前情。你不是三战铜台杨宗保,我不是那大破天门的穆桂英。

此一番到在那军阵以上,咱老夫老妻可要并马行铅大。号角吹起我心头恨,我连把安王反贼骂几声。想当年我常到边庭走,哪个闻名不害心惊?这几年我未到边庭地,尔好比那砖头瓦块都敢成了精!想当年破天门一百单八阵,走马又捎带了那个洪州城。

此一番到了辽东地,管叫尔不杀不战自收兵。【快二八】未曾兴兵先传令,马步三军你是听。此一番到了辽东地,努力杀敌把贼平。那时候得胜回朝转,黎民百姓得安宁。沿途公买要公卖,不要扰乱好百姓。听我令,必有赏,不听令差箭去游营。忙吩咐众三军老营动,穆桂英五十三岁又出征。



马金凤人物评价

她的一出《穆桂英挂帅》响彻神州大地,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愈加高亢清亮;她是豫剧六大名旦中唯一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整整80年,这朵“洛阳牡丹”一直灿烂盛开;她创立的豫剧马派“帅旦”艺术如今薪火相传,成为跨世纪的民族艺术瑰宝。

马金凤是一位德高望众、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她不问收获、默默耕耘,是中国戏曲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并祝愿马老艺术之树长青,艺术道路长宽且远。更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珍品瑰宝。我们要传猛睁承好这一宝贵财富,让马派艺术弘扬光大。

❽ 花枪缘的幕后创作

《对花枪》原来也叫《父子会》、《罗松找父》,写罗艺赴京赶考,病滞南阳姜家集,与姜桂枝成婚。姜桂枝教罗艺花枪七十二路。罗艺赶考得中后,又娶秦氏为妻,生子罗成,将花枪传授予了他。四十年后,姜桂枝得知罗艺在瓦岗聚义,便携子罗松、孙儿罗焕到瓦岗认父。罗艺不敢相认,罗成怒战罗松父子,被罗焕生擒。姜桂枝又战败罗艺。后经程咬金说合,夫妻相认,举家团圆,同上瓦岗。此剧颇有传奇色彩,语言有浓厚乡土气息。以老旦(姜桂枝)、老生(罗艺)、花脸(程咬金)、武生(罗成)和娃娃生(罗焕)应工,是有名的唱做兼备、文武并重的戏,许多着名豫剧名旦(如王秀兰等)都唱这出戏,并因此而出名。
1956年,安阳市豫剧团排演了由河南着名戏剧家王镇南的整理本,崔兰田饰姜桂枝,卢士元饰罗艺,曾引起轰动。1957年,崔兰田就带着这出戏进京演出,周恩来总理因公事忙,后来赶到剧场,只看告誉了这出戏的后半场,并接见全团演职人员,给了极高评价。1959年这出戏获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奖。
1981年夏,经宋词再整理后,更名为《花枪缘》,由洛阳市豫剧团排演,马金凤饰姜桂枝。当年马金凤第四次进京演出时,把这出戏带到了北京,也引起了极大轰动。当时有人颇有微词,说马金凤抢了崔兰田的戏,对这种说法我不能赞同。
一出优秀的剧目由不同的演员演出,这在梨园界是常有的事。例如,《玉堂春》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都演过,他们的不少学生至今仍在演。1959年由梅兰芳大师改编的《穆桂英挂帅》,前不久,中国京剧院三团也在“空中大剧院”演出了程派版的《穆桂英挂帅》(程派再传弟子李佩红饰演穆桂英)。豫剧也是这样,上个世纪30年代陈素真演出的《三上轿》,后来崔兰田也排这出戏,并将它列入崔派的代表作品之一。当今,常派名剧《大祭桩》更有不下一二十个着名演员都演过这出戏。所以,我认为马金凤再演这出戏无可后非,更不应该指责。当然,我绝无褒马贬崔之意,因为两位豫剧大师在我心目在地位是一样的。
作者在洛阳生活了近50年,看马金凤的戏较多,听到她的故事也较多。对《花枪缘》是怎样从《对花枪》改过来的,也略知一二。1981年4月定下7月1日洛阳市豫剧团要带《穆桂英挂帅》和《花打朝》两台大戏,第四次进京演出的日程。谁料当月底,却传来了洛阳市宣传部“进京不带《花打朝》的通知”,剧团陷入了困境,离进京日子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再排新戏已来不及,况且又没有新本子可用,总不能让马金凤老是进京演穆桂英吧!当时剧团知道马金凤早年演过《对花枪》,二十多年崔兰田大师进京演出过这出戏,1979年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将《对花枪》移植成京剧(由郑子茹主演),都获得了成功,我们能不能也重新加工整理一下呢?当时从南京赶来为马金凤加工《穆桂英挂帅》的宋词(江苏省剧作家,曾为马金凤共同整理了《老征东》,后来因着作权问题,两人闹翻了,本人无语,不加评论),知道此事后,欣然接受了整理剧本的任务,并答应回南京后半月内写好寄来。剧团看了宋词的改编本,觉得可以采用,救了剧团之急,便电函宋词火速来洛,协助赶排这出戏。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花枪缘》就赶排出来了,彩排之前,请河南着名编剧、导演杨兰春做了进一步加工指导,使这出戏又上一层楼。6月23日在石家庄市河北剧院进行演出,得到好评。进京前,剧团及马金凤又从邢台专程回到郑州,向省委宣传部领导汇报了情况,并讲到河北梆子剧团也在北京演出了《花打朝》,省委宣传部当场拍板,“一挂两花”三出戏一同进京演出,并指令杨兰春再次加工《花打朝》,和剧团一同进京汇报演出。洛阳市委宣传部领导也专程赶到袜慎段剧团,亲自带领剧团于6月28日赴京。
自7月1日起,洛阳市豫剧团在北京长安剧院,陆续演出了《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及《花枪缘》三出戏。盛况空前,各家媒体竞相报道,赞誉“《花打朝》轰动全京城”,……。戏曲理论家郭汉城撰写了《从<花枪缘>再改编得到的启示》,戏曲评论家冯亦代也撰写了《六十岁的爱情》一文,对《花枪缘》给予了充分赞赏与肯定。
洛阳日报对于《花枪缘》的报道更是连篇累牍,不遗余力。作者在剧团进京演出回洛后,才看到这出戏的演出,并且一连看了两场。这出戏剧本改得好,导演导得好,演员演得好,马金凤唱得好!比她的《花打朝》要好,与她的《穆桂英挂帅》相比,也丝孝举毫不差。
《花枪缘》与原来的《对花枪》相比较,删去了罗艺的重婚夫人秦氏和秦琼等戏曲人物,加强了程咬金、罗艺、罗成等人物的刻画,丰富了幽默风趣的表演成分,突出了罗艺和姜桂枝两人的爱情主线,对唱词也改动了许多,增加了这出戏的可看性。以“南营”一场,姜桂枝出场后的那一段唱词为例,我把新老两个版本的唱词都罗列于本文后面,以便于读者比较。
“红花要有绿叶配”,其他几个演员精彩的表演,可圈可点,为戏增色不少。马金凤当年近六十,基本合于姜桂枝的年龄,她倾50多年的舞台演出经验与唱做功底,成功塑造了姜桂枝这个艺术形象。与她以往扮演的穆桂英、七奶奶作比较,也有所突破。戏中后半场她扎靠旗,着戎装,使一根银枪,与罗艺对打,英姿飒爽,显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说到唱腔,更是无所挑剔。马金凤师承祥符调名家马双枝,但早年在豫东、豫西及鲁西南、皖北一带演出多年,所以她的唱腔里既有豫东调的高亢和明亮,又有祥符调的典雅与细腻,也有豫西调的质朴与婉转,还夹杂有山东梆子的粗犷与豪放。她兼收并蓄,有机地把各流派之长融入她的唱腔里,创造出一大批多彩绚丽、清脆优美的唱段,逐步形成了她形成了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尾音干脆,轻松自如,旋律明快,平中见奇,俗中见巧的声腔特点。在这出以唱为主的戏里,她的唱腔无不洋溢着她所创造的马派声腔艺术的神韵,为观众所喝彩。
在“南营”一场,那段“老身家住南阳地”叙述姜桂枝与罗艺爱情故事的长达十几分钟的唱段,她非常松弛,气息上下贯,似唱非唱,似说非说,把说和唱结合的天衣无缝,听起来优美而不乏味,松弛而不失神韵,毫无冗长之感。基本上只用了“二八”一种板式,没有高腔大调,没有花里胡哨的甩腔,但凭借她娴熟的演唱技巧,把一百多句的唱词,唱得如行云流水,声声入耳,在她平缓舒展的唱腔里,还不时蹦出些飞珠溅玉来。越听越有味,在看似平凡的唱腔里,随处可见她吐字、归韵之乖巧,行腔、用气之讲究,行腔走板中随处可见俏丽的甩腔,和婉转细腻的腔弯,与细微处凸显她们平中见奇,俗中见巧的唱腔特点,这也正是唱腔中流露出韵味是那样清脆、甜润的主要原因。
在最后一场与罗艺对花枪,把他一枪挑落在地上,总算解了气。姜桂枝的那两段唱腔,从“老罗艺,你手拍胸膛想一想,你怎样到的姜家集”,到程咬金促使众人跪地讲清时,“众位英雄跪在地,千仇万恨也难提。罢!罢!罢!众位英雄快请起”,再到罗艺拿着鞋底要打自己脸时,姜桂枝那段“咳!咳!看看你个老东西,我说打,你就打,这事可不能当真的”欢快活泼的唱腔,虽不太长,但都恰如其分地唱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花枪缘》于1985年6月,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了彩色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这部电影拍的比她的前两部都要好,连马金凤本人也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