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拍摄才能不越轴
1、通过移动镜头,机位“移过”轴线,在同一镜头内实现越轴过渡,即利用摄像机的运动越过原来的轴线实施拍摄的过程。
2、利用拍摄对象动作路线的改变,在同一镜头内引起的轴线变化,形成越轴过渡。
3、利用中性镜头或插入镜头间隔两越轴镜头,缓和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
4、在越轴的两镜头间插入一个拍摄对象的特写镜头进行过渡。
5、利用双轴线,越过一条轴线,由另一条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运动轴线
即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体,其运动方向构成主体的运动轴线。它是由被摄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之为主体运动轨迹。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不允许越到轴线的另一侧。否则,就会产生“ 离轴”镜头,出现镜头方向上的矛盾,照成画面空间关系的混乱。
主体运动的速度越快,“轴线”的作用就越明显。在电视摄像时,我们应遵守轴线规律,以防止越轴前后的画面不能进行组接。但为了丰富电视画面语言,往往又要打破“轴线规律”,避免镜头局限于轴线一侧,而是以多变的视角,立体化地表现客观现实空间。
这就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或借助一些合理因素,或以其他画面作为过渡,起到一种“桥梁”作用,既避免“越轴”现象,又能够形成画面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② 如何保证拍摄的画面不越轴,如果越轴了
搞清楚轴线,拍摄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越轴。比如,如果是一个人,一般是以这个人脸中间正面的方向为轴线,如果是运动物体,象行驶的车,一般是以车辆中轴行驶方向为轴线,保证拍摄时都要在轴线一侧,不要越轴。两人对话简单,就以两人中轴为轴线,保证在轴线一侧拍摄。如果越轴了,可以在补拍一下你越轴的过程,交待清楚即可,但效果可能并不好,所以还是拍的时候注意好。个人的经验,并不全面。
③ 干货!电影后期的越轴剪辑技巧
1、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轴线
在前一个镜头中,如果是根据被拍摄者原来的轴线关系去拍摄的,那么下一个相连接的镜头,则按照主体发生运动后已改变的轴线设置机位,这样一来,轴线实际上已被跨越了。
2、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越过原先的轴线
摄像机自始至终是摄像人员场面调度时最为主动积极活跃的因素之一。虽然越轴镜头不能直接组接,但是摄像机却可以通过自身运动越过那条轴线,并通过连续不断的画面展示出这一“越轴”过程。由于观众目睹了摄像机的运动历程(从画面的变化),因此也就能清楚地了解这种由镜头调度而引起的`画面对象的方位关系的变化。
3、利用中性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
中性镜头,即沿着轴线,在轴线上进行拍摄的镜头,画面中运动的对象迎面而来或者背向而去。由于中性镜头无明确的方向性,所以能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过渡作用。当越轴前所拍的镜头与越轴后的镜头要相组接时,中间以中性方向的镜头作为过渡,就能缓和越轴后的画面跳跃感,给观众一定的时间来认识画面形象位置关系等的变化。
4、利用插入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
这种方法与上述第三种方法相似,区别在于插入镜头的内容和景别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用于越轴拍摄的插入镜头都是特写镜头。我们可以以两种不同情况来举例说明。第一种情况是相同空间的相同场景中,插入一些方向性不明确的被摄对象的局部特写画面,使得镜头在轴线两侧所拍的画面能够组接起来。
关于电影后期的越轴剪辑技巧的内容,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影视后期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谁信那个技巧、后期剪辑的方法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④ 电影中的摄像机越轴,到底是什么意思,能不能举个例子
所谓, 一个人的镜头没有越轴 就像一个点可以有无数条散发性的射线,两个人有一条轴线 就像两点之间为一条直线,通常这个轴线是建立与两个人物的空间关系之间的。
越轴分为合理越轴和不合理越轴,合理越轴是运用了越轴的方式循序渐进的让机位跨过两人之前的空间关系(不是突然的 一般为左右摇)从而达到某种需要的视听语言效果。不合理越轴,就是电影拍摄上的失误。
鉴别成像元件:
成像元件就像人的视网膜,是摄像头的核心部件。目前我国尚无能力制造,市场上大部分摄像头采用的是日本SONY、SHARP、松下等公司生产的芯片,韩国也有能力生产,但质量稍逊。比较普遍的成像元件就是CCD(也有CMOS)。CCD的主要区分在于色彩、尺寸及品牌。
⑤ 影片中有越轴镜头的电影有哪些为什么要这样
在《花样年华》中苏与周有几处对白是越轴的 但是看上去不但没有视觉异常而且另有新意~
⑥ 两个人物的对话场景如何使用分切镜头在剪辑上更加连贯!举影视当中的例子说明
1、利用过肩镜头来表现两人位置关系,当下个人物说话时,镜头反打。
2、二人在画面内左右分立,用以表现周围环境。
3、人物脸部特写,一般是侧脸,注意方向性,不能越轴。着重变现人物情绪。
4、以人物主观视角来拍摄对方,增强角色代入感。
5、人物某个部位、物品的特写,一种情况是表现与台词相关的信息,另一只则是调度丰富镜头。
6、周围的空景,调度情绪或镜头感,并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某处或台词上。
7、以台词穿插其他场景画面,补充说明台词内容。
8、其他。如在对方眼中看到另一个人物的映像等。
以上是常见的人物对话时所用的镜头,至于举例……太常见了,随便找吧。。。
⑦ 影视制作的过程中,有哪些情况可以越轴而不离轴
一,单镜越轴。这中方式完全不会产生视觉突兀感。
观众看到了越轴的过程。这种情况在电影中可能是摄影机移动,也可能是角色物体移动所造成越轴。
二,多镜越轴。
1 在越轴之前视角(或说摄影机)位于”轴线“上。有些影人将之称作骑线拍摄。只要跳轴之前有这么一个骑线镜头,越轴的就不会带来太大的突兀感。
2 越轴前切换被摄对象或者场景。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其实我觉得就是观众的空间感已经被破坏了所以再切换场景时那条”轴线“已经没有心理基础了。
⑧ 在影视剧中使用三镜头法有什么优越性
没有什么优越性。三镜头法就是省事省钱。.好莱坞三镜头法的原则就是不越轴。(不越轴就是为了画面连贯,我觉得yol叔@yolfilm说的“一贯法”这种翻法其实恰恰就是这样一种意译。)三镜头法并不是三个镜头。而是三种镜头,至于哪三种国内就有很多说法,比如主观镜头,客官镜头,次客观镜头。或者单人镜头,过肩镜头,双人镜头。说法不同罢了确实很混乱。但是混乱程度远超yol叔说的效率低。除了“拍电影有啥难的,不就是三镜头法么,”类似的话语。三镜头法在中国的荼毒之大,简直难以想象。当年有圈内人和国外交流,人问日本的民族电影的特色是低机位,中国电影的特色是啥,答曰三镜头法外国的电影学院是以教三镜头法为耻的。这是好莱坞赚钱的套路,不能拿去误人子弟。时至今日,中国的影视学院出来的学生,大部分只会三镜头法,而且是死记硬背的那种,他们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越轴,每每拍片的时候,大叫“越轴啦!”真是气死我也。
⑨ 哪些电影里面有“合理越轴”的镜头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生来才遇到》,《今生之梦今何在》。“越轴”是拍摄中的大忌,在现实中,一旦拍摄中不小心产生了“越轴”镜头,后期编辑中都要想办法去弥补。
但也有在拍摄中故意使用越轴镜头,来产生一些特殊效果的。合理“越轴”,是为了建立新的轴线,获得丰富多变的屏幕样式和实现对画面再造空间的处理与表现。
利用主体的运动越轴。在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镜头之间,插入一个主体运动路线改变的镜头。如:在表现两人对话而跳轴的两个镜头中间,插入其中一人向对方走去或走到对方另一侧的一个画面,即可使镜头顺畅转换。
如果在第一个镜头中确立了轴线,然后在不越轴的情况下把摄影机沿弧线移动到最末端,你会创建一个在剪辑过程中可以用到得中性镜头。由于这个180°的极端位置让摄影机“骑墙”。
随后就可以自由地跳到另一边,并从那边进行拍摄。在中性镜头之后确立的新轴线让观众可以重置他们对电影空间的认知。
(9)不越轴经典电影分镜头扩展阅读:
合理越轴的方法:
1、空镜头越轴
在越轴前一个镜头中,插入一个空镜头。因为空镜头一般来说,具有渲染和停顿作用,另外,空镜当中没有人物关系,也就没有视线方向,因此也就没有了轴线中的视线因素,所以,空镜头越轴是常用方式。
但是,要求该空镜头是本叙事空间的空镜头。也就是说这种使用是提前设计好的。
此刻空镜头的主要作用:缓冲了视线关系、转换人物空间、调整叙述段落、调整镜头节奏和结构。
用空镜越轴的好处:有自由度,可以写意,可以用细节帮助叙事(《杀手里昂》开场)
2、利用骑轴的方式越轴
就是在前后镜头中间,插入一个轴线上的镜头,然后进行越轴。插入的镜头一般来说是一个中性镜头,也就是说是视线局中,视线正对摄影机的镜头。因此,也称为视线引导镜头。利用骑轴的方式进行越轴要注意的三个因素。A人物的对话内容(也就是台词)b人物的表情细节 c人物的动作行为
用骑轴镜头越轴的好处:中性镜头可以给人以主观镜头、主观视点的感觉使越轴看起来更流畅。
3、利用暗示反应越轴
就是在前后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当事人或者是第三者的暗示,进行越轴。这种暗示可以是声音,也可是形体动作,来建立新的叙事段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越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越轴镜头
⑩ 求电影里的越轴镜头 具体到哪本电影的哪段哪分钟!!!!!!!!
请参考下《X战警 第一战》中开头,万磁王小时候和纳粹长官对话的那一段,刚开始都是一个轴的对话,知道万磁王母亲进来的时候,越轴了,一下将镜头的连贯性打乱,有一个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