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越剧老电影外景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越剧老电影外景

发布时间: 2023-01-20 23:55:51

A. 越剧电影红楼梦是在哪个园林拍的

是老电影红楼梦吗?那是在颐和园拍的。一开始的的贾府大门口,就是颐和园大门。

B. 越剧老电影红楼梦在1979年上影的吗

那个不是1979年拍摄的,而是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62年摄制的。导演岑范,主演王文娟:林黛玉;徐玉兰:贾宝玉;吕瑞英:薛宝钗;金采凤:王熙风。

C. 越剧(外景的)在哪里下载啊

这里有很多的越剧可以下载 ,有舞台的,也有外景的。曲目众多,你去看看吧。

http://hi..com/tc312400/blog/item/466316f1bff69aa8a50f5209.html

随便复制几个越剧:

越剧《醉公主》,2集 全剧下载

越剧电影《金枝玉叶》

越剧电影《碧玉簪》(1962)

越剧: 《梅龙镇》章瑞虹.张咏梅.华怡青

越剧《石钟缘》下载(浙江越剧团)

越剧《云中落绣鞋》,2集 全剧下载

越剧电影] 沙漠王子 赵志刚.周晓芬

越剧:《五女拜寿》全集(亲测可下)

越剧《招驸马》,2集 全剧下载

越剧 《西厢记》 方亚芬.钱惠丽.张永梅

越剧电视剧《九斤姑娘》下载(3集,浙江越剧团)

D. 建国后我国拍摄的越剧电影都有哪些

1948年《祥林嫂》
启明公司
原着:鲁迅 改编、导演:南薇 摄影:董克毅、董绍泳
演员: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红 张桂凤 吴小楼 项彩莲 张云霞

1949年《越剧精华》
文华公司
导演:桑弧 摄影:黄绍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楼台会》;
徐玉兰、王文娟的《贩马记》中的《写状》;
袁雪芬,徐玉兰、筱小招、吴小楼的 《双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卖婆记》。

1949年《相思树》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程述尧
编剧:钟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凤娟 金艳芳 陈金莲 高剑琳

1950年《石榴红》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韩义
编剧:沈默
徐天红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剑琳

195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徐进、桑弧 导演:桑弧、黄沙 摄影:黄绍芬
布景设计:胡倬云、张曦白
根据华东戏曲研究院舞台剧本改编
袁雪芬 范瑞娟 张桂凤

1958年《情探》
江南电影制片厂
编剧:田汉、安娥 导演:黄祖模 摄影:李生伟 美工:卢景光
演出:上海越剧院
傅全香、陆锦花

1959年 《西厢记》
香港文华电影公司
金宝花、张茵、高佩

1959年 《追鱼》
天马电影制片厂
改编:集体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 美工:葛师承 副导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剧院
徐玉兰、王文娟、郑忠梅、周宝奎

1960年《斗诗亭》
天马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任志新 美工:葛师承
演出:浙江越剧二团
根据浙江省越剧二团演出本改编

1961年《云中落绣鞋》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1年《王老虎抢亲》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导演:金庸
编剧:金庸
夏 梦 李 嫱 配 音 毕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红楼梦》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徐进 艺术指导:朱石麟 导演:岑范 摄影:陈震祥美工:胡倬云、张曦白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徐玉兰 王文娟 金采风 吕瑞英 周宝奎 徐天红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导演:吴永刚 摄影:罗从周、彭恩礼 美工:张曦白 副导演:赵焕章 舞台导演:黄沙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根据上海越剧院演出本改编
金采风 陈少春 周宝奎 姚水娟 钱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刘金定》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传书》
长春电影制片厂
改编: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组集体,计大为、叶至诚执笔
导演:蔡振亚 摄影:吴国疆 美工:崔永泉、陈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剧团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闯宫》
珠江电影制片厂、香港鸿图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裘凤 导演:斯蒙 摄影:李生伟 美术:葛兴萼 副导演:黄丹彤
演出:武汉市越剧团
金雅楼、筱灵凤

1963年《金枝玉叶》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胡小峰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缘》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拍摄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篮花生》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半篮花生》创作组 导演:朱文顺 摄影:常彦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剧团

1978年《祥林嫂》
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 导演:岑范、罗君雄
摄影:蒋锡伟 美工:胡倬云、谢棨前
袁雪芬、金采凤

1982年《花烛泪》
浙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谢枋、天方 导演:殷子、陈蝉
摄影顾问:石凤歧 摄影:龚国良蓖、周荣震 美工:骆德灏
演出:浙江越剧一团

1983年《莫愁女》
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张弦 导演:周予、吴秋芳 摄影:冯秉镛、单兴良 美术顾问:张曦白 美术:胡荣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寿》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顾锡东 导演:陆建华、于中效
总摄影:王启民 摄影:李俊岩 美术:徐振鹍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剧演出团
董柯娣、徐爱武

1985年《绣花女传奇》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改编:包朝赞 导演:石岚
摄影:瞿金楼 美工:叶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庐越剧团
根据江南民间故事改编

1986年《桐花泪》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包朝赞 导演:沙洁 摄影:张珥 美术:秦柏松 副导演:史凤和
演出:杭州市越剧二团

1999《红丝错》
浙江省电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摄制
编剧:顾颂恩 导演:徐伟杰 摄影:瞿家振、李荣圣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涛、何赛飞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团、北京今古影视策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王云根、钱勇 导演:森岛 摄影:王健

2007年越剧电影
经典版《红楼梦》
主演:郑国凤 王志萍
交响版《红楼梦》
主演:赵志刚 方亚芬
总导演:韦翔东

正要拍摄的电影
《西厢记》《梁祝》
主演:茅威涛 颜佳

E. 哪里有外景拍的越剧

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情探》《追鱼》《碧玉簪》《打金枝》《五女拜寿》《桐花泪》《绣花女传奇》
电视:。《汉文皇后》《魂断铜雀台》》《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红楼梦》《沙漠王子》《西园记》《汉文皇后》《玉蜻蜓》《何文秀传奇》《天之娇女》《蝴蝶梦》《血手印》《花中君子》《孟丽君》《真假驸马》《报国魂》《秦淮烟云》》、《两代怨梦》,《蝴蝶的传说》。《早春二月》》、《绿林奇缘》、《血缘恩仇》、《江南情》。《凄凉辽宫月》、《三看御妹》

F. 跪求一些好看的越剧,最好是外景的,谢谢

以前浙百的电声卡拉OK版本都是外景拍摄,且都是一些经典名段。全剧的话,早先的有吴凤花和陈辉玲的《宫墙柳》、颜佳和江瑶的《一缕麻》、《梨花情》、《红丝错》,黄依群的《陈三两》,还有钱慧丽主演的30集越剧连续剧《红楼梦》,强烈推荐君安和金静的《牡丹亭还魂记》,还有最近11频道播出的绍百张琳和董鉴鸿的《一钱太守》。还有以前老一辈的经典剧目拍成的电影像《梁祝》、《情探》、《追鱼》、《红楼梦》太多了,都是外景,而且在网上一搜很容易找到视频

G.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幕后制作

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把脍炙人口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银幕,拍成彩色故事影片,确定了由桑弧导演,黄绍芬摄影,演员基本上由原越剧班底组成,主演袁雪芬、范瑞娟都是越剧“大腕”,前者以柔婉细腻着称,后者以醇厚质朴见长。她们声情并茂的演唱强化了影片的艺术魅力。
1952年下半年,第一次全国戏曲观摩大会举行,袁雪芬、范瑞娟进京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上级明确地通知:毛泽东主席指示,马上要开拍彩色电影。
1952年年底,《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始拍摄。参与人员非常激动,当时一部黑白电影投资近20万元,彩色电影要翻倍。尽管财政紧张,但还是投入了拍摄。
当时苏联专家明确地说:“你们要拍彩色电影,再过3个五年计划再说,现在拍好黑白片就可以了。”因为灯光、药水等方面都不成熟,她们一面在电影厂拍摄,一面看着工作人员拿着小瓶子药水做实验。她们也不适应当时的拍摄,一个镜头拍十几次,演的情绪都没有了。但即使这样的拍摄方式,还是因为手工印刷、灯光不稳定、色彩不定而流产。
最后,能不能拍成彩色片的问题被提出,而且集中在两盏从苏联进口的阿克炭精灯上。彩色电影必须光源充足,这两只灯一闪一闪,总在眨眼,不能起到应有作用。电影厂决定改拍黑白片。于是,彩色布景和服装必须重新设计,大家在拆布景的时候,电工突然发现:掉头安装的阿克炭精灯可以正常工作了——“原因就是装倒了这么简单。”袁雪芬找到了当时的宣传部长夏衍,请他到摄影棚看看,从摄影机镜头里看到的彩色画面很明丽,于是,召开现场办公会,再次决定拍摄彩色影片。
“1953年夏天非常热,很多天都是38摄氏度。那么多灯照着,我们每天演10几个小时,演完后,脸都肿一圈。”袁雪芬说。范瑞娟的眼睛受不了灯光刺激,肿成葡萄那么大。袁雪芬的十二指肠溃疡发作。11个月的辛苦过去,影片竣工。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前来审查样片,对这部电影大加赞赏:“不是有人说我们没条件拍摄彩色片吗?现在拍出了,不是很值得总结吗?”
陈毅同志亲自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审看样片,并向洗印这部彩色影片的万国强、查瑞根师傅及摄制组全体同志表示祝贺。
当时领导上海文化工作的夏衍到摄影棚了解拍片情况,黄绍芬向他谈了所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用几台防空探照灯的发电车,增加炭精灯,提高棚内的光亮度的办法。夏衍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便向当时上海市长、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汇报。陈毅同意借用,但规定出借时间只限于白天,傍晚前必须归还。时值1953年,国民党轰炸还在持续。就这样,《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方方面面的“精心呵护”下,得以开机拍摄。
由曾经拍摄出《不了情》(1947)、《太太万岁》(1947)、《哀乐中年》(1949)等脍炙人口电影的大导演桑弧于1954年完成的这部舞台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建立后所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电影(之后他又陆续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1956)、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1962))。“越剧”和“彩色”成为影片最终成功的两大核心要素。导演桑弧深知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在舞台视觉表现层面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将其有机移植到“彩色”电影这一当时对中国来说尚属于新技术的视听媒介表现中,在视觉上充分反映出中国戏曲化妆和服装的艳丽,取得了较好的银幕效果,为新中国彩色电影的诞生打响了头炮!另外,《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的经典剧目之一,越剧本身柔美清丽的表演和缠绵动人的唱腔音乐富有鲜明的江南特色,早已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其全女性演员出演角色,擅长演绎青春爱情题材的特点显得尤为细腻,相对而言,它与现实生活距离较小,电影形式化比较容易。
而酷爱戏曲艺术的桑弧导演显然深悉此道,他在拍摄本片时格外仔细,比较研究了《梁祝》的几个不同戏曲版本,然后把越剧版和川剧版的优点组合起来,通过越剧名演员袁雪芬和范瑞娟的表演将之电影化。
导演桑弧曾撰文回忆当时拍摄《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上半年,摄制组进行了排戏,分镜头、美术设计、彩色片摄影、洗印的各项技术试验。影片于7月初开拍,对这部新中国第一次拍摄的彩色戏曲艺术片,周总理和陈毅市长都倾注了很大的关心。1953年冬,影片摄制完成,夏衍同志邀请周总理、邓颖超同志和陈毅市长来审看样片。他们看后十分高兴,对袁雪芬、范瑞娟的优秀表演以及摄制组全体的创作劳动给予很多鼓励。周总理还详细询问厂拍摄情况。他知道舞台上的《梁祝》要演三个多小时,这对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个过量的负荷。
因此,如何把影片的长度控制在电影通常所允许的二小时放映时间之内,而又要尽可能地保留甚至突出舞台上的精华,这确是一个难题。摄制组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仍不能尽如人意。周总理沉思片刻,用商量的口吻问我们,为了剧情的贯串,在“楼台会”和“山伯临终”之后,能否加上一个祝英台思念梁山伯的场面,再衔接下面马家花轿进门,祝公还硬逼女儿上轿的场景。我们觉得总理的建议非常好,于是又补拍了“思兄”一场,增加了短短四句唱词,却把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烘托得更浓烈了。”
这部彩色戏曲片问世后,效果很好。备受观众欢迎,它也为摄制彩色影片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到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老兵新传》。
其实,《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负载的政治意义还不止于这么点。
当时普遍的国际舆论对新中国抱有敌意,在文化方面,认为共产党中国压制文化发展,只会搞一些军事题材的宣传品。中央领导决定投拍《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是从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也有经典的爱情片,也非常重视文化发展。
1954年4月间,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指示中国代表团新闻处放映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外国人对中国越剧片究竟感不感兴趣?作为新闻联络官的熊向晖心中没有把握。上世纪20年代在欧洲生活过,对欧洲人的文化素养有较多了解,并且喜欢看中国各种民族歌舞尤其是越剧的周恩来认为,越是具有民族性的,就越有世界性。
因此,只要给这部影片取个既恰如其分又有吸引力的别的名字,外国人看它的兴趣是会有的。 周恩来凝神沉思了一会儿,说“只要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并在放映前作3分钟的说明,概括地介绍一下剧情,用语要有点诗意,带点悲剧气氛,把观众的思路引入电影,不再作其他解释。这样试试,我保你不会失败。不信,可以打赌,如果失败了,我送你一瓶茅台酒,我出钱。”
200多名记者被这样陌生而优美的文化感动着,当时主要的国际舆论转了风头:“谁说共产党不要文化?新中国建国不久,就拍出了这样美丽的爱情彩色片。”在日内瓦,周恩来总理还邀请查理·卓别林先生观看了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查理·卓别林认为,这是一部最出色的影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查理·卓别林十分欣赏《梁祝》,他由衷称赞中国民族戏曲的优秀传统。他说:“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一部非凡的影片!就是需要有这种影片!这种贯串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影片。希望你们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对美的观念。我希望你们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而我知道你们是已经有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得国内外众多荣誉:1957年4月在文化部举行了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授奖大会上,荣获舞台艺术片类的唯一金奖;1954年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1955年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影片在巴黎放映时也引起了轰动,外国人的反映是影片“故事好,表演好,音乐好,色彩好”。

H. 越剧电影红楼梦是在哪个园林拍的

1962年,越剧《红楼梦》在香港搭室内布景拍摄的。
1962年,越剧《红楼梦》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导演岑范,主演王文娟:林黛玉;徐玉兰:贾宝玉;吕瑞英:薛宝钗;金采凤:王熙风。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个唱词几乎全中国的人都很熟悉。一部戏,便贯穿了一个戏种的历史;一部戏,就几乎容纳一个戏曲的全部精妙。这样的情形,只有《红楼梦》和演绎它的越剧。
越剧红楼梦是由剧作家徐进于1958年所编写一出越剧剧目,由于其为首度将整个红楼梦的故事完整地呈现于戏剧舞台,且以优美的台词、唱词,细致的表现手法,丰富的人物个性塑造,再配合上越剧本身语言的特色,以及主演者徐玉兰、王文娟等人的演技及优秀嗓音,使其在1958年2月18日于上海首演以来,广受到欢迎,其后并在1959年在北京作为国庆10周年演出,至1962年该剧在香港被拍成戏曲电影,使之更加广为流传。
越剧红楼梦成为当代戏剧中红楼戏的经典代表作,后来两岸三地改编的红楼戏曲及电影,或受其影响,或试图改弦更张以超越之。而这部戏也不断重新演出,1990年代以后,开始由新一代的越剧演员来演出此剧。
越剧红楼梦首演时的阵容: 编剧:徐进 艺术指导:吴琛 导演:锺泯。
演员:徐玉兰饰贾宝玉、王文娟饰林黛玉、陈兰芳饰薛宝钗、唐月瑛饰王熙凤、周宝奎饰贾母、徐慧琴饰贾政、郑忠梅饰王夫人。

I. 好看的越剧,古装外景拍摄

赵志刚
华怡青
朱雪莲
越剧电视剧
红楼梦
外景版,主演:王文娟,金美方,单仰萍等...越剧
孟丽君
外景电视连续剧,着名戚派花旦傅幸文和尹派小生萧雅联袂主演的越剧外景电视剧《血缘恩仇·洞房》。为拍摄本次电视剧编剧还对原演出本稍作修改,使剧本增添了艺术性,更加符合戚(雅仙)派、尹(桂芳)派...
〖越剧影视〗《真假驸...
分类:越剧,电视剧
v.ku6.com
越剧电视剧警世情缘第4...
分类:越剧电视剧警世情缘第4.....
好看的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