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刘青云的电影《神探》有几个版本
刘青云的电影《神探》只有一个版本,《神探》是由杜琪峰与韦家辉共同执导,刘青云、安志杰、林家栋主演的犯罪、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精神分裂的退休警察陈桂彬因受人所托,卷入一桩失枪案的故事。该片于2007年9月5日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以压轴电影身份参展首映 。
两名警员到树林查案,结果一名警员王国柱(李国麟饰)连人带枪失踪,另一名警员高志伟(林家栋饰)平安而回,失枪却接连牵涉不同的抢劫谋杀案。
神探的剧情简介:
天才和疯子常常只是同一个人的两种描述。神探陈桂彬(刘青云 饰)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和天才画家梵高一样,他也曾经割下自己的耳朵。尽管破案无数,侦探能力超凡,却终被世俗认定是疯子一个,提早从警局里退了休。
探员何家安(安志杰 饰)接到了一桩棘手的案件。案发地在树林,两名警员王 国柱(李国麟 饰)和高志伟(林家栋 饰)办案之后,只有高志伟平安归来,而王国柱和他的枪则神秘失踪。何家安请来陈桂彬为他指点迷津,却未料到陈桂彬的“疯子”行为又一次在侦探过程中表露无遗。
Ⅱ 如何评价电影《神探》
这是我内心的完美一部电影,完美的编剧,似乎比我以前所构想的还要完美。但是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特别是在神探的妻子,张美华上。
我们先来讨论“原有人格”。人心中那原有的人格可以被抛弃,而神探,则可通过相关的情景重新找到这个原有的人格:比如迷失在森林的高(神探在森林找到了他);迷失在摆抢布局的何(最终他变成了小孩和女人,原有人格消失);和神探的老婆-张美华。
每个人心中有着自己的性格弱点,这类似七宗罪。原来的何,其弱点性格其实是一个软弱的小孩,只不过之前的环境并没有让他显现出来,原来的高的弱点性格则是那个胆小怕事又好贪吃享乐的“肥仔”(正是这个弱点性格,让他偷钱,但是那个时候他的原有人格还在,就和便利店的女孩一样,神探看得见她的原有人格,而之后的高,神探则完全看不见他的原有人格了,被遗弃了)。而美华的弱点性格就是自私。但是为了维持自己警察这份职业并且不毁了自己前途,为了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大家都演化出了自己心中的“鬼”。高演化了多种人格来更好的生存:谎言(应对盘问和质疑),暴力(杀了王,杀了其他人使案情复杂化),技术(布置引诱何的那个现场的带眼镜扎马尾的)等。何最终演化出了谎言,神探的妻子没有演化出其他的鬼,只是她的弱点性格和原有人格无法并存(从一见面就争吵可以看出,两者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她最终选择遗弃了自己的原有人格。这是蛮悲哀的,林熙蕾对陈慧珊说,是你害了他,其实这是张美华自己心中的声音,但是她也知道,跟着陈,自己的前途也会被毁,心中的“自私”让自己离开了陈,只有需要破案的时候才去找陈,原来那个为陈着想的美华从美华心中永远消失了,似乎只被遗弃在神探的身边,而美华体内的自私弱点性格从来都是占据上风,原本的美华似乎永远也掌握不了控制权。
陈慧珊对神探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鬼,但你没有,那就是你的问题!”。“自私”说得好,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必须有鬼,否则怎么生存?她的内在意思是说,“你不懂得掩饰自己,不懂得如何生存在这个社会上,我才离开你,这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这似乎碰触了电影所要传达的那么一点东西。
"take care",美华在这个时候变回了原来的造型,这是林熙蕾对陈说的吗?不是,是林熙蕾对陈慧珊说的吗?更不是。这其实是美华对神探说的,在这一刻,看着眼前的那原来爱着的老公仍然能原谅自己,但却变得那么的憔悴和可怜,也许心中的原有人格突然掌握了主动权。但是仅仅是那一刻,生活的现实让自己依然选择了背身离去,背影中的美华是林熙蕾还是陈慧珊?答案也许也很现实。
影片的最后,最精彩的一幕出现了。神探在开枪前自言自语,放下枪,否则你和别人没分别。神探又说:“我也是人,为什么要有分别?”导演在这里给了观众们最后的暗示,神探也是人,神探也有鬼。很多人都说神探其实是自言自语,其实在最后一幕,导演并没有用“神探视角”来拍摄,高的人格,只是在玻璃中出现反射,如果神探把枪指着高的时候,用的是“神探视角”,那么高就变成了7只,所以,观众并不能看到张美华有没有出现,只是从神探嘴里说出的话,推断出张美华在场。并且,张美华的话通过神探的嘴说出,这是否让你联想到了“谎言”女指挥着高进行说话?这就是影片的最深的秘密:张美华的原有人格,成为了神探的鬼。
回想之前的种种,美华一直关心,照顾着神探,神探运用他的天赋的时候,妻子指责他说没有人看得见,让他不要多管闲事;当何拿出枪的时候,妻子切肉的速度加快,是否暗示着神探的内心活动?神探自己很想用自己的天赋给社会做一点事,可是自己的鬼告诉自己,没有人会相信你的,你这样做只会害了自己。在最后神探和何在车旁对峙,妻子突然出现了,大声喊到他已经不相信你了,把枪还给他不要再管这事了,你会被他拖累死的。鬼是什么?为了在社会生存而产生的人格。神探的鬼,不断的想让他更好的生存适应社会,要学会拒绝,逃避,掩饰。可是神探,最后还是扔掉了他的理智,他赖以活在这世上的鬼,最后,便走向了死亡。(原有人格说对了,是妻子的抛弃害死了神探)
神探从没有看过那么多的鬼,有7个。高活得真的很累,偷钱,掉枪,又杀了人,所有的衰事都让他碰上了,如果不演化出更多的鬼,有可能继续生存,继续做警察吗?不可能。不是高原来就有7重人格,而是环境逼着高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鬼。最后的何,在惊吓和焦躁之下露出了软弱的弱点性格,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克服不了自己的弱点性格,所以,在接下来的环境中,为了自己能够生存,只能生出了“谎言”,也许以后更会生出“暴力”……多么可悲,一个阳光,好学的警察,仅仅因为自己心中胆小的弱点,犯下了连续的错误,“不相信神探”(相信神探等于被社会排斥),最后布置犯罪现场(为了圆谎,推卸自己的责任)。从中也可以看出,并不是高天生就是一个坏人。高和何,都是一名普通的警察,只不过一个好享受,一个胆子小。两个人在丢枪的时候,都想到了如何掩盖自己犯下的错,没错,两个人都是为了生存,保住自己的饭碗和前途。顺从了鬼,便能生,抛弃了鬼,只能死。这是一件怎样离奇的凶杀案,教人无法参透其中的缘由。
记得神探搭老婆一起飞车的那一幕吗,那是影片中最温馨的一幕。妻子对何说,感谢你找我老公来做事,他真的开心了很多。在摩托车上,两人融为一体,这是导演最美好的愿望,之所以没有在最后回放,是因为导演也知道,这只是美好的愿望罢了。在神探得到社会的认可,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作用时,现实(妻子)和理想(神探)才能如此完美的融合。可惜只有一瞬,以前的时代再也回不去了。在现在这个到处都可以看到鬼的时代,周围的人们无不充斥着欺骗和仇恨,自私和无情。在这样的时代中,已经没有可以供神探生存的空间,我们又该如何反思自己,反思我们的社会?
最后,我想问一句,你是否抛弃了原来的那个你?
Ⅲ 《神探大战》电影观后感
《神探大战》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神探大战》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探大战》电影观后感1
电影《神探大战》是一部香港电影,剧情里随时可以听到标准的港台音和无比熟悉的那句口号“Yes,Sir.”。
紧张的气氛和警察办案的那种神秘感,让整个电影一开始就很港片,当然警察局那种整齐的着装和制服感觉会让很多人喜欢去看。
电影中,主角李俊的生存状态让人印象深刻,一个身体里的两个自我,李俊周围所出现的人或者事物,常常真假难辨,真实与幻觉无从考究。如同我们生活的自我审视一样,善恶就在一瞬间,他们时常在斗争,让我们时常处于选择和纠结中,我们常常感到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电影《神探大战》里,没有完全黑或者白的人物,施暴者和受害者这二者的身份是一直在转化的,恶魔和天使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人人都能变成怪物,为什么我不能变?
对于人性的剖析和善恶的讨论是这个电影的立意。我们在生活中面临选择的时候,也会思考这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的立场和行为就不同,但是真的谁对谁错呢?要分清楚,真的好难。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电影里反复出现尼采的一些语录,非常值得我们审视自己,我们有时候太过于自信,以为自己的选择和做法都是对的,而当我们在事后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做法并非都是对的。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 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经历有趣的事,遇见难忘的人。
《神探大战》似乎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生命过程,而不能因为上一辈的恩怨,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
我依然很喜欢这句话,它不仅是要我们重视下一代的童年时光,更要求我们在长大以后可以更好地正视自己不那么完美的童年时光。
《神探大战》中的警察方礼信,他的矛盾在于表面上公平正义的警察实则是幕后黑手,教唆“神探”组织杀人,而他也有一段被家暴的童年阴影。他把童年的经历变成了血淋淋的事故,还能够自由自在地用平静的生活掩饰那些痛苦的过往,让人感到可怜又可怕。
《神探大战》刚开始看起来不一定能看懂,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紧张的气氛和演员出色的表演,你会感觉到电影是在表达一些什么观点,似乎在让观众看完以后有所思考和感悟。
如果有时间,还是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必定在当下的电影院,留给我们看的电影并不多。
《神探大战》电影观后感2
蔡卓妍在《神探大战》里主演一个警察陈仪,像个超人,或者说非人类,挺着大肚子不停的冲锋陷阵,枪林弹雨,这似乎超越了人类的极限。电影说的是一群受害者的后代一块联合起来报仇,滥用私刑,可私刑的存在恰恰是警察的无能,如果不是杀错人,抓错人,让很多人枉死,那么那些死者的后代也不会这么憎恨社会。报复像是出师有名,顺理成章,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有人觉得他们是一群犯罪分子,可在他们的眼里自己就像是末日审判,做着正义的事。煽动他们血腥报复的头子是个警察,也就是陈仪的老公方礼信,屠夫案,魔警案都是他干的。方礼信也是一个疯子,小时候被母亲虐待,哥哥毒打,最后忍无可忍杀了家人,所以他很恨女人,不惜杀了几十个女性发泄内心的不满,他也恨警察,觉得当年自己那么痛苦,警察也不来救自己,他当上警察的目的就是方便自己作案,甚至怂恿那些受害者的后代当警察,真做到了打入敌人的内部。很多同僚万万没想到自己不是死在歹徒的手里,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手里,真是死不瞑目。方礼信一步一步把警察带进埋伏圈,杀了一批又杀一批,杀人能给自己带来快感,他的那些信徒们也都把他当成了精神支柱,为了他舍生忘死,可是这些又都是方礼信的计划,他牺牲这些人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取代李俊,变成新的神探。
这是一场偶像之战,方礼信很崇拜李俊,也很嫉妒李俊,虽然李俊被革职,他还是经常一个人偷偷摸摸的到李俊的住址天桥底下去偷看,还带着受害者的后代一块去看。所有人都觉得李俊是疯子,唯独方礼信不信,他把李俊分析案情的笔记记在心里,按着这些线索教唆成员们去寻仇,大家都不遗余力,欲罢不能,毕竟内心积压了很久的仇恨。李俊经常能看到鬼魂来求助自己,一些是已经死了很久的,一些是即将被杀的,这些是真实存在还是李俊自己幻想的,毕竟李俊有精神分裂,产生出了多重人格。报复者的行动既然是按照李俊的案情分析,那么李俊能知道那些人的一举一动也很正常,毕竟这些分析自己都能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这些是经验,不是什么未卜先知。李俊看到人的鬼魂算不算一种超能力,李俊就像是自己一个人在自演自导,一会儿是自己说话,一会儿又学着另一个人说话,确实比老电影《神探》疯多了,老电影《神探》是不折不扣的超能力。最后李俊被聘请为顾问,他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里出现的是方礼信,这是重点,李俊已经被脏东西附体,不只一个方礼信,之前他看到的那些鬼魂其实都附体在他的身上了。
《神探大战》电影观后感3
《神探大战》总体来说依然是典型的韦家辉风格,但似乎又产生了很多变化。能强烈地感受到,韦家辉这次将电影制作各个环节的按钮,都扭到了max、推到了最高处。癫狂,是看完的第一观感,人物癫狂,故事癫狂,其中的意味也癫狂。
往年间,韦家辉、杜琪峯和他们的银河映像,但凡涉及犯罪类型题材,决不会走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路子,一定要在某些地方剑走偏锋,癫、邪、怪、奇、新、妙,我们尽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字眼来给这些作品加上标签。尤其是韦家辉主要操刀的电影,更加具有癫狂怪诞非理性的趣味,比如《大只佬》、《神探》,他的电影中多怪人(甚至是畸人),因为怪人的非理性、神秘性、不可操控性所能引发的戏剧冲突,远远超乎正常角色,也更能让他发挥天马行空的、随兴而来的视听创造能力。
他极为热衷于探索人物内心原始本能的善恶冲突与欲望纠结,而了不起的是,他又非常擅长将这种内心世界的争斗,以视听的方式加以呈现,变成独特的电影语言:《神探》中“人人都有鬼”,神探可以看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多重人格,具象成鲜明的人物形象,再加上怪人主角非理性的幻想与妄想不断以画面呈现,整体上就钩织成一个真假难辨、幻相幢幢的世界,而他又擅长在一些小细节、小道具上下功夫,不是丢枪就是换枪,不是一串数字就是几句格言,总有一种将事态不断复杂化的冲动,于是给电影增加更多的叙事层次,加大剧情密度。从《神探》到《神探大战》,都是这样不断加码与复杂化的构思逻辑。
但不同于其他烧脑型犯罪推理类型片的是,韦家辉的重点似乎又不是烧脑,叙事层次多、剧情密度大,只是为了表达出一种耐人寻味的世界观:理性并非总是有效的,冷静并非总是有效的,善良的本性也并非总是有效的,很多时候,非理性的疯狂、天赋的直觉、邪恶的灵魂面相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邪恶,也可以抵达善良,黑暗,也可以抵达光明,而天赋,残酷的是,经常只有天赋才能触摸到真相——《神探大战》呈现出来的不仅是热闹的“大战”,还是对这种世界观更深入的挖掘和探索。
相比于韦氏其他的作品,我倒是觉得《神探大战》更加世俗了,癫狂加码,世俗也加码。角色之间毫不考虑弹夹容量的无节制对射,让人想起最浪漫时的吴宇森,撼天动地的花样爆破戏,让人想起陈木胜,印象中,我们从来没见过这样阵仗浩荡的韦家辉。我们印象中的银河映像,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韦家辉似乎也不追求那种用最直接粗暴的手段刺激视听的大场面,他更愿意往“怪巧”的方向走,把重点放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这次大为不同,我想,导演大概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感官的刺激,大概还有另一层考虑,便是将火爆至极的、令人应接不暇的冲击力场面,与人物内心的爆裂状态,形成一种内与外的呼应。
我们都知道刘青云的表演多么出色,这部电影中的李俊这个人物一直在嘶吼,情绪基本上都是燃烧的状态,甚至肢体也总是在大幅度运动,整个人物给人一种极为不安定的、疯狂的观感,面对危险的爆炸与枪林弹雨,他毫无畏惧的感觉,自然因为他憨、癫、狂,但或许也因为他时时刻刻在内心中正经历着这样的场面。
将一些元素加码、扩充、增强,并不是风格集成,而是风格极端,我很喜欢韦家辉电影中对“善恶”这一俗套大主题别有新意的探讨。他的电影不管如何复杂,一件小事如何引发越来越严重的失控、不可琢磨的谜团,但内核上基本都是人性之善恶争斗、欲望之挣扎。《神探大战》里那么多案子,人一会儿渔夫,一会儿屠夫一会儿魔警,以一种快节奏的叙事互相穿插,疑点层层析出,颇有种间不容发的感觉,难免会让观众看得辛苦。可迷云渐渐散开,依旧是人的问题,是善和恶的问题。以私刑惩处逃过司法公义的恶行,是善还是恶?
为了正义杀无赦,给观众以暴力的爽烈刺激,韦家辉却是往疯魔的方向走,所谓“与怪物搏斗,最终也成为怪物”、“凝视深渊,深渊也回以凝视”。往疯魔的方向走,不断增加剧情密度,提高叙事节奏,难免会导致剧情在一些逻辑衔接点上不太牢固,过于异想天开了,这是韦家辉电影里常有的小瑕疵。不过他的电影不能过于较真,真正吸引人的也不是多么巧妙的逻辑推理,而是那种非理性的黑暗气质(常浮现出动人的温情与浪漫)和独树一格的人物塑造。
《神探》中,刘青云饰演的陈桂彬最后在镜阵里,用枪指着林家栋饰演的“魔警”高志伟,也陷入纠结:开枪还是不开?开了,和别人有什么分别?刹那间,他说,我为什么要和别人有差别?于是,他开了枪,杀死高志伟,主持了正义。《神探大战》最后,他面对最邪恶的魔警方礼信的儿子,同样陷入纠结,要不要杀死这个婴儿为女儿报仇,最终,他选择了善,他的疯魔到底有个善的底子。“善恶乃一念之间”的人性谜题,是导演特别喜欢讨论的。最疯魔的,可能是善,最正常的,可能是恶。善恶无明显的分野,难以分辨,疯魔的李俊和正常的方礼信,差点调换了罪恶的身份。
——在《神探大战》中,韦家辉彻底消解了神探的权威与正义,任何神圣化都会导致危险,而对天赋的依赖也难免会发生差错,“神探”的名号已经变得有些可耻与黑化了,韦家辉将神探还原成了人探,就像电影最后李俊在警局里所说,查案只是要尽心尽力而已,说起来,这也是一种世俗化了。
《神探大战》电影观后感4
我有一个猜测,林峯并不是终极大boss,真正的终极大boss,很有可能是李俊。我是有依据的。
第一,就凭李俊在魔警案中一开始就能判断出有第四个人在现场以及独自一人破了一百多综案件,我们可以知道李俊是一个很有破案天赋的人。但是屠夫案和魔警案,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他还没有完全破解出来。有可能他是一个隐藏的狼人,早就已经知道了方礼信是兇手,但是没有写出来,并利用方礼信达到自己重回警局以及证明自己是神探的目的。
第二,李俊在最后翻看了三个案件,方的妈妈之死,方的哥哥之死,以及李俊的妻子之死。前面提到过方的这两个人之死均是方礼信所为,那李俊将自己妻子之死和他们放在一起,会不会其实是一种暗示,方因为哥哥和妈妈,变成了怪物,并杀了他们。李俊有可能也因为妻子,变成了一种怪物,妻子的死,有可能是他自己杀的。
第三,李俊和方礼信都说了一句话“今夜过后,要么他是精神变态,我是神探,要么他是神探,我是精神变态”。这里可以看出他们两人在思想上是可以互通的,他们的想法,极其相似,而且这个近乎癫狂的想法,从李俊嘴里说出来的时候,虽然说的是李猜测方的想法,但是很有可能这就是李的真正内心想法。
第四,整部电影有一句德语出现了很多遍“与怪物战斗,小心自己变作怪物。”这里也很有可能在暗示,长期与精神变态打交道的李俊,其实也是一个精神变态。最后,李俊说过“大邪若正,大恶若善,最邪恶的魔鬼最喜欢扮作天使。”李俊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正面角色,但是他可以看见怪物,这个怪物会不会预示着,他其实本来就和方礼信一样,也有怪物的那一部分。怪物一出现在妻子之死的时间段附近,怪物二出现在女儿之死之后,这会不会象征着李俊也与怪物的那部分性格作斗争,但是最终被怪物的那部分所战胜呢?这部分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证明,那就是在李俊的女儿被方礼信杀了之后,李俊有一段关于要不要杀死方礼信儿子的内心挣扎。其中一句话是“人人都可以变怪物,点解你唔可以变怪物”,表面上李俊可能是战胜了怪物的那一部分,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怪物的那一部分可能战胜了好的李俊,因为最后的李俊,和前面的李俊,截然不同。李俊说其他警察不是废物,并教育其他警察,“我们不是神,我们只是探”。这里的表现和前面方礼信的伪善极其相似,也呼应了那句“最邪恶的魔鬼最喜欢扮作天使”。
《神探大战》电影观后感5
《神探大战》,真·无尿点。刘青云的演技真的炸了。林峰好帅,也有高光时刻。比较来说女性形象刻画不立体。以及国语配音真的太糟糕了。
很多人说不如07年的《神探》,时间太久了我实在不记得那部电影了,无法比较,且我个人认为没必要比较。本片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是非常合格乃至优秀的,不必强凹哲学神学的高度。从悬疑刑侦类型的内容创作角度来说,《神探大战》对同类型创作和影视ip孵化都很值得分析学习。先讲主题,刘青云反复对女儿说了n遍“对抗怪物,小心变成怪物”(大意),还是用德语说的,到电影结尾才接出了后半句更为出名的“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原文出自尼采的《善恶的彼岸》:“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主题,悬疑小说创作十之有八是这个主题。人性之善恶,是佛还是魔,只在一念间。所以这句“深渊”我真的看太多次了,并不新鲜。但本片讲这个主题的方式很新鲜,全片情节太密集节奏太紧凑了,善恶选择主要体现在电影结尾的刘青云身上,而刘青云是一个(疑似)神经病,原本就疯癫、偏执、人格分裂等等,总之不正常,似乎对于这样的人设会容易忽略掉善恶的本性,似乎他做出任何选择都是“正常”的,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谅”的。正因为如此,刘青云的选择才更加感动人心,他是不正常,却比看起来最正常的林峰,要更像一个“人”。
;Ⅳ 看电影《神探大战》有感
看电影《神探大战》有感:
昨天晚上我特意去电影院看了刘青云的电影《神探大战》,从头到尾都是噼噼啪啪的枪战,跟放鞭炮一样,不知道是配音问题还是电影院的音响问题,总觉得刺耳。可这种混战乱战的画质感又不如吴宇森、杜琪峰老电影好看,一说到港片总是要拿一些老电影对比,可偏偏又没人超过,就像吴宇森的《喋血双雄》,或杜琪峰的《放逐》,电影里的枪战就很刺激。这几年港片很喜欢这样扎堆枪战,镜头又特别快,还没留神那些人就死了,能不能缓慢一点点,如果要快起码得有节奏和次序,韩国电影的混战拍的就很整齐,井然有序,至少画面能看的清楚,无论是枪战特效,或武打特效都很精彩。现在的港片很少能拍出老电影那么精彩的画质感了,所以现在能看港片的都是为了情怀,我选择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情怀,刘青云,蔡卓妍,李若彤都是我喜欢的。特别是李若彤,说她特别是因为很久没看到她拍戏了,所以她一出现镜头我也特别的激动不已,差点就尖叫出来了,这种兴奋就是情怀。小时候看过古天乐的港剧《神雕侠侣》,李若彤演的是小龙女,很早李若彤就和刘青云合作过,是杜琪峰导演的《无味神探》。
刘青云拍了很多部神探片,更早的一部《神探》是杜琪峰,韦家辉一起导演的作品,这次《神探大战》则是韦家辉,没有杜琪峰,所以两部的意境也明显不同。两部相同的都是被脏东西附体,别人看不见,只有刘青云的角色能看见,两部的脏东西也明显不同,现在是恶魔,之前的那一部是小鬼。之前那一部《神探》的画质感很强,没有大场面,枪战镜头也没有那么快,看得见子弹射击,即使没有大批人混战的大场面,却给人一种悬疑和烧脑的张力。两部一比较,《神探大战》的李俊是真的疯子,而在《神探》那部陈桂彬比李俊要正常很多,《神探》也更直击人性的弱点,无外乎就是贪婪和嫉妒,这是人类犯罪的本能,也是动力。林家栋主演的高志伟为了钱不惜杀死同事,安志杰主演的何家安最后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出卖陈桂彬,重新布置案发现场,他们都是警察,又都被脏东西附体。
老电影《神探》像是在影射人类的原罪,大多数人都被脏东西附体,脏东西会控制宿主的思路,指使宿主去做事,被脏东西附体的人其实就剩下一副躯壳,可以说不是他本人。这些脏东西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来造成的,比如一个人,起了贪恋,想把某个女性占为己有,于是脏东西就出现了,把他当成了宿主,像寄生虫一样形影不离,然后控制这个宿主的思想,意志,最后真的入室强暴了那个女性。又或者说那些脏东西是生来就有的,寄居在人类的身体里,像是一种寄生虫,一般人的眼睛看不到这些东西,从小到大这些脏东西不停的教唆,蛊惑,把宿主变成和脏东西一样恶意恶念的人。传说人死后会变成鬼,那么鬼究竟是人死了以后才变成了鬼,还是鬼一直都在人的身体里,随人类出生入死,寄居在人类的身体里,当肉体死了它们就离开尸体重新寻找新的宿主,这就是我们认为的轮回。又或者说人类本来的寿命很长,因为一种人类看不见的寄生虫入侵,也就是祖先认为的鬼,世世代代寄居在人类的身体里,导致人类的寿命衰减。人类看不见的东西太多了,没有光线我们什么都看不见,很多高级生物人类基本都是看不见,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一块生活,我们就是看不到。
蔡卓妍在《神探大战》里主演一个警察陈仪,像个超人,或者说非人类,挺着大肚子不停的冲锋陷阵,枪林弹雨,这似乎超越了人类的极限。电影说的是一群受害者的后代一块联合起来报仇,滥用私刑,可私刑的存在恰恰是警察的无能,如果不是杀错人,抓错人,让很多人枉死,那么那些死者的后代也不会这么憎恨社会。报复像是出师有名,顺理成章,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有人觉得他们是一群恐怖分子,可在他们的眼里自己就像是末日审判,做着正义的事。煽动他们血腥报复的头子是个警察,也就是陈仪的老公方礼信,屠夫案,魔警案都是他干的。方礼信也是一个疯子,小时候被母亲虐待,哥哥毒打,最后忍无可忍杀了家人,所以他很恨女人,不惜杀了几十个女性发泄内心的不满,他也恨警察,觉得当年自己那么痛苦,警察也不来救自己,他当上警察的目的就是方便自己作案,甚至怂恿那些受害者的后代当警察,真做到了打入敌人的内部。很多同僚万万没想到自己不是死在歹徒的手里,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手里,真是死不瞑目。方礼信一步一步把警察带进埋伏圈,杀了一批又杀一批,杀人能给自己带来快感,他的那些信徒们也都把他当成了精神支柱,为了他舍生忘死,可是这些又都是方礼信的计划,他牺牲这些人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取代李俊,变成新的神探。
这是一场偶像之战,方礼信很崇拜李俊,也很嫉妒李俊,虽然李俊被革职,他还是经常一个人偷偷摸摸的到李俊的住址天桥底下去偷看,还带着受害者的后代一块去看。所有人都觉得李俊是疯子,唯独方礼信不信,他把李俊分析案情的笔记记在心里,按着这些线索教唆成员们去寻仇,大家都不遗余力,欲罢不能,毕竟内心积压了很久的仇恨。李俊经常能看到鬼魂来求助自己,一些是已经死了很久的,一些是即将被杀的,这些是真实存在还是李俊自己幻想的,毕竟李俊有精神分裂,产生出了多重人格。报复者的行动既然是按照李俊的案情分析,那么李俊能知道那些人的一举一动也很正常,毕竟这些分析自己都能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这些是经验,不是什么未卜先知。李俊看到人的鬼魂算不算一种超能力,李俊就像是自己一个人在自演自导,一会儿是自己说话,一会儿又学着另一个人说话,确实比老电影《神探》疯多了,老电影《神探》是不折不扣的超能力。最后李俊被聘请为顾问,他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里出现的是方礼信,这是重点,李俊已经被脏东西附体,不只一个方礼信,之前他看到的那些鬼魂其实都附体在他的身上了。(2022年7月)
Ⅳ 一部老电影,里面的主角起床全靠他设置的机关床,自动穿衣服自动刷牙
韩国动画短片《闹钟》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088851/
Ⅵ 电影《神探驾到》好看吗评价怎么样
谢邀!感谢关注影视控。
说实话,《神探驾到》是真的不好看,要不是冲着古天乐,我是不会去看这么明显的烂片。
Ⅶ 重温了这部直入人心的电影,神探
我对交互设计颇感兴趣。前两天买了本这方面的书,当读到“交互设计师自己就该成为用户体验师”这一点时,忽然联想到以前看过一部刘青云的电影,隐约记得一开始的内容是他扮演的警察自己模拟犯罪兇手、被害者等身份的第一视角出发来破案,跟设计师把自己当做用户异曲同工。因此打开电脑又重温了一遍,感触很多。(若您未看过,抽空看下吧~)
豆瓣上的影评很多,我就说说自己对这部电影的一些理解吧:
生活常充满无奈——
1.关于幻想与现实不同的妻子形象的无奈:
电影进入到说明神探身边的那个妻子是他幻想出来的画面,剧情开始的引导是让人以为妻子已经过世,这份幻想代表着他对已逝妻子的深情(这是不会破坏反会加深一个好男人的形象)
但妻子的后来出场(准确来说是前妻),则让人感到震惊。真实的她不仅没过世,反而是因为受不了神探的怪异而和他离婚,性格同神探想象中的那个形象差异很大。当她活生生站在神探面前,神探也不意愿正视这才是他真正的妻子。
此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惊讶,惊讶他原来并不光是特别、聪明、懂人心这样完美的形象,他自己也活在欺骗自我的虚假里。
但静下来一想,神探的欺骗自我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无奈吧。
前妻回来找他,口头上的幌子是前夫不按医生吩咐吃药,出于关心回来提醒他按时吃药,实则是为了在前夫这儿得到一宗她破不了的案子的答案(她也是一名高级警察)。 目的其实是功利的,为的是破案后个人的升官进爵。 折射出来的前妻性格,对于他们离婚的原因也可以窥探一二。
神探幻想出来的形象,也不是一个要求很高的完美形象,会唠叨、会担心伤心,只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女人。幻想中的妻子虽然反对神探参与警务,但这是出于爱他, 至少她不会视神探为异类。
这样的诉求,追逐名利的前妻并不理解,身边其实也没有这样的人(第3点详细讲),才会产生那份幻想。在我看来,这很凄凉。
2.死亡那一刻,对自己想要帮助的那个心灵脆弱的年轻警察的无奈 (有个“神探有什么理由杀高志伟?”的帖子,其中一位叫zuiafeishe的网友的回答和我有着一样的感触,我在此就直接引用他的话):
神探已经先中数枪,快要死了,只是强撑,而何亦受伤倒地,而且何那种软弱的个性和已经被吓破了的懦弱的心胆也让神探无法相信他
靠得住,无法有效控制住高,所以神探做出有违自己警察操守但当时情境无可奈何的决定,所以有一段自语:别开枪,开了你就和他一样了。(开了你就和罪犯没区别了)但是,还是这一段话占了上风:我也是人,为什么要和他人不同。最终做出击毙高的决定,哪怕自己成为虽然情有可原,但毕竟仍然是触犯法律的罪犯,也要做出警察所能做出的遵循内心最高准则的警察,尽管他已经停职不是警察了,但他从未真正放弃自己警察的信念,甚至他还对何抱有最低限度的期望,希望由懦弱的何能言明真相,证明自己确属无奈,是当时没办法的抉择,给这冷酷世界留下至少一点点属于自己荣誉的东西。但是,他完全没想到,何除了软弱竟然又冒出了布置假现场,隐瞒真相的心魔,(从何的角度来看,自己这个警界明日之星的软弱和轻信罪犯绝不能被警局知道,必须掩饰,哪怕赔上自己的良心,哪怕违拗神探的苦心,这才是布置假局最根本的动机,至于拿奖破案倒其次。可见他懦弱到无可救药甚至无法面对自己了,女心魔是男孩心魔在极端环境下的必然结果),最终绝望倒下……
被冠以精神病的神探,反而是最真诚善良的健全人,而警界精英,反而内心隐藏着随时会爆发的精神病。强烈对比…
3.多数人冷漠的心
影片中的无奈,很多人可能只会在1、2两点处感受较深吧,毕竟这部电影又没有全篇充满悲情基调,甚至还不乏一些笑点。
但在我看来,中年警察中潜藏的毒嘴长舌妇
邻居老太太劝年轻警察别惹神探,因为在她眼中神探是疯子
这些都是神探所处环境的缩影。
为什么神探要用耳朵这种他认为很贵重、能代表他的敬意的东西送给即将退休的长官?
因为“心中没有鬼”的人太少太少了,难得有这样一个人,这份敬意的重量,不知道你是否能理解。
一个热爱“全身心投入到破案中”这种状态的人,为什么当年轻警察找他时,他早已离职?也许老长官这样为数不多的人的退休,可以给出启示。
小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