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8八月電影觀後感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8八月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3-05-18 09:12:42

❶ 2018年八月長安最好的我們觀後感

2018年八月長安最好的我們觀後感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一)

看了兩集根據八月長安小說改編的網路劇《最好的我們》,講述了平梵谷中生耿耿和同桌余淮各自成長過程相關的故事,這是原著「振華高中三部曲」(《你好,舊時光》《暗戀·橘生淮南》《最好的我們》)中的第三部。

青春不會永遠,我們總需要在某一刻接受平庸的自己,看到「最好的我們」幾個字,如今的我只能衷心地說「最好的你們」。在北脊閉行京采訪的時間里,有些時候會去到大學校園里,北京高校林立學生眾多,每次走進學校的感覺都與去酒店參加活動的感覺大不相同。校園里的走過的一對對情侶,與那些走在商場里的年輕男女,總是散發著完全不同的質感差異。校服、書包原本都是學生時代我們最討厭的東西,在逝去後的時光里才知道那些東西的美好,記憶的極致也多是屬於那些細節。關於軍訓我就有不少尷尬的回憶,初升高軍訓時,我曾經在跑步時直接摔倒臉向下觸地,結果鼻樑上帶著傷疤整整一個多月。之後等到讀大學時,因為高中三年胖到了超過120斤,大一軍訓時我又自尊心爆棚地選擇了一套尺碼不太大的軍裝,結果在某一個瞬間就突然開襠了,還好當時是休息時間,我趕緊跑回宿舍崩潰地想怎麼辦,當時還好有一個同學不知道從哪裡搞到了兩套軍裝,於是我如獲至寶地趕緊換上,晚上還做起了針線活以防止褲子再次出賣我。

有時候很羨慕小說作品裡的角色,可以堅強又灑脫,時光荏苒也不過是筆尖的事兒。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有的命數極好在很多人生的關卡都能以幸運的結果度過,也有的曾經崇拜的人陰差陽錯地失去和放棄了很多東西。青春,在擁有時怎麼浪費都不嫌過分,在過去了以後才知道親身體會的寶貴經驗。

現在在外面采訪時碰到的多是90後的記者,青春朝氣,有些不靠譜也有很多專業又優秀。感覺他們比五年前的自己更加灑脫更加自我,沒有背負什麼父母和家庭生活壓力,內心也比80後強大。80後會擔心失業,但90後認為那是自己炒掉了老闆,他們眼中的世界與我們眼中的世界大不相同。

20多歲時總覺得以後的自己會是「最好的我們」,到了30歲才發現竟然過去才是「最好的我們」。看著穿著校服在公交車站等公車的學生忍不住想說,那是以後即使自己開車也遠遠不能找回的美好時光,現在是「最好的你們」。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二)

其實我本來是奔著劉昊然和譚松韻去看的劇啊,結果居然發現……我還是跑慢了。

男主,女主,同學們,everybody!被他們萌一臉好嗎?!

《我們》起先插敘了故事裡的同學們趁著月黑風高無法無天地偷潛入教室,為了一起關注著奧運會直播,看劉翔為國爭光。

光是劉昊然扮演的余淮開電視這一段,就已經翩翩大神人如玉了,何況前面還把一個燒壞了遙控器的大神當塊磚拋了出來給他墊腳。

不過,那種緊張,激動和全心全意的關注度,瞬間就打動了我。

好像真的只有孩子才能做到。

「長大」了,事情多了,很少還能為了一態畝件沒有切實利益的事,專一到任性妄為。

永遠不知心存畏懼的擅自行動和對老師家長的叛逆與服從,或許這就是青春的矛盾與美好。

看到他們,突然感覺自己高中生活真他母親的全餵了狗,渣都沒剩下。

他們認識第一天,耿耿頭就神奇的卡在了門里,並且更神奇的是,拔不出來了。

話說譚松韻這個姑娘長得真心是太嫩了,說她是高中生,說她是15歲我都信;說她12歲?我掙扎掙扎估計也能相信。這怎麼可能是個快奔三的女孩子,明明比我還幼齒啊!我甚至有點擔心耿耿長大以後怎麼辦,是再換一個人演嗎?

更逗的.是這姑娘看到人家輕輕鬆鬆的幫她把相機撿回來了,問了一句,「你怎麼不卡頭呢?」……

然後,梁子結下了,目測是因為余淮救耿耿出來的那一腳,力氣使大了。

畢竟耿耿余淮這兩個名字,天生就帶了一種火星和地球的氣場。

碰在一起的時候如果沒爆炸,沒毀天滅地,沒讓太陽系又少倆星球,就說明緣分這個操蛋的玩意兒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

然後那一系列烏龍事件,我和小夥伴們差點沒笑出腹肌來。

第二天看著劉昊然和譚松韻各自穿著對方的迷彩的時候,真想給作者編劇和導演每人寄去一個贊(任性)!

男主不是混混,不是校霸,人家是貨真價實的在青春期放飛理想的有志少年。

征服老師同學們靠的不是拳頭,而是實力,成績和人格魅力。

比櫻嘩如一起擦地板的時候女主哭了,他哄了一下,發現這么高端的技能自己目前還掌握不了,就一邊說「你們女生真是的,像一出生人家就欠你們五百萬似的」,一邊默默地把活全乾了。

再比教導主任沿襲傳統,低效率地讓同學們擺字的時候,人家看耿耿快困暈了,立刻拽兮兮地沖上去跟教導主任說給他一個小時就能給擺好,結果主任答應後他拿著話筒高調宣布,休息20分鍾。

最甚的是,人家還會打籃球啊(*ˉ︶ˉ*)。

和我郭艾倫一樣會打球好嗎?

顏值又快趕上楊鳴了好嗎?

智商情商又都在線好嗎?

這樣一個大寫的人,如果你高中也有一個,那我相信99%的姑娘們都會這么選擇——要麼意淫他,要麼吸引他!

女主呢,就像每一個普通女生一樣,她可愛,積極,還會攝影,而且從來不像林黛玉似的傷春悲秋起來,就作個沒完。

但是無奈她就是每天必有事體質。

蔣年年同學呢,就像每個女生想要的閨蜜模本一樣,大氣又義氣,不矯情不做作,可威武可知心,有什麼是什麼,看你受委屈了她第一個站出來,掐著腰擼起袖子就准備上。

還有臭顯擺的學霸姑娘,瀟灑的問題少年,老好人的班長同學,通情達理的班主任和嚴厲的班主任,和永遠黑臉的教導主任等等等等。

作者把觀眾心理抓得很准,演員也找得很好,很有帶入感。

青春不就是由這樣一群性格迥異個性鮮活的少年組成的嗎?

有的人過得肆意囂張,有的人過得安靜淡泊。可是無論是怎樣的經歷和回憶,都不免留有遺憾。

都會想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怎樣怎樣。

可是回不去了,就是回不去了。

所以我們總是把美好的期望,寄託在別人的故事裡。

跟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好像自己也重走了一番一樣。

所以,我覺得這部劇最好的是,我們可以在裡面找到年少的我,年少的你,年少的他們和年少的美好。

(劉昊然和譚松韻真真演得都是極好的(*ˉ︶ˉ*),王櫟鑫也不錯,一點都不像娃他爸啊)

(我沒看小說,不知道改動多大,完全是電視劇擺平了我那顆嚴重偏向宋仲基的心(*ˉ︶ˉ*))

❷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94部《春夏秋冬又一春》

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寧靜而形象地述說了生活的流逝,詩情,禪機,全在一個和尚的人生歲月。

四季的流轉,暗示著自然生命的輪回。

電影借用四季表達人生是非常妙的選擇。將夏季與秋季作為人最動盪的時期,感情和暴力的因素全部注入在這兩個集結。經歷了世間普遍的愛恨情仇,在冬季冰封,孕育了下一個春季的重生。

電影深刻地探討潛隱於人性內部的糾結與反復:柔弱與剛強,敦厚與暴戾,平和與偏執,善良與邪惡。

1.春

春天的故事孕育了一個生命的火種,一個遠離喧囂都市環山繞水的小寺廟,一個不諳世道的小和尚,沒有背景和親人,有的只是對佛的膜拜和樸素的生活。但是如此純真朴實的小和尚,依然滋生了靈魂深處的罪惡。

綠如茵,水如墨,煙霧裊裊,一扇佛門徐徐打開。畫面靜止,人影浮動。老和尚要出船,小和尚要上山采葯,波光瀲灧,舟行已遠。

小和尚的笑太過無邪。他把石子纏繞在游魚、蟾蜍和蛇的頭頸,看它們張翕著的活命的口腔掙扎喘息而手舞足蹈。人類性本惡的寓言成為不爭的事實,與天真無關。

背後的老和尚注視著小和尚的施虐,而給予的救贖是對其靈魂的滌洗與懲罰。親手釀造的惡果終要自己嘗。

春是關於生命的主題,是一個萬物復甦的起始,正如人生有起點與終點一樣。但春的故事同樣也是殘酷的,即小和尚為小魚青蛙還有蛇負上了沉重的枷鎖。

2.夏

夏天是慾望放縱的時節,空氣焦灼,樹影婆娑,佛門依舊徐徐打開。轉眼間小和尚已長大成人,帶著枷鎖步入了青年時代,生命也開始豐富了,於是少女也出現了。對於已成年的小和尚而言,少女是他的世界裡從未曾有過的一種存在,難以辨識又難以拒絕的誘惑。情竇初開的小和尚幽會少女偷嘗禁果,破了佛教中的淫戒。他給少女獻殷勤,甚至搬來「佛像石凳」給少女坐,是其心中神佛地位的瓦解。也體現出佛法在人的七情六慾面前敗北的過程。

3.秋

秋天來了,層林盡染,佛門打開,老和尚出門化緣,卻發現報紙上一則30歲的小和尚殺妻而逃的新聞。

秋季肅殺,多少有些冷寂的感覺,如果再犯有殺孽,那麼這個秋季則是人生的悲哀。「淫念喚醒了佔有欲,而佔有慾望必將惹來殺機。」十年後秋高氣爽的某日,就如同老和尚預言的那番,已經步入中年的小和尚帶罪潛逃。十年前還俗的他跌入了世俗的險境,揮之不去的是世間的煩惱和情感的糾紛,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制裁。因愛生恨、恨起殺意,妻子的不忠釀成了他的彌天大罪。

小和尚回來了,帶著塵世的罪惡回來了。愛越深,恨越濃。恨因愛起,怒火沖天。終還是在善的引導,暴的懲戒之下化為場空。

老僧選擇了封閉五官的自殺方式:在一寸見方的白紙上寫下漢字「閉」,逐一糊在眼耳口鼻上。「閉」的目的在於隔絕外物,通過回歸本心的澄明認識來滅絕雜亂叢生的慾念。清凈無欲的老僧陡然感到信仰力量的無力,最終自閉、自焚。

4.冬

冬天來了,佛門洞開,一切變成白色的世界,湖凍住了,再也不用劃船走進寺廟,冰天雪地的一個早上,小和尚刑滿回歸,度回到已成廢墟的寺廟,不過此時「小僧人」已經變成了「老僧人」,發現老和尚衣缽有小蛇爬出。昔日的私慾不再,頭發斑白的他能做的僅是在孤寂中度過餘生,走著當年師傅走過的安詳末路。他背拖石軲轆送佛像到山頂,是對其童年殺生的償還,也是為它們超度。

從童僧之春的明朗歡快,到老年之冬的沉重晦暗,電影表達和詮釋了包容。特別是小和尚畏罪逃回寺院時,老和尚對徒兒的懲罰與愛護,無處不展現著如慈父的理解與疼惜。

老和尚死去了,化為靈蛇,化作舍利,於是冬天來了,小和尚終於變成了老和尚,在靈蛇在舍利的指引下,他才真正地開始了自己的修行。如苦行僧一般,他在冰雪之中凈化自己,此時與秋之贖罪無關了,只是一種超越,對人生本身的超越。但命運之輪永不歇止,一個孩子來到了這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原來修行本身就是死亡,就是拋棄塵世的生命,在塵世的死亡中得到最大的涅磐。於是,小和尚費盡千辛萬苦將佛像送到了最至高無上之處,人生便在他的目光中演繹著。

5.春

又一個春,小嬰孩漸漸長大,他的行為動作居然也和當年的小和尚驚人的類似。這暗示,小和尚、老和尚還有現在這長大的嬰孩,都有著同樣的經歷命運。 三個人,像接力一樣,傳遞著、延續著生命。

幼年的小和尚用石頭去綁魚、蛙、蛇結果被老和尚用同樣的方式綁住了自己,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對於「殺生」的懲罰,其實是老和尚在教小和尚學習如何去自我救贖;少年和尚與女施主發生了關系,也全在老和尚的預料之內,同時正是老和尚治好女施主重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這里也沒有對與錯的區別、沒有佛教觀念的束縛;小和尚為女子離開佛家彷彿更脫離了一般的佛教倫理。

6.水和門,蒙面婦人

一間小寺廟一年四季漂浮在平靜的水面上。「水」是慾念的象徵,佛家講求無欲無求,慾念是人的本能,任何東西都無法關住它。

廟宇裡面的隔間無牆卻有門,「門」是常規的通道,而越牆卻不走門則是違反常理的行為。成年後的小和尚「越牆」的行為也只因為經受不住少女的誘惑。

沒有牆的門,是人類自律的理性之門。怎樣把持,不由外人掌控,一切全在自身。 老和尚的不動聲色,是最大的懂得與慈悲。看一切因果在眼中,但不去干擾和阻斷小和尚自己的選擇。沒有絮叨不停的勸說,沒有焦慮不安的譴責,靜觀世間花落花開,接納受傷和帶罪的心歸來。

蒙面婦人於寺廟棄嬰後溺水而亡,死,預兆下一個小僧人的成長年輪,又一個春暖花開。新的小僧人重復著先者的軌跡。「當年」生命的循環在自然界欷歔繼續。

人生下來都是惡的,而從惡變善的過程,從追求慾望到抑制慾望的過程,便是成長。成長,必須經歷春、夏、秋、冬。

王爾德說過,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世間萬物,本因"空"而見其"大"。我們沒辦法去左右別人的思想,能做的只有把自己的一生過好,人間的哲學和禪機是需要我們認真地揣摩,認真地去思考的。

----------------------------------------------------------------------

電影作為一種思想的載體,為我們的生活平白注入了很多希望。

好電影,如寶藏。它給你的力量和啟示能讓你取之不盡。

配圖源於網路和觀影截圖,感謝原圖!

❸ 《巴比龍》電影觀後感

巴比龍 音譯:Papillon,在法語里意為「蝴蝶」。

生於法國的不羈少年亨利·查理葉,身上滿是紋身,因為把蝴蝶紋在了最醒目的胸前,人送綽號巴比龍。

亨利·查理葉(法 :Henri Charri ╮e,1906年11月16日-1973年7月29日)是一名法國作家,著有小說《巴比龍》,內容關於他在法屬蓋亞那流放地被監禁和逃獄的回憶錄。

1973年12月16日電影巴比龍上映,但是同年亨利·查理葉去世,未能看到該電影上映。

2018年8月24日在美國上映翻拍版巴比龍,於2019年7月26日中國內地上映。

說到巴比龍,很多人會拿肖申克的救贖作比較。比起精心設計的《肖申克的救贖》,《巴比龍》更簡單也更純粹。比肖申克來的更貼近人生。

看到一張電影海報簡介語:想飛之心,永遠不死。2019版電影講述了,三次越獄,但是小說遠不止三次。

巴比龍和路易斯在監獄中一次一次的經歷結下深厚的友誼,在電影最後的惡魔島,這最後一次越獄,路易斯選擇了留下來,他說,他現在屬於這里了,也許是他因為殺了越獄的另一個同伴吧,他在懺悔,也許是因為沒了牽掛(老婆帶著他的錢跟了他的律師),而在惡魔島,他能自由的在壁頂畫畫,現在畫畫是他唯一的寄託,也許是這一次不想在拖累巴比龍。

每一次主人公的越獄都牽動著我的心,殘酷,壓抑,甚至帶有一絲絕望。每次越獄,腦袋就能回想起,監獄長的那段話。

「如果你要越獄的話,在叢林里你能遇到最好的事情就是飢餓,或者你可以選擇大海,我向你保證鯊魚是很餓的。如果你在首次嘗試之後還活著,你將得到兩年的單獨囚禁,第二次則是五年,隨後就是惡魔島上的無期監禁。當然如果你在逃跑的時候殺了人,你將會被送到斷頭台上。」

發現了一個對影片故事背景交代很清楚的文章,可以看看:
比肩《肖申克的救贖》!真實事件改編,史上最具爭議的越獄!

❹ 愛國主義電影《八月一日》觀後感2500字

愛國主義電影《八月一日》觀後感2500字

我觀看了愛國主義電影《八月一日》, 電影講的是1927年,正當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節節勝利之際,蔣公、汪精衛卻先後背叛革命,向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舉起了屠刀,使孫中山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為了挽救革命,毅然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人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政府反動派的第一槍,建立了第一支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那些細節的刻畫和描寫,當陳獨秀決定辭職的時候,周恩來去懇求他繼續革命,他拿著周恩來給他的報紙說「我年歲大啦,會上壓給我的兩頂,帽子太沉了,說我是投降主義、機會主義,說我投降,我投降的連兒子都沒有啦。」而當周恩來將陳獨秀辭職的消息告訴毛澤東的時候,毛主席也決定不在這個地方在做逗留,而是回到湖南發動地方武裝起義。而當南昌起義發起的前夕,作為當時實際領導者的張國燾也猶豫了,作為一個曾經的激進派,當他成一個領導者,要為歷史負責的時候,他也找不到了方向,當周恩來找到他時,他說了這樣的話:如果失敗了我們承擔不起啊。的確,當歷史的重任壓在肩頭的時候,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承擔的,而周恩來卻義無反顧的承擔了下來,作為一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人,他在影片中有句台詞給了我重創,那時他為了發動起義要離開她剛剛小產的妻子,當他要離開的時候,她的妻子實在無法忍受自己內心的痛苦,雖然她早就清楚的知道嫁個這個搞革命的人,自己的一生都不會安逸的度過,但是痛失愛子並且永遠無法生育的痛苦讓她再也無法忍受了,將所有的一切告訴了她的丈夫,而這時,我們共和國的總理,深受全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國家的領導人之一,他將愛妻摟在懷中,說:只要革命有後,你我無後又何妨?說著熱淚順著臉頰流下。

粗帶當時 我就突然明白了什麼是共產黨人,為什麼他們為了他們忠於的黨而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那是因為共產黨是代表人民的.利益,那正是他們畢生的追求啊!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夠在那麼明顯的敵對情況下力挽狂瀾建立我們這個新中國,並經從裝備、數量還是軍隊素質都有著太大的懸殊,憑著血氣志勇來統一全中國?在看完《八月一日》後我真正的明白了這其中的原因,國民政府的軍隊絕對不弱小也不膽小更不是缺少血性,但是整個國民政府內部卻派系林立互相抵制,而且在就對國民政府的首腦而言,他們代表的是自己和資本家地主的利益,從來沒有為百姓找想。而共產黨人,為了江河統一,人民解放,忘記了自己利益,甚至於犧牲生命,憑借著這樣的精神取得最後的勝利也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

作為一名自己進取答臘的入黨分子,我通過黨的歷史的學習,明白了黨的魅力所在,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辜負先烈們的努力,好好學習,報效偉大的共產黨和自己偉大的祖國。

當時我就突然明白了什麼是共產黨人,為什麼他們為了他們忠於的黨而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那是因為共產黨是代表人民的利益,那正是他們畢生的追求啊!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夠在那麼明顯的敵對情況下力挽狂瀾建清凳滑立我們這個新中國,並經從裝備、數量還是軍隊素質都有著太大的懸殊,憑著血氣志勇來統一全中國?在看完《八月一日》後我真正的明白了這其中的原因,國民政府的軍隊絕對不弱小也不膽小更不是缺少血性,但是整個國民政府內部卻派系林立互相抵制,而且在就對國民政府的首腦而言,他們代表的是自己和資本家地主的利益,從來沒有為百姓找想。而共產黨人,為了江河統一,人民解放,忘記了自己利益,甚至於犧牲生命,憑借著這樣的精神取得最後的勝利也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

作為一名自己進取的入黨分子,我通過黨的歷史的學習,明白了黨的魅力所在,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辜負先烈們的努力,好好學習,報效偉大的共產黨和自己偉大的祖國。

《八月一日》電影里所講時期,在民主革命時期。由於陳獨秀、王明、張國熹等人在黨內搞個人專斷,實行家長制統治,使黨內生活極不正常,從而導致初步建立起來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了嚴重破壞,造成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失敗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陷入絕境,幾乎斷送了黨的事業。遵義會議後,黨內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排除了錯誤思想的干擾,重新建立並堅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發揮了集體領導的作用,制定和執行了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保證了新民主革命的勝利。 影片中給我們闡明了黨是一個有嚴格組織紀律的政黨。其中賀龍和葉挺將軍的士兵都是講義氣、守紀律的真漢子。黨章規定:黨組織必須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共產黨員必須自覺接受黨的紀律的約束。嚴格遵守個執行黨的紀律,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集力和戰鬥力,實現黨的各項任務的重要保證。『我們是國民革命軍,不是土匪,軍長,我錯了。』說這句話的是軍長賀龍手下三營長說的話,當時他被綁在一個木頭樁子上,身為軍長的賀龍背著步槍繞著這三營長負重繞圈跑,原因是他的這個手下搶了友軍的軍糧,一個准備共同革命的戰友的糧食,這件事對於一個為吃飯而當兵的人來說是天經地義的,可是對於一個有信念的領導者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作為土匪起家的賀龍來說,他反是因為活不下去了,他革命是為了不再有被壓迫的人,於是當和他一起出道的弟兄范了大錯之後,他下不去行刑的手的時候,錯誤就給他自己來承擔,而當三營長真的知道錯了認錯的時候,賀龍也真心的樂了,他滿身臭汗的爬到了地上,要了袋煙。對於賀龍來說,陞官發財沒有什麼了不起,否則汪精衛、蔣公有的事高官厚祿給他享用,對於一個血性漢子來說,真誠、實在、為他人著想才是最重要的。於是當他手下的一個士兵因為他要處決的該士兵的救命長官時放黑槍要打掉他的腦殼的時候,他沒有要這個士兵的命,也應為這個士兵的義膽忠肝繞過那個救命長官,並且對那個士兵說,你要是我的士兵,打黑槍一定要准。後來在革命爆發的緊急關頭,這個長官又一次的通敵背叛的時候,在賀龍又要槍斃這個救命長官的時候,那個士兵又打了黑槍,這回,打准了,親手將他這個救過他命的長官的腦殼打碎了,而後的對白也很簡單:長官,這回我打准了。這才是我的士兵。對於一個血性漢子來說,也沒什麼好說的,你可以不為某個人賣命,但是你不能背叛你的弟兄。 當歷史的重任壓在肩頭的時候,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承擔的,而我們的總理周恩來卻義無反顧的承擔了下來,作為一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人,他在影片中有句台詞給了我重創,那時他為了發動起義要離開她剛剛小產的妻子,當他要離開的時候,她的妻子實在無法忍受自己內心的痛苦,雖然她早就清楚的知道嫁個這個搞革命的人,自己的一生都不會安逸的度過,但是痛失愛子並且永遠無法生育的痛苦讓她再也無法忍受了,將所有的一切告訴了她的丈夫,而這時,我們共和國的總理,深受全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國家的領導人之一,他將愛妻摟在懷中,說:只要革命有後,你我無後又何妨?說著熱淚順著臉頰流下。當他去世的時候,連聯合國都為他降半旗,不是因為他是某個國家的總理,而是因為他將國家、人民的利益高過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夠在那麼明顯的敵對情況下力挽狂瀾建立我們這個新中國?是什麼讓解放軍創造出神話的呢?在看完《八月一日》後我真正的將多有線索聯繫到了一起,國民政府的軍隊絕對不弱小也不膽小更不是缺少血性,但是整個國民政府內部卻派系林立互相抵制,而且在就對國民政府的首腦而言,都是個人利益決定一切,沒有為其他人考慮過,這根本的違背了國民政府的建黨宗旨。當一個士兵得知他的家人被他的上司逼的沒有地種、吃不飽飯他會怎麼想,當一個士兵得知他的家人被別人的軍隊救濟活命時他又會怎麼想?正是因為共產黨的領導層有著為他人著想的想法,令他所領導的部隊有了靈魂很信念,為了一個新的共和而獻出自己的一切。 我們黨成立八十多年以來,一直強調和堅決維護黨的紀律,同各種違法紀律的現象做斗爭。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提出從嚴治黨的方針,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增強黨員的組織性、紀律性作為黨在新時期提高執政黨能力和領導水平、拒腐防變的抵禦風險的有力武器。從而使黨能肩負起歷史的重任,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更應發揮執政黨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領導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團結各個階層的力量,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的道路,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實現共同富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

;

❺ 八月電影觀後感

《八月》電影講述了九十年代初期之際的呼和浩特,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而少年小雷就這樣在經濟變革與家庭改變之間懵懂成長的故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八月電影觀後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八月電影觀後感篇1

黑白電視機、燕舞收音機、老式撥號電話......九十年代的各式老物件陳設讓影迷彷彿“穿越”回了兒時時光,溫馨而有情懷。3月25日,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電影交流會在昆明舉行,導演張大磊攜演員張晨現身,與觀眾及媒體進行觀影交流,分享影片拍攝幕後故事。

影片誠意滿滿 細節之處重現兒時閑適

電影《八月》講述了九十年代經濟發展浪潮中,西部小城裡的小雷一家在面臨鐵飯碗即將被打破時的處境和選擇,影片以小雷的孩童視角懵懂地旁觀大人世界的生活變化。

觀影結束後,觀眾與眾主創進行了積極的互動。不少觀眾表示,這是一部“誠意滿滿、感人至深”的電影。片中很多細節設置引發觀眾情感上的共鳴。

譬如影片中小雷一直隨身攜帶著雙節棍這一細節。小雷的偶像是李小龍,雙截棍是李小龍的標志更是主人公精神的寄託。“雙截棍是父親給小雷做的,這代表著父愛。”導演張大磊解釋說,影片最後,給父親送行的小雷身上披著一件過大的衣服,“那也是父愛的體現,不易察覺,卻一直守護著孩子。”

現場有觀眾表示,由於自己年紀與影片描繪的年代相仿,片中所描繪的時代特徵及故事場景讓自己深有感觸。導演張大磊也分享了影片的拍攝初衷:“其實早在2008年就想到要拍《八月》,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沒時間停下來想想問題。不像八九十年代,能夠感受慢節奏的生活。”他說,2008年的一個午後,他突然回想起兒時吃過午飯曬太陽的閑適時光,過去的記憶與感受突然浮現,於是,《八月》的雛形便在腦海中誕生了。“算是對兒時的一種抒情的表達與嚮往吧。”張大磊說。

素人演繹 純粹而干凈的光影呈現

據張大磊介紹,片中的演員皆為“素人”,飾演主人公小雷的孔維一是同事家的孩子,小雷的父親是自己從小玩到大的好哥們兒,而小雷的母親則是自己從事婚慶行業時的客戶,他笑稱創作班底為“七大姑八大姨”構成,但整部電影的製作水準卻是專業級別。

在片中飾演小雷父親的張晨也分享了自己的拍攝感受:“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把演員帶回那個年代。導演的方法很好,他給了演員比較大的空間,劇本台詞沒有完全固定,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覺融合在裡面,我覺得這就是能讓大家看起來覺得舒服和有共鳴的原因。”

影片的另一亮點是採用了黑白的拍攝手法,直至片尾才還原彩色。對此,導演張大磊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純粹和干凈就是選擇它的原因。2008年有拍攝想法時我就決定要用黑白,就是呈現光影,光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如同我們回望那個片中離我們已遠的年代一般。”

從“曇花”到“八月” 不變的是含蓄而內斂的表達

《八月》的最後,小雷家的曇花迎來了最盛大的一次綻放,也寓意著小雷家美好的新生活即將到來。導演張大磊透露,最開始電影的名字其實就叫“曇花”:“曇花寓意美好,因為結束得太快,於是更期待下一次,與影片想表達的情感不謀而合。”

至於最終棄用“曇花”改用“八月”的原因,張大磊說:“影片蘊藏的含義,我想讓觀眾自己感受。現在看來,我覺得《八月》更好,‘曇花’的解釋太直接,片子的情緒是內斂的表達,含蓄的‘八月’更貼切一些。”

談及此次來到昆明的感受,張大磊笑著說:“雲南給我的感覺和家鄉內蒙古很像,人們都很熱情好客。”他還表示,希望有機會能拍攝一部關於雲南的電影。

據悉,迄今為止,《八月》已入圍海內外13個國際電影節(影展),提名24個獎項,憑借細膩的情感表達和質感不俗的影像風格獲得不俗的口碑,影片於3月24日在全國上映。

八月電影觀後感篇2

青年導演張大磊執導,2016 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在全國院線公映。迄今為止,該片已經入圍海內外 13 個國際電影節(影展),提名 24 個獎項。《八月》憑借細膩的情感表達,質感不俗的影像風格,口碑一路看漲,成為 2017 年春季首部被眾多媒體安利,值得一看的華語影片。導演張大磊以"簡單、安靜和浪漫"三個關鍵詞概況影片風格,"是一個小男孩的夢境"。

《八月》出品方和宣傳、發行方愛奇藝影業配合影片上映發起了"像 90 年代一樣看電影"的主題活動,繼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導演張大磊本人積極配合發聲之後,新生代實力小生董子健接棒亮相,支持華語佳片的票房成績。

在接受媒體深度訪問中,董子健難得敞開心扉聊到父親董志華。董志華是香港大導演張徹愛將,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出演周星馳《功夫》,擅使五郎八卦棍,這也是董子健出道以來首次如此細致聊到父親對自己的影響,原因恰恰是感慨《八月》中的父子互動情節。

評價《八月》神似青春經典

《陽光燦爛的日子》

90 後生人董子健出生於北京,他說 90 年代留給自己"淡淡的味道","我在一個大學里長大,跟電影相似,也算 21 世紀的大院,那時是有生活二字的,不像現在,節奏快,生活氛圍反倒沒那麼強烈。對於那個年代,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氣味,泥土的氣味,學校里的味道。"他坦言可能與生俱來對生活有豐富的感受力,因此幫助了他很快地進入到有年代感的角色中,出道後雖然是新人但卻能夠與諸如劉傑、肖洋、賈樟柯、相國強等導演合作,連續出演或年代感強烈,或文學性豐富的影片,比如《青春派》、《德蘭》、《少年班》、《山河故人》、《少年巴比倫》等,在評論界和媒體看來,初步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駕馭角色的功力日益成熟。

董子健的母親是著名經紀人王京花,父親是著名電影演員董志華,可以說他出生在演藝家庭,"從小就聽大人們聊工作,聊劇本",很多大明星對他來說都沒有神秘感,這樣的家庭背景也讓董子健作為演員的狀態超常鬆弛,"剛演電影時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在乎,連劇本都沒有考慮,我只需要相信這個角色,相信導演"。董子健說,這就是他理解的"初心",坦言"現在已經回不去這種狀態了,演得越多反而會考慮其他的問題,還會挑劇本角色,心想怎麼能那麼糙。"

演電影有初心,看電影也有。董子健回憶起 90 年代的電影經典,第一個躍入腦海的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更加奇特的是他說印象中就跟看《八月》的感覺神似,"畫面都是黑白的",講的也是少年故事,情節很安靜抒情。他回憶到,我趴在姥姥家的小房間,有一個小桌子放一個特別小的黑白電視機,就放著這個片子。

《八月》里有熟悉的年代氣味,是董子健加盟入"像 90 年代一樣看電影"主題活動的第一個原因。

首度詳談父子情

"我演得像狗屎他都會覺得好"

功夫,成為 90 年代少年成長的集體回憶。《八月》導演張大磊在回憶起自己的 90 年代時,提及曾效仿銀幕角色方世玉在空地里模仿動作。很巧的是,董子健的父親董志華也是資深動作明星,曾與香港大導演張徹合作過數部影片,"我很早就知道張徹這些人,我爸爸以前一直拍他的電影。聽我爸口中的張徹,是很較真的,一個踢腿都要拍好多遍。"當董子健看到電影《八月》有小雷父親在深夜的客廳里孤獨打拳鏡頭時,生起不少感慨,也想起自己跟父親董志華比劃武打動作的童年片段。

"小時候經常帶我去打拳,我們以前住在一個胡同里,每次下那個樓梯,走過胡同泥濘的路,經過垃圾桶,小吃店,那些奇奇怪怪的味道混在一起。我們走到一個院子,就在那裡打拳。我爸有時候會扔一個塑料袋,我就對著塑料袋胡打,我爸一直鼓勵我,倆人還對打。等回去路上,還要經過哪些味道,順序顛倒了。我們上樓,從鄰居家偷根蔥,回家做飯。"

董子健還談到自己小時候看父親出演周星馳《功夫》,""非常不喜歡",覺得不像之前星爺作品的感覺了。"我爸爸還挺生氣的,說,嘿!我演的片子你還不喜歡了?後來大一些了,再看一遍,才覺得覺得爸也厲害了,片子也厲害。"而反過來,董志華對兒子的角色一概接受,"他可能不喜歡有些片子,但我演的角色都喜歡,就算演得像狗屎一樣都會覺得好。"談到這,兩代影人的父子情就很動人了。

《八月》能勾起自己對父親的美好記憶,是董子健加入"像 90 年代一樣看電影"主題活動的第二個原因。

電影《八月》已經公映,濮存昕、張大磊和董子健代表的三代華語電影人紛紛為難得一見的佳作發聲助陣,在媒體、業內都掀起情懷浪潮,也引起越來越多年齡層廣泛的普通觀眾產生強烈觀影需求,希望走進電影院一起"入夢",在光影交錯中留住好時光。

公映之後 24 小時口碑集體爆發

90 後觀眾要帶爸媽二刷"表達愛"

公映當天,影片口碑在 24 小時內呈集體爆發的趨勢,普通觀眾和媒體分別從自己的角度肯定《八月》在影院放映的寶貴價值,很多評價發布在社交平台,直抒胸臆:"在電影院里哭的自己都不好意思,想想父輩經歷的一切,特別心疼。" "《八月》是好看的電影,故事和演員氣質完美統一。""真的希望這部電影被更多人看到。""好像回到自己的那一段《八月》,不想結束。""想帶著爸爸媽媽二刷,用電影來表達說不出的愛"等等。觀眾真誠、直接的觀影感受直接反饋到數據平台上,據藝恩官方數據顯示,《八月》認知指數為 5.17,直追好萊塢大片《金剛:骷髏島》(5.68),遠超同檔期華語影片。《八月》出品方代表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先生在首映當天的金句"電影院是好電影最完美的呈現形式"刷爆各大媒體平台。

很多觀眾在觀影後都表示被影片中的真情實感所打動,認為影片是中國版的"請回答 1994 ",被勾起很多對於往昔生活的美好回憶。部分觀眾激動表示平時與父輩溝通太少,這次一定要推薦自己的父輩去看。在與主創互動環節中,有一位 90 後剛參加工作的小夥子說《八月》可以拉近與父輩之間的心靈距離,"中國人不太會直接表達感情,片中合影那場戲小雷虛摟並不在身邊的父親很打動人",他表示願意帶爸爸媽媽再看一遍,"雖然我不會說,但我希望爸媽知道我愛他們"。另外還有一位女影迷發言說這已經是她第二次看《八月》,她覺得電影是屬於大銀幕的,只有在影院看才不會錯失影片豐富細膩的親情細節,她願意推薦身邊的親友買票觀看。不少觀眾直接表示,沒想到作為文藝電影的《八月》原來觀看過程是很放鬆愉悅的,感動之餘笑意持續,"高級的幽默源自真實的生活",父母拌嘴、小雷耍雙截棍怒視、父母求人解決孩子上重點等都成為引發觀眾會心一笑的觸點。而現場不少媒體肯定了《八月》出色的視聽語言,與故事相得益彰,共同完成了一次美好的情感旅程,堪稱記錄 90 年代"最浪漫的影片"。

據悉 , 《八月》由青年導演張大磊執導,愛奇藝影業、北京麥麗絲影視文化責任有限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霍爾果斯映可大方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果實創想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追蹤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東方影業有限公司、北京天地力行影業有限責任公司,火象(上海)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

八月電影觀後感篇3

去年金馬獎上,“80後”導演張大磊執導的電影《八月》“爆冷”戰勝馮小剛、杜琪峰等大牌導演的作品,摘得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影片已於24日全國上映,它也成為首部由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參與全國發行的藝術片。

《八月》描述了上世紀90年代一戶普通人家瑣碎的生活日常,呈現出12歲的小雷無憂無慮的暑假,和大人所必須面對的國企改革的歷史潮流。導演張大磊說,很難概括《八月》的故事,“我只能說這部影片是關於一個12歲少年小雷和他身邊人發生的故事,是一場簡單、安靜、浪漫的白日夢。”

在中國電影現在的市場形勢下,《八月》的題材和類型極易成為又一個“口碑好票房差”的藝術片典型案例。談到這,張大磊謹慎表示,不敢對票房抱太多期待,“別虧本就行”。

“別虧本就行”的願景,是藝術電影在電影市場“弱勢”境地的一個縮影。商業院線鮮少給藝術片高排片是事實,黃金場次更是難見藝術片的身影。這些年,王小帥等導演以或憤怒或悲情的姿態,多次振臂呼籲,應該有相應的院線政策來讓藝術電影有準入市場的權利。

作為電影界“陽春白雪”的代表,藝術片由“小眾”走向“大眾”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在各方的醞釀下,藝術片在尋求“被看見”方面邁出了探索性的一步。成立了不足半年的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最終目標是在全國徵集400個合作放映廳,實現3000塊銀幕動態放映藝術電影。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介紹,《八月》是該聯盟首次參與發行的影片。全國55個城市的110家影院與電影資料館簽約,在專門影廳保證持續兩周的時間,每晚提供黃金場次給《八月》。

其中,廣東有廣州百麗宮影城(獵德店)、廣州萬達(白雲店)、廣州金逸空中電影城等7家影院參與簽約。南方日報記者留意到,簽約影城的確保留了黃金場次給《八月》,以24日為例,《八月》在廣州百麗宮影城(獵德店)的開場時間為19:15,在廣州萬達(白雲店)則為18:10。

❻ 2018年有關電影劉倫堂觀後感範文

2018年有關電影劉倫堂觀後感範文

電影《劉倫堂》觀後感

「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劉倫堂的先進事跡走上銀幕,即將在全省集中展映。昨日,電影《劉倫堂》在黃石舉行首映儀式。

該片重現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下陸區老鸛廟社區原黨總支書記劉倫堂的感人事跡,是一部宣傳當代共產黨人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的影視作品。

該片由黃石市委宣傳部、下陸區委、北京華夏兄弟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制;曾執導《大變局之夢回甲午》《使命》等電影的著名導演劉全瑋執導;參演《飛天》《忠誠與背叛》等電影並獲得多項大獎的.國家一級演員劉之冰飾演劉倫堂;表演藝術家牛犇、高明、王建國等參演。

電影《劉倫堂》觀後感

以黃石老支書劉倫堂為原型拍攝的大型主旋律電影《劉倫堂》,將於6月28日舉行首映式,並將在黃石電視台播放。中共黃石市委組織部、黃石市委宣傳部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全市黨員幹部收看,在文藝熏陶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積極認真的態度投入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之中。

電影《劉倫堂》將在黃石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播出三次,第一次播出:6月30日(星期四)15:00-16:40;第二次播出:7月2日(星期六)20:25-22:05;第三次播出:7月3日(星期日)20:25-22:05。

黃石市委組織部、黃石市委宣傳部要求,各單位領導幹部要帶頭收看,各單位要以黨支部為單位,組織好集中收看、學習討論等規定動作,領導幹部要帶頭收看,並鼓勵黨員幹部撰寫觀後感,增強活動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同時,要統籌兼顧,妥善處理好日常工作與收看學習討論的關系。各單位的收看討論情況要及時報送黃石市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協調小組辦公室。

電影《劉倫堂》由中共黃石市委宣傳部、中共下陸區委宣傳部、北京華夏兄弟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承製,著名導演劉全瑋執導,著名表演藝術家牛犇、高明、王建國等參演,劇中劉倫堂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劉之冰氏塵飾演,時長100分鍾。

關於組織收看電影《劉倫堂》的通知

各黨總支:

由中共黃石市委宣傳部、中共下陸區委宣傳部、北京華夏兄弟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承製的大型主旋律電影《劉倫堂》將於2016年6月28日舉行首映式。

根據市委和學校領導的要求,為認真衡嘩組織好全校黨員幹部收看電影《劉倫堂》,讓廣大黨員幹部在文藝熏陶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積極認真的態度投入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之中,現就組織收看電影《劉倫堂》的有關事項安排如下:

一、播出頻道

黃石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

二、播出時間

第一次播出:6月30日(星期四)3:00-4:40

第二次播出:7月2日(星期六咐核行)20:25-22:05

第三次播出:7月3日(星期日)20:25-22:05

三、基本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黨總支要高度重視,明確專人負責,領導幹部要帶頭收看。各黨總支要組織好收看、學習討論,鼓勵黨員幹部撰寫觀後感,增強活動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要及時將組織收看討論情況報「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辦公室,聯系人:劉濤,聯系電話:0714-6350836。

2、堅持統籌兼顧。各單位要將收看電影《劉倫堂》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相結合,與紀念建黨95周年相結合,與推進工作促發展相結合,充分利用學習日和業余時間,妥善處理好日常工作與收看學習討論的關系,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黨委宣傳部黨委組織部

2016年6月30日

❼ 2018年國產奇幻動畫電影大魚海棠觀後感

2018年國產奇幻動畫電影大魚海棠觀後感

大魚海棠觀後感(一)

說實話,我不是噴子。我等了大魚海棠五年,追他的周邊,追他的人設,甚至隔兩周就要翻開他的微博看看有什麼新動向。我喜歡他的設計,場景,到宣傳的世界觀。我為上映之前的他辯護,抄襲什麼的我覺得都是子虛烏有。一上映我就千方百計地看了首映。然而你花了十二年就給觀眾看了這么一個垃圾?

評價總結就是:綠茶,心機,聖母婊;狗血,言情,瑪麗蘇。劇情敘述蒼白散亂,人物塑造單純僵硬。

劇情總結就是:一個腦殘惹禍的白蓮花,變成了一條魚與一人類產生了跨越種族的愛情,然後渾身散發聖光地看著別人救她而死。棄家人族人生死安危於不顧,逆天而行硬要繼續人獸戀然後連累痴情男二不斷給她擦屁股還不自知。最終理所當然犧牲男二的生命自己到人間去過好日子。我覺得這導演和編劇是不是得了「直女癌」。韓劇現在都不這么編了好不好。

一部電影,一部影視作品,無論你製作怎樣,配樂怎樣,營銷怎樣,這些都只是你輔助的工具,並不是你所提及的情懷雲雲。試問,一個連劇本,台詞都沒推敲打磨好的動畫,打著情懷,製作的旗號,跟隔壁靠刷臉撐場面的「粉絲電影」有什麼區別?如果你硬要給我們看絢麗的場景,美麗的人設,你就乾脆拍一部紀錄片,別拿個狗血瑪麗蘇糟蹋祖宗的東西。

可能有人覺得語言不妥,但是這種胡亂不分黑白地自我犧牲的世界觀實在是惡心,我有孩子一定不會要他看。編劇的價值觀我實在無法理解她:

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會做事情完全不考慮家人?椿在換靈魂之前靈婆已經跟他講清楚了逆天而行會遭天譴,然而她此時竟然完全沒有考慮過父母和族人。家都全毀了,親人無家可歸你還口口聲聲說自己不後悔。最可怕的是,爺爺居然告訴她只要你是善良的,就可以不顧一切去做……excuseme?你會反駁我說她不是最後犧牲了自己嗎?但是秋的犧牲是怎麼回事?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會理所當然地接受別人的犧牲,自己和愛人幸福地生活嗎?我覺得整個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大大的謬論。你會說椿只是年輕,放眼今天,即使很年輕,我相信沒有哪個人會傻到逃避責任,任由無辜者為自己犧牲。

導演整個把主角弄成了一個眾星拱月的人,惹了禍不必擔心,有許多人會原諒你,幫助你,而你只需要耍小脾氣,在關鍵時刻覺悟一下,犧牲一下,最後還有人來保護你,代替你承擔。

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前常被拿來與宮崎駿比較,我原來是不贊成的。但是觀後只能說,我們真的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中國實在長時間沒有好動畫。我們在不斷地拿成人世界的東西強加到孩子的世界。宮崎駿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單純無雜念的,光怪陸離的世界。同時又有許多簡單的,常常被忽視的道理。千與千尋包涵了太多導演自身對生活的體悟,其本質與內涵絕非是一個瑪麗蘇故事可以企及。我只是惋惜好資源都投給了一個爛劇本。我沒有任何時候用的上准備好擦眼淚的紙巾。與其製作巧用心思,不如好好講一個價值觀正常的故事。說到底,我們還是在看一群人,一段感動,而不是用不怎麼成熟的手段製作出來的蹩腳場景。人物的性格沒有靈魂,片面臉譜化,大部分都是走過場,即使再精心的人物設計都是走馬觀花。我相信「大海」的.用心,只是最該用的心用錯了地方。

這部電影居然有很多人說他好?我承認他的製作,繪畫,配音,都遠超國內水平,然而放到國際上也只能算中等。至於其他,呵呵……說白了,中國目前好的東西實在是太少太少,可以說沒有。

所以我決定看一看《千與千尋》洗洗眼睛,哀悼一下中國動畫。

大魚海棠觀後感(二)

拋開那些過度宣傳、飢餓營銷、販賣情懷等場外因素,為什麼許多人能夠接受《大聖歸來》而無法接受《大魚海棠》?

《大聖歸來》很安全,因為基本上沒有什麼內涵,大家看電影就是圖個熱鬧,看孫悟空多麼帥,打打殺殺嬉笑怒罵90分鍾就過去了。

但是看完《大魚海棠》出來的許多人,心口都是悶悶的。鯤是好人、湫是好人、全村的人都是無辜的好人,為啥都要陪著一個綠茶婊倒了八輩子血霉?尼瑪這是瓊瑤劇啊,這是瑪麗蘇啊,這劇情真TMD坑爹啊……

其實編劇在這里冒了很大的險,他不想走《大聖》在劇情和人設上的安全牌,他想探討的是,一個人為了心中的一個執念,到底值不值得一意孤行、背叛家園、辜負父母、傷害青梅竹馬的暗戀者?

而影片給出的答案是:值得。

這與許多中國人的價值觀和從小受到的教育都大相徑庭。

這讓我想到了《色戒》。女主人公王佳芝就是一個大家嘴裡典型的「三觀不正」的「綠茶婊」,因為一時執念的愛情,毀掉了整個計劃,累及身邊的戰友,卻保護了一個日偽頭子。

這不符合道德標准,但是這是值得我們討論的人性。

張愛玲就是因為被國人詬病三觀不正,其文學價值在多年以來被大大低估。還好有個李安,在幾十年後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讓我們有更多的討論空間。

讓我們回到《大魚》中的椿,她有寵愛她的父母,有為她默默付出的青梅竹馬,一生安穩平順已經被安排好——長大之後接替母親的事業,嫁給有權勢的掌管水的巫祝奶奶的孫子湫……作為一個女人,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

在片頭,年邁的椿卻說了這樣的話:每個人都一樣,吃飯、睡覺、喝水,在集體中,我們都是一樣的面目,一樣的動作,一樣溶解在人群中找不到自己的身份,最終泯然眾人……

從小受到的教育讓我們明白,我們是集體的一份子,因此,我們不能夠有越規矩的動作,不能夠有鮮明的個性,不能夠有過分的要求,事事要顧及他人,不能因為自己的特立獨行而干擾甚至傷害別人……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面目一樣的人,被規矩和紀律束縛,做著所有的人都在做的事情。

我們浸淫在儒家思想里太久,被集體觀念束縛太久,要從眾,不要特立獨行,一切要顧及社稷蒼生,為了集體要把自己放在最小……而《大魚》里的鯤鵬來自《逍遙游》,《逍遙游》所提倡的就是不累於外物的絕對自由,這種價值觀是與儒家思想背道而馳的。

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說,被外界束縛的人、活在別人眼光地獄中的人,已經喪失了其存在的根本,他認為:每個人有選擇的自由。

我有選擇我成為什麼人的自由。

我有選擇我到底愛誰的自由。

我有選擇我過什麼樣的人生的自由。

只有屬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才決定了我們的存在身份和我們與其他人的區別,才讓我們不會泯然眾人。

薩特又說,選擇「自由」的同時,必須承擔「自由」所帶來的一切後果。

一意孤行的椿,背叛身邊的一切,告別親人,喪失天神的身份,忍受無盡的痛苦,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翻倒乾坤,水淹家園,只是為了心中的一個執念,因為她覺得這值得。

這樣的女人,為了追求所謂的「自由」,累及旁人、辜負父母,卻最終實現了她的願望——觀影的大家憤怒了:她不能得到幸福!!!

其實不能怪大家吐槽這樣的劇情,因為讓我們接近和認同一個離我們很遙遠、令我們很陌生的價值觀,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於是我們選擇了簡化這一切,把它用一個「瑪麗蘇」就代替了。

但是大家想想,其實這樣是很不公平的。

--------------------------------------------------------------------------------------------------------

許多人都在義憤填膺地批判椿不懂規矩、任性妄為、大膽包天……但是,我能不能說,就是因為椿的幼稚和義無反顧,才令我而深深感動。因為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已經喪失了這種功能,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做到像椿這樣的純粹。我們要融入社會、注重社交和人際關系,我們正襟危坐、瞻前顧後、犬馬怖懼,唯恐有一點閃失。

那麼,在電影世界裡,難道就不能容我們在想像中幼稚任性一回?哪怕只是幻想一下,感受一下,什麼叫做「寧願辜負整個世界,也要做到心中執著的事、守護覺得值得的人」,難道連這樣都要遭到抵制么?

❽ 2018年精彩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觀後感參考

2018年精彩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觀後感參考

瘋狂動物城觀後感(一)

不斷跌倒,不斷失敗,也要不斷重頭再來,不斷嘗試,終將有所獲得。

當《瘋狂動物城》這部作品結束,整個電影院里回盪著主題曲《TryEverthing》,觀眾們卻遲遲不肯散場時,這是我心底里浮現出來的一句話。

朱迪作為一隻瘦小的食草類動物,兔子,原本應該像她的父母輩以及兩百七十五個兄弟姐妹一樣安分得成為一個弄明,但她卻夢想著將來有一天能夠在最繁華的城市——ZooToPia,成為一名光榮的警察。

讓她放棄安穩,選擇動盪未來的理由很簡單——盡她自己的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朱迪的父母曾勸誡她,選擇安穩才是最好的方式,不想要受到傷害,那就不要去嘗試未知的道路。就好比,在朱迪之前,就從未有過任何一種小型食草類動物渴望乃至成為過一名警察。

而為了成為一名警察,瘦小的朱迪付出了比其他大型動物多得多的努力,也承受了更多的默然、否定、非議、冷眼和嘲笑。

朱迪為了實現她的警察夢想,堅持了十五年,歷經了十五年的磨練,即便她以警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在中央警局依然受到了同事們的排擠和嘲笑,只因為她是一隻瘦小的食草類動物,兔子。

盡管如此,她卻依然從未放棄過夢想,就像小時候她和狐狸搶門票時說過的那樣,她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放棄。

夢想,就是用來實現的。我們的每一個昨天都在變多、變長,那是因為我們的每一天明天都在變少。有生之年,如果什麼都不去實現,只是單純的生活著,那不是,太無趣了么?

有夢想,然後努力著去接近它,起早貪黑,不知疲憊,即便偶爾迷茫,偶爾失望想要放棄也無所謂,只要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走慢一點也沒什麼。哪怕夢想最終並未實現,但遲暮之際,回首一路經歷坎坷,我想也能笑著流淚。

與朱迪的相遇,經歷頗多磨難,讓他袒露內心,曾經的他也像朱迪一樣,心懷寬容,或許想著讓世界更美好。但猜忌、歧視、謾罵、侮辱,讓他墮入深淵,其實他的內心是柔軟的,盡管他嘴上總是賤賤的,但他還是盡全力幫朱迪去破案。

很多時候,人雲亦雲才是最大的悲哀,我們沒有親眼確認過,沒有經歷過,沒有體會過,就因為所有人都說"狐狸是狡猾的",就直接將無辜的人牽連進來,打上無謂的標簽。

要知道,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經歷過他所經歷的,沒有去了解過他的人,沒有資格去妄加評論。言語上的暴力,很多時候比起拳打腳踢更傷人,身體上的一些疼痛,遠不及鑽心蝕骨的千百分之一。

朱迪和尼克算是彼此成全,尼克幫朱迪一步步實現她的夢想,而朱迪幫助尼克逐漸獲得他人的認可。

有時候,我們生命中偶然卻又必然遇到的人,會無意中引導我們走上離夢想最近的道路,也許兩個人一起努力做著一件事情,等到最後抬頭時,卻發現夢想觸手可及。

我相信所有的付出和努力,終究會有回報,即便成功來得很晚,但我們也能在努力地道路上,成為更好的自己。

嘗試一切,總有所獲!

瘋狂動物城觀後感(二)

今天下午去電影院看了《瘋狂動物城》,整個影片給我的感觸很多!

一隻食肉動物和一隻食草動物站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本能的會害怕一隻食肉動物,可是在這可怕的外表下究竟又是怎樣的呢?難道外表看起來溫順可愛內在就是好的嘛?我們往往被一些東西的外表所迷惑,影片中一隻溫順柔弱的綿羊在背後導演了好大的一場陰謀,食草動物在動物之城占的數量是不少,可是這也不能成為綿羊想統治整個動物之城的理由啊!難道誰的數量多誰就是老大嗎?就像老師說的我們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安安分分的做好自己比什麼都強。

究竟誰可以發狂?難道只能是食肉動物會對食草動物帶來威脅嗎?食草動物就不能發狂嗎?在社會中我們一般情況下會同情弱者,認為弱者就是需要幫助的對象,其實有的時候也要分情況,有句話不是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嗎,可能我們一時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沒有真正了解究竟是怎麼回事誰也不好說,固有的成見迷上了我們的眼睛,影片中,一隻慢的不能再慢的樹瀨卻是一名飆車高手,一隻兔子有時會承認自己是一隻狡猾的兔子,一隻狡猾的狐狸在兔子的嘴中有時是一隻傻傻的狐狸,黑社會老大的手下是高大的北極熊自己卻是一隻像老鼠一般大小的動物,這些極大的反差提醒著我們,我們認為的不一定是對的。

在文學與藝術為人類本體創造的諸多喻體中,動物無疑是最貼切的那一個。這種歷史悠久的比喻手法有著樸素的科學起源。一方面,達爾文揭示了進化之於人類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動物性和人性之間冥冥之中有著密切聯系。就以片中的兩位主角為例。"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狐假虎威"這兩句在文化中積淀下來的俗語輕而易舉地浮現在每一個人的腦海,構建了朱迪兔和尼克狐在觀眾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前者活潑善良,後者狡猾老道。事實上,影片一開始便是利用,抑或是說順從了人們的這種固有看法,把二者完全刻畫為觀眾期待的模樣。但當你看完全片,才發現自己早就進入了主創們的思維"圈套"中——《瘋狂動物城》要講的,正是一個反偏見的烏托邦故事.

夢想不顧一切,勇往直前雖然在影片中老生常談,但你所追求的夢想和生活,現實中總有人會實現。與其對別人說你現在的生活是我曾經的夢想,不如自豪的說我現在的生活就是我曾經的夢想。而這一切都在於你現在的努力,和對夢想堅持不懈的信仰。

❾ 電影《八月照相館》觀後感想

余永元經營著一家照相館,他時常帶著微笑,坦然的面對生活,照相館里掛著不同的照片。女交警金德琳由於工作關系,每天都要到照相館沖洗照片,因此認識了老實得得永元。天真可愛的德琳和老實的永元一起撐傘散步、講些瑣事,日久生情,不可收拾的愛上了對方。但永元卻有著難言之癮,季節更替,八月過去,故事從夏天講到了冬天。永元為自己拍了一張微笑著的照片,德琳在冬天的雪地里看到了在閉門的照相館櫥櫃中的自己的照片.......

電影很平淡,岩鏈甚至是需要很大耐心才可以看完的。講訴一個知道自己快死的的男人如何對待愛情、親情和友情以及自己的職業。永元的生活除了經常去醫院之外其他看起來還是一個平常人該有的生活,每天去照相館給人照相、沖洗照片,參加朋友聚會和紅白喜事,買菜回家做飯,照顧父親,忘記不了自己曾經的感情......死亡的逼近沒有讓他害怕和恐慌,他分分秒秒的都在享受著生命最後的時光,很平淡,但他知道這最珍貴。他沒有歇斯底里的悲傷,沒有自暴自棄的墮落,沒有去做自己這輩子想做卻沒能去做的事,他只是按照原來的生活軌跡生活著,更多的考慮別人,感悟生命,。他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都藏在自己的微笑里,自己去承受哀傷和恐懼,留給別人的一直都是難忘的微笑。

金德琳的出現是他生命的最後最美麗的事情,他和山激她之間沒有轟轟烈烈的歡笑和眼淚,只是互相陪伴,甚至都沒有說過一句我愛你。永元把美好的回憶留給了德琳,把她的照片留在了照相館里,最後留下一句:愛情也會變成永遠的回憶,你讓我在美麗的愛情中悄然離去,我要對你說:謝謝,再見!

電影對於細節的刻畫很真實,有的鏡頭意味深長。

一、永元參加完葬禮回到照相館遇到急著沖洗照片的德琳,也許是葬禮的影響,永元有點不想工作,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工作,並且買了雪糕給德琳道歉。他兩站在大樹下吃著雪糕望著八月艷陽高照的天空時都莫名的笑了起來,我覺得永元的笑是因為如陽光般絢爛的德琳的出現消除了葬禮給他帶來的陰暗面,而德琳的笑也許只是陪著永元笑又或者只是因為一塊夏日的雪糕。

二、特別喜歡永元和姐姐吐西瓜籽那段,兄妹兩的默契十足,避開了尷尬了話題,相視一笑的在那玩兒這個游戲。可以想像永元的童年,也應該是和姐姐這樣開心的度過的吧。

三、德琳的工作不順之後來到照相館讓永元修她的相機,這一段完美的展現了德琳天真可愛的性格,猜星座、猜年齡、猜婚姻狀況,搞得永元有點不知所措,那個笑著調整風扇讓風吹向准備午睡的德琳的動作似乎在說:這姑娘真有意思。。。。。。愛情好像也是從這里開始的吧。

四、當德琳在炎熱的午後提著笨重的東西艱難的行走在街道上時,永元的紅色摩托車飛馳而過,他似乎在車子行駛五十米的時間內糾結清楚了要不要回去載她一程,而德琳從永元過去到回來這段時間的表情變化實在是非常有意思,似乎早就料到永元會回來的那種笑,很可愛。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經常經歷這些呢?而鏡頭的主逗棗襪角始終是德琳,永元的表情變化我們看不到,但完全可以想像的一清二楚。紅色小摩托載著兩個人行駛在陽光明媚的街道上,永元找了個無法拒絕的理由讓德琳摟著自己,微風拂過兩人烏黑柔軟的頭發,愛情一如這美好的八月,讓人沉醉。

五、永元之前的女友芝泳要永元拿掉櫥櫃里自己的照片,也宣告著兩人的愛情徹底成為了過去。與結尾呼應的是最後永元把德琳的照片放在了照相館的櫥櫃了,那是他們愛情的見證,而且一直在那裡。

六、那個德琳在車里向窗外的永元揮手再見的鏡頭很有意思,我想之前她肯定是裝睡不和永元說話,這姑娘就是這么調皮。

七、在派出所,喝醉了的永元受不了噪雜的環境徹底的發泄了一次,他嘴裡喊出的是:你們為什麼不閉上你們的臭嘴。實際上發泄的是自己對於自己如今處境的無奈和憤怒,老天爺讓他在最美好的年華里遇到了喜歡的人,卻也讓他身患重病不得不離開這個他愛得世界。

八、兩人結伴撐傘那段感動了很多人,女孩的傘很小,遮不住兩個人的身體。永元笑著拿過德琳打著的傘,並且把她拉近自己。這個鏡頭是個固定鏡頭,兩人從遠走到近,從動作一直拍到表情,沒有言語,只是幾個動作和默默的一起走在雨中。下雨的世界朦朦朧朧,就像兩人都沒有說破的愛情,心知肚明。

九、老奶奶來再一次照相那段很深刻,她想再好好照一張照片作為自己的遺照,一個將死之人面對著另一個將死之人,這一刻永元體味到太多。關於自己,關於他人,關於遲早會到來的死亡,關於一輩子,關於珍貴的生命,關於我們每個人到底要的是什麼。我們體會不到,是因為我們未曾經歷,但我們需要認真思考,這樣至少那些時刻到來時我們知道應該是何種心態來迎接它們。

十、關於永遠的父親,電影里有兩處重要的地方,一個是永元在暴風雨的夜晚來到父親房間躺在他身邊睡覺,我覺得這讓他有安全感,從小就是自己依靠的人在身邊心裡總會踏實很多。永元怕的不是暴風雨,他怕的是那份壓抑的心情和孤獨的處境,而父親可以消除這一切。另一個是他教父親使用遙控器的那段,看的差點哭。知道自己離開之後父親的生活肯定變得艱難,永元開始製作各種圖文並茂的說明書來以便死後父親能獨立使用那些電器。他坦然的面對死亡,只是牽掛著自己身邊的人,想像著沒有自己的世界,他能做的就只是生前多做一些能做的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情。

十一、在游樂園里,德琳買了冰淇淋和冷飲給永元,怎麼會有人讓人又吃冰淇淋又喝冷飲呢?德琳只是想對永元好而已。她為他擦去瓶口的灰塵,笨拙的把冷飲遞給永元。這里德琳遞水時是掌心向外的,所以永元拿的時候需要扭曲一下自己的胳膊才能拿到,真的是很有意思,完全就是兩個純情少男少女,這樣的愛情如今實在是太少了。

十二、兩人晚上回家一起走在路上,永元講了一個鬼放屁的故事,這個故事實在是。。。。。可就那麼自然而然的,德琳挽上了永元的胳膊,在昏暗的路燈和滿地的枯黃樹葉以及溫馨的鬼故事的陪伴下,兩人就那麼幸福的散步。後來這個故事被德琳講給了自己的同事聽,聽睡著了,一些事情只有在兩個有感覺的人之間才真正有意義和有趣,才會成為感情的催化劑。就像我對別人說我的爸爸說大山裡面養的雞比較有營養這件事,沒人會感興趣,可就會有一個人因為這件事和我一起開心的笑。

十三、永元發病住院了,照相館一直關門,德琳天天徘徊在門前卻始終見不到永元。於是她寫了封信塞進了照相館,可還是沒有永元的身影。他就那麼突然地消失在了她的世界裡,終於有一天,德琳拿起了石塊砸爛了照相館的玻璃,那個鏡頭很真實很真實。有的人突然地離開,了無音訊,我們這個時代通訊的發達決定了你遲早會得到他的消息,知道他為什麼離開。德琳不能,她只能胡亂的猜忌,擔憂,卻始終得不到一個答案。照相館就在那裡,回憶就在那裡,那個人卻不見了,夢想隨著一聲玻璃破碎的脆響,也碎了。

十四、出了院的永元來到照相館看到信和玻璃似乎明白了這一切,打聽到德琳換了工作,坐在咖啡廳的玻璃後面遠遠的望著德琳,用手在玻璃上撫摸著德琳的身影,看著她離去。他只能這樣,不再闖入她的世界是最好的做法,就像當初德琳突然闖入自己的世界一樣,永元突然地離開了德琳的世界。她會慢慢忘記他,留下那段干凈美麗的回憶。而她讓永元最後的生命有了愛情的陪伴,滿意的離開了人間。

十五、最後,永元做了三件事。他給德琳寫了信並且翻看了自己的相冊,就像是在翻看自己短暫而又美好的一生。他為自己拍了一張照片作為遺照,那個笑容的最後定格也表明了他的心情,他很感謝這個世界給他的一切。就像那個老太太,安靜地迎接死亡。他把德琳的照片放在了櫥櫃里,這樣德琳路過照相館就能看到。冬日落滿雪花的街道,照相館前站著一位美麗的姑娘,看著自己的照片,回憶著這個照相館的主人的笑容,溫暖著自己的心。其實她也想說一句:謝謝,再見!

平常的事才會真正觸動我們的心靈,也會感悟良多。現在已經到了九月,陽光依然明媚,天空下還發生著很多平常的故事,我們都是主角。有時候回憶起過去的年代,那些美好歷歷在目,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永不退色......

❿ 致敬英雄電影觀後感

看完致敬英雄電影後,又讓我對消防員這一職業更加肅然起敬。這是一部2019年全國消防月重點宣傳影片,改編自父子兩代消防人的真實故事,記錄了轉制後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精神風貌,演繹了「烈火藍軍」的英雄情懷。

該片總監制柴俊介紹,電影從2018年初開始策劃,主創團隊及演職人員大部分來自退伍兵。柴俊先生表示,希望通過小團體的力量影響更多人,讓公眾了解消防知識,關注消防群體,支持消防事業。同時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從源頭上保護自然,讓消防救援防患於未然。

2019年11月5日,由浙商總會影視文化娛樂委員會主辦的《致敬英雄》電影公益點映禮在浙江杭州舉行,多位影視人「西湖論戲」,以該影片致敬消防救援英雄。

活動現場,電影官方預告片首次亮相,電影真實還原了一幕幕消防救援現場:塌方泥石流、烈焰火場、沖天爆炸扣人心弦,親情、愛情、戰友深情交織感人……「大愛」和「小情」間再現了英雄群體背後的矛盾和取捨,形成了豐富的戲劇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