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杨在葆和耿乐是父子吗太像了!新老《红日》的石东根
不是,两人没有关系,只是容貌有点相似。
1、杨在葆
杨在葆(1935年6月25日—2021年2月13日),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中国内地演员、导演,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1984年,在电影《双雄会》中,与比他小22岁的陈丽明相识;后来,两人结婚。1996年,儿子杨冶天患了尿毒症。后来,陈丽明生下女儿杨小卉,她是杨在葆三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学电影的孩子。
演艺经历:
1、杨在葆
1960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红日》。
1965年,主演剧情电影《年青的一代》。
1976年,主演剧情电影《江水滔滔》。
1979年,主演战争电影《从奴隶到将军》 。
1983年,凭借主演的剧情电影《血,总是热的》获得第4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7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1985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代理市长》,他凭借该片获得第9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1988年,主演剧情电影《原野》。
1998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昨日的承诺》。
2002年,由其出演的战争电影《绥远之光》上映。
2007年,在古装剧《卧薪尝胆》中饰演吴王阖闾。
2019年11月23日,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杨在葆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
2、耿乐
1994年,主演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2003年,主演电视剧《花样的年华》。
2008年,主演电影《桃花运》。
2010年,主演电视剧《远山的红叶》,饰演郎小泉。
2011年,主演电影《面引子》;同年,主演电影《双人床条约》在中国上映,饰演赵敬初。
2012年,与丹尼尔·海尼、伊丽莎·库普、朱珠等主演电影《纽约客@上海》。
2013年,参与拍摄的电影《笔仙Ⅱ》在中国上映,饰演警察;同年与陆毅等主演电视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014年,参与拍摄的电影《北京爱情故事》在中国上映;同年与闫妮等主演电影《疯狂72小时》。
2015年作为主演之一参与电视剧《致单身男女》的拍摄。
2017年作为主演之一参与电视剧《三年二班》的拍摄。
2020年6月,由其主演的爱情悬疑罪案剧《十日游戏》开播。
❷ 银幕硬汉杨在葆去世,他有哪些经典作品
着名表演艺术家杨在葆在2021年2月13日在北京去世,杨在葆先生生于安徽省宿州市,是中国内地演员、导演。他的经典作品有:
1、《红日》:《红日》是杨在葆先生在1960年拍摄的首部电影。《红日》是由,汤晓丹执导,张伐、高博等出演,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在1963年5月1日上映。该部电影由吴强的同名小说改编,以涟水、吐丝口、孟良崮三次战斗为主线,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王牌第74师的故事。
❸ 老演员舒适演的哪些老电影网上是可以观看的
有一部分还是可以找到的!!
舒适(1916年4月19日——2015年6月26日),男,原名舒昌格,祖籍浙江慈溪,持志大学肄业。1938年后任青鸟剧社、上海大同摄影场、金星影片公司演员和编导。1952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在《红日》中饰演张灵甫家喻户晓。演出影片
1938年:歌儿救母记桃色新闻
1939年:歌声泪痕夜明珠红花瓶李三娘新地狱董小宛
1940年:乱世英雄孟丽君苏三艳史秦淮世家红粉金戈
1941年:无花果孤岛春秋花溅泪桃花湖红泪影地老天荒
1942年:白衣天使风流世家博爱
1943年:夫妇之间芳草碧血逃婚生死劫
1944年:乐府烟云霍元甲英雄美人
1945年:回头是岸恋之火
1946年:长相思春之梦
1947年:浮生六记
1948年: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清宫秘史怨偶情深
1949年:春风秋雨怒潮
1950年:火凤凰
1951年:青春之歌
1954年:鸡毛信三年斩断魔爪
1955年:宋景诗
1956年:为了和平李时珍
1957年:情长谊深
1958年:林冲
1959年:水上春秋
1963年:红日
1986年:最后的太阳
1987年:古币风波
2.导演影片
1938年:地老天荒(兼编剧)
1943年:母亲秋之歌
1944年:苦儿天堂(兼编剧)
1948年:蝴蝶梦(与黄汉合作)
1949年:怒潮
1951年:神·鬼·人(与顾而已、白沉合作)不知道的父亲
1958年:林冲战斗的山村
1963年:双珠凤(戏曲片)
1976年:江水滔滔(与赵洪斌合作)
1979年:绿海天涯
1982年:剑(舞剧)
1984年:龙女(戏曲片)
3.电影剧作
1938年-1950年:卖花的女儿、红灯笼、八宝图
❹ 1976年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放映的电影
只能是帮你把76年放过的电影找出来,电影院放映的表那真不好找
《阿夏河的秘密》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长空雄鹰》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春潮急》 峨嵋电影制片厂 1976
《反击》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枫树湾》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76
《海上明珠》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欢腾的小凉河》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寄托》 峨嵋电影制片厂 1976
《江水滔滔》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金光大道&S226;中集》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金锁》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开山的人》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连心坝》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芒果之歌》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南海长城》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6
《南海风云》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6
《南疆春早》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牛角石》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青春似火》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山村新人》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山花》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
《山里红梅》 珠海电影制片厂 1976
《锁龙湖&S226;上集》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新风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雁鸣湖畔》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
《征途》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
《主课》 广西电影制片厂 1976
❺ 文革时期 电影
那十年之间没什么好电影,前期几年基本上颗粒无收,直到后期几年才逐渐拍摄了一部分作品,一般多集中于74,75,76三年。
京剧样板戏不推荐了,先看看这几部好了,电驴上全部有源。
《侦察兵》1973
《艳阳天》1973
《青松岭》1973
《战洪图》1973
《创业》1974
《杜鹃山》1974
《南征北战》1974
《园丁之歌》1974
《平原游击队》1974
《一副保险带》1974
《火红的年代》1974
《渡江侦察记》1974
《闪闪的红星》1974
《向阳院的故事》1974
《海霞》1975
《春苗》1975
《阿勇》1975
《红雨》1975
《小螺号》1975
《金光大道》1975
《长城新曲》1975
《烽火少年》1975
《车轮滚滚》1975
《碧海红波》1975
《黄河少年》1975
《年轻的一代》1975
《难忘的战斗》1975
《第二个春天》1975
《沸腾的群山》1975
《沙漠的春天》1975
《难忘的战斗》1975
《激战无名川》1975
《山花》1976
《锁龙湖》1976
《芒果之歌》1976
《江水滔滔》1976
《雁鸣湖畔》1976
《开山的人》1976
《钢铁巨人》1976
《南海风云》1976
《南海长城》1976
《阿夏河的秘密》1976
❻ 求 关于上山下乡的电影或者是反映60到80年代的人民生活的国产电影
《反击》(北影76年 《决裂》的姊妹片,于洋主演。最具代表性的“文革”电影)
注:1977年后上映的部分影片,也有拍摄于1976年的,有的稍做修改,冠以1977年出品的不在上表之列。
“文革”后期,“四人帮”把《春苗》、《决裂》、《第二个春天》、《战船台》、《难忘的战斗》五部影片树为样板电影,把预计在1977年元旦上映的《反击》作为重磅炮弹,“新时代的献礼片”。
附上目录----1975年10月1日----
《春苗》(上影75年)
《第二个春天》(上影75年)
《战船台》(上影75年)
《长城新曲》(长影75年)
《红雨》(北影75年)
《小螺号》(珠影75年 黑白)
----1976年1月1日----
《决裂》(北影75年)
《金光大道·上集》(长影75年)
《黄河少年》(长影75年)
《碧海红波》(西影75年)
----1976年1月31日----
《沸腾的群山》(北影75年)
《难忘的战斗》(上影75年)
《沙漠的春天》(长影75年)
《阿勇》(西影75年 黑白)
----1976年3月8日----
《节振国》(长影65年 京剧)
《年青的一代》(上影75年重拍)
《雷雨之前》(八一75年)
----1976年5月1日----
《牛角石》(北影76年)
《阿夏河的秘密》(长影76年)
《长空雄鹰》(长影76年 黑白)
《金锁》(上影76年)
----1976年5月23日----
《开山的人》(西影76年)
----1976年7月1日----
《欢腾的小凉河》(上影76年 双银幕)
《枫树湾》(珠影76年)
----1976年8月1日----
《南海风云》(八一76年)
《雁鸣湖畔》(长影76年)
----1976年10月1日----
《山花》(北影76年)
《芒果之歌》(长影76年)
《新风歌》(上影76年)
《锁龙湖·上集》(长影76年)
《南海长城》(八一76年)
《青春似火》(北影76年)
《山村新人》(长影76年)
《江水滔滔》(上影76年)
《寄托》(峨影76年)
《山里红梅》(珠影76年)
----1977年1月1日----
《征途》(上影76年)
《海上明珠》(北影76年)
----1977年2月18日----
《金光大道·中集》(长影76年)
《主课》(广西76年)
《连心坝》(上影76年)
----1977年4月----
《春潮急》(峨影76年)
----1978年6月----
《南疆春早》(北影76年)
❼ 1966年至1976年拍摄的故事片电影有哪些
谢谢提问,就个人看到过的如下,欢迎补充。
火红的年代、春苗、艳阳天、青松岭、长城新曲、侦察兵、金光大道、红雨、闪闪的红星、打击侵略者、奇袭、飞虎、激战无名川、南海长城、南海风云、海霞、海岛怒潮、乡村新人、征途、黑三角、猎字99号、405谋杀案、沸腾的群山、枫树湾决裂、欢腾的小凉河、创业、沙漠的春天向阳院的故事、平原游击队(新)、渡江侦察记(新)、南征北战(新)、延河战火、小字辈、雁鸣湖畔、刑场上的婚礼、红牡丹、伤痕、生活的颤音、天云山传奇难忘的战斗、年轻的一代(新)、红河激浪、她从雾中来、海外赤子、柳暗花明、天山红花、自豪吧!母亲、
在特殊的十年,中国的电影市场,并不像某些人说的,只有八个样板戏,有些电影拍摄的相当不错,堪称经典。
其中的代表作是《闪闪的红星》,电影内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画面干净,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是电影中的三首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星歌》和《映山红》至今传唱不衰。
还有一部戏剧电影,河北梆子《宝莲灯》,郭德纲演唱的《叫小番》也是河北梆子唱腔,这部拍摄于1975年的电影,唱腔优美,扮相俊俏,尤其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出场,每次都能引得观众们哄堂大笑。
在那个年代,除了样板戏,还有一类题材,也受到观众的追捧,那就是战争片。50年代,一些经典的黑白战争故事片,重新拍摄成彩色电影,《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总体来说,翻拍的不如老版的经典,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
还有一部《平原作战》
,虽然是新电影,却是向50年代拍摄的《平原游击队》致敬的作品,《平原作战》中的赵永刚,虽然塑造的英雄形象完美无缺,但和致敬作品中的双枪李向阳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我个人觉得,当时最出色的
战争片,是《激战无名川》,那时候的演员是真正的赴汤蹈火,爬冰卧雪,志愿军战士用高射炮打飞机,拆除定时炸弹,当时看的紧张的不得了,虽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这些经典镜头还历历在目。
这十年不就是文革十年的电影吗!有哪些不知道,肯定也不会少吧!有些还是翻拍的呢!如《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等!这里就说本人看过的,小学一年级时包场看电影,看过的是《青松岭》,此外还有《红雨》,看的最多的就是样板戏《沙家浜》、《杜鹃山》《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还有好像是《磐石湾》吧?有一次还包场两部样板戏,一下午!
1966年—1976年拍摄的电影故事片按顺序是:1966年长影《雁鸿岭下》、北影《红色邮路》《女飞行员》《红石钟声》、珠影《大浪淘沙》,1973年长影《艳阳天》《青松岭》(重拍)《战洪图》(重拍),1974年长影《钢铁巨人》《向阳院的故事》《创业》《平原游击队》(重拍)、北影《侦察兵》《南征北战》(重拍)、上影《火红的年代》《渡江侦察记》(重拍)《无影灯下颂银针》《一副保险带》、八一《闪闪的红星》,1975年长影《车轮滚滚》《长城新曲》《金光大道》(上集)《黄河少年》《沙漠的春天》、北影《烽火少年》《海霞》《红雨》《决裂》、上影《第二个春天》《小将》《战船台》《春苗》、八一《激战无名川》《雷雨之前》、珠影《小螺号》、西影《碧海红波》《阿勇》,1976年长影《雁鸣湖畔》《长空雄鹰》《锁龙湖》(上集)《芒果之歌》《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集)、北影《沸腾的群山》《牛角石》《青春似火》《海上明珠》《山花》《反击》(未发行)、上影《征途》《难忘的战斗》《金锁》《年青的一代》(重拍)《阿夏河的秘密》《欢腾的小凉河》《江水滔滔》《新风歌》、八一《南海风云》《南海长城》、珠影《枫树湾》《山里红梅》、西影《开山的人》、峨眉《寄托》、广西《主课》。
不管有哪些,凡正这一时期拍摄的影片是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不管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正能量,能鼓舞启迪人的智慧和力量。
《金光大道》《艳阳天》《青松岭》《年青的一代》《第二个春天》《春苗》《红雨》《火红的年代》《山村新人》《无影灯下颂银针》《长城新曲》《牛角石》《雁鸣湖畔》《渡江侦察记》《侦察兵》《红灯记》《沙家浜》《海港》《龙江颂》《战洪图》《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沂蒙颂》《红云岗》《向阳院的故事》《祖国啊母亲》《豹子湾的战斗》《沙漠里的春天》《闪闪的红星》《杜鹃山》《盘石湾》《平原游击队》《平原作战》《红石村》《反击》《盛大的节日》《创业》《海霞》《小螺号》《奇袭白虎团》《审椅子》《长空雄鹰》《激战无名川》《沸腾的群山》《渔岛怒潮》《决裂》《青春似火》《 难忘的战斗》《江水滔滔》《十月的风云》《青春》《两个小八路》
66年至76年,10年文化大革命,距今日30多年啦,是我儿时的回忆,记得上小学二年级,学校组织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 陋天电影看的不少>,同一去的,回来时几个要好的一起回家。第二天学校谈观后感,潘东子成为我们那一代人的偶像。在就是样板戏,记忆深刻。其他的《南征北战》《奇袭》《春苗》《渡江侦察记》,有一部战斗片《侦察兵》王新刚老师主演的,是战斗片的精典。写了不少,是不是文不对题?
十年间,拍摄了屈指可数的故事片,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一巴掌!就这几部故事片,它们背后充满着鲜为人知的 故事!
《创业》:作家张天民根据开发大庆油田的创业事迹,创作出的故事片。审核时遭江青刁难未通过,作者致信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邓小平马上把信转交毛泽东,经批示后才公映。
《决裂》:反映大学从工农兵中招生,否定十七年教育成就的故事片。公映后,两句流行语随之产生: 马尾巴的功能;这就是资格 (指手上有老茧子就是上大学资格,见图片)
《侦察兵》:1974年上映,侦察兵神乎其神,敌人都是草包。此片后被封存。
《春苗》,以赤脚医生春苗为主要人物,反映农村卫生医疗领域的阶级斗争,不久被封存。
《青松岭》,以农村阶级斗争为主题的故事片。老贫农张万山与富农后代钱广之间围绕着生产队赶大车的车老板子的故事,展开了 贫下中农必须牢牢掌握“鞭杆子” 的斗争。张万山反复说:旱烟一经钱广过手,保证跑了味……
《闪闪的红星》:根据作家李心田的小说改篇。以红军后代潘冬子为中心人物的故事片,1975年公映。故事好,布景好,歌曲好。其歌曲《红星歌》《小小竹排》《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久唱不衰。
—
—※4月25日于长春※——
首先我是80后,我小的时候经常看的两部电影,电影就是闪闪红星和平原游击队。
我们小的时候都向往闪闪红星里面的小演员潘冬子。勇敢机智,智斗胡汉三。
应该说闪闪的红星是一部爱国电影,是让青少年看了心情澎湃,激情昂扬的一步少儿电影。在那个年代,我们小的时候,电视里边闪闪的红星几乎是隔两个月或者一个月播放一次。小的时候我记得家里面有一个14寸的黑白电视机还是熊猫牌的。现在这个牌子的电视机好像已经在市面上看不到了。每当电视里播放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家里就有好多小朋友聚在一起看,看完了以后,我们就扮演电影里的角色,有的演胡汉山,有得演潘冬子,然后就这样相互嬉闹,好不热闹。这部电影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很多欢乐,尤其是李双江演唱的闪闪的红星,这首歌曲也深深的映入了我们的心中。
平原游击队,反映沧州一带,德州一带游击队,抗日战争的题材的一部电影。李向阳这个名字也深深的映入在我们80后这一代 社会 主力青年的心中。
这部电影也是每逢过年过节,各电视台必放的一部电影。90年代的农村彩色电电视机几乎很少。这部黑白的老电影,让每一个家庭看到了英勇无畏的李向阳。每次看完这部电影,都点燃了我们心中激情昂扬的细胞,那么奋进,那么兴奋。我记得那时我们还要扬言,长大以后也要参军,到部队做战斗英雄,保家卫国。那时的雄心壮志,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国电影。是我们这代八零后童年时光的回忆,没当再次看到这样的电影都能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
❽ 70年代好看的老电影
哈哈 够你看的 各种艺术形式都有些
文革时期 1970--1976 电影一览表
(包括舞台艺术片总共大约95部)
1970年2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智取威虎山》(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1部:《红灯记》(京剧)
1971年2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红色娘子军》(舞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1部:《沙家浜》(京剧)
1972年5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拍1部:《海港》 (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龙江颂》(京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1部:《白毛女》(舞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1部:《红色娘子军》(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1部:《奇袭白虎团》(京剧)
1973年4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拍1部:《海港》 (京剧,重拍)
长春电影制片厂3部: 《艳阳天》
《战洪图》
《青松岭》
1974年17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4部: 《杜鹃山》(京剧)
《侦察兵》
《南征北战》(重拍)
《送货路上》(湖南花鼓戏)
上海电影制片厂4部: 《火红的年代》
《无影灯下颂银针》
《渡江侦察记》(重拍)
《一副保险带》
八一电影制片厂2部: 《平原作战》(京剧)
《闪闪的红星》
长春电影制片厂5部: 《创业》
《钢铁巨人》
《平原游击队》(重拍)
《向阳院的故事》
《半篮花生》(越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1部: 《沙家浜》(粤剧)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部:《园丁之歌》
1975年24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6部: 《海霞》
《红雨》
《决裂》
《草原儿女》(舞剧)
《烽火少年》
《渡口》(河北梆子)
上海电影制片厂6部: 《战船台》
《春苗》
《第二个春天》
《小将》
《人老心红》(淮剧)
《拣煤渣》(淮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4部: 《沂蒙颂》(舞剧)
《激战无名川》
《红灯记》(维吾尔语歌剧)
《雷雨之前》
长春电影制片厂5部: 《金光大道(上集)
《车轮滚滚》
《长城新曲》
《黄河少年》
《沙漠的春天》
西安电影制片厂2部: 《碧海红波》
《阿勇》
珠江电影制片厂1部: 《小螺号》
1976年41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9部: 《反击》
《山花》
《沸腾的群山》
《宝莲灯》(上、下集,河北梆子)
《青春似火》
《牛角石》
《海上明珠》
《百花争艳》 (音乐歌舞)(1976-5)
《南疆春早》(76年12月)
上海电影制片厂13部:《欢腾的小凉河》
《年轻的一代》(此片系重拍)
《磐石湾》(京剧)
《征途》
《难忘的战斗》
《江水滔滔》
《审椅子》(京剧)
《新风歌》
《金锁》
《阿夏河的秘密》
《管得好》(吕剧)
《三定桩》(莱芜梆子)
《小店春早》(黄梅戏)
八一电影制片厂4部: 《红军不怕远征南——长征组歌》(舞台艺术片)
《南海风云》
《红云冈》(京剧)
《南海长城》
长春电影制片厂7部: 《雁鸣湖畔》
《芒果之歌》
《长空雄鹰》
《锁龙湖》
《山村新人》
《金光大道》(中集)
《半边天》(吕剧)
西安电影制片厂1部: 《开山的人》
珠江电影制片厂3部: 《枫树湾》
《山里红梅》
《红霞万朵》(黄梅戏)
峨嵋电影制片厂2部: 《寄托》
《春潮急》
广西电影制片厂1部: 《主课》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部:《两张图纸》(湖南花鼓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