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肆’ 古代经典励志诗词哪里有
1、《上堂开示颂》
唐代:黄蘖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译文: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2、《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望阙台》
明代: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4、《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
宋代: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文: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5、《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伍’ 关于四季的经典诗词
春天:
1、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夏天:
3、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秋天:
5、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引便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6、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冬天:
7、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8、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陆’ 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的相关资料
6月16日上午9点30分,由中央新影集团、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发的大型公益性传统文化普及项目——《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现代的艺术观念和影像手法将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及相关地方党政领导、部分知名导演、演艺明星、影视制作机构、着名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出席了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
“作为国内第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能给微电影一个展现平台,既是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也是对微电影的扶持和尊重。”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总裁高峰的致辞拉开了启动仪式的序幕。作为《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的总导演,他满怀豪情地说到:“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今天我们有意并有幸将中国光彩灿烂的古典文化和最有代表性的唐诗作品作为向微电影开发创作的重要题材出发,希望引起广大微电影创作者的足够重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国学精髓做出贡献。”
高峰同时坚信,《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更具有现实价值,同样也一定可以成为新的艺术和一种新的传世样式赋予她更长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唐代诗词系列微电影108部》总制片人、中央新影集团重大项目部主任、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总编辑杨才旺对该项目做了具体的阐述。他认为跨界创作是唐诗系列微电影的最大特色。
目前中央新影集团已邀请了康洪雷、车径行、韩刚、陈燕民、濮存昕、伊能静等80多位影视文化名人担纲导演;同时引纳了当今众多的书法和美术大师,如:刘大为、欧阳中石、张海、陈谋、陈家泠、吴山明、方增先等共同演绎和解读作品,每首唐诗均配作一幅书法和情景画作品;邀请音乐人士为108首唐诗创作歌曲,作为每部微电影的主题曲。杨才旺希望通过这种“诗、书、画、情、景交融,视频、音效声情并茂”的方式,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立体的高端文化产品。而集合108首唐诗微电影主题歌为核心专题创作的“唐诗之夜”大型公益晚会也将作为品牌效应的延伸,在全国108个城市巡演,以独特的方式推动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期在全国掀起学习唐诗、传承国学的热潮。
此外,组委会还计划在节目安排播出的同时开展投票评选,精选其中最优秀的10部作品,将被重新注资拍摄打造,进军院线,与观众相约大荧幕。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柯春晖在发布会上表示,微电影是目前快节奏时代传播正能量的一种最有效的艺术形态,唐诗微电影不但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更是对微电影这样的新的艺术样式、以及微电影产业和发展方向的正确引领。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影响至关重要,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效应显着的宏图伟业。
启动仪式上,上海广电集团党组书记、总裁、该项目的总策划薛沛建,北京电影学院院长、艺术顾问张会军相也继登台致辞。他们分别就《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的创新性、文化性、传承性及艺术性做了多方面的阐述。
《唐代诗词系列微电影108部》样片《人面桃花》在启动仪式上首次揭开神秘面纱:依旧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花木扶疏、桃柯掩映,舞蝶环绕、蜜蜂闻香,然而曾在春风中凝情含笑的“人面”却已杳然……它改编自诗人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篇。
该片导演吴琦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将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再创作成微电影是导演的幸运,也是导演的负担。正因为它流传范围较广,也给重新诠释和演绎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在熟悉中寻找到新意是我首先考虑的。很多人在感悟这首诗时,总会徒生一种‘当刻意追求自己偶遇的美好时,却再也不可复得’的喟叹和惆怅,但是我希望大家在看完《人面桃花》的微电影后,能感悟到人事虽非,场景仍在,大自然的风韵是永恒的”。
在发布会现场,曾执导电视剧《下一站是幸福》、电影《国宝疑云》的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导演车径行表示: 唐诗有那种意境、那种韵律、那种感受、那种节奏感,还有故事的久远和耐人寻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微电影这种现代的光影去传承唐诗,能够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也能在浮躁的社会氛围里让更多人接触和接受唐诗。
他说:我是学中文出身的,对唐诗非常了解和熟悉。有些诗,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非常有画面感、韵律感,非常合适微电影。但是能够把唐诗的意境和故事讲好,其实也是很有挑战的。我们每个导演都有情怀,这个事情我们要义无反顾地去做。但是我们要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我们绝对要不辱使命,无愧于良心,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无愧于导演的情怀。
曾以《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长篇电视连续剧而享誉影视圈的导演康洪雷,却对执导微电影这种短小精良的小制作充满热情,面对唐诗这样一种跟他以前创作截然不同的题材,戏称自己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着名电影导演、影评人江小鱼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达:唐诗有一种大气象在里面,自由、辽阔、粗犷。诗人就是连接天地的行者。自唐以降,诗词曲越来越精致,精神的格局却越来越小。我想要通过我的电影去还原这样一种大气的节奏,用现代的影像方式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流动的画面感,把大家所熟悉的唐诗通过电影的方式呈现,尝试探索性的画面,找到我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视角,以及让大家通过我的电影体会到“熟悉的陌生感”,我想这是非常有意思但是又很有挑战性的。
启动仪式中,康洪雷、韩刚、高亚麟、车径行、任志宏、吴琦、王冰河、江小鱼、李宵峰等作为第一批受邀导演接受了中央新影集团授予的“特邀导演”称号;颜丹晨、周韦彤、王茜、邹兆龙、邹黎霞、杨欣等受邀为“特邀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刘大为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欧阳中石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张海主席也对唐诗微电影项目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特别委派代表向组委会赠送他们专门为这次活动创作的书画作品。着名的书画家方增先、吴山明、陈谋、陈家泠、陈昔未等在现场被受邀为“特邀书画大师”,金全才、裴玉林、骆献跃、钱尔成、费名瑶、金鉴才、戴珍和等受邀为“特邀书画家”,歌唱家廖昌永在受邀“特邀歌唱家”后,在活动现场即兴演唱唐诗片断。
据了解,在《唐代诗词108系列微电影》 正式启动的同时,《宋词108部系列微电影》也已进入立项筹备阶段。
‘柒’ 唐代诗歌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 作品及风格特点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着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着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着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着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唐末的温庭筠(812--870)第一个专力作词。他的词词藻华丽,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被后人称为“花间派”。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他后期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沙》等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语言接近口语,却运用得珠圆玉润。
宋初的词人象晏殊(991--1055)、欧阳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影响。到了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着变化。到了苏轼,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与苏轼同时代的秦观(1049--1100)和周邦彦(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词人。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是他的代表作。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他创造了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他的词深受柳永影响,声律严整、适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画细致,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兰陵王》、《六丑》等。在两宋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南宋初年,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词影响,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南宋后期的词人姜夔(约1155--1235)最为着名。姜词绝大多数是纪游咏物之作。在他的词作中,更多的是慨叹身世的漂零和情场的失意,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亭怨慢》。他的词沿袭了周邦彦的道路,注意修辞琢句和声律,但内容欠充实。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带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带着不同于其他白话诗的鲜明艺术性,为新诗奠定了浪漫主义的基础。《女神》也是新诗真正取代旧诗的标志。它成功地创造、运用了自由体形式,将新诗推向新的水平。
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自由体诗,他们的诗多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觉醒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追求与苦闷。其中朱自清的成就较为突出。他的诗突出地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光明》一诗表达了作者不靠施舍、踏实求索的愿望。还有《匆匆》、《自从》、《毁灭》等诗都表现了历经坎坷与幻灭,追求理想之心不渝的坚韧。文学研究会中自成一家的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她的这些诗都被称作“繁星体”。她的“繁星体”诗多表现母爱、童真和自然之情,满蕴温柔、忧愁之风。
怒吼的诗指的是瞿秋白和蒋光赤等共产党员作家的政治抒情诗,其中蒋光赤(1901?/FONT>1931)的诗最多。他的诗中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如《太平洋中的恶象》、《中国劳动歌》、《哭列宁》等诗一扫当时许多新诗中的缠绵悱恻之调,充满了阳刚之音,但他的政治抒情诗存在内容较空泛的弊病。
在新诗创作中,爱情诗这一领域当属湖畔诗社的诗最为引人注目,汪静之(1902-- )、应修人(1900--1933)、潘漠华(1902--1934)和冯雪峰(1903--1976)是其中的主力。他们的诗中所描写的爱情大胆而袒露,其间所显现出的质朴、单纯的美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写自由体诗的冯至(1905--1994)也是比较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既写爱情,也写亲情和友情,出版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诗集。
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闻一多(1899--1946)为格律诗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闻一多有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徐志摩(1896--1931)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诗人。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情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他的诗多收于《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集中。
几乎在新月派活跃的同时,象征派的诗也出现在中国的诗坛上。象征派的诗既不真实描写,也不直抒胸臆,而是常采用不同于常态的联想、隐喻、幻觉、暗示等手段制造朦胧、神秘的色彩。李金发(1900--1976)是象征派的代表人物,着有《微雨》、《为幸福而歌》等诗集。他的诗反映了“五四”之后一些知识分子面临茫然的前途时而产生的悲观情绪。李金发被人称为“诗怪”,是因其诗怪诞,可读性较差,但他的诗也有许多成功之处,如诗中大量形象鲜明的比喻、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强烈的感觉等皆为许多人所不及。其他成绩较为突出的象征派诗人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30年代的左翼诗派以高昂的战斗激情领诗坛一派风骚。殷夫(1909--1931)是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他的诗热情颂扬无产阶级革命,生动描绘工人运动的战斗场面。因为有实际斗争经验,所以他的诗感情充沛而真挚又不流于空泛,艺术风格朴实、粗犷,代表作品有《血字》、《1929年的5月1日》、《我们的诗》等。左翼诗派的重要代表团体是中国诗歌会。他们的艺术主张是诗歌大众化,倡导诗歌面向下层人民,歌唱抗日救亡运动,代表诗人是浦风(1911--1942)。
新月派之后,描写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现代情绪的现代诗派兴起,戴望舒(1905--1950)是现代诗派的主要诗人。他因1928年发表的《雨巷》一诗而获“雨巷诗人”的美名,曾出版过《我的记忆》、《望舒草》等诗集。这些诗作集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和孤独感。他的诗大量采用象征意象,但因贴近主观情绪,诗意虽曲折、朦胧但并不过于晦涩。他常用的譬喻也新鲜而贴切。富于节奏感是他的诗的另一特色。
抗战后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派是七月派。七月派的重要诗人是胡风、艾青、田间、亦门、鲁藜、邹荻帆等。在他们的创作中,政治抒情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七月派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的雕琢、修辞。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40年代后半期,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马凡陀是袁水拍(1907--1983)40年代中期发表讽刺诗的笔名。他在这一时期的诗结集为《马凡陀的山歌》,这是当时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政治讽刺诗集。它多以市民熟悉的民谣、小调写成,轻松、诙谐而又锐利、泼辣,锋利的笔锋扫荡了末日社会的各个角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主题伴随着新生活应运而生。诗人们满怀激情抒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同时,新的社会也造就出一批诗坛新人和崭新的作品。他们是:邵燕祥和他的《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森林诗人傅仇和他的《伐木者》,严阵的《老张的手》,未央的《祖国,我回来了》,李瑛的《军帽下的眼睛》,公刘的《边城短歌》和《黎明的城》,顾工的《喜马拉雅山下》等。此外,诗歌形式有所创新,吸取民歌营养的信天游、接受外来影响的阶梯式、新格律诗等形式相继出现。
50年代未60年代初,诗歌兴起了新民歌运动,发展了传统民歌。政治抒情诗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在60年代出现,郭小川、贺敬之是当时两位优秀的政治抒情诗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另一突出成就是长篇叙事诗的丰收。郭小川的《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以新颖的形式和深遂的思想享誉诗坛,李季的《杨高传》、闻捷的《复仇的火焰》、韩起祥的《翻身记》、王致远的《胡桃坡》、臧克家的《李大钊》、田间的《赶车传》等也都别具特色。
但取得成绩的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存在着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不够丰富的缺点。
新时期以来,沉寂十载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得以古今中外广泛借鉴,形式则更趋于松散的自由体,风格千姿百态。新时期初期,欢呼胜利、反思历史的诗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使之继续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青年诗人,如舒婷、顾城、江河等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快速成长起来。他们的诗通常表现出一种晦涩的、不同于寻常的复杂情绪,人们谓之“朦胧诗”。
80年代中后期以后,诗坛又出现了自称为“第三代诗人”的现代派潮流。
‘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将这首诗拍成一部微电影,请仔细联想三个电影镜头
三个电影镜头分别是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和屋破漏雨
‘玖’ 将传统诗词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你觉得是在传承文化还是玷污文化
电影电视剧翻拍要想超过原版,需要以下三方面基础优势,新的演员受观众认可度高,剧情尊重原着合理不跳脱,制作水准能超出前作一大截。在这样的基础上,其他各方面都在水准,配合新的宣传营销方式,再加上点运气,才有可能超过原版。
2005年版《京华烟云》 突出优势:新演员受观众认可度高
这版的《京华烟云》是由赵薇、潘粤明、黄维德、邱琦雯、陈宝国等主演的,它的上一版是1987版,由赵雅芝、欧阳龙主演。当然赵雅芝版的绝对经典,当时的这一版还获得了第二十四届台湾金钟奖最佳戏剧作品奖。
豆瓣评分7.7分,很多评论都提到了制作精良,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本身徐克导演的风格就是很注重影像美,虽然到现在是6年前的电影,现在来看,服饰、造型、道具、场景等等都不会突兀和过时,仍然很有美感。这也是当时这部剧收获好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