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8電影行業年中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8電影行業年中

發布時間: 2023-05-22 13:58:53

㈠ 復制阿里影業的成功路徑,大文娛可以嗎

文 │ 輝

「咱們做電影,怎麼也得拿個奧斯卡吧?幾年之內實現一下。」2017年8月,赴阿里影業上任的第一天,樊路遠對阿里影業總裁張蔚說。

好消息傳來,樊路遠更新了朋友圈狀態:和阿里影業合作的電影,運氣都特別好!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提醒了眾人,曾經因為主投電影遭遇口碑滑鐵盧的阿里影業,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儼然成為了爆款推手。

如果說2017年12月參投《芳華》是個偶然,那麼《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無雙》等貫穿2018年全年的爆款電影,再到2019年開年現象級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拿下奧斯卡的《綠皮書》,阿里影業近兩年押寶的命中率之高,絕非謙虛的「運氣好」能簡單概括。

直到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坦言,經過近兩年的 探索 ,阿里影業隱約抓到了一些規律。

2014年,阿里影業成為阿里巴巴集團控股的首家影視公司。對於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阿里影業,外界對其進入文娛產業後的期待和質疑都居高不下。早期對於做內容的狹義認知,讓阿里影業的摸索並不順利,質疑在《擺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後一度到達巔峰。

轉折發生在2017年年中,以淘票票為核心產品,阿里影業開始大力推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主張「化相對優勢為絕對優勢」的樊路遠空降阿里影業,擔任阿里影業董事會主席兼CEO。李捷在對媒體的回憶中稱,樊路遠在內容專業上姿態極低,但在提升公司效率和推行戰略上態度又極其堅定、堅決。

「有錢」還不夠

化相對優勢為絕對優勢。此前在接受《 財經 天下》采訪時,樊路遠曾如此強調。而阿里影業早期對於內容的定義及公司戰略的制定,更多是在用資金、資源這類並不佔絕對優勢的籌碼去和行業內擁有多年經驗積累的公司競爭。

「一個真正的好電影,有錢不見得就能投。因為真的好電影不缺錢。」李捷一句話概括了阿里影業早期面臨的困境,投入的資金和決心都不缺,但電影行業對於一家半路出家的互聯網公司並沒有那麼強的寬容度。「所以你只有錢的時候,人家是不讓你投的。」

另一方面,李捷也承認,對於電影這樣一個觀眾買單的toC高風險產業,在尚未建立起強大的用戶觸達和數據能力之前,阿里影業對內容的判斷也並不穩定。創下中國影史紀錄的《戰狼2》對於整個阿里影業來說具有標志性意義。

作為《戰狼2》的互聯網發行方,2017年暑期檔,受益於電影票房的拉動,淘票票在在線票務市場佔有率飛升至30.94%,位居行業第一。同年,阿里影業推出淘票票專業版APP,並開發出影院數字化經營管理開放平台 「鳳凰雲智」,兩款產品分別從宣發側和影院端推動著國內影視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

2018年年初,在一個以組為單位的內部共創會上,李捷帶領小組成員提出了以電影宣發透明化為出發點的平台設想,並給這一平台起名為「燈塔」。「我們上台講完,老樊馬上拍板讓我們馬上成立團隊開始干。」李捷稱,共創會結束的第二天,李捷就組建了燈塔最早期的團隊,在阿里影業辦公室附近的亮馬河飯店閉門共創。」

2018年4月,一站式宣發平台「燈塔」正式上線。可視化數據驅動,規模化資源投放,可量化的宣發效果,燈塔讓充滿貓膩的電影宣發第一次透明化的展現在行業面前。至此,以淘票票、鳳凰雲智、燈塔為核心平台的阿里影業「水電煤」雛形顯現。

「如果一家公司不把自己核心的高地業務做起來,什麼都做肯定不行。」李捷表示,基礎設施的建設發揮的是阿里巴巴核心的用戶及數據優勢,這也是阿里影業此後參投爆款電影命中率不斷攀升的基礎。

包攬四大檔期票房冠軍靠運氣?

拿下《戰狼2》的互聯網發行,讓阿里影業建設基礎設施的戰略在短時間內有了可觀的階段性成果,也催生出了阿里影業投資內容的特殊打法。

樊路遠赴阿里影業上任後出席的第一場公開活動,就是和《戰狼2》出品方北京文化的戰略合作發布會。這極大地刺激、也極大地鼓舞了樊路遠,刺激在於《戰狼2》橫掃暑期檔取得的成績讓他看到了頭部優質電影的影響力,鼓舞在於他意識到電影行業實質上是一個C端業務,觀眾用電影票投票,商業模式直接且 健康 。

發布會結束後,樊路遠召集管理層在順義召開了為期三天的「三板斧」會議。李捷回憶,樊路遠在會上明確了一點:必須做內容。但同時,他也重新定義了做內容的方式。「這個作跟以前的做不是一個方式,以前的做是要自己拍。但老樊說的作,是跟一流的公司合作,是合作的作。」李捷解釋,此後阿里影業投資頭部電影多以聯合出品的方式出現。

那麼阿里影業參投電影的依據是什麼?樊路遠以「運氣好」簡單帶過。但在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榜前十影片中,《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排名前四的電影中均有阿里影業的參與,阿里影業旗下專注於IP衍生開發業務的阿里魚更拿下了《捉妖記2》的衍生品開發合作。

2018年全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票房前十中阿里影業參與的電影總票房超過140億元。而2018年全年中國電影的產量為1082部,上映電影504部。在504部上映電影中,選中五部躋身票房前十的電影,如果說這是運氣未免過於牽強。

「其實我們隱隱感覺到,在高命中率背後,我們感覺還是抓到了一些規律。」李捷坦言,「包括我們比較早有感覺現實題材和科幻題材會火,所以才會去投《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雖然他並未展開規律背後的細則,但分析阿里影業投中的這些電影,都有一些突出的共同點。其一,阿里影業參投的電影集中在華誼兄弟、博納、北京文化等幾家近年來在電影市場上有突出表現的頭部電影公司;其二,這些電影多集中在春節檔、賀歲檔、暑期檔、國慶檔等幾大重要檔期;其三,這些電影多出自青年或新銳導演之手……

看起來很簡單的幾條規律,但如果沒有基礎設施平台積累的大量數據,參投影片就會陷入李捷所說的阿里影業在早期面臨的問題:參投頭部電影的籌碼缺失,以及判斷內容的能力缺失。

阿里味的內容人

「我們不必去跟優秀的電影創作公司拼創意和創作,」對於電影公司是否一定要自己拍內容,李捷如是說。「我們的優勢,在於擁有用戶規模,資源和數據,讓電影更好看、賣更多錢、讓電影人才更多,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我跟導演交流的時候經常會說,我看過劇本,但我僅以觀眾的視角去看。」李捷說,「導演肯定具有內容專業度,他們需要的是更廣泛的用戶視角和數據支持決策。」大數據、用戶分析,阿里影業是絕對專業的。

對於專業的內容人懷有敬畏之心,對自己擅長的互聯網技術賦能產業也保有絕對的自信心和專業度。這是李捷從樊路遠身上看到的最明顯的優點。「老樊特別願意見客戶,基本一周有一大半時間見客戶,而且完全是學習的態度,見面第一句就是『我不懂內容,今天我是來學習的』。」在內容人面前把自己的姿態放得極低,這是「老阿里」樊路遠身上多年自帶的「小二」精神。

這種低姿態的「小二」心態,樊路遠也植入到了優酷。3月底,樊路遠在北京召開了優酷劇集頭部客戶閉門溝通會,邀請了侯鴻亮、鍾君艷、五百、曹華益、白一驄、於正、黃瀾等40餘家行業頭部製作公司高層參會。

會上,樊路遠一再強調,讓阿里大文娛團隊以「店小二」的新姿態展現在合作夥伴面前,具體到優酷日常工作中,包括劇本評估反饋不能超過一周,合同審核、付款審批要求做到「日清」……等等,盡最大可能提升溝通和服務效率。

在李捷看來,樊路遠正在把阿里影業的經驗移用到優酷的管理中。外界爭議頻頻的打卡制度,也是樊路遠在阿里影業做出的第一個決策。「你要做出偉大的作品,首先你得比別人活得好。天天談情懷,公司都快倒閉了還說不受歡迎打卡限制,員工想來就來?這是個企業,不是慈善機構。」經歷過阿里影業施行打卡制度的過渡期,李捷對相關舉措為員工工作狀態和效率帶來的提升深有感觸。

2018年之前,李捷對自己的評價是「偏職業」,但經過一年多「把自己打碎重建的過程」,樊路遠給李捷的評價是「阿里味很濃」。 而樊路遠執掌優酷及大文娛的近半年時間,大文娛也面臨著打碎重建。

以阿里影業和優酷兩大核心內容平台打通為例,阿里影業和優酷電影的業務及團隊不再作為單獨的業務模塊存在,而是以一個完整的品牌「淘票票×優酷電影」呈現。「可能一兩年之後,阿里影業和優酷電影會更加弱化,你聽到的就是阿里大文娛這樣一個完整的用戶平台。」李捷表示。

電影業務的打通只是個開端,宣發、技術、內容,大文娛面臨全面打通,樊路遠正在一寸一寸敲碎大文娛內部各個業務之間豎起的高牆。

樊路遠仍然不喜歡在媒體面前高談闊論戰略,在接手大文娛後唯一一次接受專訪中,他表示「這個行業最重要的就是人、組織,還有文化」,在他看來,人、組織、文化的問題搞清楚了,戰略就有了。

「老樊常說,阿里巴巴四個字太貴了,我們如果把電影做好了,對阿里巴巴這四個字的價值非常大。」李捷表示。而樊路遠正在做的,就是讓阿里大文娛的業務為阿里巴巴的品牌價值添磚加瓦。

㈡ 大數據:2018年,衡陽電影票房首次突破一億

根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比上年559.11億元增長9.06%,中國電影邁入600億新時代。這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 娛樂 方式也變得多姿多彩起來,在閑暇時間電影院已經成為大眾常去消費的地方之一。

在衡陽,也有不少愛看電影的「影迷」。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8年衡陽電影院貢獻了1.28億(含服務費,下同),比2017年0.9875億元票房,同比增長了29.66%。觀影人次達381.8萬人次,比2017年的315.2萬人次增長21.13%。票房總額和觀影人次位居湖南省第三名,僅次於長沙(8.66億)和株洲(1.46億)。

去年衡陽票房突破1.2億,人均花16元觀影

去年衡陽票房首次突破了一億,達到了12804.8萬元,比2017年9875.6萬,同比增長了29.66%。也就是說800萬衡陽人去年平均每人花了16元看電影(去年這一數值為11.56元,同比增加38.4%)。

隨著觀影人次的增加,新電影院也如「雨後春筍」。2018年新開了6家影院,分別是縱橫國際影城水岸新城店、融冠環球影城、耒陽橫店電影院、星美國際影商城崇尚店、衡南誠豐影城、MC全景聲影城金鍾時代城店。全市影院目前已達到了34家。

從2018年市區新影院分布的情況來看,這些影院基本沒有選擇人口聚集的老城區,反多選擇大型小區或新商業區附近,越來越「社區化」。這些影院一般規模不大,但觀影環境較好,票價較為實惠,周邊有停車場、餐飲店等完善設施,如融冠環球影城、縱橫國際影城等。

還有不少新影院設於縣市區,如今耒陽市、祁東縣、常寧市、衡陽縣、衡南縣等縣市區都有了自己的影院,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觀影,實在太棒了!

觀影人次達到381.8萬人次,近半衡陽人走進過影院

去年衡陽影院觀影人次達到了381.8萬人次,比2018年的315.2萬人次增長21.13%。從數據上可以看出雁城百姓越來越愛看電影了。

其中,萬達影城(萬達廣場店)以2286.6萬的票房,和55.5萬觀影人次,成為衡陽影院票房冠軍;去年的榜首的金逸IMAX影城則以1018.5萬票房,29萬觀影人次屈居第二;第三名是萬達影城(萬象城店),票房857.9萬,觀影人次24.5萬。耒陽橫店電影城和銀星國際影城分居第四和第五。

衡陽影院觀影人次前五名和票房前五名基本一致,從影院所在位置可以看出喜歡看電影的衡陽觀眾多集中,在蒸湘區、高新區、雁峰區、石鼓區和耒陽市。值得一提的是,萬達影城(萬達廣場店)以平均每場24人次的上座率,高居上座率榜首,所以想在該影院選個好位置看一場電影的觀眾,一定要記得提前購票。

2018年,衡陽平均票價相比去年略有提升,一張電影票的價格在30元左右。全衡陽電影院里電影票均價最貴的是萬達影城(萬達廣場店),去那看一場電影平均要花41.1元,比均價最低的MC全景聲影城金鍾時代城店(25.6元)足足貴了60.55%,但該影院憑著高大上的觀影環境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停車場、餐飲店、兒童游樂設施、超市等)成為「最大贏家」,選擇去該影院的觀眾絡繹不絕。

衡陽票房前十影片七部國產,賀歲檔獨占前三甲

2018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僅6天時間,衡陽觀影人就貢獻了1495.2萬元票房,觀影人次也達35.86萬人次,看賀歲電影成為衡陽人「新年俗」。

賀歲三部國產大片《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和《捉妖記2》大獲全勝,2018年衡陽最愛的影片前三甲均來自賀歲檔。其中,集懸疑、偵探、動作、喜劇、冒險元素於一身的《唐人街探案2》以1024.5萬的票房成績成為2018年衡陽人最愛看的電影。熱血反恐大片《紅海行動》票房豪取980.8萬,成為「小王」。奇幻大作《捉妖記2》,則以679.2萬票房搶占第三。

第四名是叫好叫座的《我不是葯神》,票房621.9萬;第五名是爆笑喜劇《西虹市首富》,票房474萬;第六名是漫威出品《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票房434.4萬;第七名是催淚喜劇《前任:再見前任》,票房385.5萬;第八名是超級英雄《毒液:致命守護者》,票房363萬;第九名是青春文藝片《後來的我們》,票房348.7萬;第十名是DC的翻身之仗《海王》,票房332.6萬。

2018年,衡陽影院上映了200多部電影,其中前十部影片票房的總額為5644.6萬元,占總票房的44%(去年這一數值為38%)。

未來口碑或是影片「靈葯」,環境決定影院發展

「從觀眾的年齡層來看,20至30歲的人群是衡陽市觀影的『主力軍』,占觀影總人數的70%以上。」縱橫國際影城水岸新城店負責人唐戩介紹,隨著衡陽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現在觀影人群越來越年輕化,他們對票片的質量和觀影的環境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唐戩認為,從十大衡陽人最喜歡的影片來看,絕大多數影片都是大製作和廣受好評的「口碑佳作」,這說明好評大作更符合衡陽人的口味,尤其是國產大片,因為文化、語言、價值觀等更符合衡陽觀眾,備受影迷青睞。

縱觀2018年電影有「爆款」,有「新星」,有「黑馬」,當然也少不了爛片,但爛片在衡陽票房幾乎沒一個有「好下場」。因為現在社交網路已經融入年輕觀眾生活圈,微博、朋友圈、購票軟體、豆瓣等對影片的評分和看法,都會影響觀眾的選擇,使他們的審美提高。於是,口碑成了決定電影票房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中國電影市場大體上還保持著蓬勃發展的勢頭,票房在逐年提高,影城也越來越多。隨著影城增多,各家影城分到的蛋糕也越小。唐戩表示,以前影院主要靠優惠的票價吸引觀眾,但未來決定影院人氣的關鍵因素或將是地理位置和配套設施。只要基礎設施、設備跟得上,觀影者定會青睞有加。而影院設計效果、專業標準的設備、專業的服務都是未來影院競爭力的體現。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文化產業化,尤其是對電影產業化發展提供諸多政策支持。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市民文化程度和觀影鑒賞能力的提升,今後衡陽影院的環境會越來越好,市民觀影會越來越方便,電影票房成績也會屢創新高。」唐戩說。

責編:魏臻臻

三審:李少華

㈢ 2018年電影票房收入

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影院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

㈣ 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電影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2-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呈逐年遞增趨勢;2016年以來,電影票房增速回歸到理性階段,連續三年保持在10%上下波動。此外,隨著2018年《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政策的出台,電影市場進入規范化發展階段。但整體來看,我國年平均觀影人次較發達國家水平仍然較低,我國電影產業依然有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綜上,前瞻預測2019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將超過670億元。

隨著我國電影製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我國電影產量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目前,總投資近20億元的"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已經在北京市懷柔區正式投入使用,該基地具有年生產製作80部電影故事片、200部電視電影、500集電視劇的能力,結束了我國大片需要到海外加工的歷史,打造了中國電影製作業的新品牌。2016-2018年,我國電影產量由944部增加至1082部,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06%,在此發展速度及我國電影產業規范化發展的影響下,前瞻產業研究院保守預計,2019年中國電影產量將達到1140部。

中國電影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電影行業發展趨勢也多樣化,從製作、放映、觀眾體驗等多層面,都將面臨新變革。

電影產業向規范化發展,影院發展面臨諸多變化

2018 年12 月11
日,國家電影局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影主管部門,各電影院線公司下發《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意見中進一步明確了電影院線市場的規范和扶持方向。截止2018年底,我國電影院線銀幕數量為60079快,要實現2020年銀幕數量超過8萬塊,2018-2020年銀幕數量復合增長率至少為15.39%。

總而言之,此次扶持政策或在中長期提振電影行業景氣度,監管新規將促進行業得到更加明確的規范和整治,長期看利好行業良性健康發展。新規將推動我國電影行業整體規模的發展,內容公司單片產出能力有望不斷提升,院線產業整合有望提速。電影院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可能性,電影院發展趨勢總結為以下幾點:

強體驗感影院技術成為主導趨勢

電影及影院技術的長足進步是中國實現從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跨越的重要推動力。近幾年,電影新技術正在不斷實踐,從而更廣泛地應用到電影院中,如:激光放映技術、巨幕放映高動態范圍放映技術、沉浸式聲音技術、4D技術和智慧影院等,未來電影院技術將逐步向高端化、舒適化和強體驗感發展。

雲計算、互聯網促進電影製作全球化

近年來,電影由多個工作室協同剪輯製作已成常態。而如何用較低的成本讓位於世界各地的工作室協同工作,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電影後期製作是一個計算密集型工作,而雲計算採用虛擬化技術,可實現更好的系統資源復用,讓多個工作室同時同步使用資源,並利用雲計算強大的計算處理能力,在提升效率、壓縮時間的同時降低製作成本。

而分布面廣且速度快的全球光纖網路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夠互動交流與合作,通過雲計算技術製作電影能夠大幅度減少拍攝時間和後期製作時間。目前,數據採集、更高的解析度、高動態范圍、雲計算、IP技術和大格式文件等都是好萊塢正在使用的新興發展的技術。

事實上,雲計算除了能夠節約時間和資金外,還為電影渲染等製作提供了技術支持。未來,隨著觀眾對特效的要求越來越嚴苛,電影特效製作所需的計算量呈幾何倍數增長,而雲計算可為影視作品提供製作、存儲和處理平台,為電影渲染等製作提供很大的便利。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㈤ 2018年是中國電影重要的一年,這一年的喜劇片是否拉了國產電影後腿

我認為2018年度所有電影中,最好看,又最感動人,而且雜著搞笑元素電影莫過於《我不是葯神》了。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看過這部電影吧,想當時這部電影在宣傳還沒有正式上映的時候,內心就小小的期待了一下,因為裡面是徐錚在主演。

記得當時在影院看的時候,明明就是一部搞笑的電影,可是在觀看的時候,很多人都淚眼模糊了。可以說這是一部太接地氣的電影了,中國的國情就是這樣,有多少人病不起啊,那些天價葯,普通老百姓得了病,根本就買不起這些葯,所以就算是仿葯,能有一線一生機也會抓住不放啊。

㈥ 2018年電影公司眾生相:傳統五大博納第一、新興公司騰訊系登頂

​文|行者

2018年,即使整個影視行業悲觀情緒外溢,電影行業仍然實現了可貴的增長。

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票房首破600億元,達到6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06%,實現票房新高,同時新增銀幕9303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穩居世界首位。

尤其讓人驚喜的是,國產電影的票房出現強勁增長,貓眼電影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國產片以77.5%的數量取得了票房總量的60.3%,國產片票房佔比相比於去年增長了3.4個百分點,也是近三年來首次突破60%的心理線。

票房的增長得益於影片質量的提高。在全年票房TOP5中,有四部來自國產片,其中《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三部過30億元的電影均為國產片,票房分別達到36.5億元、34億元和31億元;且貓眼評分都超過9分,分別為9.4分、9.0分和9.6分。

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後,都是中國電影人努力耕耘的回報,也是各大電影出品公司在市場巨變下堅守的成果,不論是傳統的博納、光線、還是新興的互聯網影視力量騰訊影業、貓眼電影,都在發揮各自優勢,堅守著初心:做好電影。

站在2019年的起始點上,文娛商業觀察以5億元票房為基準線,因為這個體量的電影是大片的票房起點,也是大部分影片盈利的起點,來盤點2018年新老影視公司的出品成績單。

榜單背後不僅反映了出品公司實力的變化,更反映出互聯網影視在近些年來與傳統影視的融合,就像NETFLIX正式成為美國電影協會(MPAA)一員,成為第一家加入MPAA的非電影公司、第一家加入MPAA的流媒體。打破了傳統電影公司=美國電影主流的觀念。

這件事情的標志意義在於,以什麼樣的方式做電影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了什麼樣的影片,只要影片得到市場和觀眾的認可,出品公司同樣會得到市場的尊重和認可。

傳統五大:博納優異、華誼漸弱、光線萬達穩字當頭

2018年,中國影視產業的多事之秋。

在7天57.3億史上最貴春節檔的加持下,內地影視取得了夢幻開局。二月28天101億票房,也刷新了世界影史最快百億紀錄。萬達、光線、博納等行業傳統公司大佬出品成績,也取得「開門紅」。內地影市進入下半場後,「陰陽合同」引發 娛樂 產業大地震。傳統影視大佬的命運軌跡,開始向著不同方向演化。

2018年春節檔,擅長打造主旋律影片的博納影業,主出品的《紅海行動》以36.5億成績,榮膺檔期票房冠軍。國慶檔期間,其主出品的《無雙》,憑借觀眾正面口碑加持,最終拿下12.73億成績,問鼎檔期票房冠軍。國內三大黃金檔期的「兩冠王」身份,讓市場對博納刮目相看。

2018年華誼兄弟出品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找到你》等多部作品。其主控影片中,僅有《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最終累計票突破五億大關,達到6.06億。原計劃2018年內上映的《手機2》,在7月中旬殺青後再無相關消息傳出。不過,2018年國慶檔,華誼出品的《找到你》成為文藝片黑馬,並最終取得了2.85億成績。但一部電影的出彩,並不能掩蓋華誼整年市場表現的式微。

與博納、華誼的起落相比,光線傳媒、萬達影視、中國電影等傳統頭部公司,表現穩扎穩打。

2018年,光線出品的8部影片以青春與動畫類型為主。其參與出品的《超時空同居》與《動物世界》,分別取得8.99億、5.09億票房。暑期檔,光線參與出品的《一出好戲》取得了13.55億累計綜合票房,表現亮眼。遺憾的是,其參與出品的動畫類型作品沒有爆款誕生。

2018年春節檔,萬達影視出品的《唐人街探案2》、《熊出沒·變形記》,分別取得33.97億、5.68億累計票房,利潤可觀。暑期檔,其主出品的兄妹喜劇《快把我哥帶走》,口碑與票房均取得不錯成績。相較而言,去年萬達影視保持了穩定發揮。

作為國字頭的行業巨頭,2018年中國電影出品了《捉妖記2》《無問西東》等,市場表現平穩,符合其一貫的風格。其中,票房成績超5億的2部作品,合計票房達到29.9億。英皇電影作為香港公司的傳統廠牌,參與出品了《紅海行動》、《無雙》、《無名之輩》三部爆款,吸金能力非同一般。

行業新貴:爆款捕手北京文化,徐崢、寧浩成最大贏家

2018年,傳統影視大佬的大考之年,也是許多行業新貴的立足之年。

北京文化繼續扮演者爆款捕手的角色,現實題材作品《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的火爆,讓其再次成為市場焦點。《我不是葯神》公映期間,公司股票大漲,市值最高漲幅達到40億。唯一遺憾的是,其出品的《英雄本色2018》票房慘淡。這也是北京文化2018年的最大遺憾。

《我不是葯神》的出圈,讓壞猴子影業、北京真樂道、歡喜傳媒三家公司從幕後走到了前台。徐錚、寧浩之間的投資版圖,逐漸清晰起來。通過梳理三家公司出品成績,不難發現2018年的內地影市,徐錚、寧浩成為最大贏家。

2018年,寧浩的壞猴子影業主出品了《我不是葯神》,導演文牧野正是電影計劃的首期簽約對象。這也是2018年,公司唯一出品的電影作品。徐錚的真樂道文化參與出品了《我不是葯神》、《超時空同居》等四部影片。徐錚、寧浩作為聯合創始人的歡喜傳媒,在《我不是葯神》之前,還出品了劉若英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取得13.6億票房。

除此之外,2018年暑期檔,開心麻花參與出品的《西虹市首富》取得25.47億票房,延續了麻花作品的爆款表現。國慶檔,開心麻花基於舞台劇IP打造的《李茶的姑媽》上映。在較高的映前熱度中因為口碑問題而未達預期。最終,此片取得了6.04億票房。2018年,開心麻花可謂是有喜有憂。

與開心麻花關系密切的新麗傳媒,也參與出品了《西虹市首富》和《李茶的姑媽》。賀歲檔根據義大利口碑佳片翻拍的《來電狂響》也是由其出品,當前已取得6.35億票房。新麗傳媒能否將母公司閱文集團優質文學IP,改編成更多優質影視作品更值市場期待。

互聯網影視公司:騰訊影業+企鵝影視登頂,貓眼阿里可圈可點

2018年,騰訊影業、企鵝影視、阿里影業、貓眼 娛樂 等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機遇與挑戰並存。四者在出品端均有良好表現,逐漸登上影視行業主舞台。

其中,騰訊系市場表現出眾。據統計,2018年票房5億以上出品公司中,騰訊影業與企鵝影視聯合拿下71.58億票房,位居排行榜冠軍,其中騰訊影業佔41.67億,企鵝影視佔29.91億。

作為新興網聯網影視公司的後來者,騰訊影業通過不斷 探索 與總結,在過去一年給出品市場留下了諸多優質作品。從春節檔6.05億的《熊出沒·變形記》,到國慶檔6.28億的《影》,再到18.7億的漫威作品《毒液:致命守護者》。其中,張藝謀導演的《影》,以12項獲獎提名領跑第55屆中國台灣金馬獎。最終,影片斬獲最佳導演、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視覺效果四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贏家。《毒液:致命守護者》不僅中國市場表現優異,全球累計票房突破也以10億美元,創造漫威「身價」最高單人英雄。

與此同時,企鵝影視作為騰訊系另一廠牌,參與出品了《無問西東》、《捉妖記2》。在賀歲檔及春節檔,市場表現突出。其中,《無問西東》還幫助王力宏、章子怡拿下第10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

暑期檔與國慶檔,阿里影業分別參與出品了《西虹市首富》、《無雙》等影片,市場票房表現可圈可點。其中,其聯合出品的《碟中諜6》,在大盤走勢趨冷的狀態下長線走勢穩定,最終突破12億票房。

2018年,貓眼參與了24部作品的運作。其參與出品的影片覆蓋三大黃金檔期,有《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熊出沒·變形記》、《李茶的姑媽》等。在貓眼網路票務平台的支持下,這些影片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通過以上盤點,不難發現傳統影視巨頭,正在被行業新貴及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逐漸趕超。影視寒冬季之下,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的成長速度超出預期。未來整個影視產業格局,或將面臨重新洗牌。

㈦ 2018年電影票房排行榜是怎樣的

2018年電影票房排行榜依次為:《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捉妖記2》、《毒液:致命守護者》、《海王》、《侏羅紀世界2》、《前任3:再見前任》。

相比《戰狼2》的個人英雄主義,《紅海行動》更講求團隊合作,張譯、海清、黃景瑜、杜江、蔣璐霞在片中的形象個個都很精彩和飽滿,雖然拍戲時他們太苦了,尤其蔣璐霞受壓力和艱苦條件的影響整整10月都沒來大姨媽,但作為演員來講,一生能擁有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也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

㈧ 影視行業在過去一年的變化給2018帶來了哪些變化

傳媒大眼導讀

隨著影視作品由「商品」向「作品」方向的轉變,也預示著2018年的影視劇行業必將重回理性。

回顧2017年影視劇行業的發展狀況就不難發現,一些新的「熒屏規則」正在慢慢確立:「IP+流量明星」已換不回一部爆款劇;觀眾對演員演技與劇集內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品質正劇照樣能虜獲年輕受眾的心;視頻網站自製劇日趨精品化??隨著影視作品由「商品」向「作品」方向的轉變,也預示著2018年的影視劇行業必將重回理性。

「IP+流量明星」風光不再,「大叔」與品質劇將進一步升級為主流

從2014年的《古劍奇譚》爆紅開始,到2015年的《花千骨》,再到2016年的《親愛的翻譯官》《微微一笑很傾城》,短短三年時間里,共有一百多部IP劇爆發式躥紅。無論是古裝劇還是現代劇,幾乎每部劇都是「小花+小鮮肉」的演員陣容。

劇情如何放在一邊,只要有這些流量明星加盟,就是收視率的保證。但這些小花小鮮肉們接拍的IP劇,往往不到半年即宣布殺青,再經歷幾個月的後期製作,就可以直接上檔衛視播出,儼然已經成為一套熟練化的操作流程,這也是盛行於前三年的快餐式IP劇製作邏輯。

但很快的,「IP+流量明星」的套路就開始行不通了。2017年年初,從《孤芳不自賞》開始,IP劇演員職業道德問題被搬上檯面,演員「軋戲」、演技不在線、濫用「替身」、劇組「摳圖」??這一模式對觀眾好感度的消耗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邊緣,並很快導致IP劇熱度的銳減。當觀眾變得不再買賬,《秦時明月麗人心》《醉玲瓏》等劇一經面世自然也就只能是反響平平了。

相較於知名IP帶來的強關注度,觀眾也漸漸意識到作品自身質量才是一部好劇的保障。製作精良、劇本完成度高的良心劇,也較以往更容易脫穎而出。《那年花開月正圓》《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演技在線、製作精良的作品,開始重新活躍於觀眾視野中。

與此同時,對比往年大行其道的流量明星,今年顯然是演技精湛的「國民大叔」們更受青睞。以張嘉譯為例,就是一個從2017年初霸屏到年尾的典型。如果說4月的《卧底歸來》和《白鹿原》還只是個預熱,那麼接下來就確實稱得上是全面霸屏的節奏:11月在《急診科醫生》中與王珞丹展開忘年戀,在《獵場》中和胡歌、陳龍同場飆戲,在《我的!體育老師》里再度上演老少配,年末又和姜武一起致敬《生逢燦爛的日子》。這也是自2011年後影視圈再次用「張嘉譯年」來致敬這位敬業精神極佳的中年演員。

同樣稱霸全年熒屏的還有老幹部靳東。從《歡樂頌》《外科風雲》到《我的前半生》《我們的愛》,最終在《守衛者浮出水面》中打破老幹部形象,成就荷爾蒙爆棚的「破案王」。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觀眾品味的逐漸提升,這些品質大劇在新的一年中將更受觀眾認可。當流量小生已經無法再輕易地換回同等流量,那些演技在線且極具人格魅力的演員自然會成為觀眾的心頭好。

觀眾選擇愈發理性成熟,主旋律正劇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在過去的一年間,影視劇市場的受眾年齡開始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年輕一代觀眾在以往追劇時更看重顏值、明星,而在經歷了各類IP劇的狂轟濫炸後,逐漸變得理性的他們在選擇上也成熟起來,開始對缺少誠意、花拳綉腿的表演不再買賬。可見現在的觀眾並不缺乏審美能力,對良心佳作也會回饋以高口碑與高收視率。

比如今年的熱播劇目《白鹿原》《雞毛飛上天》《軍師聯盟》等作品,雖然前期宣傳並不火熱,但最終成就的卻是一部部堪稱現象級的熱播大劇,並成功引發了全民討論的熱潮。其中《雞毛飛上天》更是斬獲了今年白玉蘭獎的最佳男女主角。

反觀那些粗製濫造、毫無誠意的作品,只能慘遭觀眾的diss與拒絕。最為典型的非《深夜食堂》莫屬。盡管前期宣傳奇招盡出,但還是難掩並不成功的引進模式與改編手法,迅速由原本萬民期待的焦點大劇淪落為全民吐槽的對象。

另一方面,近年來年輕觀眾漸漸遠離電視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讓主打年輕受眾的視頻網站迅速成為最大的內容生產商之一。隨著傳統影視業巨頭、知名編劇、導演等專業人士的不斷入局,再結合平台自身在大數據及規模化覆蓋上的固有優勢,網劇品質已逐漸趕超電視劇,一場轟轟烈烈的「網台大戰」也就此拉開序幕。

隨著《人民的名義》的走紅,很快在全社會引起了極高的話題度與社會討論度,在數據上獲得的成績更是有目共睹。據央視索福瑞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劇的單集收視率破8,創下了近10年來國產電視劇的收視最高紀錄。可以說,《人民的名義》的走紅已經不僅僅意味著一部劇的成功,而是成功摸索出了主旋律正劇的另一種打開方式。可以想見的是,新的一年這一類型劇將會在敘事方式和表現手法上進行更多的嘗試,並因此贏得更多的關注與好評。

「異質化」路線布局細分市場,視頻網站自製劇走向精品化

在今年口碑前十的影視劇作品排行中,網劇竟然破天荒地佔據了半壁江山。其中視頻網站的自製劇包括《白夜追凶》《無罪之證》《河神》《你好,舊時光》。

曾幾何時,觀眾對於網劇的第一印象就是粗製濫造。但隨著視頻網站的全面崛起,以及自製劇數量的不斷上升,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網劇開始嘗試精品化路線。相較於電視台嚴格的審查制度尤其是對敏感題材的種種限制,視頻網站的「異質化」路線無疑具有更多的優勢。比如此前的《法醫秦明》《白夜追凶》等尺度較大的作品,就不太適合台播形式。

另一方面,「異質化」路線在受眾細分領域的探索上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如《白夜追凶》《無罪之證》《河神》等作品,就是憑借著「完成度高」、「邏輯嚴密」、「人物塑造抓人」的優點成為懸疑劇領域中的佼佼者。

說到優質自製劇的誕生,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這也是視頻網站自製劇成功的一大優勢。背靠擁有雄厚實力的大東家,視頻網站顯然在財力上自然更具優勢,也能給行業的從業者們帶來更好的從業環境。

近一兩年來,隨著傳統電視電影行業的疲軟,原本很多傳統媒體行業的人才開始轉戰視頻網站自製劇的製作,比如白一驄、馮小剛、周星馳、韓三平等,而上榜的愛奇藝自製劇《無證之罪》的監制正是韓三平。

在製作模式上,視頻網站的自製劇都屬於「以小博大」型,《白夜追凶》《無證之罪》《河神》《你好,舊時光》等劇的最高投資額也不過1億,且幾乎沒有流量小生或者偶像明星擔綱,這樣就可以縮減在演員片酬方面的投入,將更多預算投入到內容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保證了作品的質量。

人才的不斷引入,加之優質內容的預算保證,這在內容為王的今天無疑成為視頻網站自製劇精品化不可或缺的條件與必備要素,也為精品網劇在新一年的繼續走紅埋下了伏筆。

㈨ 2018年電影產業鏈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分析

上游環節競爭白熱化

電影產業鏈上游是製片環節,主要包括劇本開發、立項、電影生產構成。目前,電影製片環節准入門檻不高,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和其他相關規定,電影行業製片領域涉及的監管准入措施主要包括電影製片製作資格准入許可、電影攝制行政許可、電影內容審查許可三大方面。

正因此,國內製片方的競爭十分激烈,每年生產的電影數量持續增長。根據國家廣電總局數據,2014年,我國電影產量為758部,到2018年電影產量已超過千部,增加至1082部,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3%。

電影產業鏈中游是發行環節,主要是根據影片獲取公映許可證和上映檔期的情況,組織電影宣傳和發行工作,完成影片公映以及衍生品銷售等工作。不過影片類型的不同,使國內發行領域的機構存在差異。

其中國產電影的發行可以由國內任意發行公司完成,而進口電影只有中國電影、華夏電影兩家公司具有引進和發行權。其中批片大都是由民營公司引進之後,再向中影或者華夏申請配額指標並支付一定費用。

這導致國產電影發行市場競爭激烈,既有博納影業、五洲電影發行等為基於院線資源優勢的終端主導型公司,也有光線傳媒、新麗傳媒等為以優質內容生產為核心的傳統發行公司,以及貓眼電影、阿里影業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發行公司。

電影產業鏈下游是院線(影院)環節,是電影行業中連接電影發行方和影片放映方,對影院實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獨立經營單元。目前,國內院線與其下屬影院的關系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資產聯結、另一種是簽約加盟。

由於院線有牌照準入壁壘,因此近年來國內院線數量基本保持穩定,競爭格局基本清晰,以萬達院線、大地院線、上海聯合、中影南方和中影數字等為代表的前十院線梯隊成為我國院線市場商業化運作的主導力量。

產業鏈整合趨勢明顯

當前,國內電影行業全產業鏈布局或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整合或合作的趨勢日益明顯。為了通過整合全產業鏈資源以強化盈利能力和對產業鏈各資源要素的控制能力,以此發揮各產業環節的協同效應、增強市場競爭力,國內電影行業中實力較強的企業紛紛開始全面介入上游的內容製作、中游的宣傳發行、下游的院線影院終端放映和衍生品產業投資之中,使得整個電影產業鏈的整合趨勢日益明顯。

此外,影視公司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越來越多,電影製片、電影宣傳發行、電影衍生品和投放終端逐步互聯網化。近兩年,互聯網公司也通過兼並、合作,滲入到製片、發行、放映各方面,從多角度、寬領域介入到了電影產業鏈。互聯網公司憑借其平台的領先優勢,協同現有業務布局和戰略方向,為平台的活躍用戶提供豐富的內容供給,增加盈利。

更多數據參考 前瞻產業研究院 發布的《 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