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自称画画工,却用手绘打动了一个时代,被称为香港电影海报之父
所有的热爱,都有意义,都要坚持到底
-1-
提起阮大勇,可能你们都还很陌生,
但是作为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一代人,下面这些电影,相信你们并不陌生
▼
《猛龙过江》海外版海报
▼
《天才与白痴》海报
▼
《A计划》海报
▼
《龙的传人》海报
▼
成龙、周星驰、洪金宝、曾志伟都指定他画海报,在香港电影工业黄金时代的绝大部分宣传海报,皆出自阮大勇之手。
在娱乐有限的时期,他让电影充满期待。
-2-
阮大勇是浙江人,1941年出生在浙江慈溪, 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正是他擅长画画的父 亲 ,耳濡目染之下,阮大勇从小就是班级上画画最好的人物。
虽然如此,但在物资匮乏缺乏安全感的时代,他的父亲却始终认为,画画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阮大勇一直没有老师,但是他就喜欢研究各种人物的神情动作,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
正是这个习惯,给他拿捏人物打下了基础,
“要画好一个人,不但要用眼用手,更要用脑用心”
他曾开玩笑地说,自己不是爱画画,而是爱画喜欢的人,
只有真心喜欢这个人,才能画得惟妙惟肖。
▲阮大勇喜欢将图纸钉在铁门上,站得笔直作画,因为这样才能精准地把握人物比例,不会画歪或者失控,这个习惯一直到他现年70有余还在保持。
解放初期,阮大勇从上海徐汇中学初中毕业之后,就随着父亲举家搬迁到了香港
步入社会之后为寻一口饭吃,他先是在荃湾的纱厂工作,后来升职去绘制生产图表,为了少写几张复写纸,练出了强劲的笔风,
后来又进了永华片场的美术部负责粉饰布景,后来又去了布匹公司,专门做行货油画,随后又漂到外企朗文出版社给教科书画插图……
从1966年到1975年,阮大勇在广告公司呆了9年,从草稿员做到了美术主任。
-3-
1975年,他遇到生命中的另一个贵人,许冠文和许冠杰兄弟
当时一位同事告诉他许氏兄弟正为新片《天才与白痴》征集宣传画稿。
凭借着从小好画人物及多年打工经验中的美术功底,大勇由此画下第一张电影海报,没想到一下就被选中,张贴于各大影院。
▲当年他拿去投稿的原稿。
《天才与白痴》的海报遍挂各大戏院门前院后,阮大勇觉得做电影海报这条路也许可行。
他得知许氏兄弟正要拍新片《半斤八两》,于是找了朋友带他进嘉禾的片场,拿着《天才与白痴》的海报,自荐要再帮他们画新片的海报。
许冠杰一口答应,于是有了第二次合作,在当时一瓶可乐卖3毛钱的年代,这张海报为他带来$2,700收入。
由于连续两部许氏兄弟电影大卖,海报形象更深受欢迎,阮大勇也因而闯出名堂,很多电影公司纷纷邀请他绘制电影海报。
这时期,他绘制了洪金宝的《五福星》系列、四款李小龙电影的海外版海报,成龙的《A计划》和《飞龙猛将》,以及周星驰的《龙的传人》和《新精武门》等等。
当时整个电影业界都觉得, 由他画海报的电影一定卖得好。
-4-
阮大勇的画画风格,四个字形容——鬼马精灵。
他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事物,黄金比例,白滑芳容都不是他所追求的,他钟爱有缺陷的脸,
他善于把人物加以夸张,却从不失精准。
画面兼具中西视觉美学的效果,精致鬼马,亦庄亦谐,搭配上吸睛的字体,没进剧院就已被逗笑。
《飞龙猛将》电影海报
-4-
阮大勇有着那个时代老一辈人共有的低调踏实的性子,接受各种访问,他总是自嘲自己“胸无大志”,
一百分的事情通常只做八十分,日日常餐都无所谓,
他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大师,只是谦逊自称“画画工”,但对于自己的创作从来都是一百二十分认真负责。
他的确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只要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了。
▲为了画好李小龙的神态,他反反复复地研究,就连肌肉的微小变化也不放过,最终成了公认画李小龙最传神的人。
-5-
17年内,他创作超过200张海报,
张张都是艺术品,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90年代初,阮大勇一家移居新西兰,
没有再跟旧时一起合作过的电影制作人们有过联系
66岁的时候老伴去世,年近古稀又罹患抑郁症,性情变得难测,整晚整晚睡不着,也吃不下东西,古稀之年,他将自己的偶像李可染生前刻印在印章上的一句话奉为自己的座右铭: “七十始知己无知。”
人生活到七十年,才真正体会到天地之大,道理之深,
自己所经历的所懂得的东西都只是皮毛而已,人也随之变得阔达,
他又执起了曾经被他放置一时的画笔, 当画画只凭兴趣,它又再一次成为阮大勇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想他最初的期望一样让他欢喜。
▲近年阮大勇在新西兰所作的作品。
如今,绘画已经从纸上走到电脑屏幕,很多电影海报都是通过手绘板绘制,并在游戏,插画,漫画等领域占据大半江山。
各种眼花缭乱的电影海报不断冲击着观众的眼睛
阮大勇独树一帜的海报画在这个时期看,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返朴归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两年,由于被太多人问及阮大勇的海报,许冠文的儿子许思维开始逐渐了解这位曾对电影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并为其拍了一部纪录片《海报师》。
这部上映不久的片子已经入选香港国际电影节、新加坡华语电影节、西班牙维克电影节等。
港人被尘封的电影记忆又被翻了出来,也吸引了大批的年轻“文艺青年”群体。
已经太久没有体会过一个人一支笔便是一个世界所带来的欢喜和感动。
怀念他们始终忠于自己,只做好自己热爱的事情就足够满足的热忱和纯粹。
在这浮躁的时代,似乎显得更加 弥足珍贵。
本文为觉匠原创,转载请联系公号:juejcy
2. 早期的电影海报欣赏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五十年代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主要依赖于木板印刷。电影海报多出自画家之手,多采用水粉,还有油画、素描、摄影、雕塑、国画、版画、连环画以及剪纸等艺术形式,电影海报本身也因其画面精美,表现手法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了一种艺术品,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
如电影海报《红色娘子军》以木刻版画的形式,着力刻画了娘子军的飒爽英姿。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工艺美术中的版画和剪纸艺术,也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抗日宣传中,他们将版画视作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因而版画艺术与民族情感相融合,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
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家餐厅向35位观众放映《火车到站》等一系列短片时,张贴在餐厅门口的《卢米埃电影》的海报应该是距今最久远的一张电影海报。
在西方后印刷时代,出现了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平面设计追求严肃、高贵、丰富、高雅,设计中采用大胆的曲线结构、复杂的装饰和和无联系部分间的整体平衡,版面布局比较讲究均衡、对称,色彩强烈。
奥黛丽·赫本主演的、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埃及艳后》等电影海报充分体现巴洛克风格艺术特点。
早期的电影海报是纯粹为了电影的上片做宣传广告用途,就如现在卖场中的大多数促销海报招贴,是用手工绘制的,又称手绘电影海报,我们称这种招贴设计为“瞬间艺术”,所以要求海报版面简洁,信息明确,并以可见高度的色彩吸引观众注意。在版面上使用大面积的图形,字体选用较大字号,一使版面觉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好莱坞早期着名影片《飘》,《蒂凡尼的早餐》,《卡萨布兰卡》当初的海报都是手绘的。
德国HeinzSchulz-Neudamm亲自设计的《大都会》(由弗里兹·朗使执导)国际版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六十九万美元,因为作品绘制于1927年且存本较少,设计师采用艺术装饰主义手法,极力营造出充满未来世界的审美性效果,进而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简洁的线条和雅致的明暗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最昂贵海报,传闻中的拥有者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电影海报大多由当时着名艺术家设计或手绘,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品。像程十发的 《林则徐》、《霓虹灯下的哨兵》、,蒋兆和的《马兰花开》,张仃的《祝福》,黄永玉的《长发妹》……这些经典的手绘电影海报凝聚着艺术家的大量心血,每一张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电影海报设计如同其他造型设计,是人类与世界审美关系的雾化形态,也是社会文化的某种形象性的表现。从人的主观世界来观察,它蕴含了设计者的艺术感情。下面是收集的一些优秀的西方早期电影海报:
海报设计有法而无定法,设计家海伦主张自由设计,不承认绝对的设计规范,但承认设计的有秩序。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电影海报的表现手法各种各样,不尽相同的是电影海报都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电影海报也成为了一种艺术文化,也是很多电影迷们的精神追求,收藏电影海报成为很多爱好者的兴趣。
3. 早期电影海报是用什么设计的ps还没出现之前的
早期都是用手绘的,所以手绘技巧(尤其是人物)对平面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面积的背景用喷笔,大字体也是手绘的,小字体有Type Set,就是abcde在一纸上,然后正面刮下字体拼凑成内容。中文如何做我就不知道了,应该是活字印刷?全部设计拼凑成Final Artwork后,就拍照成四色底片,然后用底片印刷。在还没有Printer和电脑前,手工技巧要非常厉害才能够成为平面设计师。那时候薪水是非常高的!我念的时候正是没有电脑前的年代,在毕业后才出现的Photoshop。我的耐心和手工技巧非常差(还会手抖),所以念不了广告美术系而选择了纯美术,不过第一年纯美术和广告设计都是一起念的基础班,所以我知道一些。我看后来年美术的同学,用一支尖嘴钢笔点点出一整副A3的人物黑白画像,我看了都昏。。。。不过阴差阳错我还是走上了平面设计师这一行,用电脑来鱼目混珠,所以说倒不如一早就选广告设计。。。之前看美国纪录片,一60年前马戏团的Banner到现在破破烂烂还值得USD5000,可见广告设计师在从前是令人尊敬的专业,现在泛滥了,都是电脑给害的。对不起扯远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4. 电影海报手绘设计技法
一.电影海报手绘表现技巧
海报创作过程中手绘技法的运用,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法,触动观者并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②独特、个性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③单纯而又独特的形式感。
二.线条造型法
①省略法。抓住形象显着的特征,强化为轮廓简化内部结构,以线省略、光影省略的手段,把繁杂的解构单纯化,把杂碎部分归纳统一,使不整齐的形象组织秩序化。
②夸张法。在电影海报的造型规律中夸张是必不可少的。夸张是在概括简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整体夸张和局部夸张。整体夸张就是抓住形象的整体感觉和主要特征进行夸张,为了使装饰形象更加强烈、鲜明;局部夸张是选择物象的某一部分进行夸张,例如:在人物电影海报中,可以夸张其五官、神态或者配饰等。
③添加法。在原有的形象上添加图释打破原型的单调空荡;通过联想,添加与原图内容相关的形象。
④变形法。变形法中又有块状变形、伸缩变形、扭曲变形和拓展变形。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电影海报手绘设计技法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设计相关内容,欢迎关注本平台,小编将一直陪伴大家左右,和你们共同学习成长。
5. 《哪咤》给《你好,李焕英》手绘贺图,电影人之间都有哪些有趣的互动
“娘,我长大一定有出息”,这是看了《你好,李焕英》后的感触。
《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就已经超过了电影了《哪咤之魔童降世》,目前《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已经达到了50.4亿,也是最快达到50亿票房的电影。
目前贾玲的这部《你好,李焕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第二的电影,作为被超越的《哪咤之魔童降世》很大气,发博文祝贺,并附上了一张饺子导演手绘漫画。
漫画也是非常有心有趣,哪咤妈妈骑车带着哪咤去电影院看《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回来的路上哪咤在后座上哭着说“娘,我长大一定有出息!”两部影片中主角在海报上其乐融融。
《红海行动》做的祝贺海报上则署名“来自蛟龙小队的祝福”“祝魔童哪咤闹海成功”。
祝福我们国产电影事业蒸蒸日上。
从这些影片每一次超越后的互动不难看出,电影人的用心和谦逊,大家都在为别人祝贺的同时激励着自己希望自己可以更进一步。
也希望我们国产的影片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可以有更多更优秀的电影人涌现在这个舞台上,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影片来丰富我们业余生活。
6. 什么是pin-up美术师
pin—up其实主要指“美女海报”。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手绘的美女招贴画、宣传画、电影海报之类,因为常被人钉在墙上,就得名“pin-up”(PIN的意思就是大头针、钉子之类)。
这些美女画像大致盛行了40年光景,以至于该词有了“迷人的”、“有魅力的”这样的词义。一张有美女画像的月历可以称为“a pin-up calendar”,一个搔首弄姿装娇作媚的姿势可以称为“a pin-up pose”,甚至一个小帅哥,也可以被称为“a pin-up boy”了。而所谓的pin—up美术师,可以理解成类似的“插画师”。插画师就是专门画插画。所以pin—up美术师就是画美女海报或者美女宣传画的人。
7. 你喜欢哪部电影的海报
最近我看了很多电影,也一直在想怎样才算是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
看电影前,它能激发你的强烈兴趣;
看电影后,它让你对电影中某些情节产生“顿悟”之感;
电影之外,它是一幅独立的审美作品。
八十年代以前,电影海报是以画家手工精心绘制的画稿为母本印刷制作的,特别是那些由大师级画家加盟的手绘电影海报画稿,它不但提升了电影海报的艺术品位,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现今高科技的引入,带来电影海报制作的革命,使得电影海报的制作变得非常便捷容易,相对于以往传统的工艺海报来说,几乎没有收藏价值。
电视机不普及的年代,看电影是奢侈品。手机都能看电影的年代,看电影变成日用品。因此电影海报也变得更大众化,商业化,由此弱化了电影海报的艺术性。
但不乏有一群设计师,他们凭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叙述自己对电影的爱好。他们的作品风格多变,不强调明星效应,更注重电影本质的表达。这些海报作品,目的并非要如何将电影“卖”出去,而是作为从观众角度的对电影的更深层次的诠释,更像是电影的观后感。
因此我精选了一系列海报,从三大方面和大家分享与赏析:
一、给你一种顿悟的喜悦
01《泰坦尼克号》
如题所示——“最后的绝地武士”,Andrew Kwan海报设计没有悬念,用最直观的方式点题:残阳如血衬托下那疲惫的背影缓缓消逝,一段传奇已然落幕,空中悬挂着两轮太阳,那是卢克的起源,也是卢克的最好归宿……
04《逃出绝命镇》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一部充斥着恐怖、种族问题、融入了细思极恐的科技元素的电影。
Jay Shaw的设计是90年代常见的海报设计风格,去掉色彩,侧重图形和版式表现,画面定格在勺子从人头杯子中“取出”一动作,有意形置换的意思,也将视觉重点放在"Get Out"上面,意味深长。就像这部电影一样,惊吓不会在你以为它要来的时候出现,而隐藏在背后的秘密,比你所能想象的都更加大胆。
影片其中的爵士配乐和罗德的阴谋论让电影充满黑色幽默,也很有讽刺意味。
05《007:幽灵党》
不管你有没有看这部电影,都一定要看《007:幽灵党》的片头,其表现手法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影片来欣赏,甚至有人给出片头比影片还精彩的评价。
片头中所出现的戒指,是该片的主题:幽灵党,戒指上的图案正是一个八爪鱼和幽灵结合体图形。《007:幽灵党》原版海报的表现都在帅哥美女丹尼尔·克雷格和莫妮卡·贝鲁奇身上了。
由此来看Pedro B. Maia版本的海报,和《007:幽灵党》片头一样,更偏向于用八爪鱼、幽灵、骷髅头等元素来表达影片的主题。
《007:幽灵党》片头
题外话:《007:幽灵党》片头配乐是由英国男歌手Sam Smith演唱的《Writing》。
《瑞士军刀男》
星爷说得对,演死尸是个技术活。Daniel Radcliffe,着名的哈利·波特一角饰演者,在《瑞士军刀男》里演一具非常重要的尸体,这具“尸体”会做鬼脸、喷口水,几乎“无所不能”,甚至展现出惊人的功能——剧烈的“屁流”可以成为喷气式划艇,带另一位主角汉克离开荒岛。
这是一部被网络归为剧情、喜剧、冒险类的影片。正确来说,这是一部黑色喜剧。Pedro B. Maia版的《瑞士军刀男》海报,采用一个特别的视觉角度来设计,细看这特别的构图、荒诞的行为,就如观看这部电影一样,笑着笑着就哭了。
07《超能陆战队》
无疑,“大白”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电影本身。“大白”面部造型灵感来自于日式铃铛,角色设计师Shiyoon Kim发现铃铛的上部有一个细长豁口连接两个孔,这启发了一条线连接两只眼睛的设计。
这种没有嘴巴的极简的设计概念让“大白”用眨眼和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反而给大家对“大白”丰富肢体的语言有更多的解读。Berkay Daglar这张海报可谓诠释得非常到位了。
二、让一场电影变成静止的画面
抛开情节,许多电影都拥有优质的画面。其中要数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中的色调、道具、布景,高饱和度的色彩,每一帧画面的注重细节到达了偏执狂的水准。
这种画面构图及色彩运用给观看电影的人带来视觉盛宴。
下面推荐的海报作品,并非从影片中截取画面创作那么简单,而是设计师通过个人风格,用自
08《星球大战VI:绝地归来》
出自Jaehwa Lee之手的海报,干净的背景,营造出广阔的空间感,角色造型因此而更突出,STAR WARS 字体美感一览无遗。
09《蝙蝠侠》
黑色的美。蝙蝠侠作为暗黑系英雄,再加上剧情本身和场景风格都是在黑暗的整体氛围中活动,巧妙地用黑色做插画,奠定黑暗的画面情感基调。
10《水形物语》
哑巴姑娘爱上鱼人,虽然时代定格在压抑的冷战背景,涉及到了当今社会中种族歧视、同性恋、弱势性别等这种现实社会问题。但故事将情欲与近乎神圣的爱情融入到了“水”这意象里,完成了一个美丽奇幻的成人童话。
11《剪刀手爱德华》
女主家居住的地方以前是从不下雪的,只有当爱德华出现后洁白的雪花才开始飞扬在那片土地上空。作为一个机器,爱德华几乎没有表情,一双尖利的剪刀手也不利于表达感情,冰冷的色调衬托在他惨白的脸上反而更加令人难忘。
12《银翼杀手2049》
在凸显色彩的同时而不失去反乌托邦的感觉,此片摄影指导为罗杰·狄金斯之作,画面中不是烟雾和粉尘的沙漠,就是阴冷潮湿的雨夜,成功地让你人感到未来的不适,随便一帧画面都是一件艺术品。
而下面这张海报,Chris Skinner通过他个人的风格,将赛博朋克式的末世街景和暧昧的霓虹灯管重现你的面前。
13《黑客帝国》
20年前的经典科幻片,Chris Skinner用自己的手法来描绘场景,细节处理得非常精细,可以作为一部独立的作品来欣赏。
8. 阿毛玩卡是手绘还是电脑制作
阿毛玩卡是手绘。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阿毛玩卡全部是手绘风格电影海报,采用纱布闪工艺。
9. 中国有哪些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师,有哪些代表作
中国影史票房亚军《哪咤之魔童降世》海报,“是魔是仙,我说了算”,兼具故事性与艺术性电影海报虽必须依附电影本身的故事、人物、世界观、价值观,但海报作为一张画、一幅摄影作品、一次设计,它本身也应是一种独立艺术。所以,电影海报是否优质,与海报设计师的水准不无关系。顶尖的电影海报设计师,不单能凭借设计作品,强势助力电影宣传,同时,也能让自己以艺术家的身份,进入公众视野。“将一部电影的动态故事,显影在一张海报的静止画面中”,这正是国内外电影海报设计师孜孜以求的境界。中国就有这样一位顶级电影海报设计师,擅长“在静止中制造故事”。这位设计师,名叫赵力。
10. 杨子姗婚礼,看了杨子姗这场婚礼答谢宴你就明白
6月13日,杨子姗和吴中天在三亚文华东方酒店举办了婚礼答谢宴。赵薇、苏有朋、赵又廷、王中磊等众圈内好友出席,赵薇还担任证婚人。
比起Vera Wang婚纱、萧邦珠宝、华丽丽的来宾,我更想和大家聊聊这场答谢宴的布置!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从你们的爱情故事中生发出的元素,有品质地贯穿到婚礼之中。
为何强调有品质呢?因为这两年太多所谓故事定制,然后将故事中的实物直接搬来,结果土low土low的贵价婚礼。实现故事和设计感的完美融合,还真非易事。
在上一篇介绍他们婚礼的文章中,我们提过杨子姗吴中天两人都是电影迷。杨子姗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郑微一角而走红,到今年唯一一部戛纳电影节的华语竞赛作品《路过未来》,每一部作品都能直击人心。吴中天从演员到导演,更是用心对待每一部作品。二人因戏结缘,第一次吃饭是坐在马路牙子上谈剧本,也因对于作品同样的专注和对于电影同样的喜爱走到一起。
顺理成章的,易瑾国际婚礼策划团队为他们办了一场以“心动”为主题的电影风格的婚礼答谢宴。电影元素是如何自然渗入到婚礼中的,我们现在就来八一八。
一 。 胶卷
本场婚礼答谢宴采用的黑白金三种颜色,白色的圣洁,黑色的内敛,以及金色的高贵,充满了质感与细节。喜欢电影的人,大都有胶片情结。早在曝光的伴手礼中,我们就看到了胶片的元素。
翻糖饼干有胶片形状的,包装盒干脆就是胶卷盘的样子。
答谢宴仪式上,胶片元素更是无处不在。
婚礼的主题是“心动”,婚礼舞台设计成了两个正方形交错而成的爱心,象征着两个人,互相重叠,互相扶持,相守。
心形主背景两侧的螺旋状巨型胶片,黑色和金色双层旋转,恰如两个同样热爱电影的灵魂共舞,充满了空间设计感。
通道沿路的树上,同样旋绕着这精致的“胶片”。
甜品台上,除了胶卷盘形状的蛋糕饼干,形似胶片的黑色、金色丝带更是亮点。
最让人惊喜的是,杨子姗的新娘手捧花花茎上缠绕的不是常见的丝带,是胶卷!棕色胶卷和白色蝴蝶兰,意外的毫无违和感。
易瑾国际婚礼策划团队在晚宴上,还将传统的照片墙设计成了晚宴入口处的胶片拱门,细看如同生活一幕幕从眼前流过。恰好杨子姗和吴中天的婚纱照是在电影院拍摄的,形式和内容完美契合,非常有故事感。
二 。 场记板
电影片场超有存在感的场记板,怎能不在电影主题婚礼上出现!
不提伴手礼上的场记板饼干,他们在婚礼上还有更多巧妙的用法。白天仪式上,场记板是甜品台上薄荷柠檬水的指示牌。
晚宴上,它又成为了桌号牌!细看,导演是“MATT & SHAN”,你们很幽默诶!这个创意,大家真可以学起来!
晚宴的桌签,则用的是金色皇冠桌签夹和黑金钻石形名签,搭配黑色餐盘和白色餐巾,质感相当高级。
三 。 复古老电影元素
这场婚礼的细节真是越看越有趣,电影元素也远不止上文提到的这些。
电影票样式的请柬↓
吴中天手绘的老电影海报风婚纱照↓
签到区背景以复古黑板配以灯光,营造出一种舞台感。
“怦然心动那一刻
我们就是彼此最好的归宿”
在吴中天眼中,杨子姗是完美的。在杨子姗眼中,吴中天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可爱的,连小肚子也是。找到上天为你量身定制的人,办一场量身定制的婚礼,踏踏实实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比起那些浮夸的热搜明星,我更羡慕杨子姗。
作为这场定制婚礼的幕后团队,易瑾国际婚礼策划已经第一次举办明星婚礼了。朱孝天韩雯雯婚礼、田亮叶一茜7周年结婚纪念日等明星婚礼就出自易瑾之手。
感谢坚信“婚礼不是商品,而是作品,婚礼是精品,不是奢侈品”的易瑾团队,和坚信“爱情是最重要的东西”的杨子姗吴中天相遇,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婚礼更多美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