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面紗》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在倫敦的上流社會,凱蒂的母親致力於把她培養成一個淑女,最終目的就是可以挑選出一個如意郎君(說釣一個金龜婿應該更為准確)。
凱蒂挑挑揀揀,拖到25歲,還沒有找到符合要求的對象,而他的妹妹多麗絲卻在18歲就已經嫁了人。
這讓凱蒂極為惱火,於是,她不愛瓦爾特但還是嫁給了他。
婚後的凱蒂覺得丈夫又木訥又無趣,於是和香港布政司唐生胡搞到了一起。終於被瓦爾特發現。
是的。
「我對你根本沒抱幻想。」他說道,「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為了欣賞你所熱衷的那些玩意我竭盡全力,為了向你展示我並非不是無知、庸俗、閑言碎語、愚蠢至極,我煞費苦心。我知道智慧將會令你大驚失色,所以處處謹小慎微,務必表現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樣像個傻瓜。我知道你僅僅為了一己之私跟我結婚。我愛你如此之深,這我毫不在意。據我所知,人們在愛上一個人卻得不到回報時,往往感到傷心失望,繼而變成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樣。我從未奢望你來愛我,我從未設想你會有理由愛我,我也從未認為我自己惹人愛慕。對我來說能被賜予機會愛你就應心懷感激了。
瓦爾特還是愛著凱蒂,最後也因為凱蒂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電影里,凱蒂最終愛上了瓦爾特,帶著他的孩子回到倫敦,再遇到昔日的情夫唐生時,她對兒子說,「他誰都不是」。
可是,在書里,盡管我十分想看到最終凱蒂愛上了瓦爾特,可是卻沒有。
直到瓦爾特死去,就算她看到了疫區的人那麼尊敬瓦爾特,就算她知道瓦爾特有一個高尚的靈魂。可她還是沒有愛上他,離開了疫區的凱蒂,只感覺到了自由。失去已久的自由。
回到了香港的她又被唐生引誘,這次她感覺到了渾身亂顫的羞恥,也幾乎可以理解了瓦爾特的心情,痛恨這樣愛著她的自己。
毛姆真是一個冷靜的甚至有一點冷酷的作家,他從來都不稀罕給你一切團圓的大結局。
他寫的是最冷酷的人性和現實。
1
本書一開頭就是一個偷情的場面,門把手輕輕的旋轉了一下,兩個人都嚇了一跳,唐生連鞋子都穿的驚慌失措。
最終,門把手輕輕的回到原處,什麼也沒有發生。
凱蒂開始回憶她跟丈夫瓦爾特來到香港的情景。
那個時候她還是一個魅力四射的姑娘,在倫敦參加各種各樣的舞會,周旋在各種各樣的男人中間,母親對她的擇偶期望很高,可惜她拒絕了無數個人後,卻總是遇不到那個合適的。
拖到了25歲,老媽已經別無其他指望,只想她趕緊嫁出去,不要在家啃老,至於她嫁給誰已經沒指望了。
瓦爾特恰巧再這個時候出現了,她簡直沒有發現他居然愛著她。為了離開那個家,也為了讓自己不要出現在妹妹多麗絲的婚禮上,凱蒂答應了瓦爾特的求婚。
婚後,盡管瓦爾特很愛她,但是她還是跟香港布政司的唐生搞在了一起。
瓦爾特發現了凱蒂的不忠,給了她兩個選擇。要麼跟他一起去湄潭府,哪裡瘟疫橫生,每天都在死人,要麼去找唐生,只要唐生願意離婚並跟凱蒂結婚,他就放凱蒂自由。
凱蒂信心滿滿的去找唐生,以為此事輕而易舉。
但是那個膽小懦弱的男人,怎麼可能為了凱蒂離婚,為了他的名聲和仕途,他理所當然的拒絕了凱蒂,並且說,哦,親愛的,在瘟疫區只要認真防護不吃生冷就不會死人的。
瓦爾特冷靜的看著這一切,早已預料到了所有的結局。
凱蒂終於絕望了,同意跟瓦爾特一起去湄潭府。
2
在湄潭,作為細菌學家的瓦爾特一心拯救病人,並不跟凱蒂說話,只是靜靜的翻書,看向凱蒂的臉也是厭煩的。
凱蒂百無聊賴,在一次參觀修道院的過程中懇求院長讓她幫忙照顧小孩。出於對瓦爾特的尊敬,院長留下了她。
修道院的院長是一個高貴的女人,為了信仰,拋卻顯赫的家庭,隻身來到了這個危險的地方,救助病人和兒童。
在院長和修女的感召下,凱蒂漸漸覺得跟這些醜陋的小孩在一起也讓她發自內心的感覺到了快樂,她越發的想留下來,也越發喜歡上了這個濕熱的城市。
一切都在慢慢變好,瓦爾特和凱蒂的關系也漸漸緩解,兩個人已經開始可以說一些話了。
但是不幸的是,凱蒂懷孕了,瓦爾特問他是誰的孩子,凱蒂沒有撒謊,直言她不知道。
瓦爾特默默的走了,幾天後,在睡夢中,凱蒂被噪雜的聲音吵醒。
瓦爾特已經不行了。
在疫區與瓦爾特一起工作的將軍流下了眼淚,凱蒂開始真誠的為瓦爾特著想,希望他能夠沒有怨恨的離去。
於是她不停的祈求瓦爾特的原諒,可是瓦爾特最後卻只說了一句話, 死去的卻是一條狗。
死的卻是一條狗,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我總是沒來由的難受。
你膚淺,虛榮,可是我依然愛你,我無法不愛你,我也痛恨我愛著這樣的你,可是我卻毫無辦法。
死的卻是一條狗出自戈德史密斯《輓歌》:大意為一個好心人與一隻流浪狗深厚的感情,可這只惡狗卻咬了好心人。大家都以為好心人會死,可最後死的卻是那隻狗。
(電影里,凱蒂最終愛上了瓦爾特,瓦爾特跟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對不起,這是一個好結局。而在毛姆的書里,凱蒂至始至終都沒有愛上瓦爾特,他愛的還是那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唐生。)
3
瓦爾特死去,凱蒂又懷了孕,修道院的修女們,覺得凱蒂不應該再呆在這個危險的地方,於是催促凱蒂回家。
可是,凱蒂無處可去,媽媽不會想她再回到家去,而她也不願意再面對唐生,凱蒂懇求院長能讓她留下來繼續照顧小孩,但是院長拒絕了。沒辦法,她還是踏上了回香港的輪船。
沒想到一到香港,便是唐生的妻子熱情的來接她,稱贊她的行為,連拉帶扯的將她請回了家。
在唐生家她又看見了唐生。她所幻想的唐生又老又丑的畫面並沒有出現,他還是那麼迷人,她以為她與唐生沒有瓜葛,沒想到,只要輕輕一勾引,凱蒂居然又毫無尊嚴的淪陷。
事後,她羞愧的渾身亂顫,逃一樣的離開唐生家,回到了老家。
4
她以為會面對的事沒有發生,因為她強勢的媽媽死了。而媽媽活著的時候一心籌劃的爸爸的升職卻再她死後實現了。
被媽媽欺壓一輩子的爸爸眉宇間透露出自由的感覺,她看出來爸爸在拚命的掩飾。
於是她握著爸爸的手,對他說對不起,從小到大,父親都只擔當了掙錢的角色,所有的人都只看他能不能拿到錢回來養活他們,而父親再想什麼,她們一概都不關心。
他的女兒們只當他是全家的衣食來源,為了她們吃好住暖、遊玩取樂,他理應做牛做馬。如今因為他的過錯,錢來得比以前少了,除了對他漠不關心外,她們心裡對他又多了一層埋怨和蔑視。她們從未想過這位順從的矮小男人心裡想的是什麼。他起早出門,夜晚准時回家換衣就餐。他對她們來說是個陌生人,但他是她們的父親,自然應當愛她們,疼著她們。
而這次凱蒂想認真的去關注父親了,也恍然覺得前面幾十年的生活竟如行屍走肉,為了男人跟所謂的虛榮而費勁心機。
湄潭之行,她看到了修道院的修女們,也看到了修丁頓的滿洲格格女友,她們篤定平靜。
那裡沒有功名利祿,可是她們似乎都很滿足和平靜,那是來自心靈的平靜,正如那座濕熱的城市。
但是在修道院里的時候,有一會兒她感覺自己像是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一個超然於宇宙之外的世界。那些空盪盪的房間和白色的走廊雖然簡陋,卻似乎有一種迷離、神秘的氣息游盪於其間。那間小禮拜堂看上去是那麼粗陋俗氣,幾乎可以說是一派慘相,然而它卻具有某種雄偉的大教堂所沒有的東西。它的彩窗和油畫是如此拙劣,然而它所包含的信念,人們對它所懷有的崇高情感,卻賦予了它純凈的靈魂之美。在這個瘟疫肆虐的中心地帶,修道院的工作卻是如此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簡直就是對這場劫難的嘲諷。
這些都讓凱蒂看到了自己的虛榮和淺薄。
母親把她培養成了一個 「愚蠢、輕浮、頭腦空虛,目的和理想都很勢利、庸俗的二流貨色」。 除了依附男人她再也找不到別的意義。可是,現在她想關注點除了愛情以外的東西了。
在修道院里,院長對凱蒂說,無論是工作中、在享受中,你都無法得到平靜。
只有在你的靈魂里才能找到平靜。
5
母親死了,父親將要過完全的新生活了。
當我想到我們一輩子都在靠您養活,可是卻沒有回報您一點東西,我感到非常愧疚。我們甚至對您一點情意都沒有。您的一生是不幸福的,您能讓我對過去做出一些彌補嗎?
面對父親的選擇,凱蒂不再像以前,只會哭鬧,她開始找尋自己人生的意義。面紗下真正的自己。
「我想把她養大,使她不會犯我曾經犯過的錯誤。當我回首我是個什麼樣的女孩時,我非常恨我自己,但是我無能為力。我要把女兒養大,讓她成為一個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愛她,養育她,不是為了讓她將來和哪個男人睡覺,從此把這輩子依附於他。」
凱蒂終於找到了自己。
從前的她是一個自私虛榮,不顧別人只顧自己的二流貨色。
她從小就受著這樣的教育,從小的使命就是待價而沽,尋找和依附男人。
可是,瓦爾特,那個已經逝去的可憐人,還有唐生,那個怯懦吹噓好色的偽君子,讓她看透了那些面紗下的靈魂。
那些為了所謂愛情瘋狂的自己是那麼愚不可及,為男人歇斯底里的歲月又是那麼的荒唐可笑。
也許,從今以後,她也可以找到如修道院的修女們一般平和和堅定的所謂道。
「太陽升起了,驅散了霧氣,一條崎嶇的小路出現在眼前.....所有她經受的磨難,並不是毫無意義的——那將是一條通往安寧的路。」
她經受的這一切,湄潭的一切,修道院的一切,瓦爾特的一切,面對生死的一切,雙腳踏在地面上的一切,那不是毫無意義的。
那是一條通往安寧的路。
ps.很喜歡愛德華諾頓啊,真希望如電影,她最終愛上了他。
Ⅱ 有誰看過美國電影《面紗》你們是如何評價男主角的
但吉蒂對沃特沒有感覺,當她無意中聽到母親的一個電話之後,她答應了沃特的求婚,並跟隨沃特涉洋來到中國上海,其時是上世紀20年代,沃特在上海為英國政府的實驗室工作。
枯燥的生活使吉蒂被迷人的已婚男子,同時又是政府官員的查理引誘。沃特得知後非常惱怒,他決定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他給吉蒂兩個選擇,要麼跟隨他去梅潭府一個霍亂正瘋狂肆虐的重災區,要麼離婚並且非常不體面。吉蒂在查理那裡沒有得到肯定的答復,非常失望地答應了沃特。
沃特來帶梅潭府,跟隨他一起前來的還有兵荒馬亂、軍閥割據、疾病肆虐、因外國殖民入侵而引發的無理由排外行為,等等。
沃特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年災民的救助當中去,吉蒂在百無聊賴地度過了一個月之後,終於決定跟隨當地的修女一起做義工。
沃特的無私行為感動了吉蒂,她試圖重歸於好,經過她的努力,在災難和死亡面前,沃特原諒了她,這時候,周邊災區爆發了更大的疫情,為了阻止疫情的擴散,沃特和當地軍方一起建造了難民營,以隔離疫情,遺憾的是在得知吉蒂懷孕後不久,沃特終於被病毒傳染,不久離世,吉蒂離開了中國。
這就是好萊塢導演約翰•卡蘭執導的新電影《面紗》的故事梗概,改編自毛姆的小說《華麗的面紗》。
從故事梗概就能看出來,這幾乎又是一部災難片。好萊塢有這個愛好,總是喜歡在災難中尋找真諦,愛或者寬恕,似乎只有經歷生與死的考驗,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才會得到彰顯。
我自己有一個看片經驗,一般來說,結局是相互寬恕的,則主角有可能死亡,而歷經災難的考驗且變得比新婚夫妻還恩愛的,主角必死無疑。彷彿所有不愉快的悲傷的記憶也隨之而去,從而賺取觀眾更多的同情與眼淚。
《華麗的面紗》不是毛姆最好的小說,毛姆本人對自己的評價很謙虛:「我只不過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個。」《面紗》曾被利頓•斯特雷切譽為,「二流小說中最好的」。
這樣的榮譽可能使毛姆微微覺得尷尬,但沒有到影響他小說的創作,有做助產醫師的經歷使毛姆在處理沃特這個人物時駕輕就熟,甚至有評論認為沃特就是以毛姆自己為原型的。
需要告訴大家的是,愛德華•諾頓的表演真棒。如果說這個故事既通俗又乏善可陳的話,那麼我告訴你,有諾頓在,電影就會很好看。
這部電影是一部由愛德華•諾頓和娜奧米•沃茨主演的愛情片,主要講敘的是倫敦的中上流女子吉蒂為了躲避浮華的交際圈子和父母的催促而嫁給對她一見鍾情的細菌學家沃特,之後隨沃特抵達中國上海,吉蒂並不愛沃特,也不喜歡他的專業,於是在上海她與幽默風趣的已婚男子查理有了婚外情。男主角沃特知道後傷心不已,但由於對吉蒂愛的深沉,選擇了原諒,為挽回這段感情,他帶著吉蒂到了中國霍亂橫行的地方治病救人。在行醫救人的過程,吉蒂終於發現了沃特高尚的人性之光,捨己救人的大無畏精神,兩人終於敞開心扉,感情升華,最終重新真心相愛了。但此時沃特也身染霍亂,不幸犧牲在這場瘟疫之中,吉蒂傷心欲絕,帶著身孕回到了英國。
本片男主角沃特不僅對愛情忠貞不渝,而且有著行醫救人的大無畏人道主義精神,折射出了人性的美好光輝。你們覺得呢?
張愛玲喜歡毛姆,說他是「人世間的挑剔者」,他善用現實主義的刻薄手法揭示現代人的孤獨、荒誕與幻滅,他筆下的故事引人入勝,合情合理得一片蒼涼。
此時的我們都在密閉的空間,根本出不去的門,唯有手機在不停刷著信息,不時無聊的從客廳到卧室轉一圈。大家都穿著睡衣,甚至臉都沒有洗過,就這樣大眼瞪小眼地望著,請問你多久沒有這么和家人在一起過?
電影 《面紗》就是這樣一個精彩的故事,且唯美的拍攝,完美的展現了毛姆善於環境描寫的筆下之美。
「面紗」比喻人與人之間近在咫尺,且觸手可及,卻無法逾越的 情感 隔閡,比喻將愛恨都拒之門外的桎梏。欣賞這部影片,就像我們撩起自己的面紗,在一個作家天才的作品中,重新發現了被自己忽視的存在。
故事說的是天生活潑的英國女子凱蒂,為逃避恨嫁的家庭壓力,嫁給了訥言敏行的研究細菌的醫學博士瓦爾特·費恩。隨後凱蒂隨丈夫瓦爾特遠赴神秘的東方城市香港(在電影中是上海)就任,婚後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很快激情散盡,夫妻也僅剩虛名,彷彿漸行漸遠,就像現代無數家庭婚姻的寫照。
這種情況下,極度無趣的凱蒂確信自己把香港助理布政司(電影中是英國外交官)查理迷住了,以為自己嘗到了愛情的滋味。瓦爾特發現妻子的不忠後,展開了他奇特而可怕的報復計劃,要求妻子凱蒂隨他前往瘟疫肆虐的湄潭府。湄潭府是一個半虛擬的中國城市,推斷,應該是遵義市的湄潭縣。
瓦爾特對凱蒂說:
正是由於這種愛,在妻子凱蒂跟查理的事情東窗事發之後,他對妻子提出了一種悖論式的選擇,這種選擇也讓凱蒂認清了自己跟查理的愛情:
如果查理願意與妻子離婚,並在一周之內願意娶凱蒂的話,瓦爾特便可成全他們。
從小養尊處優,只聽得奉承話凱蒂,從未遭遇過這樣的混賬說辭。她的胸口頓時升起無名的怒火,但是她沒有發作出來:
凱蒂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她一點都不喜歡瓦爾特的一些行為,這些行為在她看來不能理解。而且她認為自己也不是丈夫口中的自己,自己其實很簡單,是一個很簡單的女子:
瓦爾特:
凱蒂:
瓦爾特嘲笑凱蒂:
揭開面紗後,凱蒂與查理的談話令天真的令凱蒂心中的「真愛」不堪一擊:
就這樣凱蒂跟著丈夫瓦爾特去了瘟疫肆虐的湄潭府……
感謝上帝,他們還在一起!
近代史學家呂思勉在寫給大眾的《中國文化史》中曾經指出:
然而,每一位憧憬愛情婚姻的少女,幻想的是:
《面紗》毫不留情的揭露出,不好的結局不是因為當事人誰的錯誤,而只取決於你遇到的是什麼人。
瓦爾特聰明、內斂、溫柔、高尚、有濟世情懷,但凱蒂只覺得他缺少情趣,難以溝通。我們從來都無法得知,人們是究竟為什麼會愛上另一個人。縱觀瓦爾特與凱蒂的婚姻悲劇,其根本來自雙方無效的溝通,瓦爾特說:
說對於他比做難得多,溝通不僅是他的弱點,簡直就是他的死穴,聊不來的婚姻生活死氣沉沉。環境的改變,給與了本想給凱蒂以報復的瓦爾特夫婦一次奇特的互相了解的機會。
在湄潭府,瓦爾特從一塵不染的研究室走向了瘟疫流行的最前線,凱蒂也得以第一次走進瓦爾特的世界。她到他所工作的修道院兼醫院中做義工,看到了瓦爾特所從事的工作的意義。
小說中修道院里的老修女肯定凱蒂的美貌,她說:
電影中,老修女形容她對上帝的愛,最初的熱情隨著時間總會改變,就像兩個坐在沙發上的老人,卻很少說話,因為他知道她不會離開,而漸漸她甚至知道上帝並不存在,但是信仰,她說:
凱蒂自我發現的同時,瓦爾特也漸漸領悟,他甚至從未真正去看到凱蒂。在凱蒂年輕美貌的外表下,她有著怎樣的靈魂,原來愛一個人並不是把你的所有給她,而是真正去看到她、用對方想要的方式去愛她,是愛與責任並行。在有交集的生活中,他們漸漸有了越來越多共同的話題。
揭開一層層的面紗,瓦爾特和凱蒂在一場病毒肆意蔓延時期中完成了對愛情的救贖,懷孕的凱蒂說:
這時候,對於凱蒂而言,孩子是誰的已經都不重要了。
故事是個悲劇,瓦爾特臨終說的一句話耐人尋味:
這是戈德·史密斯的詩——《輓歌》的最後一句。大意是:
一個好心人把狗領回來,起先人與狗相處融洽,但是後來狗卻發瘋了,還將人咬傷。但最後人活過來了,死的卻是那狗。
是的,對於救贖的行為,結局中往往死的是救人的那一個,但過去的結束了,讓過去該死去的死去吧,這樣的想法無情嗎?
凱蒂在心裡已經准備好了,她沒有灰心,她還有希望和勇氣,無論未來發生什麼,她都會以輕松樂觀的心態去接受:
此時的我們同屬於一場病毒蔓延時期,我們發現能和我們共處一室,被共同隔離的人,我們究竟有多久沒有好好的,真正的看到他/她了?
我們近在咫尺卻有著各種無法逾越的 情感 隔閡,是誰造就了那些將愛恨都拒之門外的桎梏?
我們共同經歷了一段不敢相信的時刻,我們各自控制不住地刷屏,突然一天,誰說起了渾身難受感覺不適。
匆忙的人生中,從沒有這樣一段時間,可以讓我們這樣緊密呆在一起。什麼婆媳矛盾,夫妻爭吵,熊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通通不再是煩惱。
什麼事都商量著來,誰管買菜,誰管晾曬。互相關心著幾點睡覺,有沒有不舒服。互相提醒著,我們要鍛煉,我們規律不要亂。從沒有一個時候,我們那麼關心出門和歸家的成員,不厭其煩的輕聲叮囑,路上小心,戴好口罩,早些回家。
清晨醒來,有時候自己安靜的喝杯茶,靜靜地呆著做自己的事。有時候和親人一起看部電影,有時候和孩子玩得 游戲 聲整天響。
撩起我們自己的面紗,重新發現了生活中早已被自己忽視的,甚至是不屑的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我們此刻患難與共,生死相隨,這一場傾城之災,何嘗不是我們自己的救贖。
才發現,那曾經以為麻木的生活,不可逾越的障礙,都是可以揭開的面紗。
真正去看到吧,看到身邊的他,或者她吧。
以前看過這部電影, 我深信,象這樣一部優秀的電影,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它,從男主角的演技,從女主角的美麗,從劇情,從音樂,甚至從吉蒂走下樓梯的那一瞬間,你可以從任何你喜歡的地方,走入它。
沃特在經歷了漫長的不被自己所愛的人愛著的煎熬,經歷了不忠妻子的背叛帶來的難以忍受的傷害,在最終得到了吉蒂同樣深沉的、勇敢的愛情之後,在生命彌留的最後一刻,他所說的話是,「FORGIVE ME」!出於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我更願意把它翻譯成「寬恕我」。也許,除了沃特自己,吉蒂和其他所有人,都不會認為沃特還有什麼需要別人寬恕的。是的,沃特為我們詮釋了一個真正的英國紳士,這樣一個,優雅、謙遜、富有愛心又寬容的男人,還有什麼值得別人寬恕的?但對於沃特自己,我想完全不是這樣。這一句「寬恕我」,和那句革命者在臨刑前寫給妻子的信中說的,「我願死在你之後」所表達的 情感 同樣深沉和無私。寬恕我,因為我不夠浪漫,沒有帶你遊山玩水,帶你去的是威尼斯無聊的畫廊;寬恕我,因為我不夠活潑,我和你玩的是你根本不感興趣的橋牌;寬恕我,在你有了情人之前,沒有讓你愛上我;寬恕我,在你出軌之後,我用我的方式懲罰你,懲罰我自己;寬恕我,因為在我們最後的日子裡,才讓你揭開我的面紗,讓你愛上了我;寬恕我,因為我即將死去,無法繼續照顧你,疼愛你,無法完成在花店裡,求婚時對你的承諾,「我傾盡我的一切讓你快樂」;寬恕我,因為我即將死去,而我的死亡會帶給你悲傷。
Ⅲ 《面紗》的影評
1、雖然以娜奧米·沃茨為首的演員陣容奉獻了精彩的表演,但《面紗》依然散發出一種優雅的冷酷。影片對毛姆1925年描寫中國的小說進行了一次明信片式的改編。(《紐約郵報》評)
2、《面紗》講述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同時繼承了以往那些偉大影片的優良製作傳統,影片取得的成就必將載入影史。(《紐約觀察家》評)
3、《面紗》提升了毛姆原著小說的境界,把拘謹的高尚轉化成了真誠的激情。(《洛杉磯周報》評)
(3)2017年電影面紗解析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故事以女主角吉蒂開篇,為了逃離20年代倫敦浮華卻又空虛的社交圈,也為了防止自己變成一位老姑娘,吉蒂接受了沉默寡言的醫生沃特·費恩的求婚。費恩在把吉蒂帶到上海後,便迅速地投入到了他的細菌學研究中去。
孤獨的吉蒂和迷人的已婚男子查理·唐森發生了婚外情,當費恩發現時,他羞恨交加。為了報復,也為了重整自己的生活,費恩決定孤注一擲,帶著吉蒂遠走霍亂肆虐的偏遠城鎮。沃特從一塵不染的研究室走向了瘟疫流行的最前線,他慢慢地協助控制了當地的疫情。
吉蒂則開始在一家由法國修女住持的修道院兼醫院中做義工,並逐漸找回了生活的勇氣和意義。沃特和吉蒂終於可以互相敞開心扉,但就在他們日漸親密的同時,沃特染上了霍亂。沃特的生死決定了他們新近迸發出來的激情能否轉化為永恆的愛情。
Ⅳ 美國電影恐怖《面紗》講的劇情
影片《面紗》由約翰·卡蘭執導,改編於索默斯特·毛姆的小說《華麗的面紗》,羅恩·內斯萬尼爾擔任編劇,娜奧米·沃茨、愛德華·諾頓、列維·施瑞博爾、黃秋生和夏雨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6年12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20年代倫敦,一心只求擠身上流社會的虛榮女子吉蒂,甘願選擇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下嫁醫生沃特,婚後隨夫移居上海,然而難耐寂寞,旋即搭上英國外交官背夫偷情。面對不忠妻子,沃特毅然決定舉家前往霍亂肆虐的農鄉行醫,作為對她的最大懲罰。浮世紛擾,每天與死亡和絕望擦身而過,夫妻倆卻發現了另一片天地,在遙遠的異鄉第一次走近對方。
Ⅳ 《面紗》女主凱蒂從墮落走向新生的幾大原因是什麼
前言:豆瓣8.4分的高分電影《面紗》,是第一部在中國拍攝的關於中國的西方電影。中國特定時代下獨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色,為這部電影增色不少。《芝加哥太陽時報》對此點評道,「影片的魅力不僅源於兩位主人公的故事,還與古老文明的動盪背景密不可分。」
這部豆瓣高分佳作,改編自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的同名小說,並對小說結局做了美化,主要講述虛榮女子凱蒂自我救贖的故事。凱蒂因出軌遭到丈夫報復,被迫陪同丈夫前往霍亂肆虐的湄潭府。在當地,凱蒂經歷了一場精神洗禮,重新審視人生和婚姻的真諦,成長為獨立的女性。
凱蒂一出場就以輕浮虛榮的交際花姿態,遊走在上流社會的舞場間,因自視甚高被歲月消磨成婚嫁市場里身處劣勢的老姑娘,不得不接受醫生沃特的求婚。婚後,在查理的撩撥下,凱蒂按捺不住空虛的心靈,迷失在偷情的歡愉中。這種腦袋空空的愚蠢狀態,與最後獨立自強的女性姿態形成鮮明對比。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曾經粗俗虛榮的凱蒂,是如何從墮落走向新生以及正在迷失自我的凱蒂們要如何做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向。在我看來,凱蒂從墮落走向新生的因素可以從外在和內在兩大方面來分析。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我會分析像凱蒂這樣精神空虛的女子,如何才能提升自我、活出女性的精彩。
②擺脫慾望
成長前,年輕貌美的凱蒂恣意尋歡,不懂節制。她享受舞場的貪歡,享受異性的追逐,享受出軌的激情。過度放縱的生活,讓她的人生一塌糊塗,因父母唾棄無奈下嫁沃特,又在出軌期間慘遭情人拋棄,如同漂泊的浮萍般沒有自我。
法國文學大師福樓拜所著的《包法利夫人》里,同樣是被慾望掌控的愛瑪,在多次出軌和揮霍家產後,最終因無法償還債務而服用砒霜,痛苦地離開人世。
愛瑪和凱蒂曾經擁有相似的人生,然而在凱蒂前往湄潭府時,兩人已經註定會走向完全相反的結局。最終,凱蒂實現新生,愛瑪不幸離世。兩者的區別在於,凱蒂的慾望被湄潭府的環境壓抑住,轉而釋放出理智和道德,而愛瑪則在尋歡作樂之中逐步墮落。
③提升自己
凱蒂在修道院做義工的過程中,發現生活新的一面,找到充實自己的方法。回顧她的過往當她沉溺於社交時,雖然快樂,但是並沒有給她的人生帶來實質變化。只有當她在勞動和工作時,她才感覺到自己在成長。
在我看來,女性要避免誤入歧途最好的辦法,就是努力自我提升。
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寫道:
女人的不幸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每一種事物都在誘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奮發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聽說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達極樂的天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從中我們可以看見,享樂的人生雖然輕松,卻逐步引領我們走向墮落和煉獄。女性如果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最好的手段就是奮發向上,披荊斬棘,努力提升自己,憑借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年輕浮虛榮的凱蒂,在霍亂肆虐的異國小鎮,邂逅了一場全新的人生。在修女和沃特的陪伴下,她從墮落走向新生,但也為此付出代價,她最終失去了心愛的丈夫。所幸煥然一新的凱蒂,已經足夠強大,可以憑借自己獨立撫養孩子。
那麼,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更應該通過借鑒凱蒂的經歷,避免誤入歧途。願每一個曾經貪慕虛榮的「凱蒂」,都能盡早回歸本心,發現生活的真諦,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活出女性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