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陽台上》和《過春天》,從青春的不同剖面,道盡相似的故事!
一個因拆遷而起,一個圍繞著走私講故事。
一個發生在上海,一個發生在港深兩地。
一個劇情看似寡淡,一個節奏緊湊刺激。
同期上映的電影《陽台上》、《過春天》里,主角都是在生活邊緣掙扎的少年人,像是從青春的不同剖面,道盡相似的故事。
從 社會 的底層撕開口子,透過青春去看人生。
《陽台上》的故事發生在上海。22歲的張英雄是外地人眼中「買套房子、娶妻生子、咪咪老酒」的上海本地人。實際上他和父母一直擠在一套並不寬敞的老宅子里。終於迎來拆遷,賠償的金額卻遠不如預期,按張父的說法,甚至不夠他們買個廁所。
《過春天》里的劉子佩,在香港上著中學,卻要靠倒賣手機殼、給同學貼手機殼來積攢零花錢。她的父親在香港早有家世。她的母親,窩在深圳日夜搓麻從未去過香港。
這是兩部影片同樣讓人喜歡的地方——它們滿屏青春氣息,但不僅僅是普通青春少年無關痛癢的煩惱。從小處著眼,在大城市小人物的生活點滴間勾畫出光鮮背後被人忽視的灰敗與掙扎。
以故事帶出問題——成長於此的少年,他們眼之所見的究竟是何樣的光景,又將成長為怎麼的成年人?
那些眉目日漸渾濁的中年人,是青春的反義嗎
22歲的張英雄在電影里是典型的南方男孩兒長相。小臉,細長眼睛,五官並不濃烈。寸頭眼鏡,白T大褲衩,一雙塑料純色人字拖。流入人群便被淹沒。
大眼鏡將表情掩去大半。打 游戲 、面對父母、跟蹤「仇人」時,他都是一副木木的表情。走路時永遠只有胯部輕微擺動,肩膀就像被人大力掰開後死死按住,筆直得僵硬。
跟他的父親相比,他過於輕柔。陵坦連他的母親都忍不住奚落他——哭什麼?你爸爸從來不哭。
少年似乎是這樣的。瘦弱、輕飄,在被界定分明的男與女之間搖擺,雌雄莫辨,困頓游離。不分性別,沒有歸屬。
成年人自有自己的一番主張。執著於拆遷補償金額的張父、與之角力的陸志強、巴結陸志強想跟陸珊珊假結婚騙錢的男襪鍵子、乃至張英雄打工的餐廳里的經理、一頭紅發的混混沈重,他們看起來都帶著種不容置疑,或強硬或壓迫。外在形象上也都肩膀開闊,老成、有力,失卻少年的輕盈感。
《陽台上》的成年女性呢?
張母慈愛卻怯懦,寄宿在弟弟家就任由弟妹言辭羞辱。張英雄的舅母刻薄勢利。店裡的女店員滿嘴名牌,念叨著起英文名字假裝洋氣。
就像沈重的一聲怒吼,誰是一開始就想做壞人的呢?
世俗、彪悍統統是因著生計。
普通人總是要在時光里為了生活,濁了眉目。
真疑心陸珊珊這個角色的存在就是刻意跟成年人的對比。她是路父藏於高閣的娃娃,瓷質的,晶瑩透亮,又脆弱得一碰即碎,懵懵懂懂地散發著青春光芒。
如果不曾看過原著,怕真是要借著路人之口才會警覺,她在智商方面遜於常人。
像是某種意象。陸珊珊與塵世有股天然的隔絕。她永遠也不會長大,永遠乾乾凈凈,清清爽爽。
賈寶玉怎麼說,女兒家是水做的,干凈透亮。男人,全是些泥做的腌臢事物。這兩部影片卻好像在說,少年如風般,輕盈,無處著落。成年人似土地,踏實卻也污濁。
《過春天》里的主角是少女劉子佩,讓人記憶更深的成年人則是花姐和佩佩的母親。
花姐和佩佩媽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
佩佩媽媽一幅柔媚無骨的樣子,化艷麗妝容著性感衣衫,不在牌桌上算著錢就是與男子一笑一倚傳情達意。
花姐統領著小小幫派,平時笑眯眯籠絡眾人,一旦處理起叛徒又是另一幅毫不心軟的模樣,獨立、狠辣。到最後還在勸誡著劉子佩,「男人是信不過的」。
她們的眉梢眼角,藏著故事,也攢著失望。電影里沒說,因她們不是主角。也因為這世間的蒼老,總有些似曾相識。少年人讀不懂的故事,終會由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來作答。只是不要到了那時,照鏡子驚覺自己竟已同樣灰敗才好。
青春是荷爾蒙的迸發,也是遊走在危險的邊緣
《陽台上》的張英尺好桐雄,明明慫得要死,卻咬定陸志強為殺父仇人,買了把彈簧小刀,日日攜著跟蹤陸志強。讓人跟著猜測,到底什麼時候,他才會一刀捅進去。
另一面,用來窺探陸志強家的望遠鏡早就變成他窺視陸珊珊的工具。餐廳廁所的紅色遮光布,望出去色調曖昧。
明晃晃的刀尖上,掛著他剖不開的未來。
他恨陸志強嗎?他真的需要去報復陸志強嗎?他喜歡陸珊珊嗎?他想要未來嗎?生活該是什麼樣子?
《過春天》的劉子佩,為了和好朋友一同出遊日本,鋌而走險做水客,利用自己每天上學往返口岸的便利偷渡高價手機。卻又對朋友的男友暗生情愫,害得友誼破裂。
於她而言,青春像是剛剛放了滿滿冰塊的可樂,清甜爽口,略帶刺激。 不小心咬到冰塊便讓心涼個透徹。
她喜歡他嗎?他值得她喜歡嗎?為了出國玩犯法值得嗎?她真的恨她的媽媽嗎?她的未來,又在哪裡呢?
青春是不停地發問和 探索 ,卻從無答案;
好像堆滿了許多無足輕重又死死壓在心尖的問題。
少年們戴著鐐銬跳舞,輕盈又局促。
或許影片不是拍給少年人看的。是拍給將老的我們。讓我們端坐在漆黑的影院里隱秘又坦誠地向自己發問——
青春是什麼啊?
青春好像是有一股莫名的情緒在。
想愛,想恨。愛不知愛誰,恨不知恨誰。
想哭,想笑。哭不知為什麼哭,笑不知緣何笑。
青春又好像是一股子狠命的沖動。
豁出一切,全不想後果。
走在鋼絲上,走在刀刃間。
青春又迷惘又輕飄,又一下子沉甸甸地刻在心裡。
它是戛然而止的嗎?
還是一丁點一丁點,面目全改的老去?
張英雄說著「我媽老了」,佩佩帶著媽媽登上山頂俯瞰整個香港。那一刻,少年心氣的她們,和父母輩達成了不可察覺的和解。
燈光亮起,我們站起身要從電影重回現實,回到自己疲憊的青春末期。
卻還是因影片而忍不住冒出一個小小念頭。想要再努力那麼一下,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里緊緊攥住倏忽而逝的青春。彷彿看到隧道那頭有光,彷彿聽到少年高喊——We're infinite.
作者:不酷指北
Ⅱ 周冬雨當出品人、張猛導演的《陽台上》究竟講了個什麼故事
由張猛執導,周冬雨特別出演並任出品人、王鏘領銜主演的全膠片電影《陽台上》已於3月15日全國上映。
關於張猛,他此前為人熟知的作品是《鋼的琴》,他將東北下崗潮中瑟縮的樂觀講述得頗具儀式感。
所以,當張猛遇上青春片會是什麼樣子,掀起了影迷陣陣好奇心。
《陽台上》講述了因父親意外離世的男主,在「復仇」過程中對周冬雨飾演的「仇人」女兒產生復雜情愫的故事。
擁有東北基因的張猛,這一次把故事搬到了上海。
比如這個場景,會令許多上海觀眾會心一笑:
而恰是上海這座城市,讓夏日弄堂里的裹挾感成為了故事中青春的關鍵詞,少男少女需要在局促的裹挾感中找尋出口。
構成裹挾感的有如下要素:
黑色眼鏡
張英雄的眼鏡在第一個鏡頭的生日許願中即被父親打壞,此後一度用膠帶綁住眼鏡腿。在父親過世後,英雄換了新的眼鏡。卻在最後與東北同事小粉毛的沖突中摔裂了鏡片,之後以膠布纏於鏡片,沒有再去修過。
眼鏡是最直觀的少年看世界的渠道,亦代表青春認知的慾望。第一次打破是18歲生日許願上,英雄的生日願望是「國富民強,世界和平」,被父親胖揍後他並沒有去修眼鏡,茄尺說明這個期間他仍過著無所事事、 游戲 人生的生活,未曾尋求過改變。重修是在父親過世後的「復仇路上」,新的鏡片下英雄似乎看「清」了世界,找尋到了生活的寄託。這份寄託也是全片花費時長最多的情節。而最後的打破卻是真正意義上青春的重塑。新生的英雄不再需要眼鏡下的世界,也因此在粘著膠布的眼鏡下展露了真正釋放性的笑容。
水果刀與望遠鏡
買水果刀是英雄走上復仇之路的正式開端,亦是他數次跟蹤的重要道具。水果刀曾是英雄渴望的出口,他亦在夢中、假想中不斷用它攻擊他恨著的人。而水果刀唯一的功能性作用發生在他為小粉毛削蘋果的時候。
望遠鏡代表了英雄真正的慾望所在,是與水果刀背道而馳的想法。 這份矛盾性的撕裂貫穿全片 ,與開篇營造的裹挾感充分碰撞,令整個故事偷窺與跟蹤的鏡頭更具色彩感。
兩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來自於英雄購買水果刀和望遠鏡時商販瞭然於胸的兩個手勢,沒有任何台詞,卻極富戲劇性。
水果刀與望遠鏡其實就是跟蹤與偷窺的具象表現。當故事的高潮前奏時,望遠鏡被打破,結尾處水果刀被扔掉,意味著這段關於青春的試探已然結束。 水果刀劃不開出口,望遠鏡亦望不到遠方。
紅色玻璃
這是全片出現頻率最高的偷窺映像,與《過春天》的紅色暗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過春天告亮》將情慾的部分集中於紅色暗房這一場戲中爆發。而《陽台上》卻在日常的偷窺中將慾望掩於這個逼仄的洗手間之中。
起初少年會半掩窗戶進行窺探,慢慢發展到後來完全關閉窗戶的窺探。當望遠鏡下的少女由輪廓分明的鏡像變為模糊的暗紅色影像時,少年心境的變化不言自明。
而關襪納寬於慾望的高潮卻發生於最終沖破紅色玻璃的時刻。當少年拋卻了一切遮掩環抱少女的時候,關於他青春的渙散影像才終於得以聚焦,也在那一刻釋然了一切。
開闊與逼仄
影片起於弄堂,收於弄堂。從環境的視角看只有兩處開闊地,第一次跟蹤時陽台俯視視角的落荒而逃,以及廢棄船上與小粉毛的兩次對話。
逼仄的弄堂是現實意義下的窘迫,而廢棄船上的開闊似乎可以理解為夢想的幻覺。在那裡,小粉毛道出了他的夢想,同時也嘲笑了英雄的夢想。而英雄,在弄堂的生日許願說出「世界和平」,在船艙上說出的夢想卻是「老婆孩子退休金」。可以理解為父親意外離世後他心理的轉變,也可以解釋為他價值體系的尚不成熟致使他不斷的受旁人影響而掩藏了真實的想法。也許,這就是於開闊和逼仄間展現的青春特有的。在那裡,小粉毛道出了他的夢想,同時也嘲笑了英雄的夢想。而英雄,在弄堂的生日許願說出「世界和平」,在船艙上說出的夢想卻是「老婆孩子退休金」。可以理解為父親意外離世後他心理的轉變,也可以解釋為他價值體系的尚不成熟致使他不斷的受旁人影響而掩藏了真實的想法。也許,這就是於開闊和逼仄間展現的青春特有的。
吝嗇的台詞
主角的台詞極少。語言上的吝嗇令觀眾將精力集中於鏡頭下,手持鏡頭切換的視角,不斷轉換的窺探阻隔,以及那個印象深刻的三輪車停下時鏡子中少年的影像,是在 無台詞狀態下體現的觸目驚心 。不得不說,張猛對於鏡頭的的運用令觀眾過足了癮。而台詞上的極度隱忍給每一個經歷過青春的觀眾以足夠的空間產生帶入感。這不是張英雄一個人的青春故事,它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青春過往。
作者:肖邦聽音樂
Ⅲ 《陽台上》本是一部「復仇」片,卻硬生生變成了春心萌動的愛情片,為什麼
由張猛執導、周冬雨主演、王強領銜的電影《陽台上》,曝光了海報和一套新劇照,並正式宣布定於3月15日上映,一年後春天再回來與觀眾見面。
在這次發布的海報中,周冬雨獨自站在窗前,表情變幻莫測,舉起右手,用魅惑的口紅在透明的窗戶上刻畫出代表電影檔期的數字「315」,而遠處鄰樓窗檯上的男子則在窺視著眼前的一切。片中兩人復雜的關系很難琢磨,劇情的發展更是精彩。
電影《陽台上》將於2019年3月15日在全國上映。請期待春天和你見面。那麼如何看待周冬雨接受的新挑戰呢?
Ⅳ 《陽台上》和《起風了》誰先出的
《起風了》先出的。
1、起風了:
《起風了》改編自堀辰雄的同名小說以及漫畫,由吉卜力工作室製作,宮崎駿執導轎睜的動畫電影,由庵野秀明、瀧本美織、西島秀俊、西村雅彥等參與配音。該片於2013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
陽台上的影片看點:
《陽台上》這部青春電影,在展現青春期困惑和挫折的同時,試圖完成自身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塑。這部膠片拍攝的電影最大的特色是個人風格強烈的影像視覺,電影通過自然光營造畢衫的影像真實還原了上海破舊弄堂中的昏暗與頹廢,他獨到地抓到上海鮮亮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
Ⅳ 李連傑跳陽台是什麼電影
李連傑跳陽台的電影是致命搖籃。
李連傑在《致命搖籃》電影中的一段跳樓戲,打破了觀眾對他的認知,因為這部電影是李連傑打入好萊塢的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李連傑出場後,為了到達大廈中一個樓層,直接到達大廈的頂層。
然後徒手往下面跳,每跳一層就用手抓住一層的窗檯。
就這樣一層一層下去,到達了對方的房間裡面。
劇中的人物都別李連傑這種下樓方式給嚇到了,而電影外的觀眾也全部屏住了呼吸,看著李連傑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跳下去。
李連傑跳陽台的影片評價
《致命搖籃》是一部結合了中國武術功夫與美國嘻哈流行音樂兩種特質的電影。
影片在武打場面的設計上別出一格。原始、血腥的格鬥方式,呈現以性命相搏的真實感覺,以及武術最朴質的一面。
《致命搖籃》是東方武術與西方街頭文化融合而成的產物,是集嘻哈旋律和香港電影詩意張力於一身的新型動作驚悚片。
Ⅵ 《陽台上》跟《起風了》為什麼這么相似
歌曲《陽台上》跟《起風了》相似是因為《陽台上》是在《起風了》的基礎上原調改編而成的。
這首歌由片方買下版權,重新填詞創作,不同於原版的唯美感,郁可唯的《陽台上》顯得精妙無比,起承轉合銜接尤為巧妙。
此次,電影《陽台上》同名迅帶神推廣曲在日本原曲基礎上進行改編,由著名作詞人許宇傑重新填寫中文歌詞,力邀華語樂壇實力女聲郁可唯傾情獻唱,帶來了她繼《知否》後又一支暖情影視金曲,傳遞出處於青春期的青年男女在步入社會後的「成長陣痛」。
郁可唯演唱的《陽台上》很打動人:
郁可唯唱的《陽台上》,用了逼死原創的溫柔。「目光曾被你溫暖過才寫下許多動容,還來不及翻閱風已吹過畝虧我眼眸」,聽第一句就淪陷在郁可唯聲音構築的虛空幻境里,彷彿去了遙遠的青春時行氏代,喜歡一個人,只想靜靜的喜歡,遠遠的看,不打擾,默默守護。
Ⅶ 本周看點 |改編電影《陽台上》上映,日劇《瀕死之眼》本周六開播
近期有哪些小說發布了影視化改編計劃?本周又有哪些將要播映的文學改編影視劇,請關注每周一的【本周看點】~
都市
山崎豐子代表作《白色巨塔》再次被翻拍,定檔5月22日
《白色巨塔》是日本女作家山崎豐子的代表作,小說通過描述某大學醫學院的醫療事件和外科主任在選舉中的賄賂行為,揭露了醫學界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黑暗面。
2003年,根據該小說改編的同名日劇一經播出就掀起了收視狂潮,後來還被央視引進。劇中的經典橋段,經常被其他日劇致敬斗譽。是日本最經典的醫療劇之一。
山崎豐子的小說常直面日本 社會 問題,犀利地剖析 社會 陰暗面。她的另一部描寫美國日裔第2代青年故事的小說《兩個祖國》也已經影視化將於今年四月播出。
集團左遷將於4月21日首播,改編自江波戶哲夫的同名小說
集團左遷發布最新預告,確定將於4月21日在日本首播,該劇改編自江波戶哲夫的同名小說。
《集體降職》以「銀行」這個充滿緊張感的行業為舞台,講述即將被撤銷的蒲田分行的職員們直面巨大組織的無理要求,集體以下犯上的故事。
作者江波戶哲夫曾在三井銀行任職,退休後在出版社工作。1983年以作家身份躋身文壇,以政治、經濟、工薪階層為題材進行創作,在小說和紀實文學等領域均享有盛譽。這部《集體降職》曾在1994年被翻拍成電影。
懸疑
西班牙懸疑驚悚電影《警告》宣布定檔,改編自保羅•本的同名小說
上周西班牙懸疑驚悚電影《警告》國內定檔,將於3月29日全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亞馬遜暢銷書作家保羅•本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了一位天才數學家根據數字線索破解便利店連環兇殺案,並試圖拯救受害者的故事。
佩特拉哈墨斯法爾小說改編美劇《罪人的真相》續訂第三季
USA電視台宣布續訂《罪人的真相》第三季,演員馬特·波莫確認參演。
該劇改編自德國小說家佩特拉哈墨斯法爾的同名小說,
由於是封閉式劇集,第一季與第二季故事內容並無連續性發展,故事結構略有不同
第三季講述了主角因揭發一宗車禍背後的犯罪行為後遭遇事業危機的故事。
《罪人的真相》前兩季豆瓣評分均為7分左右。
傳記
BBC宣布《呼叫助產士》續訂計劃
上周BBC確定續訂《呼叫助產士》第10季和第11季及兩集聖誕特集,該劇基於珍妮佛·沃斯的同名回憶錄改編,講述了20世紀50年代倫敦東區助產士們的工作、生活與 情感 故事。
珍妮佛·沃斯曾接受過專業的的護士訓練,並且有著多家醫院任職的經歷,退休後開始撰寫這本自傳。透過這本小說,我們可以看到20世紀50年代倫敦人民真實的生活狀態。
作品中不少人物和發生的故事現實中都有原型,但是在小說創作中進行了藝術加工。作者本人的人生經歷也較為傳奇,護士生涯結束後作為鋼琴家到處演出,所撰寫的幾部回憶錄在英國也都是暢銷書。
經典文學
上周據外媒報道,Netflix已正式拿下了加西亞·馬爾克斯著作《百年孤獨》的版權,著手將這部小說製作成西班牙語劇集。這也是這部小說的首次影視化,將由馬爾克斯之子擔當製片,他表示目前影視行業飛速發展,對於改編是再好不過的時候了。
《百年孤獨》通過一個家族、一個小鎮的回憶,展現了一部拉丁美洲的百年畫卷,現實與虛幻、神話等結合,改編難度較大。作者馬爾克斯生前曾拒絕出售該作的改編版權,表示如果一定要把《百年孤獨》拍成電影,黑澤明是他心目中唯一的人選。
馬爾克斯年輕時曾夢想當導演,寫過不少電視劇本,如《俄狄浦斯市長》、《愛與群魔》等等胡銷畢。成為作家後,他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惡時辰》《苦妓追憶錄》也都被影視化。
都市
任曉雯小說改編電影《陽台上》本周五上映
電影《陽台上》將於本周五上映,影片改編自任曉雯的小說集《陽台上》中的第一篇同名小說。
故事以上海老居民區為背景, 講述了男主角的父親因為女主父親而發生意外不幸離世,男主在偷窺、跟蹤的「復仇」過程中,對女主產生了復雜而沖動的感情。
任曉雯的很多作品都已上海為背景,通過描寫上海褲芹底層人民的生活,藉由小人物反應真實的 社會 問題。
她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陽台上》小說集中的作品對自己有一種紀念性,也見證了她寫作蛻變的過程。
推理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日劇《瀕死之眼》本周六開播
《瀕死之眼》將於本周六在日本開播,該劇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主角因意外而失憶,在他找尋記憶的過程中,發生了種種匪夷所思的事情。該小說與東野圭吾其他作品風格較為不同,更接近恐怖小說而不是推理小說。
東野圭吾可以算是日本商業化最成功的作者之一,他早期的作品多為本格推理,在多年的沉澱與積累後,形成了獨特的「寫實本格派」。而他最為知名,改編次數最多的作品大多為這一時期創作。這一類改編作品,把重點放在「犯罪動機」上,對 社會 問題有著深刻思考。
傳記
自琳達·韋斯特自傳改編美劇《女大當自強》本周五開播
《女大當自強》改編自琳達·韋斯特的傳記小說《Shrill》。
故事講述了胖女孩Annie克服種種困難,尋求由內而外的改編的故事。
原著以自傳的形式,幽默的筆觸探討了很多女性和肥胖人群所面臨的問題,並表達了對女性維護自己正當權利的支持。
作者琳達是「紐約時報」的撰稿人,在女權主義和流行文化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
Ⅷ 抗疫微電影《陽台》什麼時候在漢首映
《陽念培台》首映式在武漢東湖新城社區舉行。《陽台》是由湖北省文聯出品,湖北省文聯文學藝術院組織拍模塵攝的。影片講述的是疫情期間發生在武漢一個社區里的旦高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名老人和一個孩子,在疫情的背景下,兩個孤獨的靈魂如何相互支持,相互慰藉。微電影陽台在6月5日舉行了首映式。30多分鍾的影片里巧妙地通過陽台把家庭個人與整個社會國家聯系在了一起,再現了武漢抗疫的歷史時刻和人間真情傳遞愛與希望的力量。
Ⅸ 電影《陽台上》資源網盤
《陽台上》網路櫻數頃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EihVsRTmN_slc76p90EMdQ
作品相關簡介:《陽台上》是由張猛脊陸執導,劉雅編劇,畢斗周冬雨特別出演、王鏘領銜主演的膠片劇情電影。該片根據任曉雯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因父親被拆遷逼死的張英雄,在「復仇」過程中對「仇人」女兒產生復雜情愫的故事。該片於2019年3月1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Ⅹ 又見膠片電影!《陽台上》一個弱者報復弱者的故事 | 專訪
從處女作《耳朵大有福》再到後來的《鋼的琴》《勝利》以及現在的《陽台上》,張猛都把鏡頭對准那些 社會 底層的小人物,描摹著他們在 社會 變遷中的迷惘、掙扎。
幾年前,憑借那部《鋼的琴》,張猛收獲了不少提名和獎項,也被贊譽「有腔調」、「有情懷」,閉慶但這卻沒有挽救電影慘淡的票房。接著,張猛拍攝了自己的第三部電影《勝利》,影片已經到了宣傳階段,主演黃海波卻因嫖娼被抓,電影遲遲沒能上映。如今,新片《陽台上》上映三日,票房僅有三百多萬,對於張猛導演來說,似乎他總是欠了一點運氣。
2000年,張猛正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研修班學習,他的偶像之一是憑《小武》崛起的賈樟柯,張猛當時無比真切地覺得「這事挺牛逼的」。同時也生發出一種豪情,「覺得也應該扛起攝影機把整個時代記錄下來」。
這個為賈樟柯的電影激動的張猛,當時似乎沒有找到確定的出路,2004 年就回到了家鄉沈陽,隨後進入了本山傳媒,在這個階段他為趙本山寫了兩個春晚小品《功夫》和《說事兒》,並獲了春晚小品一等獎,這也讓張猛獲得了一些信心。直到2006年,才憑借《耳朵大有福》拿到了釜山電影節的優秀劇本獎,終於有了拍攝電影的啟動資金,接下來我們就看到了導演張猛。
導演張猛
這次張猛導演走出了東北,走出了創作舒適區。
《陽台上》改編自任曉雯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整日無所事事的張英雄(王鏘飾)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下。父親因為與拆遷工作人員陸志強發生沖突而忽然離世,張英雄決定要為父親報仇。生性懦弱、搖擺不定的他卻在不斷偷窺、跟蹤的「復仇」過程中,對陸志強的女兒陸珊珊(周冬雨飾)產生了復雜而沖動的感情......張猛導演說這個一個弱者抱負弱者的故事。
從《鋼的琴》《勝利》到《陽台上》,張猛一直在堅持用膠片,而這也是張猛認為拍電影有魅力的地方,他喜歡拍攝膠片的儀式感,更喜歡拍攝膠片的慢。而慢讓電影充滿了神奇,也減少了拍攝電影的急躁。
影視工業網:如果沒有記錯,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你電影中最年輕的一位?所以這個故事打動你的地方是什麼?
張猛:之前的電影寫上一代人比較多,可能是我一開始拍電影的時候就把人拍的太老了。那會兒拍電影也沒系統化的想過,今天應該拍什麼,明天應該拍哪個。就是從熟悉的人物或者環境下手,而這些東西在之前也更加打動我。
《陽台上》小說中,作者對世界和人物的描繪我都很喜歡,很現實主義,但這個現實主義中又有比較特別的東西。這轎含握個小說提供了一個 社會 矛盾,就是所謂的拆遷引起的矛盾。上海現在到處都是處在建設的狀態,到處都把弄堂扒掉了,城市一點一點的都把這些都侵蝕掉了,這是小說里提供的東西,也是我喜歡的調調。
主題就是原小說當中的主題,我看到了,在劇本改編過程中就沒把它丟掉,就是一個弱者抱負弱者的故事。《鋼的琴》講的是人生活在一個集體中,突然 社會 變革成了個體,到了 社會 上的不適應。而這個故事更多是現在年輕人的迷茫,這個故事也大部分都是男主張英雄眼中過濾出來的陸姍姍,包括在整個復仇的道路上,一直被其他人「帶走」,是一個挺沒有目的性的年輕人。
影視工業網:在改編的時候,這個故事在人物、故事、主題上你更在乎的是什麼?
張猛:我覺得我更在乎人物,人物出來之後自然產生任務情景。一切是從人物出發,也不會先想一個故事,再去強化人物之類。我大致是先有一個故事,還是針對把這個人物寫好。
《陽台上》這部電影不是「寫事」的電影,《鋼的琴》是一部「寫事」的電影,但是它的人物也顯得很鮮明。當事情定下來之後,人物要更好,主題也要很明確。任何一個電影總要有一個它要表達的主題,《陽台上》實際上沒有偏離小說給我的那種感覺,就是要展開一個弱者要報復,但是發現他人更弱,也許他放棄了,也許他最開始就把這個仇恨忘掉了,挺無力感的一個東西。
影視工業網:在改編的時候,你如何考慮這部電影的視覺化?
張猛:張英雄像小貓釣魚一樣,在故事中跟誰都走了一遍,所以還是以張英雄的視角為主。去展現他怎麼看待他身邊的人,他就像一個濾鏡一樣,他把美好的東西都濾了出來,給觀眾看他看到的東西。
像他在陽台上偷窺來講,就是他對陸珊珊老櫻(周冬雨飾演)愛情一點一點遞進的感覺。再有一個,這裡面有所謂的城市,也有他曾經居住過的弄堂,在他視覺過程當中,我們用到了幾個長鏡頭,視角從主觀變客觀,客觀變主觀,用這種鏡頭讓他看到廢墟是什麼樣子。
小說還是很現實主義,所以我們沒有準備特別花哨的東西,每一部電影從實際上創作來講,有些東西是可以用的,有些東西是不能用的。事先都必須要想好了,任何東西都得從劇本出發。
影視工業網:那這部電影,為什麼用膠片拍?國內現在對於膠片的製作流程幾乎沒有了。
張猛:國內還有,只是設備上稍微麻煩了一點。因為《陽台上》體量不大,所以用膠片也還合適,再有演員的時間也比較充裕,也是機緣巧合,正好趕上了。美國柯達公司開始重新生產的,所以就定了一些膠片。
影視工業網:但數字的反饋會比較快,而且反饋也比較清晰。但是你要等到膠片到了洗印廠之後,才能知道哪裡好不好。
張猛:這不就是最初電影的魅力嗎?如果都實時的和轉播一樣,就沒什麼意思了。
而且膠片的存在,會讓所有的人對攝影機會有一點點敬畏感,在現場不會像數字化那麼急躁,大家就可以一點一點的來。對於演員的表演來說,膠片也是可以監看的,只是沒有那麼清晰,它而像焦點之類的現場就需要量尺子,其實數字也是一樣要有這些工序的。
影視工業網:這部電影色彩上,有特別的考慮嗎?
張猛:在色彩上是有考慮的,我和美術之間先定了一個色彩的基調,至於說其他的倒沒有。《陽台上》小說最開始講的都是拆遷,有提了殺鴿子,這是在小說中發現的,我就說調子里應該帶有一點點紅色,張英雄透過廁所紅顏色的玻璃,既有憤怒,可能也有慾望,這里多做了一點。其實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找到那個感覺就對了。大夥在聊的時候,也覺得應該是這樣的。我做《鋼的琴》闡述的時候,我記得我說了一句,說這里都是紅的發黑的廠房,那就整片顏色的調子就定了,其實沒那麼復雜。
影視工業網:你是怎麼選擇的演員?又怎麼和演員溝通?
張猛:像男主王鏘,一見面就覺得挺對的,眼睛很單純,人也很瘦弱,他身上有一種鬆懈的懈怠感,這個小說的形象特別符合。因為這是他第一部戲,所以拍攝的時候也拿捏好一種無知者無畏和膽怯的感覺,這個度不是太好拿捏了。而周冬雨本身的條件就非常好。
在現場,有一些東西是可以自由發揮的,但有一些東西是不行的。比如拍攝陽台上,我一定要傳達清楚到哪裡。告訴他張英雄第一次看是什麼樣,第二次看是什麼樣,第三次看是什麼樣。因為拍攝的時候對面是沒有演員的,如果讓演員自由發揮這戲就很難拍。而到了街道上、馬路上,那就是自由的拍,我們在馬路對面有時候會有簡單調整,這都比較簡單了。
影視工業網:這個故事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比如說沒有特別交代 情感 的部分,在故事和表達上你如何做選擇?
張猛:我覺得都是一個度吧,都說清楚了,就不是我要的那種感覺了。《陽台上》把英雄他爸說清楚了,把他和陸姍姍是怎麼回事說清楚了,我覺得已經夠了,情緒已經能夠讓觀眾看到那些東西。而不是說要強化,非要強調她是不是傻子,是不是智力不到10歲。這個戲是完全從張英雄過濾的這一點出發,慢慢的展現出來整個他心中陸姍姍的形象。
影視工業網:那你會擔心觀眾看不懂故事嗎?
張猛:我覺得還是各花入各眼吧,剛開始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我也沒有去想太多,去想觀眾群是怎麼樣的。這個小說打動我了,我可以把一個文學性較強的一個東西,去把它影像化。
至於說觀眾之類的,實際上我在做好多項目的時候,我是認為,我能感受到這種東西,我就有可能去看。比如說我感受到了小說里張英雄的那種無奈,然後我也看身邊許多年輕人,或者說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也差不多的那種感覺。一進入到 社會 就挺沒有目的的,或者說有目的的來,沒目的的往前走。
影視工業網:對於你導演的身份,你會有規劃嗎?比如說商業導演或作者導演?
張猛:我有時候自己也能寫,也可以接一些別樣的東西,一直沒把自己弄的太累了。就是趕上了,能拍電影,早晚有一天也得拍類型的,也得接別人的片子,不拍片子怎麼生活呀?就是順其自然吧,今天拍一個小片,明天拍一個大商業片,觀眾也是需要慢慢來培養的,對他們也沒有什麼要求。
有的時候你也規劃不了,不是說你想拍,就可以拍的。生活很復雜,也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是你預見不了的。你沒辦法,只能有的時候拍這個或者拍那個,而不是說不想規劃。東北三部曲,還有其他的,我當然都想過,但是生活不允許你那樣。
影視工業網:因為有兩部片子都還沒有上映,對你來說會有影響嗎?
張猛:還好吧,也沒說有一定的影響,不上映的話,對於出品人都是挺不好意思的。慢慢來吧,可能過一段,我們再修改,看能不能上映。
影視工業網:你覺得創作一部電影,對你來說困難在哪一部分?
張猛:我覺得還是事先把劇本做好,我拍電影在劇本的時間比較長。
而拍攝就是比較現實的困難,跟場景打交道,這些困難是能預見的。劇本OK了,扔在那,什麼時候拍都可以拍。如果劇本不OK,一切就不行。劇本對我來講就是滿意就是人物建立起來,人物關系要很准確,整個要表達的東西都在含在裡面。
認領作品添加微信:cinehello
商務合作:1771023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