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山夜雨的影片评价
吴永刚、吴贻弓在1980年完成的电影《巴山夜雨》,在一艘客轮从重庆开往武汉的旅程中,通过对几个形象鲜明的乘客的刻画,展现了“文革”后期的社会缩影。
扮演小姑娘的茅为蕙已成为着名钢琴家,她6岁时吹蒲公英的可爱模样至今还留在不少观众的脑海里,那首歌谣更是成为经典:“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欢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里飘散。”
影片在一个很短的限度和很小的范围内,描写十年动乱中人民同“四人帮”进行斗争的一个“点”,它具体、集中、细致、逼真地浓缩了一个巨大社会在那个非常时期中的真实情况,力求广泛和全面联系整个社会的生活面;它清晰地描绘出普通人民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质朴和真诚,刻画出他们得以生存和斗争的信念与理想。正是这种蕴藏在人民心底的美德和力量,使该片具有了清新的诗意。
它“以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人物群像,表现了我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美好的心灵”(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一届评选委员会评语)。
影片把人物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思考,从而使这些具有当代特点和素质的人物,在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表现上,同时具有某种民族历史传统的继承性。
影片多方面的吸收和事例古典诗词、水墨绘画和散文、戏剧等方面的技巧和手法,着力于诗情与哲理交融的美学效果,善于用简练的笔触勾勒生动的形象,使之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Ⅱ 巴山夜雨电影谁演的
主 演
李志舆,张瑜,强明,仲星火,欧阳儒秋,林彬
《巴山夜雨》是由吴永刚,吴贻弓执导,张瑜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处境的旅客对一个事件的不同反应的故事。
Ⅲ 八十年代的怀旧经典电影有哪些
《庐山恋》 《巴山夜雨》 《天云山传奇》 《苗苗》 美术片《三个和尚》 81 《邻居》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西安事变》 《月亮湾的笑声》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伤逝》 《子夜》 《喜盈门》 《沙鸥》 《知音》 《南昌起义》 《阿Q正传》
Ⅳ 最近偏爱70-80年代的老电影 介绍下 谢谢啦 要国产的哦
《海市蜃楼》 导演:徐小明 编剧:徐达初 徐小明 张华标 主演:于荣光 徐小明 帕霞·乌买尔 古丽加汗 范冬雨 上映:1986年 《赛虎》 80 《庐山恋》 《巴山夜雨》 《天云山传奇》 《苗苗》 美术片《三个和尚》 81 《邻居》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西安事变》 《月亮湾的笑声》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伤逝》 《子夜》 《喜盈门》 《沙鸥》 《知音》 《南昌起义》 《阿Q正传》 82 《人到中年》 《骆驼祥子》 《城南旧事》 《骆驼祥子》 《牧马人》 《逆光》 《风雨下钟山》 《孔雀公主》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茶馆》 《泉水叮咚》 美术片《鹿铃》 83 《乡音》 《廖仲恺》 《血,总是热的》 《大桥下面》 《秋瑾》 《十六号病房》 《再生之地》 《李冰》 《毛泽东》 《四渡赤水》 《不该发生的故事》 《候补队员》 美术片《鹬蚌相争》 84 《红衣少女》 《高山下的花环》 《边城》 《黄山来的姑娘》 《谭嗣同》 《黄土地》 《雅马哈鱼档》 《雷雨》 美术片《火童》 85 《野山》 《日出》 《黑炮事件》 《绝响》 美术片《金猴降妖》 86 《孙中山》 《芙蓉镇》 《血战台儿庄》 《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87 《老井》 《红高粱》 《人鬼情》 《井》 《孩子王》 《山雀儿》 88 《晚钟》 《欢乐英雄》 《阴阳界》 《棋王》 《大喘气》 《疯狂的代价》 美术片《山水情》 89 《开国大典》 《百色起义》 《庭院深深》 《哦,香雪》 1. 中国1979:归心似箭(李俊)11本 2. 中国1978:小街(杨延晋) 3. 中国1978:剪辑错了的故事(杨延晋) 4. 中国1980:小花(黄建中) 5. 中国1980:巴山夜雨(吴贻弓) 6. 中国1980:天云山传奇(谢晋)126 7. 中国1980:三个和尚 8. 中国1981:庐山恋 9. 中国1981:西安事变(成荫)19本 10. 中国1981:邻居(谢非) 11. 中国1981:喜盈门 12. 中国1981:沙鸥(张暖昕) 13. 中国1981:巴山夜雨(吴贻弓) 14. 中国1981:人到中年(王启明、孙羽)11本 15. 中国1982:牧马人 16. 中国1982:少林寺 17. 中国1982:骆驼祥子(凌子风) 18. 中国1982:没有航标的河流(吴天明) 19. 中国1982:许茂和他的女儿 10. 中国1982:城南旧事(吴贻弓)10本 11. 中国1983:乡音(胡炳榴)91 12. 中国1983:一个和八个(张军钊)10本 13. 中国1984:人生(吴天明) 14. 中国1984:红衣少女(陆小雅)10本 15. 中国1984:边城(凌子风) 16. 中国1984:黄土地(陈凯歌)10本 17. 中国1985:猎场扎撒(田壮壮) 18. 中国1985:高山下的花环 19. 中国1985:青春祭(张暖忻)10本 20. 中国1985:良家妇女(黄建中) 21. 中国1986:黑炮事件(黄建新)116 22. 中国1986:野山(颜学恕) 23. 中国1986:芙蓉镇(谢晋)166 24. 中国1986:人鬼情(黄蜀芹)115 25. 中国1986:孙中山(丁荫楠)17本 26. 中国1986:盗马贼(田壮壮)9本 27. 中国1986:湘女潇潇(谢飞)10本 28. 中国1987:老井(吴天明)133 29. 中国1987:红高粱(张艺谋)91 30. 中国1988:棋王(滕文骥) 31. 中国1988:孩子王(陈凯歌) 32. 中国1989:本命年(谢飞) 33. 中国1989:晚钟(吴子牛) 34. 中国1989:百色起义(陈家林)115 35. 中国1989:开国大典(李前宽)18本 36. 中国1990:菊豆(张艺谋) 37. 中国1990: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夏刚) 38. 中国1990:过年(黄建中)10本 39. 中国1990:双旗镇刀客(何平)90 40. 中国1990:北京,你早(张暖昕)110 41. 中国1990:血色清晨(李少红)
Ⅳ 八十年代三十部国内经典电影有哪些
八十年代三十部国内经典电影有:
《苗苗》《红牡丹》《巴山夜雨》《等到满山红叶时》《第二次握手》《庐山恋》《戴手铐的旅客》《天云山传奇》《月亮湾的笑声》《喜盈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知音》《漩涡里的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北影版)》;
《骆驼祥子》《牧马人》《人到中年》《少林寺》《赤橙黄绿青蓝紫》《城南旧事》《快乐的单身汉》《咱们的牛百岁》《青春万岁》《大桥下面》《人生》《高山下的花环》《黄山来的姑娘》《芙蓉镇》《红高粱》《庭院深深》。
1、《苗苗》
《庐山恋》是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由黄祖模执导,张瑜、郭凯敏主演的风景抒情故事片。影片讲述了一位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周筠回到祖国庐山游览观光,与中共高干子弟耿华巧遇,两人一见钟情并坠入爱河的故事。2018年8月18日,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
Ⅵ 求老电影《笔中情》《巴山夜雨》《从奴隶到将军》
我的网络空间里有,点击下面我的头像或用户名,再点击“空间”
Ⅶ 谁有老电影{巴山夜雨}的影评啊!!急要啊。。。在线等
要在1980年的语境中真正读懂《巴山夜雨》,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尽管这部影片除了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以外,还获得了包括最佳故事片奖在内的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5个奖项。要读懂《巴山夜雨》,必须读懂中国电影史上的吴永刚。作为一个从1930年代中国影坛走来的中国电影艺术家,吴永刚是独特的。这位美工师出身的电影导演,对电影的理解有常人所不及之处。无论是在《神女》(1934)、《浪淘沙》(1936),还是在《巴山夜雨》(1980)中,吴永刚着力追求的总是“意境”。这样,《神女》里纷扰的都市和哀怨的少妇,《浪淘沙》中寂寥的孤岛和迷离的白沙,以至《巴山夜雨》里飘荡的蒲公英和忧伤美丽的巴山夜雨,不仅是吴永刚的最爱,而且是影片最动人的所在。
正因为如此,吴永刚的电影往往身处边缘。也就是说,对“意境”的热爱,使吴永刚最容易偏离中国电影的主流话语,也使吴永刚及其电影非常容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重视载道和讲究叙事的中国电影传统,曾经使人们漠视《神女》的光辉,也使人们误读《浪淘沙》的真正蕴涵;而大多数吴永刚电影,由于缺少知音的共鸣,终于导致长久的湮没不彰。只是在《巴山夜雨》里,吴永刚才让人们真正体会了“意境”的魅力。
从1959年或者1960年开始,吴永刚就在酝酿着《巴山夜雨》(当然不是从剧作的角度)。因为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开始,《巴山夜雨》故事赖以存活的时代背景15年后才发生。1959年或者1960年的吴永刚,心目中的下一部电影必须有一个“意境”:那是导演曾经看见的一副木刻,画中的小女孩显然是一个贫穷的孩子,她身边放着一个小竹篮,小女孩跪在地下,鼓着腮帮子吹蒲公英,那么天真、稚气。
15年后,吴永刚等到了《巴山夜雨》。一切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只有“意境”还在心中。尽管从故事层面上看,《巴山夜雨》被赋予那么众多的偶然与巧合以及那么沉重的历史与现实,但导演仍然没有把它拍成一部“传奇”。为了苦苦追索几十年的“意境”,吴永刚选择了抒情。
主人公秋石便是诗人。在导演“以不表演为表演”方针的指导下,李志舆的表演由于过于内敛而稍显木讷,但并不影响影片的整体效果。在吴永刚看来,作为诗人的主人公,其实是造成影片抒情格调的最好载体。首先,秋石在狱中写的那一首《蒲公英》诗,便被导演四次运用到影片中,起到了较好的结构影片与表情达意的功能;其次,导演可以通过诗人的视角,自由地创意造境。这样,在故事主线之外,影片不仅成功地将雄奇的巴山、滔滔的长江与静默的神女峰、滚滚的漩流剪辑在一起,而且成功地把孤独飞翔的苍鹰、摇曳波浪的航标与梦境一样的爱情回忆交织在故事时空之中,使影片本身增添了一种难得的人文深度和浓郁的抒情氛围。为了使影片最终导向一种美好的“意境”,吴永刚甚至放弃了《神女》和《浪淘沙》中的人性批判。不用说,秋石是高洁的形象;即便女专案人员刘文英,影片也是需要她的“转变”,演员张瑜正是因为“一股子稚气”被吴永刚选中的;另一专案人员李彦,最后关头露出真面目,他也是解救诗人秋石的策划者;整个客轮,从船长到乘客,都是善良的好人。直到影片最后,秋石携女儿上岸,客轮发出长鸣,向秋石父女告别,这时,连客轮本身也被赋予了善良的品性。当然,丑恶与黑暗是肯定存在的,只是在影片中,吴永刚宁愿把它们彻底推到背景,让它们在道德的法庭上,接受缺席的判决。也正是在这里,体现出导演独特的才华。
对“意境”的渴望,使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吴永刚,拥有了一个持续十多年的“蒲公英小女孩”情结;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蒲公英小女孩”所蕴涵的“美”,显然应该并且确实已经上升为对“丑”的否定和对“恶”的批判。但是,吴永刚没有打算沿着这一思路走下去,而是过早地离开现实,趋向了“浪漫主义”。诚然,正如吴永刚自己所言,影片中多一些好人没有什么不对,何况,影片结尾,小娟子吹蒲公英的镜头,更是导演自己酝酿经年的画面,不可能轻易放弃;影片的深度在于:当主人公秋石带着女儿离开客轮,行走在林间山道时,秋石只有片刻流露出慈父般的微笑,大多数时候是心情沉重的;女儿欢笑着奔向山野,吹起蒲公英,蒲公英随风飘荡在蓝天白云,这一切,都是通过秋石伤感的视线展现出来的,给“蒲公英小女孩”的“美”镀上了一层忧郁和凄凉。全片倒数第二个镜头,仍然停留在秋石的近景上:重获自由的秋石,面对刚刚回到自己身边的女儿,决定收起沉重的心情,从容地微笑,但笑容瞬间转换为悲伤。诗人的情绪,徘徊在大喜大悲之间。仿佛不忍心目睹这一切,镜头宕开,在茫茫群山中定格。依靠这样的结尾,吴永刚紧守着自己的美学。确实,吴永刚从来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现实”在他的作品中已经被咀嚼成一个坚硬的内核,无处不在却又被有意隐藏;同时,吴永刚也从来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浪漫主义者”,在超越现实的时空中放荡神思不是他的目的。他追寻的“意境”,凝聚着自身思想的深刻性,但又焕发出电影画面特有的美感和魅力。
就像《巴山夜雨》的结尾,尽管缺少了人性批判,但反思历史的动机,却刻写在美丽的“蒲公英小女孩”与苍茫的巴山夜雨之中。
Ⅷ 在线跪求巴山夜雨(1980)主演李志舆免费百度云资源链接,求分享
《巴山夜雨》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RZk3WJynDdiUhwkRU7cPEw
《巴山夜雨》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吴永刚、吴贻弓执导,李志舆、张瑜主演,于1980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