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互聯網真的會顛覆電影業嗎
為什麼會呢?是因為電影最主要的收入是票房,如果沒有了票房電影收不回成本,電影也就不能發展了。而互聯網會影響電影票房嗎?
說影響的話肯定會的,不過去影院看電影的感受跟在家網上看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看電影也是一種娛樂方式和一種文化。這些都是電影不能取代的。而且網路的宣傳對於電影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所以會影響電影的發展但是不會顛覆,利用得當的話還會促進電影業的發展
『貳』 互聯網影視公司有哪些
阿里影業——阿里巴巴的影業公司,旗下主要的影視類的產品是淘票票
合一影業——優酷的影視公司
騰訊影業——騰訊的影業公司,騰訊的游戲、文學IP 的影視化,主要這家公司負責
企鵝影視——騰訊的又一家影視公司,公司主體為騰訊視頻
愛奇藝影業——愛奇藝的影視公司
網路糯米影業——糯米的影視公司,旗下主要影視產品為網路糯米電影票務平台
樂視影業——勉強可以歸類於互聯網影視公司,為樂視的影業公司,但偏傳統
小米影業——小米的影視公司,目前主要做參投
58同城影業——58同城的影視公司,與小米功能類似,主要做參投
嗶哩嗶哩影業——B站的影視公司
豆瓣影業——豆瓣的影視公司,主要用來孵化豆瓣原生的文學內容
此外還有聚美優品、途牛旅遊、當當網、一下科技、三隻松鼠、有寵科技等也都有自己的影業公司,目前就想到這么多了
『叄』 互聯網影響到了電影產業的哪些方面
互聯網對電影的影響,除了加強影片與觀眾的互動,滿足觀影需求外,還體現在它能提供方便流暢的網路預售、購票服務,以及藉助互聯網金融的方式進行電影投融資等方面。可以說,互聯網已滲透到電影投資、製作、發行產業鏈的許多重要環節,開始形成獨特的生態鏈閉環,並以其便捷的操作和高效的執行獲得各方的追捧
『肆』 網路電影在行業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網路電影在行業中起到了催化與促進的作用。
一般上院線的電影都是大成本大製作,請的都是大明星來保證票房。
對於小製作,小成本,高質量的電影,完全是打壓態勢。
隨著網路電影的崛起,讓人們看到了電影的良好的生態環境。
所以說,網路電影起到了對影片質量的催化與促進作用。
『伍』 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網路劇、直播劇都在興起,傳統電影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你說的網路劇直播劇,包括現在很多綜藝也開始在網路上播出,這是一種趨勢,但是傳統的電影行業也不會輕易被取代,它們只是呈現的形式不一樣,總有些作品是成功的,有些作品是失敗的,只有真正好的內容才能被口口相傳。
『陸』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變革電影產業
互聯網+電影的出現,是互聯網對整體經濟影響不斷劇烈的體現,實體企業已經不再把互聯網看做單純的銷售渠道,電影作為一種數字商品,互聯網+電影,更不應該僅是算術意義上加號,
僅僅是在線播放器或者在線賣票。
互聯網+電影應該是化學反應,這個過程的成功與否,在於利用互聯網思想和技術,發揮「透明,參與,用戶分享」的互聯網精神,能否對電影的全產業鏈進行深刻的變革。
從最上游IP,到內容製作,宣傳發行,票務零售,多屏分發,到用戶觀影體驗,
評價,衍生品的開發,沉睡用戶的喚醒,互聯網應該讓這種過程循環發生,推動改造電影的產供銷的關系。這些是互聯網+電影帶來的機會。
『柒』 互聯網對電影發展的影響
一、電影網路收費市場將大於院線票房以上判斷主要基於:第一個在美國dvd和電影市場遠大於票房市場;第二、中國盜版dvd市場巨大,所以網路院線會形成類似於dvd市場一樣的大市場,網路付費市場會大於電影的院線票房。二、網生導演中一定會出現一個斯皮爾伯格。三、越來越多院線級製作的電影,會只在網路發行,並且這種現象已在電視劇行業發生——該信息摘取於24幀app
『捌』 電影行業有哪些優勢
電影娛樂已經成為全民消費的新模式,中國觀影人次和觀眾數量增長率在顯著提升,就連五線小縣城的影院在春節期間也是場場爆滿。觀眾選擇觀影的影院數增多,消費主導權也隨之提升。另外,電影導演、新製作公司紛紛加強與主流互聯網平台的合作,推動電影新勢力的崛起。加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導向,也讓電影投資成為未來5-10年最火熱的投資方式!它到底有哪些優勢呢?
優勢一:國家政策上的扶持
2016年頒布的政策,出台「一帶一路」文化發展產業規劃;2017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振興法」;以及在2018年又成立了「國家電影局」,其目的就是扶植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部等支持鼓勵個人,企業參與電影,促進電影產業健康繁榮發展,更使得整個電影行業勃發新的光彩。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投資順利!!
『玖』 互聯網進入影視業的利弊
互聯網思維中,電影是產品,而觀眾則是用戶。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深層次介入,傳統電影的行業模式和游戲規則也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
但究竟何為「網生代」?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表示,網生的電影產品、網生的電影觀眾、網生的電影導演和網生的電影公司共同構成了所謂的「網生代」。和以前電影的代際劃分不一樣,它不是時間化的,而是空間化的。在尹鴻看來,「網生代」對電影產業的改變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電影產品的網民化、電影生產的網路化、電影營銷的社交化、電影文化的部落化,以及電影市場的多屏化。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陳曉雲也認為,互聯網改變了之前的電影概念,「電影最早是科技,後來是藝術、是文化,但今天電影終於回到了它的原生時期——媒介。」
樂視影業CEO張昭以從業者的角度分析了互聯網對傳統電影業的改造。「在內容上來講,電影是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任何一個導演、編劇、投資人,都在為觀眾服務。之前大家說起電影公司,第一反應就是拍電影的,而現在重要的則是為誰拍電影。」談到近期的文藝電影《黃金時代》票房走低的原因,張昭認為,這部片子沒有很好地回答「為誰而拍」的問題,「為觀眾服務」是互聯網時代電影製作首要考慮的問題。
同在暑期檔上映的影片《分手大師》,票房表現不俗,該電影執行製片人成麗就網路時代的電影創作分享了她的經驗。她提到,在製作《分手大師》過程中,他們更加註重觀眾的主觀感受,也就是把觀眾想看到的東西拿到銀幕上。「對電影公司來講,這是一個反向創作。通過對觀眾的抽樣調查,確定觀眾感興趣的電影類型和話題,然後反饋給主創。」成麗說,現在的主流電影觀眾給電影公司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製作方應把用戶至上的觀念加入電影創作過程中來。
變化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和電影的關系,不但改變了電影的概念和創作方式,也為電影市場帶來了新話題。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表示,當下的電影從投資,到策劃、宣發、檔期、放映形式等都已嵌入到互聯網中。從電影《後會無期》和《小時代》系列就可以看出,在微博上擁有逾4000萬粉絲的韓寒與3400萬粉絲的郭敬明,讓影片在宣傳之初就風光無限。
尹鴻將互聯網對電影市場的改變總結為「產品的互文」。他認為,互聯網與電影互相影響、互相鏈接,使得電影內容更娛樂化,電影市場也更加多元。
張昭將互聯網對電影市場的改變稱之為「顛覆」,其宣傳、推廣、發行,乃至衍生品營銷都和傳統電影業不再相同。宣傳推廣不僅要注重線上線下的宣傳,甚至還要考慮不同場景下的宣傳手段。比如在不同時間、地點瀏覽手機,場景不同,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會不同。這就是張昭所謂的「O2O場景營銷」,他認為這是未來電影行業核心的營銷方式。在張昭看來,互聯網對電影發行行業的顛覆,體現在多屏互動上。未來五屏聯動,可以讓觀眾隨時隨地看完一部電影。
對此,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藩表示贊同,他認為互聯網對電影商業模式的改變是全方位的。「從上游來說,互聯網介入以後,眾籌等模式的出現對電影企業來說是很好的營銷方式。從中游來看,在線售票大規模進入,實現了發行功能。而從衍生品環節來說,藉由互聯網做衍生品營銷比傳統模式更有優勢。」
不變的標准:高品質與文化價值
當下互聯網與電影的結合對電影業帶來的改變毋庸置疑,而基於互聯網思維創作出的電影也更能受到主流觀影群體的歡迎。然而,由於互聯網的核心受眾在14歲到24歲之間,電影創作的網民化必然傾向於青少年的娛樂偏好,這種娛樂需求會令「網生代」電影的娛樂偏向非常明顯,甚至出現「娛樂至死」的傾向。實際上,已有很多業內人士開始對「網生代」電影的內容和品質憂心忡忡。
周星也提出,「網生代」給人們的審美和電影品質的標准帶來了混亂。今年的電影市場上,部分票房火爆的影片在內容上卻飽受詬病:《後會無期》缺乏完整的戲劇性的故事結構,《小時代》系列電影不過是一場場奢華秀的拼接……影評人周黎明認為,電影有兩重標准,一方面是商業客觀標准,另一方面是思想藝術主觀標准。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迅猛的當下,這兩個觀念經常被混淆,才造成了目前電影市場的亂象。
針對這一現象,尹鴻表示,當「網生代」觀眾成為電影市場支配者的時候,要防止過度娛樂、內容低俗、急功近利等幾種偏向。「電影文化不是普通商品,它是文化商品,既要娛樂,也要有文化底線。綠色票房是底線,文化擔當是責任。」尹鴻認為,票房很重要,但它不是電影的一切。
融合大於顛覆,互促而非取代
論壇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互聯網與電影的融合使得電影的盈利模式有了更多的實現方式,傳統電影與互聯網電影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徵,總體上融合大於顛覆,而並非一些業內人士所預言的傳統電影產業模式將被互聯網電影取代。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群飛認為,真正的互聯網電影還沒有出現,目前只是互聯網加入了電影產業。傳統電影模式最大的優勢是有一個發行窗口,而現在被互聯網打破,但是電影通過互聯網盈利的部分,還達不到傳統電影盈利模式帶來的總收入。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索亞斌認為,互聯網電影與傳統影院電影實現共贏,還有很長的一段道路,但兩者融合是趨勢。互聯網電影內容與傳統影院影片的內容如何做到互補,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