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麥哲倫號電影2017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麥哲倫號電影2017

發布時間: 2022-04-23 03:16:21

⑴ 求一部電影

大白鯊3

7.6分
主演:丹尼斯·奎德貝絲·阿姆斯特朗西蒙·麥克金代爾西蒙·麥考金戴爾
導演:喬·阿爾夫斯
類型:恐怖驚悚災難
時長:98分鍾
年代:1983
地區:歐美地區
簡介

⑵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的簡介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
名稱型號:「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
冷戰期間,美蘇展開太空競賽,各自發射探測器對金星探測。此時美國先後發射了10個水手號金星探測器。1962年7月22日發射的第一個水手1號重202千克,帶兩塊太陽能電池板,但因火箭偏離軌道,發射失敗。一個月後的8月27日,水手2號發射成功,到12月14日從距金星34800千米處飛過,探測了金星的大氣溫度,從而揭開了人類探測金星的序幕。1967的6月14日起飛的水手5號,飛到離金星的距離只有4000千米的地方。最後一個水手10號探測器,是1973年11月3日發射的,它重503千克,攜帶有紫外線分光儀,磁力計,粒子計數器,電視攝像機等。1974年2月5日飛經距金星5760千米的地方,拍攝了幾千張金星雲層照片。美國水手號系列探測器飛越金星只能算作「走馬觀花」的考察。直到1989年5月5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一個以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命名的探測器帶上太空,並在5月6日把它送上飛向金星的旅途。這個麥哲倫號探測器重3365千克,裝有一套先進的電視攝像雷達系統,能透過厚實的雲層測繪出金星上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物體圖象。它經過462天的太空飛行,於1990年8月10日,飛臨離地球2.54億千米的地方對金星考察,「麥哲倫」號探測器進入繞金星飛行的軌道,利用先進的成像雷達系統對金星全球進 行了詳細的拍攝,還對金星95%的地區進行了高解析度的重力測量。整個拍攝和測量過程歷時4年,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1994年10月12日,「麥哲倫」號探測器 進入金星稠密大氣層,以試驗一種新穎的空氣制動技術,並獲取金星稠密大氣的數據。探測器在進入金星大氣後燒毀。這是第一次利用一個行星際探測器進行這種破壞性試驗。

⑶ 什麼是金星大氣的溫室效應

人們早就正確地判斷金星表面有著濃厚的大氣,但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什麼,濃厚雲層底下隱藏著什麼秘密,人們對此充滿著幻想。雖然金星比地球距離太陽近,但被大氣反射掉的陽光也比較多,所以以往有人認為金星表面的溫度可能和地球差不多,也許有生命存在,甚至是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隨著地面觀測手段日益完善,以及空間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30年來,有18個探測器先後飛越金星或者成為金星的人造衛星,有17個探測器軟著陸在金星表面上。1989年,由太空梭釋放的「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已圍繞金星飛行了15018周,並用合成孔徑雷達透過金星上空厚達幾十千米的濃雲,對金星98%的地貌進行了長達5年的測繪,繪編出解析度達0.25千米的金星地形圖。「麥哲倫」探測器於1994年落入金星大氣層,它所發回的數據超過以往所有空間探測器發回數據的總和,被公認為是迄今最成功的空間項目。人們終於揭開了「維納斯」的面紗,獲得關於金星的基本知識。

金星大氣密度幾乎是地球大氣的100倍。在金星表面上,大氣壓為地球表面大氣壓的90倍,相當於地球上海深1千米處的壓力。金星大氣中CO2的含量佔97%以上,此外還有極少量的CO2、SO2等。我們知道CO2可以讓可見光透過,但能阻擋紅外光。金星大氣把3/4的陽光反射出去,其餘的穿越大氣,到達金星表面,並把它烤熱。受熱的金星表面將發出紅外線,而紅外線又不能透過以CO2為主的大氣,所以CO2大氣像一層厚棉被那樣把熱量包住了,這就是CO2的溫室效應。地球大氣中的CO含量只有約0.05%,由此引起的溫室效應已引起世人的關注。金星大氣中的CO2是如此之多,由此產生的溫室效應的強烈程度是十分可怕的。1985年,前蘇聯「韋加」1號和2號探測器向金星大氣釋放2隻氣球,在離金星表面53~54千米的高空漂浮。科學家對它進行了持續46小時的跟蹤,從而得知金星表面溫度高達465~485℃,而且沒有晝夜、季節、地區間的差別。在這樣高的溫度下,金星表面找不到一滴液態水,就連錫、鉛、鋅之類的低熔點金屬也熔化了。硫、氯、氟等元素從被烤得發焦的岩石中逸出,形成硫酸、鹽酸和氫氟酸氣體。離金星表面30~70千米高處密布著厚幾十千米的濃雲,但不是水滴或冰晶,而是由硫酸滴組成的雲。在高30千米上下則是濃硫酸霧層。再往下,大氣則異乎尋常的清晰。從許多宇宙飛船發回的照片來看,金星的天空帶有橙色,大氣中存在激烈的湍流,還有強烈的雷電現象,有人推算金星上的風速約達0.1千米/秒。金星大氣的溫度隨高度變化很大,金星雲層頂部的溫度為-23℃,雲層頂部與金星表面的溫差可達500℃。現在還不清楚CO2是通過什麼途徑使金星大氣上層降溫。另一奇怪的現象是,金星兩極溫度反而比赤道地區溫度高5℃,這與地球上的溫度情況恰恰相反。這可能是由於金星自轉慢,科里奧利力小,大氣流動偏轉小,結果造成赤道地區的大氣受太陽直射,溫度升高後上升流向兩極的單極循環所致。

金星成為太陽系中溫度最高的行星,而且它的溫度常高不下,幾乎不受晝夜、四季、緯度變化的影響。這樣一個高溫、悶熱、令人窒息的世界,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⑷ 為何人類登入了月球,卻不登入金星

是的沒錯,金星距離我們地球想必火星而言,是近了,而且自1960年以來,我們人類已經向金星發送了將近40架宇宙飛船,然而悲催的是,這些宇宙飛船都被毀壞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暫時放棄了登陸金星的計劃,那為什麼會這樣?這就要說說這個金星了!

兩大巨頭都淚目了,登陸行星就像打游戲,本來以為選金星是個Easy模式,結果是Hell模式。不過各種探測器還是完成了火星的地形地貌,以及大氣等探測,讓我們明白了登陸金星的艱難和沒有必要。

相比之下金星的地獄模式,火星簡直是完美的下一個登陸目標。

⑸ 麥哲倫號登陸到金星了嗎

1994年10月12日,被譽為最成功的星際探測飛船「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10月12日與地面失去最後的無線電通信聯系,在過去的5年5個月時間內一直跟蹤這艘無人駕駛宇宙飛船運行的美國科學家為此而在手臂上戴上了黑紗。
美國航空航天局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隨即宣布,「麥哲倫」號發出的最後信號於格林尼治時間當天10時02分抵達地面,對其進行的無線電監聽此後還持續了8個小時。顯然是因為探測器上太陽能電池輸出電壓過低的緣故,無線電電裝置已無法維持工作狀態。
盡管探測器的實際狀況已經無從獲知,但根據其飛行軌跡測算出的結果顯示,「麥哲倫」號還在飛行,但是高度不斷降低。最終將在金星大氣壓力的作用下分裂成數塊碎片,最早於14日落到溫度高達攝氏500度的金星表面上。
「麥哲倫」號自1989年5月由太空梭釋放進入太空並於次年8月接近金星以來,已圍繞該行星飛行15018周,運用能夠透視金墾雲層的先進雷達對其百分之九十八的地貌全景進行了測繪,發回的數據在數量上超過此前其他探測器發回數據的總和。
鑒於已經無法把這一耗資8億多美元的探測器回收到地面上,科學家昨天5次遙控啟動「麥哲倫」號的助推發動機,使其從相距金星表面大約135公里的近圓形軌道轉入到逐漸落向金星表面的弧形軌道,作最後的航天飛行器械空氣動力學實驗。
一方面,科學家希望通過測定「麥哲倫」號在遭遇由二氧化碳和硫酸氣體構成的金星大氣時承受的扭矩大小,確定金星大氣二氧化碳層的厚度,幫助研究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否也會形成類似金星那樣不適於生命形式存在的氣候。
另一方面,藉助於把「麥哲倫」號上兩塊5.8米長太陽能電池板由原先的雙翼形狀變成了雙葉螺旋槳形狀、進而延緩其下降過程,科學家可望找到一種方法,來延長今後發射的星際探測飛船的飛行時間。
對於失去這樣一艘在飛行最後階段都為人類空間探測事業作出貢獻的宇宙飛船,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不無惋惜之情。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向新聞界承認,這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時刻。不過,傷感之餘,他們還為「麥哲倫」號之行的圓滿成功感到興奮。

⑹ 求一個電影!!!

咪咕視頻 你搜索《麥哲倫》2017科幻片

⑺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的探測金星

金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在地球內側的軌道上運行。它也是浩瀚星空中最亮的一顆啟明星。但是金星總是被濃厚的雲層包圍著,即使用天文望遠鏡也很難窺見到它的真面目。金星的外表最像地球,且質量和大小都同地球相近,因此人們一直把它看作是地球的孿生星球。然而,金星在許多方面也與地球迥然不同,它逆向自轉,速度很慢,周期為243天,比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還長18.3天,也就是說金星上的一天比一年還長。由於它上面的大氣實在太厚,比地球大氣濃密近百倍,而且總是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要隔200年才能看見一次,所以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誰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模樣。可是當雷達的回波傳到地球之後,人們無不為之驚奇:原來在濃密的大氣之下,金星是一個表面溫度高達480℃的火球;同時,金星上有無數火山不斷噴發,加劇了金星大氣的對流,形成一年到頭的狂風,風力比地球上的台風還要猛烈6倍。面對這樣的高溫和充滿狂風的世界,空間探測器也很難接近它進行考察。
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探測首先是從金星開始的。迄今雖然只有約20個探測器造訪過金星,但它們已初步揭開了金星的面紗。
蘇聯於1961年2月12日發射的金星1號,是第一個飛向金星的探測器。這個探測器重643千克,在距金星9.6萬千米處飛過,進入太陽軌道後由於通信中斷,沒有探測結果。1967年1月12日發射的金星4號,於同年10月18日直接命中金星,測量了大氣的溫度、壓力和化學組成,第一次向地面發回探測數據。1970年8月17日發射的金星7號,首次在金星上軟著陸成功。它發回的數據表明,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強為地球的90倍,溫度高達470℃。1975年6月8日和14日先後發射的金星9號和10號,於同年10月22日和25日分別進入不同的金星軌道,並成為環繞金星的第一對衛星。它們探測了金星大氣結構和特性,首次發回了電視攝像機拍攝的金星表面圖像,從圖像中能清晰地看到100米遠的景物,在著陸點四周布滿直徑10米不等的石塊。1981年10月30日和11月4日先後上天的金星13號和14號,其著陸艙攜帶的自動鑽探裝置深入到金星地表,採集了岩石標本。1983年6月2日和7日發射的金星15號和16號,4個月後用雷達高度計在金星軌道上對金星表面掃描,繪制了北緯30°以北約25%金星表面的地形圖。此外,前蘇聯的維加1號和2號兩個金星-哈雷彗星探測器,在1985年6月9日和13日與金星相會,向金星釋放了充氦氣球和著陸艙,它們攜帶電視攝像機對金星大氣和雲層進行了探測,探測了金星的高速大環流,鑽探和分析了金星土壤。
金星
美國在1962年8月27日發射的水手2號探測器,於同年12月14日從距金星3500千米處飛過時,首次測量了金星大氣溫度,拍攝到了金星的照片,它是第一個成功探測金星的探測器。1967年6月14日發射的水手5號,1973年11月3日發射的水手10號,都先後飛臨金星,拍攝發回4000多幅金星照片。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又先後發射成功先驅者-金星1號和2號兩個金星探測器。先驅者-金星1號於同年12月4日進入金星軌道,成為金星的衛星。它對金星高層大氣觀測了244天,考察了金星的雲層、大氣和電離層,研究了金星表面的磁場,探測了金星大氣和太陽風之間的作用,測繪了93%的金星表面地形。先驅者-金星2號於同年12月9日飛臨金星,考察了金星的雲層、大氣和磁場。金星上層大氣和電離層十分活躍,在金星的雲被中不同層次具有明顯的物理和化學特徵,金星的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可見雲層由硫酸霧組成。因此,金星上降雨時,落下的是硫酸而不是水。
1989年5月4日,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一個名叫麥哲倫號的金星探測器攜帶升空,並於第二天把它送入飛往金星的旅程。麥哲倫號探測器重3 365千克,裝有一套先進的電視攝像雷達系統,能透過厚實的雲層測繪出金星表面上小如一個足球場的物體圖像,其清晰度能勝過迄今所獲金星圖像的10倍。它經過460多天的太空飛行,於1990年8月10日進入金星軌道,並於8月16日首先用合成孔徑雷達對金星表面進行試驗性測繪,發回第一張金星照片,該照片顯示出金星表面面積為40千米×80千米大的熔岩平原。1990年9月15日麥哲倫號探測器首次獲得第一張完整的金星地圖,從中發現金星上有巨大的熔岩流、數以千計的裂縫和火山口,還有高聳的山嶺、巨大的峽谷、隕石坑、沙丘和活火山等。麥哲倫號的探測表明,金星上有時發生大的風暴,有過火山活動,表面溫度高達280℃~540℃。它沒有衛星,沒有水滴,磁場強度很小,大氣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金星上不適於存活生命物質。

⑻ 「麥哲倫」號是怎樣探測的

最早探索金星的是前蘇聯的「金星1」號,這是人類歷史上發射的第一艘金星探測飛船,於1961年2月12日升空,但並不成功。

首度成功觀測金星的是美國的「水手2」號,於1962年8月27日升空,同年12月14日,通過了距離金星34830千米的地方探測金星。

首次在金星大氣中直接測量的是前蘇聯的「金星4」號,於1967年10月18日,打開降落傘,降落於金星大氣中。

首次軟著陸成功的是前蘇聯的「金星7」號,它於1970年12月15日,降落於金星表面,送回各種觀測資料。

前蘇聯從1961年開始,直至1983年,共發射飛船16艘,除少數幾艘失敗外,大多數都按原計劃發回不少重要資料。

濃雲覆蓋下的金星

美國在1962年發射「水手2」號以後,又在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先後發射「先驅者金星1」號和2號,其中「先驅者金星2」號的探測器軟著陸成功。至此,美國也先後有6個探測金星的飛船上天。

金星的天空是橙黃色的。金星的高空有著巨大的圓頂狀的雲,它們離金星地面48千米以上,這些濃雲懸掛在空中反射著太陽光。這些橙黃色的雲是什麼呢?原來竟是具有強烈腐蝕作用的濃硫酸霧,厚度有20~30千米。因此,金星上若也下雨的話,下的便全是硫酸雨,恐怕也沒有幾種動植物能經得住酸雨的洗禮。金星是個不毛之地。

金星的大氣又厚又重。金星的大氣不僅有可怕的硫酸,還有驚人的壓力。我們地球的大氣壓只有一個大氣壓左右,在金星的固定表面,大氣壓是95個大氣壓,幾乎是地球大氣的100倍,相當於地球海洋深處1000米的水壓。人的身體是承受不起這么大的壓力的,肯定在一瞬間被壓扁。

金星的大氣中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佔了氣體總量的96%,而氧氣僅佔0?4%,這與地球上大氣的結構剛好相反,金星的二氧化碳比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多出1萬倍,人在金星上會喘不過氣來,一準會被悶死。這里常常電閃雷鳴,幾乎每時每刻都有雷電發生,讓你掩耳抱頭,避之不及。

金星是真正的「火爐」。地球上40攝氏度的高溫已經讓人受不了,但金星表面的溫度高得嚇人,竟然高達460攝氏度,足以把動植物烤焦,而且在黑夜並不冰凍,夜間的岩石也像通了電的電爐絲發出暗紅色光。金星怎麼會有這么恐怖的高溫呢?這也是二氧化碳的「功勞」。白天,在強烈陽光照射下,金星地表很熱,二氧化碳具有溫室效應,就是說大氣吸收的太陽能一旦變成了熱能,便跑不出金星大氣,而被大氣擋了回來,二氧化碳活像厚厚的「被子」,把金星捂得嚴密不透風,酷熱異常。再加上金星的一個白天相當於地球上58天半,吸收的熱量更是越聚越多,熱量只進不出,從而達到了460攝氏度的高溫,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白晝的溫度還要高(水星約430攝氏度)。

金星上直徑達25千米的巨大圓蓋

溫室效應使金星晝夜幾乎沒有溫差,冬夏沒有季節變化。因而金星上無四季之分。

金星上如此惡劣的環境,是以前的人們不曾想到過的,這位曾經是地球「孿生姐妹」的金星,一旦面紗撩開,即刻讓人們對金星上存在生命的幻想破滅了。

金星有很少量的水,僅為地球上水的十萬分之一。這些水分布在哪裡呢?由「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探測表明,在硫酸霧的低層,水汽含量比較大,為0?02%,而在金星表面大氣里有0?02%。金星表面找不到一滴水,整個金星表面就是一個特大的沙漠,在每日的大風中塵沙鋪天蓋地,到處昏昏沉沉。

金星地表與地球有幾分相似。金星因為有大氣保護,環形山沒有水星、月球那麼多,地球相對比較平坦,但是有高山。山的高度的最大落差與地球相似,也有高大的火山,延伸范圍廣達3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金星表面看起來像地球陸地。不過,地球陸地只有3/10,其餘7/10為廣大海面。金星陸地佔5/6,剩下的1/6是小塊無水的低地。至今金星表面還沒有水。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金星紫外光照片

金星自轉是衛星中最獨特的。自轉與公轉方向相反,是逆向自轉。換句話說,從金星上看太陽,太陽是從西方升起,在東方落下。

金星逆向自轉,是科學家用雷達探測金星表面根據反射器回來的雷達波發現的,還知道金星自轉非常緩慢。每243天自轉一周,如果我們在金星上觀看星星,每過243天,才能在天空看到同一幅恆星圖景,如我們以太陽為基準測量金星自轉周期,僅僅是116?8個地球日。因為,在這段時間,金星沿公轉軌道前進了很大一段距離,在這243天中,可以看到兩次日出和日落。所以,一個金星日是116?8個地球日,金星上的一天等於地球上116天多。

為了在探測金星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美國宇航局決定要利用其在雷達探測技術方面的先進設備,透過金星濃密的雲層,詳細勘察金星的全貌和地質構造。1989年5月4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帶上太空,並於第二天把它送入金星的航程。「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重量達3365千克,造價達4?13億美元。後來的事實說明,「麥哲倫」號是迄今最先進最為成功的金星探測器。「麥哲倫」號裝有一套先進的電視攝像雷達系統,可透過厚厚的雲層測繪出金星表面上小如足球場的物體圖像,其清晰度勝過迄今所獲金星圖像的10倍!它裝載的高解析度綜合孔徑雷達,其發射、接收天線與著名的「旅行者」號探測器定向天線相似,也是3?65米直徑的拋物面形天線,但其性能比前者提高了許多,它在金星赤道附近250千米高空時,解析度也可達到270米。「麥哲倫」的中心任務是對金星作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探測研究,通過先進的雷達探測技術,研究金星是否具有與河床和海洋構造,因前蘇聯有科學家推測,大約40億年前金星上有過汪洋大海。

「麥哲倫」經過15個月的航行,於1990年8月10日點燃反向制動火箭,使其速度由每小時3?96萬千米減至2?79萬千米,進入圍繞金星的軌道。「麥哲倫」探測器運行中沿金星子午線繞一圈約需要189分鍾,掃描寬度為20~25千米;從北極區域到南緯60度計劃進行37分鍾的觀測,行程約1?5萬千米。8月16日「麥哲倫」發回第一批進行照片。

「麥哲倫」拍攝到金星上一個40千米×80千米大的熔岩平原,雷達的測繪圖像非常清晰,可以清楚地辨認出火山熔岩流、火山口、高山、活火山、地殼斷層、峽谷和岩石坑。金星火山數以千計,火山周圍常有因隕石撞擊而形成的沉積物,像白色花朵。「麥哲倫」發現金星上的塵土細微而輕盈,較易於被吹動,探測表明金星表面確實是有風的,很可能像「季風」那樣,時刮時停,有時還會發生大風暴。金星表面溫度高達280~540攝氏度。它沒有天然衛星,沒有水滴,其磁場強度也很小,大氣主要以二氧化碳為主,一句話,它不適宜生命存活。它的表面70%左右是極為古老的玄武岩平原,20%是低窪地,高原大約佔了金星表面的10%,金星上最高的山是麥克斯韋火山,高達12000米。在金星赤道附近面積達2?5萬平方千米的平原上,有3個直徑為37~48千米的火山口。金星上環繞山極不規則,總共約有900個,而且痕跡都非常年輕。

「麥哲倫」拍攝了金星絕大部分地區的雷達圖像,它的許多圖像與前蘇聯「金星15」號和「金星16」號探測器所攝雷達照片經常可以重合拼接起來,使判讀專家得以相互印證,從而使得人們對金星有進一步的了解。「麥哲倫」號從1990年8月10日至1994年12月12日一直圍繞金星進行探測,最後在金星大氣中焚毀。1990年2月飛往木星的「伽利略」號探測器途徑金星,成功地拍攝金星的紫外,紅外波段的圖像,照片上顯示金星大氣頂部的硫酸雲霧透過紫外光非常突出。

雖說金星空間探測碩果累累,但仍然有許多待解之謎。譬如說,金星上確曾有過海嗎?金星上的溫室效應是在什麼時候、怎樣發生的?目前金星表面是經過大規模的火山活動而重新形成的嗎?金星大氣的精確化學成分是什麼?等等。

⑼ 麥哲倫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麥哲倫真的很強,lz說的紅色的毒應該是說麥哲倫的大招毒之巨兵吧?毒之巨兵有麥哲倫的意識,受麥哲倫操控,而且本身自帶最強的毒性!

麥哲倫的實力應該略次於大將,感覺麥哲倫的能力比不上三大將,但是對其他海賊比較無解~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