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红色经典拍成电影设计一份海报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红色经典拍成电影设计一份海报

发布时间: 2023-02-01 10:16:16

A. 如果让你选一部红色经典拍成电影,你会有哪些办法与创意呢设计一份海报来表现吧!

1、《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

2、《刘胡兰》拍摄于1996年,由山西电影制片厂出品,是沈耀庭执导,池华琼主演的战争剧情片。该片讲述了女英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

3、《南征北战》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军事影片,由成荫、汤晓丹联合执导,陈戈、冯喆、汤化达等主演,于1952年上映。

4、《地雷战》是由唐英奇、徐达、吴健海执导,白大均、张长瑞、吴健海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各村民兵联防运用地雷战术,歼灭了进犯的日军,取得反扫荡胜利的故事。

5、《红色娘子军》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谢晋执导 ,祝希娟、王心刚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
我觉得我要是想嗯拍成电影的话,就觉得《智取威虎山》那部电影特别的好,我觉得对于红色记忆也是一种传承。
当下影视界兴起了新一轮的红色经典改编热潮。在此背景下,笔者以《林海雪原》为例,来探讨由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电影的若干问题,并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研究和探寻红色经典深受人们青睐的原因。

一、红色经典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要从各方面加强,红色经典成为当时传播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力军和主流的文化意识形态。红色经典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红色经典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1976年“文革”结束之前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背景、以革命斗争为题材内容的文艺作品,包括红色小说、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红色戏剧(主要是“样板戏”)等。广义的红色经典则是指凡以革命年代为时代背景、以英雄事迹或英雄人物为表现内容的所有经典文本,除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红色经典的母本外,还包括1990年以后出现的各种衍生文本,如重拍或新拍的关于红色经典的影视剧、由当红歌星翻唱的红色经典歌曲等。红色经典本身是一个在“文革”后期产生的词汇,最初指的是“文革”时期创作的革命样板戏,后来被怀旧的人们泛化到用以指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红色经典作品主要出现于20世纪50至70年代,这些作品都不可不避免地沾染了当时的政治色彩。红色经典的建构是有意识、有计划地把文化生产和经典的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比如作品刚刚创作完成就被奉为经典之作,或开始创作时就当成经典来创作,“文革”期间样板戏的创作堪称典型。这似乎违背经典创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过程,而这种方式又是一种快速的飞跃的创作方式和理念,它与“文革”时期的革命要求完全相符合。这种创作方式也符合“文革”时期的时代特点,以至于在“文革”结束后受到了一些读者的诟病。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下社会又兴起了新一轮的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这说明虽然这些红色经典有着浓重的政治文化色彩,但是在创作上都吸取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多种艺术手法,刻画出了一批生动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英雄形象,而这些形象有着巨大的榜样作用,能够不断地教育和鼓舞一代代人。当时创作的红色经典有很多,而《林海雪原》的发行量在红色经典中位居前列。同时《林海雪原》被后来的人们改编为不同的影视作品,而在不同时代所产生的改编影视剧也有着不同的含义。

二、《林海雪原》的内容与改编

《林海雪原》是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压向东北。在我军后方,国民党又组织了一些伪满洲国官员、地主、恶霸、流氓、大烟鬼等组建所谓的“中央一号队伍军”,不断进行军事骚扰,疯狂地烧杀抢掠,闻所未闻的邪恶。为了清除匪患,少剑波带领一支36人组成的小分队,插入到白雪皑皑的森林,与不同类型的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小说问世后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其中很多经典的桥段被人们牢记,如杨子荣深入土匪老巢与土匪头子座山雕的对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莫哈莫哈,正晌午说话,谁也没有家,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这些经典的话语表现出了小说主人公的机智与勇敢。此后对于这部小说的改编有很多。不同时期改编的版本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红色经典的解读。

B. 电影海报怎么画

电影海报的设计画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确定你想要画的是哪部电影的海报。如果这部电影的主角比较知名,则以主角为主体。如果这部电影属于文艺类,则要抓住其中的一个点找适合的图去表达。

最后一步,海报的色调选择等细节也需注意好。喜剧的话应为暖色调,而悲剧的话则应为冷色调。

C. 电影海报怎么设计

首先,需要确定电影海报设计的主题

电影海报设计是围绕着电影展开的,电影的主题是海报设计的重点。电影海报主题的确定需要挖掘电影海报与观众的内在关系,从观众的内心角度出
发,以期先入为主的在海报中展现影片的风格和气势,唤起观赏者丰富的审美感受,以此来确定海报设计的主题,抓住观众的内心需求。


其次,电影海报设计的画面

①电影海报设计的画面是指海报图形、文字、色彩等方面的组合设计。在海报的视觉元素中,图形是主体部分。电影海报主要是通过图形语言来传达
影片的思想和主题的。当代国际着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曾经这样说:“一幅好的招贴应该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来注解。”在海报的图
形创作上,多采用主题鲜明、造型突出、色彩强烈的艺术形式,力求瞬间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的效果。海报总是运用最夸张的意向拼贴出冲击视觉
的形象,通过形态、色彩与符号的重组,运用心理暗示的原理。不断强调画面的效果,从而一下子抓住观众的视线,让人无法抗拒。

②电影海报设计的版面设计是一个画面的主要元素。电影海报中的信息很多,相应的文字、图形元素就很多。版面把海报中的所有视觉元素组织和融
合成一个整体,让观者在品味的过程中轻易地明确主题、解读概念、感悟气氛。好的版面设计,能够把信息主次分明并且有序地一点点释放出来,让海报
能讲述一切。有效运用版面绝对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作品的版面经过精心的编排,就像能使各个设计元素能自己说话一样,那些表面化的元素背后将
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和巨大的力量。


最后,还要注重电影海报设计的创新。

电影海报设计的创新是个性化的体现。个性在生活中常常被体现,个性已成为一个常用的词,电影海报领域也是如此,能够凸显整体电影的特色与内
涵。电影海报设计充满了“时代化”“个性化”“时尚化”。只有不断地追求创新与个性,才能设计出具有鲜明个性和超凡品位的电影海报作品。创新的
个性是电影海报设计的生命,也是电影海报设计的载体。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要追求个“新”字,对于时代性很强的电影海报来说,独具特色的个性画面
更是得到大众的关注和青睐,抽象夸张已不再是招贴的代名词,许多着名设计师的设计就是以他们远见卓识的眼光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设计出永远独具自
己的个性和魅力的艺术品来反映电影的内涵所在。

D. 张艺谋新片《满江红》开机,发布概念海报,这是一部什么主题的电影

2022年6月26日,电影《满江红》宣布开机,而在当天也发布了第一张概念海报,从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此部电影的导演是着名导演张艺谋,这部剧也主要讲述的是在南宋的绍兴年间,秦桧作为宰相带领禁军在边境与金国会谈,而由此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尽管这部电影很多人觉得尽管与岳飞的故事有联系,但是岳飞可能并不是主要人物。因为这部电影主要走的是悬疑喜剧路线,那么岳飞这样的英雄人物自然不能够让他存在争议,因此要想能够表达喜剧效果,那么必然得从其他人物着手,小编对此也非常的期待。

E. 海报对于电影有多重要他画一张要100万

在国内影视业有这么一句话: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价值2000万票房。


电影海报构成了人们对电影的第一印象,这对于作品的宣传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会为了一张海报而去为一部电影买单。


国内有这么一位顶级电影海报设计师:他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而且工期长,给出的作品不再返工,并且开价100万起。


但很多大导演仍愿意花时间等他的作品,观众甚至会为了他的海报,走进影院去看一部烂片。


这个设计师叫做 黄海 ,福建人,毕业于厦门大学设计系。



在黄海之前,我国电影业对于电影海报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片方主要还是停留在用明星吸引观众的阶段—— 一张张大脸往海报上堆砌,根本谈不上审美。


2015年 《寻龙诀》 的海报就是典型的例子。



什么,你说看着有点眼熟?我也这么觉得。



黄海在意识到喜欢堆砌明星头像这一问题后,决定打破这一惯性思维。


在他的海报里,电影本身的故事才是重点,明星的脸只是电影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他为《寻龙诀》设计的先导海报是这样的——



自从2007年开始设计电影海报,黄海就是在做减法——刨去无用的边角料,挖出电影的内核。


他最感谢的是姜文,因为他的第一款作品就是姜文导演的 《太阳照常升起》 ,这也奠定了他往后的设计风格。


当时姜文对海报的要求简单粗暴:看感觉,不拍写真,素材就从电影里找。在否决掉了几百个设计后,黄海的作品被姜文一眼相中。



这款海报在戛纳电影节上“一炮而红”:大红色的背景,赤脚的女人,挂在树枝上的绣花鞋,故事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意境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他又接连给这部片子设计了另外几款海报,一下子就扬威国际。



之后黄海的海报开始更多中国风的尝试。


他总是会先仔细研读剧本,从剧照中挑选人物和素材,然后到拍摄现场体验,细致捕捉人物的 情感 ,把中国传统元素作为视觉语言运用到海报设计中。


2014年黄海受邀为许鞍华导演的 《黄金时代》 设计海报,他给出这样一幅作品:



一位知识青年装扮的女性站在凌乱滴落墨汁中的一角,墨汁洒落的痕迹毫无规律,肆意铺开,暗喻女主生逢乱世却又安静平和的姿态。


动与静的结合体现了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矛盾与冲突。女主顽强伫立纸上,就如小人物置身大时代的洪流之中。


女作家萧红的故事历历在目,也预示了一生的飘零。


之后黄海还设计了五个国际版本,总共用了半年多时间。向来对细节严苛的导演许鞍华看到海报后,说了一句“好”,再无修改。



黄海对于水墨、书法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既不喧宾夺主又能画龙点睛。


在张艺谋 《影》 的海报设计中,他只用了黑白两种颜色,把墨汁的黑和宣纸的白提炼出来,形成海报基调。


整部影片围绕替身与真身展开,两者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就像太极八卦的形状——相互融合又永远分立。


“影”字运用行书,笔法苍劲飘逸,尤其最后一笔时断时续的走笔和收笔时的间断,给人以艰涩的感觉,恰好暗示了“影子”的性格特点。



在为王家卫 《一代宗师》 设计的美国版海报中,黄海用了中国传统的拱门元素。


门内两个人对立而站,摆出了武术的步态和拳法——拱门、武术、长袍,是动与静的完美平衡与诠释,是朦胧细腻的情谊表达,也有绵长的 历史 感。


既展现了一代宗师叶问的风采,又极具镜头感和文艺感。这些都与王家卫的个人风格相当契合。



在动画电影的海报设计上,黄海也展现了超高的水平。


《大鱼海棠》 的海报就用了饱和度很高的颜色,通过线条、层次、颜色的变化,描绘出了一副色彩瑰丽,想象奇幻的画卷。


一条线条流畅的红色大鱼在中央,少女触摸着鱼嘴,画的是两者奇妙的相遇。


红色与青色的交织,是海洋和火焰的交融,包括展翅的凤凰都有浓郁的东方美学特征,也开启了观众对一场神秘梦境的想象。



在为数码修复版 《龙猫》 设计的中国版海报中,小梅和小月欢快地奔跑在龙猫毛茸茸的肚皮上,整个风格温暖而治愈。


这张海报一问世便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度还登上了热搜,大家盛赞该海报的设计丝毫不逊于原版。



在日本电影 《小偷家族》 中国版海报中,黄海以浮世绘风格,结合影片经典一幕加入了一把雨伞,形成“家”的感觉。


在具有强烈美感之外,也将电影所传达的关于家庭的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导演是枝裕和看完后,大加赞赏这种委婉含蓄的东方美。


在英国某电影杂志评选的2018年全球最佳海报中,《龙猫》和《小偷家族》均入选前20名。



包括2016年大火的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的一系列海报也是黄海设计的。


其中一张,他选取了“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的局部作为海报的背景色,在碎裂的瓷片中加入了一个色调统一的人物侧影。


不仅使人物和器物融合为一,也细致地展现了工匠日常的修复工作。将“大 历史 、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主题完美传达出来。



黄海还帮陈凯歌的 《道士下山》 设计过一款非常吸睛的预告海报。


当时这张水墨风的海报一出,让人觉得高级感十足,大家对电影的期待高了不少。



无奈最后的正式版海报,导演还是选择了明星扎堆的版本,也算不负烂片之名了。


也是,没有明星谁会去看这部电影?故事?陈凯歌已经不会讲故事很久了。



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所承载的是一部电影背后所传达出最真挚的 情感 和意境,不是简单的堆人头。


是在充分引导电影商业性的同时,又能将东方的美学发扬光大。也难怪那么多人说: 基本上都是电影配不上他的海报。


最后再来欣赏几张大师的作品。





F. 用Ps设计寒战电影海报教程(详细步骤)

首先,打开Photoshop软件,新建宽为1200像素、高为1727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的文档。(其余按照系统默认选项)

打开文件夹中寒战海报背景.jpg所在位置,鼠标长按左键,把背景图拖入Photoshop工作区,按Enter置入。

按Ctrl+r,将会出现标尺,把光标分别移到上方和左方的标尺上,右击,选择像素。

光标移到左边的标尺上,鼠标长按左键,拖出一条参考线到0刻度这个位置(背景图最左边)。如法炮制,以200个刻度为单位拖出剩余6条参考线。

在Photoshop界面最左边的工具栏中选择矩形工具,在两条参考线之间绘制一个较长的矩形,按Enter置入。

从文件夹中把林家栋的素材图拖入工作区(方法同上),按住Shift(保证调整图片大小时长宽比例不变)调整图片大小适应刚刚绘制的矩形,移到图片到矩形中(林家栋的脸要两参考线中),按Enter置入。

PS:调整图片位置可按上下左右键(微调);Shift+上下左右键(较大幅度调整)

在Photoshop右边的图层中,把光标移到和林家栋图层和矩形1图层之间,按住Alt建,出现光标变化时单击鼠标。

长按Ctrl,单击林家栋、矩形1图层。(选中的图层会变亮些)按Ctrl+g,建成组1。

用上面相同的方法p入剩余人物。

把6个组编入一个大组组7中(方法同上)

在组7中创建蒙版(在图层栏最下方),点击蒙版,在工具栏选择渐变工具,选择前景色到背景色渐变选项,鼠标从背景与黑色矩形交界处的下方往上拉。

在工具栏中文字工具上右击,选择直排文字,调整字体大小,在对应人物下面添上主角名字。

用矩形工具绘制一个填充为空、描边像素较大的矩形。创建其蒙版,选择画笔工具,调整像素大小、选择适当的画笔类型,擦除一些线段。(注意前景色为黑色!)

在海报下方依次使用文字工具输入寒、战,依次选择寒、战图层,点击移动工具,按Ctrl+t,右击鼠标,选择水平翻转,完成后点击“钩”。

利用矩形工具和画笔工具(方法如上)做出如下效果。

然后利用文字工具增添所需内容。

最后完成后在菜单栏中文件下选择导出为JPG格式。

G.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海报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