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国产老电影花生阿狗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国产老电影花生阿狗

发布时间: 2023-04-20 01:03:26

1. 跪求国产八十年代经典老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国产八十年代经典老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父子老爷车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pbog
剧名:孩子王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g35r
剧名:阿Q正传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ld6i
剧名:黄土地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p95w
剧名:城南旧事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gf15
剧名:405谋杀案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yqmy
剧名:霹雳贝贝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cup6
剧名:边城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49yu
剧名:少林寺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ksbn
剧名:二子开店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1234
剧名:老井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4pys
剧名:庐山恋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lzsv

2. 我妈妈50岁了,以前农村的.我想给她找几部老电影看看

很有孝心,让我也想为我老妈找几部老电影看看,你就顺便吧!
1. 由于50年代国内的电影一般都比较正规化革命化的:五朵金花 白毛女 红旗歌 太平春 大地重光 卫国保家 钢铁战士 光荣人家 思想问题 吕梁英雄 高歌猛进 儿女亲事 我这一辈子 人们的巨掌 人民的战士 保卫胜利果实 在前进的道路上 民主青年进行曲 内蒙人民的胜利
2. 比较现代的就很多啦比如:新龙门客栈 A计划系列 白发魔女传 东邪西毒 刀剑笑 六指琴魔
个人觉得以前林青霞参演的片子很多都很经典...还有黄飞鸿系列都不错
还有很多着名武侠的电影版...比如 笑傲江湖 倚天屠龙记那些...
如果你喜欢成龙的...老版的 警察故事 A计划 我是谁 重案组这些,都很出色

3. 最后!给你两个我存的视频地址,有几百个50-90年代的国产老电影大全
下面是81年-99年20年间金鸡奖获奖影片,找资料很辛苦的,呵呵
http://so.tudou.com/isearch.do?kw=%B9%FA%B2%FA%C0%CF%B5%E7%D3%B0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2986717/ (记得保存哦!)
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1年)《巴山夜雨》、《庐山恋》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2年)《邻居》、《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3年)《城南旧事》、《孔雀公主》
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4年)《乡音》、《十六号病房》
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5年)《黄山来的姑娘》
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6年)《黑炮事件》、《绝响》
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7年)《孙中山》、《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8年)《红高粱》、《人鬼情》
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9年)《欢乐英雄》、《阴阳界》
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0年):《庭院深深》、《哦,香雪》
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1年):《骑士风云》、《假女真情》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2年):《心香》、《过年》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3年):《三毛从军记》、《杨贵妃》
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4年):《无人喝彩》、《都市情话》
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5年):《征服者》
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6年):《人约黄昏》
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7年):《宋氏三姐妹》、《离开雷锋的日子》
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8年):《半生缘》、《没事偷着乐》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9年):《荆轲刺秦王》

3. 找一下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侦破老电影

经典国产反特务老电影大全
《斩断魔爪》上海电影制片厂1954 导演:沈浮 主演:陶金 凌之浩 胡思庆 孙百群 韩非
最后八个人(东北抗日联军)
《原形毕露》国语译制片 无字幕 朝鲜电影 反特片 1973年发行 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年译制
罗马尼亚惊险故事片《密码》
神秘驼队
【埃及】走向深渊(上译)
【国产老电影】古刹钟声 1958
《代号213》上海电影制片厂1984 导演:天然 主演:马晓伟 陈肖依 赖昭群
圣保罗医院之谜
拂晓枪声
《寂静的山林》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 导演:朱文顺 主演:王心刚 白玫 浦克
老电影《405谋杀案》
《东港谍影》1978(上影)全
锄奸记(1944)
《徐秋影案件》老电影1958 (本末鉴赏)
羊城暗哨
《前哨》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 导演:德.广布道尔基 主演:李亚林 徐连凯 王春英
老电影反特故事片:《秘密图纸》
《天罗地网》经典老电影.1955
虎穴追踪(1956)
故事片《铁道卫士》
国产经典反特故事片[智截玉香笼] 完整_NDUwMjY2MDk
神秘的旅伴(1955)
国庆十点钟(1956)
[1983]不能受勋的英雄[朝鲜]
朝鲜老电影【敌后金达莱】(1971年出品)
罗马尼亚电影《边塞擒谍》全(1956)
血战落魂桥
《难忘的战斗》(1975)
《南海长城》【国产老片】
《51号兵站》
十天_h264-320x240
《山间铃响马帮来》上海电影制片厂
《智擒眼镜蛇》全集 国语译制片 苏联电影 二战
《地下尖兵》反特老电影1957年 (本末鉴赏)
《R4之谜》主演:邵慧芳 王滨雁 张力维 乔榛
《云雾山中》(1959)
电影 戴手铐的旅客(1980年)
老电影【黑三角】1978年(流畅)
电影:《幽谷恋歌》彩色(1981长影)CCTV-6
《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
《熊迹》
《蓝色档案》彩色(1980上影)CCTV-6
《不速之客》黑白 国语译制片 中文字幕 苏联电影 剧情 1959年出品
《激战前夜》
看不见的战线 译制片-朝鲜 1965年
《勐垅沙》八一电影制片厂1960 导演:王苹 袁先 主演: 王心刚 曹 樱 何美萍
《边寨烽火》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 导演:林农 主演:达奇 王晓棠 田烈
《国庆十点钟》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 导演:吴天 主演:印质明 赵子岳 浦克
《激战前夜》八一电影制片厂1957 导演:王冰 冯毅夫 主演:王润身 袁霞 王昶
特殊任务
八十年代公安侦破电影:《405谋杀案》、《雾都茫茫》、《R4之谜》、《神女峰的迷雾》、《蛇案》、《智截玉香笼》、《林中迷案》、《白雾街凶杀案》、《梅山奇案》、《深谷尸变》

4. 求几部国产老电影的名字。大多是80年代的。

年代太久远了,试着答一下,1是神女峰的迷雾吗?2好像是《西安杀戮》最后决战出现了机枪http://ke..com/view/881872.htm。3记不得了,好像有一部四个伙伴去蛇岛什么的,网上却搜不到这个名字4、应该是《复仇的女人》http://ke..com/view/1051879.htm5、印象中有一部好像叫李慧娘还是什么娘是80年代鬼片6、记不得具体情节但古装断案片那时有十五贯、胭脂什么的

5. 有一部电影 好像是放暑假了几个小伙伴一起玩 有个坏人 经常咳嗽 后来

食人狂魔

1946年,在二战时期当过兵,年仅十九岁的中国青年黄利辉(细伟),抱着过新生活的渴望,带着母亲留下的一把刀,来到泰国。可惜事与愿违,他在泰国生活艰苦,加上从小就重病缠身,身体虚弱,瘦小的他过着被异乡人羞辱的生活。轿缓喊想家,加上生活的绝望,他的人格开始扭曲,他开始接二连哪察三地杀小孩,取他们的心肝煮水补身-----他在中国也尝过这样的滋味。最后他被捕了,并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1959年,细伟被判死刑……然而,继续有闭野小孩失踪且被杀。

6. 求N部经典抗日老电影(不要连续剧)越多越好 分不是问题的

《地雷战》 《地道站》 《狼牙山五壮士》 《南征北战》《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鸡毛信》 《敌后武工队 》《七七事变》《铁血昆仑关》 等 还有 《烈火金刚》很不错的,也很经典 带有戏剧色彩的〈巧奔妙逃〉 〈老少爷们打鬼子〉-05年最新 (潘长江)的 最新抗日电影《太行山上》主演:(梁加辉) 还有抗日电影 〈大捷〉 《东京审判》 雷锋——国产老电影 董存瑞——国产抗战片 刘三姐 白毛女——国产老电影 林海雪原——国产老电影 烈火中的永生——《红岩》改编 英雄儿女——巴金 新儿女英雄传——国产老电影 洪湖赤卫队——国产老电影 王玉珍 夏奎斌 红色娘子军——国产老电影 狼牙山五壮士——国产抗战片 地道战——国产老电影 小花——刘晓庆 陈冲 成名电影 南海长城——刘晓庆处女作 冰山上的来客——国产老电影 柳堡的故事——国产老电影 地雷战——抗日战争片 铁道游击队——国产老电影 南征北战——国产老电影 平原游击队——抗日 大渡河——国产老电影 云雾山中——国产老电影 豹子湾战斗——国产老电影 济南战役——国产老电影 独立大队——国产老电影 海魂——国产老电影 突破乌江——国产老电影 金沙江畔——国产老电影 车轮滚滚——国产老电影 地下游击队——老电影 大进军之南线大追歼——中国战争片 51号兵站——国产老电影 七天七夜——国产老电影 405谋杀案——反特 奇袭——国产老电影 黑三角——国产反特 渡江侦察记——国产老电影 蛇案——国产老电影 侦察兵——抗战片 从奴隶到将军——国产老电影 大浪淘沙——国产老电影 红日——国产老电影 毛主席的故事——国产老电影 犬王——国产抗战片 枫——文革经典片 永不消失的电波——国产抗战片 战火中的青春——国产老电影 战上海——国产战争片 智取华山——国产老电影

7. 女生被拐卖给阿狗当媳妇的电影是什么名字

《堕落花之鬼打墙》

剧情介绍

陶陶是个城市的小知识分子,在素未谋面的网友邀请下,决心来一次想走便走的旅行!见面后网友把陶陶灌个不醒人事…

不知昏死了多久、头疼欲裂的陶陶终于苏醒过来,却发现自己已然置身在一农户家中,而户主阿狗直接告诉陶陶,她已被网友用三千块的价钱卖给自己当媳妇!

在被关押在柴房半年多以后,性格本是桀骜不驯的陶陶终于挺着隆起来的肚皮,在阿狗的淫威和林大婶的多番说服中屈服下来,甘心认命成了阿狗的媳妇儿为阿狗生下了儿子冬冬…

可好景不常,一次意外中,冬冬堕井惨死,陶陶痛心欲绝,她本欲给阿狗再生一胎,却发觉由于怀孕时环境欠佳,导致子宫发炎,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正当林家上下愁云惨布间,林大婶想出了一个主意,要再抓一个女孩回来,给林家继后香灯!

鬼迷心窍下,陶陶竟主动配合林大婶,在镇上骗来一个单身女子乐乐,并协助阿狗将乐乐强奸,却想不到乐乐竟是个烈性女子,眼看逃走无路,竟在小黑屋中上吊自杀!

陶陶与阿狗将乐乐草草埋葬在树林中以后,开始被噩梦所缠绕,梦中,乐乐不住向陶陶索命,终令陶陶精神崩溃,拿起镰刀,将好梦正酣的阿狗与林大婶全数杀死后,不住傻笑。

(7)国产老电影花生阿狗扩展阅读

1、陶陶

城市里的知识分子,被网友灌醉后卖给了阿狗,为阿狗生了一下儿子冬冬,冬冬堕井惨死后,和林大婶合伙骗了另一女子,女子不甘受辱上吊自杀,陶陶开始被噩梦所缠绕,最后杀了阿狗,人也变傻了。

2、阿狗

农村人,用三千块买了陶陶,和陶陶生了一下儿子冬冬,最后被陶陶用镰刀杀死。

8. (老演员)《南征北战》中的敌参谋长/《春苗》中的卫生院长杜文杰

白穆 (1920,6,19—--2012,4,26)原名乐忠元,原籍浙江宁波,生于天津。从小在东北长春长大。13岁在裁缝店当学徒,后到邮局打杂。因爱好文艺,于1937年与人合作编写了反封建话剧《洞房花烛夜》,并在剧中饰演守门的老兵。效果极佳,从此迷上演戏。同年,随大同剧团到沈阳演出《压迫》等进步戏剧。1938年与几个好友逃亡到北平。当时抗战爆发,找不到工作,只能靠业余戏剧活动的微薄收入糊口。1941年,入中国旅行剧团任演员。在话剧《绿窗红泪》中饰演茶房。1943年入苦干剧团任演员。演出过《梁上君子》、《钗头凤》、《双喜临门》、《袁世凯》、《芳草天涯》、《大马戏团》、《飘》、《雷雨》、《正在想》等六十余部话剧。从中得到石挥、黄佐临的指导和帮助,加上他刻苦实践,虚心求教,这些曲折的经历,丰富了他的知识,坎坷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其间,曾在上海剧艺社、联谊剧社等戏剧团体,演出过多部话剧。1947年从事电影工作,参加了影片《子孙万代》和《风流宝鉴》的拍摄,在电影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49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后任演员剧团副团长,先后在影片《农家乐》、《翠岗红旗》、《南征北战》、《不拘小节的人》、《春满人间》、《逆风千里》、《春苗》、《难忘的战斗》、《祖国啊!母亲》、《星星星》、《狐狸迷案》等数十部影片中饰演主角和各种类型角色。他扮演的多半是反面人物或常有喜剧色彩的转变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使他成为中国影坛上最着名的善于扮演反面角色的演员之一。他表演风格是特有的含蓄、内在、深沉的表情,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现出来。他塑造的银幕形象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还拍摄过《花都梦》、《征婚奇遇》、《夺子战争》等电视剧,导演过《花生阿狗》等电视剧。曾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创作个人奖。1993年荣获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电影作品:

1947:《风月恩仇》(万方)饰商人陶国霖。

1948:《子孙万代》(“中电”二厂)饰镇长袁桂庭。

1949:《风流宝鉴》(香港 合作影艺社)饰洋行经理顾沛霖。

1950:《农家乐》(上影)饰地主杜天成,《翠岗红旗》(上影)饰土豪封之固。

1952:《南征北战》(上影)饰敌参谋长。

1954:《一场风波》(上影)饰杨立和,《淮上人家》(上影)饰老地主熊三万。

1955:《闽江桔子红》(上影)饰橘农胡福祥。

1956:《春天来了》(上影)饰社长章明楼,《谁是兇手》(上影)饰一队副队长张万寿,《不拘小节的人》(长影)饰作家李少白。

1958:《两个巡逻兵》(江南)饰汉族老战士马长根,《二十天革个命》(天马)饰厂长龚立群,《新安江上之东风楼》(天马)饰王师傅,《海 上红旗》(天马)饰轮机长。

1959:《春满人间》(天马)饰外科主任范纪康,《香飘万里》(天马)饰周主任。

1960:《风流人物数今朝》(天马)饰张师傅,《她们的心愿之螺丝钉》(天马)饰厂长。

1962:《燎原》(天马)饰乡绅。

1964:《逆风千里》(珠影)饰敌师长孙振戎。

1975:《春苗》(上影)饰卫生院院长杜文杰,《难忘的战斗》(上影)饰潜伏特务陈福堂。

1977:《祖国啊,母亲》(上影)饰敌特派员白冰。

1979:《苦恼人的笑》(上影)饰老教授。

1980:《我们的小花猫》(上影)饰老教授。

1981:《药》(长影)饰夏三爷。

1982:《大泽龙蛇》(上影)饰豪绅刘仲谷,《星,星,星》(潇湘厂)饰丁副厂长,《姐妹俩》(珠影,未公映)饰韩青天。

1983:《出门挣钱的人》(北影)饰王主任,《妻子的信》(上影)饰陈副书记。

1985:《张家少奶奶》(上影)饰公公。

1987:《绑票》(潇湘厂)饰敌警备司令钱宣武。

1988:《狐狸迷案》(广西厂)饰县长任千帆。

1999:《紧急迫降》(上影)饰老学者。

2009:《建国大业》(中影集团)饰老绅士。

9. 以论电视剧题材为中心写一篇两千字的文章

复苏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简论
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从1958年6月15日《一口菜饼子》的播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历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个案中理清头绪,还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一个清晰、准确的原貌?这首先需要从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手进行研究。在对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时代背景、叙事内容、形态特征、历史局限、理论研究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大致可将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划分为起步、停滞、复苏、兴盛、边缘、复兴等六个时期。本文试就复苏时期(1978~1985)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创州旅作的政策背景、形态特征和叙事内容略加分析。
一、政策背景
(一)农村政策
1977年11月至1978年2月,安徽省委、四川省委先后制定有关文件,落实农村经济政策,鼓励实行生产责任制,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并很快收到成效。1978年12月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由此拉开了以农业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75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允许不同地区搞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1年12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册陆凳全会以来广大农民在实践中提出的悉烂一些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会议纪要。
从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下发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一个一号文件),肯定包产到户等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二个一号文件),肯定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第四个一号文件),决定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从1985年起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针对农业面临的停滞、徘徊和放松倾向,文件强调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
(二)文艺政策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句话后被称为“两个凡是”。4月10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5月3日中共中央转发这封信。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经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此文。文章直指“两个凡是”,强调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路线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此后,在邓小平领导、支持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对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总结讲话,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际上也是讲不讲实事求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一场争论。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1978年12月23日晚8:00,中央电视台以插播形式,播出了关于这次会议的新闻。
从1979年4月《上海文学》以本刊评论员名义发表的《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一文开始,一场政治与文艺关系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虽然参与讨论的几百篇文章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都能够立足于文艺的本体属性,力求摆正文艺在社会中的位置。
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致祝词,指出:“我们的艺术属于人民”,“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艺术事业,提高文艺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国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1]
1980年1月23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召开剧本创作座谈会。胡耀邦《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针对“怎样判断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问题”指出:“我不大赞成机械地把某个标准排在第一,某个标准摆在第二。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品应该是政治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或者说,应该使思想性和艺术性浑然一体。”
1980年7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明确提出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代替“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这样,文艺终于从政治附属品的地位中摆脱出来,实现了本体性回归,开始拥有了独立的品格。
1979年8月18日至2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首次召开的全国电视节目会议上提出了“大办电视剧”的号召,建议各地电视台有条件者都可制作电视剧。全国各地电视台相继建立了电视剧制作部。
在1983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中国电视台的数量迅速增加。到1985年,全国已经有172个市、县电视台,电视发射和转播台也增加到了12000多个。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时任广电部部长吴冷西作了题为《立志改革,发挥优势,努力开创中国广播电视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的重要口号,广播电视个性化、原创性、独特性的追求得到肯定。在上述背景下,电视剧工作者开始认识电视剧自身的审美属性,寻求包括农村题材在内的电视剧创作的特殊规律。
1983年底,广播电视部委托电视剧艺术委员会、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召开了全国1984年电视剧题材规划会议。会上议定1984年要把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放在主要位置,并具体安排了各录制电视剧单位1984年题材规划。此后,电视剧题材规划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成为一项管理制度。
据资料统计,从1979年到1985年,中国电视机拥有量由485万台增加到5000万台,观众人数由8000余万人增长到两亿多。由此,几年前被文艺界、电影界视作“小弟弟”、“只是传播工具”的电视剧艺术,已经后来者居上,成长为令人羡慕的新兴事业。“电视艺术”、“电视艺术家”也已经成为热门词汇出现在媒体语言中。1984年4月29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5月16日,北京电视制片厂更名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随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电视艺术家协会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1985年度,全国共生产电视剧1300多集,仅中央电视台就播出825集。随着中国电视机和观众的快速增长,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进入复苏时期。
二、形态特征
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向现实主义风格回归
就内容取材来看,复兴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从开始就具有贴近生活、关注普通人情感和命运的现实主义美学品格。与同时期电影的纪实美学相呼应,电视剧的创作者追求“更生活化”、“更朴实些”,纪实性电视剧和纪实手法受到青睐。演员注重本色表演,拍摄选择真景、实景,朴实无华是这些农村题材电视剧普遍的艺术风格。
农村题材电视剧乘着改革开放“快车”,积极关注和反映农村现实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侧重对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者的魄力进行全方位的展现和赞扬,和其他反映改革开放进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一起为改革开放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对改革开放存在的障碍性因素进行揭示和评析,涌现出《乡里妹子》、《花生阿狗》、《雪野》、《麦客父子》、《新星》、《蒲叶溪磨坊》等一批现实主义风格的优秀作品。譬如,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1984年摄制的电视剧《蒲叶溪磨坊》,是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运用了电视剧的艺术手段,比较成功地表现了原着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征。古老的磨坊象征性地体现着落后、陈旧、保守的农村经济和思想面貌。复员军人莫凤林一回到家乡就首先向它开刀,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家庭的和社会的矛盾便不断出现。更有赵家妹子推波助澜,向农村封建愚昧的道德观念和经济势力以及新兴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发起的冲击。“主题的深入开掘并不在于曲折故事的叙述,主要是建立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2]
(二)向视听艺术本体回归
就节目形态而言,随着电影界“电影与戏剧离婚”、“抛掉戏剧的拐杖”呼声的渐渐加强,电视剧的美学观念也发生质变,从以戏剧美学为支撑点转向以电影美学为支撑点。包括农村题材在内的电视剧制作以实景为主,以镜头为单位,单机拍摄,后期合成,导演则以电影美学为参照系。主要依据电影方式拍摄的电视单本剧和电视短剧成为电视剧的主流形态。观众也以长期形成的电影审美观念评论电视剧,称之为“小电影”。
当然,“尊重舞台演出,不等于照搬舞台,必须要运用电视特点大胆创造,在舞台基础上设计电视处理的总体构思。”[3]在借鉴电影美学的同时,这一时期的电视剧也越来越多的具有电视剧艺术的本体美学特征,如“在剧本创作上注意到文学语言与视听画面之间的不同,强化文学作品改编过程中的视听化;在镜头运用上开始区别电影镜头语言和电视镜头语言的差异,注重适应电视荧屏特征,景别上以中景、近景、特写为主,表达上以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人物心理为主;手法风格上贴近现实,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4]。
复兴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已经摒弃了最初的屏幕演剧形式,开始走出演播室,在时空表现上更加自由,特别是对电视剧的直观叙事能力及画面内容张力进行了探索,如《太阳从这里升起》中用古墓挡住推土机代表古代文明阻拦现代文明,用掘土机托起一轮红日代表现代文明之光的胜利等,使电视剧艺术借助声、光、电以及多媒体等手段,获得了比传统文艺作品更大的优势。
三、叙事内容
尽管1978年就有了农村题材作品《三家亲》,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集中亮相,却是1980年的事情。这一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1980年国庆全国电视台节目大联播”。这次大联播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便是多部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大量出现,如《瓜儿甜蜜蜜》、《结婚现场会》、《牛庄风波》、《信任》、《浪花》等。尽管这几部电视剧写的场面不算大,而且艺术上还显粗糙,但总可以看出农村落实经济政策、落实干部政策后出现的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新”意味着与“旧”的对比,在新旧对比中展望和期待农村、农民、农业欣欣向荣的未来,成为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持续而普遍的主题。
1981年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岸》、《大地深情》、《萤火虫》、《能媳妇》、《山道弯弯》、《矿工新曲》、《一千八》、《卖大饼的姑娘》、《老兵》、《你是共产党员吗》等118部电视剧中可以看出,电视剧坚持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格调健康,精神境界较高,“直接反映当前现实题材的占85%,其中描写工农兵、新人新事的将近一半,有15部农村题材,直接表现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新面貌的有5部”[5]。
从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动荡年代的反思
主要表现在反思“文化大革命”十年动荡对农村经济的破坏和对农民人性的扭曲。代表作品有《信任》、《葫芦坝的故事》、《放鸭童》、《喜鹊泪》、《她从画中走出来》、《春回桃花寨》等。这些作品极力描绘十年动荡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1980年播出的《信任》是陕西电视台首部有录像的电视剧。该剧根据陕西作家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上下集单本剧。该剧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后不久,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努力消除“文化大革命”及以前极左思想时代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最终得到群众信任的故事。
陕西电视台和陕西广播电视文工团1982年联合拍摄的《喜鹊泪》一部上下集电视单本剧。该剧根据王宝成的同名小说改编,外景在陕西关中的华县拍摄。《喜鹊泪》讲述的是一出爱情悲剧,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以颇为凄测、哀伤、深沉的声画语言向观众敞开了那场历史大劫难留给人们的一块令人颤栗的伤疤,如泣如诉地述说了关中农村那位纯洁质朴的喜鹊姑娘的不幸遭遇。剧中对于关中农村的实景展现,与剧情紧密结合,使得陕西关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剧中有了恰当的发挥,相比较于《信任》是一次较大的进步。该剧在陕西和全国播出后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大众电视》、《广播电视杂志》、《中国电视周报》等国内十余种报刊先后发表评论文章,热情肯定该剧在主体、悲剧性、本土化方面的探索。
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