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经典电影春苗下载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经典电影春苗下载

发布时间: 2023-02-17 21:19:00

① 如何下载春苗网flash视频 网址:http://www.chunmiao.cn/c_red_kejianjingxuan_home.asp

很简单。 在网站 看视频。 等视频缓冲完成 其实就已经下载下来了。 PS :视频一定要换成完成 。 工具 Interent选择 Interent临时文件里面找到 设置 查看文件 在里面点右键 排列图标 选择大小 那个FIV文件 就是你看的空间视频。 在文件的最下面 PS :最好在看视频的时候 在Interent临时文件 先选择一下 删除Cookies 先删除一下。一会方便找到文件。 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谢谢采纳。

② 看过电影《春苗》吗简述故事

1965年,江南某大队妇女队长田春苗,帮助阿芳嫂带女儿小妹到公社医院开急诊,钱医生不进行抢救,将其推往县医院,致使小妹死亡。

毛主席发出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春苗被送到公社医院学习,她不顾杜院长和钱医生的打击刁难,刻苦学习,回队后热心为贫下中农治病。但不久,杜院长没收了她的药箱。

“文革”开始后,她把久病的老贫农水昌伯接到医院来治疗。钱医生下毒药谋害水昌伯,嫁祸于春苗,杜又以抢救为名,用救护车劫走水昌伯。春苗识破他们的诡计,和他们进行斗争。

最后,杜、钱受到批判,并且被赶下台去,春苗等赤脚医生掌握了农村医疗大权。

这里可以看
http://bbs.muwen.com/topic429/429213.htm

③ 求老电影《春苗》资源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④ 电影《春苗》演员 李红

李红,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中国吉林省吉林市人,毕业于吉林大学新闻专业。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涉台新闻、政论栏目—《海峡两岸》的女主播,李红的主持风格亲和、端庄、大气,是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栏目具有代表性的当家女主播。
李红以央视《海峡两岸》主持人的身份专访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4] 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前台北市市长郝龙斌以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前台中市市长胡志强等两岸高层人士。
李红还担任过“国共论坛”(《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的主持人和第二届《海峡论坛》、第十一届《台商论坛》的主持人以及两次担任《海峡两岸文博会》的主持人,是中国大陆传媒领域主持人中涉台交流的重要人物之一。

⑤ 求《春苗》电影

⑥ 求春苗(1975)年由李秀明和高宝成联合主演的影片百度网盘资源在线观看高清

链接:

提取码:bh7d

导演:谢晋/颜碧丽/梁廷铎

编剧:赵志强/杨时文/曹雷

主演:李秀明/高宝成/达式常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1975-10-01(中国大陆)

片长:113分钟

又名:Spring'sSeedling

故事发生在文革前夕的1965年。妇女队长春苗(李秀明饰)看不惯医疗卫生大权把持在有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人手中,她主动请缨到公社卫生院学习,以期学成回村为贫下中农服务。她不顾院长杜文杰(白穆饰)和医生钱济仁(冯奇饰)的刁难排挤,在方明(达式常饰)的帮助下,她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但杜与钱的所做所为还是让她愤然离开了医院。春苗回村后,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她在村里的卫生室做了一名赤脚医生。

⑦ 1976年《红旗》:评电影《春苗》上映

评《春苗》(内容有删减)

初 澜

《红旗》1976年1期

江南水乡,晨曦曚昽,旭日正从波光闪烁的湖面升起。通宵抢救病人的田春苗,这时又拎着一篮新采的草药走来,赤着的双脚还沾着泥巴和水珠。“千家万户留脚印,药香拌着泥土香”,歌声唱出了贫下中农对自己的医生的无限深情。影片《春苗》通过对春苗艺术形象的塑造,从她“顶着风雨长,挺拔更坚强”的斗争经历,展现了赤脚医生这一 社会 主义的新生事物是怎样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在旧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造成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深重灾难。影片中春苗的父亲,就是到临死时连一口汤药也没有喝上。在那些地主老爷们的眼里,赤脚人“生来就是穷命,死了不如一根草”。解放以后,贫下中农翻身作了主人,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旧 社会 遗留下来的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影片中的朝阳公社卫生院,就被杜文杰这类走资派和钱济仁这样的老爷医生把持着,湖滨大队就有贾月仙这样的巫医骗钱害人。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影片动人地体现了毛主席的光辉思想是多么符合广大贫下中农的迫切愿望,真使人有云开日出之感。广大贫下中农是多么盼望有自己的医生啊!阳光雨露育新苗,春苗这个“一脚牛屎一脚泥”的赤脚人,在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的鼓舞下,由贫下中农推荐出来,到卫生院学医去了。这表明,赤脚医生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是人民的需要,是 历史 的必然。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春苗要为贫下中农背药箱,拿针头,那有多难啊!她不但要破除千百年来旧的传统观念,而且还要顶住在医疗卫生领域仍然占有优势的资产阶级的种种打击和刁难。赤脚人当医生,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事。这一 社会 主义的新生事物,新就新在它体现了一个崭新的方向,赤脚人既拿锄头,又拿针头,亦农亦医,去占领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阵地。钱济仁以其反动阶级的政治嗅觉,一开始就意识到不能小看这些“泥腿子”,“让田春苗得了势,我们脚底下这块地盘都要让人家占去了”。是的,新陈代谢,这是一个斗争的规律。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意味着要推翻和代替旧事物。

杜文杰、钱济仁既然不让赤脚人学医,春苗就只好回到生产队,在大队党支部支持下,在知识分子方明的帮助下,自力更生地办起了卫生室。而杜文杰却把这看成是在和自己“唱对台戏”,凭着手中的职权,硬要把它砍掉。于是,在大队卫生室里,春苗和杜文杰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交锋。

一个是襟怀磊落,坚韧不拔,一个是威胁利诱,色厉内茬。任何时候,斜着眼睛看新生事物的人总是有的。但杜文杰走得更远,在他看来,他们不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卡住贫下中农的脖子,倒是“有理”的;而春苗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治病,竟是“非法行医”,甚至连党籍都成了问题!杜文杰宣布春苗“没有处方权”,夺走了她的药箱。

春苗不是考虑什么个人的得失,而是用毛主席的教导、白求恩的光辉榜样来鼓舞自己的革命斗志,这正显示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

⑧ 经典的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有哪些

《春苗》、《海霞》、《创业》、《决裂》 、《青松岭》

一、《春苗》

《青松岭》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刘国权、姜树森执导,李仁堂主演,于1974年上映。该片根据河北省承德地区话剧团的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青松岭生产大队的青年社员秀梅、大愣等人在模范饲养员张万山大叔带领下与破坏生产的富农分子作斗争的故事。

⑨ 李秀明顶替张金玲达式常替换乔榛,电影《春苗》出炉记

很多影迷都知道,李秀明是因为主演电影《春苗》而走红,一鸣惊人,成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最闪亮的电影明星的。

但大家可能并不知道的是,《春苗》这部电影最初的版本,女主角定下的,却不是天津的李秀明,而是武汉的张金玲。

这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上影厂终于恢复了故事片的拍摄计划。可是拍什么呢?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当然是要拍摄与“工农兵”题材相关的电影。于是上影厂提出了“工”、“农”、“兵”各拍一部的想法。“工”呢,就是《钢铁洪流》(后来电影片名改为了《火红的年代》,由于洋主演),“兵”呢,则指定将经典名片《渡江侦察记》重新拍摄成彩色版,而“农”呢,大家一致看好的题材,就是赤脚医生王桂珍的故事。于是组织了专门的创作组,与王桂珍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深入生活,最终创作出了电影剧本《赤脚医生》。

剧本出来后,上影厂很重视,并指定曾执导过《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影片的鲁韧担任导演,来创作完成这部电影。为此鲁韧摩拳擦掌,做了充足的准备,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影片的演员。

而影片中的女主角,自然就是以王桂珍为原型的李红华了(是的,在当时的剧本里,女主角的名字还不叫田春苗,而是叫李红华,一个很有时代感的名字)。在鲁韧的想象中,这个女主角的扮演者,不仅要长得漂亮,而且身上还要能呈现出一种 健康 向上的状态来。为了找到这个演员,他跑了许多地方,直到在湖北话剧团,他终于看到了一个不错的人选。

这个演员,就是张金玲。

是的,没错,当初张金玲是作为《赤脚医生》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而被看中的,而不是重拍版的《渡江侦察记》。

当时鲁韧导演觉得,这个女演员浓眉大眼,面庞饱满,长得喜庆,且具有劳动人民的朴实劲儿,很是喜欢。他相信由张金玲来担任《赤脚医生》中的女主角,一定能大受欢迎。

但却没想到《赤脚医生》的剧本在审查时没被通过。于是张金玲扮演赤脚医生的想法只好被搁浅下来。但是也许张金玲命中注定是要红起来的,所以尽管《赤脚医生》的拍摄计划下马,但是重拍版的《渡江侦察记》却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而且剧组也正在为寻找女主角刘四姐的扮演者大费脑筋。于是鲁韧便向汤化达和汤晓丹导演推荐了张金玲,两位导演一看,也同样喜出望外,很快就拍板定下张金玲扮演刘四姐。

而正如大家所预想的一样,张金玲因出演重拍版的《渡江侦察记》而一炮而红,成为那个时代拥有顶级流量的当红明星。

而李秀明又是如何成为《春苗》中的田春苗的呢?

当时李秀明还只是天津人艺的一名小演员,刚刚从学员班毕业,同期学员班里,还有陈道明、张玉玉等同学。当时北影厂正在筹拍电影《海霞》,演员剧团团长陈强也是负责四处选演员,有一次看天津人艺的演出,就发现了一脸稚气但颇具星相的李秀明,便将她带入北影厂,作为电影《海霞》的女演员进行培养。

话说在上影厂,《赤脚医生》的剧本被打回来之后,编创人员也在不断地修改,后来大家建议将其改编成话剧,边演出边根据效果进行改动。就这样,《赤脚医生》的故事与最初有了较大不同,而女主角的名字,也由李红华改为了更具有泥土气息的田春苗,因为“春苗”代表着新生事物,而当时,到处都在讲“新生事物”,于是话剧的名字,也改成了《春苗》。

为了演好《春苗》,上影厂演员剧团组织了强大的表演阵容——由曾在《年青的一代》中扮演林岚的曹雷扮演女主角田春苗,由刚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乔榛扮演男主角方明,而其中天真活泼的女配角莲莲,则由主演过《马兰花》的王蓓扮演。另外程之、吴云芳、富恒智等演员都加入其中。

结果这台话剧上演后,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因此上影厂又计划将其搬上银幕。而导演,也由鲁韧换成了谢晋。女主角田春苗的扮演者,原本拟定的是张金玲,但因为她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渡江侦察记》,所以无法分身。再考虑在话剧版中扮演春苗的曹雷,其实也是个不错的人选,但谢晋认为她年龄稍微大了一点,缺少了一点青春朝气。这时,谢晋把目光投到了另一位女演员身上。

这个女演员,就是李秀明。

而原本要参演《海霞》的李秀明,又是怎样进入谢晋视线的呢?

原来,《海霞》剧组最终选择当时还在福建京剧团唱京剧的吴海燕,在电影中扮演女主角海霞,而李秀明原本定下的角色是海霞的好姐妹玉秀,可是这个角色后来又安排给了年龄更小的洪学敏,于是李秀明就空了出来。然而也正是因为她空了出来,所以又被另一个摄制组给看中了,这个摄制组,就是上影厂重拍版的《年青的一代》。他们都非常看好李秀明,认为她是影片中林岚的最佳人选,于是就将她带到上海,并安排她住进了在原版中扮演过林岚的曹雷的家中。

这事儿说来也巧了,当时谢晋正在筹拍《春苗》,其实有想过让曹雷来扮演女主角的,只可惜年龄稍微大了一点,所以他想,如果有哪个女演员,形象气质都不输曹雷,而年纪更年轻一些,那就最好不过了。正在此时,传来李秀明将代替曹雷扮演新林岚的消息,谢晋就很好奇,这个女演员,又是个什么的人物呢?

结果一眼就相中了朝气蓬勃的李秀明,认为她是田春苗的不二人选。就这样,李秀明走进了《春苗》剧组。

所以有人说“李秀明顶替张金玲演春苗”的说法,并不是完全准确的。

女主角选好后,谢晋对于《春苗》这部电影也就更有底了。不过在整部电影的演员配置上,他还是颇费了些脑筋,最终他选定由在《年青的一代》中扮演林育生的达式常替换乔榛,扮演方明。

另外,刘子农扮演李阿强,李玲君扮演阿芳嫂,八一厂的高保成扮演水昌伯,白穆扮演杜文杰,高淬扮演贾月仙,冯奇扮演钱济仁。而王蓓当时已人到中年,显然已经无法再扮演小姑娘,所以莲莲这个角色,由刚进厂没多久的张瑜扮演。这个演员阵容,也算是相当强大了。

1975年,电影《春苗》终于出炉,与观众见面了。而大家,也正是通过这部电影,认识了一个叫李秀明的女演员,她因此成为那个年代拥有顶级流量的另一位当红女明星,和因出演重拍版《渡江侦察记》而走红的张金玲一起,成为了当时的“影坛双星”。

后来,她们双双被招入到北影厂麾下,然后和刘晓庆一起,组成了着名的“北影三花”。

孙道临帮她,她帮迟志强,这位80年代女明星,为何拍戏不多却难忘

13岁顶替李羚演《边城》成明星 却当红时息影 如今50岁成真正美人

⑩ 求六七十年代经典电影

66~76年流行的国产电影及译制片2012-04-04 18:34《艳阳天》长春电影制片厂1968
《节振国》长春电影制片厂1965
《年青的一代》大陆1965
《红灯记》(京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
《智取威虎山》(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0
《红色娘子军》(舞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1
《沙家浜》(京剧)长春电影制片厂1971
《白毛女》舞剧)上海电影制片厂1972
《海港》(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2
《龙江颂》(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2
《奇袭白虎团》(京剧)长春电影制片厂1972
《海港》(京剧,重拍)北京电影制片厂1973
《青松岭》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
《战洪图》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
《半篮花生》(越剧)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创业》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杜鹃山》(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渡江侦察记》(重拍)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钢铁巨人》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火红的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金光大道-下集》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南征北战》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南征北战》(重拍)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平原游击队》(重拍)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平原作战》(京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沙家浜》(粤剧)珠江电影制片厂1974
《闪闪的红星》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送货路上》(湖南花鼓戏)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无影灯下颂银针》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向阳院的故事》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一副保险带》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园丁之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74
《侦察兵》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阿勇》西安电影制片厂1975
《碧海红波》西安电影制片厂1975
《草原儿女》(舞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长城新曲》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车轮滚滚》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春苗》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第二个春天》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渡口》(河北梆子)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沸腾的群山》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烽火少年》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海霞》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红灯记》(维吾尔语歌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红雨》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黄河少年》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激战无名川》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拣煤渣》(淮剧)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金光大道-上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决裂》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雷雨之前》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难忘的战斗》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人老心红》(淮剧)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沙漠的春天》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小将》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小螺号》珠江电影制片厂1975
《沂蒙颂》(舞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战船台》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阿夏河的秘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长空雄鹰》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春潮急》峨嵋电影制片厂1976
《反击》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枫树湾》珠江电影制片厂1976
《海上明珠》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欢腾的小凉河》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寄托》峨嵋电影制片厂1976
《江水滔滔》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金光大道-中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金锁》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开山的人》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连心坝》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芒果之歌》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南海长城》八一电影制片厂1976
《南海风云》八一电影制片厂1976
《南疆春早》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牛角石》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青春似火》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山村新人》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山花》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山里红梅》珠海电影制片厂1976
《锁龙湖-上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新风歌》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雁鸣湖畔》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征途》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主课》广西电影制片厂1976
译制片:
1966年
《大地的儿子》(二、三集)(朝鲜)
《一个战士的故事》(朝鲜)
1970年
《森林之火》(越南)
《琛姑娘的松林》(越南)
《达吉亚人》(罗马尼亚)
《血海》(上下集)(朝鲜)
《看不见的战线》(朝鲜)
1971年
《脚印》
《勇敢的人们》
《战斗的早晨》
《第八个是铜像》
《天亮的时候》
《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朝鲜)
《战斗在继续》(越南)
《在铁道线上》(朝鲜)
《前方在召唤》(越南)
《鲜花盛开的村庄》(朝鲜)
《摘苹果的时候》(朝鲜)
《同志,你的道路》
1972年
《巴黎圣母院》
《简爱》
《勇敢的米哈依》(上下集)(罗马尼亚)
《记者》(上下集)(苏联)
《劳动家庭》(上下集)(朝鲜)
《战争与和平》(四集)(苏联)
《卖花姑娘》(宽)(朝鲜)
《回故乡之路》(越南)
《冷酷的心》
1973年
《绿色的群山》
《空中舞台》(朝鲜)
《卖花姑娘》(普)(朝鲜)
《秃鲁江畔之花》(朝鲜)
《轧钢工人》(宽)(朝鲜)
《原形毕露》(朝鲜)
《气球上的旅行》(法国)
《永生的战士》(朝鲜)
《轧钢工人》(普)(朝鲜)
《一个护士的故事》(朝鲜)
《烈火行动计划》
1974年
《在那些年代里》
《沉默的朋友》
《火》(越南)
《延丰湖》(朝鲜)
《警察局长的自白》
1975年
《战斗的道路》
《送信人》(英国)
《为了新的一代》(朝鲜)
《特罗塔》(联邦德国)
《纽约奇谈》(美国)
《巴布什卡历险记》(罗马尼亚)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朝鲜)
《三妯娌》(朝鲜)
《洁白的道路》(阿尔巴尼亚)

1976年
《基度山伯爵》
《生死恋》
《阿里巴巴》
《沉默的人》
《蛇》
《斯特凡大公》(上下集)(罗马尼亚)
《哥白尼》(波兰)
《火车司机的儿子》(朝鲜)
《石油赞歌》(阿尔巴尼亚)
《多瑙河三角洲》(罗马尼亚)
《初春》(阿尔巴尼亚)
《矿山的主人》(朝鲜)
《贝尼自己走》(阿尔巴尼亚)
《在灿烂的阳光下》(朝鲜)
《高山之鹰》(朝鲜)
《最后冬天》(阿尔巴尼亚)
《斩断魔爪》(阿尔巴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