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提供几部使用弓箭做武器的电影
女主角的武器是弓箭啊,不好找,我只记得《刀锋战士3》里面的女主角是用弓箭的,参见此图:
http://www.mp0.cn/wallpaper/144361512/127514242551845.jpg
② 谁知道刘伯承和小叶丹结拜成兄弟的故事我忘了那部电影叫什么名子了
1935年5月21日,红军先遣部队进入彝区。许多彝胞听说红军是仁义之师,但还是半信半疑。看到这支以汉族人为主体的军队进入自己的控制区,有不少彝民拿着钢枪、土枪、弓箭围拢过来,呐喊着汉人听不懂的口号,占据了山口要隘并拦住去路。
刘伯承、聂荣臻等下令,遇到彝民阻拦和抢劫不得开枪,只能说服解释。当先遣部队经过额瓦垭口时,突然有一股彝族武装冲下来,袭击了走在队伍后面的工兵连,把他们的衣服扒光。这个连的指战员严格遵守命令未加抵抗,结果光着身子流着泪跑了回来。
红军只得缩短行军距离,严格军纪,对侵袭采取不予理睬和不还击的态度。刚从冕宁监狱中被解放的彝民,走在红军队伍的前面当翻译,说明红军此次只是借路北上,绝不会与彝族人为敌。此时,沽鸡家支的头人小叶丹派了他的四叔和精通汉语的沙玛尔各到喇嘛房姜家店子探听情况,得知红军确实不同于以往所见的国民党军队。在双方形成对峙时,小叶丹骑马赶到前沿。红军发现这人装束不一般,便经翻译向他喊话,得到的回答是同意会谈。
小叶丹首先同红军群众工作队队长萧华席地而坐,进行了交谈,了解到红军只是想借道通过。他看到红军解救被国民党关押的彝民,纪律又很严明,便本着“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的传统理念,表示同意交朋友。此时,红军前进路上的两个彝族部落―――“沽鸡”和“罗洪”正在不断械斗,小叶丹作为“沽鸡”家的领袖提出愿与红军结盟,也是想借红军的力量打败“罗洪”部落。红军愿意结盟是为减少北上途中的阻力,并不想介入彝族内部冲突。当小叶丹提出愿与红军先遣队刘伯承司令结拜为兄弟时,萧华马上回去报告。刘伯承为了团结彝族同胞,确保主力顺利通过,毅然决定去担当这一结盟的主角。
5月22日,在冕宁县城以北20多公里的彝海湖畔,红军先遣队队员和众多彝胞参加仪式,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盟誓,结拜为兄弟。小叶丹还拿来一只公鸡在湖边宰杀,两人喝了鸡血酒并对天盟誓。仪式完成后,刘伯承把随身佩带的左轮手枪和一些步枪送给了小叶丹,小叶丹也将坐骑送给刘伯承作为纪念。
当晚,刘伯承在宿营地大桥设宴款待了小叶丹叔侄一行。针对小叶丹希望得到外援打冤家的想法,刘伯承建议,彝族内部要团结,不要打冤家,要和好;汉族彝族是一家,不要隔阂,要共同对付军阀刘文辉。随后,刘伯承将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授予小叶丹,任命他为支队长。
“彝海结盟”后,小叶丹考虑到其他家支仍有可能袭击红军,于是亲自陪送到喇嘛房,然后派手下的果基尼迫、果基子达、沙玛尔各等人护送到岔罗。由于红军通过彝区时秋毫无犯,加上刚刚解救了被押的各部落民众,其他家支也很感动,均未攻击红军。为了抢时间和防止意外,红军强行军,在三天时间内全部通过彝区。指战员们快步行军时,路边彝胞一片欢呼,出现了歌中所唱的“兄弟民族夹道迎”的动人场面。
③ 电影《长征》的梗概
剧情简介
1934年,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的战斗,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防线,兵临湘江。敌人利用天险加重兵力,设下第四道防线,红军处境险恶。当时的最高领导核心三人小组之一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他不顾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一味要红军正面迎敌死拼。
毛泽东在没有兵权、没有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避实就虚,甩掉敌人主力,到敌力量薄弱的贵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数成员的赞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委员,确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领导核心。
从此在毛泽东的正确判断和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声东击西,运动敌人,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向北挺进。长征路上,红军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许多女同志克服了失去孩子等个人情感,同男同志一样经受住了考验,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成为了女英雄,像贺子珍、邓颖超、蔡畅、王彩秀等人。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坚持北上抗日,抵制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错误路线。
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毛泽东伏案疾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赏析
《长征》以严格的历史真实和丰富的艺术加工,激情地展现了这段共产党人用生命、鲜血、意志和智慧书写的历史篇章。凸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靠彻底的实事求是精神反败为胜,创造历史奇迹的气概和精神品格。
既有气势,也颇见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故事,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革命领袖形象塑造上更显示出新的突破。
④ 老电影《万水千山》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电影片名 万水千山
国家/地区 中国
制作公司 八一电影制片厂
年份 1959年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了敌人防守来到大渡河渡口。但大渡河自然条件险恶,数万大军难以通过。后有敌兵追击,前有天险挡路,我军决定要排除万难夺取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渡口,以保大军渡河。红军前卫营不畏艰险、顽强战斗夺下泸定桥,并铺设桥板,使红军大部队安然渡河,继续向大雪山进发。在雪山行进的过程中,天气极为恶劣,许多战士都牺牲在这里,但大雪山还是被我军征服。1935年8月,红一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大军继续行进。在大渡河战斗中受伤的指导员李有国旧伤复发,情势危机,房东老大爷将自己仅有的一匹马送给了红军。草地行军艰苦异常,首长杀掉了马分给战士们吃,李有国用乐观向上的态度鼓励着大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红军终于走出草地,战士们一鼓作气打垮了前来袭击的国民党马步芳军队,随后,又迅速突破敌军重兵防守的天险腊子口。1936年12月,历经千难万险的红军终于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胜利会师,完成了可歌可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电影片名 万水千山
片长 220分钟
国家/地区 中国
制作公司 八一电影制片厂
年份 1977年
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带领工农红军成功粉碎了蒋介石的四次“围剿”。此时,王明篡夺了红军的指挥权,导致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1934年冬,红军到达湘江时,已由原来的7万多人减至3万。泰山营在望阳滩与敌人奋战数十次。部队损失惨重,情况危急。此时,赵志方连长从毛主席处带回消息,命泰山营为全军突围开路,挺进敌人力量薄弱的遵义。遵义会议批判了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回攻遵义,红军取得了长征路上的第一个胜仗。后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战胜天险大渡河,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合。在经过激烈的斗争后,终于率先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合。1937年1月,三大主力红军与陕北红军终于在陕北胜利会师,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完成了。
⑤ 电影飞夺泸定桥(百年瞬间丨红军飞夺泸定桥)
△埃德加·斯诺与强渡大渡河官兵合影(1936年)
4:38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1935年5月上旬,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地区,向红四方面军靠拢。与此同时,国民党调动几十万大军南追北堵,妄想把红军歼灭在大渡河以南。
为彻底粉碎敌人的企图,5月24日,红军先遣队突然袭占大渡河南岸安顺场渡口,次日强渡大渡河。但由于追敌迫近,加上缺乏渡河工具,全军两万多人马全部渡河至少需要一个月。在此生死关头,中央军委果断决定兵分两路,夹江而上夺取240里外的泸定桥,保证大军渡江。
△ 红军强渡大渡河油画
电影《万水千山》
指导员:你们看见了没有,这里水急不能架桥,我们这十几万人,只靠这一只木船,短时间很难渡过河去,现在追赶我们的敌人已经越过彝族区,逼近了我们这里。军团长命令我们和已经过河的一师沿河两岸向泸定前进,夺取铁索桥,打开通往川西的道路!
得知红军在安顺场强渡成功后,国民党也紧急调遣川军两个旅增援泸定桥。5月28日,在红4团向泸定桥急行军的时候,对岸川军也在向泸定桥行进,红4团几乎是在与敌人隔河赛跑。
电影《万水千山》
指导员:敌人不见了。
连长:大概是怕吃苦不走了。
指导员:好,敌人睡觉咱们走,告诉战士们,敌人宿营了,我们要抓紧机会,明天破晓赶到泸定桥。
△红军长征路线图以及强渡大渡河与飞夺泸定桥相关位置
兵贵神速,谁先到一步,谁就会占得先机。中央红军迅速作出反应:提前一天夺桥!命令,也由“十万火急”变成了“万万火急”。
时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巡视员王敬群:它这个路不好走,大山这边是河,就这一条路高高低低,有石头尖尖。白天走,晚上走,还得跑步走,边走边打,才到达泸定桥西头。
然而,当急行军的战士们赶到泸定桥时,才发现桥面上大部分的木板已经被敌军撤掉,只剩下13根碗口粗的铁链在风中摇荡。
△泸定铁索桥
电影《万水千山》片段:
团长:你们的意见是怎么打呢?
6连长:集中所有机枪掩护,一边铺板,一边过桥。
营长:那会造成很大的伤亡。
团长:你的意见呢?说嘛。
2连长:我的意见,组织一个突击队,全部用短武器,爬着铁锁先过桥。当突击队把敌人粘住以后。后续部队就往桥上铺木板跟进。
△红军飞夺泸定桥油画
5月29日下午4点,夺取泸定桥的战斗正式打响。由22名突击队员组成的夺桥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力攀上湿滑的铁链,向对岸发起进攻。
时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巡视员王敬群:他们就是爬这个铁索,前面的连爬索打仗夺桥,第二个连扛着桥板,一前一后搭着桥板。
就在突击队正要接近对岸桥头时,敌人突然点燃了预置在桥头的木板,霎时大火漫天,浓烟滚滚。突击队员们奋不顾身冲进火海,迅速扑灭大火,夺取并控制了泸定桥。
△为纪念22名勇士而设立的红军飞夺泸定桥雕塑
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长征中的红军再一次展示了绝处逢生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不仅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奇迹,为中央红军继续北上开辟了通道,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用声音记录中国
监制丨高岩
策划 丨 武俊山 李谦
主笔 丨 韩雪
播讲 丨 长悦
统筹 丨 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 丨 单丹丹
⑥ 彝族首领小叶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小叶丹最后被国民党政府收买的当地彝人伏击,他在突围时被打死。
⑦ 有部战争电影,日本和中国在一条铁桥打扙,然后桥下的水都变红色了叫什么电影
是跟日本吗?感觉像是老片《大渡河》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72057/?sugest=%E5%A4%A7%E6%B8%A1%E6%B2%B3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重叠山川中。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武装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红军进入冕宁县城后,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反动政权拘押的群众,使这片彝族聚居地区,成为红军走向胜利的通衢。先遣团迅速夺取了安顺场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奋勇,直扑对岸守敌。老谋深算的蒋介石也迅速调整了部署,调集部队左右夹击安顺场,妄图半渡而击,将渡河的红军分割围歼,扬言要红军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毛主席等首长及时变通部署,将计就计,一面继续造成在安顺场涉渡的假象,一面另辟泸定桥为强渡点。之后,又以刘伯承佯攻雅安,作直取成都状,迷乱了川军,调开了固守泸定的川军二0八旅。蒋介石察觉了真相后,恼羞成怒,走马换将,令新任川军司令何湘辉火速调二0八旅回援泸定。这时,我左路部队已占领桥头,攀着十三根凌空摇荡的铁索向左岸突击。当蒋介石打电话训示右岸守敌时,接电话的已是红军战士小张……毛主席安步走下泸定桥头,对身边的战友们说:"梦想我们当石达开第二的那个人作何感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