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慈禧太後的電影
《垂簾聽政》(劉曉慶飾慈禧)、火燒圓明園(劉曉慶飾慈禧)、《末代皇帝》(N多版本)、《一代妖後》(劉曉慶飾慈禧) 、《大太監李蓮英》(劉曉慶飾慈禧)、《兩宮皇太後》(方舒飾慈禧) 、《慈禧秘密生活》( 邱淑貞飾慈禧)、《瀛台泣血》(盧燕飾慈禧)、《傾國傾城》(盧燕飾慈禧) 、《義和團》(盧燕飾慈禧) 、《定軍山》(呂中飾慈禧) 、《嫁到宮里的男人》 (斯琴高娃飾慈禧)
㈡ 慈禧秘史劉德凱主演
慈禧秘史劇集:40 類型:古代傳奇 導演:尤小剛 演員:馬景濤劉德凱駱傑楊思琦 慈禧太後
電視劇 《慈禧秘史》2011年12月開拍。導演,尤小剛。主要演員有馬景濤、劉德凱、駱傑、楊思琦等。慈禧是帝制時代中國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聰明干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系清廷的絕對權威。該劇以慈禧為主角,以其在位期間的秘史為主要題材。
㈢ 邱淑貞慈禧秘史電影
在可樂網上面可以直接看,我昨天才看過。不收費,也沒有病毒。在裡面搜索邱淑貞就可以了,登錄賬號是「測試」密碼「111111」,賬號是公用的。
㈣ 慈禧秘史的慈禧秘事
林白水譏諷壽聯 祝慈禧萬壽無疆
1904年11月16日(甲辰年十月初十)是慈禧70大壽,清王朝無視列強入侵、國難當頭,仍大肆糜費民脂民膏操辦慶典活動,以討「老佛爺」歡心。林白水不懼封建專制,仗義執言,在報刊上借題撰文數落腐朽沒落的清王朝、譏諷禍國殃民的慈禧。
張次溪老人於1962年脫稿的《記林白水》有這么一段敘述:「往在甲辰,清慈禧太後70誕辰,清吏籌備『萬壽慶典』,鋪張揚厲,勞民傷財。滬報曾載一聯,曰:『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頤和,何日再幸圓明園,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東三省,五萬里版圖彌蹙,每逢萬壽必無疆。』……此聯傳誦人口,嘆為至言,即出先生手筆也。」
張次溪老人敘述的林白水「手筆」的這幅「譏諷壽聯」流傳頗廣,近半個世紀以來,在有關林白水生平事跡的書籍、文章中常見引用。只是有的作者引用時,個別標點或語詞略顯差異,如「;」作「?!」、「台海」作「台灣」等。
這幅「譏諷壽聯」是什麼時候、登載在哪一家「滬報」上,准確的文本是什麼樣的?為探究竟,筆者搜索了凡是能看到的、當時在上海出版的報刊,都沒有能找到張次溪老人敘述的這幅「譏諷壽聯」。但在林白水時任主筆的《警鍾日報》上,覓得這樣一種版本的「譏諷壽聯」:「今日幸頤園,明日幸南海,何時再幸古長安,億兆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四萬里封圻日蹙,欣逢萬壽祝疆無。」該報評議此聯:「冷嘲熱罵含諷豪端,亦壽聯中之別開生面者也。若令腐儒見之,必咋舌驚走曰:何物狂生,大膽如此。」
比對《警鍾日報》上發表的和張次溪老人回憶的這兩種版本的「譏諷壽聯」,它們的字數相等、格式相同、立意相似、內容相近,只是具體文字不大相符。看來,張次溪老人的記憶有所誤差。今特將《警鍾日報》上發表的「譏諷壽聯」原文公諸報端,一來為糾正幾十來的誤傳,二來供同好參考使用。
林白水為什麼敢於在《警鍾日報》上發表如此慷慨又尖刻的「譏諷壽聯」?有其主客觀的原因。
1903年10月,沙俄軍隊再次佔領奉天(今遼寧省沈陽市)並強迫清政府接受五條侵略要求。蔡元培等人在上海組織「以研究對付東三省之法」的「對俄同志會」,於12月15日出版機關報《俄事警聞》,「以喚起國民,使共同注意於抵制此事之策」。1904年初,日本與沙俄在我國東北旅順等地開戰,為適應形勢的變化,《俄事警聞》於2月26日改版為以「抵禦外侮、恢復國權」為主題的《警鍾日報》,「對俄同志會」也於3月13日改組成「以養成國民資格,抵制外界壓力為宗旨」的「爭存會」,由偏重抗俄轉到偏重反對列強侵略、反對滿清政府統治。林白水加入「對俄同志會」和「爭存會」,並經常給《俄事警聞》、《警鍾日報》撰寫文章。
與此同時,林白水與劉師培(又名光漢、字申叔)合作,於1903年12月19日在上海新閘新馬路昌壽里71號創辦《中國白話報》。該報倡導天賦人權、人類平等、百姓合群,呼籲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號召反對列強、救亡圖存、建立共和。該報是當時各地出版的白話文刊物中言論最激烈、影響最大的一種,遭到清政府的壓制和迫害。1904年10月,林白水將第21期至第24期的《中國白話報》合並出版後,宣布該報停刊,即全身心地投入到編辦《警鍾日報》的工作中去。
據馮自由《革命逸史》中的資料記載,林白水不僅在《警鍾日報》「主筆政」,且秘密加入孫中山組織領導的「興中會」。林慰君在《我的父親林白水》中寫道:《警鍾日報》中所有的白話文,幾乎全是由林白水執筆。此時的林白水以報紙為陣地、以筆墨為武器,堅持直率而有文采、尖銳而有感情的風格,筆耕不輟,成為辛亥革命前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陣營中的一員猛將。
針對慈禧及其清王朝大辦壽辰慶典,林白水除了在《警鍾日報》上刊登「譏諷壽聯」外,還發表題為《萬壽無疆》的時評:「甲辰十月十日,皇太後萬壽至矣。我國之官紳士商,莫不頌太後曰:萬壽無疆。各國之使臣,亦莫不呈遞其本國君主、總統之書,而祝曰:萬壽無疆。記者按:以此四字頌太後,實為確切不移。蓋以近事證之,太後五旬萬壽,則為甲申,其時法人攻越南,諒山一役,而安南之疆土無。六旬萬壽,則為甲午,其時日人攻朝鮮,平壤一敗,而台灣之疆土無。以是相繼而起者,則德割膠州、俄割旅大、英割威海、法割廣州灣。延至今年,七旬之萬壽至,而西藏疆土又無。每遇萬壽一次,則必失疆土無算。方今,聯俄之說已大起矣。倘如,諸賣國賊之奸謀肆行無忌,以作萬壽祝嘏之敬禮,則相繼而失者,不知是某疆乎?某土乎?嗚呼!所謂無疆也者,猶言無疆土也。舉國而頌無疆,又有賊臣以為之助,吾恐瓜分之日,即在目前矣。」
該時評針砭時弊、氣沖牛斗,可謂膾炙人口;言簡意賅、語帶雙關,不禁拍案叫絕;膽量之大、譏諷入骨,令人敬佩不已
㈤ 慈禧秘史的劇情簡介
一個嗜權如命的女人,何以能在男人的世界裡縱橫捭闔,掌控大清王朝近半個世紀的命運?兩個少年王子,又如何被她玩弄於股掌之間,形同虛設?慈安皇太後、光緒皇帝之死,是否是她一手策劃的驚天命案……
㈥ 盤點慈禧太後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ESWBzE-In0aw66tb4A0YiQ
1861年,"辛酉政變"後,新皇載淳即位,慈安、慈禧兩宮太後開始了垂簾聽政。太平天國農民革命,使剛剛回到京城的皇室惶恐不安。慈禧太後力排眾議,果斷起用漢臣曾國藩鎮壓了趙義軍。
㈦ 邱淑貞慈禧秘史電影
詳情見:youxi250.餒com餒 (刪餒字)
㈧ 慈禧的秘密生活未刪減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㈨ 關於慈禧的電影有那些
關於慈禧的電影有以下幾部:
1.《清宮秘史》:是1948年由朱石麟執導,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黑白古裝劇情片。該電影以戊戌變法為主線,講述了上自中日甲午戰爭,下止義和團運動。由演員唐若青飾演慈禧。
2.《西太後與珍妃》:是1964年由易文執導,李湄等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在晚清,懿貴妃得干預朝政,設計把與她爭寵的漢女牡丹春鏟除。咸豐駕崩,懿擁同治為帝,藉助舊情人榮祿的軍力,排除異己,以西太後的身份垂簾聽政。
同治英年早逝,西太後扶植內侄光緒為帝。國勢日弱,光緒欲勵精圖治,西太後疑帝受其寵愛的珍妃唆使,雙方勢成水火。甲午戰敗,光緒銳意維新,卻遭西太後禁於瀛台,珍亦被囚禁。其後,義和團作亂,觸發八國聯軍入侵,西太後倉皇逃難,出走前逼珍投井自盡。
3.《火燒圓明園》:是1983年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梁家輝、陳燁、張鐵林等主演,其中劉曉慶飾演慈禧。該片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為歷史背景,講述了慈禧是如何從一位不被人注意的少女成長為咸豐帝寵妃的故事。1983年9月21日,該片在香港首映;同年,該片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特別獎。
4.《垂簾聽政》:是1983年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梁家輝、陳燁等主演,其中劉曉慶飾演慈禧。該片以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為背景,講述了慈禧從被選入宮到垂簾聽政的故事 。1983年10月20日,該片在中國香港上映。1984年,梁家輝憑借該片獲得第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5.《兩宮皇太後》:是1987年由王學新導演,方舒、劉冬主演,其中方舒飾演慈禧。講述「辛酉政變」後,載淳繼位,慈安、慈禧兩宮太後開始了垂簾聽政後,發生的一些故事。
6.《一代妖後》:是1989年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陳燁,陳道明,鞏俐,李岩等人出演的一部劇情片,其中劉曉慶飾演慈禧。影片講述了西太後慈禧、同治皇帝載淳和太監安德海之間的故事。
(9)電影慈禧秘史在線觀看擴展閱讀: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
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
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