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侦察兵老电影还叫什么名称
《侦察兵》是北影厂1974年拍摄的黑白故事片,这是文革开始以后该厂的第一部故事片,由摄影出身的李文化导演。
该片上映后,受到《人民日报》和某些高层的批评,说其故事情节虚假;但没有停映,也没有听说还有其他名称。
名叫《侦察兵》的老电影还有一部是1953年北朝鲜拍摄的。于1954年由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后在国内上映。
Ⅱ 70年代北影厂三朵金花,浑然天成的美貌红遍全国,如今境况如何
前言
如今的娱乐圈一直都在不断向前发展着,涌现出来了一大批新生面孔,而大家的关注点也渐渐放到这些新人的身上,不少曾经辉煌一时的艺人们都渐渐被大众遗忘。毕竟岁月不饶人,那些早年间活跃的演员们,现在大都已经丢失了完美的容颜,也很少会活跃在这个圈子里,虽然现在这些前辈们都没有了多少热度,但是他们早年间的光芒被定格在了时光里。
“三朵金花”
70年代的时候,被誉为“北影厂三朵金花”的三位女演员成为了所有人心目中的女神,在那个年代,没有美颜滤镜,更没有整容技术,所以每一个人都会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
后来的张金玲还在各地举办过自己的画展,都获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张金玲早早地就退出了演艺圈,但是她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并且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有着不错的成就,简直活成了人生赢家!
结语
如今“三朵金花”都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是很幸运的是,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她们都为自己制造了精彩的人生,也相信她们的晚年生活可以有非常多的美好回忆!
Ⅲ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电影版本
两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根据周克芹的小说改编摄制而成,据说在当时的八十年代,由于导演与原着者之间对剧本有分歧,结果产生了中国百年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八一厂与北影厂同时开机制作同一部电影,几乎是同时上映;八一厂选择了王馥荔、斯琴高娃主演,而北影厂则选择了李秀明、张金玲、杨在葆主演,确实在当时的电影界热闹了一番。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版本较为忠实于原着,以四姑娘许秀云的命运为主线,展示了在特定环境下人们心中的痛苦纠缠和各种复杂的矛盾带给人的影响。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版本将原着悲剧情节的中心由四姑娘许秀云移到了许茂身上,对主要人物的个性、心理活动重新进行的加工,强化了影片的思想性和社会性。影片在选景、构图等方面采用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并表现出具有浓郁的四川地域特色。
Ⅳ 老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李秀明,王馥荔,谁演的许秀云好
老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有北影厂和八一厂分别拍的两个版本。
北影厂版本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是由李秀明演的许秀云。
八一厂版本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是由王馥荔演的许秀云。
李秀明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确呈现了精彩表演,天生的“苦相”也正好符合剧中人设。
而王馥荔的表演,分寸感掌握得恰到好处,内心戏的展现也层次分明,并不逊色于李秀明。只是李秀明版许秀云抢先一步进入观众视线,所以给大家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但就个人而言,更欣赏王馥荔清新淡雅的表演,与小说中的许秀云更加贴近一些。这是与八一厂专门把小说原作者周克芹也请来参与剧本的改编有关。
Ⅳ 80年代八一厂6位最帅男影星,如今命运不尽相同,有人一生无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影视业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在那个物资并不富裕的年代,我国各大影厂产出了很多经典作品,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色彩。
八一电影制片厂涌现出了一大批男演员,他们凭借威猛帅气的外貌和不俗的演技,成为了那个年代的当红小生。
被人们所熟知的朱时茂、陈佩斯、唐国强等知名演员,都是当年八一厂的“门面”。
多年后再回看,他们当年的英俊潇洒,到现在也已经褪去了几分,他们的人生境遇也是截然不同。
如今已经过了几十年,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当年八一厂的当红小生如今的生活状况如何吧!
朱时茂1954年出生在山东,他在家中排行老六,而且还不是最小的,可想而知他家里有多少孩子。
在他还没成年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而这一大家子的吃饭都成了问题,所以朱时茂小时候的日子并不好过。
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吃了很多苦, 而小小的朱时茂把这一切看在了眼里,他下定决心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在那个年代,当兵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尤其是能成为部队的文艺兵。
于是,16岁的朱时茂选择报名参军,并且进入到了福州军区的话剧团,成为了一名部队的文艺兵。
朱时茂从一个零基础的演员,在军区话剧团一路摸爬滚打,逐渐在话剧的舞台上变得如鱼得水。
他的长相本来硬朗帅气,再加上在舞台上的从容,很快朱时茂就有了小小的名气,而舞台也给他带来了很深厚的表演功底和经验。
1975年,朱时茂被北影厂的导演水华相中,他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西沙儿女》。
但种种原因之下,这部影片没能完成拍摄。
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1981年朱时茂被谢晋导演选中,他出演了影片《牧马人》中的“老许”,他一举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当红小生。
朱时茂的名气越来越大,收入也越来越多,但他从不乱花钱,还经常给家里的老母亲寄钱。
1983年,朱时茂被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同时他还与相恋20年的范旭霞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事业家庭双丰收的朱时茂,又在舞台上遇到了自己的好搭档—陈佩斯。
两人作为搭档,从1984年开始连续多年登上春晚的舞台,他们表演的小品《吃面条》《羊肉串》《拍电影》等等一直流传至今。
1992年,朱时茂和范旭霞也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他们的儿子朱青阳出生。
朱青阳从小就身体虚弱,朱时茂为了给儿子治病,走遍了全国的各大医院,他的演艺事业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妻子为了能让朱时茂不这么累,选择带着朱青阳到美国治疗,让朱时茂专心于热爱的演艺事业。
后来朱时茂变成了偶尔拍电影,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导演上。
虽然他指导的戏,并没有像自己出演的影视作品和小品那样受欢迎,但不会有人否认朱时茂的才华。
朱青阳长大在外留学,学成归国之后也步入了影视行业。
2014年,在朱时茂的帮助下,朱青阳导演的电影《蝶.莲花》上映,收获了一众观众的赞赏。
如今的朱时茂已经68岁了,尽管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满面稚气的当红小生了,但他偶尔还会出现在综艺节目中。
现在的他与青梅竹马的妻子已经恩爱53年,两人的感情从未出现过矛盾,儿子朱青阳如今也是事业有成。
朱时茂这位老艺术家现在的生活,可谓是幸福美满!
陈佩斯和自己的“黄金搭档”朱时茂是同年生人, 而且他小时候的生活,一点不比朱时茂好过。
陈佩斯的父亲陈强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小时候的陈佩斯就经常看父亲的表演,他从小也想象父亲一样从事文艺演出。
可后来 社会 的动荡,险些让陈佩斯的演艺梦破碎,在他15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去到了内蒙古插队劳动。
他在沙漠地区的兵团里度过了四年,期间陈佩斯几次报考总政话剧团,但种种原因都没有录取他。
1973年,在演员田华的推荐下,陈佩斯考入了八一电影厂的剧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演员。
由于陈佩斯长着一张“坏人脸”,所以在剧团里他经常出演一些小配角,但他从不抱怨,而是专心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
多年的舞台经验积累,为陈佩斯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0年,他和父亲陈强合作了电影《瞧着一家子》,这部影片获得了文化部的优秀影片奖,他也因此有了一些名气。
之后的几年里,陈佩斯出演了多部优秀影视作品,其中1981年他参演的电影《法庭内外》,又一次斩获优秀影片奖。
1982年,他在电影《夕街照》中出演主角二子,被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他的演技再次得到了认可。
从1984年开始,他和朱时茂成为了春晚舞台的常客,他们两人在春晚的舞台上,为观众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
除了小品,陈佩斯也没有放下在影视作品上的发展。
1988年,他凭借出演影片《少爷的磨难》,获得了小百花奖的最佳男主角;他在影片《京都球侠》的出色发挥,斩获了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他在事业上大展宏图的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
他和妻子王艳玲经人介绍相识,两人结婚后,王艳玲成为了陈佩斯的经纪人,1989年两人的儿子陈大愚出生。
从2001年开始,陈佩斯又开始了自己的话剧事业,《托儿》《阳台》《老宅》等等都是陈佩斯创作的优秀话剧。
陈佩斯除了热衷于表演事业,他还涉足了导演事业。
2015年,由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好大一个家》登上央视一套,这部电视剧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而陈大愚也跟随了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2021年,父子俩还共同主演了电影《顶牛》。
到今年,陈佩斯也已经68岁了,尽管当年他并不是靠颜值成名,而他把自己的才华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演艺事业。
现在的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话剧表演上,有时候陈大愚还会和父亲共同出演话剧。
祝陈佩斯老师的事业顺顺利利,身体健 健康 康!
唐国强1952年出生在山东青岛,他从上学开始就热爱文艺演出,凭借他的努力,中学毕业后考入了青岛市话剧团。
他成为话剧演员之后,在舞台上一直都是兢兢业业,每一次登台他都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表演。
唐国强在话剧团的五年里,不仅成为了团里的主要演员,也为他日后的表演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5年,唐国强被八一厂“借调”去拍电影,她出演了影片《海南风云》,敲开了影视圈的大门。
1977年,他又出演了电影《走在战争前》,唐国强拍戏时不慎坠马受伤,但他依然坚持把工作完成。
他的敬业精神很快得到了赏识,没过多久就被调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
唐国强本来就长得高高大大,而且有着一张干净的脸庞,在那个年代 ,他一度被人们称为“奶油小生”。
在他演艺事业刚步入正轨的时候,他遇到了第一任妻子孙涛。
孙涛属于高干子女,反观唐国强只是穷小子一个,孙涛的父母极力两人的感情,但孙涛就是认定了唐国强。
1979年,唐国强凭借电影《小花》一举成名,这部影片在政府奖、百花奖都有所斩获,唐国强也因此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
同年,他和孙涛也步入了婚礼的殿堂, 1983年,两人的女儿唐莉出生,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还被评为“模范家庭”。
1985年,33岁的唐国强去到了北影进修,他毕业之后又转战电视剧,演艺事业又取得了进步。
但那几年的唐国强忙于工作,经常忽略了和妻子孙涛的交流,聚少离多的生活让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多。
后来唐国强又传出和演员壮丽的绯闻,这更加刺激了两人的感情,最终两人于1989年离婚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1990年,孙涛没能承受住生活的打击,选择了离开人世 。
那一段时间里,唐国强意志消沉,是壮丽陪他走出了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两人在1993年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壮丽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她对唐莉也视如己出,有时候唐国强夫妇对女儿甚至比儿子还好。
家庭上的和谐,也让唐国强的事业有了更好的发展,他凭借正派的长相,成为了出演伟人的御用演员。
那几年唐国强的事业可谓是如日中天,电视剧、电影的邀约不断,很多奖项赛事也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所谓男人越老越有味道 ,岁月虽然在唐国强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的气质可谓是越来越有味道。
如今的唐国强已经69岁了,他不仅出演影视作品,还参与了一些综艺节目的拍摄,所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了。
现在的他早已不是当年的“奶油小生”了,但如今儿女双全,妻子壮丽也一直陪在身旁,晚年生活很幸福了。
宝珣出生于北京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姓氏是爱新觉罗,也就是说宝珣是清皇室后裔。
他还有一个姐姐,是一名话剧演员,后来被培养成了一名专业的演员,出演了多部影视作品。
宝珣从小就喜欢文艺表演,他和姐姐经常去看演出,但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并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戏子”。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宝珣实现了自己的演艺梦想。
重拍版的电影《年轻的一代》剧组在招演员时,发现了面目清秀的宝珣,剧组给了宝珣一个足球迷的角色。
虽然宝珣在剧中角色不大,但凭借自己的颜值,他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也爱上了演戏。
后来他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还给唐国强配戏,在电影《海南风云》中饰演了一个通信兵。
此后多年,宝珣在八一厂出演了多部影视作品,在《今夜星光灿烂》《花枝俏》《苦果》等作品中,都可以看见宝珣的脸庞。
宝珣很快在八十年代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影视明星,但在他事业最红火的时候,他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由于父母给他们姐弟俩很大的压力,父亲甚至一度要跟他俩断绝关系,于是宝珣和姐姐只能退出“戏子”的行列。
当时国内掀起了一阵出国潮,于是宝珣就只身一人去往了新加坡。
宝珣刚到新加坡时,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为了生活,他只能四处打工赚钱,洗车、服务员甚至是保姆,他都做过。
后来他转战商业,经过多年的打拼才有所成就,现在的他成为了一家国际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成为了一名富商。
虽然关于宝珣现在的生活消息少之又少,但是他孤身一人在外打拼取得了成功,相信他的生活也一定是幸福美满的。
尽管宝珣和姐姐在事业发展最好的时候退出了影视圈,但他们当年在荧幕上留下的影片,到今天再看,依然值得回味。
巫刚1960年出生在山东青岛,父母都在文工团工作,从小的生活环境,也让他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后来由于 社会 的动荡,父母都离开了热爱的舞台,巫刚也因此过了一段苦日子,好在后来 社会 平息,他们一家的生活才有所好转。
尽管巫刚喜欢表演,但父母怕他像自己一样受到折磨,于是便把巫刚送到海洋公司工作。
巫刚在单位中虽然表现很好,但毕竟他的心思不在这上面,工作时经常出现一些问题,于是父母才同意他去演戏。
1979年,巫刚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而在学校中,他认识了妻子赵英,两人毕业后被一同分配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
巫刚来到八一厂之后,把自己的演技展现的淋漓尽致。
1984年,巫刚出演了《骆驼草》和《黑蜻蜓》两部影片,他凭借高大的身材和一脸正气的长相,开始出演不同风格的角色。
很快,巫刚就成为了八十年代的当红小生,成为了无数人追捧的影视明星。
1988年,他和赵英结婚了,两人住在单位分的小房子里,日子虽然苦了点,但是很甜蜜。
当时巫刚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两人便决定先不要孩子,赵英为了照顾家庭,放弃了演艺事业。
可那时候拍戏不像现在,一两个月就能拍完,在当时一部影片至少要拍半年的时间。
巫刚长时间忙于工作,经常忽视在家的赵英,聚少离多的生活也让两人的矛盾越积越深,两人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淡。
2003年,两人15年的婚姻走向了破裂,两人没有孩子,离婚之后也没有什么牵挂了。
离婚后的巫刚更加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了,各种题材的电视剧、电影,都可以看见他的身影,甚至他还出演了美国电影《变形金刚4》。
有人说巫刚和前妻的感情破裂是因为长时间的分离,还有人说是巫刚有了新欢。
在巫刚离婚不久后,就传出了他和不婚不育主义的陈瑾走到了一起,只是两人从来没有承认过。
如今的巫刚已经61岁了,但他依旧活跃在荧幕上,他还在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中发挥着余热。
而他和陈瑾有时候还会被拍到一起出街购物,两人相互陪伴也已经走过了多年。
巫刚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老戏骨了,虽然到现在都无儿无女,但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潇潇洒洒地走过了一辈子!
1950年,金鑫出生在上海市,从上学就热爱表演的他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系。
1977年,金鑫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话剧演员。
他在剧团的几年时间里,积攒下了很多表演经验,为他日后的演艺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金鑫被调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同年,他出演了电影《路漫漫》。
金鑫凭借出色的演技和硬朗的长相,一举夺得了八一电影厂的最佳男演员,他也因这部影片收获了爱情。
他在剧组中和八一厂“厂花”相识,两人因戏生情走到了一起,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生下了儿子金铭雁。
婚后,他和妻子没有放弃热爱的演艺事业, 金鑫后来出演的影片《布谷催春》和《老板哥与电妹子》都获得了文化部的优秀影片奖。
金鑫出道几十年来,塑造了很多优秀角色,但他为人低调,很多观众只记得戏里的角色,而不知道金鑫是谁。
金鑫就是这样的人,他只专心于塑造角色,从不关心名与利。
而她和妻子携手几十年,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感情问题,夫妻二人在圈中早已成为了一段佳话。
金鑫的儿子金铭雁早已经留学归国,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导演。
如今的金鑫已经70岁了,他和妻子偶尔还会出现在荧幕上,生活中更多的时间就是父亲二人散步、做饭,生活可谓是幸福美满。
祝福老戏骨金鑫老师身体 健康 !
过去多年之后,再回过头去看当初的小生,已经变成今天的老戏骨了。
虽然他们没有当年的英俊潇洒,但用最好的演技,给我们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经典影视作品。
现在很多明星流量很大,但他们之中很多人,都缺少当年的那份敬业与真诚。
艺术家们虽然年龄大了,但他们永远都值得后辈去学习。
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所以会有各自不一样的人生,不管曾经他们如何对错,到如今都已经往事如烟。
祝福老一辈艺术家们!
文| 数据线
编辑|阿喧
图源网络,侵删
张馨茹:嫁给歌王张帝,成了闺蜜的后妈,相差33岁的感情如胶似漆
14年了,拿钱大闹谢晋葬礼的刘晓庆,实现照顾他妻儿的承诺了吗?
80年代珠影厂7朵金花,再回首容颜不再,她们的生活现状如何了?
Ⅵ 老电影主人公有四丫头的这部片子叫什么名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四姑娘名字是许秀云。
同名电影有两部,分别是八一厂与北影厂拍摄。
Ⅶ 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北影厂是一回事吗
当然不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49年,1948年北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电影事业的成长,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并从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抽调了一批从事电影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干部,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
Ⅷ 一部史诗大片,为何被封存山洞12年,原型多数壮烈牺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能看到的主要电影主要都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以及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有北影厂拍摄,与此同时,一些年轻的电影厂也陆续筹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和西安电影制片厂。
为了能在全国迅速打开局面,珠影厂和西影厂都立足集中力量拍摄一部轰轰烈烈的史诗大片,其中西影厂在这段时间拍摄的代表作是《桃花扇》,而珠影厂的代表作则是《大浪淘沙》。
奇怪的是,珠影厂拍摄《大浪淘沙》用时三年多,耗费人力和资源无数,但这部电影在1965年摄制完成后却被封存在山洞里12年无法面世,直到1977年才重见天日,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本文就聊聊《大浪淘沙》背后的故事。
一、故事原型
《大浪淘沙》主要人物是四兄弟顾达明、靳恭绶、余洪奎和杨如宽,他们背井离乡走到一起,结拜为兄弟共同到济南求学寻找真理。在济南他们结识了进步女青年谢辉和刘芬,在老师赵锦章的教导下逐渐接受革命思想。
1927年兄弟四人和谢辉刘芬一起赶赴武汉加入大革命浪潮,在这里他们出现了分化,杨如宽参军,余洪奎投奔了在国民党任高官的老师薛建白,靳恭绶四人考入军校。
马日事变中,余洪奎暗杀赵锦章,靳恭绶顾达明死里逃生回到武汉,杨如宽对革命失去信心回家谋生。在七一五事变中靳恭绶和顾达明杀死余洪奎为赵老师报仇,随后革命青年和工农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
故事的核心是四兄弟、两位进步女青年和两位老师,这些角色和事件均改编自革命干部朱道南的自传《在革命的洪流中》。
在原着中,朱道南、谢拙民、杨荣林是来自山东枣庄的三兄弟,他们痛打恶霸学生被土匪威胁生命被迫背井离乡到济南上学,地主的儿子孙之斌由于全家被土匪仇杀灭门也跟着他们一起离开家乡。在济南上学时,他们结识了进步学生白慕翰和进步女青年刘辉,也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在一次革命聚会中他们遭遇军警抓捕,紧急时刻一个来自山东曲阜的黑脸大汉公今寿救了他们,几个人成为形影不离的同伴。
1927年朱道南五兄弟和刘辉一起被组织派往武汉考军校,杨荣林由于第一次没考上自尊心受损参加了北伐宣传队,孙之斌在街上偶遇做生意的姨夫也告别同学们转去经商。其余四个人考上了军校,朱道南、公今寿和谢拙民转到长沙分校接受分校书记赵柔坚的领导。
在马日事变中,赵柔坚被敌对分子余五一杀害,朱道南三人杀死余五一逃出学校回到武汉,继而和刘辉一起被编入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该团在参加南昌起义的路上被缴械,随后南下广州,成为广州起义的主力军。
电影《大浪淘沙》的故事只改编到南昌起义之前,并对原着里的人物进行了重组。
公今寿成了主角靳恭绶,朱道南和谢拙民合并成顾达明,杨荣林和一部分孙之斌结合组成了杨如宽,余五一和另一部分孙之斌结合成了余洪奎,赵柔坚和白慕翰结合成了赵锦章。
16岁的刘辉则分成了两个人物,年轻的刘芬和出身书香门第的谢辉。
至于薛建白,他大部分的戏份均为虚构,片中赵老师的夫人宋大姐则取材于赵柔坚的爱人胖大姐。
二、改名风波
电影拍摄计划定下来了,但该片却遭遇了两起改名风波。
影片一开始由夏衍定名为“浪淘沙”,剧组在这个名字前面加了一个字成为《大浪淘沙》。
笔者认为,《大浪淘沙》这个名字言简意赅直奔主题,是一个很难得的好名字。
主角靳恭绶名字改得更多,电影里最早就是采用的原名公今寿,但饰演者于洋觉得姓公叫起来“老公老公”的不好听,所以他建议改成今公寿。但百家姓里没有姓“今”的,于是直接改成了金公寿。
《大浪淘沙》的拍摄得到了时任中南局书记陶铸的大力支持,因为陶铸当年也参加了广州起义,该片里几位主角的原型都曾是广州起义主力二方面军教导团的战士,该片的后半段实际写的就是教导团当年的 历史 ,因此陶铸对该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问题是,陶铸后来被打倒,有人借题发挥,说“金公寿”里的“金”和“寿”合起来就是“铸”,这是为陶铸喊冤。而该片在1977年上映时陶铸还未平反,因此为了不影响原来的配音,剧组将“金公寿”改成了“靳恭绶”。
三、拍摄花絮
珠江电影制片厂为了这部影片可谓下了血本,他们除了在全厂进行招募和考试,找出了饰演顾达明、杨如宽、赵锦章和刘芬的演员,其他主演他们都是从其他兄弟影厂聘请的。
来自北影厂的于洋担纲主演靳恭绶,剧组之所以将靳恭绶列为主角,应该是看中了他坚决的革命态度和直爽的性格,这样比较容易出彩。
在原着中,靳恭绶是一个黑脸大汉形象,膀大腰圆的于洋非常适合这个角色,他在剧组里整整拍摄了三年,中间有一场戏是马日事变中靳恭绶用手扳开铁栅栏,拍摄这场戏时于洋用力过猛导致视网膜出现问题当场失明,他只能住院休养等身体好了再回来拍戏。再加上本身剧组也是拍拍停停,因此靳恭绶在片中的形象就是一会儿胖一会儿瘦。
饰演谢辉的是来自上影厂的王蓓,这也是她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
饰演反派余洪奎的是来自于湖南话剧团的刘冠雄,当时导演到话剧团找他时,刘冠雄的上级还进行了阻拦,理由是刘冠雄出身不好,不适合拍革命题材电影。导演告诉他,刘冠雄要饰演的角色在片中就是一个地主家的儿子,后来背叛了革命,是一个反派。刘冠雄的团领导一听就高兴了,当即表示:那他合适,他很合适。
刘冠雄在剧组中和于洋一开始形影不离关系很好,但影片拍到中段,四兄弟要分道扬镳,于洋开始怎么看刘冠雄怎么不顺眼,连他在宿舍看书都要批评几句,两人的状态也带到了戏里,也不知道是戏影响了生活还是生活进了戏。
四、封存十二年
由于很多老同志都经历过那段 历史 ,难免在观看影片时会提到一些个人看法,有些看法值得肯定,比如片中有四兄弟歃血为盟的桥段就被删掉了。有些无法当时决定的修改意见还要进行讨论和审查,因此该片拍摄进度极慢,从1962年剧本完成到一直到1965年才整体拍摄完成。
但是,等到该片准备上映时形势出现了变化,陶铸指示,先别上映了,估计甭管拍得好不好都难逃毒草厄运,算了,还是封存起来再说吧。
于是,该片所有拷贝都被送到了位于陕西临潼的三线仓库封存,这一封存就是12年,直到1977年,《大浪淘沙》终于重见天日得到了上映的机会,而且观者如潮。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部新影片,根本不知道其背后还有如此曲折的故事。
五、原型的结局
笔者一开始喜欢《大浪淘沙》是因为该片的故事性很强,个人的命运融入时代的洪流,这种题材永远都不会过时。
而且,该片的一些细节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赵老师给懵懂的靳恭绶做思想工作时说的话“我母亲病了,想找你借点钱抓药,我妹妹失学了,交不起学费,想找你帮帮忙......”,
然后赵老师又带着靳恭绶去看码头上工人们的悲惨命运,告诉他什么是革命,为什么要革命。
不得不说,在看到这个片段之前,笔者对于“革命”二字的理解也和靳恭绶一样浅薄和懵懂,但听了赵先生的话立刻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后来,笔者知道了该片的几位原型居然全是老乡,其中朱道南甚至在笔者所在的小学当过老师,于是笔者立刻对该片有了更大的兴趣,也对片中人物的命运产生了好奇心。
影片中老四杨如宽心灰意冷回到了家乡,实际上他的原型之一杨荣林并没有走,而是参加了广州起义,之后在海陆丰的战斗中牺牲。
顾达明的原型之一谢拙民,靳恭绶的原型公今寿,他们的结局命运在公开资料上查不到,想必也在战斗中献出了生命。
刘芬和谢辉的原型刘辉,参加广州起义时只有18岁,起义失败前夕她和战友们在街头阻击敌人进攻,五六个人包围了她,刘辉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顾达明的另一个原型朱道南将刘辉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家信带回了山东。
一帮来自山东枣庄的青年,牺牲在遥远的广东,如果不是朱道南幸存下来,也许他们的事迹和他们的名字都将淹没在 历史 长河中。
《大浪淘沙》不光是一部史诗大片,也是一座纪念碑,永远纪念那些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
Ⅸ 他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许茂,李秀明张金玲刘晓庆是他“女儿”
No.1
不知你知道不知道,中国电影史上曾有过这样一段不可思议的“奇观”: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互不相让”,同时摄制同名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并且几乎同时上映,这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一件极其少见的事情。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根据着名作家周克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为什么两家电影厂会同时拍摄一部电影呢?一是周克芹的小说特别精彩,北影厂(王炎执导)与八一厂(李俊执导)争拍;二是不同的导演与原着周克芹之间对剧本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就产生了这段不可思议的“奇观”。
为了赢得先机,两家电影厂不惜动用当年一些最当红的演员特别是女演员来饰演戏中角色,除许茂分别由着名老演员李纬和贾六(本名贾世魁)饰演外,北影版由李秀明、张金玲、刘晓庆、李凤绪、杨在葆、张连文、管宗祥出演,八一版则由田华、王馥荔、斯琴高娃、周宏、赵娜、冯恩鹤、村里等出演。可以说,两部影片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影坛最红的一群演员。
北影版比较忠实于原着,以历经波折的四姑娘许秀云(李秀明饰演)的命运为主线,展示了当时特定环境下人们心中的痛苦纠缠以及各种复杂的 社会 矛盾所带给人的极度影响。八一版则将原着悲情中心从四姑娘移到许茂老汉身上,侧重演绎了他如何艰难养育九个个性与命运完全不同的女儿,最后因内心承受巨大的痛苦而走上悲剧的故事。
总体来看,两个电影版本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自拔的悲剧色彩。不过,北影版感觉比八一版调理得好,故事情节打理得井然有序,不像八一版那么手忙脚乱缺乏条理。
从上映后的实际影响看,北影版也远远大于八一版。除故事情节打理得好之外,北影版与动用了当时着名的“北影三朵金花”——李秀明、张金玲、刘晓庆不无关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影三朵金花”是非常有名的,可谓红遍全国。之所以李秀明、张金玲、刘晓庆三人能成为“三朵金花”,一方面归功于她们的才华和演技,另一方面则是她们的机缘。那时候,她们第一次触影,分别是《春苗》《渡江侦察记》和《南海长城》,直到现在,这些电影还都是颇为知名的经典影片。
至于2012年湖南电广传媒联合其他公司拍摄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电视剧版,则是后来的事。
No.2
刚刚过去的10月25日,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主演、着名表演艺术家李纬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在此,我们向李纬老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怀念。
李纬,1919年10月25日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原名李志远,祖籍江苏省常州市。1937年18岁那一年,他应电影导演孙瑜之邀,进中央电影摄影场参演个人第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开始其电影生涯。1940年,担任中华剧艺社演员,同年与白杨、金焰等共同出演电影《长空万里》。
李纬18岁开始从艺,一生主演和参演了50多部影片,他的表演实诚、质朴、接地气,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能揭示出各种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点,被誉为“银幕千面人”。
在李纬参演的50多部影片里,最为让人兴趣浓厚的是1948年他在《小城之春》里扮演的小资情调的知识分子章志忱,《我这一辈子》中性格倔强刚烈的儿子海福、《飞刀华》中武艺高强的杂技艺人华少杰、《舞台姐妹》里阴险狡诈手段狠毒的戏院老板唐经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忍辱负重的农村老汉许茂、《没有航标的河流》中漂流在萧水上的放排人盘老五、《菊豆》中性无能而又有虐待狂倾向的染坊老板杨金山等等角色。他的表演往往能令人拍案叫绝,是当之无愧的表演艺术家。
尤其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大多与他同龄的男女演员因为年事已高都陆续息影,他却以自己的高产高质继续活跃在中国影坛,陆续参加了电影《大刀记》《从奴隶到将军》《蓝色档案》《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阿Q正传》《没有航标的河流》《漂泊奇遇》《车轮四重奏》《少爷的磨难》《山林中头一个女人》《无情的情人》《菊豆》《当代小侠》,以及电视剧《神禾塬》《风雪夜归人》等的拍摄。
几十年来,李纬获奖无数,如第1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荣誉奖、第1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表演荣誉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等。
No.3
李纬的夫人为上影厂着名演员张莺,她1948年开始拍电影,曾出演《妇女春秋》《再生凤凰》《生命交响曲》《金钱梦》《笔中情》《今天我休息》等电影。
1950年,李纬与张莺因共同出演电影《生命交响曲》相识,第二年,两人又在电影《只不过是爱情》中扮演一对恋人,正是通过这部电影,两人因戏结缘,从银幕上的情侣成为了生活中的夫妻。后来,两人又同在《雾海夜航》和《护士日记》中饰演夫妻,在《蓝色档案》中也有合作。也就是说,他们这对夫妻在银幕上曾有至少五次合作,且大多数都是饰演的夫妻。
与同时代的女演员相比,与丈夫相比,张莺在事业上没有大红大紫。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张莺渐渐离开银幕,当起了电视剧制片人,只是遇到合适的角色,她才有可能客串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是她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丈夫和家庭。也正是因为她的付出,李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去。
李纬的家族可以说是一个演艺之家。李纬在家里八个兄弟中排行老二,他其中的两个弟弟李农和李志舆都是着名演员,三兄弟被称为“沪上影坛三兄弟”。并且,他的侄女、李志舆的女儿李芸也是80年代走红的美女明星。
李纬的弟弟李农原名李志农,曾先后参演过《渡江侦察记》《红日》《珊瑚岛上的死光》《楚天风云》《风流千古》《上海屋檐下》等电影。
李纬的另一个弟弟李志舆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影视、话剧演员,曾主演《苦恼人的笑》《巴山夜雨》《勿忘我》《井》等影视剧。并且李志舆的第二任妻子洪融也是着名演员,曾参演过《年青的一代(重拍)》《东港谍影》《儿子、孙子和种子》《城南旧事》等的拍摄。
李纬的侄女李芸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主演、参演了内地第一部琼瑶电视剧《在水一方》以及《西厢记》《尘缘》《鲁氏兄弟》《天使与魔鬼》《伦敦启示录》《审记备忘录》《天使与魔鬼》《若男和她的儿女们》等电影以及《温柔陷阱》《重案六组》《干隆王朝》《雾非雾》《玫瑰花开》等电视剧。
90年代中期,李纬突患中风,在病床上一瘫就是11年,饱受病魔折磨.不过,直到去世前,他的思路依然敏捷,他说:如果不是由于中风瘫痪,完全可以一直演下去。
2005年8月21日10时,着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李纬因病在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去世,享年86岁。
再一次向李纬老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