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老电影双枪陆文龙MKV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电影双枪陆文龙MKV

发布时间: 2023-02-12 03:39:42

⑴ 宋朝名将陆登生平

陆登,字子敬,乃宋朝名将,人称“小诸葛”。官拜北关镇守节度使,驻守潞州,后金兵大举南侵,陆登死守城池,与金人血战,城破后,自刎殉国。
北宋末年金兀术统领50余万大兵,围攻潞州。北关镇守节度使陆登闻讯即令城外老百姓移进城里居住,坚壁清野。陆登又急修告急表章,差人星夜前往相邻州府求援。兀术领大兵一路滚滚而来,在离潞州25公里处安营,随后来到城下讨战。陆登嘱咐守城军士小心看守城池,自己披挂上马,来会兀术。兀术劝陆登投降,陆登当下持抢大战兀术。打了五六个回合,陆登自知不敌,回马便走。那兀术来到潞州已40余日,屡次攻打不得成功,反伤了许多将士,急得捶胸顿足,就率50万大兵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城池压来。
再说陆登正在城门上镇守,忽听胡笳音响,知道情况不好,忙下令将士准备迎战。霎时城门上火炮巨响,烈焰腾空。说时迟,那时快,众金兵已到城墙外。陆登令火炮、火箭打射下来,金兵死伤无数,尸首成片。但兀术已领一群金兵闯到城门下,用刀砍,用枪砸,众人推,终将城门打开,金兵一拥而进。时值天亮,陆登率领将士与金兵代成一团。看陆登那一杆枪,左挑右拨,劈面分心,浑如蛟舞龙飞,直代得金兵犹如落叶遭风卷,四散乱窜,真是将遇将伤、兵逢兵死。只是能虎打不尽群狼多,金兵打破一道道防线,卷入城里。陆登战了两个时辰,连追带杀来到衙门口,又饥又累,无力再战,被一群金兵围住。陆登心想,城已破,我焉能得生。连喊数声罢了,自刎而亡。
一群金兵看见陆登人亡,身体却昂然挺立,吓得大叫。这时兀术闯过来,走近一看是陆登,也大惊,忙提剑向衙内走去。进衙入后堂,见一妇人尸首,横倒在地,知是陆登夫人为丈夫尽节而死。兀术为陆登夫妇的忠义烈举所感动,遂将陆公子文龙收为义子,将陆登夫妇合葬在城外土山上。
台湾电影《百战保山河》中讲以后陆公子在金营长大成人,练得一身好武艺,并师从梁山泊好汉豹子头林冲,从林教头处学得双枪将董平的双枪绝技,人称“双枪陆文龙”。他得知自己身世后,弃金归宋,替父报仇,为国尽忠。
陆登坚守潞州为国尽忠的故事,在百姓中流传了数百年。

⑵ 杨丽花的星路历程

母亲杨好艺名筱长守,为宜兰“宜春园”的知名小生。杨丽花四岁时开始上台跑龙套,七岁时与母亲演出《安安赶鸡》以“小安安”闻名。十三岁时正式加入“宜春园”,十七岁时以《陆文龙》一举成名。十八岁时进入“赛金宝歌剧团”,曾拍摄电影与前往海外演出。民国五十四年(1965)杨丽花加入台北“正声天马歌剧团”在广播电台演唱,后以《精忠岳飞》跨入电视界,成为电视歌仔戏界的巨星。
1947年,开始上台跑龙套
1950年,与母亲在宜兰“宜春园”歌仔戏班演出《安安赶鸡》,颇受观众的欢迎与肯定,“小安安”的名声不胫而走,杨丽花自此正式踏入内台歌仔戏的舞台
1956年,杨丽花正式加入“宜春园歌仔戏团”
1960年,跃升为团中要角,以《陆文龙》崭露头角一举成名
1961年,杨丽花离开“宜春园”,进入以拍摄歌仔戏电影着称的“赛金宝歌剧团”
1963年,“赛金宝歌剧团”集合诸多当时歌仔戏界的名伶,组团赴菲律宾华宫戏院演出长达半年之久
1965年,杨丽花加入台北“正声天马歌剧团”,与小丽云搭档在电台演出,由陈清海负责编导,在全省拥有无数的听众,同年以“联通广播歌剧团”的成员身份,参加台视电视歌仔戏的试演竞赛,剧团推出《精忠岳飞》,顺利取得周四中午时段的播出权,自此杨丽花开始了电视歌仔戏的生涯
1969年,杨丽花成为“台视歌仔戏剧团”团长
1972年,组织“台视联合歌剧团”,推出《七侠五义》、《碧血青天》、《万花楼》、《隋唐演义》与《杨家将》等叫好又叫座的戏出
1976年,前往新加坡“杨丽花”人民剧场演出三十天,共计推出十五出戏
1980年春节,杨丽花率领“台视歌仔戏剧团”全省基层巡回演出一个月,总计演出《唐伯虎点秋香》百馀场
杨丽花利用休息的两年时间,与狄珊合作筹画了《侠影秋霜》、《莲花铁三郎》与《青山绿水情》三档歌仔戏,开启了电视歌仔戏的改良风
而后台视重组“台视歌仔戏剧团”,邀请杨丽花出任团长,陆续推出《龙凤再生缘》、《薛平贵》、《铁扇留香》、《情海断肠花》、《铁汉金鹰》、《薛丁山》、《杨家将》、《恩怨情天》、《万花楼》、《薛仁贵征东》、《梁山伯与祝英台》、《狸猫换太子》、《风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尧新传》与《孙膑下山》等戏码
1981年与1986年,杨丽花更在台视两度招收新人,为电视歌仔戏培育许多新生代演员
1981年,杨丽花应“新象国际艺术节”的邀约,在“国父纪念馆”推出《渔娘》,开启了歌仔戏进军现代剧场的枢纽
1988年,以《王文英与竹芦马》获得电视金钟奖的肯定
1994年在台视推出《洛神》,成为首度在黄金八点档时段演出歌仔戏的先例
1991、1995、2000年先后在国家剧院推出《吕布与貂蝉》、《双枪陆文龙》与《梁祝》等三档大戏
2003年,最新力作为在台视推出的《君臣情深》,也致力于歌仔戏新生代的培植薪传
杨丽花的歌仔戏演出绝大部分为女扮男装,这不但是她的演出特色,也是台湾歌仔戏的特色。而杨丽花虽为宜兰藉,但其演戏时并不使用宜兰腔,而以台北腔。
童星阶段1940年代末期,歌仔戏仍为全台湾最受欢迎的娱乐或戏剧,因此杨丽花以安安赶鸡这出戏剧里面的演出名字“小安安”(汉文翻译为“翁安落”)闻名。该“翁安落”的剧中角色名字,仍为60岁以上歌仔戏戏迷所熟悉。
1957年,13岁杨丽花正式成为“宜春园”歌仔戏剧团的成员,所有演出均为“女扮男装”小生演出。因为她扮相优美,不但迅速成为该团的台柱,随后的1961年更以“陆文龙”一剧走红全台湾。这出戏也奠定她为台湾歌仔戏第一小生的名号。
内台戏与电影歌仔戏1962年杨丽花被“赛金宝歌剧团”挖角,除了继续以小生扮相于歌仔戏界受到观众欢迎外,也连同该剧团于当时的台语电影风潮推动下,在1960年代期间演出十数部歌仔戏台语电影。此较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杨丽花还以“女装”扮相,于重拍的台语电影“望春风”担纲担任“女主角”,这是杨丽花极为罕见的演出。
这阶段的杨丽花的演出重心已从1950年代末期的野台戏转为戏院演出的内台戏。许多戏院甚至为了杨丽花,把本来放映电影的戏院,改装成适合歌仔戏演出的舞台。
电台与电视演出1965年,杨丽花加入台北“正声天马歌剧团”。该剧团时为正声广播电台的子剧团。杨丽花的歌仔戏电台演出,虽不是歌仔戏界的第一,但是以“倍思调”、“慢头”、“慢尾”、“大哭”等等传统老曲调,获得各界的瞩目。
同年,甫开播不久的台湾第一家无线电视台湾电视公司看中杨丽花可能带来的电视广告收益,特地邀请杨丽花参与演出。而演出戏码为《精忠岳飞》的杨丽花,以女生身分演出岳飞一角,也立即获得电视观众的喜爱。“岳”剧不但是台湾无线电视史上第二出轰动的电视歌仔戏之外(第一出为1961年演出的【雷峰塔】),杨丽花也是继廖琼枝与何凤珠之后的第三位电视歌仔戏艺人。事实上,杨丽花也是这三个人当中最活跃的一位。
1969年,累积数十档电视歌仔戏主角与制作经验后的杨丽花,成为“台视歌仔戏剧团”团长,正式将演出重心转移到无线电视。
黄金时期
1971年,台湾无线电视从黑白迈入彩色,第一出彩色电视歌仔戏《相思曲》,正是由杨丽花与小艳秋主演。之后,以杨丽花为中心的台视歌仔戏剧团,连同知名歌仔戏编剧狄珊,以新颖的服装,紧凑的剧情,加上废除武场现场演出与加强音效等因素,纳入了新生代的该仔戏戏迷。
1970年代是杨丽花与电视歌仔戏的黄金时期,这时期让杨丽花成为台湾歌仔戏的同义词。而此间代表作有《七侠五义》、《碧血青天》、《万花楼》、《隋唐演义》、《杨家将》、《侠影秋霜》、《莲花铁三郎》、《青山绿水情》、《龙凤再生缘》、《薛平贵》、《铁扇留香》、《情海断肠花》、《铁汉金鹰》、《薛丁山》、《杨家将》、《恩怨情天》、《万花楼》、《薛仁贵征东》、《梁山伯与祝英台》、《狸猫换太子》、《风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尧新传》与《孙膑下山》等戏码
“电视歌仔戏”原本就是艺术包装的商品,它和所有的电视节目一样,是靠着广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业与本土艺术的结合虽然或多或少会产先一些令人垢病的问题。但是杨丽花借由科技之利、传播之便,让传统歌仔戏得以在台湾政府不重视的情况下留存,让歌仔戏脱离“外台”“内台”局限,这是杨丽花对台湾歌仔戏的重大贡献。
重回舞台1990年代,解严后的台湾,允许世界各国影视娱乐进入,加上有线电视兴起,依赖台湾无线电视业的杨丽花电视歌仔戏渐次没落。除此,杨丽花之后的小生接班人,也无法接续杨丽花的气势,这些因素导致杨丽花所组成的台视歌仔戏团无法继续1970年代,甚至1980年代的台湾歌仔戏荣景。
虽然如此,杨丽花仍继续培养新人。并将表演触角重新伸出大型舞台,这里面以1991年、1995年与2000年于国家剧院推出《吕布与貂蝉》、《双枪陆文龙》与《梁祝》为其代表作。

香港电影陆文龙是哪部电影

《双枪陆文龙》是1959年上映的香港戏曲影片,由珠玑执导,祁筱英、陈锦棠、郑碧影、靓次伯、半日安、少新权等领衔主演。 该剧讲述宋朝忠良之子陆文龙自小被金国收养,长大得知身世后投身宋朝,杀 敌 抗 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