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电影有哪些
具体时间:1932年左翼电影运动兴起到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前
一、左翼电影运动兴起和发展
时代变了,电影开始由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何武侠神怪影片向表现现实生活状况和国情的影片转变。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 ,与此同时 ,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二:两种不同风格的现实主义类型
现实主义:早期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说是真实其实不然,但它们还是存在不敢和主流阶层观点相违背。
左翼电影剧作:赤裸裸的将中国社会的现状搬上了荧幕!明确的提出了和当时社会向符合的观点。
夏衍主张是将现实直接表现
代表作《难夫难妻》《黑籍冤魂》
田汉主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表现
代表作《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民族生存》
三:学习中探索
学习好莱坞
代表人物:孙瑜
1932年前他的影片笼罩在一种小资阶层幻想色彩
“一。二八”之后开始转变到爱国主题。
代表作《野草闲花》《小玩意》《大路》
学习苏联
代表人物:沈西聆
尝试在电影中运用蒙太奇电影叙事
代表作《女性的呐喊》(处女作)《上海24小时》《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
技术上探索:无声到有声
《春蚕》无声片的拍摄规律
《渔光曲》声音开始以艺术形式在电影中运用
《大路》开始以歌曲为主
《乡愁》开始慢慢成熟
以袁牧之为代表
编剧《桃李劫》
编导《都市风光》《马路天使》
② 反映中国30-40年代的电影有哪些是反映30-40年代,不是30-40年代的电影。要积极正面的!
1936 狼山喋血记
1947松花江上
1948 万家灯火
③ 求一部国产的老电影的名字
《包氏父子》?男主角应该是管宗祥。
剧情:30年代的江南水乡某镇。五十多岁的老包忠厚、善良,但很懦弱。他在秦府当差三十多年别无所求,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从小失去母亲的独生子包国维身上。 包国维是省立志诚中学三年级的学生。老包省吃俭用,望子成龙,而儿子却不争气,整日与纨绔子弟厮混。寒假里,学校来了通知,小包因几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为了替儿子交纳昂贵的学杂费和制服费,老包四处奔走,最后,在秦府下人们的帮助下,才勉强凑齐。盼小包能继续上学,日后出人头地的热望,又在老包心中翻腾。当他在街上告诉儿子学费 落实的喜讯时,小包却不愿在众人面前认他这个穷酸父亲。 小包一味模仿阔少,追求虚荣,甚至连头上抹的油也要和阔少的一样。为此,一生没做过亏心事的老包竟去偷东家少爷的头 油。开学第一天,小包因在假期里拦截女同学一事遭到训育主任的训斥。大年三十,老包正在与上门讨债的人周旋。学校又派人来通知,小包在球赛中受阔少唆使打架伤人,被学校开除,还要罚交五十元医疗费。尽管老包还力图挽回,但为时已晚,老包望子成龙的期望成了泡影。
④ 求中国的老电影,不要战争片!50,60,70,80,90年代都要!
http://so.tudou.com/isearch.do?kw=%B9%FA%B2%FA%C0%CF%B5%E7%D3%B0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2986717/
先给你两个我存的视频地址,有几百个50-90年代的国产老电影大全。
下面是81年-99年20年间金鸡奖获奖影片,找资料很辛苦,别忘记好评加分啊。
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1年)《巴山夜雨》、《庐山恋》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2年)《邻居》、《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3年)《城南旧事》、《孔雀公主》
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4年)《乡音》、《十六号病房》
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5年)《黄山来的姑娘》
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6年)《黑炮事件》、《绝响》
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7年)《孙中山》、《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8年)《红高粱》、《人鬼情》
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9年)《欢乐英雄》、《阴阳界》
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0年):《庭院深深》、《哦,香雪》
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1年):《骑士风云》、《假女真情》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2年):《心香》、《过年》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3年):《三毛从军记》、《杨贵妃》
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4年):《无人喝彩》、《都市情话》
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5年):《征服者》
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6年):《人约黄昏》
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7年):《宋氏三姐妹》、《离开雷锋的日子》
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8年):《半生缘》、《没事偷着乐》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99年):《荆轲刺秦王》
⑤ 大家看过30年代的一部片子《72家房客》没《功夫》抄了上面很多呢
我想纠正一下:香港电影《七十二家房客》不是三十年代拍的,是三十年前拍的。
这部黑白片由当时的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监制为邵逸夫和余经纬,导演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原。主演则由当时的邵氏公司红星胡进、井莉、岳华以及现在依然很红的沈殿霞。是在1973年上映的吧。
我看了电影后特意查了一下资料,了解到其实这部电影是采用了1963年王为一导演的同名影片的同名剧本,外加了部分外景。但由于阵容浩大,启用了当红影星的演出,观众反应十分强烈,还引发了当时香港粤语片的一个新的拍摄高潮。
其实抄袭是谈不上的。包租婆只不过是一个常见的艺术形象,就像媒婆在影视剧里那样。至于说封水龙头,这本来也就是符合包租婆身份的一种行为嘛,如果演得是包租婆做出地主婆剥削农民的行为,那岂不不正常了。
本身包租婆就是与收租管房这些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啊。
即便周星驰在拍功夫时借鉴了这些,也不算抄袭啊。在影视创作中总会有借鉴的,特别是很多经典之作。香港很多僵尸鬼片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个例子。而且周星驰在功夫里将这个包租婆刻画的很丰满,她尽管小气吝啬,与任何一个房主一样在水电房租上斤斤计较,但事实上却是深藏不漏的高手,而且仗义有情。这个成功的人物形象跟《七十二房客》中的包租婆完全不同,尽管都是包租婆。
现在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成龙的《神话》和当年张艺谋、巩俐合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在故事内容上有很多相似处:都发生于秦始皇陵,都是男女主人公的隔世爱恋...就如你所提到的《七十二房客》和《功夫》的关系一样。个人认为,这些“纯属雷同”。“如有巧合,纯属意外”;即便不是巧合而成,也只是借鉴罢了。我们做观众的,只要能有精彩的好片子看就可以了。
再次说明一下,楼下的说《七十二房客》是彩色的是错误的。即便香港电影在1963年后转为彩色,但也不一定非要所有的片子都是彩色的阿,这部片子我看了,是黑白的。眼见为实嘛。
⑥ 民国的电影有哪些
一、《小城之春》 费穆英年早逝,《小城之春》成为他整个一生探索与追求的巅峰。然而这部影片当时卖座不佳,总体来说影响并不大。在数十年后,它才重新被发现。在一次香港影评人集体推选世界十大名片时,《小城之春》名列第三;在推选的十大中国片中,《小城之春》名列首位;同时也被英国老牌电影杂志《视与听》846位影评人评为影史TOP250的127名(获得13票)。
二、《马路天使》 马路天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新现实主义先驱,风格深沉隽永,节奏明快诙谐,描绘活泼市井生活的伟大的艺术杰作,我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发展高峰的标志。一九八三年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中国电影九十年优秀影片”之一。
三、《宋家皇朝》 电影《宋家皇朝》(又名《宋氏三姐妹》)由张婉婷导演,罗启锐编剧,张曼玉、杨紫琼、邬君梅主演,1997年公映。
四、《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将传统故事《铡美案》置放于抗日战争的背景之下,拍摄的一部典型的家庭伦理片。这个故事看似老套,其实是契合了中国人重视伦常的道德观念,可以说这样的故事中国人是百听不厌、百看不厌的,非常适合拍摄成中国自己的类型片。
五、《夜半歌声》 《夜半歌声》是三十年代的一部着名电影,1995年再次翻拍,导演于仁泰在电影情节并未做原则上的改动,只是弱化了原片中强烈的抗争主题,而着重于描写艺术和爱情的感染力。
影片中的宋丹平可以说是为张国荣量身打造,他的忧郁、他的俊美、他的多情以及他的歌声都和张国荣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观众不仅能欣赏到张国荣出色的演技,更能在片中聆听由他创作的三首歌曲。《夜半歌声》荣获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最佳造型设计、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等多项大奖的提名。
六、《渔光曲》 《渔光曲》是中国电影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首映于1934年6月14日。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故事影片,以该片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渔光曲》上映后颇受欢迎,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该片同名主题曲也成为传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
七、《风云儿女》 中国着名电影《风云儿女》,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由着名电影艺术家田汉、夏衍、许幸之为编剧导演。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人民音乐家聂耳作曲,后被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八、《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是现代着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巴金:《激流》的第四部《群》,所述的不再是高家的故事了),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激流三部曲》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
九、《不了情》 《不了情》张爱玲的言情故事,刘琼、陈燕燕的男女情事,当年大上海典型的“小资情调”,剧情缠绵悱测,堪称文艺类型片的代表作品。后来,还有发展到香港的同类片名和不同内容的一种无限延续。
十、《桃花泣血记》 《桃花泣血记》1931,联华公司出品,卜万苍导演。着名金童玉女金焰和阮玲玉联袂出演,卜万苍浪漫悲情风格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