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灵的主要作品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绝境逢生 (1994) .... 李先生
义胆忠魂 (1991)
绑架卡拉扬 (1988) .... 万老头
兇手与懦夫 (1987)
性命交关 (1986) .... 苏宗棠
八仙的传说 (1985) .... 刘知府
为什么生我 (1984) .... 王师傅
浪花细沙 (1983) .... 老者
清水店 (1983) .... 秀兰爹
心灵的火花 (1982) .... 陈师傅
这不是误会 (1982) .... 林会计
阿Q正传 (1981) .... 地保
御马外传 (1981)
子夜 (1981) .... 莫干丞
巴山夜雨 (1980) .... 关盛轩
雪花和栗子球 (1980)
金锁 (1976) .... 史德贵
血碑 (1964) .... 老传达
魔术师的奇遇 (1962) .... 电影厂演员
女理发师 (1962) .... 中年客人
铁窗烈火 (1958) .... 伪警备大队长
阿福寻宝记 (1957) .... 永祥父
球场风波 (1957) .... 老王
李时珍 (1956) .... 门客乙
铁道游击队 (1956) .... 匪营长
小白旗的风波 (1956) .... 组员
天罗地网 (1955) .... 匪处长
渡江侦察记 (1954) .... 敌炮兵参谋
关连长 (1951) .... 小杜
姊姊妹妹站起来 (1951) .... 二伙计
有一家人家 (1951) .... 伪联络官
光辉灿烂 (1951) .... 特甲
腐蚀 (1950) .... 老表
我这一辈子 (1950) .... 辫子兵
赵一曼 (1950) .... 老董
表 (1949) .... 庶务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钢花遍地开 (1958) .... 导演
‘贰’ 着名演员张芝华:婚变导致人生低谷,再婚收获幸福
张芝华成名很早,上世纪80年代就在影坛占有一席之地,相继主演了《大刀记》《雪青马》《好事多磨》《忘不了你》《清水店》《流亡大学》《女大当婚》等众多影片。
近些年来,她又出演了《儿女情长》《赵先生》《我的美丽人生》《儿女情更长》《未婚妻》《孩奴》《最后一张签证》《我和我的家乡》等一系列影视剧,深受观众喜爱。
张芝华有过一段失败婚姻,前夫是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小生郭凯敏,两人育有一个儿子。离婚后张芝华的人生陷入低谷,直到与着名画家查国钧再婚,她的人生才重新起航……
张芝华1958年出生于上海,少女时代明眸皓齿,说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在上海霍山路第二小学读书时,张芝华就是学校广播电台的播音员。
当时上海有各种重大国事访问的接待活动,张芝华经常代表少先队员向外国首脑献花。他们喜欢听京剧,于是张芝华就学唱《沙家浜》中“沙奶奶”的唱段。
正因为如此,张芝华迷上了京剧,并担任上海少年儿童广播合唱团的京剧演员。现在张芝华是资深的京剧票友,青衣、老旦都能唱。
197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筹拍黑白电影《小将》,中叔皇导演选中张芝华扮演重要角色。其实该片此前拍过一次,相关部门不满意,这次是重拍,演员基本都换了,张芝华幸运地得到了替补机会。这时她才17岁,正上高中。
《小将》公映后,上影厂的着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觉得张芝华是可塑之才。于是,通过种种努力,她将张芝华吸收为上影厂演员剧团的学员。
上影厂巨星云集,白杨、赵丹、张瑞芳、程之等,经常与张芝华见面。他们很喜欢这个眼睛大大的,朴实可爱的小姑娘,悉心指导她表演。
几年间,张芝华在《放下你的鞭子》《万水千山》《甜蜜的事业》《送货路上》等多部话剧中担纲主角,演技得到了磨配举砺。
1980年,张芝华接拍影片《好事多磨》,与当红小生郭凯敏因戏生情。郭凯敏与张芝华同龄,吉林长春人,他身高1.75米,儒雅帅气。1976年,郭凯敏中学还没毕业,就进入上影厂当演员。
那时郭凯敏与张瑜因主演《庐山恋》而红极一时,张芝华倾慕郭凯敏的帅气和才华。郭凯敏也欣赏她的朴实和善良。
郭凯敏家在外地,能够找个上海女朋友,意味着在上海有了依托。张芝华的父母见过郭凯敏,对他也很满意。
1985年,张芝华与郭凯敏在上海低调结婚。
不久,团里准备让张芝华和郭凯敏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属于带薪深造。经过一年的复习,两人都考上了,张芝华的成绩比郭凯敏还好。
但团里按相关规定,夫妻俩只能去一人。于是张芝华主动退出,将机会让给了郭凯敏。
也就在这年,张芝华怀孕了。她很少接戏,在家里养胎,支持郭凯敏上大学。尽管工资不高,她省吃俭用给丈夫寄钱。
1987年,张芝华做了妈妈,在上海诞下儿子。此后,她基本淡出影坛,在家带孩子。
郭凯敏从北电毕业后,事业越来越好,而张芝华因受家庭和儿子拖累,几乎没有作品公映。夫妻事业的不对等,不知不觉就给婚姻蒙上了阴影。长期的聚少离多,也让张芝华与郭凯敏变得越来越陌生。
郭凯敏是“万人迷”,经常有女影迷给他写求爱信。虽然这不是他的错,但无形中给张芝华带来了压力。因此夫妻俩一见面就发生磕绊,再捆绑在一起,只会彼此伤害。
1991年,儿子刚4岁时,巧唯张芝华与郭凯敏离婚了,儿子跟随她生活。因在婚姻中付出太多,离异给培宽碧张芝华带来的伤害也就更大。
离异不久,郭凯敏与演员刘晓春再婚,而张芝华艰难地带着儿子生活。
婚变让张芝华的人生陷入低谷。那时她脸色不好,人也发胖了,经常在家里流泪。为了养活自己和儿子,张芝华开始复出拍戏。她出去拍戏时,就将儿子交给父母照顾。
然而霉运一个接一个。她接拍影片《淮海战役》,该片投资过亿,张芝华演得非常出彩。但公映前夕,由于种种原因,张芝华所有的镜头被删得一个不剩,演员表里也没有她的名字。
后来,有人找张芝华拍戏,演片中女主角,临开机时她又被莫名换下来了。
她主演的影片《赵先生》在瑞士洛迦诺电影节获得金奖,在国内却没有公映。
直到1996年,张芝华主演家庭伦理剧《儿女情长》,事业才走上正轨。次年张芝华再婚了,丈夫是着名画家查国钧。
他比张芝华大15岁,江苏昆山人,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本来张芝华对婚姻心灰意冷,是查国钧的才华、人格魅力和慈爱,温暖了她的心。
查国钧胸怀宽广,对张芝华的儿子视如己出。他告诉张芝华:“我爱你,也会爱你的儿子。你放心,我以后不会做狠心的继父。”这番话打动了张芝华。
婚后,张芝华与丈夫跨国分居。不拍戏时,她就会去美国与丈夫团聚。在美国的日子里,她一是照顾查国钧的生活,二是看好莱坞电影,提升自我。
儿子渐渐长大后,与郭凯敏有隔阂,在心里抵触父亲。张芝华知道,这种情绪不利于儿子的 健康 成长。于是她经常开导儿子:“我与你爸分开,双方都有责任,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了,但你爸对你的爱一点也没少。”
张芝华还创造条件,让儿子与郭凯敏相处。渐渐地,儿子对郭凯敏的怨恨消失了,父子关系恢复正常。
随着张芝华年龄一天天增大,丈夫考虑她在两个国家往返太辛苦,便回到上海定居。他一边在上海戏剧学院担任研究生导师,一边创作油画作品,在全国各地开画展。
虽不是原配夫妻,但张芝华与查国钧互相欣赏,志同道合,很有共同语言。查国钧一直体谅疼爱张芝华。
一次,张芝华与香港演员一起拍戏,剧组对香港演员高看一等,而轻慢大陆演员。张芝华受不了这种屈辱,决定退出剧组。她给丈夫打电话:“家里还有多少钱?我准备赔给剧组当违约金。”
丈夫告诉她:“你什么时候要钱,我给你打过去。”于是张芝华将剧本退还给导演,决定离开剧组。
导演看到她在剧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心得体会,被她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于是导演和制片人向张芝华道歉,请她继续留在剧组。
是丈夫给了张芝华底气,这样她才能理直气壮地维护尊严。
2021年6月,张芝华与查国钧再婚24年了,夫妻俩始终情深意笃,从没吵过架。而且张芝华的儿子也将查国钧当亲生父亲,一家三口幸福和谐。
张芝华走出婚变的人生低谷后,终于在再婚中找到了幸福,并让事业重新起航!
-END-
‘叁’ 电影演员张芝华在影视剧暗花伴演什么角色
张芝华(演员)
张芝华 张芝华,中国电影演员。自步入影坛,相继在《好事多磨》、《女大当婚》、《忘不了你》、《滴水观音》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1992年张芝华担任了影片《沂蒙山人》的女主角,获得了山东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她的表演松弛、自然,能把握住整个人物的精神特质,颇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她饰演的角色虽多为配角,但在影片中并不黯然失色,很好地发挥了绿叶的作用。在短短二年时间里,张芝华主演了《曝光》、《万水千山》、《甜密的事业》、《送货路上》等四部话剧。代表作品有《回家的诱惑》、《新儿女情长》、《宝贝》、《杜拉拉升职记2》、《孩奴》等。由其出演的《未婚妻》于2013年10月26日在湖南卫视首播。
早年经历
张芝华初中时考入上海儿童艺术剧院。1976年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剧团的演员。
张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词,程之成了她的京剧指导老师和京胡伴奏。短短二年间,张芝华主演了《曝光》《万水千山》《甜密的事业》《送货路上》等四部话剧。在老演员的带领下,张芝华开始下生活,工厂、农村、煤矿、部队,丰富自己的创作内涵。上影演员剧团又将张芝华送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张芝华雄心勃勃地在银幕上整装待发。就在这二年里,陈冲主演了《小花》、张瑜和郭凯敏主演了《庐山恋》,成了观众喜爱的电影演员。对一个演员来说,机会实在太重要了。后来,张芝华相继参演《好事多磨》、《女大当婚》、《忘不了你》等影片,她的表演松弛、自然,能把握住整个人物的精神特质,颇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她饰演的角色虽多为配角,但在影片中并不黯然失色,很好地发挥手毕御了绿叶的作用。1985年张芝华在影片《流亡大学》中饰演大学生陈静芳一角,戏虽不多,但张芝华用心去演,毕业典礼上那段情绪激昂的演讲,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泪。张芝华在该片
中显示了自己深厚的表演和台词功力,影片上映后获得多方赞誉。
张芝华当时的男朋友郭凯敏在事业上如日中天,张瑜和郭凯敏被当时的观众誉为最理想的黄金组合。郭凯敏生活中的女友张芝华反而不被认可。但温柔善良的张芝华以自己的真诚对待生活,她全力支持郭凯敏事业上的发展,把个人的事放在了幕后,希望在家里感受到温暧和理解。结婚之后,张芝华生了儿子,这些年在事业上她几乎没有什么作品,而就在这个阶段,张芝华和郭凯敏的婚姻有了危机。在张芝华最为艰难的时刻,张瑞芳像慈母般关心着她的生活并鼓励她在事业上要坚持不懈,有所作为。上影女导演武珍年邀张芝华主演了《女人们》。后来旅美画家查国钧先生走进了张芝华的生活。
演艺经历
张芝华
出道
张芝华出道很早,当人们把看电影当作是一项很隆重的活动时,她已开始在银幕上崭露头角了。 当时的张芝华被认为是最具可塑性的青年演员,成了上影厂重点培养的对象。张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词,程之成了她的京剧指导老师和京胡伴奏。在短短二年时间里,张芝华主演了《曝光》、《万水千山》、《甜密的事业》、《送货路上》等四部话剧。在老演员的带领下,张芝华开始下生活,工厂、农村、煤矿、部队,每到一处,观众的热情和质朴都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丰富了她的创作内涵。
上影演员剧团又将张芝华送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张芝华像是被大风鼓起的帆,雄心勃勃地逗留在银幕上整装待发。 就在这二年里,陈冲主演了《小花》、张瑜、郭凯敏主演了《庐山恋》,这些生活中的好友在银幕上取得了成功,成了观众极毕岩为喜爱的电影演员。张芝华流泪了,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机会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她却失去了一些属于她的机会。张芝华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好演员开始怀疑,她曾向领导申请改行做电影剪辑。
自步入影坛以来,张芝华相继在《历尽沧桑》、《女大当婚》、《忘不了你》、《滴水观音》等影片中承担重要角色。她的表演损坏、天然,能主宰住整个人物的精神特质,颇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她饰演的角色虽多为配角,但在影片中并不黯然失容,很好地发扬了绿叶的作用。
1985年张芝华在影片《流亡大学》中饰演“钱大”弟子陈静芳一角,戏虽不多,但张芝华惟一去演数敬,在结业典礼上,那段心绪鼓动感动的陈述,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泪。张芝华在该片中显示了人人深厚的表演和台词功力,影片上映后取良多方褒扬。
进入而立之年的张芝华以善于表演泼辣斗胆的中年妇女着称,她先后在《无情人》、《烛光里的浅笑》、《梦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饰演豪情耿直,畅快利落的中年女性头像,这些人物当然从个人上看精神风貌似有相通之处,但张芝华并不把她们混为一谈,她赋予了每一个人物以独特的艺术内涵,观后决不让人产生雷同之感。观罢张芝华的表演的确能让人领悟“角色无大小”这句话的含义,有时观众甚至忽视了片中的主要人物而张芝华的精彩表演是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 山东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几年来张芝华一心忙于电视剧的演出,《儿女情长》是她新的作品,再饰一个泼辣热情的中年女性形象。
主持人生涯
为使自己的形象定位上有所改变,张芝华接受了电视台的邀请,主持一档以反映人物心灵交往的谈话类节目《走进心世界》,在录制节前,张芝华做了大量的前期采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使节目有声有色,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当人们称赞张芝华令人耳目一新时,张芝华并不得意,而是坦诚道出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主持人这个新领域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
善演中年妇女
进入而立之年的张芝华以善于表演泼辣大胆的中年妇女着称,她先后在《有情人》、《烛光里的微笑》、《梦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饰演热情正直,干脆利落的中年女性形象,这些人物虽然从整体上看精神面貌似有相通之处,但张芝华赋予了每一个人物以独特的艺术内涵,观后决不让人产生雷同之感。观罢张芝华的表演的确能让人领悟“角色无大小”这句话的含义,有时观众甚至忽视了片中的主要人物而张芝华的精彩表演是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
1992年张芝华担任了影片《沂蒙山人》的女主角,她在片中饰演了一位极有个性的扎根老区生产建设,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的妻子形象,被认为是张芝华从影十多年来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角色,影片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农村观众的普遍欢迎,获得了山东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张芝华一心忙于电视剧的演出。在《儿女情长》、《何须再回首》、《居委主任》、《希望来临》、《棋王恩怨》、《重返石库汀》、《东京归雁》等电视剧中,张芝华活灵活现地将一个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演的维妙维肖。
主要作品
电影作品
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07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友情客串护士 许鞍华 ----
2006 《悲剧发生之后》 ---- 金丽妮 ----
2000 《一生死一回》 ---- 史凤和 ----
1998 《赵先生》 周若敏 吕乐乐 ----
1997 《男人的肩膀》 ---- 包启生 ----
1992 《沂蒙山人》 宋庆兰 赵焕章 ----
1992 《梦酒家之夜》 林丽 达式彪 ----
1991 《烛光里的微笑》 丽萍妈 吴天忍 ----
1990 《都市刑警》 周茹英 沙 洁 ----
1987 《女大当婚》 ---- 杨兰如 ----
1985 《流亡大学》 陈静芳 吴贻弓 ----
1983 《清水店》 秀 兰 王秀文 ----
1982 《忘不了你》 杨 秀 张惠钧 ----
1982 《魂系蓝天》 小 俞 于本正 ----
1980 《好事多磨》 珍 珍 宋 崇 ----
1980 《等到满山红叶时》 小 王 汤化达、于本正 ----
1979 《雪青马》 护士小张 宋 崇 ----
1977 《大刀记》 王 兰 导演:汤化达、于本正 ----
1976 《新风歌》 李迎风 赵焕章、鲁韧 ----
1975 《小蒋》 杨波 中叔皇 ----
电视剧作品
2014 阳光警察 ---- ---- ----
2013 杜拉拉之似水年华 冯子桢 林合隆 焦俊艳,王雷,翟天临,杨恭如,陈彦妃,馨子
2013 宝贝 孙母 梦继 张萌,张铎,雷佳音,牛莉
2012 孩奴 卢母 谢鸣晓 胡可;沙溢
2012 未婚妻 蓝母 陈慧翎 丹尼斯吴
2012 儿女情更长 童建华 沈星浩 奚美娟
2011 心术 美小护母亲 杨阳 张嘉译、吴秀波、海清
2011 媳妇是怎样炼成的 离婚母(客串) 卢伦常 萨 萨日娜,方子哥,姚芊羽,赵正阳,代乐乐
2010 我的美丽人生 张会计 汪俊 马苏、黄海波
2010 回家的诱惑 范母 林添一 秋瓷炫;凌潇肃
1995 看不懂的女人们 ---- ---- ----
1995 上海女性 ---- ---- ----
1995 儿女情长 童建梅 ---- ----
1995 钟点女工 ---- ---- ----
1994 大上海屋檐下 白秀凤 ---- ----
1994 围城 ---- ----
1994 哎哟,妈妈 ---- ---- ----
1994 东方小故事 ---- ---- ----
1993 女人们 ---- ---- ----
1991 这里也是战场 ---- ---- ----
1985 山道弯弯 ---- ---- ----
1984 结婚进行曲 ---- ---- ----
1983 小裁缝 ---- ---- ----
话剧作品
2012年《柏阿姨的一天》饰演 柏万青
其他作品
栏目主持人:2000年曾担任上海教育电视台《走进心世界》栏目主持人
广告代言:同时为上百集电视片配音,主要作品有400集日本动画片《奥特曼》《来自俄罗冈的爱》等;
配音:拍摄广告“娃哈哈”“红碗牌味精”
京剧:曾参加演出京剧《龙凤呈祥》
个人生活
要说委屈的事,还不仅仅在于事业。当时,作为自己的男朋友郭凯敏在事业上如日中天,自《庐山恋》后,郭凯敏主演的《小街》《卖大饼的姑娘》等一系列影视剧红透大江南北,张瑜和郭凯敏被当时的观众誉为最理想的黄金组合。郭凯敏生活中的女友张芝华反而是不被认可的,许多场合张芝华心里的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但温柔善良的张芝华以自己的真诚对待生活,她全力支持郭凯敏事业上的发展,把个人的事放在了幕后,她满心希望在家里感受到温暧和理解……
结婚之后,张芝华生了儿子,这些年在事业上她几乎没有什么作品,而就在这个阶段,张芝华和郭凯敏的婚姻有了危机,当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之后,张芝华已变的精疲力尽,生活和事业对她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张芝华开始发胖,带着儿子,生活上又十分的艰难,为了给独生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张芝华一头扎进了录音棚,没日没夜地工作,她已变得没了自我。
在张芝华最为艰难的时刻,张瑞芳像慈母般关心着她的生活并鼓励张芝华在事业上要坚持不懈,有所作为。在许多朋友的鼓励下,张芝华开始了新的追求,上影厂拍《梦酒家之夜》,其中有一个角色张芝华特别喜欢,于是她主动去找导演,但当时许多人对张芝华的表演没有信心,为了角色,张芝华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提出可以试镜头,在张芝华全力以赴的努力下,角色获得了成功,正是张芝华信心倍增时,一家报纸在评论张芝华的成功表演时,居然说“离婚的经历,让张芝华在角色有了真实的反映”,言下之意,角色的成功是因为张芝华的经历所至,而非表演上的成功。
上影女导演武珍年邀张芝华主演了《女人们》《看不懂啦,女人们》,张芝华把企业的下岗女工演的活灵活现,为此电视剧还获得了金鹰奖和飞天奖,但此时传来的舆论却是,张芝华原来这么俗气,怪不得郭凯敏要同她离婚。
张芝华茫然了,经历了人生众多的曲折,倍感人言可畏啊!这段时间里,张芝华闭门不出,一头扎进书堆里,拼命学习并把自己的爱倾注在对独生子的关心培养上。也就在这时,旅美画家李国钧先生走进了张芝华的生活,共同的爱好和李国钧对人的理解关心,让张芝华体验到成熟的魅力和温暖,在和李国钧的交往中张芝华的性格和思想也变的成熟,张芝华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她开始不在乎别人对她的评说,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在乎自己的努力。正是在这种心态下,张芝华留下了一长串角色,《离婚前后》《烛光里的微笑》《沂蒙山人》《有情人》等等,不论戏多戏少,张芝华都认真对待,使她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形象饱满,真实可信。
张芝华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面对众多赞扬,张芝华反而很平静。
望着张芝华执着的目光,有理相信,凭着她的勤奋和努力,在以后的演艺生涯里将会奉献给观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新的人物形象。
荣誉记录
电影
《赵先生》获1998年瑞士洛加诺 最高奖金豹奖(女主角)
《沂蒙山人》获1995年农民电影展最佳故事片奖
电视剧
《这里也是战场》获布拉格国际电视最佳电视奖(女主角)
《女人们》获金鹰奖二等奖、四川国际电视片短片一等奖
《儿女情长》获金鹰奖一等奖、宝钢杯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
《阿旺乖乖》获金鹰奖短片一等奖
‘肆’ 清水店的介绍
《清水店》,中国电影名,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3年,这部电影通过徐三婶及双喜、秀妮夫妇开设个体面馆的经历,反映了两代人对党的政策的不同理解及三中全会后农村出现的新面貌。60年代初他们曾参加西北建设并相爱过,但又分开……而今他俩却在生活的洪流中走着不同的道路,也引起了新的纠葛。
‘伍’ 清水店老电影为啥收不着
没有片源。根据查询清水店相关信息得知,清水店老电影没有片源所以收不着芹大森。网上流传的电影大部分是从DVD,BD等 渠道转制而成,清水店等老电影年代久远没有发行过DVD,就没有人转制所以很难搜到。《清水店》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仿早出品,王秀文执导,孙景璐、马冠英、张芝华等主演,于1983年上映嫌亩。
‘陆’ 哪里可以下载完整的电影《清水店》
双视去看看
‘柒’ 回家的诱惑里的张芝华演过什么
电影作品
1975年《小将》 饰杨波 1976年《新风歌》 饰李迎风 1977年《大刀记》 饰王兰 1979年《雪青马》 饰护士小张 1980年《等到满山红叶时》 饰小王 1980年《好事多磨》 饰珍珍 1982年《魂系蓝天》 饰小俞 1982年《女大当婚》 1982年《忘不了你》 饰杨秀 1983年《清水店》 饰秀兰 1984年《滴水观音》 1985年《流亡大学》 饰陈静芳 1987年《女大当婚》 1990年《都市刑警》 饰周茹英 1991年《有情人》 1991年《烛光里的微笑》 1992年《梦酒家之夜》 1992年《沂蒙山人》 1997年《男人的肩膀》 1998年《赵先生》饰周若敏 2000年《一生死一回》 2006年《悲剧发生之后》 2007年《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友情客串护士 2010年《东风雨》 友情客串接电话的上海女人
电视作品
1983年《小裁缝》 1984年《结婚进行曲》 1985年《山道弯弯》 1991年《这里也是战场》 1993年《女人们》 1994年《东方小故事》之《羲之墨池》饰王献之的妈妈 1994年《围成》 饰三嫂 1994年《大上海屋檐下》 饰白秀凤 1995年《看不懂的女人们》 1995年《钟点女工》 1995年《儿女情长》 饰童建梅 1995年《上海女性》 1996年《重返石库门》 1997年《何须再回首》 1997年《上海沧桑》饰林阿霞(中年) 1997年《梦圆何方》 1998年《居委主任》 1998年《爱情汉堡包》 2000年《今晚无眠》 2000年《都是天使惹的祸》 饰林小如的妈妈梅梅 2001年《阿吆乖乖》 2001年《家族利益》 饰柳桂姑 2002年《老干外传》 2003年《星梦缘》 饰林母 2004年《和你在一起》 2005年《真爱之百万新娘》 2006年《相思树》 饰萧母 2008年《倾城之恋》 饰徐太太 合作演员:陈数 黄觉 王学兵 2008年《夫妻一场》 饰许继红 2009年《我的美丽人生》 饰张会计 2009年《家后》 饰赵洪兰
‘捌’ 张芝华简介及详细资料
青年时代
张芝 *** 中时考入上海儿童艺术剧院。1976年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剧团的演员。
张芝华张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词,程之成了她的京剧指导老师和京胡伴奏。短短二年间,张芝华主演了《曝光》《万水千山》《甜密的事段宽业》《送货路上》等四部话剧。在老演员的带领下,张芝华开始下生活,工厂、农村、煤矿毁燃运、部队,丰富自己的创作内涵。上影演员剧团又将张芝华送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纤梁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张芝华雄心勃勃地在银幕上整装待发。就在这二年里,陈冲主演了《小花》、张瑜和郭凯敏主演了《庐山恋》,成了观众喜爱的电影演员。对一个演员来说,机会实在太重要了。后来,张芝华相继参演《好事多磨》、《女大当婚》、《忘不了你》等影片,她的表演松弛、自然,能把握住整个人物的精神特质,颇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她饰演的角色虽多为配角,但在影片中并不黯然失色,很好地发挥了绿叶的作用。1985年张芝华在影片《流亡大学》中饰演大学生陈静芳一角,戏虽不多,但张芝华用心去演,毕业典礼上那段情绪激昂的演讲,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泪。张芝华在该片中显示了自己深厚的表演和台词功力,影片上映后获得多方赞誉。
张芝华当时的男朋友郭凯敏在事业上如日中天,张瑜和郭凯敏被当时的观众誉为最理想的黄金组合。郭凯敏生活中的女友张芝华反而不被认可。但温柔善良的张芝华以自己的真诚对待生活,她全力支持郭凯敏事业上的发展,把个人的事放在了幕后,希望在家里感受到温暧和理解。结婚之后,张芝华生了儿子,这些年在事业上她几乎没有什么作品,而就在这个阶段,张芝华和郭凯敏的婚姻有了危机。在张芝华最为艰难的时刻,张瑞芳像慈母般关心着她的生活并鼓励她在事业上要坚持不懈,有所作为。上影女导演武珍年邀张芝华主演了《女人们》。后来旅美画家查国钧先生走进了张芝华的生活。
情感生活
要说委屈的事,还不仅仅在于事业。当时,作为自己的男朋友郭凯敏在事业上如日中天,自《庐山恋》后,郭凯敏主演的《小街》《卖大饼的姑娘》等一系列影视剧红透大江南北,张瑜和郭凯敏被当时的观众誉为最理想的黄金组合。郭凯敏生活中的女友张芝华反而是不被认可的,许多场合张芝华心里的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她满心希望在家里感受到温暧和理解……
当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之后,张芝华已变的精疲力尽,生活和事业对她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张芝华开始发胖,带着儿子,生活上又十分的艰难,为了给独生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张芝华一头扎进了录音棚,没日没夜地工作,她已变得没了自我。
在张芝华最为艰难的时刻,张瑞芳像慈母般关心着她的生活并鼓励张芝华在事业上要坚持不懈,有所作为。在许多朋友的鼓励下,张芝华开始了新的追求,上影厂拍《梦酒家之夜》,其中有一个角色张芝华特别喜欢,于是她主动去找导演,但当时许多人对张芝华的表演没有信心,为了角色,张芝华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提出可以试镜头,在张芝华全力以赴的努力下,角色获得了成功,正是张芝华信心倍增时,一家报纸在评论张芝华的成功表演时,居然说“离婚的经历,让张芝华在角色有了真实的反映”,言下之意,角色的成功是因为张芝华的经历所至,而非表演上的成功。 上影女导演武珍年邀张芝华主演了《女人们》《看不懂啦,女人们》,张芝华把企业的下岗女工演的活灵活现,为此电视剧还获得了金鹰奖和飞天奖,但此时传来的舆论却是,张芝华原来这么俗气,怪不得郭凯敏要同她离婚。
张芝华茫然了,经历了人生众多的曲折,倍感人言可畏啊!这段时间里,张芝华闭门不出,一头扎进书堆里,拼命学习并把自己的爱倾注在对独生子的关心培养上。也就在这时,旅美画家查国钧先生走进了张芝华的生活,共同的爱好和李国钧对人的理解关心,让张芝华体验到成熟的魅力和温暖,在和查国钧的交往中张芝华的性格和思想也变的成熟,张芝华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她开始不在乎别人对她的评说,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在乎自己的努力。正是在这种心态下,张芝华留下了一长串角色,《离婚前后》《烛光里的微笑》《沂蒙山人》《有情人》等等,不论戏多戏少,张芝华都认真对待,使她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形象饱满,真实可信。
张芝华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面对众多赞扬,张芝华反而很平静。 为了使自己的形象定位上有所改变,望着张芝华执着的目光,有理相信,凭着她的勤奋和努力,在以后的演艺生涯里将会奉献给观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新的人物形象。
从业经历
出道
张芝华出道很早,二十五年前,当人们把看电影当作是一项很隆重的活动时,她已开始在银幕上崭露头角了。 当时的张芝华被认为是最具可塑性的青年演员,成了上影厂重点培养的对象。张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词,程之成了她的京剧指导老师和京胡伴奏。在短短二年时间里,张芝华主演了《曝光》、《万水千山》、《甜密的事业》、《送货路上》等四部话剧。在老演员的带领下,张芝华开始下生活,工厂、农村、煤矿、部队,每到一处,观众的热情和质朴都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丰富了她的创作内涵。
上影演员剧团又将张芝华送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张芝华像是被大风鼓起的帆,雄心勃勃地逗留在银幕上整装待发。 就在这二年里,陈冲主演了《小花》、张瑜、郭凯敏主演了《庐山恋》,这些生活中的好友在银幕上取得了成功,成了观众极为喜爱的电影演员。张芝华流泪了,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机会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她却失去了一些属于她的机会。张芝华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好演员开始怀疑,她曾向领导申请改行做电影剪辑。
自步入影坛以来,张芝华相继在《历尽沧桑》、《女大当婚》、《忘不了你》、《滴水观音》等影片中承担重要角色。她的表演损坏、天然,能主宰住整个人物的精神特质,颇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她饰演的角色虽多为配角,但在影片中并不黯然失容,很好地发扬了绿叶的作用。
1985年张芝华在影片《流亡大学》中饰演“钱大”弟子陈静芳一角,戏虽不多,但张芝华惟一去演,在结业典礼上,那段心绪鼓动感动的陈述,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泪。张芝华在该片中显示了人人深厚的表演和台词功力,影片上映后取良多方褒扬。
进入而立之年的张芝华以善于表演泼辣斗胆的中年妇女着称,她先后在《无情人》、《烛光里的浅笑》、《梦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饰演豪情耿直,畅快利落的中年女性头像,这些人物当然从个人上看精神风貌似有相通之处,但张芝华并不把她们混为一谈,她赋予了每一个人物以独特的艺术内涵,观后决不让人产生雷同之感。观罢张芝华的表演的确能让人领悟“角色无大小”这句话的含义,有时观众甚至忽视了片中的主要人物而张芝华的精彩表演是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 山东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几年来张芝华一心忙于电视剧的演出,《儿女情长》是她最新的作品,再饰一个泼辣热情的中年女性形象。
主持人生涯
为使自己的形象定位上有所改变,张芝华接受了电视台的邀请,主持一档以反映人物心灵交往的谈话类节目《走进心世界》,在录制节目前,张芝华做了大量的前期采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使节目有声有色,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当人们称赞张芝华令人耳目一新时,张芝华并不得意,而是坦诚道出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主持人这个新领域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
演艺生涯
进入而立之年的张芝华以善于表演泼辣大胆的中年妇女着称,她先后在《有情人》、《烛光里的微笑》、《梦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饰演热情正直,干脆利落的中年女性形象,这些人物虽然从整体上看精神面貌似有相通之处,但张芝华赋予了每一个人物以独特的艺术内涵。
1992年张芝华担任了影片《沂蒙山人》的女主角,她在片中饰演了一位极有个性的扎根老区生产建设,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的妻子形象,被认为是张芝华从影十多年来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角色,影片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农村观众的普遍欢迎,获得了山东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主要作品
参演电视剧
首播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14 阳光警察 ---- ---- ---- 2013 杜拉拉之似水年华 冯子桢 林合隆 焦俊艳,王雷,翟天临,杨恭如,陈彦妃,馨子 2013 宝贝 孙母 梦继 张萌,张铎,雷佳音,牛莉 2012 孩奴 卢母 谢鸣晓 胡可;沙溢 2012 儿女情更长 童建华 沈星浩 奚美娟 2012 未婚妻 蓝母 陈慧翎 丹尼斯吴 2011 媳妇是怎样炼成的 离婚母(客串) 卢伦常 萨 萨日娜,方子哥,姚芊羽,赵正阳,代乐乐 2011 心术 美小护母亲 杨阳 张嘉译、吴秀波、海清 2010 我的美丽人生 张会计 汪俊 马苏、黄海波 2010 回家的诱惑 范母 林添一 秋瓷炫;凌潇肃 2000 都是天使惹的祸 林母(梅梅) 梦继 李小璐;任泉;张延 1995 看不懂的女人们 ---- ---- ---- 1995 钟点女工 ---- ---- ---- 1995 儿女情长 童建梅 ---- ---- 1995 上海女性 ---- ---- ---- 1994 大上海屋檐下 白秀凤 ---- ---- 1994 东方小故事 ---- ---- ---- 1994 围城 饰方鹏图媳妇 ---- ---- 1991 这里也是战场 ---- ---- ---- 1984 结婚进行曲 ---- ---- ----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07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友情客串护士 许鞍华 斯琴高娃 2006 《悲剧发生以后》 ---- 金丽妮 左翎 2000 《一生死一回》 ---- 史凤和 ---- 1998 《赵先生》 周若敏 吕乐乐 施京明 1997 《男人的肩膀》 ---- 包启生 ---- 1992 《梦酒家之夜》 林丽 达式彪 张燕 1992 《沂蒙山人》 宋庆兰 赵焕章 陈裕德 1991 《烛光里的微笑》 丽萍妈 吴天忍 宋晓英 1990 《都市刑警》 周茹英 沙 洁 张晓林 1987 《女大当婚》 罗雪梅 杨兰如 宋忆宁 1985 《流亡大学》 陈静芳 吴贻弓 智一桐 1983 《清水店》 秀 兰 王秀文 孙景璐 1982 《魂系蓝天》 小 俞 于本正 吴竞 1982 《忘不了你》 杨 秀 张惠钧 张延平 1980 《等到满山红叶时》 小 王 汤化达、于本正 吴海燕 1980 《好事多磨》 珍 珍 宋 崇 龚雪 1979 《雪青马》 护士小张 俞仲英 叶志康 1976 《新风歌》 李迎风 赵焕章、鲁韧 赵静参演话剧
2012年《柏阿姨的一天》饰演 柏万青
其他作品
栏目主持人: 2000年曾担任上海教育电视台《走进心世界》栏目主持人
广告代言 :拍摄广告“娃哈哈”“红碗牌味素”
配音: 主要作品有400集日本卡通片《奥特曼》《来自俄罗冈的爱》等;
京剧: 曾参加演出京剧《龙凤呈祥》
荣誉记录
电影
《赵先生》获1998年瑞士洛加诺 最高奖金豹奖(女主角)
《沂蒙山人》获1995年农民电影展最佳故事片奖
电视剧
《这里也是战场》获布拉格国际电视最佳电视奖(女主角)
《女人们》获金鹰奖二等奖、四川国际电视片短片一等奖
《儿女情长》获金鹰奖一等奖、宝钢杯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
《阿旺乖乖》获金鹰奖短片一等奖
社会活动
人物专访一
张芝华的先生叫查国钧,是一位在艺术上很有造诣的美籍华裔画家。中央大厅,大获好评。每当查国钧的事业发展到关键时刻,张芝华一定会出现在他的身边,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在布置画展的时候,有一个场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张芝华手拿大榔头,身着牛仔服,风风火火整个搬运工的干活。一问原由,原来周围的民工都回家过年了,于是做妻子的就当仁不让把自己当民工用了。
林华:作为一个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女人,你会有一个对比,愿意讲一讲感受吗?
张芝华:实事求是地说,婚姻比较成熟了。我们俩都是性情中人,在这点上彼此都很珍惜。还有,我们彼此很尊重对方的事业。他搞的东西我很欣赏,我搞的东西他也很欣赏。这是我们走到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不可能不存在问题,我们有过很长的磨合期。
林华:问一个有点唐突的问题,是不是第一次婚姻的失败也让你有所成长?
张芝华:第一次婚姻培养了我一个独立的性格。可能我以前就很独立,但没有这么强烈。我的第二次恋爱好像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谈,而是许多人在谈。我们俩之间的任何一点进展都会变成了大家关注的事情。我们俩之间共同认识的人太多了。每一个人都希望我们好,希望我们幸福。
林华:描述一下你的先生。你最欣赏他什么?
张芝华:他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画家,是一个非常唯美的人,也是一个很真实的人。我觉得他蛮纯的。很热情。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人必须具备的东西。
林华:你们俩在一起什么时候最快乐?
张芝华:自然是外出游玩的时候。看戏、看画、看电影。只要有可以欣赏的艺术,我们俩就会有说不完的话。我这个人看到一个好演员会激动无比,我先生也会和我一起激动。我先生看到好的艺术作品会完全陶醉,云里雾里的,我也会和他一起云里雾里的。这样的默契很难得,所以我们俩觉得在精神层面真的很丰富。?林华:能讲一讲你对男人的要求吗?
张芝华: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应该要有责任心,要有自律心。在事业上要的是雄心而不是野心。如果一个男人只有野心而没有能力,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
林华:你还愿意提起郭凯敏吗?我知道我这么问很不合适,你不一定要回答。
张芝华:没关系。应该说他也是一个比较善良的人,比较感性。以前人家采访我,我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我们是初恋,我很在乎我们之间的那段感情。起码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是比较真的。更何况感情上的事情很难说出个是与非。
林华:还想问一个不太合适的问题,许多夫妻在刚开始共同生活的时候都会有一场较量,你和你现在的先生是不是也这样?
张芝华:好像也是的。我们当演员的都比较自我,后来我发现,他比我还要自我。我先生和我开玩笑说:你怎么这么犟呀。我说:这就叫职业妇女呀。要知道我从16岁开始拍电影,一直很独立。这种互相不妥协的习惯带到家里,争论是难免的。后来我回过头想想,有必要吗?是原则问题吗?想通了,就好办了,不是他让一步就是我让一步。我们面对问题都会采取比较平和的态度了。
林华:你的先生比你大不少,这样一种格局的婚姻做妻子往往有一种被宠的感觉。你呢?
张芝华:没有,他不会。可能我也不是属于特别会撒娇的那种吧。应该说他对他的画比较宠爱。正因为这点,也让我比较自由,干什么都行,一切都是相对的嘛。
人物专访二
张芝华的儿子考高中,这可是孩子关键时刻。为此,张芝华整整8个月没有外出拍戏,全心全意做儿子的后援队。做妈妈的对儿子说:“全凭你的真本事啦。告诉你,即使你少一分,妈妈也不会拿钱出来的。妈妈不希望用钱或用所谓的关系来模糊你的眼睛。而是希望能测出你的真实水平。”儿子果真考了个高分,进入了理想的学校,连老师也大吃一惊。过后,母子俩疯狂了好一阵子。
林华:你真的很在乎儿子上不上重点学校吗?
张芝华:我是一心一意要让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我觉得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人格。
林华:你是一个会打孩子的妈妈吗?
张芝华:偶尔会打,都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有一次孩子犯了错,我打他打得很厉害。事后他写了一张纸条放在桌子上:“妈妈,请你不要骂我,我会改的,我会做一个乖孩子的。但是你不要急。” 这张小纸条我一直贴在我的笔记本上。我想起这事就常常会内疚:我真的伤着这孩子了。
林华:他和同学们提起你这个妈妈时是和其他孩子一样自然而然呢?还是有一种特有的自豪?
张芝华:起码他认为我这个妈妈一直在努力。这点对他影响很大,要知道我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人,一个很认真的人。
林华:母亲有各种类型。你觉得你应该归入哪一类?
张芝华:我是一个慈爱和严厉各占一半的母亲。我是一个感性和理性兼有的母亲,当然感性的成分更多一点。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方法的。儿子正好是发育期,非常渴望能够脱离母亲的气场。我在这一点上是很有警觉的,于是就常常采取曲线救国的方针,儿子愿意听谁的话,我就通过谁把我要让儿子知道的信息传递过去,一样有效果。孩子在成长,我这个当妈妈的也必须成长,有知道,母子之间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快乐和烦恼,学着去应付吧。
林华:儿子最让你高兴的地方是什么?
张芝华:最让我高兴的是这个孩子比较善良。他的魅力也在这里。长得大大气气憨憨厚厚的。当然我也有些担心,过于善良的孩子将来对付社会可能会有一点问题。
林华:构想过儿子的今后吗?
张芝华:那完全是他自己的选择了。我只是告诉儿子,一个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干起来有劲。也容易干得好。将来你如果能够把你喜欢的事情变成你事业,那真的是其乐无穷了。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至少在过程中你就不会觉得枯燥和无趣。
林华:一个敏感的问题,你儿子和你先生关系怎样?
张芝华:我们三个人一起生活,每一个人都非常在乎另外两个人的感觉。
告诉你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我儿子和我发生冲突,我先生是帮他的。如果我和我先生不开心,好像我的儿子又是帮我先生的。在我们家里,我始终处在一个很孤立的状态。这中间是不是也有一点性别的原因?
林华:尽管这样,我相信你更会有一种甜蜜感。
张芝华:是的。静下心来想想,他们两人对我还是蛮好的。
林华:能不能告诉我一件你和儿子之间发生的比较难忘的事情。
张芝华:我每年要到美国去和我爱人生活一段时间,我怕儿子因此有想法。?有一次临走前我对儿子说:“妈妈其实很舍不得你。”儿子的回答简直让我吃惊:“妈妈,我知道的,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想伯伯,到美国和伯伯在一起的时候我敢保证你无时无刻都在想我。”我叹了一口气说:“是啊。妈妈到哪儿都定不下心来。”儿子带着安慰的口吻说:“我看你一辈子也定不下来了。就把这看作是你的命吧。”
人物专访三
张芝华
在中年女演员中间,张芝华很早就为自己趟开了一条戏路。而且可以说是越走越顺,甚至已经到了某一类角色非她莫属的地步。可是没有人知道,张芝华对自己并不满意,这些年来,她一直在悄悄地做着各种努力。
林华: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自己,你会怎么说?
张芝华: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林华:试着想想。我可以提示你一下,我是一个聪明的女人,我是一个善良的女人,我是一个可以独立面对大事情的女人……
张芝华:应该说我是一个非常容易着急的女人。但与此同时在情感的角落里我又是一个非常细的女人。我有着很纤细很柔和的一面。
林华:从心灵的深处讲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张芝华:我的心灵深处并不那么喜乐,应该说我是一个比较多虑的人。担忧的东西比较多,防患于未来的想法比较多。我总觉得一个人应该做好各种准备,这样才能从容面对各种处境。
林华:我觉得你这两年的状态极好。知道吗,许多人都说你已经把上海的里弄阿姨演绝了。
张芝华:我想,这大概和我的生活着眼点有关。我一直非常欣赏普通人生活中的那种快乐,我也非常能够体会那种快乐。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们的那种快乐其实正是我们所缺乏的。你看人家都下岗了,可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的。我们的状况比他们好多了,却常常被很大的压力包围着。从内心深处来说,我承认,我们没有他们活得滋润。
林华:你自己出生于一个怎样的家庭?家庭对你的影响大不大?
张芝华:应该说蛮大的。我爸爸是个工程师,我妈妈是一个很有名的劳模。我是家里的老大。我的父母对我说得最多的道理就是凡事要为别人着想。
林华:有一点我常常为你感到委屈,因为你饰演的人物太活灵活现了,人们常常会误认为这样的人物就是你。而我知道,其实不是的。
张芝华:我的儿子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林华:你的儿子是怎样评价你的角色的。
张芝华:他对我最高的评价也就是三个字:“还可以。”对我的告诫倒是蛮多的:“妈妈,以后这样的角色你不要演,对你的形象不是很好。”我问:“那你觉得戏怎么样?”他回答:“戏倒还可以。”我就对儿子说:“妈妈就是奔着戏去的,在妈妈这个年龄,已经不能只考虑形象了。”我是把这样的人物琢磨透了。只要合适的角色到了我的手里,厚积而薄发。一下子就喷出来了。正因为我演到了极致。人们都给我烙下了这个印章,类似这样的角色都来找我。我对自己的状态是很冷静很客观的。我已经有点把自己掏空了,我觉得自己应该适可而止了,我需要停顿一段时间。
林华:你是一个对自己预期乐观的人吗?你觉得你在艺术上还会跳一下吗?
张芝华:这要看机会。必须承认,对于我们演员来说,机会真的非常重要。就演艺生涯而言,我对过去的我很满意,对现在的我是有遗憾的。我想要的,并没有光顾我。有时候我也会很苦恼。坦白地说,从2012年到2013年,我没有接到过一个很好的角色。虽然我也一直在演,说实话,这完全是因为耐不住寂寞,我自己并不满意。
林华:我看你前一阶段在客串主持人,干得还真不错。喜欢吗?
张芝华:喜欢。在节目里我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很有故事的人。久而久之,我心里就有了一大把非常形象的人物。我们当演员的其实生活面是很狭隘的,我必须想方设法补充自己的不足。因为一个人一旦真的枯竭了那就麻烦了。其实这几年我一直在很有意识地积累一些东西。
林华:你是不是常常想,能有一个非常好的导演来重塑你一下。
张芝华:不仅仅是想,我看见导演也常常会说:“你们总觉得我演下岗的人状态特别好,就老叫我演下岗女工,其实我完全可以演好一个叫别人下岗的人。你们为什么不让我演?”导演说:“你会吗?”我说:“怎么不会。大概你们觉得我这个人比较面善,骨子里没有严厉的东西。要知道每一个人都会有严厉的一面,我当然有。”其实我在演下岗女工的时候,早就把那个让我下岗的人研究得透透的了。否则我怎么能演得好。
林华:你的打算是什么?
张芝华:我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计画。正好我的儿子要去美国留学,我需要做一段时间的陪读妈妈。借此机会,我想把英语拿下来。这样我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但我很快还是要回来演戏的,因为这是我的挚爱。
林华:给你一个建议,在美国生活的这一段时间里你完全可以让自己完成一个故事,然后以一种脱胎换骨的形象再度出现。不是有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吗??如果你再度复出,最想演的是什么?真的是女企业家,那些让别人下岗的人?
张芝华:不,我想演知识女性,比如说一个老师。不知道吧,我真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我已经在上海电影艺术学校教了一年多学生了,而且还在认认真真的带班。同学们对我都很好,我也很有 *** 。为了当好这个老师,我自己又去华师大读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一门一门的考,已经考出了一张正规的教师资格证书。
林华:你又一次让我吃惊了。
‘玖’ 求国产老电影:名字记不得了,大概内容:一年轻夫妇因不满意开面馆的父母克扣顾客而另开面馆与父母竞争的
电影名:清水店
剧情
沂蒙山区某小镇的三叉路口,有一家祖传的"清水老店"。店主徐三婶抻面的手艺高超,被人们美称为"一勺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个体经济繁荣,"清水老店"又重新兴旺起来。为继承家业,徐三婶给女儿秀兰招了个养老女婿田双喜。田双喜聪明、能干,给这个小饭馆又添了一个经商的好苗子。三婶、秀兰爹喜上眉梢,认为自己是老年得子,女婿顶了半个儿,家里是双喜临门。小店的兴旺带来了很好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使三婶念起了"买卖行里无爹娘,称杆子上没朋友"的旧生意经。她把3碗面的量做成4碗,自然招来了顾客的意见和批评。一位顾客写了一个条子批评清水店:"清水店,水不清,变着法子把人坑。"双喜听到这些议论,心里沉甸甸的不是滋味,两人闹起了矛盾。秀兰温柔贤惠,她爱自己的丈夫,也爱母亲,在这场矛盾中,她感到十分为难。三婶在双喜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那条批评意见,误认为是双喜写的,从此矛盾更加深了。双喜给她的感觉,不再是"蜂蜜加白糖",而成了"苦水满肚肠"。她索性撂下了小店不管,双喜和秀兰爹只得自己开了张。三婶不放心他们,又跑到店里观望,见一碗碗盛得满满的面,气就不打一处来。矛盾越来越激化,三婶竟借着双喜夫妇去开团的会议为由,要把双喜赶出店门。双喜一怒之下,拉着秀兰就走。大队长赶来劝说,从此"清水店"一分为二,双喜另立起了"清水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