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部經典的戶外探險電影
電影是對人生寬度的無限探索,不知你們認同與否。廣大戶外人究竟適合看什麼電影,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關於20部經典的戶外探險電影,歡迎借鑒參考。
01、極地重生 As Far As Feet Will Carry Me (2001)
本片曾獲多項國際大獎,其情節源自一個真實的逃亡故事。二戰末期,德國軍人科利基文斯(米高文度 Michael Mendl)在戰爭中淪為戰俘,被處以25年的刑期,而此時他懷孕的妻子和女兒則完全沒有他的消息,只能求神保佑他還能活著回來。經過漫長的跋涉,一行戰俘被送到了一個勞改場,那裡沒有圍牆也沒有柵欄,然而極度的嚴寒和千里冰原則成了難以逾越的屏障。
這里位於西伯利亞東部,初到之時,由於天氣和疾病,很多人都不幸死去,然而非人的礦工生活,才是真正的煉獄。科利基文斯從來沒有忘記遠方的親人,一次失敗的逃亡讓他飽受看守的虐待,然而這卻更加堅定了他要逃出這里的決心。後來在年邁的醫生的幫助下,科利基文斯才得以逃離勞改場,從此獲得回家的希望。可是在他面前的,將是長達14000公里的「死亡之地」,在被積雪覆蓋的千里冰原,科利孤身一開始了漫長的回家之路。
02 、垂直極限 Vertical Limit(2000年)
喜瑪拉雅山脈西麓高聳入雲的K2峰是僅次於珠穆朗瑪峰的世界第二高山峰。早在1892年就有歐洲的登山隊嘗試攀登K2峰,不過直到1954年才由一支義大利探險隊順利登頂,實現了征服K2的願望。
彼得(克里斯 奧唐納飾)本是一名登山好手,不過由於父親在一次登山事故中意外喪生,所以彼得下定決心放棄登山。而彼得的妹妹安妮(羅賓特妮飾)卻不願就此放棄,兄妹倆人因此不歡而散。安妮自行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向K2峰發起沖擊,不料遇上突變氣候,探險隊被困峭壁之上,進退維谷。為了營救安妮,彼得不得不披掛上陣,再度挑戰K2極限!
03 、聖母峰 Everest(1998年)
這是以超大電影機拍攝的聖母峰影片,機器是IMAX公司製造。在一九九六年花了三百五十萬美元,相當於一億二千萬台幣到尼泊爾實地拍攝的。此片必須在特殊熒幕和 IMAX放映機才能放映。台灣曾在台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放映,現在由美國發行錄影帶銷售,是值得欣賞的影帶。
04 、絕嶺雄風 Cliffhanger(1993年)
海拔4000米上的殊死較量,帶給你絕對震撼和整整120分鍾的心跳。這一次敢和史泰龍作對的,是一座全世界只有12個人能爬上的山峰,和一群山頂上的亡命徒。令人眩暈的高度,充滿野性與力度的攀岩,比湯姆 克魯斯更漂亮的攀登動作,史泰龍的電影也由此攀上了一個高峰。
加比是一位高山拯救隊隊員,在一次援救行動中,由於所用設備的質量有問題,令他最好朋友的女友命斷山谷,加比自此不願再攀雪山,並准備離開這個傷心地。就在他力勸女友和他同行時,恐怖份子奎連率領手下劫持了攜帶巨款的美國財政飛機,發生故障迫降在雪嶺上。飛機失事後,贓款散落在山嶺之上,加比和同伴在救援過程中成了恐怖分子的人質,被迫幫助恐怖分子去找尋那些遺落在雪山中的巨款。
05 、八千米死亡線/K2: The Ultimate High (1992年)
泰勒是個事業有成的檢察官,哈洛則是個大學里物理學頂尖教授,前者個性自私、驕傲、激進絕不讓任何事物擋住他的成功道路;而後者則是善良、體貼有正義感的好人。二人皆有共同的目標─爬超過八千米世界各山。
這部電影1991年出品,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如果不是對登山感興趣的人,肯定會認為這是一部沒有什麼新意的片子。如果為觀摩K2攀登,這部片子要比《垂直極限》更為真實,甚至連背著美元去登K2這樣的小細節都反映到了。
06 、南極大冒險 Eight Below (2006)
動物與人之間互救互助,不舍不棄的感人故事,冰天雪地的南極迎來了三個科考隊員,他們要前來搜尋一塊隕石,隨行的還有八條雪橇狗。南極風景優美,三人驚嘆不已,然而危險卻也隨著美景到來。幾天之後,一場暴風雪讓他們嘗到了苦頭,其中一名隊員掉進了薄冰下的冰水裡面,危在旦夕,幸得雪橇狗奮身相救,隊員才脫險——這似乎只是一個小小的序曲,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頭。
狂暴的風雪在肆虐著南極大地,科考隊員進退兩難,在惡劣的天氣和環境下掙扎求生。而此時,他們只能決定放棄那八條忠實的雪橇狗。當三人安全返回的時候,他們怎樣也放不下那些還陷於危難的狗。為了挽救它們,三人沿途折回,回到了那片南極大地。
07 、南極日記 (2005)
以南極探險隊隊長崔道衡(宋康昊飾)為首的6名隊員在征服南極的過程中,最小的隊員名宰(劉智泰飾)發現了80 年前遇難的英國探險隊的一本南極日記,日記中記載的英國探險隊同樣由6人組成。
隨著這本南極日記的出現,探險隊開始遭遇種.種磨難……先是奇怪的疾病、然後是糧食的短缺、接著是一個又一個的意外、隊員相繼死亡。最終,探險隊還是來到了距離南極大陸海岸最遠的地點——南緯82度08分,東經54度58分的「不可抵達點」。
08 、南極堅忍號
The Enrance:
Shackleton's Legendary Antarctic Expedition (2000)
一九一四年,英國探險家薩克頓第三次遠征南極。他和廿八名船員乘坐一艘三桅木船「堅忍號」出發,在南極對開海面被冰塊困住。十個月後船被壓成碎片,唯有另找生路。一九一六年,全體船員才逃出生天。期間過程由隨團的澳洲攝影師赫利拍下,保存至今的有百多幅黑白照和多段電影菲林。單看這些精彩畫面就知這班人意志如何堅強,再加上當事人的日記和導演畢拿自己帶隊去南極現場拍。
09 、最狂野的夢想:征服珠峰(2010)
1924年,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成功的登山者之一」的喬治·馬洛里與登山新手安德魯·歐文組隊,嘗試從珠穆朗瑪峰的北坡登頂,最終一去不復返,而有關兩人死前是否成功登頂的爭議也成為人類登山史上著名的「馬歐之謎」。1999年,美國著名登山家康拉德·安柯(Conrad Anker)在珠峰的「死亡地帶」發現了馬洛里的遺體。從此以後,康拉德·安柯的生活便與馬洛里的故事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10 、127小時 127 Hours (2010)
本片是由英國導演丹尼 鮑耶(Danny Boyle)為福克斯探照燈公司拍攝,可謂是2010年最熱門的大片之一。該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美國登山青年阿倫 拉斯頓(Aron Ralston)斷臂自救的故事。
2003年5月美國登山愛好者阿倫拉斯頓在猶他州一座峽谷攀岩時,因右臂被石頭壓住被困5天5夜,為了逃生,他強忍劇痛,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先後將橈骨和尺骨折斷,用自己的運動短褲當作臨時止血帶,然後用小刀從肘部將 右前臂硬生生切斷。從岩石下脫身後,為了與失血搶時間,他以超人的毅力爬過狹窄和風力強勁的峽谷,緣繩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後與營救人員相遇,終於成功生還。
11 、阿爾卑斯:自然的巨人 The Alps (2007)
《阿爾卑斯:自然的巨人》是2005年9月IMAX電影公司跟隨美國登山家John Harlin,記錄其從北壁登頂艾格峰的影片。40年前,他的父親約翰 哈林二世1966年在攀登艾格峰北壁垂直路線時因繩索斷裂而遇難,拍攝這部影片也算是對其父親的紀念了。
12 、險峰 Steep (2007)
《險峰》是一部關於高山滑雪的紀錄片,它展現了高山滑雪運動的冒險、優美、以及滑雪板上的那些優美的瞬間,是高山滑雪愛好者不可錯過的視覺盛宴。高山滑雪運動開始於1970年的法國,那個時候,該運動因為有極高的危險性,被認為是與自殺無異。
13 、觸摸世界之巔Touch The Top Of The World(2006)
埃里克魏亨梅爾由於患有先天性的視網膜分離症,而在十三歲時徹底失明。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迷上了攀登,並先後征服了世界三大洲的最高峰……一次偶遇,埃里克邂逅了攀登名家PV,在他的鼓勵下,埃里克決心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埃里克的妻子雖然心疼丈夫,但為了他實現一生的夢想,還是果敢地支持他向珠峰挺進。在攀登的過程中,埃里克和他的隊友PV、克里斯、傑夫以及夏爾巴人昂不畏艱險、齊心協力、互相幫助,最後終於站到珠峰的頂峰,觸摸到了世界之巔,埃里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到達珠峰的盲人。
14 、卡瓦格博(2006)
這是一個有著東方式神秘色彩的''人與雪山''的故事。卡瓦格博是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是藏傳佛教的朝拜聖地,在當地的文化里,山有自己的生命,有著不能染指的聖潔。然而,在外人尤其是登山者的眼裡,「卡瓦格博」只是一個不過只有6740米,幾乎不被列如專業級登山者清單的高度。
然而,就是為了征服這個高度,1991年1月3日中日登山隊在攀登卡瓦格博峰時遭遇雪崩,17名隊員無一生還,山難震驚中外,成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難。1996年11月,中日聯合登山隊再次攀登梅里雪山,最後還是以神秘的原因失敗。
本片通過對山難倖存者的訪問,以及當時拍攝的珍貴影像畫面,講述中日聯合登山隊兩次攀登卡瓦格博雪峰驚心動魄的過程,以及登山者與當地藏民之間的文化差異、文化沖突,故事真實而感人。
15、茶馬古道-德拉姆(2004)
自古以來中國的雲南省以馬幫運輸茶、鹽、糧食的古道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馬幫就像今日的汽車,在山路中將背上的貨物運往各地,「茶馬古道」因此而得名。
本紀錄片的拍攝重點位於雲南、四川、西藏境內的橫斷山脈。它將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連接在一起,平均海拔為二千五百米以上,其中高黎貢山、碧 羅雪山、梅里雪山三大山系形成三個峽谷,而且山巔終年積雪。因為南北山勢,亞熱帶的季候風可以進入峽谷中。這里形成的獨特自然氣候,森林、水資源極大豐富,由亞洲的動、植物博物館之稱。
在這片土地上,藏族、怒族、獨龍族、納西族、傈僳族已居住了上百年近千年。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從峽谷中流過,源頭是青藏高原的喜馬拉雅山。這個神奇的地區被人稱之為「香格里拉」。而「茶馬古道」在這個神奇的地方穿行,本片生動展現了生活在這塊神奇土地內的原著民族及文化氛圍,是背包客們的珍貴參考資料。
16 、冰峰168小時 (2003年)
1985年,來自英國的兩名登山者准備征服高達21000英尺的秘魯安第斯山Siula Grande 峰。成功登頂後下山途中,災難發生了。一個名叫喬辛普森的登山者不慎跌下一個陡坡,並且摔斷了右腿。在他下面是萬丈深淵,而向上又無法攀爬。他的同伴西蒙耶茨只好用救生繩緊緊拉住他,並且在暴風雪中隨其一起下降。但在降下3000英尺時,辛普森不幸又落進了一個狹窄的冰縫中,而此刻西蒙懸在他的頭頂,而自己又卡在縫中動彈不得。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維系兩人生命繩子已不堪重負,隨時都有同 時跌下山谷的危險,況且嚴寒已經把兩人幾乎凍僵。出於無奈和對生存的無望,耶茨只好割斷繩索,自己攀爬出陡壁,回到大本營地。就在耶茨准備撤離時,他看到了拖著傷腿回來的辛普森。
17、攀登梅魯峰 Meru (2015)
3個精英登山者在他們經歷傷心的事情的時候拋下一切,只帶著友情,一同前往登山界的魚翅之地,從未有人成功登頂的梅魯峰,這里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在喜馬拉雅山脈進行的冒險登山運動中這是令人夢寐以求的第一次攀登。
18、高山上的夏爾巴人 Sherpa (2015)
本片由珍妮佛皮頓導演操刀,講述著珠穆朗瑪峰的夏爾巴人在2014年4月18日發生的致命雪崩奪走16位夏爾巴同胞性命後,如何團結走出傷悲,更誓言要奪回屬於他們的聖山。
這是一部非常撼動人心的電影,帶領我們前往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實際深入夏爾巴人的生活,真正認識這群讓攀登珠穆朗瑪峰成為一種文化的當地人。
19、珠峰清道夫 Death Zone: Cleaning Mount Everest (2018)
一支由20位登山專家組成的尼泊爾探險隊出發前往聖母峰的「死亡地帶」,為的是清除超過海拔8000公尺的世界最高垃圾堆,恢復這座神聖山峰的風采和消除1.3億人賴以生存的水源污染。「死亡地帶」名稱的由來是因為該區氧氣極為稀薄、氣溫極低而且地形險惡。雖然陸續有清理行動,一點一滴的將垃圾帶下山,但從沒有人敢誇口說真的解決了「死亡地帶」的污染問題,在那裡有150具遇難的登山者屍體和超過100,000磅垃圾。這次登山隊再次攀登到了最高峰,並記錄下了一場生與死的旅程。
20、徒手攀岩 Free Solo (2018)
亞歷克斯·霍諾德從2009年就夢想著徒手攀登酋長岩,此後嘗試了1000多次,而徒手攀登酋長岩是自己的 「終極目標」。為此,他准備了一年半的時間,藉助繩索攀爬過近60次酋長岩。他表示,自己這樣做並非為了進行預演,而是反復嘗試不同的岩點,研究攻克最難的區域。紀錄片拍下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及酋長岩的壯麗景色及霍諾德登頂的歷史時刻。除此之外,片中還回顧了他怎樣處理極限目標帶來的生命風險,以及他如何追求卓越完美,從而在無繩索保護的情況下保證萬無一失。
『貳』 <<SOLO>>是什麼電影
孤航 Solo (2009)
導演:大衛·米奇歐德
Solo (1970)
導演:Jean-Pierre Mocky 主演:Jean-Pierre Mocky Sylvie Bréal Anne Deleuze ...
Solo (1996) 機器戰士Solo
導演:Norberto Barba 主演:馬里奧·范·皮布爾斯 巴里·柯賓 威廉姆·賽德勒
Solo (2006)
導演:Morgan O'Neil 主演:Cameron Ambridge Tony Barry Nammi Le Benson
同名的電影有四部,你說的是不是1996的機器戰士solo??這部比較有名
『叄』 星球大戰觀看順序(電影唯一正確的順序)
星戰迷們,你們閃耀的時刻到了。是的,我們這么說是因為有史以來第一次,整個《星球大戰》《天行者傳奇》可以在一個地方流媒體播放,而不用在你的桌面上放一堆dvd或VHS磁帶或保存的盜版文件。你現在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簡單的迪斯尼訂閱+,老實說…僅憑這點就值得。
這意味著三部三部曲——《初代吸血鬼》、前傳和續集(包括最近上映的《天行者的崛起》)——都在一個方便的地方。《星球大戰》前兩部一次性衍生電影《俠盜一號》和《獨奏者》也在那裡。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好消息,考慮到COVID-19疫情的持續,每個人都被困在家裡,想辦法把所有空閑時間花在做事上,你知道的。這意味著現在不是秋天,也不是接近冬天;不,這是《星球大戰》的重看季,這11部電影只有一個正確的順序。
是的,沒錯:11部電影。十一。人們可能會對看這些電影的正確順序感到困惑,或者想得太多;當時間順序混亂時,這是很自然的。畢竟,1999年、2002年和2005年上映的電影發生在1977年、1980年和1983年上映的電影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知道這部電影可能會讓人迷惑——2016年上映的《俠盜一號》的故事設定在2005年到1977年之間;2018年的《Solo》也是如此。雖然這不是一部電影,但如果你已經在為《曼達洛人》第二季做准備,你可能也想知道第二季的內容是什麼。相信我,寫出來會很迷惑,但如果你知道你知道。
就算有一些自然的混亂,人們還是喜歡打亂觀看所有星球大戰電影的順序,不管是先看前傳還是用其他方式打亂順序。但我們要告訴你的是:觀看這些電影只有一種正確的方式,那就是按時間順序上映的順序。
這意味著看這些電影的正確順序是4-5-6-1-2-3-7-Spinoff-8-Spinoff。
想想看:前傳的目的就是填補最初留下的空白。如果你先看前傳,你就失去了這部電影的初衷。《俠盜一號》這樣的中間片也是如此。(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三年前的電影,請注意劇透)如果你先看《俠盜一號》,如果沒有原《星球大戰》三部曲的背景,達斯·維德的場景將毫無意義;然而,這些場景的背景設定在原三部曲的事件之前,所以,如果你按照故事的順序看電影,你會搶了自己的背景。
有無數這樣的例子,把點頭、復活節彩蛋和更大的宇宙瞬間聯系在一起,甚至在我們已經在屏幕上看到的事件發生之前的電影中也是如此。這種情況在《俠盜一號》、《Solo》、《前傳》甚至《曼達洛人》中都有出現;這些時刻意味著對我們知道將來會發生的事情的點頭,而這一背景是使事情完全有意義所必需的。
人們喜歡把前傳、衍生劇、衍生劇混搭在一起。但就我個人而言,我看不出電影有什麼目的——電影是按一定的順序上映的,而這就是故事本來要講述的方式。這不是我們的故事去改變和混合;這是星球大戰的故事。事情就是這樣,坦率地說,任何其他的秩序都是錯誤的。
所以,說到《星球大戰》電影,就像曼達洛人在《曼達洛人》中說的那樣,就是這樣。
同樣,所有這11部電影現在都可以在Disney+上觀看(你可以在這里注冊)。看看下面看這些電影的正確順序:
新希望(1977)
原版《星球大戰》(最初的名字就是這個!)介紹了盧克、達斯·維德·萊婭、漢、歐比旺、楚伊和其他的人。
帝國反擊戰(1980)
《帝國反擊戰》的規模超過了《星球大戰》的規模,在這部39歲的電影背景下看到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你回顧過去20年裡拍攝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技術成就並不會像它原來那樣偉大。
絕地歸來(1983)
原三部曲的結尾;第三個點是唯一正確的點。
幽靈的威脅 (1999)
這是喬治·盧卡斯前傳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我們上面提到的背景必要性問題的一個典型例子。因為在《新希望》中出現了歐比旺·克諾比(伊萬·麥格雷戈飾),我們不僅知道了他是誰,還知道了他們找到的孩子是阿納金·天行者,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我們當然知道,他後來變成了達斯·維德。如果你先看這個…這只是一個有名字的孩子(誰會忘記傳說中的「我是一個人,我的名字是阿納金」)。
克隆人的進攻(2002)
如果你在《帝國反擊戰》和《絕地歸來》中看過尤達的話,你會發現他那輕快、雜技般的光劍動作在這里絕對是黃金般的。我們看到那個古色的小傢伙在一條毯子下漸漸消失了;他在這里狂野的戰斗動作讓人覺得很受歡迎。沒有這種情況下嗎?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尤達不是那個瘋狂的戰士,不是嗎?
西斯的復仇(2005)
和《絕地歸來》一樣——這是三部曲的結尾。你需要按照這個順序看。另外,還有一些關於背景問題的極端例子:了解關於帕爾帕廷、達斯·維達、盧克、萊婭和其他無數人的重要事實。這部電影被認為是前傳中最好的一部,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與原三部曲緊密相連,為這部最初用較少資源製作的電影增加了豐富的背景故事。
《原力覺醒》(2015)
這一項主要得益於其餘部分已經建立起來的所有懷舊和善意。漢·索洛何時回到千年隼號?你可以感受到38年的歷史正好適合那一刻。《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比其他任何系列的詹姆斯·邦德都更懂得如何發揮一些影迷40多年來的感受,以及無數人一生的感受。
俠盜一號 (2016)
這一次填補了一些空白,特別是關於新希望的空白。老實說,這(和Solo)是一對你可能可以在訂單上玩一點。我會把它們留在這里,因為,再一次,那是它被釋放的時候。但如果你想看這個之前或之後的新希望,混搭和感覺大膽,那麼就去吧。你也可以把《俠盜一號》和《獨行俠》留到你的觀影結束的時候,緊隨更大的天行者聖哲的事件——這是一個獨立故事的榮耀。
最後的絕地武士(2017)
想想你對《最後的絕地武士》有什麼看法,但這無疑是迄今為止《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最獨特的一部;而且,很明顯,這是最近的。《最後的絕地武士》引發了天行者的崛起。為了確保你確切地知道蕾伊、凱洛·倫、芬恩、波和其他的人發生了什麼,你需要確保你花了2小時32分鍾看《最後的絕地武士》。
游俠索羅 (2018)
注意我們在《俠盜一號》中提到的內容。在《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之後,我們很高興能再次看到漢的出現,但這對整個故事來說並不是必須的。它確實為續集做好了准備;看看我們能不能弄到一個。
或者,如果你真的想的話,你可以把《俠盜一號》和《獨奏者》放到你的鍾表結束;首先把堅固的體量去掉,然後添加這個背景。電影很好,但你不會錯過很多重要的故事。
《天行者的崛起》(2019)
這是天行者傳奇最後三部曲的結尾。你什麼時候還會看?但隨著這部電影的起起落落,有大量的時刻和無數其他時刻的回撥貫穿整個系列。這是凱麗·費雪在2016年去世後的最後一部電影。其他一些老朋友的客串也在其中。當然,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過去五年來影迷們逐漸喜愛的人物:黛西·雷德利、亞當·德賴弗、約翰·波耶加和奧斯卡·伊薩克。你可能喜歡這部電影,也可能討厭它,但這是《星球大戰》,所以你一定會去看。
曼達洛人
這不是電影。我們得到它。但是曼達洛人的成功在星球大戰世界中是獨一無二的,每一集基本上都在自己的泡泡中運行。故事大多是自成一體的,而《曼達洛人》則是一種程序性的,或者說是一部舊時的西部連續劇。故事發生在《絕地歸來》和《原力覺醒》之間,而第二季(即將上映!)幾乎肯定會繼續建立起這種聯系(有傳言稱波巴·費特將在期待已久的《星球大戰》宇宙中回歸)。但是不停的復活節彩蛋和曼達洛人的樂趣只有在你看過《星球大戰》其餘的經典電影(或者至少是前10部電影;第一季在《天行者的崛起》去年首映之前就已經結束了)。
『肆』 迫切求一部電影名
黑太陽731
這是第一部系統揭露侵華日軍發動細菌戰罪惡的影片,以此片為標志,大量的日軍細菌戰罪行被披露,對日民間索賠也從無到有,開始了艱難的歷程。
屠殺、姦淫、毒氣實驗、細菌實驗……
這里只有仇恨的震撼和國恥的警示!
導演:牟敦芾
曾經於我國轟動一時的日軍侵華罪行影片!
與《SOLO》一樣不可不看且只能看一次的影片
簡介:
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期間,沿著蘇滿邊境建立了代號為731的細菌部隊。他們慘無人道的用中國人、蘇聯人、韓國人來做活體實驗,在集中營、佔領區、戰俘營所犯下了慘絕人寰的獸行:大屠殺、變態的姦淫、毒氣實驗、細菌實驗和性實驗等等.... 致使無數生命慘遭殺戮。這里只有仇恨的震撼和國恥的警示!以揭露當年侵華日軍拿中國人做細菌實驗為題材的影片《黑太陽731》則因挑戰血腥暴力尺度而受到廣泛關注。
該片由香港導演牟敦芾執導(曾拍過《紅樓春夢》),演員則是完全內地陣容,是當年典型的合拍片。
日本人當年做試驗的時候有檔案記錄。
這是第一部系統揭露侵華日軍發動細菌戰罪惡的影片,以此片為標志,大量的日軍細菌戰罪行被披露,對日民間索賠也從無到有,開始了艱難的歷程。
一位婦女在日本兵的看押下,在冰天雪地的室外裸露著小臂和雙手,日本兵不斷地往上澆水,並把手和手臂上凍成的冰敲掉。很長時間後,這位婦女被拉到室內,被強令把凍得已經僵硬的雙手放到熱水中。然後,一位日本軍官當著十幾個日本娃娃兵的面,把手放到這位婦女的手臂上,使勁往下一撕,婦女手臂上的皮、肉全部脫落,慘白的手骨露了出來……
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期間,沿著蘇滿邊境建立了代號為 731的細菌部隊。他們慘無人道的用中國人、蘇聯人、韓國人來做活體實驗,在集中營、佔領區、戰俘營所犯下了慘絕人寰的獸行:大屠殺、變態的姦淫、毒氣實驗、細菌實驗和性實驗等等……致使無數生命慘遭殺戮。
一位婦女在日本兵的看押下,在冰天雪地的室外裸露著小臂和雙手,日本兵不斷地往上澆水,並把手和手臂上凍成的冰敲掉。很長時間後,這位婦女被拉到室內,被強令把凍得已經僵硬的雙手放到熱水中。然後,一位日本軍官當著十幾個日本娃娃兵的面,把手放到這位婦女的手臂上,使勁往下一撕,婦女手臂上的皮、肉全部脫落,慘白的手骨露了出來……每一個的中國人都聽說過一部恐怖片《黑太陽731》。所謂恐怖片,是導演、演員等製作人員和觀眾之間約定俗成的一場游戲,純屬一種娛樂方式。而《黑太陽731》和其他所有的恐怖片全不相同。因為它並不是游戲,而是記實。它就象一面鏡子,把發生在另一個年代裡的真實的歷史事件不加修飾地展現在人們眼.其最最恐怖的電影在時過境遷後都可以口氣輕松地、甚至是開著玩笑地談論,唯獨《黑太陽731》不能。至少是有著人類基本良知的人們做不到以輕松的心態面對它。片中的受害者全是象你、我、他一樣活生生的人類,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完全真實地發生過的。唯其如此,才更恐怖。介紹幾個片中的鏡頭你就會知道:
1,「凍傷實驗」:在哈爾濱郊外零下二十幾度的低溫下, (被迫)接受實驗的中國婦女被捆綁著,雙手裸露在空氣中,幾個日本兵不停地用瓢舀起冰水,澆在該婦女手上。十幾小時後,這雙手凍得硬硬的,上面蓋了一層冰。回到室內後,日本人命該婦女把手浸泡在溫水中,直到雙手軟軟地垂了下來。忽然,一個日本人使勁一捋,把此婦女雙手的皮肉象脫手套一樣地脫了下來,整個肘部以上的雙手頓時變成了只殘留極少數肉絲的森森白骨。該婦女(因還是嬰兒的孩子已成為實驗的犧牲品,她早已半瘋半痴了)把雙手(如果還稱得上是手)的白骨舉成戳向半空的姿勢,獃獃地看著,忽然撕心裂肺地慘叫起來。
2,「活體解剖」:一個中國小乞丐和日本小孩因玩皮球成了好朋友,日本人授意讓日本小孩帶中國小乞丐進731大院,以食物誘騙等手段讓中國小乞丐接受「身體檢查」。中國小乞丐在脫光衣服時還露出了童稚的羞澀笑容。上了手術台,麻醉完畢後,日本人熟練地將中國小乞丐開膛破腹,把心臟、肝臟等器官逐一取出,浸入早已准備好的生理鹽水。那離開身體的心臟捧在日本人沾滿鮮血的手上時還在跳動。「手術完畢,日本小孩把中國小乞丐的殘骸斷肢推去焚化。
3,「低溫實驗」:日本人讓中國受害者把手伸入超低溫冰箱(也許零下幾十度甚至零下一百多度),進行速凍。完成後,中國受害者取出雙手,看起來呈灰白色,上面結了一層霜,完全不象是人類的肢體了。一個日本人用短棍敲打,就象打斷冰柱一樣,把中國受害者的手指一根一根地打落,發出清脆的聲音。中國受害者發出了絕望而恐怖的號叫。旁觀的日本實習生有的嚇得閉上了眼睛,旋即被喝令不許閉眼。
<BR>
4,「高壓實驗」:中國受害者被趕入高壓艙,隨著加壓,露出極度痛苦的表情,想叫卻叫不出聲,直至最終眼珠彈出眼眶、腸子等內臟擠破腹腔,流得滿地都是。
其實這些場面已經稱得上「令人發指、難以置信」了,但從圖書館和網路接觸到大量史料,知道電影不僅沒絲毫誇張,而且限於表現手段,有很多更令人發指的事無法表現。比如說日本人僅僅為了取樂,用手術摘除中國受害者的胃和小腸,把食道和大腸直接連接,讓該中國受害者不斷地吃東西也只能眼睜睜地餓死;也是僅僅為了取樂,砍下中國受害者的手和腳,然後用手術把手接在小腿上,把腳接在手臂上,還用「高明的醫術」把它們接活;不進行任何麻醉,只是把中國受害者綁在手術台上就活體解剖,中國受害者越是痛苦地掙扎越是引起鬨堂大笑;把中國受害者的血液全部抽干,然後向他身軀里注入馬的血液,史料稱由此引起的劇烈的抽搐和痙攣「連幾個壯漢也壓制不住」也許這樣的描述已經讓人受不了了,覺得讀這篇文章已經是一種極大的折磨了,可是如果進一步呢?假設看到《黑太陽731》那部電影,看到那真實的地獄般的場景,不是更令人痛苦嗎?如果再進一步呢?假設不是從電影銀幕上看到這樣的場面,而是象那些日本實習生那樣,直接在現場看這樣的恐怖畫面,不是要讓人發瘋嗎?如果再進一步呢?假設我就是那個被日本人殘害的中國受害者呢?實在不敢再想下去了。紀錄真實,感慨歷史……
『伍』 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正傳一共有幾部
《星球大戰》系列目前共有十一部電影,流行的觀影順序有兩種,一種是劇情發展向順序觀賞,一種是觀感體驗向順序觀賞。
一、如果你是一個對劇情要求較高,喜好更偏向於故事講述的過程,傾向於故事劇情回味,而對電影畫面、特效、電影製作技術、科技時代感並無過高要求的影迷,推薦你按電影中故事發展的順序脈絡來觀看這個系列電影。這種觀影順序的優點是能從劇情發生的完整前後順序上,更為清晰的了解整個史詩般的故事。觀影順序為:
1、《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 1999
二、但如果你是一個對電影觀感要求較高,偏向於追求觀影的感覺體驗,喜歡更好的畫面、更刺激的特效、更新奇的時代科技感,而對電影故事講述方式不過分苛求的影迷,那麼推薦你按電影系列製作拍攝的順序來觀看這個系列電影。這種觀影順序的優點是隨著前一部電影的完結,每下一部電影的畫面和特效都將更為絢爛和令人驚嘆,特別是從正傳三部曲過渡到前傳三部曲後,視覺效果更是有了質的飛躍,而到了後傳故事的第一部《原力覺醒》,視覺效果更是提高到了令人叢行瞠目結舌的地步,按這個順序觀看,你會對後續每部作品的感官體驗都充滿遐想和期待,並且雖然沒有按劇情發展的順序來觀影,但並不會讓你對劇情理解構成障礙。
對大部分影迷而言,通常更推薦這種偏向於觀感體驗更優化的觀看順序。
觀影順序為:
1、《星球大戰1:新希望》(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 1977年;
2、《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Star Wars: Episode V -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1980年;閉巧
3、《星球大戰3:絕地歸來》(Star Wars: Episode VI - Return of the Jedi) 1983年;
4、《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 1999年;
5、《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Star Wars: Episode II - Attack of the Clones) 2002年;
6、《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Star Wars: Episode III - Revenge of the Sith) 2005年;
7、《星球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2015;
8、《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2016;
9、《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2017;
10、《游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Solo: A Star Wars Story)2018;
11、《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2019。
至於最終選哪種觀影順序來觀看,還是根據你的喜好和偏愛,自己選擇最適合你的觀看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