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没有关于2战中最后攻打柏林的电影
中文名:《攻克柏林》(2部)
英文名:The Battle of Berlin
出品国:苏联
导演:莫·齐阿乌列里
主演:波·巴甫连柯、莫·齐阿乌列里
上映年份:1949/1950年
· 免费用QQ打电话超清晰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攻克柏林》与后来摄制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统称为《解放三部曲》。影片以国家名义调用了雄厚资金与大量军队,故此片场景异常壮观真实。描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后期,红军红过顽强的激战,击溃了法西斯驻柏林守军,一举攻下希特勒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的故事。导演莫·齐阿乌列里原先是格鲁吉亚的雕刻家,他一方面继承了俄国前辈创作严谨的体验派电影理论,同时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人性美好的一面。影片风格既带有歌颂英雄与战争勋迹的吟唱诗人那种奔放的热情,也呈现了中古民间艺匠那种与原始时代画家相类似的惊人简洁手法。虽然多年以后,这部影片被视为斯大林故世前持续好多年过度个人崇拜的一个鲜明例子,但影片本身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史诗巨片。
‘贰’ 苏德战争的电影
很多的,不过苏联的不少片子可能很枯燥,不知道楼主是否喜欢。下面推荐一些。
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电影,苏联《解放》,讲述库尔斯克战役、44年突击、柏林战役。
此外还有《自由战士》、《围困》。这里面的朱可夫的扮演者,亲自拜访过朱可夫,那时候朱可夫已经很凄凉了。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他们为祖国而战》、《狙击手》
1990《坦克KV-2》
1989《希特勒奏鸣曲》《谷街》《我们的铁甲列车》《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日出之前》
1988《名字》
1987《周日在地狱》《后来发生了战争》
1986《空降兵》《活下来》《灾难的标志》《狂放的风》
1985《火药》《反击》《合法婚姻》《莫斯科保卫战》《炎628》
1984《岸》《无权陷落》《智劫战俘营》《小分队》《离“天堂”两步远》
1983《幼儿园》《鱼雷出击》《天堂之门》《再生》《匪巢探密》《坦克战车》《关键任务》
1982《如果敌人不投降》
1981《德黑兰1943》《敌后的前线》《我叫霍尔季查》《夜空“女魔”》《他们曾是演员》
1980《深入敌后的“奔驰”》《兵团舒布尼科夫》《一切为了自己》
1979《五个夜晚》《你还记得吗?》《海上惊雷》《伟大的卫国战争》《军士的乡村之旅》
1978《泥潭》《特殊使命小分队》《天鹅绒季节》
1977《前线后面的前线》《自由战士》《命运》
1976《二十日无战事》《士兵在前进》《上升》《令人震惊的一个月》《方尖碑》
1975《他们为祖国而战》《俄罗斯冠军》《活到黎明》《长期的战争》
1974《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围困》《没有侧翼的前线》
1973《大地,留局待领》《英雄少年》
197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雪》《潜艇午夜出击》《战斗胜利后》
1971《途中考验》《利耶帕亚市》
1970《第二个月亮》《白俄罗斯车站》
1969《解放》《042在哪里》《白色爆炸》《三重考验》
1968《剑与盾》《解放》《小安妮》《侦察》《最佳疲劳》《在遥远的西线》《在基辅方向》《一个机会》
1967《旋风上校》《爱和战争的故事》《“土星”的末日》《俯冲轰炸机》《艰难的螺母》《奥得河的春天》《隧道》《伟大的精神》《薇拉医生》
1966《翼》《如履薄冰》《蛙人大作战》《两年多的深渊》《野蜜蜂》《普通的法西斯》
1965《进攻与撤退》《如今怎么称呼您?》
1964《生者与死者》《士兵的父亲》《鬼战车T-34》《在你的门口》
1963《三天后不朽》
1962《伊万的童年》《临风而立》《人与兽》《最后一场比赛》
1961《给初生者以和平》《烽火连天》《艰难时刻》
1960《波罗的海的天空》《波罗的海的天空2》《远离祖国》《他来自诺曼底》《五天五夜》
1959《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渴》《寻找父亲的女孩》《五月的星空》
1958《志愿者》
1957《历史的教训》
1956《不朽的卫队》《四个士兵》
1955《未完成的故事》
1953《山中防哨》
1951《秘密使节》
1950《斯大林格勒战役2》《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勇敢的人们》
1949《攻克柏林1、2》《易北河两岸》《愤怒的火焰》《星星》《真正的人》
1948《青年近卫军》《第三次打击》
1947《侦察员的功勋》《纽伦堡审判》
1946《在南斯拉夫的山区》《儿子》《团的儿子》
1945《伟大的转折》《一个黑色的夜晚》《日日夜夜》《入侵》《不可征服》《217注册证》《海阔天空》《西格豪德》《这里是斯巴顿》
1944《虹》《卓娅》《战后傍晚六点钟》《山地大战》《莫斯科天空的雄鹰》《海军陆战队营》
1943《她在保卫祖国》《不能征服的人》《两个军人》《寻找》《以祖国的名义》《大草原上的游击队》
1942《区委书记》《玛申卡》《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迷一样的伊恩》《这是敌人》《海鹰》《安托沙·雷布金》
1941《来自列宁格勒的女孩》《胜利属于我们》《英雄海》
1940《海鹰号遇难记》
1939《沃尔特集中营》《第五飞行中队》《战斗飞行员》
‘叁’ 怎样评价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和长春电影译制片厂的水平
感谢你的邀请。
我是一个电影爱好者,单纯的很喜欢看电影。不敢说评价,只是自己的一点浅知拙见。
长春电影译制片厂早期红色电影作品占据较多,如《普通一兵》、《斯大林格勒战役》、《攻克柏林》等,在那个年代,深受观众喜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则译制了大量的国外经典名片,如《简爱》、《魂断蓝桥》、《巴黎圣母院》等,也曾风靡一时。
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更愿意去看原版电影而不愿意去看译制片。主要是和配音的整体效果有关。译制片也可以理解为电影的二次创作,口型,气息,情绪高度吻合的作品才更能够表达原汁原味。这一点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那些老艺术家们,真的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我喜欢看一些外国经典名片,有很多译制片,确实很优秀。但也有一些译制片,打开看不到几分钟,因为如果连口型都对不上,那种感觉确实挺糟。
两个译制片厂在电影文化事业上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优秀电影作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作者,优秀的配音演员。时代在发展, 社会 在进步,如果止步不前,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推陈出新,顺应 社会 发展,才能够越走越远。
配音译制片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是那个年代中国观众接触海外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当时主要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上海译制片厂出品。其中长影厂的作品大都没什么名气,比较为人知晓的大概就是《罗马假日》和《寅次郎的故事》等少数几个吧,至于演员基本默默无闻。而上海译制片厂则完全不同,上译的作品精益求精,几乎是对原片的再创作,有些角色例如童自荣的佐罗,几乎让人认为阿兰德龙就是应该是那样的嗓音。上译厂的艺术精品脍炙人口,是几代人的美好记忆。《简爱》、《魂断蓝桥》、《巴黎圣母院》、《基度山恩仇记》、《鸳梦重温》、《音乐之声》、《佐罗》、《追捕》、《虎口脱险》、《冷酷的心》、《尼罗河上的惨案》、《叶塞尼亚》、《望乡》、《茜茜公主》。。。太多了!几乎我们能想起来的那个年代的经典都是上译厂出品的。而演员方面,邱岳峰、毕克、乔榛、尚华、童自荣、丁建华、刘广宁。。。艺术家们塑造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声音形象,为原片添彩。虽然随着观众外语水平的提高、欣赏情趣的转变,配音译制片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上译厂的成就和作品永远是超越时代的传奇。
长春电影译片厂早年都是很多非专业人士在弄,由于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粗通文墨,所以翻译过来的片子,嗯,用网上的说法是很接地气,是人民群众所愿意听愿意看的。而上海译片厂则文雅一些。
长春电影译片厂(当时是译片组)早年因为大包大揽主旋律红色电影的译制工作而火了很长时间,而上海方面则是不愠不火的做着自己喜欢的电影译制工作,部分西方糟粕电影得以传入人民群众的视野中。
现在,长春电影译制厂包括长春电影制片厂都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受众很少。而上海电影译制厂则因为不断退陈创新,设备精良,现在已经编制独立,正当辉煌。
这个问题说~实话还是上译厂的配音好听!
但必须说明,没有改革开放,也正是改革开放引进的,我们长这么大都没见过的好影片,才有了凸显上译配音人才的声音特色!
往上捣至五,六十年代的外国电影,也有上译厂配音的,真没感觉出有多好,只有出现了~高仓健!真优美,唐塔,阿绮婆,失村,卡西摩多,爱丝美拉达……!这才真正凸显出上译厂人员嗓音的魅力和各具特色的迷人声音!
长影译制片厂是建国初期翻译最多的苏联朝鲜电影,演员东北腔很重,根本不能与上影译制片厂相比。
上影译制片厂真是群星荟萃,译制的经典影片让人难忘!
长春电影译制片长大部分。都是苏联及东欧 社会 主义国家的,译制片。上影厂比较全面,声情并茂,一直出不少优质的影片。
上译厂配音从人物到声音长译厂都无法相比,按现在说法上译厂是声音把译制片演活了,而长译厂太平谈太没有声音带动观众,反正我只看上译厂老配音艺术家所配的所有影片,百听不厌 !
长影译制厂一直被低估,其实并不比上译差,只能说各有风格。长影译制的《舞台生涯》《蝴蝶梦》等片是经典,比上译还好。
上译厂第一☝️
‘肆’ 哪位有1950年苏联电影《攻克柏林》百度云免费观看资源,求分享,谢谢
链接:
攻克柏林/柏林会战》是由MikheilChiaureli执导的一部二战战争电影,主要由MikheilGelovani、V.Savelyev、AndreyevBoris等领衔主演。《攻克柏林》讲述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后期,红军经过顽强的激战,击溃了法西斯驻柏林守军,一举攻下希特勒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的故事。
‘伍’ 有没有苏联进攻柏林的二战电影
苏联的:攻克柏林(就是楼上说的《解放》的一部分)
德国的:帝国的陷落
印象中就这两部
‘陆’ 求一部前苏联二战的老电影
出自影片《攻克柏林》。
影片以点带面,从一个普通人物遭逢战争的磨练开始讲起。1941年,德军占领了炼钢工人伊凡洛夫的故乡,掠走他的爱人娜塔莎。伊凡洛夫参加了红军,走上战场。从此影片由点转向面,以大规模和大气势来描述苏联红军卫国战争的全景以及斯大林的高大形象。
‘柒’ 关于苏联攻打德国柏林的电影
攻克柏林、解放、帝国的毁灭这几部电影中都有苏联攻打柏林的内容
‘捌’ 《攻克柏林》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攻克柏林》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nu2AqyAo63D5zuJW0wcFw
《攻克柏林》
导演: Mikheil Chiaureli
编剧: 米哈依尔·齐阿乌列里、Pyotr Pavlenko
主演: Mikheil Gelovani、Boris Andreyev、Marina Kovalyova
类型: 剧情、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1950-01-21(苏联)
片长: 167分钟、151分钟(删减版)
又名: Padeniye Berlina、The Fall of Berlin
Mikheil Chiaureli是斯大林的御用导演,《攻克柏林》长达近五个小时,分上下两部,处处着重突出最高统帅的高瞻远瞩。影片结尾,斯大林乘飞机抵达陷落的柏林,接受苏军的欢呼。其实这是“艺术虚构”。和《斯大林格勒战役》www.douban.com/subject/1790606/一样,这场实际主要由朱可夫将军指挥的战役,影片中丝毫没有他的影子。当时朱可夫已经因为功高震主,被罗织罪名,发配到乌拉尔军区去了,这是1946年的事。这部1949年的电影很自然地就将朱可夫的功劳“艺术虚构”到伟大领袖的头上了。
因为这部影片,导演连续获得了两次国家奖金,包括1950年的斯大林奖金。中国观众熟悉的《难忘的1919》(1952)也是出自这位导演的手笔。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影片都是由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谱曲的。
‘玖’ 看过《攻克柏林》的电影,在战争快结束时,希特勒多次提到“温克”将军,哪里去了
沃尔特·温克将军(1900年9月18日----1982年5月1日),出生于魏玛,他在柏林保围战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在1945年4月被召回前,温克将军曾在陆军参谋部担任古德里安将军的参谋长。在古德里安将军被希特勒赶走后,温克被命为第12集团军的总指挥。他把这个破烂不堪,有名无实的第12集团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令盟军震惊的防卫战。
沃尔特·温克将军(1900年9月18日----1982年5月1日)是在柏林保卫战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温克出生于魏玛,在1945年4月被召回前,他曾在陆军参谋部担任古德里安将军的参谋长。他虽然是纳粹国防军中最年轻的一位将军,但他的指挥能力却可能足以比下10名德国将军。尽管在D-DAY之前,温克只不过是一名很普通的将军,后来开始受到重用。他为人直率,在接到不适当的作战计划时却会作出一系列的反驳。在古德里安将军被希特勒赶走后,温克被命为第12集团军的总指挥。他把这个破烂不堪,有名无实的第12集团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令盟军震惊的防卫战。坦克,他算不上拥有;战机,他算不上拥有。而言, 他拥有的,却是一班乌合之众。他却能将其军团发挥出最大的力量,把盟军牵住至不可能的地步。
柏林保卫战
温克将军在柏林保卫战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比起那些临时被任命的挂名将军,温克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有能力指挥作战的人。他率领第十二军在西线抵抗。但可惜第十二军是临时组织出来的,由原本10个师18。5万人所组成,但实际上却只得5个半师,约5。6万人,自行火炮58门,运兵车41辆。这样"庞大"的兵力要连同其他"更庞大"的德军兵力,守在柏林西部75公里处外,从维膝贝尔格易北河到莱比钖200公里长防线上。
在柏林保卫战是,希特勒曾命令所有军队不得后撤。温克奋勇作战,在西线牵制住比第十二集团军要多10倍的兵力。但盟军的攻击却几乎对第十二集团军无效,温克司令部为安全起见而后移一公里。就是这样,温克比指带兵撤退。温克十分无奈。在他当上第十二集团军后不断受到上司的指责。尤其是希特勒曾作出了"解救莫德尔集团军"的方桉,要求当时只得8万人的第十二集团军冲出由盟军将领威廉·辛普森将军的第九集团军战线,更要求温克一定要突入320公里,直到鲁尔区,解救莫德尔B集团军30万人。
温克已经为自己的防线费尽心思,现在却又要去救解这个不可能的目标。当时温克三面受敌,连少少的突出机会也没有。温克为了能继续拥有足够的战斗能力,而无奈下未尝试一次突击。当时司令部中的希特勒已经火得可以把鸡翼烧熟,但温克的决定明显是正确的。无可奈何,温克这次移开司令部又被乱指是退兵,更要求温克回司令部"接受审查及行刑",原因是不尊重希特勒命令。
温克回司令部,作出了又一系列的激烈反驳,指出自己军队中士兵的英勇作战,从没有放弃一吋土地,更一度以少兵力来反攻推进5公里阵地。温克为第十二军如此卖命,却从来被司令部冤枉。当时希特勒没有直接接见温克,温克解释给其他将军们,再转告给希特勒。希特勒自突出部之战后已经没有再赞扬任何将军,反而不断把将军们赶走(包括古德里安)。希特勒听见温克的英勇作战,心情兴奋,任命温克为柏林防卫总司令。温克听见后说了一句:"那我宁可不解释,而选择枪毙。" 原因是因为,即使他成为了总司令,但实际能控制的兵力也不过是第十二军罢了。
至少他成为总司令后,第十二军获得了一些坦克的支援,目标也从西线调回东线(希特勒的命令)。在4月22日,德国电报局运行了整整100年首次要关门,接收到的最后一份电报是来自东京:“祝你们所有人好运!”温克可能收到最后一份来自最后一个轴心国成员的电报,而打算用尽最后一兵最后一卒来发动最后一次反攻。4月24日,反攻计划完成。第十二集团军的第41和第48装甲军开始对苏军的列柳申科第4坦克集团军左翼发动反攻。同时,德军第20步兵军配合反攻,企图突出35公里,攻占波茨坦南部。可惜苏军牌面是第4坦克集团军,但其却配合多个步兵军步兵师,坦克师的支援。而德军的第41和第48装甲军事实上的坦克数量根本不足一个营,却要对住完整的苏军坦克军,加上人数的差却达到1比7,即使温克才能再怎样,胜利的机会有多少大家应该知道。因此,当晚苏军才勉强挡下德军的反攻。温克的军队形成了小型突出部,这下子苏军又可以其"量"而非"质"的一贯作风,抽调第51坦克团发动反突出部的攻击。第二天,温克成得到了第243火炮突击团的支援,以及两个师的兵力进行反攻,还有空军第1对地攻击军的支援(虽然此空军实际飞机数量得两个连)。苏军再次以"量"战胜,得到了大量的后方支援,守住了阵地。
温克以经使尽了最后一丁点的力气去进行反攻,却又再此被司令部指温克本人未有尽全力去回防柏林。天啊,大家试想想,眼前有的是要温克命的敌人,背后有的是要温克回来的希特勒。回去保护希特勒就要接受失败的现实,不回去的就被当叛国。多么可怜的将军! 忠诚受到怀疑的温克,已经三餐不管也得要挡住苏军。
最后的“胜利”
直到4月30日为至,温克的前线一直都几乎没有后退,而只是两翼收回形成了被包围的形状。第十二军全体都知道被苏联人俘虏的后果是绝对可怕的。因此士兵都希望"可以的话向西方投降"。刚好,温克接到德军第九集团军的电话,计划以巴斯指挥的第九集团军向柏林西南部突围,与温克的第十二集团军回合,再杀开一条血路向易北河方豪去。
5月1日,第九集团军激战至剩下一辆坦克(顺带一提是"虎"式坦克)。第九集团军终于与第十二集团军会合了,原有的20万人,如今剩下3.8万。巴斯和温克见面后什么话也没说,泪也流不出来了。5月7日,第九,十二集团军杀至易北河,向盟军投降。温克的英勇精神,使部下能免死于红军的血刃下。温克取得"胜利"了!
投降后的无奈
第九,十二集团军向盟国投降后,在盟军口中得知了一个关于德军主力-中央集团军的下落。温克听到后的反应是无奈。德军的主力-中央集团军境然并不是在德国境内作战,而是在费迪南德.舍尔纳元帅指挥下,60万之众的德国中史集团军强而有力地守着布拉格,波希米亚等地。温克虽然明白德国中央集团军面对的是300万的红军,美军和波兰军队,但始终觉得相比起温克自己的情况,未免会有少少心有不甘的感觉。
战后他担任了迪尔军火公司董事,1982年因车祸去世。
参考资料:
‘拾’ 二战经典电影
最震撼
《兵临城下》法国
导演:让·雅克·阿诺
主演:约瑟夫·费因斯 裘德·洛 瑞切尔·薇兹
瓦西里·泽索夫是乌拉尔山区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练就了瓦西里的好枪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响后,瓦西里应征入伍。他一枪毙敌的绝招在不到10天的战斗里就狙杀了40多名德国兵,一时间“瓦氏神枪,例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然而在之后的几天,苏军的狙击兵也连连被人枪杀,对方同样只使用一发子弹。真正的对手来了!
《兵临城下》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战中共毙敌400余名,是前苏联着名的狙击英雄。和好莱坞的战争大片相比,这部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影片不遑多让,影片中,瓦西里和德军狙击手斗法的镜头让观众不由窒息,新兵们乘船渡河的场面扣人心弦,而苏联全线反攻的震撼场景,又使人欣赏到一道视觉盛宴。
《兵临城下》也是欧洲影坛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作品,达到了9000万美元,这其中德国资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拥有了反省德国历史的特别含义。
最难忘
《桥》南斯拉夫
主演:瓦·济沃耶诺维奇 斯·派罗维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影片是南斯拉夫经典二战影片,真实再现一场激烈的大桥争夺战、一次勇气与信仰的考验。炮弹从头上掠过,大桥在脚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见》更是让人久久难忘。
最伤感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意大利
导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贝鲁奇
1941年,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二战的硝烟之中,但西西里岛仍是一片宁和,这里正是男孩雷纳托的家乡。他和所有13岁的孩子一样,天真、快乐、不安分,对生活充满幻想。终于有一天遇到了改变他生活的女人——玛莲娜。这位漂亮的寡妇令所有的男人着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
战争在继续。传来了玛莲娜丈夫的噩耗。玛莲娜为了生存,开始了出卖肉体的生涯。
影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但是战争留给女人的伤痕,永远无法愈合。
最悲情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前苏联
导演:斯·罗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马尔蒂诺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是表现了一场局部战斗,几位女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与德军的战斗。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流下热泪。
这部出品于1972年的战争影片,曾经获得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以及1975年列宁奖金等多项大奖。在中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这不仅是因为片中有一幕在当时算是惊世骇俗的“裸戏”,更因为它将女性在战争面前的抉择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争,往往应该让女人走开,而在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中,女人却大胆地走入了战争。影片中,女兵们曾拥有的梦幻般爱情生活和战争的惨烈残酷相交织。当这群充满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女孩子最终相继战死沙场时,影片控诉法西斯暴行的主题得到了完全的展现。
最经典
《辛德勒的名单》美国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利亚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尔夫·费因斯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国社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善于利用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恐怖。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地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有人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他的义举将永远被犹太人铭记在心。
《辛德勒的名单》让全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最真实
《最长的一天》美国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罗·安卡
此片描述的是被艾森豪威尔称作“历史上最长的一天”的诺曼底登陆战。这也是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庞大的一部战争片,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底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仿如在观众眼前重现整个事件。并且粗中有细,无论决策的将军或登陆的士兵都显得栩栩如生,成绩相当难得。
影片的演员阵容也属空前,歌手保罗·安卡也演出了一个动人的角色,并为本片写了一首雄壮的主题曲。《最长的一天》被影迷奉为二战电影盖棺之作。
最幽默
《虎口脱险》法国、英国
导演:杰拉尔·奥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二战期间,英国轰炸中队第一支遣队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轰炸任务中,一架飞机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几个机上人员被迫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但他们分别降落在德军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市内不同地点。
德军展开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3位飞行员分别被油漆匠、动物管理员和乐队指挥所救。迫于形势,油漆匠和指挥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飞行员,去和中队长大胡子在浴室碰头。在几次误会后,他们终于接上了头。
在热情的法国人的掩护下,飞行员们与德军展开了一场场惊险紧张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戏。最终,油漆匠、乐队指挥和飞行员们一起飞向了中立国瑞士。这部影片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当年曾创下法国历史最高票房纪录,成为法国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国喜剧大师路易·德·菲奈斯与演技派明星布尔维尔配合杰拉尔·奥利天才的编导手法,使影片成为世界公认的喜剧经典之作。
或
《布谷鸟》\(俄罗斯\、《安妮日记》\(美国\、《狙击手》\(苏联\、《老枪》\(法国\、《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桥》\(南斯拉夫\、《虎口脱险》\(法国\、《六月六日登陆日》\(美国\共8部精彩的二战电影在每晚10时播出。 这其中《老枪》、《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虎口脱险》
好莱坞在过去50年拍过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经典之作起码有好几十部,本文主要将重点锁定在描写战争场面的正统战争片,稍为边缘化的二战电影,像《辛德勒名单》、《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爱。
或
1。《西线平魔》1949年出品,描写二战末期德军与美军在比利时的巴斯托涅镇发生遭遇战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员,全片外景在欧洲西部高原拍摄,白雪覆盖的天然美景和严寒气候,通过杰出的摄影加强了电影的张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讲述德军将领“沙漠之狐”隆美尔,本片敢于将德军主帅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国老兵争议。
3。《桂河大桥》1957年出品,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7项大奖。
4。《最长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片,手法平实,场面逼真。演员阵容空前,有约翰·韦恩、亨利·方达、肖恩·康纳利等。
5。《坦克大决战》1965年出品,叙事手法流畅,加上亨利方达等演员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当的娱乐性。
6。《大布列颠之战》1969年出品,由英国精英群起出动拍摄而成,片中战机遮天蔽日的空袭场面拍得壮观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顿将军》1970年出品,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国与日本合拍,以近似个案检讨的方式交代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来龙去脉,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特别效果奖。
9。《中途岛》1976年出品,二战影片多以西线为背景,这部是极少以东线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阵容强大,海战场面真实,使本片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情有独钟,此前曾拍过《1941》、《太阳帝国》、《辛德勒名单》等。本片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许多二战老兵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为“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长达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