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30年代后老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0年代后老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3-01 08:12:27

①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电影有哪些

具体时间:1932年左翼电影运动兴起到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前

一、左翼电影运动兴起和发展

时代变了,电影开始由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何武侠神怪影片向表现现实生活状况和国情的影片转变。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 ,与此同时 ,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二:两种不同风格的现实主义类型

现实主义:早期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说是真实其实不然,但它们还是存在不敢和主流阶层观点相违背。

左翼电影剧作:赤裸裸的将中国社会的现状搬上了荧幕!明确的提出了和当时社会向符合的观点。

夏衍主张是将现实直接表现

代表作《难夫难妻》《黑籍冤魂》

田汉主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表现

代表作《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民族生存》

三:学习中探索

学习好莱坞

代表人物:孙瑜

1932年前他的影片笼罩在一种小资阶层幻想色彩

“一。二八”之后开始转变到爱国主题。

代表作《野草闲花》《小玩意》《大路》

学习苏联

代表人物:沈西聆

尝试在电影中运用蒙太奇电影叙事

代表作《女性的呐喊》(处女作)《上海24小时》《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

技术上探索:无声到有声

《春蚕》无声片的拍摄规律

《渔光曲》声音开始以艺术形式在电影中运用

《大路》开始以歌曲为主

《乡愁》开始慢慢成熟

以袁牧之为代表

编剧《桃李劫》

编导《都市风光》《马路天使》

② 高清经典老电影

高清经典老电影:
1、马路天使

上映于1959年。由王家乙执导,杨丽坤、莫梓江、孙静贞、谭尧中、王苏娅等主演。豆瓣评分8.0分。推荐理由:轻喜剧,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民族风情浓郁,杨丽坤笑靥如花令人难忘,是一部轻松愉悦的好电影。







③ 谁能推荐几部旧上海上海滩时期的电影

1、《花样年华》是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爱情片,于2000年9月29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该片以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发现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后,两人开始互相接触并随之产生感情的故事。

2、《海上花》是由侯孝贤执导,梁朝伟、刘嘉玲、李嘉欣等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的是在十九世纪未的上海英租界里,一所名叫“长三公寓”的高级妓院里的几个女人用生存、竞争与心计作武器参与两性斗争的故事。

3、《新上海滩》是由潘文杰执导、徐克监制的民国黑帮剧情片,由张国荣、刘德华、宁静、吴兴国等主演,1996年7月13日,电影在香港上映。

该片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许文强和丁力在上海滩一段风起云涌的传奇故事。

4、《半生缘》由东方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于1997年出品,该片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由许鞍华执导,由黎明、吴倩莲、梅艳芳、葛优主演。

该片以19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主要讲述了黎明和吴倩莲饰演的一对恋人在保守的时代因承受生命中不可得知的遭遇,饱受命运折磨的故事。

5、《长恨歌》是根据王安忆同名小说改编,由关锦鹏执导,郑秀文、梁家辉、吴彦祖、胡军、苏岩主演的爱情片。影片讲述了一名上海传奇美女一生和四个男人的故事。

④ 反映中国30-40年代的电影有哪些是反映30-40年代,不是30-40年代的电影。要积极正面的!

1936 狼山喋血记
1947松花江上
1948 万家灯火

⑤ 求很老的电影像1960版倩女幽魂那样的老电影推荐,就是1960以前的电影推荐

小玩意》
时间:1933导演:孙瑜
本片拍摄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动的4年前,是联华电影公司后期一系列杰作中的一部,也是孙瑜的代表作之一,阮玲玉和黎莉莉主演了这部默片。影片中的几位女性角色尤其突出,其中珠儿死前安慰叶大嫂,特别是叶大嫂在影片结尾在街上的大声疾呼都成为影片的经典段落。和当时的很多体裁严肃的佳作一样,本片同样不流于呆板,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和轻巧的氛围。
《神女》
时间:1934导演:吴永刚
在中国电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的辉煌一页中,今天我们可以在回首中找出很多不朽的证明。如果说《小城之春》在上世纪40年代标志了中国电影完全走在世界的最前沿的话,中国电影的默片时代中同样可以找到这样的作品,它就是吴永刚的《神女》。中国的默片走到《神女》之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导演吴永刚是站在人性的高度来讲一个妓女的故事,但是不落俗套。《神女》从同类题材之中脱颖而出,它首次对人的双重身份、双重人格及复杂内心进行深刻的表现,这在以往的中国电影中是很难看到的。
《马路天使》
时间:1937导演:袁牧之
1937年中国电影出品了一部经典之作,《马路天使》,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正是在这一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电影正常的创作也由此中断,但也正是因为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比如《马路天使》,尽管全片都贯穿着浪漫主义的氛围,其基调却是严肃地对社会问题的控诉,而周璇唱《四季歌》一段,袁牧之更是根据唱词剪进了抗击敌人入侵的影像,最后唱出“血肉筑出长城长,侬愿做当年的小孟姜”,以此鼓舞国人。《马路天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夜半歌声》
时间:1937导演:马徐维邦
作为1937年中国出品的几部佳作之一,《夜半歌声》的名头远不及由赵丹主演的《马路天使》,原因当然是本片的意识与故事均不属主流之故。导演马徐维邦的作品风格以阴郁诡异着称,本片更是他将此特色发扬光大之作。《夜半歌声》讲述的是革命志士宋丹平被人毁容,只得藏匿于剧院,常于月圆之夜高歌以安慰原恋人晓霞,导演马徐维邦在这样一宗故事中拍出了极尽恐怖妖异的气氛,因此该片至今在海外仍具有很高的声誉,甚至要高于《小城之春》。
《一江春水向东流》
时间:1947导演:蔡楚生 郑君里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民族史诗气质的电影,同时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部电影。在手法上,有人指其媚俗平庸,也有人赞其博大精深,在意识上,有人称其代表了当时民众的呼声,也有人称其意识形态过强,有损于影片的艺术性。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对中国电影和中国人的生活影响至深的一部电影,尽管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它杰出的艺术性仍将使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呐喊。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表现技巧,融会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一江春水向东流》于1947年10月上映,连映3个多月,观众达70余万人次。
《太太万岁》
时间:1947导演:桑弧
这是1947年制作完成的一部都市喜剧杰作,剧本作者张爱玲,导演桑弧。陈思珍与唐志远结婚以后,每天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做贤惠太太,为了丈夫的事业,不得不在娘家和婆家两边撒谎周旋,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是典型的市民生活世界,没有传奇,但在张爱玲的笔下,日常的市民生活之中所传达出的“浮世悲欢”之感,刻骨至深,让人顿生苍茫,或若有所悟。桑弧的电影风格委婉细腻,体贴周到,更可爱的是其中温厚而活泼的幽默与讽喻,喜而不腻,哀而不伤,与张爱玲的剧作交相辉映。除石挥的造型和表演或稍显过火,蒋天流、张伐、上官云珠、韩非等人的表演无不生动细腻。
《小城之春》
时间:1948导演:费穆
尽管《小城之春》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电影了,但它拥有的某些品质仍然是我们所稀有的。电影的结构出乎意料地简单,一个被战争毁坏的小城,一个家园也同样被战火毁坏的人家,一对夫妇和一个城外来的男子,故事以平静始,也以平静终,看起来似乎也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似乎又有很多事发生……从外表看,这只是个三角恋的典型例子,所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这棋局中每个人的内心,他们的欲望和挣扎,这一重点转换,让电影在人性层面上有了更大的普遍性。
《万家灯火》
时间:1948导演:沈浮
对战后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与讽刺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许多优秀影片的主题。在这一题材的影片中,沈浮导演的《万家灯火》与郑君里导演的《乌鸦与麻雀》是最为出色的作品。《万家灯火》貌似平和,实则深刻。它描绘的是战后国民党统治区小资产阶级的生活。主人公胡智清是一家公司职员,善良、正直,为公司竭尽全力地工作,妻子又兰持家有方。后因农村破产,智清的老母携兄弟一家来上海投奔他。由于人口骤增,物价飞涨,生活困难,家中产生磨擦。后胡智清又遭解雇。家庭陷入绝境,各种矛盾与风波接踵而至……这部影片写一个家庭的变迁,却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影片中有痛苦的龃龉,更有亲情、理解。影片主人公最后说,我们要活下去,“让我们大家靠得紧一点吧”,暗示了团结斗争求生存的意蕴,使影片闪射出思想的光华。
《哀乐中年》
时间:1949导演:桑弧
这是一部“内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国电影”,是桑弧导演的巅峰之作。人到中年的小学校长陈绍常妻子去世之后未再续弦,子女长大成人之后虽然孝顺,但却只想把父亲当成宠物养起来,而缺乏对情感心灵的真正体贴。父亲的再婚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在陈绍常意志坚定,我行我素,终于开放了爱情和生命的二度梅。中国电影的主流,对集体和阶级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个人;而在对个人的关怀中则对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者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中年;进而在中年故事中对他们的物质生活的关心远远大于对他们的情感与精神的重视。《哀乐中年》明显是一个另类。本片将哀婉、讽刺与幽默达观融为一体,在风格上独树一帜,编导技艺圆熟,有如哀乐人生的抒情诗篇,有论者说这部影片可以放在国际水准上衡量,此言不虚。
《我这一辈子》
时间:1950导演:石挥石挥是我们回顾中国电影时最不应该忘记的名字之一,他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位杰出的人才,在表演、导演方面均达到了第一流的高度,他从话剧到电影所塑造的人物,涵盖三教九流,曾有“话剧皇帝”之称,而其电影的最高成就,则要属1950年的《我这一辈子》,石挥在这部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导、演高度,在之后罕有作品可以超越。影片由石挥的哥哥杨柳青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描写了一名巡警在旧北京近50年经历中的故事。《我这一辈子》既是优秀的新写实主义作品,又是当时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堪称中国电影史上闪耀着现实主义艺术光辉和罕见的人文深度的不朽之作,是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作。
《天仙配》
时间:1955年导演:石挥
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发了香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
影片于1957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影片主演是在戏曲界享有盛名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王少舫。严凤英演绎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严凤英尤其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深沉动人。影片上映后,同样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据1958年底统计,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1.4亿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仙配》在中国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
《曼波女郎》
时间:1957年导演:易文(香港)
葛兰是20世纪50年代香港着名的女星,1957年的歌舞片《曼波女郎》是葛兰的代表作之一。当时她领着一群年轻人大跳“恰恰”,还有摇滚乐、爵士乐凑热闹,场面很壮观,体现出当时香港民众受西方潮流的影响,观念和穿着风格上已经比较开放。
《曼波女郎》是为葛兰量身定做的电影,在香港国语歌舞片历史上也是一部承前启后、大胆创新的经典。“一种新的音乐女性在银幕上应运而生;完全城市化、地地道道属于香港的《曼波女郎》。这是首部将舞蹈作为一个性格和戏剧元素处理的电影,它对一种玩乐、纯真、青春、具节奏感的生活态度,做出了视觉和叙事性的生动描绘”。
《林则徐》
时间:1959年导演:郑君里、岑范
郑君里、岑范执导,赵丹主演的《林则徐》被誉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佳作,这是一部以悲壮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而又充满了文人气质的史诗电影。
林则徐是赵丹创造的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国写意画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层次分明,张弛有致,将一个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现于银幕之上。此外,该片的美术和音乐,也都在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种含蓄、和谐、疏密得当的意境以及鲜活、洗练、韵味久长的抒情色彩。
本片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历史题材电影的代表作。
《青春之歌》
时间:1959年导演:崔嵬《青春之歌》的女主角谢芳在影片上映之后对自己的成名一无所知,而当她来到日本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复印到一层楼高,狂热的日本影迷用生硬的汉语一遍遍喊着“林道静”。本片是崔嵬导演《小兵张嘎》的之外的另一部代表作,与《小兵张嘎》的生动趣味相比,《青春之歌》的风格相当内敛和扎实,在表演、导演、编剧、摄影等方面均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感人至深,该片得到的反响和经典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时间:1959年导演:苏里
令当时都市年轻人无限向往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新中国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了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劳动和爱情谱写新生活的赞歌。影片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大胆地采用被弃置多年的多角恋爱模式——高占武、曹茂林、李克明同时爱上孔淑贞。但创作者处理这个传统叙事模式时,不落陈套,表现和歌颂了利他主义的恋爱观。创作者还以一种乐观轻松的审美心态来审视与处理那个特定时代(“大跃进”)人群之间的思想冲突与年轻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使得影片整体上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也因此成为了当时所有年轻人的向往。主演李亚林和金迪也一跃而跻身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的行列。
《江山美人》
时间:1959年导演:李翰祥(香港)
该片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坛第一部出巨资拍摄的华语片,当年的制作费令人咋舌,由此可见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气魄与胆识。此片在第六届亚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奖,李翰祥的黄梅派电影渐渐成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0|评论
2007-10-05 23:36蛆爱烂肉杨恋刘|一级
影名: 风云儿女
导演: 许幸之
主演: 白宏 陆露明 王人美
上映年度: 1935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普通话
电通影片公司

故事梗概:
辛白华是个诗人,他有一个极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学生梁质甫,两人都是东北人。“九·一八”爆发以后,他们两人从家乡出来,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但他们一直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辛白华和梁质甫的邻居是生活十分贫苦的阿凤和母亲,辛白华和梁质甫非常同情她们母女,并且时常帮助她们。后来,梁质甫因和革命者有关系,被捕入狱。而辛白华却和一个富孀堕入了情网。阿凤的母亲去世了,无依无靠的阿凤到了歌舞班,经常去各地演出。梁质甫被释放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梁质甫参加革命,英勇抗敌。此时的辛白华正和富孀在青岛避暑游玩,阿凤所在的歌舞团到青岛演出,遇见了辛白华。看了阿凤演的《铁蹄下的歌女》后,辛白华受到很大的震动,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但是还是没有摆脱开爱情的束缚,那股热情又冷却了下去。最后,梁质甫在抗敌的战场上牺牲了,辛白华得知这一消息,终于抛弃了以前那种享乐的生活,走上了抗敌的最前线。 这是电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第二部,故事由田汉编写,田汉被捕后,由夏衍编为摄制台本。虽在当时国民党和租界当局有不准拍摄抗日影片的明令,但影片还是有明确的抗日主题,它反映了当时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大背景下知识青年的觉醒和成长,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热烈愿望。片中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热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其影响远远超过影片本身,成为广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来受到人民的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中文名: 大路
年份: 1934
类别: 喜剧 音乐 剧情 战争
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普通话
导演: 孙瑜
主演: 金焰 陈燕燕 黎莉莉
联华影片公司

简介: 一群青年人:工人、苦力、扒手、大学生、卖艺少女、女侍等,在抗日战争前期为祖国开路,并团结起来对抗恶势力。孙瑜对人物性格与关系的成功描写,把影片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他善用影像的叙事与比喻能力,适切地把握节奏,又聪明地把歌唱、笑闹剧技巧熔进影片中,使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全片创作热情奔放、场面豪放大胆,教人兴奋。是史诗、是抒情诗,也是娱乐妙品

⑥ 民国的电影有哪些

 一、《小城之春》 费穆英年早逝,《小城之春》成为他整个一生探索与追求的巅峰。然而这部影片当时卖座不佳,总体来说影响并不大。在数十年后,它才重新被发现。在一次香港影评人集体推选世界十大名片时,《小城之春》名列第三;在推选的十大中国片中,《小城之春》名列首位;同时也被英国老牌电影杂志《视与听》846位影评人评为影史TOP250的127名(获得13票)。

二、《马路天使》 马路天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新现实主义先驱,风格深沉隽永,节奏明快诙谐,描绘活泼市井生活的伟大的艺术杰作,我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发展高峰的标志。一九八三年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中国电影九十年优秀影片”之一。

三、《宋家皇朝》 电影《宋家皇朝》(又名《宋氏三姐妹》)由张婉婷导演,罗启锐编剧,张曼玉、杨紫琼、邬君梅主演,1997年公映。

四、《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将传统故事《铡美案》置放于抗日战争的背景之下,拍摄的一部典型的家庭伦理片。这个故事看似老套,其实是契合了中国人重视伦常的道德观念,可以说这样的故事中国人是百听不厌、百看不厌的,非常适合拍摄成中国自己的类型片。

五、《夜半歌声》 《夜半歌声》是三十年代的一部着名电影,1995年再次翻拍,导演于仁泰在电影情节并未做原则上的改动,只是弱化了原片中强烈的抗争主题,而着重于描写艺术和爱情的感染力。

影片中的宋丹平可以说是为张国荣量身打造,他的忧郁、他的俊美、他的多情以及他的歌声都和张国荣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观众不仅能欣赏到张国荣出色的演技,更能在片中聆听由他创作的三首歌曲。《夜半歌声》荣获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最佳造型设计、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等多项大奖的提名。

六、《渔光曲》 《渔光曲》是中国电影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首映于1934年6月14日。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故事影片,以该片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渔光曲》上映后颇受欢迎,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该片同名主题曲也成为传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

七、《风云儿女》 中国着名电影《风云儿女》,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由着名电影艺术家田汉、夏衍、许幸之为编剧导演。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人民音乐家聂耳作曲,后被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八、《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是现代着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巴金:《激流》的第四部《群》,所述的不再是高家的故事了),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激流三部曲》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

九、《不了情》 《不了情》张爱玲的言情故事,刘琼、陈燕燕的男女情事,当年大上海典型的“小资情调”,剧情缠绵悱测,堪称文艺类型片的代表作品。后来,还有发展到香港的同类片名和不同内容的一种无限延续。

十、《桃花泣血记》 《桃花泣血记》1931,联华公司出品,卜万苍导演。着名金童玉女金焰和阮玲玉联袂出演,卜万苍浪漫悲情风格的代表作品。

⑦ 求推荐30-50年代欧美经典老电影

生活多美好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雨中曲 Singin' in the Rain (1952)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1940)
一夜风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
金玉盟 An Affair to Remember (1957)
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1942)
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蝴蝶梦 Rebecca (1940)
鸳梦重温 Random Harvest (1942)
百万英镑 The Million Pound Note (1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