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建國偉業2017電影西瓜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建國偉業2017電影西瓜

發布時間: 2022-07-08 07:02:18

『壹』 《建國偉業》觀後感

《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 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 成立。從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 一條,到學生們聽說簽署了不平 等條約,開始爆發了"五四"運動 ;那時年青的***正在湖南長沙讀 書,那天他走在街上看見有人招 兵,於是,他沖到人群最前面報 名參加了新軍,從此走上了不平 坦的道路。影片的最後講述了在 船上秘密召開了第一次代表會議 ,會議一波三折,中國共產黨的 名字在會議中全票通過,從此, 他們有了自己的名字,當他們唱 起國際歌的時候,讓人感到熱血 沸騰。在影片中還提到了陳獨秀 ,李大釗,周恩來,鄧小平,蔡 鍔等歷史人物,有了這些人的努 力,他們最終打敗了侵略者,捍 衛了中國的和平。 看了《建國偉業》,感覺到新中 國的成立不容易。雖然有很多東 西我還沒看懂,但在今後的學習 我會不斷地去學習,了解中國的 歷史。 兩個小時的觀看時間,過的 是那麼的快,不管是影片的內容 ,還是影片各種花絮都深深的吸 引了我。這部電影深深吸引我的 並不是龐大的演員整容,而是新 中國成立過程中那波瀾壯觀的輝 煌歷史! 80後出生的我,沒有經歷過軍閥 混戰和民不聊生的舊中國,雖然 也知道一些新中國的創建歷史, 但畢竟沒有切身體會和了解到。 在建黨90周年的今天,《建國偉 業》正好為我們所有中國人再現 了那段建國的歷史,讓我們這些 新中國後出生的人們能更清楚的 看到,新中國建設的不容易,是 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用他們的熱情 ,執著,更是用他們的生命換來 的。 90年,已經讓我們從幼年走向成 熟,甚至走向衰老,但對我們中 國來說,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新中國成立成立至今,我們的國 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 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的榮幸和驕傲 。老一輩的奮不顧身,換取了今 天新中國的祥和,我們應該銘記 在心。更應該用我們的努力我們 的激情,為新中國真正建成「和 諧,強盛」做出貢獻 

『貳』 電影建國偉業內容簡介100

影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線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突出了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

『叄』 到底有沒有建國偉業觀後感

提供兩遍,自己選吧!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二、 經過千辛萬苦搞到票,然後聚精會神地看完了一票難求的國慶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電影的場景設計和敘事角度有大有小,最喜歡兩個場景:一是北平機場,萬人喜迎毛澤東和老紅軍戰士的聲嘶力竭的場面,令現場觀眾百感交集,不禁涌動起對建立共和國的無數先輩的敬仰情懷。二是蔣經國前往上海督導經濟,直面譴責孔家才是讓黨國身處危難的蛀蟲,回到南京時父親蔣介石卻對他說「不反亡國,反則亡黨」的言語,一番時局的忠告帶走了經國的銳氣,這或許是對多年之後的台灣主政人物的一種性格鋪墊和詮釋吧。據說蔣經國在深刻反思敗走台島的教訓,啟動肅貪和黨建轉型改革,嘔心瀝血、勵精圖治的將台灣帶上「亞洲四小龍」的地位,親手實現了政治解嚴(將台灣帶入民主時代),集其大成的功業在他之後的新台灣,未見在政治境界及領導效能上超越蔣經國的新典範。蔣經國「與時推移的改善及修正的性格」,註定這位奇跡經濟的締造者最終心力憔悴嘔血而亡的悲愴宿命。因此我認為,影片中陳坤的扮相與我心目中的蔣經國最為吻合。片中對徵集到國旗、國歌作品的選用過程,猶如生動的教學片,更讓人增長了不少知識。 看完《建國大業》,如果你非要問我,誰演的最好?我說是張國立。可能在一些人心裡,張國立電視劇演的多了,沒有那些「電影明星」們更有銀幕范兒。其實錯了,他是真正有多大舞台能擔多大戲的人,蔣介石,這個份量特別重的角色,被他擔起來了,擔得漂亮。 當然從外形上來說,張國立無論是從長相上還是身材,都跟蔣介石「不像」得太厲害。但是張國立沒走「形似」,甚至於沒去追求「神似」,他是在演蔣介石的心,把內心吃透了,打通了血脈去演,這個就很厲害。所以蔣介石的第一個鏡頭一出來,我就閉嘴了,那種融會貫通的精神氣質,已經遠遠超過了演技的范疇。需要再提一句的是,張國立刻畫人物用的是「春秋筆法」,不顯山不露水的,很多好東西要是不仔細看,一不留神就過去了。 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如今許多影視作品塑造的英雄給很多人一種印象,共產黨大都是些沒文化,被地主老財逼迫無路可走,才入伍參加革命的土包子,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這部影片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劇本的粗糙。作為一劇之本,可以看得出,劇作者試圖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集中將五年間的大大小小事件做一全面而詳盡地描述,終因功力不夠,而顯得結構凌亂、內容龐雜,頭緒錯綜復雜,人物刻畫不是很到位。 其次是導演的問題。這是一部國慶獻禮片,擔綱導演的是好像從來沒有獨立導過電影的、負責電影事業的高級官員,為了保險起見,又拉了另外一位導演過很多片子的導演。但對於一個劇本先天不足的影片,導演再有號召力,也無濟於事。盡管場面做得很大,氣勢上很雄偉,但描寫戰爭無非就是行軍、長鏡頭、多弄幾處炸點,動不動就是航拍,電腦三維動畫,雖是群星雲集,但仍舊掩蓋不住影片的整體蒼白。 第三個要說的是攝影問題。片中出現眾多開會的大場面,這是一般導演最為頭疼的,因為場景單調不容易調度。而本片的導演及攝影師或許為了照顧眾多明星的檔期,根本就沒考慮拍得再細些,幾乎都是全景、中景等幾組鏡頭,場面有了,但效果上就顯得雷同了。 第四個要說的是剪輯的問題。可能還是因為劇本的原因,內容上的凌亂表現在剪輯上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太跳躍的手法有點模仿美國大片的意思,以對白或音樂的先入作為場景轉換的套路,也顯得有些老套了。黑白與彩色色調之間的轉換也都過時很久了。 總之,這部片子作為主旋律的國慶大片,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不是個損失。它沒有早年間《開國大典》拍得精緻,當然,想看明星們是如何在一部影片里集中露下小臉的,看看也挺有意思。

『肆』 建國偉業電影觀後感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這部片子將重大歷史事件在影片中來回穿插,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

影片中令我最難忘的一幕是在那在山花爛漫的小道上,毛澤東、周恩來兩位巨人背著拿花的稚嫩孩童,孩子在嘰嘰喳喳的打鬧,而他們嘴中依然自然的訴說著國家大事,這是何等人間美好。在那一幕里,我彷彿我已經帶入了初春時期老人領著孩子一同郊遊的場景,色調是如此鮮艷明亮,音樂是如此歡快灑脫。

其充分塑造了毛主席撇開政治立場的別樣形象,他也是一位會為了逗孩子笑的仁慈長輩,他也會為了炊事員的去世而沉默不語,他也會內心焦灼,站在房頂看錦州。當1949年淮海戰役取得全面勝利,長江以北再無戰役時,他眼中的淚水再也止不住了。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如今,中國已然成為國際社會中重要的一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由衷地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越來越強。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的內心也應該永遠裝著我們的祖國,在她的光芒下更加閃耀。

『伍』 電影《建國偉業》是多少分鍾

電影《建國偉業》是135分鍾。

《建國大業》是由韓三平、黃建新擔任總製片人並執導,唐國強、張國立、許晴、劉勁、陳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9年9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1945年8月抗戰勝利,中共毛澤東主席應國民黨蔣介石之邀毅然飛赴重慶,與國民黨蔣介石舉行和平談判。毛主席在重慶與民盟主席張瀾等民主黨派領導人密切協商配合,共同努力推動談判進程,使國共雙方終於簽訂了以避免內戰、在政治協商的基礎上組建多黨派聯合政府為主要內容《雙十協定》。

但是,國民黨蔣介石無法放棄一黨專制的獨裁迷思,一方面發動了對共產黨的內戰,一方面炮製召開首屆國民大會的獨角戲,並對民主黨派大肆迫害鎮壓,實際撕毀了《雙十協定》。

中國共產黨制定了針鋒相對、以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的方針,開始堅決的武裝反擊。眾多民主黨派領導人紛紛採取了與中共站在一起的立場,堅決反對和抵制蔣介石獨裁行徑,以實際行動與國民黨決裂了。

劇中重要人物:

1、毛澤東

演員唐國強

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抗日戰爭勝利後,針對蔣介石企圖消滅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的現實,他提出針鋒相對的斗爭方針。1945年8月,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表明中國共產黨爭取國內和平的願望。

2、蔣介石

演員張國立

中華民國國民黨軍事委員長、總統。他表面參與重慶和談,暗地卻心懷鬼胎。在回答記者關於著中山裝的提問中,蔣介石言談之間透出狡猾,他的一絲淺笑則暗藏心機。最終,面臨國軍潰敗,蔣介石忍痛放棄對北京的空襲。

3、蔣經國

演員陳坤

蔣介石的長子,他為國民黨、為他的父親擔憂,滿腔熱血大談「國事」,卻生生被母親宋美齡拉回「家事」之中。本想借孔家開刀、殺雞儆猴以掃腐敗之風,到頭來還是在父親蔣介石的「家事國事兩難全」的勸誡下灰飛煙滅。

『陸』 建國大業現在在那個網可以看

優酷網,一搜就有,絕對的高清。

『柒』 電影(建國偉業)的大概內容,要准,要好點!急!好的加獎!

是不是《建國大業》。《建國大業》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籌備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召開和征選國旗國歌,突出了當時多黨合作以及政治協商制度形成。影片再現了毛澤東、蔣介石、周恩來、宋慶齡、宋美齡、蔣經國、李宗仁、李濟深、張瀾、蔡廷鍇、馮玉祥等眾多歷史人物以及他們的活動,擺脫了傳統歷史電影模式v.youku.com/v_show/id_XMzA5NTg3Nzc2.html 2011-10-4

『捌』 建國偉業主要講的是什麼

電影《建黨偉業》圍繞1921年前後展開,展現了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它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周恩來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了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該片邀請到178位演員參演。《建黨偉業》作為建黨90周年獻禮片於2011年6月15日正式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