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6電影院數量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6電影院數量

發布時間: 2023-05-23 14:40:05

❶ 2.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影視市場發展現況以及趨向

過去20年,美國電影市場發生了什麼?
研究中國電影票房市場未來的趨勢和變化,我們不得不說說美國市場,畢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生產和消費市場。我們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電影票房數據,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1、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我們的第一個結論讓人感覺有些震驚,1995到2018年經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1995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是53.15億美元,經過通脹調整後折算到今天大約是108.74億美元。
2017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9.72億美元,和22年之前幾乎一樣。我們從電影票銷售數量的角度能夠更加清楚看到這個特徵。1995年全美總共消費了12.2億張電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費的電影票數量居然也是12.2億張,幾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電影票的價格伴隨著通脹水平而上漲。1995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8.97美元。所以,進入成熟期的美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出現量價齊升,而是依靠通脹帶動了電影票價格的上漲。
2、市場集中度是分散的。這一點也和我們的常識完全不同。我們僅僅從電影發行的數據來看,全美六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環球影業)在1995年發行了110部電影,非六大電影公司的產品在1995年的發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電影公司當年發行了79部電影,非六大的發行數量為46部。雖然電影製作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更多的獨立第三方製作方起來,包括著名導演George Lucas成立的盧卡斯影業。
3、什麼類型的電影最賣座?我們按照不同的風格做了劃分。冒險類(Adventure)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27.26%,排名第一;動作類(Action)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9.20%,排名第二;劇情類(Drama)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6.36%排名第三;喜劇類(Comedy)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5.3%,排名第四。之後是驚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劇(Romantic comedy)。
4、市場份額最高的電影製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節前)票房份額最高的公司,總計票房330億美元,製作了543部電影,平均票房6087萬,累計市場份額15.65%。關於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對超級英雄系列的商業化分不開,我們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業化,對迪士尼整體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緊隨其後的是老牌製作公司華納兄弟,總計票房321億美元,製作了707部電影,平均票房4543萬,累計市場份額15.21%。其實華納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業老大,但最近幾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後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別擁有12.31%和11.59%的累計市場份額。不過索尼單片平均票房3850萬美元,低於福克斯的4997萬美元。
5、賣座的超級大IP。最後我們羅列了過去10年美國票房最高的電影,從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他們分別是:2007年的蜘蛛俠3(全美票房3.36億),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全美票房5.31億),2009年的變形金剛(全美票房4.02億),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全美票房4.14億),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結局(全美票房3.81億),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全美票房6.23億),2013年的鋼鐵俠3(全美票房4.08億),2014年的銀河護衛隊(全美票房3.33億),2015年的星球大戰前傳(全美票房7.42億),2016年的尋找多利(全美票房4.86億),2017年的星球大戰前傳2(全美票房5.17億)。
我們發現每年票房最高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是超級大IP,而且都是系列電影。
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靠內容推動
看了美國過去20年的電影票房發展趨勢,我們大致能得出一個結論:從總量的角度看,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進入飽和階段。高增長肯定是過去了,未來電影票房的波動更多依靠當年的優質內容。我們發現1995到2017年,美國電影票消費的數量是沒有增長,票房的增長源於票價提高,所以通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市場基本上飽和不增長了。某些年份的增長主要依靠這一年的一大批超級電影。所以逐漸的電影市場不再是一個趨勢增長的模式,而是看單獨每個年份的產品。
中國電影過去10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兩個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
春節我們看到三四五線的人都在看電影,因為渠道已經完成了下沉,這些地方也都有設備精良的電影院,能看到最新的電影。渠道下沉也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因為移動互聯網打破了信息鴻溝。
現在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通過互聯網也知道一二線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關注些什麼,再看哪些電影。我們再看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現在互聯網成為了電影票購買最主要的渠道,這一點已經超越了美國人民。我們可以提前購買好電影票,然後算好時間來到電影院。不再需要排隊購票,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列印電影票。這讓電影觀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這些,都推動了電影在國內的高速發展。
過去幾年電影屏幕數的增長是超過了觀影人次的增長,未來幾年電影屏幕的更新換代也接近尾聲,更多是存量的增長了。那麼整個國內電影票房也逐漸會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作為一個整體,票房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還是需要看電影本身的質量。
好消息是,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讓中國電影製作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包括這次火爆的幾部國產電影,製作能力已經相比過去出現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生活方式開始向一二線城市靠攏,這也是受益於過去10年的城鎮化和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前去三四五線城市,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線差異比較大。現在這些三四五線的人也上網買東西,也去看電影,也逛大商場,也買車。
基本上和一二線的人消費差異不大。所以過去一年我們看到微博,阿里,京東,甚至美團和快手的增長都是來自這些三四五線城市,背後也體現了這種消費結構越來越接近的趨勢。
總結: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趨勢
我們不應該因為此次春節電影票房的爆發,就對2018年整體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過於樂觀。畢竟沒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業發展最快的那一段也過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優秀的電影集中在春節檔期上映。對比美國,我們看到其實行業進入飽和階段,電影票數量就不太增長了,票價的提高還是要和通脹掛鉤。
比電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三四五線城市人口的生活發生出現了一二線化的特徵。這也符合城鎮化的規律,越來越多人被同化。消費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輸出,高緯度打低緯度。這幾年消費最大的變化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廣義的渠道下層,不僅僅是物理渠道,還有線上的信息渠道下層,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質化。

❷ 2月票房100億,電影大盤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從2月15日到25日,春節期間總票房已接近85億元,整個2月票房也幾乎達到了100億,這樣的成績,不可謂不牛。
偷票房,編劇是「親日分子」,影片出品公司互相撕逼……就在大家亢奮地數數的同時,影片之間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這場在2017年年底就已開啟的腥風血雨般的春節檔大戰,隨著時間的推進,戰火卻從未削弱,甚至不斷升級,2018年成為春節檔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
春節假期已經結束,2月也已經見底,如果單純再去糾結春節檔的是非已經沒有太多意義。
筆者認為,與其回顧和感嘆,倒不如去預測一下未來,明年的春節檔將會怎樣?幾年之後的春節檔又會怎樣?
2019的春節檔排片:一個字,不變應萬變
春節檔與其說是一場全民狂歡,倒不如說是頭部公司的「分蛋糕」派對,大到中影華夏萬達光線,小到一些原來做批片的公司甚至是猜不透名堂的公司,都加入了春節檔影片的出品方,就連做電視劇的華策也抓住機遇出品了一部賀歲片。

筆者大膽預測,2019年的春節檔基本可以有一個大致的輪廓出現,無非就是這些名字:《捉妖記3》?《唐人街探案3》?《西遊記之XXX前傳》?外加雷打不動的《熊出沒》以及從這兩年開始嘗到甜頭的戰爭動作片的最高標桿:《戰狼3》?
不知不覺,從2014年春節檔票房超過10億開始,春節檔已經顯現了某些規律,這樣的規律在2018年得到了一個更為強烈可靠的印證,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2019年的春節檔有極大可能延續這樣的規律。
規律1
續集不怕多,只要有人看
《爸爸去哪兒1》在2014年上了,2015年馬上就有了《爸爸去哪兒2》,直到這個IP逐漸在官方被限制,在民間被淘汰。2014有《澳門風雲》,2015就有了《澳門風雲2》,直到後來《澳門風雲3》的口碑實在差到沒人看…
更不用說《西遊記》的,大鬧天宮,白骨精,牛魔王,伏妖,降魔,女兒國,等等等……

筆者去年曾經和做《女兒國》特效的一家公司的老闆吃飯,老闆說得很實在:「不用動什麼腦筋,女兒國拍完了就會有紅孩兒,紅孩兒完了還有哪吒,哪吒完了還有盤絲洞,什麼都不用多想,每年春節拍一部西遊就夠賺了。」
《西遊記》系列被不同的導演,公司拍攝,成了春節檔續集效應的最大受益者,只可惜IP擁有者吳承恩無法轉世,否則他老人家一年賺幾個億的版權費是沒問題的。
《西遊記》為什麼大家這么喜歡?因為一個字「穩」,吳承恩老人家故事情節編排的巧妙,拍起來很順;又是人盡皆知的四大名著,觀眾沒有任何陌生感;很多情節又都是合家歡,老老少少都能看。
不要小看了這一個「穩」字,春節檔要的就是這個「穩」——穩賺不賠。因此,大IP的續集很適合春節檔上映。前作只要算是成功的,同樣的一套班底就可以穩穩地延續,故事在前作基礎上穩穩地繼續展開,大不了換幾個角兒,換一個場景,拍出來就穩穩地賺票房。

最好的例子就是《熊出沒》這個系列,簡直是「穩穩」派續集春節檔的經典大作,不知不覺間已經連續五年進入春節檔;從某種程度上,《熊出沒》已經在春節檔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壟斷,很難想像有另外一部動畫片可以趕走《熊出沒》順利搶占春節檔動畫合家歡的「吸金大位」。
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2019年的春節檔我們還將看到《熊出沒》,還有《西遊記》,甚至還有《捉妖記3》和《唐人街探案3》,更甚至,筆者預測,還有《戰狼3》。
你覺得有點煩對嗎?沒事,你還是會掏錢看戲的。原因我們後面再說。
規律2
票房越來越穩,觀眾越來越習慣
春節檔的總票房和《熊出沒》一樣,也是異常的「穩」,但是這種「穩」更多的是「穩定地增長」。2014年春節檔票房首次突破10億,達到14.5億,2015年票房18.1億,2016年達到33.8億,2017年達到34.2億,2018年達到57億,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穩」的規律,不僅票房收入越來越高,而且在當年度票房中的佔比也是不斷升高: 2015年全年票房為440億,春節檔佔4.1%;2016年全年票房457億,春節檔佔6.0%;2017年全年票房559億,春節檔佔6.11%,從趨勢來看,今年春節檔佔2018年票房的比例可能會更高,大概率會超過7%。
另外,近三年的春節檔,就影片的「量」來說,數量和質量都呈上升趨勢,從2016年的4部影片到2018年有6部。

這樣的趨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觀眾越來越習慣在春節假期去影院看片,這種習慣也是過去4-5年逐漸培養起來的。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各個影城的觀眾結構具有明顯特點,家庭式購票、情侶約會,同學聯誼式集體購票比例不斷增多,這樣的現象在二三四線城市觀眾群體中尤為明顯。
最為值得注意的一種春節檔觀影現象是「返鄉青年的催化劑」作用,春運大潮下,一線城市的上班族回到2-5線,據2017年微影數據顯示每個人可以帶動大概3-5個家鄉的潛在用戶觀影,這種觀影習慣會隨著每一次的返鄉大潮慢慢普及,不斷沉澱;另一方面隨著影院建設不斷下沉,銀幕數增多,這樣的」返鄉催化劑「在沉澱後經歷爆發,終於在今年得以井噴,而且這樣的厚積薄發在接下來的幾年應該還將持續。
規律3
從一家獨大到群雄紛爭,春節檔的競爭將會越發激烈
有心人應該還記得,從2014年開始到2017年,春節檔雖然非常熱鬧,但是競爭還算有限,相對溫和。
每年總是有那麼一到兩部脫穎而出,成為最大的贏家,而其他票房未達到預期的影片,也大多識趣知趣,對於已經比平時放大數倍的觀影量和票房體量感到滿足。
但是從2017年開始,春節檔出現了一番激烈的肉搏戰。內行應該還記得,當時《西遊伏妖篇》上映7天拿下11.5億元的票房奪得了春節檔冠軍,《功夫瑜伽》也斬獲了8.7億票房,《大鬧天竺》的票房為5.7億,《乘風破浪》4.1億。雖然《西遊》還是冠軍,但是面對的是同時三部大片的追擊和「搶票房」。

這樣的情況在之前的春節檔從未發生,一方面是因為春節檔體量還不夠大,影片爭奪的空間有限;另一方面也沒有太多的公司傾盡全力把宣發成本提高壓在一部春節檔大片上;但是這樣的情況在2017-2018年發生了根本扭轉,類似《美人魚》這樣一家通吃的現象可能永遠都不可能再重現了。
2018無愧史上「最激烈春節檔」,早在春節檔開始前幾天,業內就瘋傳「春節檔票補限令」,即全國影院票價不低於19.9元,單部影片補貼不得超過50萬張,這背後的邏輯很清楚:誰都不願意對手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得高票房,誰都對自己的內容有信心,覺得自己的影片能夠大賺一票。
除夕當天,春節檔電影預售已超6億,其中,《捉妖記2》預售為2.68億,《唐人街探案2》預售2億,《西遊記女兒國》「超前點映」加預售達2.6億。

各部影片的宣發投入空前巨大,平均下來每部影片的宣發成本都是在1億上下;手段也是多種多樣,從春晚、衛視晚會、高鐵、飛機,到深度異業營銷,甚至農村的牆面……
這樣的預售和宣發投入導致後來票房的行情一天一個情況,幾天一個逆襲,直到最後口碑逐漸沉澱,拋開各種微博上的爆料和指責,宣發和預售上動靜最小的《紅海行動》竟然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筆者不再去贅述和復盤2018春節檔的具體情況,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春節檔的蛋糕分享者越來越多,6部影片齊上陣,歷年最多,100多家出品方坐陣後方,類似中影,華夏,橫店,金逸,文投等公司都投資了至少兩部影片,這樣的群狼相爭和群虎環伺證明了一點:春節檔已經進入徹底的戰國時代,如果未來的春節檔出現更多的影片,更多的出品方,以及更多的狗血劇情,從預售,宣發,到收尾,請不要驚奇,這就是中國電影市場所有真實現象的集中體現。
春節檔的迷思:究竟有沒有瓶頸?難道春節檔會一直這樣火爆下去?
2019年的春節檔很有可能出現更多的續集電影,包括已經續了N年的《熊出沒》,刷新票房新紀錄的重任也有可能由「《戰狼》+春節檔「這樣的雙重」王冠效應「來完成。當然,也有可能會有新的大片進入明年或者後年的春節檔爭奪,開心麻花可以出個春節檔的喜劇大片,《前任4》也可以挑著春節檔來個大挑戰…….

可是,問題來了,春節檔的增長究竟有沒有瓶頸?難道春節檔就一直這么火爆下去,100億?200億?
筆者認為,有三個維度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清醒地認識春節檔的本質,同時預測可能的威脅到春節檔持續增長的瓶頸。
01
宏觀經濟與社會環境的變化
在中國,電影業或許是唯一一處還在被行政高度干預的大眾消費市場,雖然它的很多經營環節已經完全向民營機構敞開,但它每日的交易狀況仍在政府的掌握之中,至少是大方向上(至於誰偷了誰的票房之類的,其實監管部門並沒有特別在意,從宏觀上來說,都是些小數字)。
不言而喻,看電影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消費,那麼中國城鎮居民收入的水平決定了娛樂消費的規模。文化產業就是因此而能成長,電影也不例外,春節檔更不例外。
中國目前正處於所謂的「第三次消費升級」時期,增長最快的是教育、娛樂、文化、交通、通訊、醫療保健、旅遊等服務業消費。電影作為大眾娛樂,裹挾在整個經濟大趨勢中,必然會遵循一些常見的市場規律。比如市場高速增長期時,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往往對消費能力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電影並不是一個新生消費,它作為娛樂項目已經長久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只是近些年因為影院的新建,針對盜版的管理,以及內容審查的放寬,讓觀眾的消費場景發生了變化,消費支出得以增加。

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能夠制約電影票房增長或者春節檔票房增長的,到頭來還是人民群眾的消費能力和物價水平;試想一下,如果電影票每張平均100元的話,三四線城市的票房一定會急劇下降,大家又都會回到每晚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免費節目或者用wifi刷朋友圈的不變軌道中。
這也是為什麼春節檔前出現了票補限令和出品方與宣發方的各種反復,因為無可否認的事實是現在全年度票房,包括春節檔的票房,並不是觀影消費規模真實的體現,有相當一部分是商家攜起手來自己導入的「水分「。
02
春節檔的「非電影化「
曾有人說過,中國電影的最大問題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和中國電影低下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樣的矛盾近兩年看似被緩和了不少,但是沒有人能夠保證隨著好萊塢大片的更新換代,《捉妖記》和《熊出沒》們是否還有能力滿足大家的審美需求。
三四線城市的人越來越愛看電影,春節檔全家出動,但是這似乎與電影的生產水平並不相關。對於一線城市以外的人群來講他們看電影更像是一場節日,春節檔去電影院更像是去尋一下開心,而不是真正的所謂「觀影興趣「:電影院放什麼就看什麼,只不過要動腦子選擇一個看起來更有趣。
看電影本身變成了一種純銷費和純消遣,電影本身的意義就變得不再重要。隨之而來的就是危機,只要人們能夠找到更多更新的消遣方式,春節檔看電影的意義就不會顯得這么重要。
春節可以去國外旅遊,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選擇去國外旅遊,那潛在的看春晚的人群以及去影院看春節檔的人群就降低了,當然要等到三四線城市居民春節紛紛去旅遊,可能還得等上一段時間;同樣的,如果有越來越多國人春節有了其他娛樂方式,比如看某個火熱劇集,比如打某些游戲,那麼自然春節檔看電影的人群都會降低。
當然,春節檔的火熱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紅利,就算有再多的人群被其他娛樂方式牽引,還是會有足夠的觀眾去買電影票:所以春節檔一大瓶頸就是檔人口紅利不再足以支撐春節檔的基本票房需求,那個時候就會有問題了。
至少現在看來,這樣的問題並不嚴重。
03
人民欣賞口味的變化
最後的最後,也是一個隱藏的主要因素,是中國整體觀眾的欣賞口味和觀影層次變化。
試想一下,如果今年春節檔還是上映了一部叫《澳門風雲4》的電影,票房會有多少?無論宣發砸多少,檔期排多少,估計會和《祖宗19代》相差無幾。

所謂的三四線小鎮青年,說句實話,在很多行業內部人士看來,和「文盲「或者」傻瓜「的同義詞相差不遠,說白了就是什麼片子都要看。但是事實是否真是如此呢?
至少從2018年來看,小鎮青年的口味也會提高,也正在提高,雖然很難期望他們出現全面的批判性觀影思維,但也不是任何質量的電影進入春節檔就能忽悠到他們。
雖然中國電影的製作水準還是參差不齊,但是至少爛片放多了觀眾也會厭倦,也會看懂,怎麼著也得生產出一些「不那麼爛的爛片「來吸引消費者。
春節檔的瓶頸會來嗎?
哪一天小鎮青年路過縣里的影院,看著幾張海報,搖搖頭:「真的沒什麼好看的,還是老樣子,走,回家吃雞去。「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中國電影的產業和市場方能真正出現質的變化,那麼春節檔瓶頸的到來或許將是一件好事!

❸ 流轉的激情與新時代中國電影市場的新變,中國電影發展趨勢有多快

新時代是孕育新的夢想所在的,我們的電影行業發展也在其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新時代的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迅速,不僅在頭部電影創作上不斷加強競爭力,創作的形態和思維態勢以及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都有了質的提升。中國電影的整個產業流變在歷史進程中得到了歷史性的成就,也彰顯了我們新時代的創新態勢。


過去中國電影的領軍人物是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隨著時代的變遷,新的時代下電影人輩出,寧浩、李玉、徐崢等新一代年輕導演涌現出來,他們的藝術風格更加鮮明,表述的內容更接近當下年輕關眾,在電影市場上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相信未來中國電影也會在他們的助推下,本著好故事和好劇本、貼近觀眾的發展態勢走下去。

❹ 現在的國產電影究竟是進步了還是衰落了

我認為肯定是進步的,這個的熒幕塊數不斷的增長,中國票房總數僅次於北美地區,越來越多的人將電影融入生活 ,電影市場也開始洗牌,越來越多的優秀電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劣幣被逐漸的驅逐於市場之外,觀眾對於優良的影片越來越會去為其買單甚至於三刷四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國電影市場想良好發展的趨勢。



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的大火和成功為這個科幻影片市場填補了空白,《哪吒》的成功和封神宇宙的初見端倪給國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2020年的春節檔也是各位大神紛紛過招,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中國電影未來可期!

在中國電影商業化的宏偉進程里,數不盡的角色歡鬧登台,又悄無聲息地黯然退下。

紛紛擾擾的爭辯世粗與質疑,浮浮沉沉的聲名與權力,一切都掩匿在歷史前進的大浪里。

20年的中國電影,滿是喧嘩與騷動,誰又知曉,我們最終何去何從?



大江東去,浪淘盡

大國崛起的身影下,每個人都是一副雄心勃勃的樣子。

任何一場文化盛世的來臨,都緊隨罩叢著當地經濟的騰飛。

而電影,作為這一百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載體,其興盛與否,必然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

美國在一戰後的經濟繁榮,使好萊塢迎來了將近30年的黃金時代;



義大利在二戰後的快速復甦,為世界貢獻了影響力巨大的新現實主義運動;而法國、德國經濟上的接連崛起,則陸續掀起了法國新浪潮和德國新電影運動;

戈達爾與特呂弗在[華氏451度]的現場

80年代亞洲涌現四小龍,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的電影產業也取得了輝煌成就。

中國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電影業的復甦。

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內地電影商業化的進程。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以不可物返櫻思議的速度急劇擴張。華語電影的中心,正式從香港地區轉移至內地,中國電影大步走向世界。

❺ 2016年電影院票房排名

2016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 ※計算至2016年12月底為止※
第10名:迪士尼出品的《奇異博士》 全球票房6億5670萬(以下均為美金)
第9名:華納出品《自殺小隊》(X特遣隊) 全球票房7億4560萬
第8名:華納出品《神奇動物在哪裡》 全球票房7億4750萬
第7名:福克斯出品《死侍》 票房7億8310萬
第6名:華納出品《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全球票房8億7330萬
第5名:環球出品《寵物的秘密生活》 票房8億7540萬
第4名:迪士尼《奇幻森林》 全球票房9億6660萬
第3名:迪士尼《瘋狂動物城》 全球票房10億2380萬
第2名:迪士尼《海底總動員2:尋找多莉》 全球票房10億2780萬
第1名:《美國隊長3:內戰》 全球票房11億5330萬!
2016國內電影票房排行榜 豆瓣前十名
1:美人魚 累計票房33.9億 豆瓣評分7.2
2:瘋狂動物城 累計票房 15.2億 豆瓣評分9.3
3:魔獸世界 累計票房14.7億 豆瓣評分7.9
4: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 累計票房12.4億 豆瓣評分7.8
5: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累計票房12億 豆瓣評分5.8
6:湄公河行動 累計票房11.8億 豆瓣評分8.0
7:長城 累計票房 11.7億 豆瓣評分5.0
8:澳門風雲3 累計票房 11.1億 豆瓣評分4.0
9:盜墓筆記 累計票房 10.01億 豆瓣評分4.7
10:功夫熊貓3 累計票房 10億 豆瓣評分7.9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❻ 2016電影院加盟好嗎要怎麼加盟電影院

目前電影的整個市場都很不錯,2016年兩個月票房就破了百億,尤其是2月,已突破70億了,這僅僅是票房橋緩成績,另外電敏枝模影院的輸入還有廣告及爆米花、可樂等吃的以及衍生品之類的紀念物作為收入。至於加盟電影院,你要先找合適的場地,當然你也可以咨詢像深圳時代華搭祥納那樣的專業影院建設公司,咨詢之後在去開影院,會容易很多。

❼ 為什麼近兩年3D電影少了

的確,自從《阿凡達》帶火3D市場之後,有一段時間,什麼片子都會拍成3D的,不管什麼類型的。武打的,動作的,槍戰的,恐怖的。。。。。。。

然後,也帶動了影院的硬體設施升級,現在哪怕是5、6線的縣城電影院,都能放映3D電影了。

現在3D似乎沒那麼火了,這也是市場決定的,當然觀眾也已經審美疲勞了,對3D電影也沒有那麼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時間,很多電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類拷貝,由觀眾選擇。

看3D電影要帶眼鏡,這個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觀眾也嫌麻煩了,特別本身就戴眼鏡的觀眾。

從製作方來看,製作3D片的成本肯定會比一般的電影高。這是勿容質疑的。

從影院方來說,3D片的票價會比一般的片貴,然後又是3D眼鏡,又要管理,本身觀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會嫌棄。

既然,製作方,觀眾,影院都對3D電影有了隔閡,你說它還怎麼火。

關注,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如有不滿意的請見諒謝謝!

自從卡梅隆用《阿凡達》「重新發明」3D電影以來, 3D幾乎成為了大片的標配 。

伴隨著票價和影院設備的升級,現在要拍攝、上映、觀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政治錯誤」的舉動。在這種背景下,諾蘭的《敦刻爾克》依舊堅持用2D上映,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一種藝術的自信。

在這背後的,是IMAX2D的《敦刻爾克》的不俗票房。當然,不能否認的是,諾蘭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來越多的導演,也正在漸漸拋棄3D——尤其是3D並不能帶來更好的觀影感受的時候,他們對於3D的放棄,似乎顯得正確而且大公無私。

十月份即將登陸大銀幕的《銀翼殺手2049》,雖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卻依舊選擇了IMAX2D格式。

《阿凡達》

有一組數據可以表明,為什麼導演正在漸漸放棄3D。2016年,好萊塢一共製作了68部3D電影,數量創造了 歷史 新高。但是去觀看3D電影的觀眾人次,卻同比減少了8%。兩廂綜合,3D電影市場的縮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這個局面。不僅僅是過暗的銀幕亮度,笨重的3D眼鏡以及超過2D影片30%的票價。最為關鍵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提升觀影質量。相反,在很多場景中,3D反而成為了累贅。拖影、模糊、抖動,種種觀影過程中的bug,已經嚴重影響了觀影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放棄3D,反而是更好的服務於觀眾。

其實早在2012年,英國媒體就提出了 「3D熱潮銳減」 的觀點。只不過彼時3D正如火如荼,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當時間轉到2017年,3D電影已經經過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這種級別導演的實踐之後,似乎已經成為了商業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電影語匯的一種拓展。

3D究竟有沒有參與敘事,並且成為表情達意的電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這個階段,基本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在《變形金剛》、《雨果》還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沒有成為電影的語匯。所以,IMAX公司決定削減3D電影的數量和比重,來重振公司的口碑和業績,也是有理可尋的。

在未來,3D是不是會成為電影語匯的一種,並像聲音和色彩一樣,成為一部電影「所必須」的部分,這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在電影語匯得到拓展的時間節點上,很多諾蘭無法比肩的導演和攝影師,都曾經「倒行逆施」地開了 歷史 的倒車。有聲電影出現的早期,偉大的卓別林和更偉大的愛森斯坦,都曾經極力地反對「聲音」這個電影元素。

但當時間沉澱,錄音質量不再是技術掣肘的時候,這兩位大導演並沒有固執己見地拋棄有聲電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著名的《大獨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獨裁者》

技術上的問題,終究會被技術攻克;藝術上的事情,在藝術家手中,終究會變成藝術語言。

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聲音和色彩已經成為了電影的組成部分。假若在這個時代,拍攝一部黑白電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麼一定是導演的藝術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術手段的限制。由此來反觀3D這個技術性的命題,從3D rig到雙鏡頭攝影機,甚至是卡梅隆宣稱的,《阿凡達2》要是用「裸眼3D」技術——3D正在經歷著自己的技術革新。

在未來,這個商業「元素」是不是會變成電影的「固定組成部分」還是一個未知數。

《阿凡達2》

如果說,3D技術的未來是樂觀的話,那麼「3D藝術」的未來,則沒有那麼光明了。要成為藝術手段,需要參與敘事,並且表情達意,並最終參與並影響影片的「表現力」。但是無論是從《變形金剛》還是從《皮娜》,甚至是戈達爾的《再見,語言》來看,3D並沒有參與到影片的「藝術層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於沒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廣告語」。無論是商業片導演的「被3D」還是藝術片導演的「實驗試水」, 3D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玩意」 。

這個「小玩意」可以撬動市場和資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讓票價上漲。唯一不能的,就是讓影片變的更加好看,讓人更加「身臨其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D漸漸遇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言及此,美國媒體表示稱,人們還是希望看到質量更高的平面圖像,而不是立體圖像。所以4K和8K方興未艾,3D則遭遇了寒流。

美國媒體認為,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導演回歸到2D電影的范疇之中,但3D並不會消失,畢竟還有卡梅隆這樣執著於3D的導演。

可以暢想的是,在未來,假若3D不再是製片廠強加的「任務」,而是導演「有意為之」的訴求,那麼3D成為電影語匯,並被寫進電影教科書,或許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個可以看到的事件。謝謝不滿意我的回答請原諒。您的批評就是我前進的動力與方向謝謝。!

疫情么,電影院很難看到了,在家么沒3D眼鏡了

❽ 影視行業有前途嗎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 ,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與互聯網走進了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電視綜藝節目,電影,微電影等各種節目出現在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伴隨著這些節目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電視人。這些人被人稱作是明星。

每個人在閑暇時間都會去看看電視節目,在網上看看一些電影,現在各大影院也是爆滿,這種形式的節目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咯歡樂,它可以抓住人們的 情感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這個行業,那就是影視行業。

現在是影視行業大爆炸的時代,各大影視播放器的下載量最高已經達到了幾億。古裝劇現代劇言情劇偶像劇,電影,動漫配音,紀錄片,影視行業趨勢越來越上升。

影視大體可以分為台前和幕後兩種,台前的都是演員,主角,配角,群眾演員,不同於以前的老演員,不僅要看臉,而且演技也要出眾,而現如今這個看臉的時代,大多數劇組選角都是先看人氣,然後看臉,演技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了。而且在 娛樂 圈這個大染缸里,有多少明星背靠金主,靠關系來演戲。演員這個職業,光鮮亮麗,收入不菲,可真的想做台前的話,還是要保持本心,別被這個充斥著誘惑的圈子迷失了。

而幕後,則有很多,攝影師,燈光師,配音演員,替身演員,後期剪輯等等,缺一不可。攝影師負責拍攝,燈光師也需要調整燈光,替身演員會替演員完成一些危險或者專業度比較高的動作,配音演員負責為演員配音,賦予整個人物靈魂,後期剪輯,則需要把拍攝的所有影片一幀一幀的剪輯出來,要調色,要美顏,還要保證劇情的連貫性。一部劇,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

還有各種影視公司。挑選優秀的劇本,拍攝團隊,宣傳團隊。所以我覺得影視行業還是很有發展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 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 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 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由於這個時代是互聯網時代,各種新職業的興起,就包括了影視行業,我以前在一個影視公司做工

同為拿相機的職業,還有一個是拍圖片的,現在拍視頻的錢比拍圖片高了好幾倍,我公司拍一個婚禮都1000多,單機位,也就是一台相機的婚禮,如果多幾台價格還有翻幾倍。婚禮已經是影視行業最底層的生意了,價錢已經到這個地步。

如果老闆接了其他公司的宣傳片,那價錢更是高的離譜,一個拍2-3天的宣傳片,最低最低價錢9800,那個是前期用最簡單化的,後期也是不會特別用心那種,畢竟價錢選擇,最低價位肯定有最低價位的相機配置,高價位有高價位的付出。9800的不會動用航拍,貴的會拍的很精細,我們那個還是很小型的影視工作室,只在當地3線城市有一點名氣,還不大,收入已經很不錯了,對老闆來說

這么說吧,這行,你學會了,有人脈,自己開門自立門戶是非常不錯的,如果有人脈,你需要的只是前期買相機和相機配件的錢,比如穩定器,三腳架,滑軌等等,大概10萬內,拍視頻的配件就夠了,現在國內還沒進入4k時代,就佳能6d3什麼的已經足夠拍很多東西了。後期調調色什麼的。

電腦配置我不太懂,一台電腦不到一萬應該已經算半頂級了,足以應付目前大部分視頻剪輯了。

也就是,你前期花一筆錢,有人脈,你後面是基本不需要成本投入的,當然如果國內視頻網站進入4k時代,要淘汰一批硬體,不過應該還不會太快。進入4k時代估計你也已經賺的盆滿缽滿了

肯定有前途。

從幾個方面來說,首先投資人。

如果不是洗錢的話,正常操作投資人投入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那麼投資人有錢賺嗎?

答案是肯定的,舉倆個比較典型的例子,第一個是去年上映的《戰狼2》,國內56億的票房,吳京作為投資人,投入8000萬,收回十幾個億(分成之後),前後翻了十多倍,賺不賺?大賺特賺啊。

第二個例子是現在熱映的《我不是葯神》,總投資6000萬,現在已經20多億票房了,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當然除了票房之外投資方還有其他途徑賺錢的,例如馮小剛電影,廣告植入就把總成本收回來了。

其次是電影工作者,活躍在大熒幕前的明星,一天的片酬比普通人一輩子賺得還多,前不久的范冰冰事件。當然其他的從業者薪資也不會比普通人差,所以從業者也是很有前途的。

最後是影視線下環節,也就是院線。國內最知名的院線是萬達影業,誕生過中國首富王健林,其吸金能力可見一斑。

如此可見,影視行業無論是投資方,線上線下從業者都是比較比較有前途的,題主可以放心大膽地去。

北影繼續教育解析我國偶像發展 一波三折、前景廣闊

我國偶像發展一波三折,前景廣闊。整體看,我國偶像產業發展經歷了三輪,第一輪是2003-2007年以超女快男為代表的電視選秀時代,第二輪是2008年後推出的仿韓模式,第三輪是從2012年到如今的,產生了大量成功的爆款,包括SNH48和TF-boys等,也產生了各種類別的公司。

偶像產業一波三折

開端-選秀時代

基於有線電視,涉足粉絲互動,主要以唱歌為主,主要依靠唱功。

1980年代末,小虎隊的誕生成為華語界最早的偶像組合,但其誕生和發展具備偶然性;2003年,湖南衛視舉辦第一屆《快樂男聲》開播,開創了電視選秀創造偶像的開端;2004年-2006年,由湖南衛視舉辦的三屆《快樂女聲》大獲成功,誕生了包括李宇春、周筆暢新一代偶像,誕生了第一批依託粉絲的藝人;2007年《超級男聲》活得成功,陳楚生、張傑等新一代偶像成為衛視選秀造星的高峰。

過渡-仿韓時代

開始走互聯網,但宣傳渠道單一。具備一定的互動性,但缺少變現渠道。2008年-2010年,效仿韓國成立了8090 至上勵合等組合。2012年,由於想比其他偶像,國內偶像缺乏競爭力,大部分偶像團體在合約結束後就宣布解散。

互聯網時代

2012年SNH48成立,2013年,我國首個「養成系」男團TF-BOY出道,2014年憑借《青春修煉手冊》《魔法城堡》成名,人氣和商業價值迅速攀升。成為目前最火的男子偶像團體。

2015年伴隨著SNH48被大眾所熟知,大量相似的女團成立。廣義的偶像產業進入新一輪繁榮,包括小鮮肉偶像組合,網紅等。快速進入到大眾視線並帶來商業機會。

藝人發展逐漸被看好

隨著人民 娛樂 消費需求極度旺盛,文娛支出不斷增加。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眾在文化 娛樂 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斷提高。數據顯示,我國大眾富裕階層的人數五年來增長了近一倍。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文化 娛樂 消費支出也呈現高增長趨勢。

因此,藝人發展逐漸被看好,方向也更加廣闊。藝人發展方向可涉及多方面,如音樂、綜藝、電影、電視劇、短劇、雜志寫真等。據北影繼續教育學院調查顯示,往期畢業學生發展同樣涉及多方麵包括電影、電視劇、綜藝、mv、微電影、短片、廣告等等。

以TF-BOY舉例,一開始發出音樂《魔法城堡》《大夢想家》等專輯之後,主要成員又參演電視劇《青雲志》《我們的少年時代》;參與《挑戰不可能》,《開學第一課》,《王牌對王牌》,《快樂大本營》,《最強大腦》,《全員加速》等各大熱門綜藝;另外,王源登雜志封面,成為首個登上 時尚 雜志五大刊封面的00後藝人。

TF-BOY的核心商業模式是基於練習生發倔、培養的養成模式,並藉助互聯網進行快速的粉絲培養,形成核心粉絲圈。在公司和核心粉絲圈的共同推廣下逐步增加用戶邊界,在積累了足夠的人氣後進行藝人變現。

在這一模式下,核心粉絲的參與能夠保障前期的人氣積累,以及通過高頻用戶迭代確定藝人培養目標以滿足市場需求,同時能夠藉助粉絲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對藝人進行分層。在培養出爆款明星後,繼續注重練習生體系的建設。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三到五年是我國偶像藝人高速發展時期,未來至少是千億級別的市場規模。作為增量 娛樂 內容,目前是好的投資時機。

據了解,北影繼續教育學院為熱愛影視相關專業的 社會 青年,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學習平台。20年來,繼續教育學院在學院領導的鼓勵和支持下,承擔著校園內外在職人員、熱愛電影電視製作人員的影視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行業職業培訓。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與互聯網走進了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電視綜藝節目,電影,微電影等各種節目出現在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伴隨著這些節目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電視人。這些人被人稱作是明星。

每個人在閑暇時間都會去看看電視節目,在網上看看一些電影,現在各大影院也是爆滿,這種形式的節目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咯歡樂,它可以抓住人們的 情感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這個行業,那就是影視行業。

要說影視行業的前途那是有利也有弊的。好處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你,你自己會有一個氣場,讓自己變成一個公眾人物,也會有越來越多嗯人去模仿你,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別人效仿的對象,會有一種膨脹的感覺。在一個現在拍一部好的電影會投資幾億元,那麼這個行業就是暴利行業,比如說吳京在一八年所拍攝的電影戰狼,戰狼二等票房已經能達到十幾億元,那麼。演員的薪水也會非常的高,會有一個好的生活,不用去像普通人那樣辛苦的上班來維持一個正常嗯生活。

影視行業也是有弊端的,那就是現在投身到影視行業中的人太多了導致了演員分出了幾個檔次,有的是一線明星,有的是二線明星,有的是三線明星。這些分類其實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一個進去到影視行業的人的前途,你要有一個好的背景,有一定的誰會關系才能在萬千影視藝人中脫穎而出。再一個現在的媒體會報道你的私人生活,也會給你帶來不小的精神壓力。

現在是影視行業大爆炸的時代,各大影視播放器的下載量最高已經達到了幾億。古裝劇現代劇言情劇偶像劇,電影,動漫配音,紀錄片,影視行業趨勢越來越上升。

影視大體可以分為台前和幕後兩種,台前的都是演員,主角,配角,群眾演員,不同於以前的老演員,不僅要看臉,而且演技也要出眾,而現如今這個看臉的時代,大多數劇組選角都是先看人氣,然後看臉,演技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了。而且在 娛樂 圈這個大染缸里,有多少明星背靠金主,靠關系來演戲。演員這個職業,光鮮亮麗,收入不菲,可真的想做台前的話,還是要保持本心,別被這個充斥著誘惑的圈子迷失了。

還有各種影視公司。挑選優秀的劇本,拍攝團隊,宣傳團隊。

所以我覺得影視行業還是很有發展的。

說起電影大家應該都很了解了,隨著 科技 時代的到來,大家的生活質量也相對應的提高,從以前的黑白電視到現在的液晶電視,電腦,電影院,帶動影視行業的發展。

回想2018年春節檔的票房直逼60億,相比於2017年的34.2億.2016年的30.9億,是真的火爆多了.2018年僅用時277天,年度成績票房成績就已突破500億,相比2017年提前了47天,並已超越了2016年全年的總票房559億,票房持續增長609.76億元,勁爆程度可見一斑。

影視行業的興起,無疑打開了更多的影視行業,電影院,影視製作,影視投資相對應勢頭猛烈而來,只要用心做,相信會有成功的一天!影視行業行情很不錯的!

我也是做影視投資行業的,現在行情非常不錯,有興趣的,大家可以詳細找我了解一下。

在空地功夫農村去看看電視節目,在網上看看一些電影,而今各大影院也是爆滿,這種模式的節目給人們的保留帶來咯高興興奮,它或許抓住人們的情緒,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這個行業,那便是影視行業。要說影視行業的前途那是不利也有弊的。所長便是越來越多的人會體會你,你自己會有一個氣場,讓自己變成一個群眾人物,也會有越來越多嗯人去仿照你,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大約成為別人效仿的對象,會有一種緊縮的感應。在一個而今拍一部好的電影會投資幾億元,那麼這個行業便是暴利行業,比如說吳京在一8年所拍攝的電影戰狼,戰狼2等票房曾經能到達十幾億元,

影視行業的發展前景絕對是不可估量的。據相關報告。201 7 年 11 月 8 日已有 11 部電視劇網路播放量過百億,其中年度TOP5 為《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民的名義》《擇天記》《歡樂頌2》,前兩者流量超 400 億,前五均超 250 億,單集平均播放量超4 億,5%數量的劇目流量佔比達 50%,可見頭部劇目對流量的吸引力明顯。數據顯示,2017 年 1 月-11 月 52 城晚間時段電視劇收視前五的電視劇分別為《人民的名義》《那年花開月正圓》(上海東方衛視)《因為遇見你》《我的前半生》和《那年花開月正圓》(江蘇衛視),收視率均在 1.75%以上,最高為 3.66%;市場份額均在 5.5%以上,最高達 11.53%;頭部電視劇的收視與市場份額明顯高於 2016 年。

二、付費業務逐漸規模化,內容仍是核心競爭力

數據顯示,2017 年上半年我國網路視頻用戶規模為 5.65 億人,同比增長 9.91%;手機視頻用戶規模為 5.25 億人,同比增長 19.31%;近三年網路視頻用戶規模持續增長,尤以手機視頻用戶增長迅速,保持在 20%左右,在線視頻市場規模由 2012 年的 91.80 億增長至 2016 年641.50 億元,年復合增長 62.59%。其中網路視頻付費業務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已逐步形成規模化的發展。我國付費用戶規模由 2014 年的 945萬增長至 2016 年 7500 萬,復合增速高達 181.72%,用戶增長速度遠超北美,預計在 2017 年付費用戶將超過 1 億;視頻付費收入由 2013年的 4.6 億增長至 2016 年的 100 億左右,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視頻付費市場。

影視行業可發展性還是很高的,不僅僅是現在,以後得發展會更長遠。

影視發展這一類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現下最火和各種影視APP和視頻網站。

還有就是自己的人才藝是否被肯定,並且粉絲量上漲且讓大眾認可。

以前的影視行業行規很多,但是最近幾年只要創作的視頻電影不違規,都是很容易就可以過審的。

前期自己一定要做好一定的准備,因為事在人為,都需要堅持不懈才可以慢慢發展,要不然朝三暮四,總是會看著碗里吃著鍋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❾ 調整來臨,網路大電影或將不只是網路大電影

文 |孟永輝

作為衍生於互聯網與影視行業的孿生體,網路大電影從一出現便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在影視用戶逐步從線下的影院向線上的視頻網站轉移的過程中,網路大電影的出現豐富了原本已經形成的影視類型,並用一種新奇的表現方式獲得了很多年輕用戶的青睞。

門檻低、成本少、周期短是網路大電影比較顯著的特徵。正是這種特徵讓網路大電影從一開始就能夠與互聯網產生密切聯系,藉助視頻網站能夠輕松實現傳播。在經歷了井噴式的發展之後,網路大電影的發展開始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很多人將網路大電影的飛速發展歸因於互聯網飛速發展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上,互聯網與傳統行業不斷產生聯系,在顛覆原有思維邏輯和產品邏輯的同時,同樣讓它與傳統行業衍生出更多新奇的產品類型。盡管這種說法並不是特別全面,但是至少能夠說明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能力。

正如前文所說,盡管網路大電影經歷了一個井噴式發展的過程,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確定網路大電影的未來還會繼續呈現這樣一種發展態勢。和所有事物一樣,網路大電影同樣需要一個深度調整的過程。

井噴式發展過後,調整在所難免

網路大電影的飛速發展期正是互聯網行業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期,在這段時間里,只要能夠發現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點,找到用戶感興趣的地方,就能夠獲得一次不錯的發展機遇。網路大電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傳統院線電影的供給能力無法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不斷提升最終讓院線電影有斷檔期,而作為一種周期性短的產品類型,網路大電影能夠填補院線電影的空檔期,滿足用戶在觀影方面的需求。

藉助互聯網的力量來改變原有的影視產品供給邏輯,通過增加影視產品在互聯網端的供給來滿足人們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這種基於互聯網思維的影視產品供給思路在迎合了廣大年輕用戶群體的同時,同樣為我們思考當前的影視產品類型提供了好的方向。

網路大電影正是因為與互聯網有這樣一種天然的聯系,所以在它出現之後的很短時間內就獲得了飛速發展。根據愛奇藝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網路大電影的數量為450部,2015年的數量增長到700部,而在2016年則突破了2200部。這樣的發展速度完全可以用井噴在形容,而在這些井噴式發展的背後,我們又能夠看到一些其他現象。

第一,互聯網用戶不斷增多導致的需求量不斷增大。有多少需求就有多少供給,網路大電影數量的飛速增長從另外一個側面恰恰反映出整個市場對於網路大電影需求的不斷增加,而需求增加的背後則是用戶群體的不斷擴大。網路大電影用戶群體的來源則是我國不斷壯大的網民群體,可以說正是由於我國不斷壯大的網民群體才為網路大電影輸送了源源不斷的用戶。

第二,參與網路大電影創作的人員不斷增加。其實,網路大電影市場與之前火爆的網路小說市場有著幾分相似之處,那個時候的網路小說市場之所以異常火爆是因為不斷有人加入到網路小說的創作過程當中,為網路小說市場不斷輸送新的作品。網路大電影也是如此。網路大電影數量的不斷增長的背後正是網路大電影參與人數的不斷增加。其實,網路大電影參與人數的不斷增加主要是因為很多人,特別是青年導演將網路大電影看作是實現自己電影夢想的一個有效途徑,壁壘深重的傳統電影市場讓很多青年導演想要加入到導演的行業中,但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網路大電影這種新奇的表達方式讓青年導演能夠藉助一個小團隊,一個好劇本等要素就能夠輕松參與到網路大電影的拍攝過程當中來。廣大青年導演的參與讓網路大電影的產出數量獲得了巨大提升,最終實現了飛速發展。

第三,網路大電影的更新速度很快。各種類型的網路大電影湧入到市場內部最終讓市場本身從藍海變成了紅海,想要獲得足夠多的推薦位和用戶關注,網路大電影的創作者們就必須不斷快速地生產作品,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作品不會被其他作品所取代,並最終更多與用戶見面的機會。網路大電影創作者不斷輸出作品讓網路大電影的數量呈現出一種飛速發展的狀態,並讓更多的創作者進入其中。

在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網路大電影出現了飛速發展的勢頭。網路大電影這種繁榮的發展勢頭同樣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圍繞著網路大電影的一些衍生產業開始出現和發展起來。為解決創作者的資金難題而出現的影視眾籌的飛速發展正是這種勢頭的真實寫照,以京東眾籌、聚米眾籌、蘇寧眾籌為代表的眾籌平台,通過眾籌的方式幫助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實現網路電影夢,正是網路大電影井噴式發展的正是寫照。

井噴式的發展背後總是蘊藏著調整的力量,網路大電影行業也不例外。盡管網路大電影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獲得了飛速發展,但是我們依然不能確認這個行業已經發展非常成熟。隨著國家監管的加劇以及用戶消費方式的轉變,網路大電影發生深度調整機會正在一步步增大。

網路大電影未來調整的方向在哪?

網路大電影的供給方式和基本運作邏輯最終決定了其在未來將會面臨調整。一味地為用戶提供網路大電影,而忽視了用戶需求的改變;單純地依靠視頻網站的流量獲取用戶的關注;缺少技術和質量的提升,一味地博取用戶眼球……這些網路大電影當前的發展模式都在告訴我們調整就在未來的不遠處。既然網路大電影的調整在所難免,那麼,未來網路大電影究竟有哪些調整的方向呢?

深度IP化將成網路大電影未來發展主流。我們都知道,檢驗一部網路大電影是否能夠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准就是這部網路大電影的播放量。而決定網路大電影播放量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網路大電影本身,第二是視頻網站平台。而一部網路大電影能夠獲得視頻網站平台的流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考量標准就在網路大電影本身上。

深度IP化無疑是決定一部網路大電影質量的先決條件。這里所說的深度IP化,其實很很多含義。它包括劇本的IP、題材的IP、演員的IP、製作團隊的IP等諸多方面。這些IP化共同匯聚在一起形成的深度IP化,最終決定了這部網路大電影能否吸引足夠多的用戶,能否讓視頻網站心甘情願地將流量輸送給這部網路大電影。

因此,在未來,深度IP化將會成為所有網路大電影都會努力一個主要方向,因為只有抓住了頭部內容的深度IP化,才能保證創作者們生產出來的網路大電影足夠優質,足夠有爆點,足夠有吸引力,足夠讓更多的用戶進行關注。抓住了頭部內容的IP化就能夠抓住了網路大電影成敗與否的真正命脈。

製作精細化能讓網路大電影走得更加長遠。粗製濫造是當下人們對於網路大電影的既定印象,這同樣讓很多網路大電影僅僅只是充當了數量而已,並不能給用戶帶來真正的情感觸動。盡管2016年的網路大電影數量超過了2200部,但是又有幾部網路大電影真正被用戶記住呢?可以說很少吧。那麼,為什麼網路大電影拍了這么多,被用戶記住,或者是給用戶帶來觸動的作品卻這么少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網路大電影的作品本身的製作並不夠精細,存在粗製濫造的情況,如果網路大電影的製作水平不提高的話,勢必會失去在互聯網紅利下積累起來的用戶,陷入到用戶不斷流失的負面循環當中。

網路大電影在未來必須走精細化發展的道路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它在人們心目當中的既定印象,通過作品來贏得用戶,獲得流量才是網路大電影未來發展的一條正道。隨著網路大電影草創期的結束,單單靠博取眼球的方式來獲取用戶的方式必然無以為繼,真正精細化製作的內容才是網路大電影持續獲得用戶的殺手鐧。盡管當前網路大電影業內對於製作精細化的方向有一個較為一致的認識,但是由於網路大電影成本方面的限制,可以預見在網路大電影精細化的過程中必然還會遭遇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諸多問題。

工業化輸出將讓網路大電影與院線電影殊途同歸。當前,網路大電影的產出模式依然是以小團隊、小製作的形式來展開,這種產出方式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網路大電影行業當中來。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它能夠讓很多青年導演藉助網路大電影的方式實現自己的電影夢想,並因此在極短的時間里生產出了足夠多的網路大電影作品,讓網路大電影成為一個十分火熱的行業。

除了這些優勢之外,當前網路大電影的產出模式無法形成一個有機順暢的輸出通道,對於網路大電影的質量缺少一個相對科學合理的標准,最終導致網路大電影行業內部內容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這種產出邏輯不僅不利於網路大電影的發展,而且對於參與其中的創作者們同樣得不到提升。網路大電影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必然會走向工業化輸出的道路,最終達到和院線電影相類似的殊途同歸的效果。

工業化輸出的一個很大的特點是電影工業的製作、發行、衍生品開發等諸多領域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備的輸出模式,每一個工種之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運作標准和方式方法。網路大電影未來想要形成規模,必然要走向這樣一條類似院線電影的發展道路,從當前我國影視行業發展的水平來看,這種工業化輸出的美好願景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盡管路途比較曲折,但是我們堅信這將會是網路大電影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生態化運作讓網路大電影不只是網路大電影。當前網路大電影的盈利點依然停留在網路大電影本身上,對於網路大電影衍生品的開發以及衍生體系的開發都停留在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未來隨著互聯網對網路大電影的推動作用逐漸減弱,網路大電影想要獲得更大發展,必然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而對網路大電影進行生態化運作,從不同的點找到盈利點則能夠讓網路大電影真正擺脫單單靠播放量進行盈利的單一模式,獲得更多的贏利空間。

在對網路大電影進行生態化運作之後,網路大電影或許不再是現在意義上的網路大電影,它具有了更多的內容和意義。比如,我們能夠藉助網路大電影的拍攝場景與當前比較火爆的新零售結合在一起,將網路大電影看作是一個線上的渠道,將網路大電影的拍攝場景看作是一個線下的渠道,通過兩者之間的結合來實現相關商品的銷售,達成網路大電影的多點變現。

網路大電影在經歷了井噴式發展後,必然要經歷一個調整的過程。網路大電影的調整是對現有發展思路和邏輯的一種梳理,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一種探索。正如所有互聯網的產物一樣,當互聯網對於它們的拉動作用逐漸變小,新模式、新方法或許將會成為接下來發展的主題,網路大電影同樣如此。

❿ 私人影院這個行業好做么我們這邊有幾家有生意很好的,有生意一般的

私人影院這個行業好做么?我們這邊有幾家有生意很好的,有生意一般的

私人影院這個行業在經濟形勢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算是一批黑馬了,行業潛力是滿大的,選對模式的話沒問題。可以做個聚空間這種適合約會聚會的。

蘇州這邊有私人影院裝修好的展廳嗎?

這里附近有很多,你可以去瞅瞅

地址:沃姆餐廳西北20米

如何看待私人影院這個剛剛興起的生意

首先,私人影院已經不是剛剛興起了,2017年將是行業規范化的一年。

另外, 普及一下私人影院類分:

從開設主體不同分為:個人、加盟和連鎖;

從娛樂功能不同分為:影吧、影咖和影K;

從選片模式不同分為:前台選片式和自主點播式私人影院;

從店的定位不同分為:影片的運營平台和社交平台。

個人分析:純影吧沒前景,影K潛力無限。

  • 影吧沒前景原因如下

1.只能看電影,同時影片資源少,電影更新慢

2.影音效果差,壓縮版線上看的電影質量通過9000的投影儀搭配100的音箱,聲效和畫質無法恭維

3.裝修檔次多是卡通玩偶,落地式,舒適度極差

4.加盟費極高,收費極高

綜上所述,純影咖,投資很大,定價很高,消費者很少。

  • 影K潛力原因如下

1.娛樂功能:電影,唱歌,上網,直播,游戲,棋牌,咖啡甜點等簡餐

2.影音效果好,愛普生奧圖碼投影搭載winner工程音箱,聲效和畫質理想

3.目標群體廣泛,有情侶約會、同學聚會、親子活動、辦公培訓,裝修風格多樣

4.定價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按小時收費

綜上所述,影K模式,比較靈活,聚空間無加盟費還不錯

想做點生意,問一下私人影院入盟有什麼好的推薦嗎?

推薦你入盟樂汀私人影院,這是連鎖店,由4A級團隊專業打造,所以你可以放心入盟,祝你生意興隆哦!

干貨丨如何看待私人影院這個剛剛興起的生意

聚空間定義影吧標准 開啟私人影院高盈利未來空間 ——私人影院市場觀點 經過2015年的勢如破竹,2016年的遍地開花,2017年,私人影院行業發展勢頭更加來勢洶洶.一個新的行業,經過了三年的發展、創新、沉澱,儼然由一個清慎「小行業」華麗變身為一個風口行業。KTV、網咖、酒店等紅海產業,歷經冗長的生命周期,缺乏活力和變革創新的勇氣,在私人影院風潮的席捲下,愈加失去市場的垂青。 忽如一夜春風來,大珠小珠落玉盤。2017年,私人影院時代真的來了,一個之前看似」小眾」的行業,正式「落地」了,它正吸引著大量投資人、業主、創業者的目光和注意力,本文試圖去解構這個行業,發現並預測市場的軌跡,理解並順應它的意義。 在2012年移動網際網路熱潮之後,我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姿態,就從來沒有離開過「社交」這個詞彙。國人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滋生了精神世界對於快樂和幸福的嚮往。在遙遠的千禧年之前以及千禧年之後的第一個十年,人們對於生活的定義離不開八個字「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彼時,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能出去旅遊,幾乎是人們生活的全部。但是,當你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你會發現生活的些許不同:手機和wifi成為你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微信和qq成為你與眾人、世界連通的最快入雹正陸口;朋友圈所代表的的「圈子文化」,成為每一個年輕人的精神食糧;每個人家裡都有速溶咖啡,雞腿、牛排和培根,但是你會發現,讓你們去星巴克、肯德基、必勝客的動力,不單單是美味那麼簡單,最大的原因是你的孤獨。你需要帶上你的戀人或者朋友、或者同事,找一個能把你們放在一起的地方,既可以聚在一塊,還能有一個相對獨立私密的空間,也需要「吃喝玩樂」的功能需求。 相信你看了上面一段話,你就會明白「社交」對於私人影院的意義。讓你去星巴克的原因,不是因為那裡的咖啡好喝;讓你去肯德基的動力,也真不是那裡的炸雞比家裡美味太多;讓你去必勝客的緣由,也不是因為它的披薩勾引了你的「味蕾」。甚至,讓你選擇去私人影院,並不是所有的原因都是那裡美輪美奐的影音效果和聲色光影。 其實,你去上述四個地方,是因為你可以和其他人聚在一起,是因為他們給你提供了滿足你社交源頃需求的一個獨立、溫馨、格調、干凈、舒服的場地。尤其對於90後,甚至00後,你與他們溝通聊天,你會發現,他們雖然年輕,但是卻「後生可畏」,因為對於他們來講,愛情、友情、戀人、朋友等等這些「社交關系」已經超越了庸俗的物質生活,簡而言之,社交比物質重要,因為孤獨比貧窮可怕。 我相信,上面的論斷,會讓很多投資者覺得很受傷,甚至粉碎了他們的商業理念。我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不需要「社交」需求,那他沒有必要去私人影院看電影,因為電影院、家裡、網咖里,都可以看電影。那麼,也就沒有了私人影院在這個行業的存在了。 所以,我說:私人影院是一個人的話,社交屬性,就是他的精神和靈魂。 聚空間從2011年開始做技術研發,從2013年開始做私人影院。見證了私人影院這個行業的興衰起伏,星星之火和蓬勃發展。我開始做私人影院加盟品牌的時候,看完電影,唱唱歌,有效提升單次消費營業額。
二、操作方式單一、顧客體驗性差。目前很多私人影院,用的是藍光播放器方案。也就是我們說的ARM架構方案。系統為安卓系統。操作模式是傳統的遙控器,一般需要上下左右等按鍵進行操控,影片播放期間,操作者也需要經過一定的學習時間才能流暢的對電影播放進行相關的操作,顧客體驗大打折扣。另外,安卓系統固有的執行卡頓、不穩定,也是一個「定時炸彈」。相信這些問題會隨著技術的進步得到逐步解決。
聚空間採用的是基於x86的windows系統,基於這個系統下,可以實現多種操控方式:觸控式螢幕直接點選控制、體感遙控器、手機掃碼、智慧語音控制等方式,讓顧客有多重操作方式可選,並且每種操作方式都簡單方便,提升消費體驗。
三、新行業並不是無章可循,做好運營和宣傳。實際私人影院這個行業的運營,仍然可以借鑒傳統KTV、轟趴館、咖啡店等運營模式,通過微信、宣傳單、線下活動、打折促銷、口碑宣傳、會員制等方式,增加店面人氣和流量,進而實現會員的積累和營業額的提升。在這里,重點強調的是持續的宣傳推廣投入,這是一個持續的、不可間斷的環節,貫穿於整個店面的生命周期。很多運營者在試營業、前期運營中,十分重視宣傳和推廣,但是後續會逐漸忽視這個方面的投入,導致客源慢慢下降,沒有形成持續穩定的會員數量和營業額的雙重增長。四、商業模式的定位決定市場容量和發展空間。要不斷完善私人影院行業的內涵和外延。年輕人的約會、聚會等社交需求,是剛性需求,需求量很大,而且是高頻消費。社交領域的市場空間巨大,線上的諸如qq、微信、陌陌等,已經形成行業內的「巨無霸」,線上社交落實到線下,就需要這樣的場所去承載。私人影院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標的。聚空間的理念是「打造完美聚會空間」,提供的是約會、聚會的服務,目標客戶群體是城市裡的形形 *** 的年輕人、包括情侶、閨蜜、朋友、同事、同學等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具備消費能力的各類人群,一方面為他們提供一個溫馨的、私密的、相對獨立的主題包廂,一方面為他們提供包括觀影、唱歌、上網、棋牌、檯球、披薩等眾多娛樂功能,模式和理念、定位方面的領先,超前,也打造了目前聚空間在整個市場中的領先局勢。
再談一下行業發展問題。聚空間在私人影院行業做了五年。期間歷經行業萌芽、起步、發展等時期,可以預見的是,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同時也意味著進入了洗牌和淘汰整合期。KTV行業的巔峰期,全國有1200萬包間,對應的,網咖最多時全國有20多萬個牌照,私人影院在傳統行業基礎之上升級、革新,理應並且必須超過上述兩個行業的規模。這一方面需要市場的孕育,需要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持續關注和投入,更需要行業內各個產業鏈的協同配合,以及自律、自強、自我完善。聚空間本著客觀求實、服務創新的理念,不斷完善產品研發、加盟服務、行業標准化、運營協同化,不斷創新,從之前的順應市場,轉變為現在的引領市場,在一個相對新興的行業,可能短期內不會出來一個第一名或者NO.1,但是聚空間要做的,是這個行業的領路者和標桿品牌。
所以,聚空間最希望見到的,是所有選擇與聚空間合作的加盟商,經過認真考察對比,信任並且認同聚空間的理念,並且執著的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創業者。實事求是、做好產品、做好服務、與合作夥伴共贏發展,是排除掉一切商業因素、市場局勢外,一個做企業、做品牌的最基本的底線,不卑不亢,執著前行,不

私人影院這個行業現在怎麼樣

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也催生了形式多樣的觀影需求,私人影院正是其中備受關注的一種。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院線和電影院運營模式及投資策略規劃分析報告》粗略估計,全國私人影院數量過萬家,單重慶私人影院就已超過200家,大量涌現的私人影院迎合了觀眾需求,但在管理和版權等方面也存在諸多漏洞。
目前,「私人影院」開得很隨意,經營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如果監管不力,很有可能讓原本潛力滿滿、需求旺盛的產業誤入歧途,走上不歸路。目前,「私人影院」最大的問題還是版權問題,目前私人影院行業大部分都在進行盜版播放,只有少數幾家店在真正完全走正版化播放,而且正版內容資源更新往往不如盜版及時,導致競爭力降低。

私人影院賺錢嗎?看到一些店生意不太好

私人影院賺不賺錢在於會不會運營,選擇運營功能多的影院系tong,影院裝置,另外片源不要使用沒有版權的、非正版的,會有很多問題的

聚影咔私人影院好做嗎

現在大家都注重私人空間,這種主題式的私人包間影院就比較受歡迎啦

國內的私人影院加盟商有幾家?

提供店面整體設計和店招的設計模版場地,房間布局、裝修、硬體裝置的整體規劃和方案。首選碧維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