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韓國電影市場2017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韓國電影市場2017

發布時間: 2022-06-29 01:45:13

㈠ 韓國電影振興的三個原因

韓國電影的發展與90年代的一系列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1998年韓國官方廢除了韓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採用西方的分級制度。1999年的光頭運動促使韓國電影的本土保護機制誕生,每年本土播放146天本土電影。這兩起重要的事件使得韓國電影的發展呈現一種井噴狀,使得韓國電影市場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為韓國電影的崛起並非由於電影審核制度的解禁,也不只是因為本土保護機制的產生。

韓國政府對電影的支持從側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韓國就讀影視方面的學子有非常多的機會參加各種藝術投資的電影拍攝,不僅是經濟上的支持和社會實踐,政府為這些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政府注重文化產業的投資,電影節遍地開花。大企業的財務支持,國家層面的重視,對國產電影的優惠,政策上扶持新人導演,增加出國交流的機會,引入國外最先進的技術手段,這一系列的發展為韓國電影的崛起奠定了堅實有力的基礎。

韓國電影的創作更自由,制度完善,許多有良知的電影拍攝了大批具有具有批判性質的現實主義電影,由於韓國電影對本土的包容,韓國電影的題材不局限於商業和娛樂,大量具有自揭傷疤題材的電影應運而生。

題材方面的解解禁後,韓國電影人不斷探索類型片和本土文化的結合。獨特的文化構成,特殊的政治環境,改革中的矛盾和犧牲,正式這些特殊的元素,為韓國電影製造了特殊的表達方式。也使得韓國電影人另闢蹊徑,韓國電影不但在國際化的類型片上獲得成功,在藝術上絲毫沒有減弱。

韓國近些年的北韓題材電影大量涌現,南北韓高度僵持,戰爭危險的一觸即發,促使反戰類型的影片獲得成功,這其中包括99年的《生死蝶變》、00年的《共同警備區》03的《實尾島》、04年的《太極旗飄揚》。當然韓國電影人在自揭民族傷疤的同時,也關注的弱勢人群,這種題材的創作算是創作者的良心,一批諸如《熔爐》、《綠洲》、《馬拉松》等影片的成功,不得不說是韓國電影人關於社會的反思。類型逐漸多元化的韓國電影市場在犯罪題材上更是風生水起,《朋友》《殺人回憶》、《老男孩》都是風格清晰,黑暗氣質濃郁,但是這一類電影成功後,韓國的犯罪類型片大量涌現。

㈡ 韓國電影為什麼發達

在韓國電影產業振興的過程中,韓國政府尤其《電影法》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1999年,金大中政府對「電影振興法」的第二次修訂,是韓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電影政策,主要內容有4點:1、廢除電影審查制,轉為分級制;2.、以市場為主導,尊重電影產業自律權,成立專門的民間電影管理協會「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3、嚴格執行國產電影的銀幕配額制;4、資金上支持,允許和鼓勵風險投資進入電影產業。配額製作為保護傘,對於90年代體制、投資、技術等各方面還非常脆弱的韓國電影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1999年徹底放開管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和積累,本土電影逐漸具備了和好萊塢自由競爭的實力。

電影分級製取代電影審查制度改革成效十分顯著。如前所述的《生死諜變》創造了韓國商業片神話,與其說是好萊塢式間諜大片敘事模式的成功,不如說是取消了電影審查制度以後的效果。導演姜帝圭說:「因為這部影片除了動作,也刻畫了分裂的韓民族的痛苦,有國情、民情,也有愛情。」影片投資500萬美元,創下了660萬觀影人次的歷史紀錄,超越《泰坦尼克號》的417萬人次。在《生死諜變》之前,韓國人幾乎不看本土電影,韓國自己的電影市場在哪裡?就在人們普遍產生疑問的同時,韓國國產電影《生死諜變》誕生,振奮了疲軟的韓國國內電影市場,給韓國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興奮和感動。該片描寫南北韓之間的諜海風雲,充滿血腥、火爆和奇情,影片不但在本土引起轟動,也引起西方傳媒爭相報道。該片吸引人之處在於寫情,同時以接吻魚來貫穿情節,寓意南北朝需相濡以沫。

因為廢除了電影審查制度,《共同警備區》、《朋友》、《家族榮譽》、《殺人回憶》以及《實尾島》這些原來應該禁止的題材,紛紛問世,並且一再奪得票房冠軍。2003年的《實尾島》和2004年的《太極旗飄揚》開啟了1000萬觀影人次時代,這對全國人口只有4千多萬的韓國來說可謂是巨大的成就。銀幕數量的增加和2000年開始的大規模放映模式,使電影能更容易的在短時期內吸引大量觀眾。

㈢ 從何時開始,韓國電影開始風生水起,大潮湧動

80年代香港電影苗根正紅,日本電影風生水起的時候,韓國電影還是一副扶不起阿斗的模樣,79年韓國剛結束獨裁統治,但電影依舊受到政治因素影響,上映要挨刀,與中國總菊一個調性,嚴厲禁止色情、暴力和政治題材,這直接影響到電影產業的發展,整個韓國電影產業呈現低迷狀。

韓國電影的發展與90年代的一系列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1998年韓國官方廢除了韓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採用西方的分級制度。1999年的光頭運動促使韓國電影的本土保護機制誕生,每年本土播放146天本土電影。這兩起重要的事件使得韓國電影的發展呈現一種井噴狀,使得韓國電影市場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為韓國電影的崛起並非由於電影審核制度的解禁,也不只是因為本土保護機制的產生。

韓國政府對電影的支持從側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韓國就讀影視方面的學子有非常多的機會參加各種藝術投資的電影拍攝,不僅是經濟上的支持和社會實踐,政府為這些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政府注重文化產業的投資,電影節遍地開花。大企業的財務支持,國家層面的重視,對國產電影的優惠,政策上扶持新人導演,增加出國交流的機會,引入國外最先進的技術手段,這一系列的發展為韓國電影的崛起奠定了堅實有力的基礎。

韓國電影的創作更自由,制度完善,許多有良知的電影拍攝了大批具有具有批判性質的現實主義電影,由於韓國電影對本土的包容,韓國電影的題材不局限於商業和娛樂,大量具有自揭傷疤題材的電影應運而生。

題材方面的解解禁後,韓國電影人不斷探索類型片和本土文化的結合。獨特的文化構成,特殊的政治環境,改革中的矛盾和犧牲,正式這些特殊的元素,為韓國電影製造了特殊的表達方式。也使得韓國電影人另闢蹊徑,韓國電影不但在國際化的類型片上獲得成功,在藝術上絲毫沒有減弱。

韓國近些年的北韓題材電影大量涌現,南北韓高度僵持,戰爭危險的一觸即發,促使反戰類型的影片獲得成功,這其中包括99年的《生死蝶變》、00年的《共同警備區》03的《實尾島》、04年的《太極旗飄揚》。當然韓國電影人在自揭民族傷疤的同時,也關注的弱勢人群,這種題材的創作算是創作者的良心,一批諸如《熔爐》、《綠洲》、《馬拉松》等影片的成功,不得不說是韓國電影人關於社會的反思。類型逐漸多元化的韓國電影市場在犯罪題材上更是風生水起,《朋友》《殺人回憶》、《老男孩》都是風格清晰,黑暗氣質濃郁,但是這一類電影成功後,韓國的犯罪類型片大量涌現。

朴贊郁、金基德、奉俊昊、洪尚秀、李滄東、崔東勛、姜帝圭、康佑碩等一些優秀導演的涌現為韓國電影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00年後這些導演在題材的創作和拍攝的手法都達到了相對穩定的成熟期,並開始走向國際,拍攝過《共同警備區》、《老男孩》的朴贊郁後來拍了《斯托克》。拍攝過《殺人回憶》、《母親》的奉俊昊拍了此時正在上映的《雪國列車》。沉默的金基德用他的語言為韓國電影增加了新鮮的血液。拍攝過《薄荷糖》《密陽》的李滄東用他精緻的電影語言指導了《詩》。

這些優秀的導演並沒有盲目的追求大格局大視野的商業電影,初期從底層視角看待社會變革,思索經濟發展對於價值觀帶來的沖擊,批判現實的黑暗,他們用現實主義的路徑打開了韓國電影的新世界。正是有著這樣一批優秀的導演及素質過硬的編劇創作,韓國電影才真正的在亞洲博得一片天空。

韓國電影優秀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小格局大視野,精緻不花哨,接地氣不媚俗,往往一個普通的故事拍的扎實穩健,一個犯罪類型的電影充斥著諷刺和批判,《黃海》和《恐怖直播》中一黑到底的小人物的掙扎,以及最後的反抗,完成了一個漂亮的反類型片,韓國電影在近幾年已經不僅僅是個別的成功,是一個市場的進步,反觀國內,幾乎慘不忍睹,或許中國電影依舊在進步,但與韓國的成熟相比,我們差的不僅僅是一個分級制度。文化氛圍、編劇素質、導演能力、電影市場、我們幾乎沒有一點領先與韓國,從《漢江怪物》到《線蟲入侵》在到《流感》韓國災難片在亞洲的領先程度已經毋庸置疑,從編劇到導演都是以好萊塢水準作為標桿的,而我們還在拍《超強台風》.....從《追擊者》到《黃海》再到《恐怖直播》,犯罪類型電影已經趨向於國際化水準,甚至代表了亞洲電影的制高點。當我們嘲笑韓國電視劇雷人,愛情片狗血的時候,我們的影視劇產業不但都像一個媽生的怪胎,而且甚至拿不出幾部有誠意之作,而當韓國人不玩狗血偶爾玩下熱血的時候,我們生生的被甩出了幾條街。
http://i.mtime.com/eilonr/blog/7760871/

㈣ 韓國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

1、《鳴梁海戰》上映年份:2014,觀影人次:1760萬

提起韓國票房紀錄,《鳴梁海戰》創下共有一千七百萬人觀看的佳績。該片是首部突破《阿凡達》票房紀錄的本土電影。在第51屆大鍾獎一舉斬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等大獎。刷新了韓國史上最高首日(68萬人次)和單日(125萬人次)票房、最快100萬人次(2天)和最快1000萬人次(12天)等全部紀錄。

㈤ 2017韓國電影票房排名前十

《南漢山城》《鋼鐵雨》《騙徒》《金權性內幕》《菜鳥警校生》《軍艦島》《犯罪都市》《機密同盟》《與神同行》《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等。《南漢山城》是黃東赫執導的歷史戰爭片,由李秉憲、金倫奭主演,這部電影改編自金薰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朝鮮國王和一群大臣被清軍圍困在南漢山城的故事。

由朴恩惠、鄭雨盛等主演的韓國電影《鋼鐵雨》是楊佑碩導演的。朴恩惠經紀公司表示「朴恩惠合作楊佑碩導演的新作《鋼鐵雨》鄭雨盛和郭度沅」。以韓半島為背景,講述了半島為背景(鄭雨盛 與青瓦台外交安全首席秘書官代理(郭度元) 故事發生在裝飾之間。

《軍艦島》影片講述了400多名朝鮮難民在日本殖民時被強徵到日本軍艦島,試圖逃離以免被殺害的故事。 1945年,在戰爭即將結束謠言的動盪時期,首都半島酒店爵士樂團團長李江宇(黃正民飾)帶著獨生女蘇姬(金秀安飾)、鍾路拳手崔七星(蘇志謝飾)、在日本統治下遭受苦難的朝鮮人(李振賢飾),被能賺錢發財的謊言欺騙,前往日本

㈥ 2017年上映的韓國電影有哪些

你好,《軍艦島》
《Real》
《與神同行》
《The King》
《共助》
《代立軍》

㈦ 你最喜歡的韓國動作電影男演員有哪些

NO.5;蘇志燮

1995年蘇志燮以模特身份出道,1997年參演《天橋風雲》,正式踏入演藝圈。2004年主演電視劇《對不起,我愛你》,憑借車武赫一角獲得第41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視部門最優秀男子演技獎.2005年2月28日-2007年4月27日入伍。2008年蘇志燮攜影片《電影就是電影》回歸演藝界,獲得多個電影獎項,並在第28屆韓國影評獎獲得最佳男主角榮譽。2010年「蘇志燮路」成為韓國首條以藝人名字命名修建的道路。蘇志燮最喜歡的數字是51,故公路全長51公里。2011年7月14日蘇志燮因在提高韓國國際知名度方面做出傑出貢獻,在首爾舉行的「2011韓國觀光之星」頒獎禮上被授予功勞獎。同年12月25日江原道開通以蘇志燮的名字命名的火車。2013年蘇志燮飾演《主君的太陽》中的朱中元,展現了全新的形象。2014年3月蘇志燮以個人名義投資引進電影《菲洛梅娜》且親自參與了預告片的配音工作,影片於4月17日在韓國上映。2014年5月,蘇志燮零片酬出演Leeum美術館為紀念創館10周年所拍攝的藝術短篇電影《q0》,在影片中一人分飾三角,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代。2015年11月出演KBS電視劇《Oh My Venus》該劇主要講述了從曾經美艷動人的女律師身材走形,與世界著名的健身教練相遇後,在挑戰減肥的過程中治癒內心的故事。於11月16日首播.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及看法,個人推薦極具震撼力影片有;《新世界》/《公司職員》/《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神之一手》/《嫌疑者》。

㈧ 韓國影視業現狀

當韓國導演姜帝圭1999年耗資350萬美元自編自導《生死諜變》的時候,業內人士普遍為他捏了一把汗。這個時期,亞洲金融危機後遺症仍然留存,以往支撐韓國電影的韓國工業巨頭們,出於企業集中產業優勢發展的需要,紛紛剝離了下屬的電影公司。而韓國電影的市場與票房,也被一系列好萊塢大片所霸佔。然而,姜帝圭的這部影片,最後的票房、錄像帶和出口三項收入竟超過了3500萬美元,突破了當時韓國有史以來最高的票房紀錄,打破了由《泰坦尼克》保持的票房霸主地位,被韓國人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本土大片。

《生死諜變》的成功,將韓國人民對本土大片的信心提到高點。2004年,姜帝圭執導的另一部影片《太極旗飄揚》又一次打破紀錄,獲得了56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

從《生死諜變》到《太極旗飄揚》的這幾年間,韓國電影取得了驚人的成長,「韓流」在世界各地迅速風行。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倪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韓國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電影產業大國。

倪震教授說,韓國政府給予電影產業發展在經濟、政策等多方面的推動和支持。從早期鼓勵國內非電影產業的大企業、大集團,如現代、三星等投產電影業,到後來對中小企業投資和獨立製片人的鼓勵,使韓國電影人在獲取資金方面渠道眾多。金大中總統在任時,廢除了《電影審查法》,從政策上給韓國電影百花齊放以沃土。

韓國電影走的是一條典型的商業路線。通過投資方、觀眾、製片方、發行方及院線的反復運作溝通,出產了一批票房價值高的電影。

「韓國電影一般描寫的是『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物件』,沒有多餘的雜質,構思新穎、取材巧妙,同時給人留下很多的想像空間。」從事媒體工作的張婉怡是韓國電影的忠實擁護者。

倪震教授表示,目前韓國電影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導演群體人數眾多,更換很快,給電影產業不斷注入新的生機。隨之出現的體制現象則是「獨立製片人制度」,中小型電影製作公司如雨後春筍般遍地而起。而中小型公司繁榮的背後,一個重要的支撐因素就是融資渠道的多樣化。

倪教授介紹說,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韓國電影投資找到了很多新的辦法。特別是民間吸納資金能力得到了極大增強,中小企業和風險資金投資踴躍。有統計表明,目前韓國每年出產的60部左右的電影,分別由當地30家左右的電影製作公司投產製作。這些製片人早期大多通過銷售發行權和版權獲取投資。之後則主動向一些風險資金和大企業拉投資,或向銀行貸款、抵押版權融資。最近兩三年,甚至出現了通過互聯網募集社會資金的情況。比如大獲成功的電影《我的老婆是大佬》就是通過互聯網融資,籌得了280萬美元的拍攝資金。這樣大膽而活躍的融資方式大大活躍了製片機制,同時推動了國民的電影參與意識。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也適時開辟了多個投資基金管理機構,比如韓國電影委員會(KOFIC)等,為林林總總投資電影的大小風險投資基金提供系統專業的指導、管理和服務。這些基金為韓國電影業發展打造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據了解,目前各種渠道的電影投資基金總額超過了1.5億美元,充沛的資金讓韓國電影有能力引進好萊塢的先進製作技術,同時也大大促進了韓國國內的影院建設。

現在,韓國電影融資又出現了新的趨勢,也就是時下最流行的IPO——到證券市場上上市融資。姜帝圭的電影製作公司不久前剛剛在漢城的高斯達克市場上市,為他的下一部影片融資。

與之相比,在融資方面,我國電影行業起步稍晚,1995年以前只有16家國有電影製片廠擁有影片出品權。盡管近年來政策逐步開放,但由於電影市場尚不規范,投資回報率較低,因此製片人在融資拍片方面相對困難較大。社會資金、民間資本的進入明顯不足,融資方式相對單一。

㈨ 韓國的電影業這么強,哪些題材電影是韓國的強項

我個人認為是揭露人性丑惡的現實社會的題材,還有各種感情的溫情題材,以及懸疑題材拍攝得比較不錯。

1、現實社會題材

韓國的不少電影都是揭露出了社會丑惡,有一定的意義所在,並且大部分電影都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比如《熔爐》、《韓公主》、《不哭媽媽》。這些題材其實會觸及到很多方面,但韓國的電影人從來沒有特地去避開過,很多電影其實說的就是這個世界上發生著的事情,只不過用電影這種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

其實電影題材的分類主要還是劇情、喜劇、恐怖、懸疑之類的,但是我個人覺得韓國電影這樣進行分類會比較有區分性,而且也能夠概括這些電影所要表達出來的意義。韓國的電影是比較值得大家多次觀看的電影,因為它背後所要表達的東西是非常值得大家去不斷思考的,我覺得這些也都是國內電影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才是真正的好電影。

㈩ 談一談對於韓國電影發展現狀的認識

韓國電影現狀

??? 1999年,整個90年代一直在低谷徘徊的韓國電影業在悲壯的「光頭運動」之後,終於迎來了一次新的發展姿態,而這一股新浪潮一直延續至今。

韓國電影委員會(KOFIC)發表的《2002年電影市場回顧》中顯示:2001年韓國電影產業的市場銷售額為10350億韓元,電影觀眾超過1億人次,觀看韓國電影的觀眾達4469萬名,韓國電影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創紀錄的46.7%,而這種旺盛的態勢一直延續到今年,甚至取得了更大的成績。

韓國每年引進的外國影片有300部之多,而國產影片僅60部左右。可是數量雖少,含金量卻高。據統計,近幾年來,韓國的年度票房冠軍多數都是國產片,甚至出現了2001年票房前四名全是韓國本土電影的局面。《生死諜變》、《我的野蠻女友》、《朋友》、《武士》等等,大量製作精良的商業電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本土的票房佳績。

同時,韓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也大獲成功,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韓國藝術電影也是大放異彩,《醉畫仙》、《綠洲》、《共同警備區》、《薄荷糖》等等影片都是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韓國電影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獲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令全世界電影人刮目相看,這個「世界第一發展速度」從何而來呢?韓國電影的動力從何而來呢?下文會為你一一道來。

2 電影振興委員會

該會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電影促進會。1999年5月重組為電影振興委員會,是韓國非官方性質的最高電影主管機構。

委員會主要資金來源含電影票稅收及政府預算,每年約有4200萬美金的預算。振興協會下設秘書處、漢城綜合影城和韓國電影學院3個主要單位,其下再分成9個委員會,主要執掌有政策擬定、提振產業、輔導金審核執行、人才培育、教育研究和國內外行銷推廣等業務。

90年代初,委員會以協調政府和電影人之間的矛盾而威望大漲,韓國獨立導演金東園、趙成豐因為放映電影《紅色》被抓,正是其出面協調才得以出獄並促成了韓國取消電影審查制度。

3 電影輔助金

該項資金是政府交給電影振興委員會分配的用於輔助電影的資金。其輔助金主要發放對象是電影學院學生和進行獨立電影製作的導演,用以進行實驗短片、紀錄片和藝術獨立電影的製作,最高可申請4億韓元(摺合人民幣約270萬)或製作費30%的輔助金,資金無須歸還,也無需以獎項和內容上的附和為回報,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年輕的電影人成長學習的機會。一般商業電影則無輔助金可拿,但可以申請無息或低利率融資貸款的方式「借」錢。

4 屏幕配額制

screen quota:即屏幕配額制,又叫義務上映制度。

韓國政府為保護本國電影所進行的政府行為,強制規定韓國電影院每年每個廳都必須上滿148天的本土電影;全國電視台也必須播放一定時數比例的國產電影。韓國政府內部對此制度一直存有爭議,文化部堅持其配額比例,而經濟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

金大中當年在競選綱領中曾明確表示:「我們會通過強制手段來保證韓國國產電影在上映檔期上的配額,並給予專門發行韓國國產電影的發行公司和專映韓國國產電影的影院以稅收上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將持續到韓國國產電影的市場佔有率達到40%。」

現在screen quota制度仍然維持既定比例。盡管在全球化日益迫近的今天,取消配額的危機隨時可能落在韓國電影業頭上,但韓國電影人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突破40%的市場份額達到49%的高度,全面抵抗好萊塢的入侵已經不再是幻想的神話。

5 《生死諜變》

韓國特工組織奉命調查多宗政府官員被殺案件,懷疑焦點集中在一名朝鮮女特工身上。在另一起事關液體炸彈的案件中,發現朝鮮特別部隊正准備偷去液體炸彈作為統一韓國的武器。韓國特工忽然發現自己的女友就是多年來尋找的朝鮮女殺手……

韓國導演姜帝奎1999年根據南北分裂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是一部描述韓國與朝鮮特工的間諜動作片,盡管該片從動作、場面、特技上講都是當年韓國電影中的最強製作,但影片所描述的民族之痛、家國之情,以及題材解禁之後的新奇感導致了影片的瘋狂賣座。

影片上映22天後打破韓國電影有史以來最賣座紀錄,上映57天後,打破《泰坦尼克號》在韓國的電影票房紀錄和226萬人進場觀看的紀錄。影片最終吸引了超過600萬名觀眾,賺進了3500萬美元的票房,約相當於七倍的製作費用,為韓國電影注入一支強心劑,吸引了國人對本土電影的熱情,此片使得進入韓國電影院看國產電影的觀眾從原來的15%增加到37%,直接導致了韓國電影重整旗鼓。

由於影片是光頭運動之後第一部大型製作影片,被視為「帶動了韓國百年影業邁向新里程」,也被看成是光頭運動勝利的標志,是screen quota制度繼續存在下去的動力。

李昌東:

「五十而知天命」,年近半百的李昌東2003年3月在韓國文化界的共同推舉之下,出任韓國文化部部長,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導演身份出任文化部長的人。他的上任,被看成是韓國電影的勝利,肩負著維護screen quota制度和比例的重任。

李昌東原本以小說成名,出版多部著作,1992年曾獲得韓國日報的文學創作獎,其作品甚至被選入韓國大學的教材。直到後來成為著名導演,他還是拍攝電影的間歇擔任著韓國藝術綜合大學電影學院教授的職務。

今年八月曾率韓國藝術團來到北京慶祝中國抗擊非典成功。

大企業投資電影業

韓國國家政策對電影事業的傾斜,還有一個重要結果,那就是通過以大幅減稅為主的種種政策鼓勵國內大公司大企業對電影事業進行直接投資。大企業把電影事業當作一種「准製造行業」,並採取了一種精明而漸進的投資方式,從最初的錄影帶版權經營,到投資電影院建立院線,再到直接對電影作品投資,穩妥的方式和政府的支持使大投資商們逐漸看到了良好的前景。盡管90年代中後期由於好萊塢電影大規模入侵一度導致韓國電影業的萎靡,但很快恢復強勁走勢的韓國電影給了所有投資人更強烈的信心。

光頭運動:1999年,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世貿組織,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韓國影人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幾乎所有的電影人都動員起來,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漢城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因為剃光頭在韓國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而此活動又為全韓國影人集體參加,所以被世界輿論高度關注,給韓國政府造成極大壓力,遂決定繼續韓國每家電影院的每個放映廳一年必須放映滿148天的本國電影的政策。光頭運動成功之後,韓國導演士氣大振,成為韓國電影發展的一個契機。

電影等級制度:

1998年韓國取消「電影剪閱制度」,以電影等級制度代替。

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

全民可以觀看

12歲以上可以觀看

15歲以上可以觀看

18歲以上可以觀看

限制放映

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對色情、恐怖、政治等題材也不再限制。

釜山電影節:

1996年,金大中競選韓國總統的施政綱領中提出「支持發展韓國電影的宣言」,並將之列入競選白皮書中,其中第五條便是「籌備釜山等各式國際影展,爭取國際認同、促進交流」。釜山電影節到今年已經舉辦了第8屆,雖然名義上是「國際」電影節,實際上是為本國電影的向外擴張搭建良好平台。釜山電影節為韓國獨立電影等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附帶的Pusan Promotion Plan活動也是亞洲重要的電影市場交流活動。

獲獎紀錄:

2002年憑借《綠洲》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語錄:

我一直認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果說韓國社會存在問題,那每個韓國人都逃脫不了這種責任。尤其是我這一代人,我們造成了現在社會這個樣子,現在我老了,我開始思考這些奇怪和不可信的事情,所以我在想要批判社會首先得批判我們自己。

韓國人有這樣一種特徵,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爆發出力量,而在平時則比較安靜;看上去過著輕松的日子,但是,當困難來臨的時候,韓國人就會涌現出越來越大的凝聚力。這些特徵構成了韓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我寫小說、創作電影的時候,對韓國人的生活狀態、觀念比較關注,要表現出韓國人的獨特情趣和經常發生的思想變化。我的作品力圖表現韓國文化的獨特性或者是整體性,反映出韓國人生活的本質。我的作品也可以算是「韓流」吧。

韓國社會經歷了很多變化,在深刻快速的變化裡面,變化的趨向是什麼?怎樣變化才是對的?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在韓國的文學作品、電影或者是電視連續劇里,一直都保持著這樣的反思或者是意識。

拍攝電影不能說就是變身。不論是寫小說還是當導演,都是在講述故事。只是因為媒體的不同,表現方式不一樣而已。我依然是在講故事,我們都要通過故事學習並認清現實。我把故事搬到電影上的原因是現在是「日常時代」,因為在日常,小說失去了同更多人講故事的魅力,對於表現日常,電影更占優勢,更方便。

好萊塢電影總在說一些遠離生活的故事,越來越讓觀眾忘記現實,電影應該有反映現實的一面。我的電影則希望提供一種平衡,所以我寧願更多關注現實而不是忘掉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