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人物,在保卫战中牺物的,名字叫贞德的小女孩全名是什么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也是历史上唯一能在17岁时就指挥国家大军的少女。 中文名:贞德 外文名:Jeanned'Arc,Jeannela Pucelle(法文);JoanofArc(英文) 别 名:冉·达克;拉·比塞尔
㈡ 【合集】欧美出轨经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欧美出轨经典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剧名:走出非洲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马语者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屋顶上的轻骑兵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廊桥遗梦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赛末点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越轨追击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皇室风流史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罗丹岛之恋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红衣女郎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朱尔与吉姆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超完美谋杀案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每一天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毕业生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火车怪客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㈢ 女英雄贞德的故事是怎样的
约1412年1月6日,贞德生于法国东北部香槟省杜雷米村的农民家庭。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恢复侵法战争,百年战争再度爆发。贞德耳闻目睹英军的暴行,从小立志抗英救国。1428年10月,英军包围通往法国南方的重镇奥尔良,企图灭亡法国。出于一种强烈的民族感情,年仅17岁的贞德决心解奥尔良之围。她说上帝授予她抗英救国的神圣使命。通过舅父引荐,贞德见到地方官,一再陈述她的救国抱负。1429年初,贞德去希隆晋见王子(即查理七世),请缨杀敌。她激昂陈词:“凭上帝支持,你(指王子查理)是法兰西真正的继承人,国王的太子。”太子听后很受感动,坚定抗英复国的信心。查理命贞德带领3,000士兵,赐予军旗、战马和佩剑,去解救奥尔良之围。同年4月27日,贞德披铠甲、骑白马,奔赴前线。5月4日,她首次出战,法军士气大振,一举攻克圣洛浦。5月7日,法军进攻被占的土尔斯堡,激战中贞德脚部受伤,胸部中箭,被救离战场。战至傍晚,法军仍未攻克土尔斯堡,司令下令吹号收兵。这时贞德请求延长时间,忍痛挥动军旗鼓舞士气。将士们把飘扬的战旗看作总攻的信号,一齐冲锋,从南面登上土尔斯堡。城内守军和许多市民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也杀向围城的英军。英军被内外夹攻的法国军民打得落花流水,仓皇溃逃。这是两次关键性的战役,奥尔良之围遂解。这次大捷后,贞德被誉为“奥尔良姑娘”。奥尔良的胜利是百年战争中法国由败到胜的转折点。贞德的爱国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法兰西民族的抗英热情,也坚定了法国人民的必胜信心。
奥尔良之役后,贞德认为法国的当务之急是为太子查理加冕,成为合法国王。按法国传统,加冕礼应在兰斯大教堂进行。贞德挥师北上,向兰斯进军,沿途收复许多被占城市。6月27日,攻克兰斯。7月17日,太子查理在兰斯大教堂隆重加冕,称查理七世。贞德的功勋名扬全国,受到人民的崇敬,但她仍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以完成解放全国的神圣使命。9月,贞德率军进攻巴黎,但国王下令撤兵,功亏一篑。1430年5月,英国联合勃艮第公爵,向兰斯出击,兰斯附近的康边告紧。贞德赶到康边率队反击,因寡不敌众决定撤回。城防司令弗莱竟拉起吊桥,紧闭城门,不让贞德进城,被勃艮第人俘虏。同年7月,勃艮第人以4万法郎将贞德卖给英军,交由教会法庭审判。贞德面对敌人捏造的诸多罪名,义正词严地予以驳斥。英国侵略者为挫伤法国军民的士气,把贞德囚禁在一只铁笼子里,动用各种酷刑企图迫使她变节。但贞德始终不屈不挠,并义正词严地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最后,法庭以“屡教不改的异端”、“女巫”等罪名判处女英雄火刑。1431年5月30日在卢昂广场的火刑柱上,不满20岁的贞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贞德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她的光辉业绩唤起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法国东北部的许多地方,包括琅城、苏瓦松、普罗文等,一个又一个地打开城门欢迎王师。活跃在各地的武装力量,大多由城乡贫苦人民和下层教士组成,他们自发地参加反英斗争,或向查理献城;或驱逐英人和亲英势力。1436年4月,查理七世进入巴黎。到1453年,除加莱港外,法国收复了全部被占领土。贞德抗英斗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而且也削弱了法国的封建割据势力,加速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㈣ 禁忌的神话电影剧情k8
这部电影是由特莉-帕蒂克导,演讲述者是Tera-Patrick。
Tera-Patrick是个机器人,他只能坐在床上,依靠着神奇的机器维持生命,观影者如同听故事的,一共有六幕故事。
第一幕故事:王氏家族的一名勇士Julian爱上了自己的女王,想要征服她。但自己的身份太低,只能每天伴着相思之苦,某天国家受到野族部落的攻击,这时女王向她承诺,结果Julian不仅击退了蛮族,还俘获了女王的芳心。
第二幕故事:这里的国王比较冷漠,凶残,女王Adriana不忍欺辱悄悄地爱上了武士Thomas,他们约着在城堡顶楼相见,一起逃亡了。
第三幕故事:一个在牢房的妇女,每天被前来守监狱的武士占便宜。
第四幕故事:,Jezebel被看守的士兵带到了城市的广场,被巨大的刑具锁着于众人眼前 ,这时一个抵不住诱惑的士兵开始调戏她。
第五幕故事:一对居住在乡间小舍的普通农家夫妻,坐在自家壁炉旁的长木凳上,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娓娓地倾诉内心。
第六幕故事: Tanya是一位大富豪的独生女,但是父亲对不准她外出。个性外向的Tanya有点叛逆,却偏偏不服管教,悄悄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溜出门来,和心上人Victor在小桥边约会。
㈤ 麻烦大家谁告诉我下K8经典的电影好看吗
对于不同品味的人谈不上好看不好看,但对于喜欢美剧和法国经典,丹麦**喜剧的朋友,却是很给力。
㈥ 圣女贞德电影里为什么都没有攻城火炮
圣女贞德电影里没有攻城火炮,因为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贞德没有使用攻城火炮。贞德的军队主要使用的是投石机、弩炮和火枪,而不是攻城火炮。
㈦ 【合集】同性经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同性经典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末路狂花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心动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单身男子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下妻物语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月光男孩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裂缝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怒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天鹅绒金矿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盛夏光年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费城故事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时时刻刻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剧名:喜宴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㈧ 有谁知道这个美女叫什么名字吗回答正确有奖励!
怎么可能是梦露?????她是英格丽褒曼。。。。。
档案
英文姓名:Ingrid Bergman
中文姓名:英格丽·褒曼
生日:1915年8月29日
忌日:1982年8月29日
星座:处女座
出生地:瑞典斯德哥尔摩
身 高:175cm
学 历:瑞典皇家戏剧学院
婚姻状况:有三次婚姻,四个子女
奥斯卡成就:第十七届、第二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
瑞典女演员,是继葛丽泰·嘉宝之后在好莱坞及国际影坛大放光芒的另一位瑞典巨星。孤儿出身,自小由亲戚养大。中学毕业后加入职业剧团演出,不久即成为瑞典的大明星。
1936年以《寒夜琴挑》一片引起美国大制片家大卫·塞茨尼克的注意,决定将该片重拍成美国版,并请她主演,为她开启了通往好莱坞的大门。到了美国后,佳作迭出,在美国影迷的心目中树立了圣洁的形象。但是褒曼却在1949年抛弃丈夫和女儿,与意大利名导演罗西里尼私奔,此举激怒了当时的影迷,使她有7年之久绝迹好莱坞。直到1956年以《真假公主》获奥斯卡影后,才返回美国,她的浪漫情史也在1958年宣告结束。1974年以《东方快车谋杀案》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掀起她晚年的另一波小高潮。
[编辑本段]生平介绍
英格丽褒曼1915年8月29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二岁丧母,十二岁亡父,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常常一个人沉浸在假想的世界中。十四岁时就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她的梦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乡的舞台上,观众们朝自己热烈地鼓掌。1933年高中毕业后入瑞典皇家戏剧学院学习,在校其间便开始了她的表演生涯。不到一年登上影坛担任主角,成为瑞典影坛最有前途的年轻女演员。1936年主演古斯塔夫·莫兰多执导的《间奏曲》,(又译《插曲》)引起好莱坞着名制片人大卫赛尔兹尼克的注意,1939年应戴维·赛尔兹尼克之邀前往好莱坞拍摄同名电影的美国版,与莱斯利·霍华德搭档,导演是格利高里·拉托夫。在引好莱坞起轰动。于是塞尔兹尼克和她签订了七年的合同。次年登上百老汇舞台。
英格丽褒曼来到好莱坞以后,很快成为当时知名度甚高的明星。她的美清新典雅,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以本色出现在影片中。她的表演自然纯朴,在她表演的角色中,你不太可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那种真实性吸引你去一遍遍地欣赏她的作品。在好莱坞其间,英格丽褒曼拍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影片,包括《卡萨布兰卡》、《美人计》、《煤气灯下》、《圣女贞德》等。这些影片如今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1948年,英格丽褒曼观看了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执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同胞》,被它们写实主义的风格所折服,主动写信给罗塞里尼要求与之一起拍片,罗塞里尼欣然接受。起先,他们只是合作伙伴,但渐渐萌生爱意成了情侣,她和彼得·林德斯特罗姆仍有婚姻关系,却替罗伯托·罗塞里尼生了个儿子,这使举世哗然。美国人心中所谓的"圣洁偶像"破碎了,媒体和公众对她辱骂唾弃,好莱坞排斥了她。她被逐出了好莱坞。褒曼为她那段没有结果的爱情付出了她7年的黄金时光。与罗塞里尼合作的影片也均告失败。直到1957年,褒曼才终于以《真假公主》中的杰出演技一举成为纽约影评人协会和奥斯卡双料影后。这表明美国人最终原谅了她并不得不接纳这位真正的艺术家。
六十年代以后,英格丽褒曼仍然活跃在银幕和舞台上,并享有极高的声誉。《轻举妄动》、《六福客栈》、《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她后期的代表作。晚年的她以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演技完成了《秋天奏鸣曲》和《一个叫戈尔达的女人》的拍摄,并得到了影评界和观众的一致褒扬。
以美丽、圣洁、自然而着称于世的英格丽.褒曼,是四十年代以来最受影迷欢迎的女演员之一,她几乎受到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首肯,她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尽管她也曾因一场丑闻而几乎毁了她的演艺生涯,但她在世界电影史上的独特地位却并未有太大动摇,她那许许多多风格不同的银幕形象活在了数以亿计的影迷心中。
1982年8月29日,这位伟大的女演员逝世于伦敦寓所,终年六十七岁。但对许多热爱她的影迷来说,英格丽·褒曼永远活着---和贾利·古柏一起在积雪的西班牙山头,或者和加利·格兰特一起在间谍充斥的里约热内卢。不过,也许最让人觉得她音容宛在的还是《卡萨布兰卡》中的伊尔莎。在那部片子里,英格丽坐在钢琴边喃喃地说: “山姆,看在老朋友份上请再弹一遍‘时光流逝’”,在亨弗莱·鲍嘉举杯时盈盈浅笑,在薄雾机场上黯然送别......
与癌症搏斗的最后两年
英格丽-褒曼发现自己患有癌症是在1973年11月。到1980年,褒曼已先后两次动了手术,割去了左右乳房。但两次手术并没有根除病灶,癌细胞已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时,她接受了从影以来最大的挑战:在一部电视系列片中饰演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她演的这个女人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妇,而且患着白血球过多症。这份工作对已经65岁的褒曼来说非常艰难。她的身体十分虚弱。一天紧张的拍摄结束后,回到住处,总是累得精疲力尽。但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拍完了电视片。
[编辑本段]生在同月同日
1982年8月29日,褒曼迎来了自己的第67个生日。这天早上,她感到十分不适,痛楚万分。她虽不知道癌细胞已扩散到了脊髓骨,但明白自己的生命已到尽头了。
她的前夫拉斯和亲朋好友送来了一束束鲜花,祝贺这位瑞典籍的世界明星的诞辰。她强忍着剧痛,款待宾客,替他们斟满香槟,举杯共饮。不过,她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一饮而尽了,她只是把酒杯同嘴唇“亲了亲”,便放下了。就在当晚,她离开了人间。
[编辑本段]巨星的风采
在英格丽-褒曼的辉煌岁月里,她引领了一代人的风骚。她剪短发,会使短发成为当年流行的发式;她不化妆在银幕上出现,化妆品销售量便降低;她演修女,进修女院的人便增加;工业家侯活晓士有一次买下从纽约飞洛杉矶的全部机票,使她一定要接纳乘坐他私人飞机的邀请;一个影迷亲自把一头羊从瑞典赶到罗马去送给她;还有些信件的地址只写伦敦,英格丽-褒曼收,便能送到她手里。
[编辑本段]英格丽-褒曼情史
与摄影师卡帕的故事
英格丽-褒曼和着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之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二战结束前,他们在巴黎相识。那年褒曼29岁,丈夫是瑞典英俊的牙科医生林德斯特罗姆,膝下有个女儿。
7月份,褒曼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区重遇卡帕,很快坠入爱河。
1945年秋天,褒曼开始公开谈论要跟丈夫分手。
但卡帕是失业的战地摄影师,需要如愿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但褒曼按照传统观念,期望这场爱情带来婚姻和家庭。卡帕在褒曼的劝说下来到好莱坞,却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也不能容忍褒曼繁忙的工作。他劝褒曼向别处发展。从那时起,褒曼开始对欧洲电影发生了兴趣。卡帕告诉她,如果她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同罗塞里尼那样的导演合作。
褒曼和卡帕终于没能走到一起,但褒曼始终深深地感谢卡帕,因为正是他让她知道了好莱坞之外还有新天地,打开了她的眼界。
三次婚变
1937年7月10日,英格丽-褒曼与瑞典医生彼得-林德斯特罗姆结婚。早期,他们相处得很好,从瑞典迁居好莱坞以后,两人的婚姻生活发生裂痕。彼得对褒曼在每部影片中和男主角的接触都产生怀疑,并肯定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这使英格丽-褒曼感到很委屈。
后来,褒曼不顾一切地和意大利导演罗塞里尼在一起促使她与彼得的婚姻走到了终点。
1950年,法院终于批准彼得与褒曼离婚。同年,褒曼与罗塞里尼在墨西哥由人代理举行了一次离奇的婚礼,他们本人则同一时刻在罗马遥相呼应,完成了这一法律程序。
1958年,褒曼和罗伯特正式离婚。同年圣诞节前,就与从事戏剧演出事业的瑞典人拉斯-史密斯结婚。婚后,拉斯-史密斯为戏剧演出奔走在世界各地,英格丽-褒曼却要只身去罗马照顾女儿伊莎贝拉做大手术。他们经常是用电话和写信保持联系。两人意识到这毕竟不是真正的婚姻生活方式,12年后终于分手。
这是英格丽-褒曼的第3次也是最后一次婚姻。
[编辑本段]获奖荣誉
电影奖项:
■奥斯卡奖 Oscar/Academy Award
1944 提名 最佳女主角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战地钟声
1945 获奖 最佳女主角 Gaslight 煤气灯下
1946 提名 最佳女主角 The Bells of St. Mary's 圣玛丽亚的钟声
1949 提名 最佳女主角 Joan of Arc 圣女贞德
1957 获奖 最佳女主角 Anastasia 真假公主
1975 获奖 最佳女配角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东方快车谋杀案
1979 提名 最佳女主角 Hö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金球奖 Golden Globe Awards
1945 获奖 最佳女主角 Gaslight 煤气灯下
1946 获奖 最佳女主角 The Bells of St. Mary's 圣玛丽亚的钟声
1957 获奖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 Anastasia 真假公主
1958 提名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 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六福客栈
1958 提名 最佳女主角(音乐喜剧类) Indiscreet 钓金龟
1970 提名 最佳女主角(音乐喜剧类) Cactus Flower 仙人掌
1979 提名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 Hö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1983 获奖 最佳女主角(电视短片类) A Woman Called Golda 一个叫戈尔达的女人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NYFCC Awards
1946 获奖 最佳女主角 Spellbound 爱德华大夫
1956 获奖 最佳女主角 Anastasia 真假公主
1978 获奖 最佳女主角 Hö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 NSFC Awards
1979 获奖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 Hö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NBR Awards
1958 获奖 最佳女主角 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六福客栈
1978 获奖 最佳女主角 Hö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英国学院奖 BAFTA Awards
1959 提名 最佳外国女演员 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六福客栈
1975 获奖 最佳女配角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东方快车谋杀案
■法国恺撒奖 César Awards
1976 获奖 荣誉奖(Honorary César)
■意大利国家影评人协会银带奖 Italian National Syndicate of Film Journalists Silver Ribbon
1951 获奖 最佳外国女演员 Stromboli 斯特隆波里岛
1953 获奖 最佳外国女演员 Europa '51 51年的欧洲
■意大利电影金像奖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
1973 获奖 最佳外国女演员 Höstsonaten 秋天奏鸣曲 【说明】与丽芙·乌曼(Liv Ullmann)同获此奖
1982 获奖 旅游部长金质奖章(Golden Medal of the Minister of Tourism)
■ 金桂冠奖 Golden Laurel Awards
1958 女明星 第2位
1959 女明星 第5位
1960 女明星 第10位
■ 电影故事奖 Photoplay Awards
1946~1948 最受欢迎女明星
■ 德国班比奖 Bambi Awards
1951~1954 班比奖
■ 金苹果奖 Golden Apple Awards
1946 获奖 酸苹果奖(Sour Apple) 最不合作女演员(Least Cooperative Actress) 【说明】该奖貌似为讽刺奖,一代影后也有犯糗的时候啊……还是保留做纪念
其他表演类奖项
■戏剧 托尼奖 Tony Awards
1947 获奖 最佳女主角 Joan of Lorraine 洛林的贞德(后改编为1948年电影Joan of Arc 圣女贞德)
■电视 艾美奖 Emmy Awards
1960 获奖 杰出女主角奖(剧情类) Turn of the Screw 施加压力
1961 提名 杰出女主角奖(剧情类) 24 Hours in a Woman's Life 蒙地卡罗奇恋
1982 获奖 杰出女主角奖(剧情类) A Woman Called Golda 一个叫戈尔达的女人
其他荣誉:
■ 好莱坞星光大道明星 Star on the Walk of Fame
好莱坞名人大道6759号(6759 Hollywood Blvd)纪念星
■ 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大明星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 获选 美国电影协会百年最伟大女明星第4名
■ 美国邮政总署纪念邮票
2003 纪念邮票 以褒曼的形象作为邮票图案
【说明】获得该项荣誉的少数几个非美国人之一
[编辑本段]经典名作
《卡萨布兰卡》(又译《北非谍影》),《煤气灯下》,《爱德华大夫》,《美人计》,《真假公主》,《东方快车谋杀案》,《圣女贞德》等。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年表
-1978-AutumnSonata(秋天奏鸣曲)
-1976-MatterofTime,(花开花落)
-1974-MurderontheOrientExpress(东方快车谋杀案)
-1973-FromtheMixed-UpFilesofMrs.BasilE.Frankweiler(巴兹尔弗兰维勒太太的混乱档案)
-1970-WalkintheSpringRain(春雨中行)
-1969-CactusFlower(仙人掌花)
-1967-Stimulantia(刺激)
-1965-YellowRolls-Royce(黄色香车)
-1964-Visit,The(贵妇怨)
-1961-GoodbyeAgain(何日君再来)
-1958-InnoftheSixthHappiness(六福客栈)
-1958-Indiscreet(轻举妄动)
-1956-Anastasia(真假公主)
-1956-ElenaandHerMen(多情公主)
-1954-JoanattheStake(火刑柱上的圣女贞德)
-1954-Fear(恐惧)
-1953-We,theWomen(我们女人)
-1953-ViaggioinItalia(游览意大利)
-1951-GreatestLove,The(一九五一年的欧洲)
-1949-Stromboli(斯特隆波里岛)
-1949-UnderCapricorn(摩羯星光下)
-1948-JoanofArc(圣女贞德)
-1948-ArchofTriumph(凯旋门)
-1946-Notorious(美人计)
-1945-SaratogaTrunk(风尘双侠)
-1945-BellsofSt.Mary’s,The(圣玛丽亚的钟声)
-1945-Spellbound(爱德华大夫)
-1944-Gaslight(煤气灯下)
-1943-SwedesinAmerica(瑞典人在美国)
-1943-ForWhomtheBellTolls(战地钟声)
-1942-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1941-AdamHadFourSons(亚当有四个儿子)
-1941-Dr.JekyllandMr.Hyde(化身博士)
-1941-RageinHeaven(天堂怒火)
-1940-JuneNight(六月的一夜)
-1939-Intermezzo(插曲)
-1939-OnlyOneNight(仅仅一夜)
-1938-Woman’sFace,A(女人的面孔)
-1938-FourCompanions,(四个女伴)
-1938-Dollar(金元)
-1936-OntheSunnySide(太阳那边)
-1935-WalpurgisNight(圣约翰之夜)
-1935-Surf,The(暗礁)
-1935-CountoftheOldMonk’sBridge,The(门克桥的伯爵)
[编辑本段]英格丽·褒曼与萧伯纳
在英格丽·褒曼毕生的演艺生涯中,她演得最多的一个角色,就是法兰西圣女贞德,先是舞台剧,最后拍成电影。在欧洲五六个国家和美国各地,褒曼先后用五种语言饰演贞德一角。后来,当她到贞德的故乡多列姆访问并沿着贞德的足迹旅行时,人们不是来看明星,而是把她当作圣女贞德的复生来欢迎,那炽热的民族情感是她从来没有享受过的荣誉。
为了演好贞德,褒曼翻阅了几乎所有文献资料,遍读了有关贞德的着作和剧本。在美国演出时,萧伯纳曾把自己的剧本《圣女贞德》寄给褒曼,但她没有采纳。
她认为萧伯纳把贞德写成了一个机警的、好斗的女子,像个政治鼓动家。而她要表现的是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真实的贞德、那个初涉社会不久因目睹战争惨象而哭泣的小姑娘。
一天,英格丽·褒曼接到过一个电话,说萧伯纳先生想请她到寓所来吃茶点。
褒曼开始感到意外,她久仰这位英国剧坛巨匠的英名,却不曾有过来往。后来她想到了《圣女贞德》和《康蒂妲》(萧氏名剧,褒曼亦曾拒演)的事来,便欣然地答应了。
当她和同伴驱车来到萧伯纳在农村的寓所时,发现这位92岁的老寿星居然站在大门口翘首迎客。褒曼的到来令他十分快慰,可是门还没给客人打开,劈头就问:你为什么不演我的剧本?”褒曼礼貌地先致问候,然后俏皮地说:“能让我先进去吗?
当然你可以进去,我们要在一起吃茶点。为什么你不演我的剧本?
多固执的老头儿。褒曼只好回答:“我不演你的剧本是因为我不喜欢它。”
萧伯纳完全惊呆了,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对他这样讲过话。褒曼暗付自己闯了祸。萧伯纳瞪着眼睛看着她,说:“你说什么?难道那不是一部杰作吗?”
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褒曼,她既没有语塞,也没有惧怕,直言道:“我肯定它是一部杰作,但这个圣女贞德不是那个真正的法国姑娘。你把她写得太聪明了。你重新写了她的讲话(指贞德在法庭上的答辩——笔者)。你让她说了很多真正圣女贞德怎么也说不出来的话。”
对话依然在门外,褒曼担心萧伯纳会马上下逐客令,茶点怕是吃不成了。不料,萧伯纳却突然哈哈大笑地把客人让进房间,待之以茶点,并且一起兴致勃勃地讨论起剧作、表演等问题来,其中自然也涉及到了贞德。褒曼丝毫也没有减弱对萧伯纳《圣女贞德》的批评,她说:“据我所知,贞德是一个单纯的农村姑娘。你的文字是了不起的,但是它们是萧伯纳的文字,而不是贞德的语言。”“她没有受过教育,是本性自尊和觉悟给她带来的勇气。她蔑视那些曾经指教过她而后来又把她置于法庭上受审的那些人。”“你让她说,‘我爱和男人们在一起,我不愿穿着裙子坐在家里纺线’而事实上,这正是她所需要的:在家里看守她的羊群,纺她的纱和织她的布。她本不想要到战场上身先士卒……”一场关于生活与艺术关系的讨论认真而热烈地进行着。他们以对艺术的无私和忠诚深深地打动了对方;他们以率真和正直的品格吸引了对方。两个年龄相隔半个世纪的艺术家编织了一曲艺坛轶事。
㈨ 贞德的全名
1、女英雄圣女贞德
英文:(St. Joan of Arc)
法语: (Jeanne d'Arc,Jeanne la Pucelle)
圣女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 一译冉·达克。法国的女英雄、军事家,天主教的圣人(女的称为圣女)。出身农家。莎士比亚则认为她是一个荡妇,靠肉体和美色混迹于军营的一名高级慰安妇。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平民组成的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被称为“奥尔良姑娘”,成为法国人民爱国斗争的旗帜。最后由于封建主出卖,被擒并被处决。
贞德本来只是一个生于法国香槟区和洛林边界的杜鲁弥村的一个农村栋雷米的平凡小女孩。当时法国北部被英国占领,而英国又与勃艮第公国结盟。当时栋雷米属于亲英国—勃艮第联盟的巴雷公爵的领地。
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她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歇尔、圣玛格丽特和圣卡瑟琳,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国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并带兵多次打败英国的侵略者,更促成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贡比涅之战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7月14日)为英国人以重金购去,由英国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卢昂当众处死。1456年由查理七世主导的宗教裁判所为她平反,于1920年由教宗封圣。
公元1412年主显节,圣女贞德生于法国香槟省的多雷米小村。父亲务农为生,母亲性情慈祥,抚育五个子女,贞德自幼学会了缝纫纺纱等家务活计。她说:“在缝纫纺纱方面,绝不会比任何女子差。”
贞德自幼爱好念经祈祷,勤领圣体,为圣堂采集鲜花。侍候病人,招待贫苦旅客食宿,贞德是个很和气的孩子,全村的人都喜欢她。
贞德童年时代,家庭生活很幸福。不幸国家的局势一天比一天坏,英王亨利五世入侵,占据诺曼底,企图推翻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那时法王与勃艮第公爵发生内战。公爵被暗杀,勃艮第人便与英军联盟,一致反抗法王。
英法两王相继去世,英国伯福公爵以摄政者的资格,继续与法军作战。法军大败,各大城市相继陷落。法国新王查理七世(那时虽然已经加冕,但是法国自皈依基督教始,新国王都必须在兰斯进行宗教仪式,而查理七世由于国势颓唐,尚未进行,因此他的王位从宗教的角度上是不合法的)见大势已去,意志消沉,每日饮酒,收回失地的计划,早已置之脑后。
贞德13岁时,开始得到超性的启示。最初,她耳朵听到的是一个声音在附近对她说话;眼睛看见的,是团异光。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多,渐渐的,她能辨清出显现者的面容。其中有圣弥额尔、圣女加大利纳、圣女玛加利大和其他圣人。现在她开始认识:一个艰巨的伟大的任务等待着她;她,一个农家少女,要负起抗御强敌,保卫国土的重任。她不再迟疑,到华古留城谒见巴林古将军,将军见这村女大言不惭,一笑置之。
那时,法军已到山穷水尽的绝境,法国最后一个堡垒奥尔良,被英军重重包围,随时有陷落的可能。贞德一回到多雷米,神奇的声音,催她到奥尔良去,指挥军队作战。贞德说:“我一个弱女子,既不会骑马,又不会使用武器,,怎样能指挥军队呢?”奇声对她说:“指挥着战争的,不是你,是天主。”于是贞德又去见巴林古将军。上一次,贞德与巴林古会晤时,预言法军将吃一场大败仗。这个预言,已完全应验。所以这一次巴林古对贞德刮目相看,他派三位武士护送贞德到国王的行辕去。贞德改男装,一行4人,于1429年3月6日到了国王的行辕。觐见的日子,国王故意改装,混杂在大臣中间,可是贞德一眼就把他认出来了。神奇的声音又把查理心里的一件秘事告诉贞德,这件事,只有查理一人知道,如今被贞德一语道破,不由不使他十分佩服,确信贞德是天主特派的使者。贞德就请求查理拨一支军队给她带领,去奥尔良解围。朝廷的大臣,对这计划都表示反对。他们怀疑这个村女可能神经不正常,要请神学专家来审查贞德的话是否可信。
经过了3星期的详细审查,神学家一致认为:贞德的话是可信的,建议国王予以采纳。一支军队,迅速组织就绪,军旗特制,上写“耶稣,玛利亚”两个圣名,另有一幅画,绘着圣父的圣容,两个天神跪捧着百合花。
大军于4月27日浩浩荡荡由波罗依出发,两天后(4月29日)抵达奥尔良。由于实际上英军人数比法国民兵数量少,因此很快,在贞德的精神领袖作用下,士兵们鼓起勇气,轻易地将英军围城的堡垒一一攻克。5月8日以前,包围奥尔良的英军堡垒,相继攻克,贞德自己受了箭伤(在肩膀上、乳房上方)。这一切事,贞德都已在事前预言过,届时一一应验。贞德乘胜追击敌军,把敌军的主力摧毁。通往莱斯的大道已完全打通。贞德力促查理王到莱斯,举行加冕典礼。
1429年7月17日,查理在莱斯加冕。加冕时,贞德手持军旗,站在国王的旁边,贞德的任务如今已全部完成了。
战事暂时呈现胶着状态。1430年5月,战火复燃,勃艮第人展开攻势,贡比涅城告急,贞德率军队驰往增援。5月23日,双方军队开始交战,贞德率领少数兵士,退回城里。不料城门外的吊桥已除去,敌军很快就把她包围起来,贞德势孤,束手就擒。忘恩负义的查理,得知贞德被擒,一点也不想办法搭救她。7月14日,勃艮第人把贞德移交英军。战俘不能判刑,所以他们指控贞德施行巫术。
圣诞节前两天,贞德解往路洪。她被关在一间小屋里,用铁链锁住,日夜有兵士在旁看守。1431年2月21日,审讯开始,法官反复讯问神奇声音的性质,企图罗织罪名宣判贞德的死罪,贞德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女,竟能舌战群儒,把法官们驳得哑口无言。
审讯结果,法庭判贞德犯了异端的罪。假如她拒绝悔罪,应交行政机关,依法处理。贞德坚决否认自己犯了异端的罪,悔罪一事当然也被拒绝。她在狱里声称;她是天主派来的,神奇的声音是天上来的,这一切是千真万确的。
1431年5月29日,法官宣判,将贞德移交行政机关。30日早晨8点钟,贞德解往刑场。贞德在刑场镇静而勇敢,使人们见了,感动得流下泪来。当木柴点上了火,一个多明我会会士上前,高举着一个十字架。烈焰熊熊上升,恰恰就把圣女的身体包围起来。人们听见她口里念诵耶稣的圣名,无情的火焰,吞噬了这位忠义感天的烈女,一缕香魂,飞升天国。
圣女贞德去世时,还不满20岁。她的骨灰投在塞纳河里。可是就在那时候,在场的观众,对圣女表同情者,大有人在。这些人以亨利王的秘书戴撒为代表:“我们出了乱子了,我们杀死了一位圣女。”
23年后,那时英法百年战争由于贞德的出现已经以法国的胜利结束(法国只剩下加来还由英国控制),贞德的母亲和兄弟申请,审查贞德的案件。1456年教宗下令组织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的结果,一致公认:贞德确是无罪的,所谓异端的罪名,全属无中生有。1920年5月16日,贞德荣列圣品,被封为圣女。
法国兰斯的圣女贞德节上,人们装扮成各种各样中古时期生活在法兰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形象来缅怀历史上这位英雄,缅怀自己的祖先。据说,每年参加这种扮妆游行活动的人员都有2000多。看着这个长长的扮妆游行的队伍,你仿佛在穿越了一条时光隧道,来到了中古时期的法国。在这片土地上,高卢人、罗马人、法兰克人、勃艮地人、哥德人、汪达尔人等等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对于初次到访参加这个节日的人来说,看着这风格炯异、跨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着实有些眼花缭乱。
2、同名电影
英文名:Joan of Arc
导演:维克托·弗莱明
主演:英格丽·褒曼 沃德·邦德 José Ferrer William Conrad 利夫·埃里克森
类型:剧情 动作
地区:美国 对白:英语
颜色:彩色 时长:145 分钟
完整的演职员表:
导演维克托·弗莱明
演员英格丽·褒曼 Joan of Arc
Francis L. Sullivan Pierre Cauchon (Count-Bishop of Beauvais)
J. Carrol Naish John, Count of Luxembourg (Joan's captor)
沃德·邦德 La Hire
Shepperd Strudwick Father Massieu (Joan's liff)
吉恩·洛克哈特 Georges de la Trémouille (the king's chief counselor)
John Emery Jean, Duke d'Alencon (cousin of Charles)
利夫·埃里克森 Dunois, Bastard of Orleans
Cecil Kellaway Jean le Maistre (Inquisitor of Rouen)
José Ferrer The Dauphin, Charles VII, later King of France
Jean Ahlin Hauviette (uncredited)
Philip Ahlm French soldier (uncredited)
Julius Aicardi Priest in Cauchon's box (uncredited)
编剧马克斯韦尔·安德森 screenplay
Andrew Solt screenplay
制片人Walter Wanger procer
原创音乐雨果·弗里德霍弗
改编音乐摄像师Winton C. Hoch (Technicolor)
William V. Skall (Technicolor)
Joseph A. Valentine
电影剪辑Frank Sullivan
协调剧组人员造型设计艺术指导Richard Day
布景师Joseph Kish
Casey Roberts
服装设计Dorothy Jeakins
Barbara Karinska
化妆师Jack P. Pierce makeup artist
Merle Reeves hair stylist (uncredited)
Ray Romero makeup artist (uncredited)
Lilyan Lashman hair stylist (uncredited)
制片主管Norman A. Cook proction manager (uncredited)
助理导演Horace Hough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Edward Salven assistant director
美术音效Gene Garvin sound recordist
William Randall sound recordist
特技师Jack Cosgrove special photographic effects
John P. Fulton special photographic effects
视觉特效师特技演员George Barrows stunts (uncredited)
John Benson stunts (uncredited)
Roger Creed stunts (uncredited)
Jerry Elliott stunts (uncredited)
John Epper stunts (uncredited)
Frank Hagney stunts (uncredited)
Peggy O'Neil armor double: Ingrid Bergman (uncredited)
Allen Pinson stunts (uncredited)
Ann Roberts riding double: Ingrid Bergman (uncredited)
George Robotham stunts (uncredited)
Russell Saunders stunts (uncredited)
Henry Wills stunts (uncredited)
Fred Zendar stunts (uncredited)
其他职员Michel Bernheim researcher
Charles Henderson vocal music director
Natalie Kalmus color director: Technicolor
Herschel McCoy costume supervisor
Jerome Moross orchestrator
Richard Mueller associate color director: Technicolor
Emil Newman musical director
Ruth Roberts researcher
Slavko Vorkapich associate director
Edward Colman camera operator (uncredited)
Bud Graybill still photographer (uncredited)
Gana Jones script supervisor (uncredited)
Patricia Marlowe stand-in (uncredited)
Dale Tate title designer (uncredited)
Fred Williams grip (uncredited)
精彩对白:
Constable of Clervaux: If you are the Maid and I don't say that you are- but if you are, I have a message from the people of Clervaux. It's this, go with God and save France. Save France and save our people.
Isabelle d'Arc: A mother raises her children and thinks she knows them well, but she doesn't know them at all.
Father Massieu: Go... Child of God... Daughter of France... go!
Joan of Arc: My gentle Dauphin, it is you I seek, for I have come a long way to find you and no other can take your place. God has spoken to me through His messengers, and it is His will that I come to aid you and that you be King of France.
Joan of Arc: BISHOP! It is through YOU that I die!
Joan of Arc: Send me back to God from whence I came.
Joan of Arc: I think I have courage to die, but not to die thus in small sick ways.
Joan of Arc: God hates corruption!
The Dauphin: I don't know about God, but men take to it very natur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