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6電影市場大數據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6電影市場大數據

發布時間: 2022-05-06 18:30:00

1. 中國大數據影片有哪些

靜水深流,空山鳴響。2017年的農村電影放映在平穩的大背景下,整個體系在向平衡、多元、差異、活躍的方向提質增效,進入了一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的「精耕細作」時期。農村電影市場在2017年度展現出的新需求、新變化,不僅對電影放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探索農村電影放映新機制、提高發行方活力和收益提供了新思路。在國家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電影市場必然將像其他鄉村產業一樣,迎來一個充滿新潛力、新價值與新可能的黃金機遇期。

發行主體集中化趨緩,平衡化向前

2017年度,發行方表現出「大局穩定、整體接近、小眾崛起」的特點。

從總體格局看,無論是發行影片數、被訂購影片數、被訂購總場次還是被訂購總金額方面,都處於「幾家獨大」的狀態,頭部發行方占據了八成左右的比重。

從發展趨勢看,各發行方在被訂購場次和被訂購金額上的差距又有所減小,分布更加集中,頭部在各方面所佔的比例相比往年有所下降,整體在向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對於那些發行影片、被訂購影片較少的「小發行方」來說,市場也提供了機會。不同發行方的單片平均收益、單片平均場次都表現出擴大趨勢,今年單片平均收益、單片平均場次較高的發行方大都是被訂購影片數不高的「非頭部發行方」,說明在大的「二八格局」下,其他發行方並沒有完全被馬太效應束縛,依靠優質的影片也有機會獲得較好的訂購場次和版權收益,彌補在發行影片數量上的不足。

推薦影片

2017年度,主題放映活動共推薦了225部影片,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劇情、動作、戲劇、愛情、犯罪、戰爭、古裝等類型。

主題放映活動推出了許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影片,在各類熱門影片中,被推薦影片佔2017年度訂購量TOP50影片的30%(15部),占故事片TOP200影片情況的23.5%(47部)。

推薦效果

主題活動所推薦影片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平均訂購場次、平均訂購金額遠超過所有影片的平均水平。

被推薦影片數量上僅占所有被訂購影片總數的6.04%,全年被訂購了2152228場,占訂購總場次的21.64%,總訂購金額24043949元,占總訂購金額的25.46%。

年度總結穩中有變,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

經歷了前幾年的高速增長,農村電影放映事業在2017年進入了一個「增速放緩、調整加快」的階段,從發行到訂購的各個層面都表現出了「穩中有變」的特點。

2017年度,農村電影訂購總場次首次突破1000萬場,增幅高達12.99%。但也要看到,若將較為特殊的公益廣告的場次不納入統計,本年度訂購總場次、訂購總金額幾乎與去年持平,分別還有0.11%、0.7%的下降,訂購情況的「穩」正反映在這里。不同以往的是,2017年版權有補貼的農村版權影片和版權非補貼的農村版權影片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版權非補貼影片的場次佔比達到了64.99%、金額佔比達到了73.37%,達到了歷年之最,反映出了公益因素和市場因素更加深入地結合。

2017年的影片供給十分豐富,可訂購的和被訂購的影片數同比分別增長了11.55%和6.67%,但也要看到,影片訂購率保持穩定,影片的平均訂購場次和平均訂購金額與往年也基本一致。在「穩」的背後,新片、大片的表現都要優於往年,占總數10.58%的新片,貢獻了52.59%的訂購場次和48.44%的訂購金額,大片的平均訂購場次和訂購金額更是所有影片平均水平的160.72%和232.41%。這一穩一變之間,反映出了農村群眾的觀影偏好進一步與城市接軌,對影片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省份、院線、放映隊等放映終端的數量、分布等都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但省份之間的差異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凸顯。各省份的訂購場次差距減小的情況下,訂購金額的差距卻進一步拉大,訂片均價上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故事片平均訂價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2.5倍,反映出了各省份在訂購影片的種類、價 格上存在偏好甚至態度的不同。而放映隊平均活躍度的差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省份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的落實情況、固定化程度等。

對於發行方來說,2017年度的格局仍維持著「幾家獨大」。在發行影片數、被訂購場次、被訂購金額和版權收益等方面,前五名的發行方基本占據了80%左右的份額,「二八效應」明顯。但從趨勢上說,眾多非頭部發行方的份額加速提升,發行方之間訂購情況的差距有所減小,而發行方單片平均收益的差距卻大幅提高,2017年度出現的《戰狼2》《勇士》等優秀影片,讓發行影片數較少的「小發行方」也能獲得較高版權收益,顯示出農村電影市場里「大魚不通吃」的機遇和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平穩鞏固,還是調整變化,農村電影放映工作仍然保證了將社會效益和文化惠民放在首位。2017年發行的4部公益廣告總訂購量達1304781場,占年度總場次的11.60%,在廣大農民群眾中有效宣傳了新時代、新思想、新政策。民族語譯制工作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新發行的32部譯制影片100%被訂購,充分體現了「為映而譯」。作為引導、調控農村電影放映的有效手段,主題放映活動同樣效果顯著,200多部積極向上、質量精良的影片在平台的推薦下,獲得了占總數21.64%的訂購場次和25.46%的訂購金額,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對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升農村電影放映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

2. 票房突破15億!中國電影史單日票房新紀錄產生,中國電影業的發展有多牛

截至2021年2月17日13:28分,節檔票房排第一的為《唐人街探案3》收獲33.27億

《你好,李煥英》票房21.69億,《刺殺小說家》票房4.66億。


2010-2013年,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中國電影行業快速成長,同時引發了市場投資熱潮,使得2014-2015年市場高速發展,CAGR達到48.7%,經過兩年的高速增長後,2016年以來,電影票房增速回歸到理性階段,連續三年保持在10%上下波動,行業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中國電影市場全面關閉178天,給中國電影產業帶了巨大的沖擊,大量影片擠壓推遲,各大企業風雨飄搖,電影產業的互聯網化也在一片哀鴻中加速,原本計劃院線上映的影片紛紛轉為網播。

彎道超車的2020年

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累計達到129.5億元人民幣(合19.3億美元)。這一成績使得中國電影票房首次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中國影視行業比較慘淡,但隨著暑期檔以來逐步復工復產,影視行業加速恢復,四季度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全年票房或達200億元。由於國內疫情防控得力,而歐美市場受疫情影響嚴重,國內影視行業有望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疫情影響仍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2021年國慶檔取得優異的票房成績,再度驗證了市場觀影熱情和對優質內容的認可,頭部影片票房集中度繼續提升。而受益於國內良好的防疫制度,觀眾的觀影需求持續恢復。

3. 中國電影票房突破550億的原因

2017年的全國電影總票房成績讓人眼前一亮。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某種意義上來說,2017年的中國電影發展態勢步入理性軌道。

4.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將達到490億嗎

據報道,10月20日上午10時中宣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五年來,中國電影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涌現出像《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狼圖騰》《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戰狼2》等一批「三性統一」、兩個效益俱佳的優秀影片。

據統計,連續三年以來,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國產電影的份額當中,青年人才所代表的中國電影新力量的創作已經占據了份額的60%以上,2016年底,我們的票房達到了492.83億,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實現了兩位數的上升。

希望中國影視行業可以持續的發展下去!

5. 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是多少

在3月22日,美國電影協會22日發布年度電影市場統計報告說,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緩慢增長,比2015創造的全球總票房紀錄增加1%,達386億美元,再創新高。





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表示,電影業的持續繁榮是因為該產業在包括製作、發行及放映等各個環節不懈創新,不斷把新故事搬上銀幕。

6. 中國電影票房近幾年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因為自2015年來,中國電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走上質量提升、產能優化的新階段,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雙豐收。特別是國產影片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和觀眾歡迎。

與往年電影市場的表現不同,2015年高票房電影層出不窮。《速度與激情7》以24.26億元改寫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紀錄之後,不到半年,《捉妖記》以24.38億元將這一成績再度改寫。

7. 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386億美元是真的嗎

3月22日,美國電影協會發布年度電影市場統計報告說,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緩慢增長,比2015創造的全球總票房紀錄增加1%,達386億美元,再創新高。

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說:「電影票房收入的持續增長表明影院依然是人們欣賞精彩故事的首選場所,電影業的持續繁榮是因為該產業在包括製作、發行及放映等各個環節不懈創新,不斷把新故事搬上銀幕。」

8. 電影產業有七大風險,專家們都支了什麼招

過去10年中,中國電影市場的總票房從30億增長到超過450億。去年開始,中國的電影市場增速放緩,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認為,除去增速放緩,觀眾對電影的需求改變、以及產業結構面臨調整優化,都是當前電影市場的新常態。而在此背景下,尹鴻同時總結了七點當前影視行業的主要風險並提出了應對措施: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陳銳

面對當前電影行業中的各種風險,參與論壇的業內大佬達成的一項共識便是,要提前預知風險、控制風險,而非等看到風險才去進行補救措施。

「丑話說在前面,在電影項目開始的時候就找律師來規避風險,才能真正降低風險」,光景映畫董事長黃煒哲指出,「我在大陸做電影這幾年當中,我發現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風險,並不是說你票房收入上存在的風險,而是在商務合作上面最後引發糾紛產生風險。在行業裡面,很多電影公司都是出事後才找律師。律師應該是在項目開始前就找好的,大家把最丑的話講出來,最可能發生的風險全部講清楚,才能規避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與風險。」

除了提前找律師降低法律方面可能面臨的風險,黃煒哲認為還需要做好電影項目中各方面的准備來降低風險:「我們正在做的一個電影項目,光劇本打磨做了四年,做劇本的同時,一直在尋找搭建最好的團隊,從項目的開發一直到最終的發行,每一個環節都要扣的非常緊,每一個人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最極致,才有可能把風險降最低。」

在國內擁有眾多影視訴訟經驗的王軍律師同樣認為,拍電影不要等到面對風險的時候才去請律師做訴訟,而應該是盡量在項目啟動之初,策劃階段就尋求法律顧問,才有可能將項目的風險降到最低。

9. 大數據於國內影視行業的意義

大數據於國內影視行業的意義
大數據為何近幾年大熱?
人類進入大數據時代,類似於生物學迎來了顯微鏡,天文學發現瞭望遠鏡,因為網路傳輸和計算機存儲運算能力的提高,交給了我們一把信息放大鏡,從此我們對現象的觀察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其實自古就有多維度數據的挖掘行為,歷法的制定過程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證,江湖上現在偶爾也會有關於林元帥諸葛軍師的傳說,自從計算機技術誕生之後,對數據的利用和處理一直在同步發展中,無論是分布處理還是並行處理,並不是一天就蹦躂到今日的技術高度,我們很多科學發現都是在近三十年之間才完成,正是得益於此。
但為何在這幾年「大數據」忽然大熱?原因其實很簡單,全球智能手機的普及。
隨著移動終端信息處理能力的提升,與用戶的交互界面不僅更加具備黏性,並且實現了全方位全時段互動,此時每個人的移動終端實際上就變成了一個數據記錄儀。它比PC所能獲取到的信息更加個人化,不僅暴露這個人的生活細節,位置動向,同時也記錄著他的消費習慣,人類第一次擁有了這么多數據的生產者。每一個元數據都可以直接掛鉤一份具體的支出額度,每一個數字都可以被貨幣量化,大數據的商業價值與各個企業的營收幾乎都可以直接掛鉤。所以,圍繞「大數據」來說故事迅速成為當下的主流。
但是揭開媒體的那些噱頭背後,你會發現,國內對復雜系統的研究,仍然是處於概念大於應用的階段,大部分行業對線性、封閉系統內的數據關系都沒辦法掌握,更不用說將大數據轉化成有價值的信息。而在影視行業,工業化體系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很多從業人士連財務報表這種基礎數據都看不明白,去理解大數據的價值更是有些不可想像了。
大數據於國內影視行業的意義
大數據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其應用方向,無非三個方面,一是對過於和曾經的理解,二是對以後和將來的認知,三是對當下進行判斷並進行實時處理,影視行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如果想要有長足的發展,那麼在這三個方面都會面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過去和曾經的理解
既然是對已發生的進行判斷,就會涉及到數據採集,這個部分往往會引發爭論,中心議題是:到底多大才叫大,GB還是TB,PB還是EB?
如果我想要知道《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部差一點就可以歸類到文藝片的電影,為什麼在2013年上半年票房僅次於《西遊·降魔篇》,我是應該僅以社交媒體的傳播效率來進行數據的挖掘,還是要追溯到原著小說里的青春以及被電影宣傳所喚起的記憶?
將數據挖掘的范圍放在社交媒體的范疇,那麼通過對一部電影推廣過程的梳理,我們很容易通過數據制定出一張細化到分鍾的參考,以及觀眾會被什麼樣的宣傳內容所吸引,但是它仍然只是在描述表象。
如果觀察只停留在眼前,將無法找到最終的因果。我們必須對推動現象發生的機制進行論證,那麼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體量來儲存和分析觀眾們的記憶,從而找到個人經歷和集體共鳴之間的關系?
在這個方面,如果只用社交媒體的數據進行相關性的分析,其實和我們日常所做的感性推導沒有太大區別,甚至還不如感性推導靈活,很容易因為數據的不夠全面犯下「黑天鵝」式的錯誤(在發現澳大利亞之前,西方認為只有白天鵝)。必須要追溯到成因階段更龐大的外部數據,比如主要觀眾群十年間的消費偏好及社會經歷,以及對他們觀影之前的心理活動進行統計分析。會不會太復雜?但是從數據挖掘的角度來說,只有在這個方向上進行努力才可能會提供實質性的價值。
或者說,我們也可以簡單粗獷一些,如麥特的負責人陳礪志所言,《致青春》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因為趙薇的敬業與投入,以及她個人在行業的積累。
大家可以想一想,以上三個角度,哪個會更容易接近整個事件的核心。
對以後和將來的認知
大數據技術雖然可以讓人類對現象的理解進行更深入的探究,但是當對國產的影視項目前景進行預測,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我們仍然處於一個觀眾群體持續波動的時期。
在北美市場,貢獻50%票房的觀眾約占人口的10%,也就是3000萬左右,這部分群體基本上結構相當穩定。上世紀70年代末,當北美電影的平均製作預算開始攀升到1000萬美元以上,宣發費用達到500萬以上時,對觀眾的監測從階段性的調研逐漸轉變成常態性的監控。在計算機還只是個神話的時期,「好萊塢」是用人工+信件的形式,建立了最早的大范圍觀眾研究模型,這些歷史數據通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讓一部電影與觀眾之間的聯系變得非常透明。但即使是如此嚴謹的市場監控,近幾年也因為受到移動互聯的影響,觀眾去影院觀影的行為隨機性逐漸提高,導致傳統的觀眾研究模型頻頻出現一些問題。
反觀國內電影市場,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銀幕是在近三年之內才出現的,2010年時,我們所擁有的現代化銀幕不過才6223塊,而如今,這個數字差不多是17000。可想而知,影院目前所迎來的觀眾,基本上是近三年才開始逐漸培養去影院觀影的興趣,這種行為暫時還不能稱之為習慣。
所以說,中國電影市場目前的波動很難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完成監測,會因為存在有其他我們不可知的變數,而導致結果南轅北轍,這在統計學的回歸分析上被稱之為「變數遺漏偏差」,大數據技術目前所能覆蓋到的范圍並不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時間來不斷修正對市場數據的理解,觀眾也需要時間來不斷培養在影院觀影的習慣。
2013年上半年,幾乎所有從業者都對有動作元素的電影過於樂觀,而下半年,所有從業者包括我個人又會對以愛情元素為主的電影過分看好。從一些公司的大數據監測上來看,這種觀眾消費行為的變化已經反饋在可以被抓取的數據中,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所形成影響究竟該如何定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看到趨勢,但是很難確定結果。
那麼,在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中,我們不如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方向,從對未來的預知上轉移到可以讓我們規避哪些操作上的錯誤,或許更具有現實意義。
對當下進行判斷並進行實時處理
現在對大數據的理解,往往會糾纏於第一個字「大」,而忽視了它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徵「細」,其實後者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會創造大數據真正的實用價值。
基於社交媒體的數據挖掘,其實已經可以做到讓我們將觀眾的分類從簡單的年齡、性別、職業等維度,落實到區域、活動空間以及性格特徵等等更為豐富的細節,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要做的就是怎樣給觀眾提供個性化的影響,而不再是以電影為本位的共性宣傳。
舉例來說,當一名男性觀眾在某個媒介上看到的電影海報,可能是大長腿和小翹臀,但一個女性觀眾同時接觸這個媒介時,所看到的可能是一個賣萌的大叔。當陣地宣傳中的預告片貼片到一部好萊塢大片之前時,它可能主要是用來渲染情感或者突出搞笑,但同樣的一分多鍾,在視頻網站所上線的預告片,則被分成數個版本,用來對應每一個點擊背後用戶的個人資料。這樣,觀眾便會加入到生產的過程中,通過對觀眾偏好的快速處理,最終創造更適合於傳播的信息。
目前,數據調研公司參與電影推廣的過程,所做的仍然只是一個統計的工作,決策是在片方或者是公關公司,其實可以將決策機制與數據同樣進行細化,成為實時的互動,減少時間的損耗,提高電影推廣的效率。我們以前在電影的推廣中,常常會為如何照顧到大部分觀眾的興趣而頭疼,那麼換一種思路,用現有的觀眾數據進行群體的細分,給不同的觀眾群提供不一樣的信息,海納百川比光芒四射或許更符合當下社會化營銷的要義。
不過,這一切其實都只是理想化的願景,現實的情況是,中國的電影產業目前仍然是處於一個極其原始的狀態。
僅從電影投資成本的角度來說,目前所公映的電影,平均投資約在3000萬人民幣以內,不足500萬美元,這樣的投資規模在不考慮通脹以及觀眾收入的情況下,只相當於北美70年代初期的水平。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很多議題其實都顯得比較空洞,因為拍腦袋做決策雖然有著莫大的風險,但畢竟成本很低。

10. 什麼2016年以來國產電影市場的票房在變差

可以這么講,觀眾的口味對品質的追求是越來越高,目前華語電影市場(大陸港澳台),更多的就是在利用明星人氣,比如酷炫的造型和扮相,裡面夾雜一些穿越的感覺;或者用電腦特效來製造視覺盛宴;或者就是不斷的翻拍老的故事,重復炒現飯,甚至去抄襲國外的一些劇情......但最大的問題,中國好的故事和劇本已經枯竭,能想到的前人已經都想到了,後面想超越是很難很難,中國電影沒有會講故事的了,所以沒一個好的故事,僅僅靠前面說的這些來支撐場面,就好比一個人外表看起來很帥,但接觸下來發現此人根本沒什麼料,可能可以暫時博一下眼球,但最終是很難得到觀眾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