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威靈頓戰線電影2018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威靈頓戰線電影2018

發布時間: 2022-06-28 21:16:14

㈠ 拿破崙的對手中誰最厲害

拿破崙的對手中誰最厲害
根據提問,在拿破崙曾經交手過的敵對將領中,能力排名依次為:

(1)第一名:英國威靈頓元帥。

威靈頓早在西班牙戰場時就擅長以少勝多,靈活運用地形,善於防禦。在滑鐵盧戰役中,威靈頓所率領的英軍及盟軍,曾經在西班牙作戰過的老兵還不到一半的比例(其他為荷蘭、比利時、漢諾威等小國軍隊),而且人數也比拿破崙所率領的法軍要少,炮兵也不佔優勢,僅僅在騎兵方面與法軍持平。就算處於劣勢,威靈頓依然守住了防線(這與威靈頓比較注重防守戰線的山坡背面對士兵的掩護有關),而且一直堅持沒有動用自己的預備隊。威靈頓在拿破崙動用最後預備隊後,以養精蓄銳的騎兵突擊,徹底崩潰了法軍戰線,不管是執行果斷和戰機把握上都可圈可點。

(2)第二名:奧地利卡爾大公。

卡爾大公對於戰場地形的把握也非常有心得,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即是明證。此戰役中,卡爾大公利用法軍渡河不能展開兵力的同時,通過河流分割法軍兵力,並集中自身優勢兵力對法軍已渡過多瑙河的兵力實施炮火覆蓋打擊,取得良好戰績。卡爾大公也很清楚,奧軍盡管兵力占優勢,但兵員素質上並不如法軍。所以只能利用地形來做文章,使法軍發揮不出自身優勢,奧軍才有機會獲得勝利。

(3)第三名:俄國庫圖佐夫。

雖然拿破崙在俄國慘遭敗績,但究其原因,後勤補給線過長引起的軍隊戰力下降和大量傷亡才是關鍵點。庫圖佐夫的戰術表現略顯生硬,而且有點不知變通,在博羅季諾戰役中可見一斑。這次戰役中,俄軍在火炮和騎兵方面均佔有優勢,還掌握著有利地形(有棱堡作為戰線支撐點)。即使俄軍優勢明顯,但這場仗的戰果並不突出,俄軍以傷亡4萬多人代價換取了法軍不到3萬人的傷亡。

庫圖佐夫在戰役中並沒有堅持用騎兵持續騷擾法軍側翼,擾亂其進攻進度。而且他對整體戰線的兵力配置失衡,易受攻擊的左翼兵力過少,導致成為法軍突破點,加大了俄軍傷亡。庫圖佐夫在博羅季諾戰役中用炮兵火力殺傷了不少法軍騎兵,而且爭奪棱堡的戰斗中,白刃戰也是俄軍得以奪回戰線的一個關鍵因素。這其實都得益於去世的蘇洛托夫,他生前很重視炮兵建設措施和白刃戰突擊戰術,產生了積極影響。

(4)第四名:布呂歇爾。

布呂歇爾的作戰作風偏向於強硬和敢打敢沖,因此其給法軍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殘酷的「消耗戰」(呂岑戰役和包岑戰役都是如此),但他本人在戰術上則乏善可陳。布呂歇爾在萊比錫戰役和滑鐵盧戰役中都曾被拿破崙打敗過,但因為布呂歇爾前後曾有兩位優秀的參謀長(沙恩霍斯特和格奈瑟瑙)幫其制訂戰術,他的軍隊戰力總能得到保存,並等待休整好時再投入戰斗(因此布呂歇爾也成為了滑鐵盧中的「收場者」,但率領普軍追擊在滑鐵盧慘敗的拿破崙之人卻並非是布呂歇爾,而是其參謀長格奈瑟瑙)。

另外,比較下拿破崙和蘇洛托夫兩人,其實也可以發現許多共同點。兩人都注重炮兵運用,也都推崇進攻戰術,而且對於鼓動士兵的作戰熱情都各有一套。蘇洛托夫對白刃戰深有心得,而拿破崙對騎兵運用也有自己的獨特思路。如果兩人對決,拿破崙如果不能在找出蘇洛托夫戰線的漏洞並加以騎兵突破的話,很難捕捉到擊敗對手的戰機。而蘇洛托夫如果在拿破崙軍隊已經突入自己戰線時,充分利用起自己的白刃突擊戰術,戰局很可能會陷入膠著中,此時戰斗意志往往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㈡ 滑鐵盧戰役威靈頓真的只有6萬人嗎拿破崙真的有7萬人嗎

滑鐵盧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南郊18公里處的一個小鎮。1815年6月18日,舉世聞名的滑鐵盧戰役在小鎮南面5公里外的田野上展開,從此,滑鐵盧與拿破崙聯系在一起,被載入史冊。當年,拿破崙率法軍7.4萬人和246門火炮,聯軍統帥威靈頓公爵只有6.7萬人和184門火炮。雙方在2.25公里的戰線上進行一天的浴血鏖戰,戰場上留下了2.7萬具法軍和 2.2萬具聯軍士兵的屍體。威靈頓公爵雖取得最後的勝利,但他目睹戰場上的慘狀,說出一句話:「勝利是除失敗之外的最大悲劇!」拿破崙在滑鐵盧大戰中慘敗,標志著他政治生命的終結,最後他在大西洋中的一個荒涼小島——聖赫勒拿島上結束了他那富有戲劇性的一生,因此,滑鐵盧戰役被稱為是對歐洲歷史起「轉折作用」的一場大戰。現在每天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滑鐵盧古戰場來訪古憑吊。古戰場的中心是一座 45 米高的土山,這是 1826 年比利時婦女用背簍運土堆成的。登上 226 級台階可達山頂。上面環形大平台的正中,一隻長 4.5米、高 4.45 米、重 28 噸的鐵獅子雄踞於高 6 米的底座上,它右前爪踩著一隻圓球,面朝法國方向,表示「威震」拿破崙。鐵獅子是用遺留在戰場上的廢鐵鑄造成的,是雕塑大師范·格爾的傑作。這座土山也因而得名獅子山。山頂平台一側還有一塊巨大金屬盤,上面標刻著當年滑鐵盧戰役作戰路線和主要戰場。平台四周圍有鐵欄,遊人可憑欄遠眺四面八方的景色。獅子山下的滑鐵盧紀念館是一座白色圓形建築,裡面環形牆壁上飾有一幅油畫,是法國海軍畫家路易·杜默蘭的傑作——滑鐵盧戰役環形全景畫。這幅長 110 米、高 12 米的環形油畫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當年鏖戰的壯烈場面。在油畫和當中的環形看台之間,還配以戰馬、炮車、武器、房舍等實物以及血肉模糊的屍體等雕塑品,加上燈光的巧妙運用,再現了當年戰場上戰馬嘶鳴、炮聲隆隆的情景。這幅全景畫完成於 1912 年。在紀念館對面,有一小電影院,一年到頭只放映一部電影——《滑鐵盧戰役》。觀眾可通過電影對這場戰役的歷史背景及交戰情況有深刻的印象。電影院旁有一個拿破崙的全身塑像。拿破崙戴著三角帽,全身戎裝,雙臂在胸前抱攏,雙腳擺出類似軍人「稍息」的姿勢。銅像連同底座一共有 4 米高,遊客常在這里攝影留念。古戰場南面有一座石頭小屋,它曾是拿破崙當年的指揮部,北面有一個古堡,那是反法聯軍總指揮威靈頓的司令部。周圍原野上聳立著法國、比利時、德國等國各色各樣的紀念碑,以悼念那些陣亡的將士,它們寄託著後人對陣亡者的哀思。
6月22日,拿破崙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上,直到1821年鬱郁而終。拿破崙的第二次執政,總共只有一百天左右,歷史上稱為「百日王朝」。
拿破崙自以為有雄才大略,攻無不克,卻沒有想到在滑鐵盧一役中被打得一敗塗地。滑鐵盧戰役在歷史上傳為笑柄,而滑鐵盧一詞從此也成了失敗的同義詞。
自古道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長城內外,屍填巨壑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此一證也。拿破崙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共和思想卻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此又一幸也。

㈢ 關於在滑鐵盧之戰中打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將軍的歷史如題 謝謝了

英國統帥,公爵。畢業於法國昂熱軍事學校。 1787年入英軍服役。1794~1795年參加對法蘭西共和國的戰爭。 1796~1805年在印度率英軍進行了征服印度王公部隊的戰爭。 1808~1813年在伊比利亞半島指揮英、西、葡聯軍同拿破崙·波拿巴一世軍隊作戰,靈活地運用防禦戰術,多次主動撤退和適時進攻,抗擊並打敗了數量占優勢的法軍。 1814年法國波旁王朝復辟後,任英國駐巴黎大使。 1815年指揮英荷聯軍對法作戰,在滑鐵盧會戰中抗擊了法軍優勢兵力的進攻,最後,在普軍的配合下擊敗拿破崙·波拿巴一世,進軍巴黎,統率盟國的駐法佔領軍。戰後,多次參加反法聯盟各國重新瓜分勢力范圍的會議。 1828年後,歷任首相、外交大臣和不管部大臣,並長期任陸軍總司令。 曾反對「改革法案」,鎮壓1848年憲章運動。威靈頓對於建設具有較高戰鬥力的英國陸軍作過一定貢獻,發揚了英軍擅長防衛作戰的傳統,培養了部隊的勇敢堅定精神,但在政治上反對改革,在軍事上也堅持舊的觀點和制度,要求按門第選拔軍官,並主張棍棒紀律。 歷史留名: 滑鐵盧戰役: 1815年6月18日,以拿破崙·波拿巴為統帥的法國軍隊和以英國人威靈頓公爵為統帥的歐洲聯軍,在這里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雙方投入的兵力14萬多人,戰局幾經反復,廝殺異常激烈,田野一片血紅。這場決戰持續了大約12個小時,第二天清晨,一隻皇家信鴿銜著報捷信飛進了倫敦的白金漢宮,歐洲各國的君主們此時此刻總算鬆了一口氣,他們終於知道自己的軍隊戰勝了那位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 在世界戰爭史上,滑鐵盧大戰以戰線短、時間短、影響大、結局意外而著稱。正如維克多·雨果所說,滑鐵盧是一場一流的戰爭,而得勝的卻是二流的將軍。至於其中的原因,維克多·雨果也在《悲慘世界》滑鐵盧一卷中作了這樣的描述:大戰的前一天突降大雨,整個滑鐵盧田野變成一片泥沼,拿破崙·波拿巴的作戰主力火炮隊在泥沼中掙扎,遲遲進不了陣地,所以進攻炮打晚了。失敗由此成為定局。如果沒有那場大雨,進攻炮提早打響,大戰在普魯士人圍上來之前就結束,歷史會不會是另一種寫法? 這一戰,不僅徹底結束了拿破崙·波拿巴的軍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也使這一大片堆滿了六萬多具將士屍骨的土地永遠載入史冊,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憑吊的古戰場,「滑鐵盧」這三個字也從此成為「失敗」的代名詞而流傳下來,並在全世界廣泛使用。 勝利未使勝利者名利雙收 威靈頓公爵當年的總參謀部就設在滑鐵盧鎮上,那是一座兩層的小樓,現在是威靈頓紀念館。這個紀念館里至今保存著比利時國王關於威靈頓的「授封書」:授予威靈頓滑鐵盧親王一世稱號,並將滑鐵盧周圍1083公頃的森林和土地同時封授。此稱號和封地永遠有效並可世襲。 遺憾的是,威靈頓雖然獲利不小,但卻沒留下什麼威名。對於前來憑弔古戰場的各國遊客來說,尋找威靈頓將軍紀念館並不難。但奇怪的是,遊客中對於這位得勝的將軍似乎並不感興趣,去過他紀念館的人實在是少得可憐,而且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威靈頓為何許人。前來滑鐵盧的人只知有拿破崙·波拿巴,不知有威靈頓,這著實是樁耐人尋味的怪事。 在今天的滑鐵盧,除了威靈頓公爵住過的這幢作為聯軍統帥部的紀念館以外,再也找不到一處關於這位凱旋將軍的紀念地、紀念碑或者別的什麼紀念物。滑鐵盧鎮上有許多出售紀念品的小商店,這些紀念品無論是圖片還是紀念章幾乎都是拿破崙·波拿巴的頭像和名字,卻很難見到與威靈頓有關的東西。惟一能聽到或見到威靈頓名字的地方,是鐵獅峰下的滑鐵盧戰爭紀念館,那裡有許多圖片、實物以及音像製品,它們向遊客再現了這場大戰的經過,其中自然要提到交戰雙方軍隊的統帥。許多遊客就是在這里才第一次得知拿破崙·波拿巴在滑鐵盧碰到的對手原來是個英國人,他的名字叫威靈頓。

㈣ 什麼是最後的歲月

1811年底,拿破崙著手准備征俄戰役。當時有許多將領勸說拿破崙放棄這次冒險,因為俄國天氣惡劣,國內情況不明,更何況法軍遠離本土作戰,戰線太長。

1812年4月27日,拿破崙的冒險活動開始了。他集結了51萬大軍,向俄國邊境壓來。拿破崙也深知自己戰線太長,所以決定採取快中求穩的方式,在短期內殲滅俄軍主力,進入莫斯科,迫使俄皇投降。

6月24日,拿破崙來到了俄軍主力的駐地——涅曼河。俄軍這時可以動用的主力軍團只有15萬人,因此他們決定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不顧一切地後退,不給拿破崙圍殲的機會,延長戰線,拖挎敵人。

急速地向縱深挺進的法軍,如入無人之境。在荒漠無垠的涅曼河東岸,在地平線盡頭,他們連俄軍的影子也沒見到,而急速行軍的法軍卻已精疲力盡了。

拿破崙一心想通過神速的挺進來迫使俄軍決戰,但狡猾的俄軍總是在這里露一下頭,等到法軍趕去時,他們又在那裡擺一下尾,害得法軍一路追趕,卻連一個敵人也抓不住。

俄軍在撤退過程中,不給法軍留下任何可用的東西,他們遷走了居民,帶走了糧食,只留下空空的房屋,有時甚至放火燒毀一切。

在行軍途中,法軍不是露營就是支起帳篷過夜,由於晝夜行軍,部隊慘遭飢餓和凄風冷雨折磨,已有1萬多匹戰馬死掉。各個部隊嚴重減員,許多年輕的士兵倒在了行軍途中。而且拿破崙的部隊有一半是外國人,他們根本不知為什麼進軍俄國,法國的國歌和拿破崙的鼓勵性演說,根本激不起他們的士氣。拿破崙像一隻被激怒了但又無處發泄的雄獅,恨不得把俄國人撕碎。

就在拿破崙為此事而煩惱時,俄國統帥部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些官兵和權貴對主帥「誘敵深入」的政策不滿,說他是叛徒,想把拿破崙帶到莫斯科,俄皇只好起用了67歲的老將庫圖佐夫。他經過周密考慮,把戰場定在了莫斯科附近的博羅迪諾。當拿破崙看到俄軍換了主帥後,立刻意識到決戰就要開始了,他命令部隊加強戰備。

9月5日,博羅迪諾戰役的前哨戰打響了。當時,俄軍在這里駐守著一萬多人,而法軍投入兵力約有四萬人。俄軍的防禦戰打得很頑強,戰斗持續到深夜,法軍進行白刃拼殺,終於奪取了前哨陣地,守軍被迫退到主陣地。

第三天,天剛破曉,拿破崙就向全軍發起了進攻的命令。

戰場上炮火轟鳴,槍聲大作,戰斗的激烈程度超過以往任何一次。俄軍以劣勢兵力進行了頑強抵抗,連續打退法軍幾次進攻,法軍一個師團幾乎全部被敵人的炮火消滅。

中午12時,拿破崙重新調整部署,他集中了4萬多人和400門大炮猛攻敵人陣地,俄國也不甘示弱,調來了600門大炮對轟。一時間,戰場上硝煙彌漫,地動山搖。雙方炮擊連續幾個小時,法軍對該陣地得而復失達7次之多。就在法軍冒著彈雨進行第8次沖鋒時,俄軍前線指揮官中炮身亡。群龍無首,俄軍開始向莫斯科撤退。

法軍於9月14日抵達莫斯科城下,拿破崙看著這個像寶石一樣五彩繽紛的城市,高聲地說:「莫斯科呀,莫斯科,我終於來了!」站在那裡,他的眼前彷彿出現了莫斯科居民馴服的樣子,他們畢恭畢敬地把莫斯科鑰匙交給他。

拿破化萬萬沒有想到,莫斯科居然是一座空城。莫斯科的居民都撤走了,貴族們也逃之夭夭。整個城市連一個人也找不到。房屋被燒毀,沒有了食物,沒有了住所,而俄國的寒冷天氣馬上就要來臨了。

拿破崙現在才明白,進攻俄國是怎樣的一個大錯誤。10月19日,當第一場大雪來臨時,拿破崙大軍開始從莫斯科城撤退。

在艱苦的撤退行軍中,拿破崙像以往一樣,以身作則,同士兵一起步行。每到一處,他的士兵都分立兩旁,讓拿破崙走過去,他們中所有的人都用顫抖的聲音向他歡呼。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年輕騎兵,用尚存的一條腿站著,舉起一根拐杖向拿破崙致敬。

拿破崙流淚了,他慢慢地舉起一隻手來,向這位騎兵還禮。多好的士兵啊!他們只是詛咒惡劣的天氣,卻沒有一個人責備他們的統帥。

天降大雪,亞歷山大喜出望外,他決心把拿破崙的殘兵敗將消滅在俄國土地上,使他不再興風作浪。面對惡劣的環境和極端的困難,拿破崙並未沮喪和屈服,他的性格如同鋼鐵一樣,越煉越硬。他下令他的隊伍加快撤退速度,趕在俄主力追來之前渡過別列津納河,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11月24日,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河上那座至關重要的大橋被游擊隊佔領。獲悉這一消息的人盡皆大驚失色,法軍撤退的惟一通道被切斷,而後面還有大量追兵,法軍可謂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許多人開始絕望了。

拿破崙可沒被危險嚇倒,他不但沒有沮喪,反而比以前更加充滿活力,他表現了一個英雄在危難時刻的超凡勇氣。他開始向軍隊下達一連串的命令:一部分法軍在下游佯渡,吸引俄軍,一部分軍隊擋住追兵,掩護工兵在上游架浮橋。

一切都像拿破崙所計劃的那樣,25日下午,兩座大橋完全架好。步騎兵開始有秩序地撤退。疲憊不堪的法軍終於要虎口逃生了。

12月6日夜裡,拿破崙留下一些元帥據守陣地,自己坐上雪橇,秘密回國了。他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要徵召新兵再次開戰。

在法國軍隊的侵略面前,歐洲各國再一次聯合起來,組成反法聯盟。1813年10月,法軍在萊比錫(在今德國東部)之戰中失利,聯軍乘勝追擊,攻入法國本土。好戰的拿破崙決心決一死戰,在議會上說:

「我要求人民作出犧牲,當兵來充實我的軍隊,增加稅收使我有足夠的經費。我將給法蘭西帶來勝利的果實!」

法國人再次支持了拿破崙,很快組成了國民自衛軍,跟著拿破崙上了前線。拿破崙在出發前對大臣們說:

「我要上前線去了。我把我的妻子和孩子託付給你們,託付給巴黎這座忠誠的城市。」

拿破崙親自出征,像給法軍打了強心針。法國果然打了幾個勝仗。於是拿破崙又得意起來,不願意和對手妥協。他說,要麼把敵人趕走,要麼戰死,只有這兩條路。司對方沒有讓他走這兩條路。他們避開拿破崙,專門去打法軍的薄弱環節。當拿破崙深入敵後,拚死作戰的時候,聯軍卻乘虛而人,擊敗了巴黎守軍,開進了巴黎。1814年3月31日,巴黎陷落了。很多法軍將領都放下了武器。

拿破崙得到這個消息,無可奈何地說:

「大勢已去,我只好聽天由命吧!」

聯軍成了法國的主宰,他們決定讓拿破崙退位,把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拿破崙被迫同意並簽了字。可他實在不甘心,想起往日的輝煌和威風,更是痛不欲生。

但是拿破崙並沒有承認失敗,在前往厄爾巴島的時候,他向衛隊發表演講說:

「這么多年,你們一直伴隨著我走在光榮的大道上……有你們這樣的人,我們的事業絕不會失敗。我的朋友們,你們要繼續為法蘭西服務,我活著就要為你們爭光!」

拿破崙曾以巴黎為中心,統帥千軍萬馬馳騁歐洲大陸,戰績顯赫,成為法蘭西英雄、歐洲第一將軍。而如今他「統治」的只是在地圖上很難找到的一個小島。

權力的喪失,生活上的寂寞對拿破崙的意志是個嚴峻的考驗。可是他沒有沉淪,相反卻以領主的身分、滿腔的熱情、全部的精力去治理這個小島「國」,准備東山再起。在他的指揮下,小島上的煉鐵業、金槍魚捕撈業發展起來了;在他的指揮下,修建了道路、整修了港口,改善了島上的衛生狀況,還在島上建起了一座劇場。那些老近衛軍士兵沒有忘記他們的統帥,很快就有近千名老近衛軍士兵聚集到厄爾巴島,來到了拿破崙身邊。他沒有忘記,要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士兵的戰斗意志,就要進行嚴格的操練。他還組建了一支人數不多,但保持良好狀態的小型艦隊。拿破崙為他精心管理的小得可憐的軍隊設計了軍旗,為軍官們設計了漂亮的制服。

在生活上,拿破崙自找樂趣。釣魚、養花成為他的愛好,他甚至在和母親玩牌時還要作弊。他看起來非常熱愛生活,表面上看,拿破崙「服管」了,「科西嘉矮個子」愛上了厄爾巴小島了。

反法同盟各國的君主對流放在厄爾巴島的拿破崙極不放心,不斷派人察看動靜,了解情況。他們看到的是,拿破崙把厄爾巴島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對目前的一切非常滿意,談話的內容不是植樹就是捕魚。這些派來的官員回去後,向他們的上司報告說:

「拿破崙除了厄爾巴島外,對什麼都沒有興趣了。」

這些君主們懸著的心放下了。

其實,身居小島的拿破崙一刻也沒忘了東山再起,正以統帥百萬大軍的雄心,密切注視著法國、義大利和歐洲所發生的一切,關心著時局的變化。他在暗中積蓄力量,靜靜地等候機遇的到來。

在流放厄爾巴島9個月後,拿破崙了解到,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台的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在反法聯軍刺刀的保護下返回了巴黎,於1814年5月3日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復辟了。王黨分子以百倍的仇恨、千倍的瘋狂開始了反攻倒算,他們扯下了象徵革命的三色旗,重新掛上波旁王朝的百合花旗。早已廢除的私刑在各地又開始恢復,教士們舉著《聖經》迫使農民把土地交還給他們原來的主人。這些倒行逆施的做法,引起人們的強烈不滿,路易十八無法得到法國人的擁護。人們通過對比反而更加懷念拿破崙時代的光榮,熱切期待著拿破崙歸來。人民更加懷念拿破崙了。

1815年2月,巴黎蘭斯專區的前區長夏布隆經過喬裝打扮來到厄爾巴島。他如實地向拿破崙詳細介紹了巴黎的情況。夏布隆對拿破崙說:

「皇帝重返祖國的時機已經來到了!」

一直以把握時機准確而聞名於法國的拿破崙感到他所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立即下令:

「把雙桅船油漆成英國船的樣子,立即做好回國的各項准備工作。」

1815年2月26日是個星期日,這天夜晚,拿破崙率領著訓練有素的1000餘人,登上事先准備好的7艘小戰艦,揚帆起航,迎著風浪行進在地中海茫茫的海面上。他們密切地注視著海上的一切,巧妙地躲開了英、法的海上巡邏船。3月1日凌晨,這支小艦隊在儒安港安全登陸。

拿破崙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法國本土上。波旁王朝驚慌失措,立即調兵遣將,並下達了堅守里昂的死命令。結果守衛里昂的王室將士們,在「皇帝萬歲!」的歡呼聲中把拿破崙迎進了里昂。在很短的時間內,幾乎所有王室的軍隊都站在拿破崙一邊了。

整個巴黎都在等待著拿破崙。路易十八和王室其他成員只好收拾行裝,逃之夭夭。8月20日晚9時,拿破崙再一次進駐巴黎杜伊勒里宮,又一次登上了皇位,重掌朝政。

復位後的拿破崙深知反法聯軍不會袖手旁觀,他抓緊每一分鍾重建政權與軍隊。拿破崙以高效能的組織天才,終於在短短的日子裡,組織成一支擁有20多萬人的大軍。根據各軍的不同使命,他把部隊分成四個軍團,主力軍團由他親自指揮。

這時,反法聯盟70萬大軍分成五路,以鋪天蓋地之勢向法國壓來。英國9萬多人,由威靈頓指揮;普軍11萬多人,由布呂歇爾指揮。這兩個軍團駐扎在普魯士的布魯塞爾,等待命令。

拿破崙考慮到法軍兵力不足,以30萬抗70萬,不能坐以待斃,他決定提前走上戰場,乘聯軍尚未完全集結之前,以攻為守,先擊破威靈頓和布呂歇爾,為了迷惑敵人,拿破崙指揮士兵在巴黎周圍修築工事,給敵人造成打防禦戰的假象。與此同時,迅速向前線集中兵力。

6月14日,拿破崙率領12萬大軍進入比利時,他迅速向布呂歇爾部隊推進。可是聯軍對此還一無所知。但這時出現了一個意外情況,法軍部隊里有一位將軍叛變投敵,向布呂歇爾報告了拿破崙的作戰計劃。布呂歇爾這才認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

6月16日,拿破崙在利尼與普這進行了一場大戰,他准備在這里消滅普軍,但由於一位將領的行動遲緩,普軍僅損失了兩萬多人就逃走了。

拿破崙從軍中抽調4萬人,由格魯希率領追擊普軍,自己率領主力繼續向北推進,直趨布魯塞爾,進攻威靈頓。

這時,已得到消息的威靈頓,在布魯塞爾以南的一塊名叫滑鐵盧的高地上,修築了非常堅固的工事,他想在這塊堅固的陣地上對付拿破崙,直到布呂歇爾從失敗中恢復過來,能夠來支援他為止。

一場讓拿破崙遺恨終生的戰爭,就要在這個叫滑鐵盧的地方打響了。

6月17日傍晚,拿破崙率領軍隊向高地前進,遠遠地從霧中看見了英國軍隊。

一場巨大的廝殺很快就准備好了。這時在滑鐵盧的正面,拿破崙集中了7萬多兵力、火炮240門。威靈頓的兵力是6萬多、火炮160門。拿破崙佔有優勢。

決戰前,一些將領勸拿破崙調回格魯希,可拿破崙卻低估了他的對手,並因此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威靈頓深知拿破崙的慣用戰術,他把自己的後方防守得滴水不漏,又在右側方和前方修築要塞,派重兵防守。

18日上午11時,拿破崙的進攻開始了,他用84門大炮猛烈轟擊英國軍隊左方,並讓步騎兵在炮火掩護下攻擊,但均遭失敗。

你死我活的爭斗進行了一個半小時。雙方傷亡慘重,威靈頓期待著布呂歇爾的到來,助他一臂之力,拿破崙則希望格魯希能及時趕到,給敵人以致命的一擊。這時,拿破崙從望遠鏡里發現東北方向的樹林邊上,有一塊黑壓壓的東西。憑著久經沙場的豐富經驗,他判定那是一支部隊。可這又是哪方的部隊呢?

沒過多久,法軍的偵察兵押來了一普軍軍官,從他身上搜出的文件得知,這支人馬是普軍第四軍前衛,他們正准備來支援威靈頓。

面對情況的突變,拿破崙決定立即發動全面進攻,要是援軍一到,法軍就危險了。

下午1時,全面進攻開始了。法軍依仗優勢兵力和強大的炮火,很快就佔領了前沿陣地。登上滑鐵盧高地頂部的法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們歡呼著,擁抱著,戰斗隊形盪然無存。就在這時,隱蔽在斜面上的一個步兵師,從樹叢後面沖殺過來,一場肉搏戰在山頂展開了。

威靈頓見肉搏戰一時未分勝負,立即派騎兵上山增援,見勢不妙的拿破崙也趕緊投入了兩個騎兵旅。法軍居高臨下,如猛虎下山般撲向英軍,殺得英軍人仰馬翻。

英軍受到連續的猛攻之後,傷亡極其慘重,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就在這時,布呂歇爾趕來了。

最後的一場沖擊開始了,鹿死誰手,就在這最後一舉了,雙方都投入了最後的兵力。

戰場上出現了一幅最為壯觀的景象:大約4000名法軍組成一個極為嚴密的方陣,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高呼著「皇帝萬歲」向敵軍陣地挺進。他們很快突破了聯軍的防禦,沖到了山頂上的英軍陣地,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突然,從山後的斜面沖出一支英軍,他們在離法軍五六十步遠的地方,一齊猛烈開火。面對彷彿是從地下冒出的英軍,法軍來不及還擊就一排排地倒下了。

與此同時,普軍也從側面對法軍發起進攻,法軍兩面受敵,陣腳大亂,就在拿破崙准備收攏部隊,與敵軍決一雌雄時,傳來了格魯希失蹤、其軍全部覆滅的消息,拿破崙徹底失望了,他放棄了再次決戰的念頭,悄悄地向巴黎退去。

滑鐵盧一戰,法軍死傷2萬多人,其餘大部分逃散了,聯軍死傷亦2萬多人。法國軍隊被徹底擊敗了。

6月21日清晨,面色憔悴、滿臉愁容的拿破崙又一次回到了他熟悉的巴黎,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回巴黎了。皇宮外面擠滿了支持他的人,他們要求拿破崙把戰爭繼續下去。但是,眾議院的態度卻非常強硬,要求拿破崙立即宣布退位。

6月22日,拿破崙再次簽署了退位詔書,他將皇位讓給了他年僅4歲的兒子。聚集在巴黎街頭的人們,不承認退位的決定,急切懇求拿破崙重整旗鼓,率領他們繼續抵抗逼近巴黎的反法聯軍。但是,此時拿破崙的心已經死了。

反法聯軍立即作出決定:拿破崙必須在24小時之內離開法國。拿破崙對厄爾巴島的流放生活非常不滿意。他決定到美洲作長期旅行,並想在美國居住。6月28日,拿破崙及其隨員啟程向大西洋前進。但是,當他乘坐的艦船剛要出海,就發現英國的海軍已經嚴密封鎖了通往大西洋的一切出海口。此時,拿破崙無法離開法國。就在6月28日這一天,路易十八在聯軍的保護下,回到巴黎又登上了王位。

拿破崙只好向英國請求「法律保護」,7月13日,他口述了一封信,派人送到英國艦艇上,信中說:

「英王陛下,我決心結束政治生涯,投奔貴國,希望容納。」

英國政府暫時同意了拿破崙的請求。

7月15日,拿破崙在送行者的哭泣聲中登上了曾是敵人的「貝勒羅芬」號軍艦避難。

拿破崙這位法國人民心目中不朽的英雄,在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放棄了抗擊外國侵略,粉碎波旁王朝復辟的斗爭。他自動繳械投降,任憑他的敵人安排他的命運了。

英國政府通知拿破崙說:

「英國政府只承認拿破崙有將軍身分。拿破崙本人不得在英國登陸,立即送往聖赫勒拿島。」

英國政府選中聖赫勒拿島為拿破崙的第二次流放地,是經過反復研究後才確定的。聖赫勒拿島作為拿破崙的流放處,對英國、對反法聯盟的其他國家來說,它的地理位置實在太理想了。該島距離大陸最近的地方是2000公里之外的非洲西海岸,如乘坐當時行駛最快的船,從英國出發需航行兩個半月,才能抵達聖赫勒拿島。在這個遠離歐洲的海島上,拿破崙要重返歐洲的希望實在是太渺茫了。

拿破崙在這里過的是囚徒般的生活。他的生活區是一個周長只有12英里的三角地帶。沒有當地總督的批准,他不得會見任何人、不得同外界有任何聯系。拿破崙的來往信件都要拆封檢查。這個三角形地區的周圍是陡峭的峽谷,寸草不生。只有一個峽口可以出入,由士兵日夜把守。監管拿破崙的士兵的營房就設在拿破崙住處的旁邊。拿破崙整日生活在英國士兵的槍口下。

在漫長的監禁日子裡,拿破崙曾幾次和他的隨從密謀過潛逃的計劃。英國人發現後,駐島士兵由原來的200人猛增到3000人,加強對拿破崙的防範。英國駐島士兵數量超過了該島居民總數。

由於長期的征戰、不規律的生活以及政治舞台的沉浮,耗盡了拿破崙的精力和心血,使他身上的疾病逐漸多起來了。1819年,病魔就開始折磨拿破崙了。1820年,病情加劇,經英國醫生奧米拉診斷,他得了肝炎並懷疑為癌症。

1821年初,拿破崙的病情急劇惡化,嘔吐不止,行動困難,疼痛使他難以入睡。從4月10日開始口述遺囑,5天後他在遺囑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到5月5日下午拿破崙慢慢地閉上了雙眼,溘(kè)然長逝,終年52歲。

拿破崙去世20年後,1840年12月,他的遺骨被運回法國,按照他生前的遺願,安葬在塞納河畔。拿破崙是法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人物。他一生為法國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也有過不可否認的失誤。

㈤ 滑鐵盧是如何成為歷史遺跡的

從號稱「小巴黎」的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驅車南行約20千米,有一片丘陵起伏的開闊地帶,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的戰場,是1815年法國皇帝拿破崙戰敗的地方。

滑鐵盧戰役是一場「戰線最短、而軍隊又密集」的戰斗。當年,在只有2.25千米的戰線上,對戰兩軍投入的兵力共14.2萬人,其中拿破崙率領的法軍7.2萬人,英國威靈頓公爵統帥的聯軍7萬人。這次戰役經過一天的浴血鏖戰,雙方陣亡6萬人之多,拿破崙軍隊在這里差點全軍覆沒。

滑鐵盧矗立著一座高約50米,方圓300米的人造山丘,山坡上砌了226級石階通向山頂,山頂上屹立著一頭面朝法國的鐵鑄雄獅,這是威靈頓公爵在戰勝叱吒風雲一時的拿破崙後,特意用戰場上的廢鐵鑄造的,它象徵著英普聯軍的軍威。從獅子山憑欄遠眺,當年千軍萬馬鏖戰的古戰場盡收眼底。當年為法國、英國、普魯士士兵樹立的名式紀念碑仍依稀可見。

滑鐵盧古戰場南面,有一座石頭小屋,大門上端正地鐫刻著「小石頭村莊」字樣,這是戰役前拿破崙的司令部。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在此指揮7萬軍隊使用大炮246門,追擊當時正駐扎在滑鐵盧附近的英軍。最後,英軍統帥威靈頓贏得了這場戰役。

當法軍潰敗時,拿破崙差一點在這個小屋裡被生擒。小屋現被列為歷史遺跡,展出拿破崙當年批閱過的戰報和使用過的軍床、望遠鏡和馬刀等。古戰場北面有曾作為聯軍野戰醫院的農舍,一幢保留有「威靈頓指揮部」字樣的古堡和法國名作家維多克·雨果曾住過的小旅館。雨果就在這個小旅館里臨窗沉思,揮筆寫成小說《悲慘世界》中關於滑鐵盧戰役的篇章。現在滑鐵盧的小農舍也隨著古戰場辟為旅遊勝地,有的改為蠟人館,展出作戰雙方官兵形象的小蠟人;有的改為小電影館;有的辟為紀念品商店;有的起灶設床,接待遊客。

山丘旁邊便是滑鐵盧紀念館。紀念館外形像一隻向下扣的淺口圓鐵桶。裡面環形壁牆上飾有一幅高12米,周長110米的全景畫,是法國畫家路易·杜默闌的作品,完成於1912年。作者以巨大魄力描繪了震撼世界的英、法兩軍對壘的鏖戰。油畫色彩鮮艷,形象逼真,氣勢磅礴,一眼望去,刀光劍影,炮火連天,人仰馬翻,似聞鼓號齊鳴、人喊馬嘶。隨著畫面的展開,像是親臨當年戰場,目睹拿破崙騎兵悲壯的敗績。油畫上方七八米內的一個范圍作為近景,還配有當年戰場形象的泥塑、歪斜的木板房、駁雜的茅草、屍體橫陳、丟棄的槍炮、散亂的輜重,配以燈光,與油畫渾然一體,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㈥ 滑鐵盧戰役的戰場介紹

滑鐵盧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南郊18公里處的一個小鎮。1815年6月18日,舉世聞名的滑鐵盧戰役在小鎮南面5公里外的田野上展開,從此,滑鐵盧與拿破崙聯系在一起,被載入史冊。當年,拿破崙率法軍7.4萬人和246門火炮,聯軍統帥威靈頓公爵只有6.7萬人和184門火炮。雙方在2.25公里的戰線上進行一天的浴血鏖戰,戰場上留下了2.7萬具法軍和 2.2萬具聯軍士兵的屍體。威靈頓公爵雖取得最後的勝利,但他目睹戰場上的慘狀,說出一句話:「勝利是除失敗之外的最大悲劇!」拿破崙在滑鐵盧大戰中慘敗,標志著他政治生命的終結,最後他在大西洋中的一個荒涼小島——聖赫勒拿島上結束了他那富有戲劇性的一生。因此,滑鐵盧戰役被稱為是對歐洲歷史起「轉折作用」的一場大戰。每天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滑鐵盧古戰場來訪古憑吊。古戰場的中心是一座 45 米高的土山,這是 1826 年比利時婦女用背簍運土堆成的。登上226 級台階可達山頂。上面環形大平台的正中,一隻長 4.5米、高 4.45 米、重 28 噸的鐵獅子雄踞於高 6 米的底座上,它右前爪踩著一隻圓球,面朝法國方向,表示「威震」拿破崙。鐵獅子是用遺留在戰場上的廢鐵鑄造成的,是雕塑大師范·格爾的傑作。這座土山也因而得名獅子山。山頂平台一側還有一塊巨大金屬盤,上面標刻著當年滑鐵盧戰役作戰路線和主要戰場。平台四周圍有鐵欄,遊人可憑欄遠眺四面八方的景色。獅子山下的滑鐵盧紀念館是一座白色圓形建築,裡面環形牆壁上飾有一幅油畫,是法國海軍畫家路易·杜默蘭的傑作——滑鐵盧戰役環形全景畫。這幅長 110 米、高 12 米的環形油畫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當年鏖戰的壯烈場面。在油畫和當中的環形看台之間,還配以戰馬、炮車、武器、房舍等實物以及血肉模糊的屍體等雕塑品,加上燈光的巧妙運用,再現了當年戰場上戰馬嘶鳴、炮聲隆隆的情景。這幅全景畫完成於 1912 年。在紀念館對面,有一小電影院,一年到頭只放映一部電影——《滑鐵盧戰役》。觀眾可通過電影對這場戰役的歷史背景及交戰情況有深刻的印象。電影院旁有一個拿破崙的全身塑像。拿破崙戴著三角帽,全身戎裝,雙臂在胸前抱攏,雙腳擺出類似軍人「稍息」的姿勢。銅像連同底座一共有 4 米高,遊客常在這里攝影留念。古戰場南面有一座石頭小屋,它曾是拿破崙當年的指揮部,北面有一個古堡,那是反法聯軍總指揮威靈頓的司令部。周圍原野上聳立著法國、比利時、德國等國各色各樣的紀念碑,以悼念那些陣亡的將士,它們寄託著後人對陣亡者的哀思。
拿破崙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上,直到1821年鬱郁而終。拿破崙的第二次執政,總共只有一百天左右,歷史上稱為「百日王朝」。
拿破崙自以為有雄才大略,攻無不克,卻沒有想到在滑鐵盧一役中被打得一敗塗地。滑鐵盧戰役在歷史上傳為笑柄,而滑鐵盧一詞從此也成了失敗的同義詞。
自古道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長城內外,屍填巨壑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此一證也。拿破崙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共和思想卻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此又一幸也。

㈦ 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惠靈頓是二流將領呢

在世界戰爭史上,滑鐵盧大戰以戰線短、時間短、影響大、結局意外而著稱。正如維克多•雨果所說,滑鐵盧是一場一流的戰爭,而得勝的卻是二流的將軍。至於其中的原因,維克多•雨果也在《悲慘世界》滑鐵盧一卷中作了這樣的描述:大戰的前一天突降大雨,整個滑鐵盧田野變成一片泥沼,拿破崙•波拿巴的作戰主力火炮隊在泥沼中掙扎,遲遲進不了陣地,所以進攻炮打晚了。失敗由此成為定局。如果沒有那場大雨,進攻炮提早打響,大戰在普魯士人圍上來之前就結束,歷史會不會是另一種寫法?
這一戰,不僅徹底結束了拿破崙•波拿巴的軍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也使這一大片堆滿了六萬多具將士屍骨的土地永遠載入史冊,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憑吊的古戰場,「滑鐵盧」這三個字也從此成為「失敗」的代名詞而流傳下來,並在全世界廣泛使用。

威靈頓公爵當年的總參謀部就設在滑鐵盧鎮上,那是一座兩層的小樓,現在是威靈頓紀念館。這個紀念館里至今保存著比利時國王關於威靈頓的「授封書」:授予威靈頓滑鐵盧親王一世稱號,並將滑鐵盧周圍1083公頃的森林和土地同時封授。此稱號和封地永遠有效並可世襲。
遺憾的是,威靈頓雖然獲利不小,但卻沒留下什麼威名。對於前來憑弔古戰場的各國遊客來說,尋找威靈頓將軍紀念館並不難。但奇怪的是,遊客中對於這位得勝的將軍似乎並不感興趣,去過他紀念館的人實在是少得可憐,而且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威靈頓為何許人。前來滑鐵盧的人只知有拿破崙•波拿巴,不知有威靈頓,這著實是樁耐人尋味的怪事。
在今天的滑鐵盧,除了威靈頓公爵住過的這幢作為聯軍統帥部的紀念館以外,再也找不到一處關於這位凱旋將軍的紀念地、紀念碑或者別的什麼紀念物。滑鐵盧鎮上有許多出售紀念品的小商店,這些紀念品無論是圖片還是紀念章幾乎都是拿破崙•波拿巴的頭像和名字,卻很難見到與威靈頓有關的東西。惟一能聽到或見到威靈頓名字的地方,是鐵獅峰下的滑鐵盧戰爭紀念館,那裡有許多圖片、實物以及音像製品,它們向遊客再現了這場大戰的經過,其中自然要提到交戰雙方軍隊的統帥。許多遊客就是在這里才第一次得知拿破崙•波拿巴在滑鐵盧碰到的對手原來是個英國人,他的名字叫威靈頓。
滑鐵盧戰爭是個謎。它對勝者和敗者都一樣是不明不白的。對拿破崙,它是恐怖,布呂歇爾只看見炮火,威靈頓完全莫名其妙。看那些報告吧。公報是漫無頭緒的,評論是不得要領的。這部分人訥訥,那部分人期期。若米尼把滑鐵盧戰事分成四個階段;米夫林又把它截成三個轉變,惟有夏拉,雖然在某幾個論點上我們的見解和他不一致,但他卻獨具慧眼,是抓住那位人傑和天意接觸時產生的慘局中各個特殊環節的人。其他的歷史家都有些目眩神迷,也就不免在眩惑中摸索。那確是一個風馳電掣的日子,好戰的專制政體的崩潰震動了所有的王國,各國君王都為之大驚失色,強權覆滅,黷武主義敗退。
威靈頓,便是進行報復的古典戰爭,波拿巴初露頭角時,曾在義大利碰過他,並把他打得落花流水。那老梟曾敗在雛鷹手裡。古老的戰術不僅一敗塗地,而且臭名遠揚。那個當時才二十六歲的科西嘉人是什麼,那個風流倜儻的無知少年,勢孤敵眾,兩手空空,沒有糧秣,沒有軍火,沒有炮,沒有鞋,幾乎沒有軍隊,以一小撮人反抗強敵,奮擊沆瀣一氣的歐洲,他在無可奈何之中竟不近情理地多次獲得勝利,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從什麼地方鑽出了那樣一個霹靂似的暴客,能夠一口氣,用一貫的手法,先後粉碎德皇的五個軍,把博利厄摔在阿爾文齊身上,維爾姆澤摔在博利厄身上,梅拉斯摔在維爾姆澤身上,麥克又摔在梅拉斯身上。那目空一切的新生尤物是什麼人?學院派的軍事學家在逃遁時都把他看作異端。因此在舊愷撒主義與新愷撒主義之間,在規行矩步的刀法與雷奔電掣的劍法之間,庸才與天才之間,有了無可調和的仇恨。仇恨終於在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寫出了那最後的字,在洛迪、芒泰貝洛、芒泰諾泰、曼圖亞、馬倫哥、阿爾科拉之後,添上了滑鐵盧。庸人們的勝利,多數人的慰藉。上天竟同意了這種諷刺。拿破崙在日薄西山時又遇見了小維爾姆澤。這些都是拿破崙打勝仗的地方。維爾姆澤(Wumser,1724—1797),奧軍將領,一七九六年為拿破崙所敗,此時已去世。的確,要打敗維爾姆澤,只需使威靈頓的頭發變白就是了。
滑鐵盧是一場頭等戰爭,卻被一個次等的將領勝了去。在滑鐵盧戰爭中,我們應當欽佩的是英格蘭,是英國式的剛毅,英國式的果敢,英國式的熱血;英格蘭的優越,它不至見怪吧,在於它本身。不是它的將領,而是它的士兵。威靈頓在給貴人巴塞司特的一封信里提到他的軍隊,那在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作戰的軍隊,是一支「可惡的軍隊」。那些七零八落埋在滑鐵盧耕地下的可憐枯骨對他的話又作何感想?
概括起來說,在滑鐵盧確是戰爭少,屠殺多。滑鐵盧在所有的陣地戰中是戰線最短而隊伍最密集的一次。拿破崙,一法里的四分之三,威靈頓,半法里,每邊七萬二千戰士。屠殺便由那樣的密度造成的。
有人作過這樣的計算,並且列出了這樣的比例數字,陣亡人數在奧斯特里茨,法軍百分之十四,俄軍百分之三十,奧軍百分之四十四;在瓦格拉姆,法軍百分之十三,奧軍百分之十四;在莫斯科河,法軍百分之三十七,俄軍,四十四;在包岑,法軍百分之十三,俄軍和奧軍,十四;在滑鐵盧,法軍百分之五十六,聯軍,三十一。滑鐵盧總計,百分之四十一。戰士十四萬四千,陣亡六萬。
-------------------------------------------------------------------------------------------
首先要糾正一下大家的誤解。威靈頓在雨果的小說里成了「二流將軍」,更因為在決定性的戰役中和布呂歇爾一起打敗皇帝而令不少拿破崙愛好者對其耿耿於懷。因此,不少人自欺欺人的認為「只是普軍擊敗了皇帝而已,威靈頓其實什麼都沒做。」 其實,連雨果都不得不承認,「沒有威靈頓在前一個階段支撐,布呂歇爾的趕到不會起任何作用。」 (見《悲慘世界》)
至於卡爾大公,相對於他大家更了解沙俄的庫圖佐夫,也許因為卡爾大公從未在任何一個戰局徹底的像俄軍在1812年那樣打垮法軍。不過大家可以參照下俄國的地理,廣闊而貧瘠的國土,克勞塞維茨在評價1812年戰局時說:「拿破崙在這次戰役基本沒犯過錯誤。」 庫圖佐夫從某種意義上講贏的很僥幸,抵達莫斯科的時候,法軍已經從50-60萬減少到十幾萬人,而這之前指揮俄軍的是巴克萊。德。托利而非庫圖佐夫。
廢話先說到這里,進入主題討論威靈頓和卡爾大公的軍事才能。
分析一位將領的成就和能力,戰績是最好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手段,當然這里的「戰績」一詞指的是包括戰役過程的戰史而非結果。
首先來談談威靈頓公爵。
他第一次獨立指揮部隊是在1803年的印度,當時他的哥哥理查德是印度總督。在那裡,他打了他一生中的成名戰——阿撒耶戰役。在那次戰役中,他以接近1比6倍的兵力劣勢擊敗了敵人。對手是印度土王軍,雖然敵人的戰鬥力比起歐洲訓練精良的軍隊還差了不少,但由於兵力占優勢,至少在火力威力方面會發揮很大效力。當時的情況也十分有趣:當威靈頓(當時還是阿瑟維爾斯利)發現敵人的時候,印度土王軍並沒發現英軍。而敵人這樣的陣容,威靈頓完全有理由選擇撤退,另外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撤退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可是威靈頓卻決定開戰,他這樣做的原因是看見印度土王軍軍隊配置出現了極大失誤,覺得自己有機可乘,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從這可以看出他的膽略是超人的。

他當時那樣做的原因是:
1,印度土王軍的騎兵和它的主力部隊被一條河流分開,假如我軍襲擊主力部隊時,騎兵不能快速機動回去救應。
2,印度土王軍的主力在兩條河流的交叉狹窄處不遠的地方布置,這只能加強軍隊的縱深而已,卻無法利用兵力優勢發揮火力。
3,馬上出擊可以發揮出敵不意的優勢。
良好的判斷不是全部,只有把計劃良好的實施才能取得出色戰果。威靈頓指揮英軍快速渡河襲擊土王軍主力部隊,土王軍大敗,7千英軍(其實部隊里還包括了印度盟友)擊敗了4萬印度土王軍。
這場戰役顯示了威靈頓的指揮藝術。而他真正為人所識還是在1807年開始的半島戰爭。
從1808到1814年,威靈頓作為英軍主帥顯示了很高的戰略才能和戰術才能。在這段戰史中,他擊敗了帝國最優秀的將軍和元帥們,如馬塞納,蘇爾特,維克多。除了布爾格斯圍城遭遇小型失敗外,他從來沒在大型會戰中敗過一次。雖然在戰略上他時有撤退行為,但那是在嚴密思考之後才進行的,而事實證明他那樣做是十分理智的。
1808年:朱諾將軍殺入葡萄牙,威靈頓在維梅羅打敗了朱諾,那場戰役成為朱諾的滑鐵盧。
1809年:蘇爾特元帥割據波爾圖,威靈頓以出色的部署使得蘇爾特這樣大膽的人也放棄了波爾圖主動撤退。
1809年:威靈頓進軍西班牙,殺向馬德里。約瑟夫帶領維克多和儒爾當倉促應戰(並沒聽儒爾當的建議等待蘇爾特來,維克多認為英軍不堪一擊,最後他吃到了苦頭),兩軍在塔臘維拉發生激戰,法軍數次攻勢全部被打退,雖然戰局可以勉強稱平(因為內伊的新一股法軍的前進,威靈頓為了保護補給線而撤退),但法軍受了很大損傷。
1810年:馬塞納元帥率領遠征軍攻入葡萄牙,威靈頓實行堅壁清野,並在布薩科利用馬塞納的輕敵擊敗了這個帝國數一數二的名將。並在利茲本前利用山地和海岸線構築了寬廣牢固的防線:托爾維德拉防線。馬塞納勉強支撐到了1811年3月後撤退。
1811年:富安特奧諾羅戰役,馬塞納成功突破英軍右翼,但還是攻不破威靈頓的防線,只好徹底告退。
1812年:這次是馬爾蒙元帥指揮法軍,對撤退中的威靈頓軍給予大力追擊,卻被威靈頓突然殺了一個回馬槍,在薩拉曼卡被英軍打的大敗。
1813年:維多利亞戰役,威靈頓徹底擊敗約瑟夫,解放西班牙。
1814年:趁勝追擊殺到法國南部,在各路聯軍中第一個進入法軍領土。
威靈頓對於手下部隊也有套「原創」,那就是後坡戰術+散兵線+細紅線兩排橫隊。威靈頓習慣在後坡布置軍隊,既可以隱蔽已方軍隊部署配置,又可以防止法軍炮火威脅;散兵是對付橫隊的有力手段,威靈頓因此在主力的側翼和前方都布置一個裝備更精良的散兵線;細紅線兩排橫隊可以充分發揮火力,對付沒有炮兵支持的攻擊縱隊十分奏效。
細節方面,可以參考杜魯伊的「威靈頓的軍隊及其戰術」:
在伊比利亞半島戰役中,威靈頓決定採用三種作戰辦法來戰勝法軍的戰術,一是在戰鬥打響前不暴露自己的橫隊位置;二是要防止法國軍隊用散兵部隊襲擾自己的橫隊;三是保護好自己部隊的側翼。第一種辦法往往是在可能時將自己步兵部署在山後反斜面,第二種辦法是建立輕裝部隊,而第三種辦法則是運用天然障礙和巧妙地使用騎兵。
在對付法國大革命軍隊的初期,英軍作戰不力。後來在威靈頓將軍的統帥下開始轉敗為勝。到了拿破崙戰爭的末期,英軍的聲威大振。伊比利亞半島和滑鐵盧兩次戰役均在威靈頓領導下獲勝,威靈頓將軍因此而贏得了極高的軍事榮譽。
在1796年誕生了不少將星,而皇帝和威靈頓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兩位。
-----------------------------------------------------
大家看了上面的兩段相信對威靈頓都會有一個自己的見解了
在那年代畢竟我們這些人是根本無法了解或知道那人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物的
只能以個人的看法來決定這人在自己的心中的認為到底是英雄還是狗熊
但感覺像威靈頓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是一個二流將軍 別的什麼都不要說 不去管 就單單各國都支持他去和拿破倫開戰這事來講 就能知道他的實力絕對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㈧ 威靈頓之線的基本信息

又名: 威靈頓戰線 / The Lines of Wellington
影片類型:劇情/歷史/戰爭
片長:135 min
國家/地區:葡萄牙
對白語言:法語/葡萄牙語/英語
色彩:彩色
級別:Portugal:M/12
製作成本:€4,800,000/estimated
拍攝日期:2011年11月20日- 2012年2月19日
洗印格式:DCP
上映日期: 2012-09-04(威尼斯電影節)

㈨ 如果拿破崙沒有遇到威靈頓會怎麼樣

o(︶︿︶)o 唉。其實此言差矣。當時和威靈頓打的時候本可以贏,只是遇到了德意志援軍。當時拿破崙說了:不知道此援軍是幫誰的?如果是我們的援軍,那威靈頓軍隊肯定輸掉,如果是他們的援軍,我們此仗必敗無疑,然而,德意志援軍是幫威靈頓的,所以就輸了這輸贏不能怪其軍事才能,在當時對戰的時候,威靈頓都快頂不住了,是法軍站上風。怎麼會有威靈頓會勝利之說?雖然有很多說法,什麼天時地利之說,但是我相信法軍大多佔最重要的人和,因為拿破崙是他們的偶像,有拿破崙指揮著,戰爭本向法軍傾斜,是德意志援軍,讓多數人的聯軍佔了上風。兵力不足是主要的,客觀原因沒辦法。

皇帝狀態不大好,打仗前一天晚上拉肚子沒睡好。

手下人手不夠,先鋒是內伊,雖然勇敢但是神經質;參謀長是蘇爾特,傳令送信竟然每次只派一個人(原先貝蒂埃每次派20人)。格魯希更是個蠢蛋!! 拿破崙軍隊是強悍的,我剛才看了資料有什麼戰線狹窄之說,其實也不過是客觀的原因, 沒有後援,兵力不足聯軍才是主要的原因,如果沒碰到德意志軍隊, 那威靈頓也不怎麼的。只是他運氣好而已。 我相信。拿破崙是最厲害的,而威靈頓是運氣好,僅此而已個人見解,希望答案您還滿意大哥陳獻上

㈩ 滑鐵盧 發生過什麼事件 為什麼有的時候說「遭遇滑鐵盧」

滑鐵盧指的是拿破崙戰爭失敗的一個城市的名稱,然後從那次戰爭以後,拿破崙的霸業開始走下坡路.

引申義就是一個人失敗的地方或是讓一個人就此失敗的一件事情.

滑鐵盧鎮(Waterloo),位於布魯塞爾南20公里,是位於比利時的一個小巿鎮,居住了約20,000人。這里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的發生地。

滑鐵盧戰役是一場「戰線最短,而軍隊又最密集」的戰爭。1815年6月20日,在只有2.25公里的戰線上,對峙的兵力達14萬人。其中由拿破崙指揮的法軍7.4萬人,另一方由英國威靈頓公爵統領的英國、荷蘭、普魯士聯軍6.7萬人。

1815年拿破崙率舊部逃離厄爾巴島,返回巴黎。英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君主集結了70萬重兵,准備分頭進攻巴黎。

6月17日,拿破崙擊敗由布呂歇爾將軍率領的普軍,並趕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南的滑鐵盧村,與由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軍相遇。但是,拿破崙手下的一名將軍沒能按命令消滅逃跑的普軍。

6月18日,拿破崙率軍與英軍交戰。布呂歇爾則花了一個上午重整軍隊,馬不停蹄地奔赴滑鐵盧。當天下午,正當兩支軍隊都疲憊不堪時,布呂歇爾率領的普軍趕到了,並猛攻法軍的右翼。晚上9點,拿破崙率領的法軍敗走。

經過僅有24小時的殊死搏鬥法方損失了2.7萬人,聯軍2.2萬人。拿破崙慘敗,使拿破崙的帝國僅百天就覆滅了。聯軍很快攻佔巴黎。拿破崙再次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