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柏林國際級電影節的最高獎項是什麼
金熊獎
公認的世界級電影節有5個!!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德國的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聖馬克金獅獎)、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美洲大獎)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水晶球獎)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B. 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簡介
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已於當地時間2010年2月11日開幕,王全安新作《團圓》與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將參與本屆金熊獎的角逐。
這是柏林30年來最寒冷的冬天,也是柏林電影節近年來最熱鬧的開場秀。女主持人安可·恩格爾克和電影節主席科斯里克的插科打諢硬是讓整場典禮充滿了脫口秀的隨意和幽默氣氛。而上屆評委會主席蒂爾達·斯文頓,德國本土大紅人湯姆·提克威,維姆·文德斯等導演的出席,也讓「團圓」這個主題得以更加充分地顯現。
C. 柏林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D. 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頒獎典禮
紀錄片首獲金熊獎 《海上火焰》聚焦難民題材
《海上火焰》是義大利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的一部紀錄片,拍攝的主體是義大利一座叫蘭佩杜薩的小島,這座小島向來是非洲、中東難民登陸歐洲大陸的中轉站。電影跟隨一個叫薩姆勒的9歲男孩,拍攝他在島上的日常生活,包括與叔叔出海、和奶奶在家、跟小夥伴在島上玩耍等等。與此同時,導演還把鏡頭指向島上的難民:他們在擠在超載的船上,有的還沒等上岸就已經死去;懷孕的母親肚裡的孩子發育不良,這跟他們顛沛流離的生活大有關系;海上的搜救過程、難民從島上轉移到歐洲大陸的過程也在電影中呈現。而在展現難民們苦難的同時,島上的居民過著平靜質朴的生活,看似不受難民潮的影響。電影反復拍攝一位電台DJ的工作狀態,他獨自在直播間里欣賞著歡快的音樂,這似乎暗示了島民與難民的關系。
《海上火焰》中沒有激烈的沖突、沒有讓難民和島民對立起來,而是緩和卻敏銳地紀錄生活。導演在平靜和苦難中,展示了觀眾在社會新聞中看不到的真實人生。影片除了政治性,也極具人文關懷。
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曾在2013年憑《羅馬環城公路》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那是威尼斯電影節第一次把最高獎頒發給紀錄片。
時值歐洲難民問題受到全世界關注,德國也敞開大門,接納了超過7萬名來自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難民。一向以政治傾向性著稱的柏林電影節,也在今年展出了不止一部涉及難民題材的電影。組委會還在會場設置捐款箱,在電影放映前呼籲觀眾為難民捐款。《海上火焰》首映後,受到了觀眾、各國影評人的喜愛,以3.3分領跑場刊評分。所以這樣一部電影拿下今年的金熊獎,可謂毫不意外,也順理成章 。
《長江圖》獲最佳攝影獎 李屏賓拍詩意長江
中國影片《長江圖》的攝影師李屏賓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他領獎時表示:「這是我的第一隻熊,我很高興。感謝《長江圖》劇組、導演楊超,我的家人,特別是我的妻子。」
李屏賓曾五度獲得金馬獎最佳攝影獎,代表作品包括《刺客聶隱娘》、《花樣年華》、《女人四十》等。2000年第53屆戛納電影節,李屏賓與杜可風、張叔平共同憑《花樣年華》獲技術特別獎,這是他的第一座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由楊超執導的《長江圖》在攝影方面非常突出,李屏賓鏡頭下的畫面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他將幾千年來長江沉澱的詩意和魔幻,用鏡頭語言重新呈現在大銀幕上,而膠片更加柔和的顏色過渡和顆粒質感非常適合來拍霧氣茫茫的長江。
突尼西亞新人拿影帝 丹麥影後首獲國際大獎
最佳男演員獲得者是突尼西亞演員Majd Mastoura,《赫迪》是他的第二部電影作品。Majd Mastoura在片中飾演一個被強勢的母親控制的青年,在遇上心愛的女人後,試圖逃離桎梏他的生活。
最佳女演員花落崔娜·迪斯霍爾姆。她是丹麥家喻戶曉的影星,19歲時就獲得了丹麥影後的頭銜,這是她的第一個國際大獎。迪斯霍爾姆在《公社》中飾演一個妻子和母親,在丈夫有外遇後,鼓勵他把年輕的情人帶到幾位朋友共同居住的「公社」中,後來卻在情緒上徹底崩潰。迪斯霍爾姆細膩動人的表演讓她在競爭激烈的影後部門中脫穎而出
E. 柏林國際電影節有什麼獎項
柏林電影節獎項設置: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
80年代,每年30到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
F. 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開幕
電影節主席耍寶 意圖「強吻」主持人
一部純粹講述中國家庭悲歡離合的開幕片《團圓》拉開了整個電影節的帷幕,07年憑借《圖雅的婚事》斬獲金熊獎的王全安跟其他幾位曾經的金熊得主一起殺回競賽單元,其中,包括柏林一直青睞有加的張藝謀。不管張藝謀如何被厚愛,開幕當天的焦點無疑是整個《團圓》劇組。很多外國記者都被這部電影傳達出的那種含蓄的感情,和中國家庭濃厚的飯桌文化所吸引,而滿頭銀發的女主角盧燕和年輕性感的主演莫小棋,則謀殺了眾多外國媒體的菲林。
當年同樣憑借《圖雅的婚事》而走紅國際影壇的余男,開幕式上艷驚四座。一掃上午評為見面會的端莊和文靜,一身黑色長裙的余男一出現在紅毯上就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烈焰紅唇,妖冶性感,頗有埃及艷後的女王架勢。強大的氣場和東方臉孔下的性感身材,不禁叫人想起當年的鞏俐。與身著灰色禮服的芮妮·茨威格的清新淡雅形成強烈對比,一濃一淡,堪稱紅毯上最奪目的風景。
紅毯上星光寥寥,《團圓》劇組的出現增添了一抹亮色
柏林電影節的60周年自然是德國電影屆的大事,德國電影圈出席的代表全是幕後精英,評委會主席赫爾佐格,去年開幕片導演湯姆·提克威,風雲人物維姆·文德斯均出席了開幕式,而現場也播放了早期柏林電影節期間的歷史畫面,請全場觀眾一起回顧當年盛事。
中國人熱潮未退,好萊塢已洶洶來襲。從明天開始,馬丁·斯科塞斯,詹姆斯·弗朗哥,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米歇爾·威廉姆斯,皮爾斯·布魯斯南,伊萬·邁克格雷戈,朱利安·摩爾,凱特·哈德森,本·斯蒂勒,邁克·塞拉等大明星的影片將開始陸續與觀眾見面。
G.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熊獎」。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是柏林國際電影節(德語: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稱Berlinale),和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列為國際三大電影節,是世界四大藝術電影節之一(德國柏林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俄國莫斯科電影節)。柏林電影節也是各大傳媒的盛事,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參與人員,其中來自世界76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多達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舉行的第54屆柏林電影節參展影片有3,117部。從2002年開始柏林電影節隸屬於商業性質的「柏林藝術展出有限公司」。
H.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亞洲獲獎
亞洲獲獎
華人獲獎(主競賽單元)
1988年: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張藝謀《紅高粱》(首部「金熊獎」華語電影,首部華語片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
1989年:第39屆銀熊獎:吳子牛《晚鍾》
1990年:第40屆銀熊獎:謝飛《本命年》
1992年:第42屆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張曼玉《阮玲玉》(首位華人柏林影後,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華人最佳演員)
1993年:第43最佳影片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並列)
1995年:第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李少紅《紅粉》
1996年:第46屆金熊獎:李安《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太陽有耳》
1997年:第47屆銀熊獎:蔡明亮《河流》
2000年:第50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最佳導演:林正盛《愛你愛我》,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愛你愛我》
2003年:第53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特別藝術貢獻獎:李楊《盲井》[16]
2005年:第55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孔雀》,特別藝術貢獻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
2006年:第56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伊莎貝拉》
2007年:第57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王全安《圖雅的婚事》
2008年:第58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小帥《左右》[17]
2010年:第60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全安、金娜《團圓》
2014年:第64屆《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導演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廖凡,第一位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男演員),最佳藝術成就獎《推拿》(曾劍,攝影師)
2016年:第66屆《長江圖》攝影師李屏賓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
I. 柏林國際電影節
1.柏林國際電影節,每年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2.今年是第59屆,當地時間2009年2月5日-15日舉行。第一屆是在1951年舉行的。
3.第59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片單:
《電光冷霧中》(導演:貝特朗-塔維涅)
《甜蜜的沖動》(導演:安傑依-瓦依達)
《瑞奇》(導演:弗朗索瓦-歐容)
《梅蘭芳》(導演:陳凱歌)
《朗讀者》(導演:史蒂夫-戴德利)
《謝利》(導演:斯蒂芬-弗雷斯)
《喜悅之淚》(導演:米切爾-利希藤斯坦)
《倫敦的河》(導演:拉契德-波查拉)
《長毛象》(導演:盧卡斯-穆迪森)
《斯圖姆》(導演:漢斯-克里斯蒂安-施米特)
《希甘特》(導演:阿德里安-貝尼茲)
《關於伊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
《卡塔琳-瓦爾加》(導演:彼得-斯特克蘭德)
《信使》(導演:歐容-莫維曼)
《傷心的奶水》(導演:克洛蒂亞-洛薩)
《小士兵》(導演:安妮特-歐森)
《其他人》(導演:瑪倫-阿德)
《皮帕-李的私人生活》(導演:麗貝卡-米勒)
《憤怒》(導演:薩利-波特)
《我的唯一》(導演:理查德-隆克瑞恩)
獲獎名單:
金熊獎:《傷心的奶水》
評審團銀熊獎:《暗戀》、《其他人》
最佳導演獎: 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 (《關於伊麗》)
最佳編劇獎:《信使》
最佳男演員:塞米·鮑亞吉拉 Sami Bouajila(《倫敦的河》)
最佳女演員:貝吉特-米妮克美爾Birgit Minichmayr(《其他人》)
最佳藝術成就:《卡塔琳-瓦爾加》
終身成就獎:莫里斯-雅爾
電影處女作:《暗戀》
阿爾弗萊德獎 《暗戀》
J. 柏林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熊獎」。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是柏林國際電影節(德語: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稱Berlinale),和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列為國際三大電影節,是世界四大藝術電影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