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吕剧姊妹易嫁老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吕剧姊妹易嫁老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2-23 13:32:04

‘壹’ 吕剧《姊妹易嫁》的词与谱

毛纪:【四平】实指望今科身得中,见了素花话好说。谁想如今落了榜,我张着个大嘴说什么?别人迎亲抬花轿,我娶媳妇用小车。素花嫌贫不跟我,活活砸了我的锅!俺放牛娃子好命苦,连个媳妇也捞不着。
毛纪:【四平】想当初含羞带怒离张家,现如今乔装改扮试素花。她若是依然执拗不愿嫁,我只好一刀两断舍弃她;她若是主意改变随我去,我这个新科状元就认下她。有道是“君子不念旧时恶”,从今后恩恩爱爱过生涯。
张素花:【四平】敲的什么锣鼓吹的什么笙?传的什么联启下的什么红?围着绣楼闹嚷嚷,俺素花心里拧成了绳。【反调四平】见多少王孙公子骑骏马,旗罗伞扇把佳人迎。身穿霞帔头戴凤,玉带一端有多么微风!高声叫紫燕,低声唤春红,家奴院公把太太称。夏天穿绸罗摇金扇;冬穿皮袄铺鹅绒。珍馐美味吃不尽,不用下楼有人送。看人家那是一个什么命?这样的日子过上一天,也强似那穷家过上百冬!想啥不从想中来,摊了个丈夫偏偏是个放牛的穷后生。那一天李家大姐把我问,她问我配的是哪家相公。她这一问不要紧,我的娘哎!我心扑腾,舌根硬,满脸好似那红布蒙,恨不能钻进那墙窟窿!只得说是个小秀才,我怎能说他是个牧童?【反调二板】我看他沤烂的木头不能成器;生就的泥鳅一辈子成不了龙;纸糊的舟船下不得水;土柱子怎能当梁撑?放牛的若能当了官,谁还种地受贫穷?他若得中是我的福;他若是落了榜,一刀割断这根绳!
张素花:【四平】素花心里开了花,金钗银凤头上插。五色绒花十几朵,谁知俺毛郎他爱哪朵花?菱花镜照着我芙蓉面,好似玉女把凡尘下。拿起镜子仔细瞧,可死妮子在镜子里呲着个牙。俺笑毛哥来娶俺,你在这里边笑什么?恨不得举手将你打——
张素梅:【四平】方才在楼上帮她梳妆,姐姐她不三不四的说短道长。别人家为办喜事心欢喜,她的脸跌跌咧咧有尺半长。张口就是命不好,说什么偏偏摊了个放牛郎?毛哥哥哪一点不配她?忠厚老实人人夸奖。她一心要当官太太,心高妄想当娘娘。爹爹你不能光由她——
张素梅:【四平】姐姐光把脾气发,老爹爹苦苦叫我去劝她。楼上楼下两头挤,真把素梅难为煞。咱的娘下世早撇下姐妹俩,老爹爹吃尽苦把咱拉扯大。每日里为咱心操碎,这几天他吃不好来睡不下。咱不能替爹爹担忧虑,大不该抡风呕气难为他。你也为爹爹想一想,切莫再翻来覆去不听话。想当初咱们两家同受苦,鱼水相帮度生涯。下坡剜菜在一起,上山砍柴他帮咱姐妹一同背回家。皆因为毛哥人品好,才把姐姐你许配他。现如今你嫌穷不愿把他嫁,这悔亲的话儿你叫爹爹他怎对毛哥去回答?眼看天色已不早,好姐姐!你就该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梳起妆头戴绒花,再蒙上红头把他嫁。
张素梅:【四平】毛哥哥科考不中心懊丧,面带羞愧我到俺家。我若不把毛哥嫁,他定是冷冷清清、凄凄凉凉、孤身一人转回家;我若答应代姐嫁,洞房相会说什么?这真是雨里爬山难上下,冰上过河进退滑。
张素梅:【慢四平】素梅不该把爹爹怨,只怪姐姐她一人差。若不是她翻脸无情要悔亲,老爹爹他怎能让我代姐嫁?姐姐呀!往日里咱二人无话不拉,姐妹俩从未红脸吵过架。今日里就算我顶撞了你,你应该思一思想一想,思思想想,你妹妹我究竟为什么?就算俺说错了一句话,你不该拿着妹妹当了冤家。姊妹的情分你不念,爹爹的恩情也不报答。一心贪慕那富贵荣华。现如今爹爹他盼我一句话,可这一句话,亲娘啊!这一句话可叫俺素梅怎么来回答?
张有旺:【四平】你爹我一辈子就窝囊。想当初咱家贫我身得病,你毛大爷东借西当把咱帮。如今咱日子过得好,你毛哥爹娘下世他受凄凉。他家贫不忘把书念,进京赶考路过咱的庄。你姐姐冷言冷语讥笑他,你毛哥含羞带气走匆忙。见此情我着了谎,我跑了老远才把他追上。连哄带劝我赔不是,好歹才订下了今天拜花堂。当初爱好把亲定,现如今怎能把人家下眼量?你姐姐越大她越不听话,想不到她变成了这个样!

‘贰’ 吕剧姊妹易嫁的全集

我把戏曲压缩包传到网络附件了,你查找你的提问附件

点击压缩包下载。直接下载,没有密码

满意请选为【满意答案】


手机提问的用户查看。请要用网页版查看下载


‘叁’ 山东吕剧

山东吕剧
吕剧是山东的地方戏。 吕剧是在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剧种的。大约是在1900年冬,山东广饶琴书艺人时殿元借鉴京剧艺术形式,第一次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改为化装演出,引起轰动,这便是吕剧最初的表演形式。如此说来,吕剧这个地方剧种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了。

【来历】
关于吕剧的剧名,曾有若干说法。一种说法是:吕剧的开山剧目《王小赶脚》,剧中的主要道具是纸扎的毛驴,所以刚开始吕剧也称“驴剧”。另一种说法是:吕剧擅长表现男女爱情、家庭伦理,多与两口子有关,也称“侣戏”。再一种说法是:古代二十五户为一闾,而这种戏尤以表现邻里生活见长,所以也称“闾剧”。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继承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吕剧艺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剧名。五十年代初,在考虑为吕剧定名时,有人提议叫“鲁剧”,那时任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的我国着名作家王统照先生认为欠妥,建议取我国古音乐十二律中“六吕”的“吕”字,同时,又谐“驴”、“侣”、“闾”之音,称吕剧。这个提议得到认同。
【题材】
由于吕剧的题材多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加之唱腔多以下行腔为主,委婉缠绵,长于抒情,特别擅长表现女性的内心世界,所以无论专业剧团还是业余剧组,无论传统剧目还是现代题材,女性永远是吕剧的忠实观众。因此,在山东农村,吕剧又有一个不雅的绰号:“拴老婆的橛子”。随着剧情的发展,那熟悉的剧中人物,那亲切的山东方言,那或如泣如诉,或欢快流畅的唱腔,无不令观众时而拍巴掌,时而抹眼泪,真正是如痴如醉。逢年过节,在山东农村,如果要来个吕剧团,顿时,山村就欢腾起来了。你看,邻里之间奔走相告传喜讯,呼儿唤女占座位,那红火热闹的场面令人至今难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话:“听见坠琴(吕剧特有的伴奏乐器)响,饼子烀到门框上。”说的就是那些痴迷吕剧的妇女们为看吕剧而忙中出错的故事。 像其他地方剧种一样,吕剧的对白也很有意思,它是以济南方言为主,尾音多是平声和去声。“文革”期间,曾有人提议将样板戏移植为吕剧,结果移得不伦不类。如样板戏《海港》中,装卸队长面对黄浦江有两句道白:“黄浦江啊黄浦江!”京腔京韵,慷慨激昂,而移植为吕剧,用济南方言一说,尾音成了去声调,引得全场哄堂大笑。真好!
【发展】
吕剧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自本世纪初开始登台亮相,到本世纪中叶达到鼎盛。不仅山东省有吕剧团三十八个,与山东毗邻的江苏省部分地区也有吕剧团,另外,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凡是有山东人的地方,都有吕剧的旋律在飞扬。五十年代是吕剧的辉煌时期,名角荟萃,新戏迭出,与安徽的黄梅戏同台进京演出。随着新《婚姻法》的宣传,吕剧《李二嫂改嫁》唱红大江南北。好戏造就名角,名角为剧种争辉,《天仙配》唱火了严凤英,《李二嫂改嫁》唱红了郎咸芬。一时间,李二嫂成了多少青年人心中的偶像。那时的山东,几乎县县有专业的吕剧团,村村有业余吕剧团,每到地净场光的农闲时节,就是吕剧戏迷们大过戏瘾的好时光。县里的专业剧团下乡演出,一个场地不演上个十天半月,休想撤台走人,周围十里八村,全村男女老少,开演前人已坐满,散戏后久久不肯离去,不管是大雪飘飘还是寒风刺骨,都阻挡不住人们看戏的热情。吕剧的旋律随着雪花飞扬,融落在人心里,尤其是《王汉喜借年》中那让人耳熟能详的优美唱段:“大雪飘飘,年除夕,奉母命,到俺岳父家里借年去……”引起多少人的情感共鸣。就连借着灯光忙针线的村妇口中,也常会吟出那:“借灯光,我赶忙,飞针走线,做一双,新鞋儿,好给他穿……”那个时代的山东人,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吕剧唱段,那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流行歌曲。
不只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山东人对吕剧情有独钟,就连伟人对吕剧也是偏爱有加。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抓整顿,“四人帮”横加干扰,他们让邓小平观看他们摄制的反复辟电影———《欢腾的小凉河》,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不看《欢腾的小凉河》,点名要看吕剧《姊妹易嫁》。此事后来成为“四人帮”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举出的一个“罪证”,今天则成为吕剧史上的一段佳话。

‘肆’ 80年代古装戏曲电影

<姐妹易嫁>

不过,很多剧种都有这出戏,不知你看的是哪个剧种.我看的是吕剧,《姐妹易嫁》是吕剧一出很有名的戏。故事讲的是:姐妹二人,姐姐从小与放牛娃定亲,嫌对方贫穷,想要悔婚。后来放牛娃发愤读书,考中了状元,还装成穷样子来迎亲,姐姐素花说什么也不肯上轿。妹妹素梅一直在心里喜欢放牛娃勤奋诚实,代替姐姐出嫁,等到姐姐知道真相,后悔也晚了。

这是吕剧的一出常演不衰的剧目。

‘伍’ 电影《喜盈门》中收音机播放的吕剧

电影《喜盈门》中收音机播放的吕剧是姊妹易嫁,他爹给大女儿置办嫁妆的唱段

我发到附件。下载听听吧。

希望采纳满意回答

‘陆’ 姊妹易嫁的故事传承

《姊妹易嫁》的故事先是被清代的蒲松龄载入文学名着《聊斋志异》,后来,与蒲氏同处一朝的清代阳湖居士张烺曾将这篇小说填词改编成一出传奇戏,名曰《错姻缘》。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重点剧目研究会将其改编成一现代剧目,从内容到形式已有创新。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后,又由李公绰执笔将其作进一步改编,从而形成了今天流传甚广的这部吕剧重点曲目《姊妹易嫁》,至今传唱不衰。如今,《姊妹易嫁》已进入莱州市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小说到戏剧,枝节删除了大半,整个故事浓缩到一天,场景几乎尽取张府一地,矛盾更全集中于娶亲一事,虽然内容简单,却紧凑规整,引人入胜。
《姊妹易嫁》的故事自古至今,期间经过民间的传承、孕育和发展,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得以继承和发展。《姊妹易嫁》故事与其他民间故事一样具有深厚的群众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智慧、文明的结晶,得以长期流传的人类文化成果。它有着坚实的根基和深刻的艺术内涵及价值。姊妹易嫁反映了当地人们的时代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并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它用简朴的口头语言刻画出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歌颂了张有旺诚信的优秀品德,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触动着人们的情感,传承着人类的文明史,同时为文化艺术创造了素材。它以历史政治名人毛纪为主人公,使故事增添了传奇的色彩和文化底蕴。

‘柒’ 山东吕剧有哪些,吕剧经典目录列表

吕剧的剧本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王定保借当》、《小借年》等,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小说和琴书的脚本改编,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

小戏剧目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运用生动的群众语言,善于表现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吕剧唱腔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有时也使用其他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三弦等。

早期剧目
早期剧目有《王小赶脚》、《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王天宝下苏州》、《白蛇传》等。早期的班社,为时殿元组建的共和班。之后,相继组成的有文明书社、黄家班、高家班、张家班、车里班、顺和班等化装扬琴班社。

长期活动在广饶、博兴、利津、滨县、惠民、无棣、阳信、张店、博山、章丘、潍县和胶东一带的城镇农村。通过与其他剧种同台演出,吸收学习了一些表演程式,在唱腔上由曲牌联缀体逐步转为以唱[四平]、[二板]为主的板式变化体,并扩充乐队,配搭行当,化装扬琴得以迅速发展和提高。

1918年,广饶县车里村张凤辉等组班进入济南风顺茶园演出。早期表演艺术家有时殿元、孙中新、谭明伦、崔心庆、薛金田等。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吕剧发展迅速,李同庆、时克远、郎咸芬、李岱江、林建华等着名表演艺术家出现,吕剧在全国的知名度迅速提高。1951年,山东省鲁声琴剧团成立。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开始演出《小姑贤》《拾玉镯》《王小赶脚》《刘海砍樵》等剧目。

1954年,吕剧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一炮打响。1955年,吕剧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1956年,吕剧艺术家郎咸芬和京剧艺术家程砚秋代表中国戏曲界随团出访东欧六国。1957年,吕剧《李二嫂改嫁》和《借年》上映,影响了大半个中国。1963年,吕剧《姊妹易嫁》被香港拍摄成影片,被东南亚人民称为“笑宝”,并被全国80多个剧种移植。

1965年,《两陇地》被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为电影。1966年3月,《沂河两岸》、《两陇地》等剧参加广交会演出,并赴深圳为港澳同胞演出。这一时期,《逼婚记》、《搜书院》、《龙凤面》等剧目也在全国很有影响力。1976年,吕剧《半边天》、《管得好》分别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为电影。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后,吕剧获得新生,出现了吴萍、郭爱琴、董家岭、刘玉凤、高静、李萍、杨春梅、荆延国、李肖江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画龙点睛》、《石龙湾》、《苦菜花》、《补天》、《百姓书记》、《回家》等等诸多剧目都在全国很有影响力,得到领导和戏迷的一致认同。

‘捌’ 姊妹易嫁毛娃原型

姊妹易嫁毛娃原型是毛纪
《姊妹易嫁》是一部吕剧。主要人物是毛纪、张有望。简要剧情素花、素梅是姊妹俩,素花自幼与牧童毛纪订婚,长大后,因嫌毛纪贫穷,竟在迎娶之日,不顾旧日情义,拒绝前去完婚。

‘玖’ 求山东吕剧电影姊妹易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xMzk3MDky.html

山东吕剧电影,85版经典姊妹易嫁

‘拾’ 吕剧的代表作是什么

李二嫂改嫁呀,中国吕剧作品。作者刘梅村、刘奇英、靳惠新、王昭声、张斌。1954年由山东省吕剧团首演。据王安友同 李二嫂改嫁
名小说改编。描写1947年鲁中南解放区农村年轻寡妇李二嫂,爱上了本村农民张小六,受到旧的习惯势力的嘲讽和婆婆的阻挠。经妇女会主任等人的支持,李二嫂终于改嫁,与小六结为终身伴侣。通过李二嫂孤苦伶仃的守寡生活和新社会激发起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揭示出传统礼教给妇女带来的深重苦难。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在观众心灵里引起激荡。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获剧本一等奖。1957年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吕剧剧目。1954年刘梅村、刘奇英等据王安友同名小说改编。1947年鲁中南解放区某村寡妇李二嫂与农民张小六相爱,遭到婆婆“天不怕”和部分村民反对。李二嫂在妇女会主任等人帮助下,冲破旧的习惯势力阻挠,与小六结婚演员 主要演员 郎咸芬……李二嫂 杨瑞卿……张小六 武 韬……李七 靳惠新……天不怕 臧美倩……妇女主任 李岱江……妇女主任丈夫 王俊英……张大娘 郭丽华……小青 林健华……刘大娘 电影 李二嫂改嫁 吕剧老电影:李二嫂改嫁(1957版) 片种:吕剧戏曲片 色别:黑白 出品年代:1957 出品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舞台编剧:刘梅村、张斌、王照声、靳惠新、刘奇英 电影剧本:刘梅村、张斌、刘国权 导演: 刘国权 摄影: 郭镇铤 美术: 刘金鼐 编曲: 张禹田、张斌 录音: 黄力加 剧务主任:牛景纯 演出: 山东省吕剧团 舞台导演:尚之四 音乐伴奏: 山东省吕剧团乐队 主要演员 郎咸芬……李二嫂 杨瑞卿……张小六 武 韬……李七 靳惠新……天不怕 臧美倩……妇女主任 李岱江……妇女主任丈夫 王俊英……张大娘 郭丽华……小青 林健华……刘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