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70年代广西电影制片厂都有哪些农村题材的影片
天凉好个秋、又是一年三月三。电影《又是一年三月三》作为献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大型励志奋斗情感年代巨制目前已经全面杀青,影片以精准扶贫为背景,围绕广西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美好主题。《天凉好个秋》编剧王一飞,导演赵文忻,寒星饰演桂儿,马骏饰演莽子,董骥饰演吴阿爸,相虹饰演冬生妻子!讽刺了当时封闭的乡村思想意识,追求爱情的渴望却趋于束缚的人性。
Ⅱ 70年代农村生产队电影有哪些
70年代农村生产队电影有《上甘岭》、《英雄儿女》、《红日》、《刘三姐》、《五朵金花》、《特急警报33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喜盈门》、《甜蜜的事业》等。
一、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看到电影名顾名思义就是讲一群年轻人的故事,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电影演员也都是年轻人,他们也成为那个年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就像现在的青春励志偶像片一样,这部电影称之为那个年代的青春励志偶像片。
不过与现在的青春偶像片不同,它表现的那个年代年轻人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村里的年轻人为解决村里吃水、用电的问题,在改变家乡的过程中,年轻人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这部电影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观看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Ⅲ 求讲述70—80年代的农村历史生活电视剧和电影
1、《上门女婿》
主演:张丰毅,曲国强,张莉莉,赵倩
该剧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黄河流域的农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在由贫困走向致富的时代变革中,观念、心灵、情感、命运的变化。
2、《当家的女人》
张晓春担任导演,王茜华、孙涛、蒋宝英、戈治均等主演的农村电视剧。
该剧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10年为历史背景,围绕着女主人公菊香的曲折人生经历,透过几个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展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而揭示了中国农民在生存、生活、情感、观念上的变化。
3、《我的土地我的家》
杨晶执导,谭文峰、仧演编剧,张洪杰、由力、关小平、初星一、霍亚明、张二丹、张铮主演的农村题材电视剧。
该剧是以1978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发展变化为背景,描述了三十年来农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剧中以农民张老存一家人的恩怨纠葛为缩影,讲述了农村和农民在改革开放30年间的悲欢。
4、《老农民》
编剧:高满堂、李洲,总导演:张新建,导演、摄像指导:王滨、张开宙。
该剧从1948年开始,讲述山东黄河岸边的麦香村,由土地改革始发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故事。
5、《绝恋》
张元龙执导,谢兰、孙岩主演的家庭伦理剧。该剧根据何群仓同名小说改编,描述的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发生在原长安县3户人家之间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故事。
6、《平凡的世界》
简介:以农村题材为主,通过对年轻人生活的描述,反映了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而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Ⅳ 70年代好看的老电影
哈哈 够你看的 各种艺术形式都有些
文革时期 1970--1976 电影一览表
(包括舞台艺术片总共大约95部)
1970年2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智取威虎山》(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1部:《红灯记》(京剧)
1971年2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红色娘子军》(舞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1部:《沙家浜》(京剧)
1972年5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拍1部:《海港》 (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龙江颂》(京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1部:《白毛女》(舞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1部:《红色娘子军》(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1部:《奇袭白虎团》(京剧)
1973年4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拍1部:《海港》 (京剧,重拍)
长春电影制片厂3部: 《艳阳天》
《战洪图》
《青松岭》
1974年17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4部: 《杜鹃山》(京剧)
《侦察兵》
《南征北战》(重拍)
《送货路上》(湖南花鼓戏)
上海电影制片厂4部: 《火红的年代》
《无影灯下颂银针》
《渡江侦察记》(重拍)
《一副保险带》
八一电影制片厂2部: 《平原作战》(京剧)
《闪闪的红星》
长春电影制片厂5部: 《创业》
《钢铁巨人》
《平原游击队》(重拍)
《向阳院的故事》
《半篮花生》(越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1部: 《沙家浜》(粤剧)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部:《园丁之歌》
1975年24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6部: 《海霞》
《红雨》
《决裂》
《草原儿女》(舞剧)
《烽火少年》
《渡口》(河北梆子)
上海电影制片厂6部: 《战船台》
《春苗》
《第二个春天》
《小将》
《人老心红》(淮剧)
《拣煤渣》(淮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4部: 《沂蒙颂》(舞剧)
《激战无名川》
《红灯记》(维吾尔语歌剧)
《雷雨之前》
长春电影制片厂5部: 《金光大道(上集)
《车轮滚滚》
《长城新曲》
《黄河少年》
《沙漠的春天》
西安电影制片厂2部: 《碧海红波》
《阿勇》
珠江电影制片厂1部: 《小螺号》
1976年41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9部: 《反击》
《山花》
《沸腾的群山》
《宝莲灯》(上、下集,河北梆子)
《青春似火》
《牛角石》
《海上明珠》
《百花争艳》 (音乐歌舞)(1976-5)
《南疆春早》(76年12月)
上海电影制片厂13部:《欢腾的小凉河》
《年轻的一代》(此片系重拍)
《磐石湾》(京剧)
《征途》
《难忘的战斗》
《江水滔滔》
《审椅子》(京剧)
《新风歌》
《金锁》
《阿夏河的秘密》
《管得好》(吕剧)
《三定桩》(莱芜梆子)
《小店春早》(黄梅戏)
八一电影制片厂4部: 《红军不怕远征南——长征组歌》(舞台艺术片)
《南海风云》
《红云冈》(京剧)
《南海长城》
长春电影制片厂7部: 《雁鸣湖畔》
《芒果之歌》
《长空雄鹰》
《锁龙湖》
《山村新人》
《金光大道》(中集)
《半边天》(吕剧)
西安电影制片厂1部: 《开山的人》
珠江电影制片厂3部: 《枫树湾》
《山里红梅》
《红霞万朵》(黄梅戏)
峨嵋电影制片厂2部: 《寄托》
《春潮急》
广西电影制片厂1部: 《主课》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部:《两张图纸》(湖南花鼓戏)
Ⅳ 70到80年代经典老电影
70到80年代经典老电影如下:
1、《少林寺》
80年代十大经典武打片,南拳王不幸离世,李连杰在世界成名的前夜1979年4月,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创始人宗道臣访问嵩山少林寺,并与时任香港长城影业公司董事长的廖一原接触。宗道臣表示希望长城影业能够拍摄一部少林寺题材电影,让他能够拿到日本去放映,以推广少林文化,弘扬少林精神。
Ⅵ 经典的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有哪些
《春苗》、《海霞》、《创业》、《决裂》 、《青松岭》
一、《春苗》
《青松岭》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刘国权、姜树森执导,李仁堂主演,于1974年上映。该片根据河北省承德地区话剧团的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青松岭生产大队的青年社员秀梅、大愣等人在模范饲养员张万山大叔带领下与破坏生产的富农分子作斗争的故事。
Ⅶ 70年代农村生产队电影有哪些
1、电影《金光大道》
简介:1976年年末,拍摄时多灾多难的《金光大道 中集》终于杀青。当时,影片下集的剧本已经完成,却由于“文革”已经结束,影片中某些带有时代色彩的内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下集未能拍成。
但历史的镜头历历在目,《金光大道》剧组亲历了惊心动魄的唐山大地震,并留下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