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5年國產電影存在的問題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5年國產電影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3-05-29 03:56:28

『壹』 國產科幻電影的元年我們可能真的等到了...

我們離國產科幻電影還有多遠?

從2014年,我國電影票房和300億只差一步之遙的時候,好多電影人就預言2015年是國產科幻電影的元年,那時候中影集團手握《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微紀元》三部科幻片,游族影業宣布自己的《清叢三體》計劃、寧浩擔綱《鄉村教師》的編劇、張藝謀也宣布籌劃自己的首部科幻電影《長城》。

形勢看上去一片大好。

這兩年間,我國電影票房不斷飆升,然而原定今年7月上映的《三體》跳票,無限期地推遲上映;《蒸發太平洋》和《不可思異》打著國產科幻片的旗號,收獲了一片罵聲;號稱「開創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可能」的《九層妖塔》,票房和口碑也雙雙撲街。

這時我們不禁疑問,我們真的拍不好科幻片嗎?

從硬體上看,科幻電影由於製作成本都較高,國外優秀的科幻電影投資動不動就過億,國內科幻電影遲遲沒有發展,曾經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錢。

2015年我國電影票房440億,其中國產電影的票房為271億,大量的資本湧入到電影行業。

網傳星爺的《美人魚》投資3億,《盜墓筆記》的投資也在2億以上,如果真的有好的項目,資金並不是最大的問題。

我國的特效產業也並沒有落後美國多遠,所有能用錢買到的軟體硬體我們都有,中影懷柔數字基地里的設備,無論硬體還是軟體,都可以說是世界一流的。

那既然是這樣,那我們究竟差在哪?

◆◆◆◆◆◆

電影產業發展的差距

科幻電影幾乎自電影誕生之時,就已出現。

1895年12月28日,電影第一出現在大眾視野中,1902年,電影大師梅里埃就已經拍出了《月球旅行記》,電影講了一群科學家坐著大炮飛到了月球上,和月球上的小怪獸鬥智斗勇好不容易才又回到了地球。

雖然這部短短十五分鍾的電影現在看來幼稚可笑,可是卻代表了當時電影的最新技術。

1927年,德國表現主義大師弗里茲·朗的《大都會》就已構建出了一個宏大的反烏托邦童話,這這部電影里,未來的大都會分為兩個階級,整個城市依靠資本家建造的巨大機器生存……

《大都會》是史上最昂貴的無聲電影,其2001年的修復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文獻遺產。

隨著電影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幻電影也在不斷的發展。從最初惹人眼球的B級片到對科技的深刻反思,再到現在的炫技大片,科幻電影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電影類型,已經發展出了自己成熟的電影產業。

【特效合成前後對比(五角大樓地下廚房段落)PS:幕後拍攝時,快銀腳下是跑步機(總共有高低兩台,一綠一藍),前方則是大功率風筒,身上綁威亞則是為了保持平衡。】

庫布里克在 1968 年拍出了《2001太空漫遊》

斯皮爾伯格在 1982 年拍出了《E.T.》

而我們從馮小剛 1997 年的《甲方乙方》開始,才擁有了真正的商業片。

1997 年電影史上的另一個傳奇,是《泰坦尼克號》。

由於電影產業的差距,整個科幻電影行業的成熟度以及從業人員的教育、經驗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好萊塢在十年以前就出了特效製作的官方白皮書,提出了特效製作的統一的方法和統一格式,製片人和導演也早已對如何運用特效了如指掌。

而我們獨立操作過科幻片的工作人員都很少。

這個差距基本等同於《甲方乙方》和《泰坦尼克號》在技術層面的差距。

科學觀念的差距

世界上第一部科學小說是1818年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1818年正處於工業革命和科技的飛速發展時期,只有當科學技術開始塑造人類生活,深刻影響人類未來時,才會促使人們用科學幻想這樣一種新形式去思考科學化的明天和未來將是什麼樣的景象。

此時我們的清政府已經閉關鎖國61年了。肢正廳

自從文藝復興開始,人的理性思想從蟄伏中蘇醒並不斷成長,逐漸形成了理性的鮮明特色——審視與反思,歐美是工業社會下成長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在與自然的斗爭中使社會繁榮,創造價值。

他們所追求的是「 人化的自然 」。

相比之下,中國作為古老的農耕社會,對科技並沒有很大的需求,如果現在去鄉間看一看,會發現現在的農耕工具與幾百年前相比,並沒有很大的進展。

在對於自然的態度上,我們追求的是「 天人合一 」。

雖然劉慈欣、王晉康、何宏偉、郝景芳等優秀的科幻小說作家不斷在國際科幻小說領域嶄露頭角,為科幻電影提供了優秀的原創故事,但畢竟本土的科幻小說還很有限。

自文藝復興起,幾百年的思維歷隱鴻溝需要時間來平復。

◆◆◆◆◆◆

我們還能不能拍科幻片?

依託特效的科幻片製作周期很漫長,平均後期製作周期在一年半到五年之間。

詹姆斯·卡梅隆用5年時間製作出了《阿凡達》,郭敬明用一年半做出了《爵跡》,雖然質量天差地別,可是中國的投資方會更青睞《爵跡》。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等待一部作品,大部分還是想賺快錢。

歐美的科幻電影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彗星來的那一夜》、《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時間旅行的熱門問題》

以《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為例,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卻沒有特效的運用。整個電影的場景集中在男主人公的家,故事發展通過對話推動,但是卻絲毫沒有讓觀眾覺得厭倦,相反,觀眾緊跟著主人公的思緒,相信主人公所說的話,在影片結尾的時候甚至覺得自己的人生觀被顛覆。

這類科幻電影的「科幻」二字只是背景,「創意」先行,才能揚長避短。

另一方面,網大也許是孕育中國科幻片的另一個溫床。

雖然網大發展的前期出現了一批粗製濫造的搶眼球的作品,但是目前的網大門檻在一點點提高,已經有大量作品涉獵科幻題材。

如《全金屬裂痕》、《超能外星女友》、《黃金十二宮》等,已經上線,為科幻片探路。

講述中國版E.T.故事的《東方寶典》也將在春節期間上線。

網大受限制較少,不依賴明星造勢,使想像力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

不管其他類型的電影發展得多好,科幻片總能給人驚喜。成功的科幻電影不在於成本有多高、有多少明星,而是腦洞的驚喜。

國內的這些號稱自己拍的是科幻片的導演們(《九層妖塔》、《蒸發太平洋》、《不可思異》,不要左顧右盼,說的就是你!),在硬科幻上死磕的成效不高,就拜託在軟科幻領域多下下功夫,總跟著別人後面燒錢也沒什麼意思,不是么?

中國的科幻電影能走多遠,能有怎樣的成績,一切都是未知數。

科幻電影,永遠在路上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殺死爛片。等你哦~~

『貳』 2013 國產電影發展狀況

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狀況報告
一、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趨勢:2015年票房或將破300億二、萬達電影2010年度10億票房與中國電影共成長三、漢鼎咨詢細分市場資料庫:電影發行行業細分市場發現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四、淺談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中國電影院市場發展趨勢五、2010年院線排行2008年度電影院線與影院經營分析一、放映市場比拼品牌,院線格局凸顯「馬太效應」2008年中國「五大院線」初步形成了具有不同影響力的品牌二、2008年院線變革中的亮點:資本與重組三、二級市場院線的新軍四、中小院線突破「瓶頸」2008年全國主要電影院線經營與發展分析五、數字電影:新技術為引擎的發展勢力六、國內電影院線特點與發展趨勢七、國內電影院線特點與發展趨勢-0-一、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趨勢:2015年票房或將破300億2010年10月14日中國新聞網中國電影論壇昨日開幕,中國電影家協會產業研究中心發布了《「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產業黃金五年發展研究報告》,對2011年至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趨勢作出預測,認為屆時全國票房將突破300億元,沖擊400億,到「十二五」末期,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騰訊娛樂訊第1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主題電影論壇開幕。作為金雞百花電影節的常設學術單元,本屆論壇以「十二五中國電影產業願景」為主題,談論了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影院建設、電影生產與製片企業以及投融資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會的各路專家和學者紛紛就自己領域內的研究成果諫言十二五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
百餘名專家學者就中國電影展開了交流。專家們樂觀預測,今年全年電影票房有望實現百億,全國銀幕總數達5105塊,數量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但在大好的發展形勢之下,中國電影依舊存在票房虛報、濫用3D等問題。
發展機遇:中國票房突升,地方院線猛漲中國票房有望沖世界第五在昨天的論壇中,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百億票房大關可能在今年實現。國內市場分析專家劉嘉等肯定了中國電影市場良好的發展態勢,他們認為今年中國電影票房在全球市場排位上,有望從排名第九上升至第五。
江蘇院線兩年翻一番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趨勢:2015年票房或將破300億記者在論壇現場見到了省文聯創研部副主任付少武,他表示,江蘇的票房增長勢頭極快,2009年江蘇票房已經達到4.5個億,超過浙江,升到了全國第四位。今年上半年,江蘇票房已經達到3.5億,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南京、蘇錫常地區貢獻的。付少武覺得,隨著這樣的勢頭,會有更多院線進駐江蘇,為江蘇觀眾奉上更多好電影:「2007年,江蘇有7條院線,2009年增加至14條院線,現在還將有20條進駐江蘇。」越來越多院線進駐,必將相互競爭、沖擊市場,給老百姓觀影帶來更多方便與實惠。
存在問題:虛假票房仍有,「豆腐渣」不斷票房虛報,沒有監督中國電影發展猛進的同時,存在不少問題。專家們最關注的是票房虛報問題。他們認為到現在為止,中國沒有一個票房的官方統計信息發布平台,票房還不能做到公開透明。據悉,目前國內較為權威的票房數據公布平台只有兩個,一個是每周出版的《中國電影報》,一個是影協每年編纂的年鑒。但《中國電影報》並不普及,而「年鑒」周期太長。專家批評道,「沒有權威的統計,我們的電影不像產業像作坊,直接導致了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虛報票房的情況。」國產片「豆腐渣」太多雖然票房一片大好,但真正賺錢的國產電影並不多。中國傳媒大學的學者指出,觀眾對國產大片的評價大都比較低,而更熱衷觀看好萊塢影片,「好萊塢泰山壓頂,香港製作釜底抽薪,內地電影腹背受敵。」學者們希望,一方面內地電影別再重復「豆腐渣工程」,辜負如潮觀眾的期望。另一方面,內地電影還需要多保護。
此外,專家們對現在火熱的3D技術頗有微詞,他們發現,《阿凡達》之後,觀眾對3D電影熱情高漲,但國產的3D電影往往讓人失望。一位北京電影學院的專家批評道,現在內地拍3D電影的都是些什麼人?要麼是沒拍過電影的,要麼就是拍了也沒有人看的。那些大導演有幾個人拍3D的?都很謹慎。所以啊,我們還是先把普通電影拍好,不要拿3D瞎燒錢。
實現突破:植入廣告主流媒體的振興和推動植入廣告帶來建設性探討在互動環節上,各方代表踴躍發言。電影院線負責人提出了有關農村電影的發展問題,立即有一位電影業的嘉賓給予了他詳細的解答。一位學者提出的「植入式廣告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讓與會專家、學者顯然對此頗感興趣。與會專家和學者認為,這次會議是一次對中國電影、影院文化發展方向極富建設性的探討,搭建了一個電影業工作者和研究學者的平台,對促進學術和電影產業運作的良性互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主流電影才能振興中國電影專家認為而是主流電影的振興啟示中國當代電影的發展道路,能夠自覺地將時代精神與創新理念融入到影片創作中,就能夠獲得良好的成效。與會專家還以《建國大業》為例,分析這部影片受到如此強烈的歡迎的原因。大家一致認為,《建國大業》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敏銳地捕捉到了人民群眾的情感訴求。共和國6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人們撫今追昔,有種對歷史追根溯源的願望,想要通過某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珍惜,進而形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心態。《建國大業》恰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這種心態,使得群眾的共同心聲有了抒發的渠道。
二、萬達電影2010年度10億票房與中國電影共成長2010年9月26日,萬達電影院線傳來消息,自2010年1月1日始,至2010年9月,已經成功突破10億元票房大關,這是中國電影院線有史以來第一次突破這個數字。據悉,今年還將有多條院線成長為10億元量級院線,而今年一直以來的呼聲都是把全國年終票房的總目標鎖定在100億。此次萬達電影院線全年票房突破10億將是一次標志性事件,這標志著今年在國產重量級影片不斷誕生的同時,中國電影的終端院線也在迅猛成長,未來的中國電影市場,必將在電影終端、電影產品齊頭並進的格局下,高質高量的快速成長。
文化產業是中國產業發展中的朝陽產業,也是萬達集團的支柱產業之一。2004年,萬達集團開始投資影院終端建設,在全國的萬達商業廣場項目和其他實力雄厚的商業廣場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萬達國際電影城。2005年萬達集團全資組建了自己的電影院線公司。五年來,萬達電影院線已經在全國建設了52家高端連鎖電影城,全國超過400塊銀幕,並取得了非凡的票房業績。萬達國際電影城以其一流的設計和施工、最先進的放映設備配合國際化的服務理念,使廣大觀眾得到超一流的娛樂體驗,並成為大型商業MALL的重要明星業態。
隨著萬達電影的不斷發展壯大,萬達院線打造民族電影品牌核心競爭力的目標已經日益明確,「一切以觀眾的觀影價值觀影體驗為核心驅動」,是全體萬達電影人的核心理念與價值觀。萬達院線現階段的目標是到2010年底建成70家以上的多廳影城,銀幕總數超過600塊,到2012年將擁有120家以上的影城,超過1100塊銀幕,年收入預計將超過30億元。
萬達院線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打造中國本土民族電影院線品牌為己任,始終不渝的堅持把放映好國產電影,作為自己責無旁貸的責任,只有中國民族電影工業的興盛繁榮,才能保證整個中國電影產業格局的良性穩健長久的繁榮。
在萬達電影經營運作的6年多時間中,無論是小型區域放映的國產電影,還是國際知名的華語大製作影片,都會給予充分的重視,進行精耕細作。全國萬達影城每年配合舉辦的國產電影明星見面會均不少於200場次,而各種國產電影的推介互動活動,不下千餘場,無論是《建國大業》、《唐山大地震》、《三槍拍案驚奇》,還是《杜拉拉升職記》、《大兵小將》、《喜洋洋與灰太狼》,萬達院線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票房成績。萬達電影還通過影院終端建立起來的自有媒體平台,10萬發行量的《萬達電影》會員刊、近100萬發行量《影民》DM雜志、萬達電影官網、官方微博等重要手段工具,均會對國產電影進行深度挖掘互動,對國產電影的終端推廣,起到了關鍵作用。
三、漢鼎咨詢細分市場資料庫:電影發行行業細分市場發現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一、我國電影發行行業現狀1、電影發行市場不容樂觀目前全國的電影市場不容樂觀,全國現有5000家電影院,設施設備與技術手段能達到20世紀90年代國外電影院水平的不足1%。除大中城市電影院尚有一些經濟效益,眾多縣市級電影院幾乎沒有效益可言。據統計,2002年全國電影總票房僅10億元人民幣。如果電影市場運作良好,我國電影票房有100億元的發展空間外資正是看中這個票房數字。但是,即便是票房最好的上海,2002年收入也僅有1.59億元,平均每人電影消費不足10元,而國際影業幾乎一致看好中國市場。
2、電影發行市場新格局正在形成到目前為止,全國已經組建了35條院線,其中14條實現了跨省經營。北京、上海、浙江等10個省市都已經擁有2條以上的院線。江蘇省的院線更是多達7條。
院線,就是由一家電影發行機構和多家電影院所組成的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的電影發行放映系統。我國的電影發行傳統上是由中國電影發行公司按照行政區劃逐級下發。去年,我國開始推行院線制改革,經過7個多月的運營,中國電影發行市場由一家公司壟斷經營的局面已經被徹底打破,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北京世紀環球院線公司成立於4個月以前,是我國目前惟一一條由電影系統以外的資金運作的院線。成立之初,它就從北京殺到了上海,並從上海最大的院線公司--聯合院線的旗下一舉挖走了8家電影院。現在,世紀環球已經打入了3個省市,旗下擁有影院16家。但是他們的胃口還遠遠沒有滿足。世紀環球院線公司副總經理李國新告訴記者:「我們計劃在3年內再投10億元,建200家影院,進入10個省市。」另外一家由民營資本參股名為中影星美的院線,在完成了最初的跑馬圈地之後,又拿起了資本運作的利器。該公司即將設立一家投資公司以完成並購的計劃。並購目標直指上海和廣州最大的院線公司。中影星美院線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如果這些都完成的話,中影星美將來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旗艦。」其他院線也都紛紛擴大勢力范圍。最近一段時間,新建影院數量明顯增多,僅上海一地,春節前後開業的電影院就有近10家。
統計顯示,去年全年我國電影市場票房收入8億元,而在美國,這個數字高達89億美元。漢鼎咨詢認為認為,我國電影市場潛力巨大,而院線制改革又引進了市場化操作機制,因此電影發行市場的投資熱情還將繼續升溫。
三、漢鼎咨詢細分市場資料庫:電影發行行業細分市場發現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二、我國電影發行行業發展趨勢1、民營資本異軍突起《無極》、《神話》、《七劍》……在這些票房收入處於第一陣營的電影背後,你總能看到一個個民營電影發行公司的名字。事實上,自民營發行公司2004年進入市場以來由於機制靈活與市場結合緊密,他們爆發出來的旺盛生命力引起業界的高度關注。
2003年3月,國產電影發行權全面放開。
2003年8月8日,進口影片發行的「第二家公司」華影掛牌,打破中影獨家壟斷進口片發行的局面。
2004年1月7日,七家民營企業日前第一批獲得國產電影的國內發行資格,使長期以來由國有企業控制的我國國產電影發行格局發生變化。這七家公司是博納文化、新畫面、金棕櫚、大和影業、成都峨影、聯盟娛樂、華藝音像。此前,民營公司只有代理發行資格。
在電影製作和發行領域,民營資本的進入早已水漲船高。在電影製作方面,國有資本、合資製作和民營資本各佔三分之一的局面已經形成。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一誕生便迅速地成長為中國影視投資、製作行業中最具實力的民營企業之一,其出品的影片如《沒完沒了》、《一生嘆息》、《尋槍》、《卡拉是條狗》等電影都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3年底的新片《手機》更是出手不凡。而另一家北京新畫面公司憑借《英雄》一片創造了中國電影上的一個奇跡。另有媒體報道,除了電視台、電影集團下屬正規電視劇製作公司,90的電視劇製作中或多或少都摻入了民間資本。
2、外資分切中國電影發行「大蛋糕」2004年1月1日,《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正式實施。根據規定,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武漢、南京7大試點城市的中外合資電影院中,合營外方在注冊資本中的投資比例最高可達75%,但是不能設立獨資影院。這對外資投資中國電影市場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漢鼎咨詢分析,新規定的出台將進一步鼓勵外資投資到中國的電影市場。
經中國政府批准,時代華納在中國的首家合資影院上海永華電影城2003年7月12日正式開業。而當天恰逢他的57歲生日。這標志著好萊塢主流電影公司正式進入中國影院市場。
2003年10月14日美國華納兄弟國際影院公司和上海電影集團宣布將在中國合資興建10座多廳電影院,而華納至少已經獲得其中2座影院51%的控股股權。這意味著外資進入中國影院市場獲得了實質性突破。
三、漢鼎咨詢細分市場資料庫:電影發行行業細分市場發現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和迪斯尼在內的多家國外電影公司巨頭都對中國電影市場興趣濃厚,華納顯然已經獲得了領跑地位。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此公司為「華納兄弟國際影院公司」的子公司)國際部中國區總裁艾秋興此前透露,華納將從投資影院、製作影片和開辟發行渠道「三管齊下」拓展中國業務。
早在2000年,政府就開始鼓勵外資進入中國電影市場,但規定外資在控股方面不得超過49%,以保證中資的控股地位,雖然有這樣的限制,但也阻擋不了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決心,全國各地的合資影院相繼建立。
面對巨大的市場,外資當然不滿足於僅有49%的股份控制權,他們期望更大的發展空間,好麗友的有關人士說,「我們希望絕對控股,就是希望掌握經營權和運營權,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技術和理念運用於中國市場。」漢鼎咨詢指出,如今將控股比例提高到75%,外資將有機會占據絕對控股地位,這使得外資更加大膽、放心地進入中國市場。新規定的出台,將大大提高外商投資的積極性,外資與中資合資建電影院將成為一種趨勢。
四、淺談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中國電影院市場發展趨勢文中從影院對購物中心的作用與功能、新電影生活方式、影院及電影票房的歷史數據、觀眾看電影的心情調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近來出現的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明顯地讓我們看到一些個別商業地產的項目進展的緩慢,但對於電影院市場的擴張與運營,我們依然有著很強的樂觀心態。
電影院業態對於商業地產的項目購物中心的功能與作用大家是不言而喻的。電影院除了可以提高這個商業項目的人氣、增加客流的滯留時間和項目的時尚周期外,還對人流的導向性、顧客消費的引導性、顧客心理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同時影院與購物、餐飲、娛樂、休閑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商業配套。
最近幾年,是中國電影院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截至2007年底,全國34條院線共有1427家影院,3527塊銀幕。2007年全年城市院線市場新增影院102家,新增銀幕493塊,平均每天誕生1.35塊銀幕,其發展速度位居世界之首。
說明:以上影院和銀幕數量僅限於加入院線制的數字。全國的影院和銀幕數字將高於以上數字。
2006年中國電影院票房為26.2億元,2007年達到33.27億元,2008年有望突破40億元。其中,2007年,影院票房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年票房過4000萬元的影院6家,比上年增加了2家。年票房超過1000萬元的影城78家,與2006年的59家相比增長了32.2。
數據統計結果表明,現代化多廳影院的經濟效益日漸凸顯。為此,部分傳統國有院線斥巨資投入到影院基礎設施建設中,社會資本繼萬達之後,金逸、時代今典、保利集團等又加入到投資影院建設的熱潮中,以及韓國希傑CGV影院這樣的國際品牌也加大資本投資力度,加快了影院建設的速度。
有一組數據如下:在美國每8600人擁有一塊銀幕;在韓國每4萬人擁有一塊銀幕;在中國大陸每12萬人擁有一塊銀幕。中國的電影院投資領域處於剛進入發展階段,市場遠遠沒有飽和,還有著很大的市場終端缺口。以上數據摘自《2006年中國電影產業年度報告》。
所以,無論商業地產處於什麼樣的經濟時期,無論是復甦階段、繁榮階段,還是衰退階段、蕭條階段,只要這個商業項目有一個足夠大的體量8萬或10萬平方米以上,並處於一定的消費能力、交通便利的商圈或大型成熟社區內,那麼它都應會有電影院的規劃,也就是說,電影院是在新的經濟危機時期零售連鎖業當中沒有下降的業態之一。
另外,按照歷史規律,經濟越蕭條,電影業反而越繁盛。在上個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電影業受沖擊很小。一方面,在這個時期電影投資商會放緩製片速度,對投資更為謹慎,同時對其投資進行層層把關,這樣在經濟蕭條時期催生了許多高質量的精品影片。另一方面,心理學家認為,在經濟條件不好的時期,人們更願意頻繁地走進電影院,藉助於看電影來緩解與渲泄內心的壓力。看電影是人們最物美價廉和便利的排除與減緩內心郁悶、壓力和尋求快樂的方式,讓人們在電影里品味另一種人生。在那個特定時期,人們即使排隊領取救濟,也會擠出幾枚硬幣到電影院買票觀看瘋狂喜劇、熱鬧的歌舞片等。
現代的電影院不是那種傳統的獨立的大禮堂,而是設置在購物中心內的現代時尚的多廳影院,它將人們的購物、餐飲、娛樂、交際、休閑、約會、體驗、心情釋放等結合起來,使人們到電影院里看電影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成為一種全新的電影生活方式,使電影院成為這種全新的電影生活文化空間。
四、淺談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中國電影院市場發展趨勢新電影生活方式圖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黑暗的電影院里,如果專心安靜的看一部電影,用100的注意力投入其中,就可以完全忽略到周圍的變化,也許偶爾會有設身處地的聯想,但那也是游離於理智思考之外的情感渲泄。同時,好的電影的音樂,可以給人營造出不同的精神感受,讓人更容易投入電影所營造的特殊的氣氛當中,可以讓你暫時脫離外面的現實世界,全情投入別人的故事,與片中人物同喜同悲,可以讓人的心中的情感在這里得到釋放、緩解、放鬆、共鳴以及提高情趣、窺視社會、發現驚奇和認識自我!
再者,電影院里還會有導演、明星的見面會和電影首映式等活動,這樣可以讓觀眾與導演、明星們進行零距離的接觸與交流,這種高漲情緒的心理渲泄與心理滿足增加了人們到電影院里看電影的熱愛和執著。
經濟危機影響著人的一切活動,包括理想的實現。同時,經濟危機也蘊含著巨大的機會。我們有著一個13億潛在觀眾的市場,我們也是一個越來越成為好萊塢大片合拍方的市場,我們也是一個「院線制」電影發行放映的市場,我們也有著越來越多的現代時尚的連鎖多廳影院被不斷興建的市場。我們相信,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中國電影院市場一定依然是一個明媚的春天!
五、2010年院線排行五、2010年院線排行-10-2008年度電影院線與影院經營分析據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度全國電影綜合收入84.33億元,其中國產電影海外收入25.28億元,電影頻道及廣告收入15.64億元,全國電影市場票.

『叄』 如何評價戰狼本片成功的原因你覺得是什麼

《戰狼》是由吳京執導的現代軍事戰爭片。屬於國內首部3D動作戰爭電影,歷時七年全力打造,《戰狼》真實呈現了一場中外邊境戰爭,也讓堪稱「東方之狼」的特種兵戰隊及高能戰士首次登陸大銀幕。能成功是背景,時代趨勢,符合國民喜好。

『肆』 2015年電影產業大年 440億元 炮灰電影多少部

問題來了,之前用心做電影的人,市場未必給予了相應回報? 如乎伏尺此問,影視圈內人士就兩難了,什麼叫好電影?標准何在?《小時代》系列算嗎?《分手大師》算嗎?但人家票房好廳缺;什麼又叫歲高好的回報?是票房還是獎項?名與利,對於人都是很重要。

『伍』 國產電影的發展現狀如何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中國電影行業集中度

行業概況

1、定義

電影產業是對以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三個行業為主,同時包括電影的後產品的開發(如音像製品、電影頻道、相關圖書、玩具等)以及與電影相關的市場活動的總稱,屬第三產業中娛樂業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視聽技術傳遞藝術形象信息,為人們提供審美、娛樂、宣教服務。

電影產業的特徵包括以下幾點:

2、產業鏈剖析:包括五大階段

從電影行業整體來看,其產業鏈包括電影製作、出品、發行、放映環節。電影製作作為整個產業的最前端,決定了行業的影片供給數量、質量等情況,具有一定的議價權。影片製作完成後,通過出品及發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線企業進行宣發。電影產業的終端是院線市場,其基本職能是提供放映服務獲取票務收入,一般占據45%的票房分賬比例,同時還為合作商提供廣告服務、提供賣品等衍生品服務以獲得非票務收入。

在電影產業鏈中,發行上承製片方,下連院線播映方,是將影片全國推廣的渠道,整個電影產業鏈的參與者眾多。

電影製作方主要包括國內外文學與劇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國外的漫威、迪士尼,國內的華策影視、騰訊文學等;內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國內的萬達影視、華誼兄弟等專業影視公司;宣傳發行方包括華納兄弟、環球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發行方,以及淘票票、愛奇藝與貓眼電影等網路發行方;電影產業鏈終端的院線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與國內的萬達影院、大地影院、橫店影視等。

行業發展歷程:處於「互聯網+時代」

從1950年發展至今,我國電影行業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為「國有資本時代」、「民營資本時代」、「商業大片時代」和目前所處的「互聯網+時代」。

行業政策背景:多項政策加持

以政策扶持為主導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與國家層面以及政策層面出台的各項扶持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系。2010年的《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由國務院辦公廳出台發布,我國對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方針、具體政策措施保障;

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在2014年由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聯合發布,明確了八項具體政策,使得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公益服務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於2015年由國家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並規定,向申請工商登記的經營性電影放映單位徵收5%的電影專項資金,用於電影產業發展的金融、稅收和人才引進扶持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於2017年3月1日發布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於正處於發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依據及保障的電影市場來說,無疑給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帶來了法制化的信心,也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可以說,國家法律和政策,特別是政策幾乎決定著電影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程度。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疫情後強勢反彈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6-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並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達641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3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國電影票房收入457億元,較2020年恢復較快。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陸』 國產電影遭豆瓣低分要求道歉,觀眾沒有資格打差評嗎

觀眾當然是有資格去打差評的。畢竟電影拍出來還是給觀眾看的,而不是給電影人看的。拍電影有很多的講究,但是觀眾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觀眾只是想看他們想看的,他們不懂的什麼拍攝藝術,可能他們覺得這部被電影人稱為好電影的電影一點都不好看,他們看不出這部電影的深層意思,不是他們喜歡看的電影。那他們當然是要打差評的。

但是我覺得雙方都應該退一步。導演對於觀眾要求不要太高,他們本來就不是學這一行的,而且打差評也是他們的資格,如果不是惡意的影評,你也不能要求那些打差評的觀眾去道歉還有刪影評。而觀眾也不能惡意影評,畢竟每個導演的風格都不一樣,但是很多導演都是用心的做電影,你惡意影評不會傷了你自己的良心嗎?你可以說你自己不喜歡這部電影,但是不要扮演專業人士去批評這部電影,你沒有這個資格。

『柒』 解讀電影促進法對電影製作的影響

解讀電影促進法對電影製作的影響

近些年,國產電影票房與口碑不成真比的問題依舊存在。隱藏在票房高速增長下的大量問題一經暴露,對電影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的呼聲也逐漸提升。因此,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中進行第二次審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就需要契合更為復雜的市場環境,具有更受矚目的意義。那麼我今天就來談談《電影促進法》對電影製作的影響。

《電影促進法》到底要管什麼?

這部《電影促進法》自2003年開始起草,直到2011年底,將草案提交至國務院法制辦並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後,才向大眾披露全文。

經過4年漫長的徵集、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最終變成由全國人大常委公布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在今年8月,提交稱為《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二審稿)》。

在這期間中國電影市場發生迅猛發展,全國票房由2011年的131億飆升至2015年的440億。眾多社會資本、金融產品的加入,在電影市場繁榮的同時,整體形勢也快速變化。因此,同“徵求意見稿”的62條文相比,“草案”對絕大部分條文,都有不同程度的刪改。

這部《電影促進法》,對電影製作、觀影人群、放映院線、部門監管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簡單歸納,有幾點值得突出:降低電影拍攝准入門檻,提高審批效率,對經濟困難的拍攝對象進行扶持;加強內容管理審核,樹立價值導向,特別對未成年人加強管理;打擊虛假票房,調整處罰標准,減少行政干預。

不過,有關“拍攝題材尺度”方面,草案中並沒有任何放寬松的條款,改“審查制”為“分級制”更不可能,具體原因被歸結於執行上可行性太低。除此之外,演員的品德修養、過高片酬、國產電影的保護措施也再次提及。

特別是關於國產電影放映時間不得低於年放映電影時間總和的三分之二的內容,可能會迎來一系列爭議,並且作用於後續的國際間合作。目前,2012年簽訂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即將到期,兩國相關部門將在2017年就中國電影市場的開放及引進片數量、分成比例等具體條款進行再次協商,尋求新的合作模式。

雖然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此前曾表示,在這次協商中,中國電影市場的進一步打開、美國引進片數量的攀升幾近定局。但按照目前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二審稿)》內容,如果國產電影放映時間不得低於年放映電影時間總和的三分之二真的被審議通過,或許將與預期里的.中美談判方向相違。

這樣帶有貿易保護色彩的有利於本土電影的策略,亦可能在中美兩國正式談判開始之前,製造國內法意義上的“既成事實”,增強博弈中的己方籌碼,爭取未來合作模式對自己更為有利,例如刺激中美合拍片的大規模出現。

實際上,美國好萊塢的文化“侵略”並不針對中國。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全面開放電影市場的中國台灣,本土電影便曾遭遇過近乎於毀滅性的打擊,在台灣市場佔有率最低時僅有1.62%。若是僅僅依據WTO的自由貿易協定任期遵循市場規律發展,本土電影幾乎很難在好萊塢的大片擠壓下進行良性發展。因此,跳離WTO體制,通過類似聯合國這樣的國際組織出台相應措施,反而更加穩妥。

在2001年11月2日和2005年10月2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別通過了《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和《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讓本土文化保護變得“有法可依”。

這兩項文件在未來發展方向上,將“促進”多元文化發展,而非封閉保護。由此能夠看出,文件既沒有刻意阻擋文化的輸入與輸出,畢竟交流才是讓文化展現生機的最佳方式,也做到了對多元文化健康發展的保護。

這兩個文件的通過,直接將“文化產品貿易”從單一商品品類中區隔開,賦予其經濟文化雙重屬性。而在文化屬性中,“多樣性”的保護將成為其重點。此後,為了保護文化多樣性,採取一些保護措施、促進措施也是得到許可的。

如此一來,除美國外大部分受到文化產品輸出的國家,都能以此作為依據,進行著所謂對抗WTO條約的文化貿易保護政策。

歐洲和韓國經驗:政府補貼+配額制度

歐洲國家率先提出電影貿易的特殊性規定,主張電影並非作為GATT(WTO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范疇的“貨物”,而是GATS(服務貿易總協定)范疇的“服務”,並將“視聽媒介”認定為需要“區別對待的社會基本價值與信念的載體”,因此,相關國家可以有更大空間的對於本土電影進行保護性的限制措施。

大多數歐洲國家選擇用政府補貼的形式來支持電影工業。《GATT1994》《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允許一定的政府補貼外措施存在,通常可以稱之為不可起訴補貼或綠色補貼。

例如,歐洲籌備委員會為歐洲藝術品的生產提供特權和貸款;又如電影副產品協定措施。許多國家用它來刺激文化產品的生產,歐洲委員會在1992年牽頭制訂的《電影副產品斯特拉茲堡歐洲公約》。另外,法國、西班牙等國施行了市場准入限制措施和稅收措施,對電影票房征稅等。

目前在亞洲電影工業中處於前排位置的韓國,也有著豐富有效的本國電影促進和保護經驗。在歷史上,由於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韓國電影從70代開始發展非常滯後,到了90年代初,各個領域展開放寬了對電影的審查,並將電影的表達上升為憲法高度,韓國電影市場由此啟動,並與好萊塢電影在本土分庭抗禮。

1999年,好萊塢電影的進入導致韓國本國電影市場佔有率開始急劇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金大中政府對《電影振興法》進行第二次修訂,制定了電影產業四大改革方向:

一、規定廢除電影審查制轉為分級制;

二、以市場為主導成立專門的民間電影管理協會——“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

三、嚴格執行國產電影的銀幕配額制;

四、在資金上,允許和鼓勵風險投資進入。

『捌』 從大銀幕走向小熒屏,電影大咖迴流電視劇,是為名還是利

事件

按照通常的思維,作為"雕刻時光的藝術"的電影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地位都高於電視行業。而一批長期拍攝電影作品或者獲得了重要電影獎項的演員,也始終堅持活躍在大銀幕上。而如今,這些躋身電影圈、甚至在電影行業獲得重要獎項的演員卻頻頻回歸電視劇行業。

我們嘗試對電影演員回歸電視劇現象進行梳理,探究背後的原因,並進一步對比美國影視劇行業,分析未來電視劇行業發展趨勢。

電視劇:「名利雙收」,確定性高

1、計費模式:電視劇按單集付片酬,收入可觀

與電影的計費模式不同,電視劇按單集付片酬。雖然大牌的演員在電影上也可以獲得行業內頂尖的片酬,但電視劇按集計算酬勞則更具「性價比」。這與國內電視劇行業的定價與播出模式也密切相關。國內電視劇按集向電視台或視頻網站進行銷售,因此製片方更傾向於把電視劇拍得更長。通常而言,國內電視劇的集數在30-50集之間,而一些邀請大演員的IP劇,長度則更長,例如鹿晗主演的《擇天記》有55集,而幾部大女主角的電視劇《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的片長則達到70-90集。

以周迅為例,電影的片酬為700萬,按照其電視劇片酬,一部電影的片酬僅僅只夠拍攝10集電視劇。而周迅拍攝的電視劇《如懿傳》總長度90集,總片酬9000萬。是其拍攝一部電影片酬的10倍以上。

2、短製作周期與長播出周期

電視劇拍攝「性價比」高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一般難情況下,電視劇的製作周期不會比電影長,即使是超長篇電視劇,其製作周期仍然可控。大多數電視劇拍攝周期不到一年,於採用邊拍攝邊剪輯的製作方式,殺青後的後期製作時間較短,順利通過審查後很快就能播出。而電影的拍攝製作不可控因素則更多,尤其是導演的個人工作風格,一些大導演通常製作周期較長,王家衛的一部電影通常製作周期約2-3年。

在播出周期上,一部優秀的電影,其上映檔期通常不超過1個月,下映後觀眾則主要在視頻網站上進行點播。而電視劇目前的播出模式更加多樣化,電視劇在同一時間內既可以上星播出,也能在網路上點播。受眾范圍大,常常會引發話題成為熱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播出期間網路累計播放量達到361億。同期,微博數據顯示微博主話題閱讀量103億、短視頻播放量58億、電視劇熱詞提及量220萬次,在6項數據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刷新了微博國產劇數據之最。除主話題#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外,還產生了25個劇情類子話題,吸引了127萬人參與討論、討論量達到610.3萬次,閱讀量達到53億。

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後,正劇《人民的名義》也同樣引起了全民的熱議。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觀眾對劇集的討論達到高潮。一部電視劇可以在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形成關注和討論,頭部電視劇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3、電視劇市場爆發,電影增速放緩

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尤其是國產電影在2015年的大步邁進之後,正在進入轉型期。

2017年第一季度,國產電影總票房為66億占整體票房的46%,尚能與進口電影平分秋色。而到了4月的前20天,隨著《速度與激情8》等一批進口大片的逐漸上映,國產電影與進口片的實力懸殊逐漸顯現。

而隨著2017年中美進口分賬片談判的重啟,國產電影則需要面臨更多強大的對手。

反觀電視劇市場,產值增速突飛猛進,根據藝恩數據顯示,僅監測的47家上市公司2016年中報電視劇交易額營收就超過了60億元,同比增幅24%,毛利率40%,均高於同期電影市場。從電視劇製作機構看,2016年共10232家公司獲得《廣播電視節目製作許可證》(其中132家獲得電視劇甲種證),相較2010年機構數量增長152%。根據第三方研究報告,2016年我國電視劇市場規模為882億元,其中電視廣告429億元,版權收益222億元,海外銷售5億元,網路電視劇廣告收入200億元,用戶付費收入25.6億元。

國產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的不確定性,讓許多一線電影演員在選片上更加謹慎,比起拍一些不溫不火的電影,超級IP電視劇更有吸引力。

4、大製作帶來影響力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與頂級的電影導演合作,是許多演員身價與知名度上升的重要通道。而隨著一批國產「良心劇」的出現,一批電視導演也逐漸成為收視率的保證獲得了如大電影導演一樣的聲譽。如《琅琊榜》導演孔笙、《走向共和》導演張黎、《甄嬛傳》導演鄭曉龍等。他們通過一批高質量的電視劇,建立起自己在電視劇行業的聲譽,讓很多電影演員可以在保證製作水準的前提下回歸電視熒幕。

縱然,有聲望的導演數量較少,其每年的產量也是有限。但隨著2015年影視劇領域的IP熱,由熱門大IP改編的電視劇,不僅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和資金,以高片酬吸引電影演員的加入,其開播後對觀眾基礎也更加可觀,這不僅為演員帶來了高額酬勞,也更能幫助電影演員獲得很高的人氣。吸引了眾多電影演員參與的電視劇作品,如《凰權•弈天下》《帝王業》《擇天記》《如懿傳》《春風十里不如你》《斗破蒼穹》《海上牧雲記》《特工皇妃楚喬傳》《時間都知道》《佳期如夢之海上繁花》等都是根據熱門IP改編。

出演熱門電視IP之後,主演往往會進入新的事業上升周期。以趙又廷為例,其雖然在台灣地區成名較早,但是在內地的知名度始終有限。而藉助IP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播,趙又廷增長粉絲384.8萬,成為「新晉國民老公」。其電視劇片酬從小幾千萬迅速上漲。同時又有多部新戲找到趙又廷希望其擔當男主角,並成為包括阿迪達斯在內的多個品牌的最新代言人。電視劇中其他的演員也紛紛「漲粉」:楊冪粉絲增長312.1萬;迪麗熱巴粉絲增長263.8萬;即便是劇中的配角張彬彬和於朦朧的粉絲量也分別增長了187.1萬和118.6萬。

另一個案例是景甜。雖然景甜已經拍攝了多部電影大片,但卻一直沒有熱度。在出演《大唐榮耀》後,景甜卻贏得了不少觀眾的好感,其前不久確定加盟北京電視台新型真人秀節目《我想見到你》。

由此可以看到,對大牌演員而言,電視劇為他們帶來的是一個正向的循環,不僅是高片酬,而是增加人氣和觀眾好感度,從而為後續的影視作品接拍,商業價值提升都提供了良好的鋪墊。

5、國內電視劇製作費用持續提升

近年來,電視劇製作成本持續走高。過去,一部電視劇製作成本過億就會被大肆宣揚報道,而現在稱得上大製作的電視劇製作成本均超過億元。尤其是近幾年來,熱播電視劇多為古裝玄幻劇,由於服裝道具特效等需要加之人力費用,古裝劇製作成本過億較為普遍。今年大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製作費用高達3億;未播先火的《如懿傳》、《贏天下》和《武動乾坤》都是斥巨資拍攝,製作成本分別是3億、5億和6億。

6、電視劇版權價格上漲

電視劇製作成本提高的同時,也帶來高額的版權收入。與電影需要先在影院上映,再由視頻網站播出不同,電視劇可以在電視台與網路同步播出。《贏天下》採取先網後台的播出方式,網路版權收入5.6億,電視台版權收入3億。周迅主演的《如懿傳》製作成本3億,在網路和電視端共獲得13億的版權收入,高成本與明星投入,最後也為這些電視劇帶來高收益。

2010年,熱播劇《宮》的網路版權價格僅35萬元/集,到如今,《如懿傳》網路版權價格已達到900萬元/集,短短7年時間,網路版權價格上漲25倍。再加上電視台購買支付的版權價格,一部電視劇的收入可觀。而這種增長趨勢會吸引電影大咖迴流到電視圈。

過去幾年,電視劇版權價格的上漲,主要體現在網路版權費用上,而電視台的版權采購價格僅為小幅度上漲。

相比於視頻網站,電視台在內容變現模式上受到了更多限制,主要表現在既無法「開源」也難以「節流」。電視台購劇費用的天花板被視頻網站不斷打破。

首先,一劇兩星使得單家電視台對頭部內容需要付出的成本上升:從2015年1月1日起,廣電總局開始執行一劇兩星政策——每一部電視劇每晚在黃金時段聯播的上星衛視綜合頻道不得超過兩家,且每晚不能超過2集。這一政策從政策原意上是希望上星頻道的電視劇內容內容百花齊放,同一時段有更多的電視劇可以登陸衛視頻道進行播出。但對電視台而言,兩家電視台需要承擔起過去4家電視台支付的版權費用,采購成本增加。尤其是非頂級的一線衛視,難以通過聯合其他三家共同采購頭部劇的模式,來獲得頭部內容資源。

在購劇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電視台仍要嚴格執行電視劇不能中插廣告的規定:早在2011年廣電總局就發文規定,要求每集電視劇中間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因此,目前電視台在電視劇上的廣告收入主要表現在前後貼片廣告、硬廣以及欄目冠名權。

相比於電視台,視頻網站的變現模式則更加多樣。除電視台完全不具備的付費會員收入外,視頻網站在廣告變現上,也更有創新空間。

付費會員收入:正在成為視頻網站的重要收入來源。從用戶來看,2015年到2016年,中國視頻付費用戶規模上升了109.7%,目前付費用戶達到6130萬。預計到2019年,國內視頻付費用戶將達到1億人。從收入來看,從2015年到2016年,互聯網視頻行業付費市場的收入增長124.9%,整體市場規模超過100億。

多樣化的廣告變現:隨著技術發展,視頻網站在廣告變現上也更加豐富。首先,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對用戶群進行地域、性別、喜好、年齡等各種定義,廣告主可以進行分人群投放。其次,視頻網站廣告投放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不只停留在傳統貼片、暫停廣告的模式,還出現了多種新型廣告模式。例如,互動貼片廣告(在普通視頻廣告基礎上添加動畫、交互按鈕、表單等元素,可通過互動操作提升用戶的參與感)、視頻情景互動、移動多屏互動(二維碼或搖一搖進入品牌互動頁面,通過搶紅包、互動游戲等形式增加活動的互動性與參與性)等多種創新廣告模式。而隨著網路劇與視頻網站自製劇的數量增加,過去在播出階段投放的廣告,可以向上延伸,成為植入廣告。雖然在一些非現代題材的劇集中,並不適合植入現代的產品,但視頻網站推出的「創意中插」,也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老九門》、《暗黑者》以及《鬼吹燈·精絕古城》這些網路劇,均啟用了創意中插的廣告模式——在劇情中插入一個約1分鍾的有完整故事的小劇場,邀請劇中演員出演。小劇場故事可能與劇情有關,也可能是一個創意的故事。根據媒體報道,現在創意中插的價格從最初的50萬/條逐漸上漲,甚至達到100-150萬的單價。

國內頭部電視劇的國際化步伐展開

隨著互聯網上信息的快速傳播,一批優質的國產電視劇影響力已不再局限於內地。《甄嬛傳》《琅琊榜》《微微一笑很傾城》《步步驚心》《我可能不會愛你》等優質國產劇同樣受到海外觀眾的追捧,主演孫儷、胡歌、劉詩詩、林依晨、陳柏霖等聚集了眾多外國粉絲。

《甄嬛傳》配英語並重新剪切後在美國播出,登陸Netflix,播出過程中曾有13620人在Netflix網站上為《甄嬛傳》評分,得到3.8分的較高分,同時,美版《甄嬛傳》在Netflix上的評價超過4星,導演鄭曉龍對此很滿意,稱「在美國3星就是『我喜歡』,4星就是『我非常喜歡』。我們現在已到了『非常喜歡』的程度。

《琅琊榜》不僅在中國引起網路極大的關注度,也出口海外,並且在韓國日本播出,韓國的中央日報還曾發布一則長文評價《琅琊榜》。韓國甚至推出了琅琊榜取景地的旅遊項目,吸引韓國粉絲前往。

2017年國內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再次掀起海外熱潮。

除了向海外輸出成片,近幾年國產的電視劇開始了IP的「反向輸出」。競爭激烈的韓國電視劇市場,開始引進中國電視劇版權,翻拍成韓劇。《五星大飯店》《中國式離婚》《何以笙簫默》等都在翻拍計劃中,有報道稱韓國版《何以笙簫默》的男女主分別是李鍾碩和朴信惠。《步步驚心》《我可能不會愛你》等熱播電視劇已經被韓國翻拍,《步步驚心麗》於2016年中韓同步上映,一改中國單方面翻拍韓劇的現象。

流媒體快速發展支撐好萊塢電影演員回歸電視熒幕

1、好萊塢電影演員進軍美劇

電影演員迴流電視劇並非只出現在國內,近年來好萊塢演員同樣「扎堆」美劇。相較於國內,美國的影視娛樂行業中,電影演員地位高於電視劇明星的「鄙視鏈」一直存在。

2013年,《紙牌屋》成為當年風靡全球的美劇,其主演曾兩度獲得奧斯卡。他出演電視劇,被認為是好萊塢電影明星向電視屏幕迴流的一個開端。

2017年2月首播的電視劇《大小謊言》由HBO出品,根據同名暢銷書改編。2017年3月在福克斯電視台播出的《宿敵:貝蒂和瓊》、4月在AMC電視台開播的新劇《德州長子》都邀請了老牌好萊塢電影演員出演。

2、高額片酬與特效增強成為美劇吸引力,流媒體異軍突起成美劇新載體

(1)片酬提高吸引大批明星迴流美劇

與國內的情況類似,電視劇能吸引到更多資本,成本回收渠道更多,演員明星片酬也陸續上漲。《大小謊言》的主演單集達到35萬美元的片酬,雖然該劇第一季只有7集,但整部劇的片酬就達到1500萬人民幣以上;Netflix出品的喜劇《瘋子》將於8月開拍,給女主角開出的片酬也達到35萬美元/集。

(2)特效加強,美劇擁有電影質感

隨著電視劇製作成本的增加,以前只能用在電影中的技術,已經開始可以越來越廣泛地用在電視劇中了。《權力的游戲》中惟妙惟肖的特效,增強了視覺體驗,將電影品質帶入電視劇。對於好萊塢大牌電影演員來說,特效加強後的電視劇行業能給他們帶來更好的作品表現並更加吸引觀眾。

(3)美劇為電影演員事業轉型提供平台

有國外電影人認為電視正在經歷最好的時代。近幾年,美劇精品頻出,短小精悍的劇集越來越容易獲得觀眾的青睞。一些演員在拍攝了一些續集電影,或者到達職業頂峰後,也會選擇參演電視劇,為自己事業的轉型取得突破。

(4)電視網不斷豐富內容,流媒體異軍突起

美國共有5家商業性質的公共電視網,分別為CBS、ABC、NBC、FOX、CW,依靠廣告收入及DVD銷售生存。五大電視網為觀眾呈現許多經典美劇。

此外,美國還有有線電視網路,分為基本有線電視網和付費有線電視網。有線電視網的劇集內容相對公共電視網來說,尺度更大,投資更大,精彩程度也有所提升。美國基本有線電視網包括USA、TNT、AMC、FX、A&E等較為知名的電視網/頻道,也包括SyFy、MTV、History等專門頻道;HBO、Showtime、Starz是三大付費電視網,其中,HBO及其旗下的Cinemax占據了美國付費電視頻道市場份額的90%。作為電視網路的HBO以大投資拍攝了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美劇。早在,2001年,HBO投資1.25億美元,製作了10集電視劇《兄弟連》,單集的單集製作成本高達12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750萬元)。通過高額的投資,HBO讓電影中的大片視覺效果在電視熒屏上得到呈現。2011年HBO推出的美劇《權力的游戲》,平均單集製作成本達到600萬美金,後期甚至達到單集1000萬美金的製作成本。

除了追求收視率的有線電視網以外,近幾年異軍突起的流媒體網站也成為了電視劇重要的生產者。包括Netflix、Hulu等,都推出了自己的自製劇。尤其是行業領先者的Netflix製作了一大批經典劇集,包括《紙牌屋》《女子監獄》《毒梟》《超感獵殺》《超膽俠》等。

美國的電視網與流媒體在相互競爭中不斷發展,讓更多觀眾開始從大銀幕回到小熒屏前,再加上正在不斷完善的電視劇製作體系,這也是吸引好萊塢一線大咖紛紛回歸電視劇的原因之一。

電視劇質量有望提升,吸引力或超電影

1、電視劇整體質量上升

(1)電影演員顏值演技在線

目前,電視劇的質量還有待提高,存在劇情爛俗、演員演技尷尬等問題。而電影比電視劇更加考驗演員的演技,能夠活躍於大熒幕的電影明星通常演技不俗,因此,電影演員出演電視劇本身也是一種對電視劇表演質量的保證。

(2)電影人投身電視劇幕後,資源整合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不少電影演員看中了電視劇行業的機會,開始在電視劇中任投資人、製片人等角色。根據報道,《帝王業》將吸引到知名演員作為投資方,雖然其目前還未確認出演女主角,但將以投資人的身份正式跨足電視劇行業。電影演員個人的此種轉型,在電影市場上相對較難實現。電影作品投資風險大,即使是大牌演員參與了前期製作和演出,在資本回收和利潤獲取上也仍然有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還有不少電影界的老牌幕後加入到電視劇製作中,多位在電影領域知名的武術指導、美術指導、服裝造型等專業技術人才都開始活躍在電視劇製作團隊。如今年播出的玄幻大劇《擇天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

2、製作費用尚未觸及天花板,期待質量影響力俱佳國產電視大劇

雖然國產劇製作成本近5年大幅度提升,但是與美劇1000萬美金/集的製作成本相比,國產電視劇製作費用仍未達到天花板。

2012年,76集的《甄嬛傳》,製作成本只有7000萬,平均一集成本不足100萬。2015年,電視劇市場才真正邁入「億」元時代。《花千骨》、《琅琊榜》的熱播背後1億左右的製作成本分別支撐著兩部劇的服飾道具和造景搭棚。隨後,古裝玄幻劇的製作成本上漲至500萬-600萬/集,相比2014年直接提升2.5-3倍。從2016年開始,古裝電視劇製作節節攀升。《擇天記》、《那時花開月正圓》、《軍事聯盟》成本4億;新劇《贏天下》成本5億。

雖然國產劇投資成本增長快速,但遠低於美劇製作成本,尚未達到天花板。國產劇目前的製作成本不到1000萬元/集,而美劇製作成本最高的是《王冠》,1300萬美元/集,相比而言,國產劇製作成本仍然有提升空間。增長的成本,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大牌的電影演員向電視劇領域迴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更優質的特效從電影大銀幕帶入電視小屏幕,過去電視劇中出現的「五毛特效」或將逐漸消失。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國產大電視劇時代已經開始來臨,後續隨著製作成本持續推高,特效製作、服裝、武打、配樂等環節更加專業化,國產電視劇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將進一步提升。推薦關注有頭部精品劇製作能力的公司。

1、慈文傳媒

根據公司2016年業績快報,公司2016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8.31億元,同比增長113.9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92億元,同比增長47.06,%,實現每股收益0.93元,同比增長22.37%。公司曾經投資拍攝了《花千骨》、《老九門》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電視劇、網路劇作品,形成了在電視劇領域良好的慈文品牌。根據湖南衛視公布的編播計劃,2017年慈文傳媒的三部作品《特工皇妃》、《涼生,可不可以不憂傷》《特勤精英》都將在湖南衛視播出。除此之外,公司還儲備了《致青春》《左耳》《三體》等知名IP,為公司後續電視劇作品的開發提供動力。

2、歡瑞世紀

公司已發布2016年年報。2016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38億元,同比增長 55.69%;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 2.65億元,同比增長54.74%;實現扣非後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61.71%,超過公司業績承諾的2.23億元。實現每股收益0.62元,同比增加40.91%。2016年,電視劇投資製作發行及其衍生品業務占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91.51%,主要由三部精品電視劇貢獻,包括《麻雀》、《青雲志》、《大唐榮耀》。根據公司年報披露,2017年公司已有《天乩之白蛇傳說》和《天下長安》進入了拍攝,《封神之天啟》、《秋蟬》進入拍攝籌備階段。除此之外,公司在2016年還增加了《霹靂布袋戲》《長恨宮》等多個IP的儲備。這與公司之前已有的《昆侖》等超級IP一起,構成了公司豐富的IP儲備,為公司後續的影視劇拍攝製作打下了基礎,保證了公司每年300集以上的精品電視劇生產能力。公司2017-2018年EPS分別為0.25、0.30元,對應PE為42.8x、35x。

風險提示

電視劇作品質量低於預期;演員成本高企。(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玖』 2015年以後中國以及香港的電影落寞了,拍出的電影已經沒有以前的味道了,以後電影還能看嗎

能,國內的電影工業一直在進步,文藝片不好說,商業片應該會進步

『拾』 中國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

中國電影升級換代的歷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歷史的特寫
日前,中國電影年度票房歷史性地突破400億大關。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紅利,給中國電影業帶來的,不僅有市場的繁榮,也有對未來「黃金時代」的進一步期待。
中國電影今天的繁榮,跟中國持續3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緊密相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在總結產業化改革經驗時,特別強調了樹立國有和民營一視同仁思想的作用。誠如所言,從好萊塢用《真實的謊言》敲開中國市場大門,到華誼兄弟等民營公司全面介入電影產業鏈,電影從過去的相對封閉和保守,變成了一個向全社會開放的行業。
自2003年全面推進電影產業化以來,不僅票房實現了從10億元到400億元的數十倍增長,更有銀幕從不足2000塊到接近3.1萬塊,影院數量從千餘家到超過6200家,觀影人次從7000萬到11.4億的巨大成績。中國電影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機遇。
市場的繁榮帶動了投資的增長,也給中國電影作品拓寬了提高水平的空間。對於電影人來說,過去這些年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國產電影與進口片「共舞」,品種和品質都突飛猛進地發展;同時這也是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不少低水平的「爛片」,因強勢資本進入中國影院。正因為票房總量的打底,最近幾年電影評價不再「唯票房論」,欣賞水平與創作水平水漲船高,國產電影開始扎堆出現「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有調查顯示,國產電影觀賞性、思想性、傳播度三大指數均位於「比較滿意」的高位及以上水平。伴隨著《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國產電影引發的持續熱議,伴隨著《山河故人》等人文藝術片的意外火爆,自願為國產影片宣傳的「自來水」群體出現,成為肯定中國電影的最好評語。
展望未來,大數據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或許會產生更多促動效果。2015年之所以被稱為中國電影的「大數據」元年,標志性事件就是10月份廣電總局實時票房數據平台上線。官方權威數據統計開始做到每日更新,藝恩網、貓眼電影等一批專業網站提供的數據也日漸專業,再加上電子票務、網路大電影等一大批新興行業不斷涌現,整個影視行業的生態鏈都發生著重大變化。
有人說過,如果新型智能文明是土地,數據就是滋潤土地的河流。趨於透明完善的體系,體現出更多公平性和科學性,有助於更好實現製作決策的理性以及資本利用的高效。如今每一個觀眾的喜好,都可以通過電影評分系統傳遞給市場和創作方,未來的中國電影,唯有更貼近群眾、更承接地氣、更呼應市場,才能在更緊密的創作與傳播互動中,找到質、量齊飛的路徑。
可以說,中國電影升級換代的歷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歷史的特寫。《一代宗師》里有一句經典台詞:「一念既出,萬山無阻」。今天的中國電影人就站在巨大風口,笑看風起雲涌,投入經濟轉型的時代潮流,再去贏得中國電影未來的下一個「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