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兵臨城下電影2018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兵臨城下電影2018

發布時間: 2023-05-18 06:09:49

1. 你會如何評價《兵臨城下》這個電影呢

這部電影選用普通演員塑造出了更廣泛的二戰期間蘇聯紅軍的英勇,從美國人的角度也真實的再現了有歷史原型人物的瓦西里和岀自德國狙擊鄭亮脊學校校長之間的鬥志斗勇。人物很豐富,在民鍵滑族存亡時期,幾個主人喊滲公之間放下個人的感情,做出了犧牲,贏得了勝利。很好看,很回味。

2. 《兵臨城下》最後被瓦西里擊斃的德軍狙擊手歷史確有其人嗎

《兵臨城下》最後被瓦西里擊斃的德軍狙擊手歷史確有其人嗎?

影片《兵臨城下》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William Craig)創作的同名紀實小說,該書的英文全名是Enemy at the Gate: The Battle for Stalingrad。主人公瓦西里·澤索夫在現實中確有其人,瓦西里的原型在二戰中一共斃敵400餘名。因此,影片中的大部分人物形象在歷史上都是真實存在的。 片中澤索夫和康尼之間的決斗完全是虛構的。根據現代研究還沒有發現任何有關這場戰斗的證據。盡管沒有證據以及文字記載作證,但是在俄羅斯軍隊中始終流傳這樣的一個故事(由此也許可以推測這就是俄軍內部編造的傳聞由此來激勵俄軍士兵的鬥志)。在戰斗中喪命的德國人是納粹黨衛軍狙擊兵海因茲·托爾瓦德上校。德國人不願承認自己的高階將領遇害,於是對外宣稱在戰斗中被打死的士兵叫康尼。而根據澤索夫本人的說法,他在死者身上找到的身份證明則是托爾瓦德。

兵臨城下小孩為什麼告訴德國狙擊手 瓦西里的行蹤

小男孩是故意的,為的是取得德國狙擊手的信任幫助瓦西里,相當於按插在身邊的間諜。可能電影前大部分看的可能是小孩子一直在向德國狙擊手透露瓦西里的行蹤,但你看到最後就明白了。

《兵臨城下》中的瓦西里其人在歷史上最後戰死了嗎

瓦西里·扎伊采夫上尉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陸軍的一位著名狙擊手,同時也是美國拍攝的反映蘇聯衛國戰爭的電影《兵臨城下》的男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原型。他並沒有戰死,戰後瓦西里在基輔經營工廠,一直到去世前都住在基輔,享年76歲。

兵臨城下怎麼造瓦西里

笨,,,用蘇聯

電影兵陸顫臨城下瓦西的老師,就是那個跳躍過程中被德軍狙擊手擊斃的那個演員叫什麼?

朗·普爾曼
下面豆瓣網里的介紹,可以看看
:movie.douban./celebrity/1002688/

電影《兵臨城下》中記述的瓦西里是歷史上確有其人,請問他現在已經死了嗎?怎麼死的?

瓦西里·扎伊采夫,他是鏈悉茄1991年死的。怎麼死的沒有相關報道,估計是正常死亡的,畢竟那時他已經76歲了。

前蘇聯衛國戰爭中叫瓦西里的人很多,比較接近的原型是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維奇.扎依采夫,下面是他的生平:
蘇聯英雄 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維奇.扎依采夫 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 (1915.3.23 - 1991.12.15) 俄羅斯族,1915年3月23日生於車里雅賓斯克州葉利諾村一個農民家庭。曾就讀於馬格尼托哥爾斯克(註: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期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所在地)建築技術學校。 1936年加入海軍,後進入軍事經濟學校學習。衛國戰爭爆發時扎依采夫在太平洋艦隊服役,擔任普列奧布拉仁尼亞灣(Преображенье)駐軍某財務部門基層負責人(竟然是個會計!)。 1942年9月瓦西里.扎依采夫來到前線,從斯大林格勒方面軍62集團軍284步兵師1047步兵團指揮員梅捷列夫手中接過步槍。一個月後,少尉扎依采夫從梅捷列夫手中領到了「勇敢」獎章——此前他單憑一支普通的7.62毫米口徑步槍擊斃了32名希特勒分子。 從1942年11月10日到12月17日,瓦西里.扎依采夫射殺德軍官兵共計225人(平均每天殺6人!)——必須指出的是,這個數字裡面有11個是德軍狙擊手,其中包括海因茨.霍爾瓦利德(可能就是最後對決中的德軍狙擊手)。
瓦西里之所以出名不僅是因為他的狙殺神技,還因為他是個出色的教官:他受命組建狙擊手訓練組,為紅軍培養棚察出了28名優秀狙擊手。「徒弟」們不光要聽他講課,更需要經過他在火線上手把手的 *** 。 1943年1月扎依采夫受了極嚴重的重傷,所幸的是,莫斯科醫院的菲拉托夫教授挽救了他的眼睛 。1943年2月22日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維奇.扎依采夫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列寧勛章、金星獎章,他在克里姆林宮領取了「金星」。同年加入共 產 黨。 傷愈後扎依采夫返回前線。戰爭結束時他的軍銜是大尉,所在部隊位於德涅斯特河(烏克蘭、摩爾多瓦)一線。戰爭期間扎依采夫寫了兩本狙擊教科書,創造性地提出了至今仍被採用的「六人獵殺小隊」狙擊作戰方案——用三個狙擊二人小組(射手和觀測手)的火力來封鎖目標地域。 戰後瓦西里.扎依采夫復員,後來擔任基輔汽車製造廠的廠長。 1991年12月15日去世。 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維奇.扎依采夫獲得列寧勛章一枚,紅旗勛章兩枚,一級衛國戰爭勛章一枚。扎依采夫的名字被用來命名一艘輪船,它航行在第涅泊河上。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 以瓦西里.扎依采夫與海因茨.霍爾瓦利德(Хейнц Хорвальд) 的顛峰對決為題材拍了兩部電影:1992年的《死亡天使》,尤里.奧澤洛夫(註:《解放》《莫斯科保衛戰》《自由戰士》導演)執導、費多爾.邦達爾丘克(謝爾蓋.邦達爾丘克的小兒子)主演;2001年的《兵臨城下》,讓—雅克.阿諾執導,裘德.洛主演。 【《死亡天使》】1992年。

兵臨城下電影里德國狙擊手科尼格跟瓦西里誰的槍法好,他倆的槍有哪些特點?

德國的狙擊槍瞄準鏡的倍數會高一些,2到6倍之間,這樣就能瞄準遠距離的目標。瓦西里的莫辛納甘步槍,瞄準鏡3.5倍,一般射擊600米內的目標。其實也不是倍數越高越好,只能說側重點不同吧。
我認為瓦西里比上校年輕,射擊精度會高一些。但是少校的經驗和直覺,是要超過瓦西里的。瓦西里也很出色,他是被蘇聯宣傳部門神化了的人。而少校現實中的狙神。

兵臨城下中那個德軍少校狙擊手的名字是?

埃爾溫·科尼格(確有其人)
Maj. König (電影中的名字)可以翻譯成科尼格(科寧格隨便什麼發音差不多的)少校
英文字幕的是 konig
電影中該是毛瑟98K狙擊步槍

電影兵臨城下中,瓦西里打傷德國狙擊手之後,他們跳舞慶祝時候的音樂,狂求大神幫助!

曲目:
The River Crossing to Stalingrad 15:14
The Hunter Bees the Hunted 5:53
Vassili』s Fame Spreads 3:40
Koulikov 5:13
The Dream 2:35
Bitter News 2:38
The Tractor Factory 6:43
A Sniper』s War 3:25
Sacha』s Risk 5:37
Betrayal 11:28
Danilov』s Confession 7:13
Tania (End Credits) 6:53

3. 兵臨城下電影劇情 兵臨城下劇情簡介

1、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是一個威震部隊判培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瓦西里的戰友——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跡,令瓦西里的形象更為高大。

2、然而,坦妮婭的出現,讓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時迷戀上了這個颯爽女兵。但昌沖謹塔妮婭喜歡的是瓦西里,這讓丹尼洛夫大為妒忌。另一方面,德軍派耐基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決斗。

4. 如何評價兵臨城下有什麼亮點

《兵臨城下》評價該劇開場一系列戰爭場景,可以與《拯救大兵瑞恩》相提並論,或者從狹義上而言就好像是兩個人在摧毀斯大林格勒的時候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一樣

很顯然納粹分子就是貓,而俄國人則在擔心自己會是那隻老鼠。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在神槍手與神槍手的較量這個核心故事上,並且不必介意那些混亂的南腔北調或者是那段非常不靠譜的愛情故事副線。

《兵臨城下》亮點有3處

1、這部影片是真實故事改編的,它客觀真實地再現了俄羅斯的民族精神,同時也是在眾多好萊塢美國戰爭題材影片中少有的俄羅斯戰爭題材影片。這部影片,從俄羅斯戰爭題材的角度再現了俄羅斯的民族和氣概,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民族精神。



劇情簡介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瓦西里的戰友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跡,令瓦西里的形象更為高大。

然而坦妮婭的出現讓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時迷戀上了這個颯爽女兵。但塔妮婭喜歡的是瓦西里,這讓丹尼洛夫大為妒忌。另一方面,德軍派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決斗。

(4)兵臨城下電影2018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瓦西里·澤索夫演員: 裘德·洛

真實歷史人物。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十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

2、康尼少校演員 :艾德·哈里斯

真實歷史人物。德軍派出的頂尖神槍手,彈無虛發,是德國「措森狙擊學校」的校長。瓦西里的名聲引發了他的極大興趣,勵志要與其決一高下並消滅對方。

5. 電影《兵臨城下》的結局問題

華西里和搭檔(就是向賀魯曉夫推備迅薦說我們需要一個英雄來鼓勵民眾的信心那人)被將軍(就是對手)逼在面牆後面,搭檔由於之前做了件仿型此對不起華西里的事(這事兒有點兒背叛、不負責的味道,具體我不記得了),於是主動捐軀,被將軍射死後,由於當時是下午,夕陽正照向將軍埋伏的地方,陽光使將軍的瞄準鏡反光,然後華西里判斷出了將軍埋伏的地方,射死了華西里的搭檔後將軍以為射死的是華西里,於是從埋伏的鐵板下出來了,然後沒走幾步被華西里近距離瞄準了,這次華西里沒有猶豫、沒租燃有手軟。這是根據真實事件和人物改編的電影,據說二戰狙擊手射殺敵方人數的統計排行中,華西里和那將軍都排第一,殺了四百人,有趣的是華西里殺的四百人里包括那將軍。

6. 怎麼看待《兵臨城下》在B站評分只有6.4

序言:說到國內的評分平台,我們可能會想到豆瓣。但是因為豆瓣上如果沒有看過原作也可以進行評分,所以說還是不太可信的。除了豆瓣之外,現在還有一個b站也可以對電影進行評分。電影《兵臨城下》在b站上的評分只有6.4,在豆瓣上的評分卻8.5分。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b站上的評分如此之低。

三、b站的受眾

b戰是國內最大的二次元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引進了很多電影。b站上受眾大多是因為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會更尊重事實,而相對於豆瓣來說,可能會關注更加的關注電影的藝術。美好的故事符合人類邏輯,基本上就可以獲得高分。兩個平台打分的基礎不同,所以《兵臨城下》的評分不同。

7. 兵臨城下電影劇情介紹

巨大林格勒戰爭中,瓦西里是一個威震軍隊的狙擊兵。他的好槍法彈無虛發,令對手望而生畏。

為了更好地激發鬥志,樹立榜樣,瓦西里的隊友——蘇聯文宣部軍人丹尼洛夫在報刊上很多發表瓦西里的英雄人物事跡,令瓦西里的品牌形象更加高大。

殊不知,坦妮婭的出現,讓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與此同時痴迷上這一英姿颯爽女軍。但塔妮婭喜歡的是瓦西里,這讓丹尼洛夫大幅嫉妒。

另一方面,二戰德軍派遣了她們的阻擊手德尼,讓同時狙擊兵的他對抗瓦西里。在戰火紛飛的競技場上,瓦西里和德尼開始了互斗的對決。

《兵臨城下》是由派拉蒙影業公司、環球影業等聯合出品,讓·雅克·阿諾導演執導,裘德·洛、艾德·哈里斯等出演的戰爭影片。

8. 《兵臨城下》這部電影是真實的故事改編的嗎

電影《兵臨城下》是根據《war of the rats》,《The Battle for Stalingrad》,《Enemy at the Gates》三本書改變的。其中前2本為半史實小說,《Enemy at the Gates》是由Willian Craig 所寫的歷史文獻,站在比較中立的立場,詳細記載了從藍色計劃到德國第6集團軍投降的全過程。電影《兵臨城下》中許多人物都是真是歷史人物,現摘錄部分人物的命運如下: Lt. Vassili Zaitsev (電影中主腳)在斯大林革勒共射殺242名德軍。11月23日在一次行動中被地雷炸傷,暫時失明。1985榮獲蘇聯英雄,後定居在基輔,並當上了一所工程學校校長。 Sgt. Tania Chernova (和Vassili做愛的女狙擊手)和電影中不同,Tania 是金發美女,(照片上稍胖)不是猶太人,也從來沒有上過什麼莫斯科大學。41年爺爺奶奶在明斯克被德軍殺害後參加了游擊隊,42年9月加入正規部隊到達斯大林革勒。在她的自述中曾和Vassili數次做愛,其中一次在行動中的伏擊點。和Vassili分開後一直在苦苦尋找她的戀人,直到1969年得知Vassili已經康復並和另外一個女人結婚。 Poitical Commissar Kuzma Gurov( Vassili的情敵)被子彈打中胸部受傷,後為碦山地區第一書記。書上有其照片,長得極其猥瑣,不可能成為Vassili的情敵。 Poitical Commissar Nikita Khrushchev(就是赫魯曉夫,電影中矮胖的那位)最後爬到了權利的最高峰。1964年承認在斯大林革勒大量德國俘虜被槍殺。 Field Marshal Erich von Manstein (曼斯坦因,頓河集團的指揮官)戰後成功地逃脫了對其戰爭罪行的懲罰(主要指縱容屠殺猶太人和44年在第耶伯河地區的焦土政策)。後來大量寫回憶錄,指責鮑盧斯沒有在11月帶領第6集團軍突出包圍圈。但實際上曼斯坦因從來沒有把突圍行動必須的行動方號-Thunderclap給鮑盧斯。 Field Marshal Friedrich von Paulus(鮑盧斯,第6集團軍指揮官)被俘虜後與蘇聯合作,在反納粹聯盟上簽了字。由於此舉,其妻子被蓋世太保抓走,投入集中營,死於1949年。 1952年鮑盧斯回到德國,靠微薄的年金生活,每天的生活是寫信給各個二戰研究所,為自己在斯大林革勒的表現辯護。1957年病逝,在他生活的最後幾年,大力宣揚共產主義,認為共產主義是戰後歐洲的唯一希望

9. 電影《兵臨城下》觀後感

今天,我在家觀看了一部叫做《兵臨城下》的二戰電影,引得我感慨無限啊!

《兵臨城下》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次非常著名的戰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片中一位年輕的蘇聯狙擊手與一位經驗豐富族猜拆的德國狙擊學校校長的巔峰對決。

在這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人是那個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你一定會懷疑自己的眼睛看錯了吧!沒錯,就是那個連槍都抬不起來的丹尼洛夫!

如果你用心想一想的話,還才是會發現他身上也有很多優點呢!比如說他遇到事情非常沉著冷兆棗靜。開始的戰爭中,當他的戰友們都倒下了,只剩下他的時兆帶候,他知道躺在死人堆里裝死,保全自己,等待時機為戰友報仇。要是換做我的話,肯定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麼辦!

再次,他在軍事謀略方面很厲害,他通過自己強大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無孔不入的宣傳能力,使主角瓦西里一舉成為萬眾矚目的`英雄,還鼓舞了全蘇聯人民的士氣。讓全國上下產生了對納粹法西斯的必勝信心。扭轉了蘇聯當時士氣低迷,節節敗退的局面。

最後,他有很大的奉獻精神。在最後一場瓦西里與德國狙擊手康尼的巔峰對決中,他為了使瓦西里取得最後的勝利,通過犧牲自己的生命暴露了康尼的位置,讓瓦西里成功狙擊到了康尼,使蘇聯在這場信心大戰中取得了最終勝利。

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比如像丹尼洛夫一樣永不放棄,無私奉獻……,但最重要的是「任何錯誤都是致命的,無論它多麼微小!」

10. 電影《兵臨城下》人物

瓦希里·扎伊采夫上尉是一位有名的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陸軍狙擊手,他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於11月10日至12月17日之間共擊斃了225名德意志國防軍和其他軸心國的士兵與軍官而一戰成名。在二戰期間共擊斃德軍400名。由他培訓的狙擊手共斃敵約一萬名。戰後他被提升為陸軍少將。蘇聯電影《兵臨城下》的男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原型。瓦希里·格里高葉維奇·扎伊采夫上尉是一位有名的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陸軍狙擊手,1942年一直到11月10日之前,瓦西里就以傳統的莫辛-納甘步槍一共擊殺了32名軸心國的士兵;在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之間,瓦西里總計擊殺大約242名敵軍。不過真實數目可能更高,有的人認為甚至可以高到400人左右。人物生平瓦西里出生於耶勒寧斯科耶(又稱為亞列寧斯科亞),於烏拉山脈長大。瓦西里的姓氏「扎伊采夫」這個名字在俄語與"野兔"有相近的意思(同字根)。在前往斯大林格勒前,服役於蘇聯海軍擔任岸勤人員,直到他從報章雜志得知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慘烈之後,就自願加入這一場有史以來最殘酷的會戰。柴瑟夫被分派到蘇聯陸軍第62軍第284步兵師第1047團(1047th Rifle Regiment of the 284th Rifle Division of the 62nd Army)。 瓦西里由於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成名,所以俄國人在斯大林格勒的拉祖爾化學工廠(Lazur chemical works)成立狙擊學校並由他親自負責訓練。由於扎伊采夫的姓氏涵義的關系,因此所開辦的狙擊手學校訓練出的學生又被昵稱為「小兔兔」("Zaichata";瓦西里當然就是那隻「老兔子」了!)。在安東尼.畢佛(Antony Beevor,前英國第11輕騎兵中隊軍官,現任歷史學家)所著的"斯大林格勒"中,畢佛認為在拉祖爾化工廠所開辦的學校正是第62軍以及蘇聯陸軍的"狙擊手運動"的濫觴,部隊之間開始舉辦訓練營並且宣揚狙擊法則,以大鍋炒的方式為訓練原則,學員與官兵們熱烈地彼此互相交換關於狙擊技巧與戰術的想法以及原則等。根據一項估計,柴老兔一手帶大的柴小兔崽子們,一共造成超過三千個軸心國官兵的慘重死傷。瓦西里服役至1943年1月,眼睛因為地雷炸傷而退役,之後他由維拉米爾·費拉托夫(Vladimir Filatov)教授照顧,並且治療他的眼睛。瓦西里最後重返戰場,並且參加德涅斯特河戰役,當時已經官拜上尉了。戰後瓦西里造訪柏林,並與軍中同袍們相見。同袍們贈送一把新的狙擊槍給他,上面刻著:「敬蘇聯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在斯大林格勒殺死了超過300個法西斯份子。」 ("To the Hero of the Soviet Union Zaytsev Vasily, who buried in Stalingrad more than 300 fascists.";目前這把槍保存在伏爾加格勒博物館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區)。之後瓦西里便在基輔經營工廠,一直到去世前都住在基輔,享年76歲。狙擊之王論戰績,蘇聯英雄、功勛狙擊手扎依采夫並不那麼顯赫,總共消滅250名敵人。而二戰中消滅300名以上敵人的狙擊手在蘇軍中就有20多人。然而扎依采夫在軍史學家眼中聲譽最高,這不僅是因為他為狙擊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且是由於他戰勝了德軍最著名的狙擊手之王科寧斯。1942年秋,蘇軍的狙擊兵們在斯大林格勒防禦戰中大顯神威,令德軍吃足了苦頭。軍事記者們更使62集團軍284步兵師1047團的狙擊手扎依采夫准尉名聲大噪——他曾在10天內擊斃42名德軍士兵。希特勒的將軍們決定拔掉這顆釘子,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部要求將德軍的王牌狙擊手調來斯大林格勒前線專門對付扎依采夫。重任落在了德軍柏林狙擊兵學校校長科寧斯上校的肩上。從柏林飛抵前線的科寧斯率先開始行動。他打死了兩名蘇軍狙擊手——每個都是一發命中。這是決斗的挑戰書。科寧斯以行動宣告了他的到來。接下來,雙方都在為這場決戰進行准備。前線一片寂靜,只有零星的炮聲和飛機轟炸聲偶爾響起,此外,連狙擊手們的槍聲也似乎銷聲匿跡了。這段時間,扎依采夫和夥伴庫利科夫研究了從馬馬耶夫高地到「紅十月」工廠這一段前線,標下了所有的地形、地物:瓦礫成堆的街道,樓房的斷壁殘垣,折斷的柱子,被焚毀的汽車……有上千個德國狙擊手可藏身的埋伏點。扎依采夫清楚,科寧斯就躲在其中一處。[1]身後相關2006年1月31日,瓦西里·扎伊采夫的遺體以隆重的軍禮被重新遷葬到馬馬耶夫崗 (Mamayev Kurgan)。由於瓦西里的遺願是希望將他的遺體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紀念碑下,所以他的的棺木被埋葬在紀念碑旁;碑上則寫著瓦西里的名言:「我們沒有任何撤退的餘地。」(事實上該語出自赫魯曉夫,就是擔任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總委,"political commissar"。)相關傳說德軍士兵海恩茲·托爾伐特(Heinz Thorvald)的步槍瞄準鏡,據傳是柴瑟夫最寶貝的戰利品,目前展示在莫斯科的陸軍博物館,不過這整個故事並沒有被確認,因為所有的蘇聯軍事報告也皆未提及。瓦西里的自傳《Notes of a Sniper》中提到他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其實遭遇的對手應該是「海恩茲.托爾伐特」,瓦西里是依據從被擊斃的屍首上所搜出的身分證明文件而得知。這個名字後來由一位名為「大衛.羅賓斯」(David L. Robbins)的作家用在1999年出版的小說"老鼠之戰"(War of the Rats)中出現,羅賓斯稱托爾伐特是一位黨衛隊的上校,而且還根本就是位於德國佐森(Zossen)國防軍狙擊學校的總教官。馬豪斯·海茨瑙亞(Matthäus Hetzenauer),國防軍狙擊冠軍。歷史學家曾經不斷質疑這個似乎虛構的高手是否真的存在,不過下面的幾個理由臆測出歷史上從無此人過:沒有紀錄能指出黨衛軍曾經參加過斯大林格勒會戰. 黨衛軍本身的狙擊手人數屈指可數,而且黨衛軍戰功並不將狙擊視為重要考核,所以放冷槍其實是國防軍的粗活。 不會有哪個狙擊手會身居要津官至上校(Standartenführer),身為狙擊手就是被指望來幫忙扭轉戰況的,帶頭指揮往前沖鋒陷陣與躲起來放冷槍是完全互相悖逆不可能一起實現的。 即便到了戰爭末期,有明文記載德軍第一名黑白無常君也不過是個21歲的"二兵"(Gefreiter),叫做"馬豪斯·海茨瑙亞(Matthäus Hetzenauer),一共345人命喪他的右手食指下,根本還不到科尼希的"擊斃超過400人"的紀錄。 斯大林格勒戰役為前蘇聯抵抗當時德軍的進攻畫下了時代的轉捩點,在異常艱苦的狀況下,前蘇聯的政宣文工為了保持龐大部隊的戰斗精神,本來就會捏造充斥著一堆謊言來增進部隊士氣,尤其當時戰況在如此不明朗也不樂觀的情形下。附記費奧多·歐克洛普科夫(Fyodor Okhlopkov),蘇維埃英雄以及列寧勛章得主。1942年9月13日,德國第六軍與前蘇聯第62軍在馬馬耶夫崗打響斯大林會戰。該高地僅有102米高,但是可俯瞰全市,因此該高地的爭奪戰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不過據記載,馬馬耶夫崗盡管被俄軍布置溝壕如犬牙交錯,鐵絲絆網夾雜地雷,有固若金湯樣,然而還是在德軍的猛攻下,一天之內就失陷了。 其實"老鼠之戰"本身並非大衛·羅賓斯命名,其典故出自該戰役中自嘲自諷的德軍官兵,說這是"wir haben einen Krieg der Ratten.",因為兩軍交戰激烈程度僅有一牆之隔,連對方的呼吸聲都清楚可聞。德國官兵還說,"就算佔領了廚房還有客廳要打上一場"(wir haben einen anderen Krieg, zum des lebenden Raumes herunterzunehmen, sogar, das wir bereits die Küche besetzten.)。 就以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而言,蘇俄以其人口數量比例而產生造就了許多知名的狙擊手,其中很多人都以龐大的殺人數字成名。例如蘇聯陸軍狙擊排行榜的狀元,隸屬第4步兵師的米海爾·伊爾伊奇·蘇可夫(Mihail Ilyich Surkov, 4th rifle division)就以702人領先第二名隸屬第259步兵團的瓦西里·科瓦強禔拉澤(Vasiliy Shalvovich Kvachantiradze, 259th rifle regiment)534人,以及第三名隸屬第1122步兵團的伊凡·希多倫科(Ivan Sidorenko)500人。因此,有人指出瓦西里的事跡並沒有什麼獨特的,因為還有其他49位蘇聯狙擊手的成績排在扎伊采夫前面。 蘇聯狙擊手排行榜中最特別的是第八名的費奧多·歐克洛普科夫(Fyodor Okhlopkov),這一位道道地地的雅庫特人有如他彎弓射大雕的先祖一樣(西元13世紀時雅庫特族與蒙古一起被成吉思汗統一),如果連他在冬季戰爭中的戰績一起計算,一共是541人(也有一說是429人)。 雖然說蘇聯狙擊手的戰績輝煌,不過都是經過為了振奮士氣的政工文宣戰報所報道的,本來就有誇大的嫌疑;更諷刺的是有的狙擊手擊殺確認是「依據理論上」來認定的。 目前狙擊手的成績認定中,盡管有所爭議,然而席摩·海赫的紀錄依舊有可信度,費奧多·歐克洛普科夫的紀錄沒有傳出過爭議;至於本篇的主人翁瓦西里,一樣也是貨真價實。相關電影作為柏林影展的開幕片,《兵臨城下》是根據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紀實小說改編,瓦西里也是確有其人,按照當時蘇聯的宣傳,瓦西里在二戰中一共斃敵400餘名,他繳獲德軍狙擊手的步槍瞄準鏡至今還在俄國的軍事博物館里展出。這部極富傳奇色彩的影片同時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千萬美元,主要演員基本上都是走紅於好萊塢的英國明星,其中有近年來憑借奧斯卡大贏家《莎翁情史》《伊麗莎白》迅速走紅的約瑟夫-費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現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硬漢形象的艾德-哈里斯(《勇闖奪命島》),在1999年的熱門冒險影片《木乃伊》中飾演可愛的女探險家的瑞切爾-薇茲也在影片中再顯身手,與裘德-洛上演一場「火線戀情」。 《兵臨城下》的幕後總指揮是一位「影不驚人死不休」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他在1991年執導的《情人》一片手法大膽、惟美,賦予這部三級作品相當的藝術性,可以稱得上是驚世之作,所以就連一向「守身如玉」的梁家輝也被不知不覺誘惑了一把,接拍了那部「露而不賤」的感官大作。繼《情人》之後讓還拍攝了一些頗受爭議的作品,部分作品由於歪曲事實而受到了批判。好在這次的作品已有史學家評論基本忠於史實,相信傳奇的故事背景,曲折緊張的情節,融合讓氏惟美的情愛描寫一定會讓影片極具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