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私人影院行業的未來前景是怎樣的
影院消費新趨勢,小鳥觀映盛大啟航!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迎來了大爆發。據家電影專項資金辦辦公室調查2017年中國電影大數據顯示:2017年總票房559.11億 同比增長13.45%,觀影人次高達16.2億。
雖然如今互聯網技術發達,在視頻網路上也可以觀看上映過的電影,但仍有不少觀眾喜歡走進傳統電影院切身感受影院帶來的觀影氛圍。
電影產業作為文娛行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仍然存在市場不夠大、商業模式單一、高質量影片稀少,消費升級緩慢這四大痛點。要知道,文娛行業的商業本質是創造獨特的內容,從而高效地吸引具備相似特徵的受眾,並向其售賣感官愉悅和精神享受。沒有持續優質內容的產出和多樣化的商業模式作為保證,造成的後果是影院消費兩極分化。
一方面,傳統電影院的基礎設施投資成本高,某些大電影院的平均上座率還不到15%,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電影出品方影片質量層次不齊,大公司盲目選擇大IP和流量影星,後期預算超支,縮減影片製作經費,導致的後果是劇情紊亂,5毛特效被消費者所詬病,而小公司的優質影片得不到宣傳和曝光,嚴重打擊製片方的積極性。
為了解決傳統影院資源浪費的問題和發現更多優質的好電影,小鳥觀映將傳統影院和視頻網路這兩大領域的優缺點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以平台+內容的方式連接線下所有點播影院私人影院,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以及「空間租賃」的方式,打造成風格統一,品牌可視化的小鳥觀映特色旗艦店。
小鳥觀映擁有自主研發的點播影院播控集成系統和海量高清正版影片的版權,同時對接了國家票務系統,不僅為其下屬影院提供合規的電影版權與軟硬體系統,更為消費者提供舒適、自由、私密、個性化的觀影體驗;另外小鳥觀映作為電影發行新渠道,能夠有效促進觀影市場消費常態化,幫助中小成本優質影片盈利,從而達到資源利用的合理優化。
在產品線上,小鳥觀映擁有多元化的產品系列。
1. 小鳥觀映APP&微信小程序預約售票系統能夠為影院合夥人拓展推廣渠道以及發布各類活動,將社交於文娛融入一體。
2. 小鳥觀映一體化智能放映終端擁有HI-FI級奢華外觀設計與超高清藍游標准,擁有業內最佳解碼及播放能力,內建小鳥觀映區塊鏈自主版權保護系統。
3. 小鳥觀映點播影院播控集成系統支持多種選片模式,全方位滿足店面的各類運營需求,配合放映終端可以多維度、流暢化的遠程式控制制影廳,提升用戶體驗。
4. 小鳥觀映影院運營管理系統與國家平台對接,集影廳管理、員工管理、會員管理、廣告管理、營收統計、訂單統計、POS 收銀等強大功能於一身,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小鳥觀映的商業模式是將合夥人制、影片點播分成、影視發行與投資、廣告五大模塊打造現金流閉環最終形成區塊鏈影視版權服務體系。
據小鳥觀映城市合夥人計劃負責人介紹,截止目前,小鳥觀映已簽約影院160餘家,擁有銀幕數量1200塊,遍及全國20個省市,擁有1.3萬余部電影版權。
成為小鳥觀映合夥人,可以參與影院建設與管理,並做好品牌的宣傳大使,小鳥觀映會給每個合夥人提供片源支持、公司營銷政策支持、線上營銷推廣支持、業務培訓支持和開業全程指導,合夥人收益採用直接收益+增值受益的雙軌制模式,收入來源多樣化的同時也提高了合夥人參與的積極性。
小鳥觀映的合夥人模式確保了讓每個合夥人在考慮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同時也考慮小鳥觀映的整體利益。真正實現共同致富、共同發展、共同壯大,真正形成良好的又好又快對的發展格局。
⑵ 請問目前全國有多少家電影院線另外,全國有多少家電影院
中國的電影院很多,但有效的屏幕(就是說還能放電影的)不多。據廣電總局統計數據看,到2011年底,大陸共有2946個影院,其中有票房收入的有2213個影院。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⑶ 【北京篇】城市影院供需研究 | 燈塔研究院 ×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阿里影業燈塔研究院與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聯合推出 影院系列研究計劃——「城市影院吸引力指標及影院投資潛力報告」, 旨在幫 助影院投資方、建設方、運營方挖掘潛力地區,調整運營方向。
這是該系列研 究計劃的第二篇:北京影院供需平衡和投資潛力研究。
最近一年,人們對於在中國城市投資開一家電影院的考慮正在變得更加謹慎。 根據燈塔研究院統計的影院數據,2018年中國票房最高的20座城市共計新開了469家影院,比2017年少了40多家。除了廣州、長沙和北京,其他頭部票倉城市的影院開業速度在2018年都相比2017年更慢了一些。
隨著觀影人次的增長變慢,開個電影院「躺著數錢」的日子過去了。以北京為例,2018年全年票房不足千萬、觀影人次不足25萬的低票房影院共有38家。 和歐美市場對比,中國城市人仍然需要更多優質影廳,但選址運營都需要更加仔細了。
和所有精明嚴謹的商業品牌一樣,電影院的投資方也有著自己的選址標准,人口、商業、區域經營競爭指標等都是影投方著重考慮的因素。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與阿里燈塔研究院合作, 用觀影消費、商業品牌以及居住人口大數據,結合地理分析能力, 用相比傳統經驗分析更為量化的方法,探索城市重點片區的影院供需平衡情況、挖掘影院投資潛力地區。
考慮到現在正值2019北京電影節舉辦周,新一醬和燈塔研究院首先選取了北京地區進行研究。
上圖中,我們用數據劃分出了北京三類值得重點研究的片區:
●商圈: 根據主流消費品牌門店組團聚集情況劃定
●居住區: 用鏈家住宅小區戶數模擬居住人口密度,提取具有一定居住人口密度的片區
●大學區: 有2家及以上本科高校連片集聚的區域
為了便於計算與理解,我們將部分區域進行了合並計算調整(如5環外部分被大型居住區完全包圍的小型商圈、大學區直接並入該居住片區),最終共有149個片區納入研究。
截至2019年3月北京在營業的226家影院中,有195家影院位於這些重點研究區域內。
新一醬把北京每個影院投到地圖上,並把周邊3公里算作它的覆蓋范圍,可以發現, 北京五環以內地區已基本被圖上的紅色區域覆蓋完畢,而五環到六環之間還存在不少未有影院進駐的空白地帶。
若是把其中位於已經具有較高人口密度的居住區內的住宅小區提取出來,可以發現昌平回龍觀北面的沙河一帶、豐台五環附近的二七廠等地,仍有大量小區在3公里范圍內不能找到電影院。 這些人口已具有一定密度,但仍未有影城進駐的地區,是值得留意的潛力進駐區域。
在五環內,仍有少數集中了品牌門店資源、有一定商業氛圍的中小型商業片區仍未被影院覆蓋——魯谷、紫竹橋、太平橋、車公庄、雙龍公園等區域均值得考察。
進入從未有人踏足過的區域並不一定保險。反過來想,已經有影院進駐的地方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維度的參考指標。
北京有83個區域在2018年以前已有影院進駐。我們利用這些區域里2018年以前開業的影院去年全年的票房數據,結合周邊的居住人口分布,來衡量這些區域進駐更多影院的潛力大小。
以昌平回龍觀的中影國際影城永旺店為例,2018年共有超過101.6萬人次的觀眾來這里看電影,它周邊3公里覆蓋的住宅小區戶數為4.19萬戶。 用觀影人次除以周邊小區覆蓋戶數,可得出該影院的「觀影潛力指數」。
(另注:上圖B1區域的」鼓樓大街「為北京昌平區的鼓樓大街)
取不同區域內影院在觀影潛力指數上的平均值,便可以得出區域總體的觀影潛力指數,指數越高,則該片區進駐更多影城的理論潛力越高。 回龍觀這個數值為8.37,在所有研究片區中排名第三。
除去一些觀影人次和人口密度過低的區域,五環以內的豐台萬達、五棵松、西紅門等地,以及五環以外的天宮院、後沙峪、回龍觀等地觀影潛力指數較高,都比較具備容納更多影院進駐的潛力。
要驗證這里提到的幾類值得影院選址團隊考察的潛力區域,我們用2018年之後新開業影院的選址就可以判斷。 2018年北京新增了36家影院,其中有33家影城落在我們所框定的重點研究區域內。
我們分別統計了新開業影院坐落的商圈與居住區觀影潛力指數的中位數,並把觀影潛力指數高於這個水平的區域視為「觀影潛力指數較高」的區域。統計得出,有21家影城落在了觀影潛力指數較高的區域——最受青睞的片區是望京,有奧蘭環球影城等4家新影院進駐;而西小口東融國際影城等7家影院則開在了我們認為觀影潛力指數相對較低的東直門、清河等地。
需要指出的是,影院投資者進入一些觀影潛力指數較高的區域時,也要同步考察一些其他指標, 比如日票房的波動可能與城市外圍的「睡城」地區特性高度相關。
盡管天通苑等地觀影潛力指數整體較高, 但區域內電影院的周末票房佔比明顯偏高,這意味著工作日的影廳很容易空置 ——由於影廳受到院線嚴格管理不能隨意關閉影廳以作他用,租金和人力成本都會有較大程度的空耗。觀察這些片區的影院投資人,需要更慎重考察,不能盲目選擇那些租金太高的商場,也要避免開影廳數量太多的影院。
講完哪裡還有可能再開電影院,新一醬還將提供一份「避坑指南」。 對於北京這一級別的城市來說,電影院市場已經有明顯的過渡供給地區出現。
北京2018年全年票房最高的10家影院,有半數位於朝陽,票房最高的10個研究區域也有一半位於朝陽。但整體來看,北京西邊的單影院平均票房表現要整體優於東部,昌平、海淀、石景山三個行政區的單影院平均票房均高於朝陽。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朝陽區全年綜合票房收入不超過2000萬元的影院佔比較高,大幅拉低了區域平均票房收入表現,大批不飽和影城存在升級改造空間。 如新影院選擇繼續進駐朝陽,則對選址和運營的要求較高,必須謹慎關注細分區域的競爭指標。
而海淀區、昌平區和石景山居住人口密集,同一個片區內的影院密度遠低於朝陽,當前平均運營狀況相對健康。海淀五棵松、石景山萬達、豐台麗澤橋等幾個片區的影院平均全年票房超過3000萬。
進一步篩選出北京2018年全年票房、觀影人次以及影院觀影潛力指數均低於所在行政區均值的0.5倍的18家人氣較低的「不飽和影院」。
這18家影院中,北京劇空間影院現在更多地專注於話劇,電影放映場次很少,屬於特殊情況;而另有12家商業影院則均位於我們在認定的區域觀影潛力指數較低的地區。
當然業績不佳也未必總是選址的鍋。 西紅門星美影商城、北京國賓菁英電影院所在的區域,有潛力容納更多影院,但自身票房指標表現不佳,可在運營和影院改造上做進一步的升級。
阿里燈塔研究院將持續和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合作,推出影院吸引力與投資潛力研究系列報告,用數據觀察電影行業的動向與機遇。更多城市的影院投資研究結果將陸續發布在新一醬公眾號和燈塔專業版APP上。
昨天發布了
TOP20票倉城市影院吸引力指標體系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文/卓宇晶 視覺/蔣亦哲 王方宏
燈塔研究院
策劃執行/丹蕾 行業指導/牧晨 難追 視覺/黑貓
⑷ 請問下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啊!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電影行業相關企業數量、中國影院數量、中國銀幕數量
改革開放後我國電影進入市場化階段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誕生。時至今日,中國電影已走過了110餘年的歷程。中國電影主要分為三個產業發展時期:第一輪產業發展時期(1922年-1945年)、第二輪產業發展時期(1945年-1976年)和第三輪產業發展時期(改革開放至今)。
相關企業數量不斷增大
通過前瞻企查貓網站,以「電影」為關鍵詞,篩選條件為「在業/存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進行查詢,結果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相關企業231456家,廣播、電視、電影和錄音製作業相關企業96469家。其中細分行業內,影視節目製作主體7238家,影視發行主體813家,影視放映主體485家。
整體來看,我國電影行業在國內有效的疫情防控機制下恢復較好,2021年產量與影院數量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⑸ 截止2016年年中國有多少家電影院
根據已公布數據,目前大約在5000家左右。
電影局發布數據:2014年,中國新增影院1015家,日均增長近3家;新增銀幕5397塊,日均增長15塊,目前全國銀幕總數已達2.36萬塊。可以類比的是,2013年中國新增影院數量約900座,新增銀幕5077塊。
兩次數據公布,都並沒有提及中國電影院的總數目,但可以參照去年各大擬上市院線公司所採用的數字——2013年,中國可統計票房影院總數達到3849家。
⑹ 中國電影產業有哪些成就
第一個階段是中國電影的大產業時期,在這個時期里,中國電影經歷的是井噴現象,中國電影的行業當時都是被三大巨頭所把握的,他們一個開創了長篇正劇的歷史,一個成為了文藝片的源頭,最後一個是中國志怪電影鼻祖,這些東西到現在還在影響著中國的電影製作,當外國資本看到中國的電影市場,就幾乎全部的涌了進來。中國電影當時都與外國的電影各都占據了半壁江山。
第二個電影階段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涌現出大批的電影製作人,也都製作出一大批優秀電影,在1950年的時期,新中國從蘇聯引入了一部電影《列寧在十月》可是中國人不懂俄語啊,於是,電影配音員就這樣出現了,於是一部帶著一股子東北味的普通話的電影出現了,從此,配音員在中國電影成為中國電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中國電影就進入了歷史發展的快車道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電影事業獲得全面的發展,建立了10多個國有電影製片廠,建起了大型電影機械廠、電影洗印廠、電影膠片廠,成立了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為龍頭的電影發行網。到90年代,全國放映單位(影院、放映隊等)已超過10萬個。故事片年產量最高達140部,每年觀眾在200億左右人次,60年代以來,為了繁榮電影事業,先後舉辦百花獎和金雞獎的評選活動,還在長春、上海等地舉報了國際電影節,有不少優秀影片在權威性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而中國電影的潛力也以及展示出來,2017年,全國的總票房已經高達557億,平均每天新增加5家電影院。從2012年至2017年全年上映場次從1311萬場增加到7510萬場;2012年至2017年全國銀幕數量從9286個增加到41179個;2012年至2017年全國觀影人次從3.5億增加到13.7億。而至今到2018年10月08日,全國總票房已經達到509.09億,才半年多過去,已經快抵得上2017年全年的總票房。幾乎每年都在100億的穩定增長。從數據上來看,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無限的,比如《戰狼2》《紅海行動》《我不是葯神》《唐人街探案2》這些電影都具有很好的口碑,而且也讓世界看到了現在中國電影的高速發展。隨著國家的提倡和大眾的參與讓中國電影有了更高層次的發展,同時也讓出品公司和大眾參與者賺的盆滿缽盈。
⑺ 電影院線上映難度
一、院線制發行模式:從十六年前走到今天新中國成立到九十年代初期,我國最初的電影發行放映體制主要借鑒了蘇聯模式,基本形成了「製片方—中影公司—省級電影公司—市級電影公司—地方影院」的流線架構。1993年1月,原廣播電影電視部下發《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規定將國產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統一發行改為由各製片單位握啟直接與地方發行放映單位對接,進口影片仍統一由中影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區公司發行;電影票價原則上放開,製片單位可同地方發行公司直接進行結算。此舉打破了以往計劃定價與壟斷發行的局面,中國電影發行放映業的體制改革真正地邁入新台階。中國電影改革歷程,圖片來源:前瞻網到了2001年12月,在院線制試點取得較大成效之後,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聯合頒發的《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實施細則》正式拉開院線制改革大旗。細則詳細列出了院線成立條件並鼓勵組建院線,要求發行公司需與院線公司達成業務合作,全權由院線公司負責對其所屬的影院進行統一的安排和管理。從2002年開始,我國電影發行正式採用院線制發行模式,當時國內首批30條電影院線投入運營。由院線統一安排,連鎖經營等運作方式避免了單一電影院管理混亂的情況,同時得益於院線制度的改革,我國電影市場長期粗姿被進口影片壟斷的局面得到了不斷的改善。數據顯示,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從2002年院線制改革之前的8.9億元上升到了2018年的609.72億元;岩皮絕觀影人數從2005年的0.73億人次飛升至2018年的17.2億人次;電影院線數量(城市院線)、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量分別從2002年的35條、872家、共1581塊銀幕上升到2018年的48條,超過1萬家影院和6萬塊銀幕。經過十多年的驗證,院線發行制度在中國電影市場上體現了較大的優越性,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目前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院線出現了諸如盲目擴張、加盟費用下降、影院不規范運行等情況,助推著我國院線需重新探索新的機制。2018年12月,國家電影局下發的《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進一步深化電影院線制改革:對新組建的院線牌照劃了「年票房5億且控股影院至少50家、300銀幕」的門檻;對於長期管理不善、經營乏力的院線公司,將實行市場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