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老电影战争片八女投江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电影战争片八女投江

发布时间: 2023-02-16 10:05:00

Ⅰ 八女投江是什么电影

中国大陆电影《八女投江》,拍摄于1987年。由张凯丽、岳红主演。影片讲述了冷云等八名抗联女英雄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宁死不屈,投江自尽的故事。

Ⅱ 八女投江,是哪八女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乌斯浑河 属于松花江的二级支流,是牡丹江的一条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口县境内。

1、故事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英雄简介

冷云

原名郑志民,1915年7月11日出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胡秀芝

1918年12月30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战斗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20岁。

杨贵珍

1920年12月22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历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管理员,被服员、班长、副小队长等职。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8岁。

郭桂琴

约1920年或1921年12月19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7岁。

黄桂清

1918年9月3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刁翎镇南园子人,妇女团战士。年仅20岁。

王惠民

1925年4月1日出生,黑龙江人,父亲王皮袄,1938年,她与安顺福、李凤善等人一起投江殉国牺牲时,年仅13岁。是八女投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安顺福

1915年1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中共党员,朝鲜族。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她16岁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们站岗、放哨、抓坏人、贴标语。

李凤善

1918年10月31日出生,“八女投江”烈士。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Ⅲ 《八女投江》故事梗概50

故事梗概: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1982年,林口县在八女殉国处建起了八女投江烈士纪念碑,碑文正面铭刻着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8年,牡丹江市在江滨公园建起由邓颖超题词“八女投江”的群雕像。

(3)老电影战争片八女投江扩展阅读

八女投江,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1957年,年仅34岁的我国着名画家、“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创作了那幅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名画《八女投江》,该做现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八女投江》是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画。

Ⅳ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Ⅳ 八女投江的影片评价

该片描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八女投江”的真实故事,赞颂了先烈们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它以比较鲜明的纪实手法和散文化风格,展现生活和斗争,塑造了胡秀芝、冷云等女英雄的形象,尤其着重描写了胡秀芝由普通农村妇女到革命战士的成长过程。创作者追求一种纯朴的感情抒发,整个影片内蕴深沉,富有激情,还具有鲜明的诗的象征意境。影片的结尾处理,既渲染了紧张壮烈的战争气氛,又较为细腻地展示了八名女战士的精神风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片是新中国最早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之一, 1950年曾获捷克斯洛伐克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在文化部1949年至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又获二等奖。

Ⅵ 盘点八十年代国产战争老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八十年代国产战争老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剧名:风雨下钟山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nivd
剧名:南昌起义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95km
剧名:长排山之战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00ic
剧名:八女投江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trug
剧名:黄桥决战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zweq
剧名:七月流火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2um0
剧名:蛇谷奇兵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6xwq
剧名:佩剑将军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gavl
剧名:西安事变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k6lv
剧名:战地之星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hcmb

Ⅶ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7)老电影战争片八女投江扩展阅读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Ⅷ 抗战经典老电影战争片大全有哪些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

电影内容: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贤淑善良,在夜校读书时结识教师张忠良,结为夫妇。婚后一年,抗战爆发,孩子呱呱坠地,取名抗生。忠良参加救护队,奉命随军转移。

Ⅸ 以“八女投江”的事迹为题材拍摄的电影是

中国抗战女性题材经典。中国导演杨光远代表作。根据真人真事改编。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至1938年武汉沦陷前的南满洲,东北抗日联军八位女英雄的抗战事迹:除了与男战士一样在天寒地冻中打鬼子、饿肚子,还要尽女性的天职做后勤、与自己的身体作斗争……最后,“八女”为掩护支队人马突围而主动吸引日军火力,并在力尽关山后宁死不做俘虏、集体投江自尽……“八女”中有两位朝鲜族女子,还有一位13岁少女。此外,影片又虚构了女一号主人公与汉奸警长丈夫决裂以及怀孕时自残、最后生下死胎的情节。中国抗日女战士的付出与牺牲。革命情怀,人性视角。情节相当丰富,表现也堪称出色,只是对“八女”精神动力的诠释稍嫌不足。张凯丽、王兰英、岳红、蔡莺等主演。

笑独行按:该影片未明确交代故事发生时间,史载“八女投江”事件发生在1938年秋冬之交的乌斯浑河(牡丹江支流)。或有网友指责它表现手法陈旧、人物没有个性、“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实在是有点睁着眼睛说瞎话。该影片为新中国第一部抗战电影兼第一部国际电影节获奖电影《中华女儿》(Eight Heroines of China,1950)的重拍片。《中华女儿》由凌子风、翟强导演,由张铮、岳慎、柏李等主演,着重再现八名抗日女英雄的革命气节和壮烈事迹,曾获卡罗维发利电影节“自由斗争奖”,情节、对白相对简单,表现、演技略嫌粗陋。以上两部影片在下所见D5影碟均有英文字幕,后者为胶片版,画质较差。

Ⅹ 八女投江电影的梗概

八女投江的剧情简介:
抗战初期,东北某地。小学教师冷云(张凯丽 饰)不愿做伪满统治下的亡国奴,毅然与做伪事的丈夫决裂,投奔抗联,抗联老战士王皮袱(江化霖 饰)为掩护女儿王惠民(蔡莺 饰)和冷云脱险光荣牺牲。冷云和王惠民在五合村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和几个有共同遭遇的姐妹一起加入到抗联队伍。冷云在山上,教姐妹们识字,给她们讲述革命道理,并在老林里建起秘密宿营地,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为前线战友赶制棉衣,照顾前方送来的伤员。班长胡秀芝(王兰英 饰)经历坎坷,生性坚毅,她和冷云一起担负着营地的组织管理任务。日军围剿日甚,为掩护主力转移,八女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走进滔滔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