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紀錄片保加利亞棄完電影在線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紀錄片保加利亞棄完電影在線

發布時間: 2022-05-29 06:26:43

Ⅰ 紀錄片7up定性分析

摘要 昨天中午,看了一部英國人做的紀錄片《7up》,片中的主人公都是一群普通人,不過,片子的特色在於製作者挑選了8位,從7歲開始跟拍,每隔10年再跟拍,一直跟拍到他們56歲。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容易,更不用說堅持50年,那就更不用說有多少不易了。

Ⅱ 保加利亞電影的電影製片單位

亞保加利亞的電影製片單位有博亞那(故事)電影製片廠、銀幕電視影片製片廠、時代科普與紀錄電影製片廠、地球儀製片集體、索非亞美術電影製片廠、實驗電影廠等。保加利亞影片年產量80年代平均為:故事片20部、電視片25部、紀錄片與科普片約 100部。

Ⅲ 當初CCTV為Chinahuman郭斌做的一個紀錄片誰知道在哪能看到

現在比賽不多的MagicYang和Lucifer打了場比賽!完罷,心有所感,特此發表!
在下是一個出生在1988年的人!從小接觸游戲很早!從紅白機,到街機,到電腦都玩過。
至於最重要的電腦,那時是1995年時吧,那時玩電腦的地方還不能就網吧,而叫電腦游戲廳!而那時最流行就是仙劍奇俠傳,金庸群俠傳,沙丘魔堡。然後就有了紅色警戒,帝國時代,星際爭霸!就這樣,電子競技游戲慢慢流行起來,CS,魔獸爭霸3也浮出水面,受到廣大玩家的熱愛!從2003年起,我開始很熱衷於電子競技,那時CCTV5有個《電子競技世界》正報道相關內容,於是像MagicYang,郭斌(ChinaHuman),李君(FIFA項目選手)這些人也被我熟知,知道他們的輝煌,特別是MagicYang,郭斌這樣在星際爭霸,魔獸爭霸中都有好成績的人!
然後WCG2003到了。除了SK戰隊在CS上的無敵,我所能記得的就是MagicYang,郭斌(ChinaHuman)的精彩表演!最後ChinaHuman(真實姓名郭斌)以一比二的比分不敵來自保加利亞,有著「完美人族」之稱的SK.Insomnia,憾居亞軍。當時CCTV5的《電子競技世界》欄目轉播了這場比賽。在結束的時候主持人段暄說:「郭斌已經盡力了,亞軍也是中國在WCG上取得的最好成績,也算是為國爭光了!」
而現在MagicYang還是很活躍,也就不用多介紹。但再也聽不到郭斌(ChinaHuman)的聲音,也許他還在默默的關心電子競技,也許他還是會觀看SKY的Replay(都是人族嘛)。反正大家不要忘記他們!
請記住這個ID,請記得他的名字——郭斌。
2003年的WCG結束以後,我知道了這樣一個人,曾經的8da2K,CQ2000,當時的chinahuman。回望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輝煌,在替他惋惜的同時,也對他充滿了希望。在那個1.12的hum速礦時代,在LT這張地圖上,人族打出的幾乎都是「完全沒有技術含量的比賽。」半決賽里,看到當時的「萬年老三」magicyang在巨大優勢下卻放棄了沖進chinahuman基地時,我們明白了其中的一切,理解了老楊的苦心,知道了當時的chinahuman承載了國人的期望,當時的老楊的心情應該能用慘烈來形容吧!誰不想扔掉「萬年老三」這個帽子?但是面對當時的世界第一,有著「完美人族」之稱的inso,magicyang知道自己是完全沒有勝算的。於是就發生了錄象上的那一幕。最後郭斌在一片「command me,for the King」的聲音中惺惺相息的打出「it's a great game,isn't it?」隨即出現了老楊的gg……在世界的頂點,LT這張地圖展開了全面的抗爭,「完美人族」不愧是號稱完美,第一戰他們倆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戰術,結果每次交火下來,chinahuman都比對方多損失一些,最後積累下來,他失敗了。第二戰,郭斌用49籠迷惑了inso,在對手鋪天蓋地的飛機面前,他站立的是一地火槍,inso打出了gg。第三戰,出現了人族內戰的噩夢——閃電護盾。郭斌想到了自己會輸,但是絕對沒想到自己會這樣輸,但是面對現實,他選擇了投降。也許他心理充滿了不甘心,magicyang也不甘心啊!眼看可能到手的勝利突然遠走,而且是因為隨即性的「不公平」,誰能甘心?老楊在WCG2005中sky對戰Tod的時候還提到了2003年的這一場決賽,充分說明了他當時的心中的郁悶。旁觀者都這么郁悶,當事人心裡是什麼樣的滋味?誰能體會?即使在別人看來,世界亞軍的榮耀已經足夠輝煌了……
雖然他失敗了,雖然他只是亞軍,但是作為當時在中國魔獸界取得最好成績的選手,大家也都對他充滿了期望,期待他以後能夠給國人帶來更多更好的驚喜。這個時候,他做出了讓全中國的選手和fans,可能還有很多世界選手都震驚的決定——退役。
為什麼?為什麼他要退役??大家不理解。後來他自己是這樣說的(我也是在大軟上看到的采訪,原話記得不太清楚了,如果有出入,大家請指正):「中國的游戲界環境一直不太好,游戲選手的生存環境也一直不怎麼好,希望能通過我的退役讓大家的環境有所改善。現在是我重新開始學業的時候了,希望繼續在這個圈子裡的人能夠一路走好。」
他就這樣離開了,也許他不知道現在的新人(對他來講是新人)sky,suho幾個都過得不錯,一年也有很多的收入,當年的他,也許是不敢想像的。也許他不曾想到有這樣的現在,也許他真的感到了厭倦,准備開始投入到學業,也許他有太多的夢沒有實現……

Ⅳ 保加利亞電影的介紹

《保加利亞電影》起源保加利亞1897年在盧塞第一次放映電影。1907年開始生產新聞紀錄像片。1915年拍攝出第一部喜劇故事片《一個風流的保加利亞男子》(Bulgarian Lovers)。在1920年以前生產出若幹部故事影片和多部新聞紀錄像片。1919年月亮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起先只製作短片,後來才拍攝故事影片。1930年前攝制的影片基本上都是表現城市小資產階級生活的喜劇、愛情劇、情節劇。1933年第一部有聲片《奴隸暴動》問世。1939年建立了第一個國家電影機構「保加利亞事業」。該機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拍攝新聞紀錄像片。

Ⅳ 《比利時國王》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比利時國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_WG78TpLOgAx1pW-Lv-LLA

?pwd=ft2m 提取碼: ft2m
《比利時國王》
導演: 彼得·博羅斯、傑西卡·霍普伍德沃思
編劇: 彼得·博羅斯、傑西卡·霍普伍德沃思
主演: 彼得·范·登·貝京、露西·德拜、提圖斯·德·沃格特、布魯諾·若里斯、戈蘭·拉達克維奇、彼得·范·德·侯文、尼娜·尼古拉娜、瓦倫丁·加內夫、娜塔麗·拉羅什、尤里·安傑洛夫
類型: 劇情、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比利時、荷蘭、保加利亞
語言: 英語、弗拉芒語、法語、保加利亞語
上映日期: 2016-09-03(威尼斯電影節)
片長: 94分鍾
又名: 國王外出中(台)、比利時之王、君主歷難記、國王返鄉記
尼古拉斯(彼得·范·登·貝京 Peter Van den Begin 飾)身為比利時的國王,在民眾面前一直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姿態,被媒體批評不夠親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尼古拉斯決定出訪土耳其,王後(娜塔麗·拉羅什 Nathalie Laroche 飾)僱傭了紀錄片導演鄧肯(皮爾特·范·登·霍根班德 Pieter van den Hoogenband 飾)隨行拍攝,希望能夠通過這支紀錄片一改尼古拉斯在國民心目中的形象。
哪知道就在出訪的過程中,比利時的瓦隆區突然宣告獨立,打了尼古拉斯一個措手不及,他慌慌忙忙決定回國,卻又被無法准時起飛的飛機困在了土耳其。歸國心切的國王決定從巴爾乾地區走陸路回國。

Ⅵ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第1-2屆
(1946-1947年)
不評獎 最佳影片:《斯大林格勒大血戰》(蘇聯)
導演獎:《黎明》(法國)
表演獎:阿·鮑利索夫 《巴甫洛夫》(蘇聯) 最佳影片:《攻克柏林》(蘇聯)
導演獎:符·普多夫金 《俄羅斯航空之父》(蘇聯)
表演獎:石聯星《趙一曼》(中國)
自由斗爭獎:《中華女兒》(中國) 特等獎:《金星英雄》(蘇聯)
導演獎:讓·保羅·勒夏諾阿 《沒有留下地址》(法國)
表演獎:斯莫列克 《新戰士站起來》(捷克斯洛伐克)
攝影獎:馮四知《翠崗紅旗》(中國)
特別榮譽獎:《白毛女》(中國)
導演特別榮譽獎:史東山《新兒女英雄傳》(中國)
和平獎:《鋼鐵戰士》(中國) 大獎:《難忘的一九一九》(蘇聯)
導演獎:塔·薩夫欽柯《烏克蘭詩人舍甫琴柯》(蘇聯)、卡洛·里扎尼《注意,強盜來》(意大得)、茲拉丹·杜多夫《婦女們的命運》(東德)
男演員獎:謝·邦達爾丘克《烏克蘭詩人舍甫琴柯》(蘇聯)、揚·保爾斯基《最初的日子》(波蘭)、比埃爾·弗萊斯納《法勃爾先生》(法國)
女演員獎:米爾卡·杜伊柯娃《妲卡》(保加利亞)
編劇獎:王震之《內蒙人民的勝利》(中國)
爭取自由斗爭獎:《人民的戰士》(中國) 大獎:《忠實的朋友》(蘇聯)、《社會中堅》(美國)
導演獎:阿爾伯托·卡瓦爾康蒂 《海之歌》(巴西)
男演員獎:夏爾·范奈爾 《被埋葬的青春》(法國)
女演員獎:羅蘇烏拉·雷維爾斯特 《社會中堅》(美國)
音樂片獎:《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國)
爭取自由斗爭獎:《智取華山》(中國) 大獎:《四海之內皆兄弟》(法國)
導演獎:伊夫斯·阿力格萊 《中堅力量》(法國)
男演員獎:根塞·西蒙 《台爾曼傳(下)》(東德)
女演員獎:妮鳳托娃 《自由的人們》(蘇聯)
評委會特別獎:《深淵》(匈牙利)、《一杯麥酒》(匈牙利) 大獎 《在夜幕下》(印度)
《漢尼巴爾教授》(匈牙利)
《勞動與愛情》(蘇聯)
《莉西》(東德)
導演獎 安·蒙克 《鐵路上的人們》(波蘭)
烏·波加契奇 《大人和小孩》(南斯拉夫)
男演員獎 斯·阿爾諾布 《面向世界》(匈牙利)
女演員獎 茨·阿爾納多娃 《歷史的教訓》(保加利亞)
評委會特別獎《祝福》(中國) 特等獎 《靜靜的頓河》(蘇聯)
《異母兄弟》(日本)
導演獎 羅伯特·喬托馬克 《惡魔到來之夜》(西德)
男演員獎 馬克西姆·施特拉烏赫 《列寧的故事》(蘇聯)
女演員獎 南吉斯 《我們的母親印度》(印度)
青年演員獎達奇、王曉棠《邊寨烽火》(中國)
榮譽獎 《風箏》(中國/法國) 大獎 《謝遼沙》(蘇聯)
導演獎 司比奈克·布里諾奇 《車禍》(捷克斯洛伐克)
男演員獎 埃爾溫·格塞內克 《帶翼的人》(東德)
女演員獎 托羅克 《淘氣姑娘》(匈牙利)
評委會特別獎《羅馬之夜》(義大利)
傳記片獎 《聶耳》(中國) 短片特別獎《大鬧天宮》〔中國〕
大獎 《一年中的九天》(蘇聯)
評委會特別獎《乞食》(義大利)、《蜜味》(英國) 大獎 《被告》(捷克斯洛伐克)
評委會特別獎《最好的人》(美國)
男演員獎 比埃·契斯柯夫柯連紐斯基 《口袋》(波蘭)
女演員獎 讓娜·摩洛 《女僕的日記》(法國) 大獎 (空缺)
評委會特別獎《城市生活》(法國)
《官僚之死》(古巴)
男演員獎 納姆·肖鮑夫 《沙皇與將軍》(保加利亞)
女演員獎 杜納塔絲·潘幽奧尼斯 《誰也不想死》(蘇聯) 大獎 《氣候多變的夏天》(捷克斯洛伐克)
評委會特別獎《七月六日》(蘇聯)、《牆上的木偶》(匈牙利)
男演員獎 尼西拉·布洛杜尼柯夫 《同齡人》(蘇聯)
女演員獎 卡洛爾·霍華德 《像夜空中出現星星那樣》(英國) 大獎 《結晶球》(英國)
評委會特別獎《上帝與我們共存》(義大利)
《列寧的道路》(東德)
男演員獎 馬丘·卡里爾 《風的季節》(法國)
女演員獎 納·貝洛赫沃斯其科娃 《湖畔》(蘇聯) 大獎 《先驅者的道路》(蘇聯)
評委會特別獎《山羊的角笛》(保加利亞)
男演員獎 朗吉特·馬利克 《采訪》(印度)
女演員獎 瑪莉·塔蘭西柯 《死氣沉沉的風景》(匈牙利) 大獎 《戀人曲》(蘇聯)
評委會特別獎 《黑河》(波蘭)
《進攻克布拉喬》(阿根廷)
男演員獎 安東尼奧·費朗迪斯 《是你最近的親屬嗎?》(西班牙)
女演員獎 瑪塔·范柯洛娃 《一年中的情人》(捷克斯洛伐克) 大獎 《智利頌》(古巴)
評委會特別獎 《別墅區》(保加利亞)、《X形的翅膀》(塞內加爾)
男演員獎 吉格蒙特·馬洛諾維奇 《亞羅斯拉夫達布洛夫斯基》(波蘭)
喬治·迪尼庫 《通過帝國的廢墟》(羅馬尼亞)
女演員獎 希爾迪加德·內夫 《甚至獨自死去》(西德)
卡琳·施爾德 《人反對人》(東德) 大獎 《白比姆黑耳朵》(蘇聯)
評委會特別獎《鄉村故事》(印度)、《一件陰謀案的解剖》(阿爾及利亞)
男演員獎 朱利阿諾·吉瑪 《鐵腕省長》(義大利)
彼德·法貝爾 《符利明醫生》(荷蘭)
女演員獎 瑪麗索爾 《往日的幾天》(西班牙)
瑪麗·羅絲納特 《簡單的往事》(法國) 大獎 《未婚妻》(東德)
評委會特別獎《西格南勞迪斯》(捷克斯洛伐克)
男演員獎 艾爾·帕西諾 《真相》(美國)
尤里斯·皮泰亞 《歸來的兒子》(紐西蘭)
女演員獎 安達·奧尼斯 《阿拉斯塔西亞漸漸地經過》(羅馬尼亞)
布麗吉特·多爾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奧地利) 大獎 《紅鍾》(蘇聯/墨西哥)
特別大獎 《警告》(保加利亞/蘇聯/東德)
《助手》(捷克斯洛伐克)
評委會特別獎《血腥的婚禮》(西班牙)
《終點站》(捷克斯洛伐克)
男演員獎 亨利·方達 《金色池塘》(美國)
唐納德·薩瑟蘭 《跨過門檻》(加)
女演員獎 (空缺) 大獎 《列夫托爾斯泰》(蘇聯)
特別大獎 《荒涼貝霍夫農庄的毀滅》(捷克斯洛伐克)、《埃爾米魯索斯》(墨西哥)
評委會特別獎《丹尼爾》(美國)
男演員獎 奧古斯汀·崗佐納爾斯 《自行車在夏天用》(西班牙)
奧姆·普里 《半真》(印度)
女演員獎 蘇蘇·皮西拉羅 《加米拉》(阿根廷)
瑪麗·科爾賓 《巴奇梅爾案件》(西德)
導演處女作獎:史蜀君《女大學生宿舍》(中國) 大獎 《死亡的街道》(澳大利亞)
特別大獎 《黑人製革工人》(瑞士)
評委會特別獎《大家都愛》(保加利亞)、《徒勞》(匈牙利)
男演員獎 利沃尼德·費拉托夫 《契切林》(蘇聯)
女演員獎 簡·方達、梅格·蒂利、安妮·班克羅夫特 《上帝的艾格尼絲》
電影節主要獎 《良家婦女》(中國)
國際評論家獎 《良家婦女》(中國)
攝影技術質量獎 《良家婦女》(中國)
最漂亮女明星獎張偉欣 《良家婦女》(中國)
第26屆(1988年)
大獎 《芙蓉鎮》(中國)
主要獎 《野草》(美國)
《指甲下的刺》(匈牙利)
評委會特別獎《探路者》(挪威)
男演員獎 列斯·塞魯克 《稻草鍾》(蘇聯)
女演員獎 科琳娜·哈福奇 《女演員》(東德) 大獎
評委會特別獎《我們確實如此嗎?》(捷克斯洛伐克)
男演員獎 安德烈·斯默諾夫 《切諾夫》(蘇聯)
女演員獎 朱麗亞·傑克澤爾、克洛思爾德·德·貝塞爾、勞雷·馬薩 《混亂》(法國)
導演獎 雅諾茨·基喬夫斯基 《恐怖狀態》(波蘭) 大獎 《克拉帕喬克》(比利時/法國/西班牙)
評委會特別獎《從前的電影》(伊朗)
男演員獎 蓋伊·皮昂 《克拉帕喬克》(比利時/法國/西班牙)
女演員獎 葉夫多基亞·傑馬諾娃 《有裂縫》(俄羅斯) 大獎 《Mi hermano del alma》
最佳導演 Timur Bekmambetov,Gennadi Kayumov《Peshavarskij valchik 》
最佳男演員 Max von Sydow《Time Is Money 》
最佳女演員 Natasha Richardson《Widows' Peak 》
評委會大獎 《Faust》
《Przypadek Pekosinskiego 》 大獎 《Jizda》
最佳導演 Lars von Trier 《醫院風雲》Riget
最佳男演員 Ernst-Hugo Jaregard 《醫院風雲》Riget
最佳女演員 Ah-Lu Qui 《女兒紅》Nu er hong
評委會特別獎 《Zahrada》
最佳紀錄片 《V zahrade 》
世界電影傑出貢獻特別獎 Gina Lollobrigida 大獎 《高加索的俘虜》Kavkazskij plennik
最佳導演 Peter Gothar 《神索飛天賊》Haggyallagva Vaszka
最佳男演員 Pierre Richard 《戀愛中的廚師》Les Mille et une recettes cuisinier amoureux
最佳女演員 Marisa Paredes《窗邊的玫瑰》La Flor de mi secreto
評委會特別獎 《Clara Hakedosha》
最佳紀錄片 《奇士勞斯基如是說》Krzysztof Kieslowski: I'm So-So...
世界電影傑出貢獻特別獎 Gregory Peck 大獎 《我美好的生活》Ma vie en rose
最佳導演 Martine Dugowson《Portraits chinois》
最佳男演員 Bolek Polivka《Zapomenute svetlo》
最佳女演員 Lena Endre《Juloratoriet》
評委會特別獎 《La Buena vida》
最佳紀錄片 《Nespatrene》
《Noel Field - Der erfundene Spion 》
世界電影傑出貢獻特別獎 Milos Forman 大獎 《La Coeur au poing》
最佳導演 Charles Biname《La Coeur au poing》
最佳男演員 Olaf Linde Lubaszenko《Je treba zabit Sekala 》
最佳女演員 Julia Stiles《暗夜危情》Wicked
評委會特別獎 《Den polnoluniya》 大獎 《Ha-Chaverim Shel Yana》
最佳導演 Aleksandr Rogozhkin《Blokpost》
最佳男演員 Hilmar Thate《Wege in die Nacht》
最佳女演員 Evelyn Kaplun 《Ha- Chaverim Shel Yana》
評委會特別獎 同窗的愛《Fucking Amal》 大獎 《Eu Tu Eles》
最佳導演 Vinko Bresan《Marsal》
最佳男演員 Ian Hart《Aberdeen 》
Hamid Karokhnezad《Arous-e atash》
最佳女演員 Regina Case《Eu Tu Eles》
評委會特別獎 《薄荷糖》Bakha satang
《Duze zwierze》 最佳影片 《蒙馬特爾的阿梅莉》 Le fabuleux destin d』Amelie Poulain(法國)
評委會特別獎《Czesc Tereska》(波蘭)
最佳導演獎 Ibolya Fekete 《Chico》(匈牙利)
最佳男演員獎 Sven Wollter 《A Song for Martin》(丹麥瑞典)
最佳女演員獎 Viveka Seldahl 《A Song for Martin》(丹麥瑞典)
評審團特別獎《Unfinished Song》(義大利)、《Violet Perfume》(墨西哥)
最佳紀錄長片《Vies》(法國)
最佳紀錄短片《Pho》(越南英國)
藝術貢獻獎 Ben Kingsley(英國)、Otakar Vavra(捷克) 最佳影片 《魔鬼之年》 Rok dabla (Year of The Devil)(捷克)
評委會特別獎《Nirgendwo in Afrika》(德國)
最佳導演獎 Asghar Massombagi 《Khaled》(加)
最佳男演員獎 William H. Macy《焦點》 Focus(美國)
最佳女演員獎 Ugla Egilsdottir 《The Seagull′s Laughter》(冰島)
評審團特別獎《Let′s Not Cry》(韓國)、《吸煙室》西班牙)
最佳紀錄長片《Dauhter from Yan′an》(日本)
最佳紀錄短片《Obec B.》(捷克)
特別提及:《Devil′s Playground》(美國)、《Hunting Down an Angel or Four Passions of The Soothsayer Poet》(俄羅斯)
藝術貢獻獎:John Boorman(英國)、Vlastimil Brodsky(捷克)、Sean Connery(英國) 最佳影片:《對面的窗戶》(義大利/英國/土耳其/葡萄牙)
評委會特別獎:《Babusja》
最佳導演獎:Ferzan Ozpetek 《la Finestra di fronte》
最佳男演員獎:Bjrrn Kjellman 《Se til venstre,der er en svensker》
最佳女演員獎:Giovanna 《la Finestra di fronte》、Sylvie Testud 《Mezzogiorno Stupeur et tremblements》 最佳影片:《兒童故事》 Certi bambini (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Tu》(克羅埃西亞/波黑)
最佳導演獎:Xavier Bermudez 《Leon y Olvido》(西班牙)
最佳男演員獎:Max Riemelt 《Napola》(德國)
最佳女演員獎:Karen-Lise Mynster《Lad de sma born》(丹麥)、Marta Larralde 《Leon y Olvido》(西班牙)
最佳紀錄長片:《Svadba tisiny》
特別提及:《Niceho nelituji》(捷克)《Untertage》 最佳影片:《我的尼基弗》(波蘭)
評委會特別獎:《多麼奇妙的土地》 (以色列)
評委會特別提及:《紀子的餐桌》(日本)
最佳導演獎:克爾茲斯托夫·克勞澤《我的尼基弗》 (波蘭)
最佳男演員獎:盧卡·辛加萊蒂《光天化日》 (義大利)、尤里·加弗里爾 《多麼奇妙的土地》(以色列)
最佳女演員獎:克里斯蒂娜·費爾德曼《我的尼基弗》(波蘭)
最佳紀錄片(30分鍾以內):《Boza moj》 (捷克)
最佳紀錄片(30分鍾以上):《Estamira》 (巴西)
最佳紀錄片特別提及:《Mad Hot Ballroom》(美國)
東西方獎:《Ragin》 (俄羅斯)
東西方獎特別提及:《Wesele》 (波蘭)
觀眾獎: 《Vie avec mon pere,La》 (加拿大)
國際電影評論家獎 《中國人》丹麥/中國)
觀眾評審團獎:《中國人》(丹麥/中國)
Don Quijote獎:《紀子的餐桌》(日本)
Don Quijote獎特別提及:《我的尼基弗》 Maj Nikifor (波蘭)
獨立電影獎: 《Muertos,Los》 (阿根廷/法國/荷蘭/瑞士)
捷克青年評論家獎:《Parvane ha badraghe mijonand》 (捷克)
傑出藝術貢獻:莎朗·斯通(美國)、羅伯特·雷德福(美國)、麗芙·烏曼(挪威) 最佳影片:《Sherrybaby》(美國)
評委會特別獎:《Christmas Tree Upside Down》(德國)、《Beauty in Trouble》(捷克)
評委會特別提及:《This Girl Is Mine》(法國)
最佳導演獎:Joachim Trier 《the film Reprise》(挪威)
最佳男演員獎:Andrzej Hudziak 《his role in the film Several People,Little Time》(波蘭)
最佳女演員獎:Maggie Gyllenhaal 《Sherrybaby(美國)
最佳紀錄片(30分鍾以內):《Views of a Retired Night Porter》(奧地利)
最佳紀錄片(30分鍾以上):《Life in Loops》(奧地利)、《In the Pit》(墨西哥)
最佳紀錄片特別提及:《Other Worlds》(斯洛伐克/捷克)
東西方獎:《Monkeys in Winter》(保加利亞/德國)
東西方獎特別提及:《White Palms》(匈牙利)、《Tomorrow Morning》(塞爾維亞)
觀眾獎:《Other Worlds》(斯洛伐克/捷克)
國際電影評論家獎:《Frozen City》(芬蘭)
傑出藝術貢獻: Andy Garcia (美國)、Robert K. Shaye (美國)、Jan Nemec (捷克) 最佳影片:《Jar City》(冰島/德國)
評委會特別獎:《Lucky Miles》(澳大利亞)
評委會特別提及:《Simple Things》(俄羅斯)、《Empties》(捷克/英國/丹麥)
最佳導演獎:Bard Breien 《The Art of Negative Thinking》(挪威)
最佳男演員獎:Sergey Puskepalis《Simple Things》(俄羅斯)
最佳女演員獎:Elvira Minguez 《Pudor》(西班牙)
最佳紀錄片(30分鍾以內):《Artel》 (俄羅斯)
最佳紀錄片(30分鍾以上):《Lost Holiday》 (捷克)
最佳紀錄片特別提及(30分鍾以內):《Theodore》 (拉脫維亞)
最佳紀錄片特別提及(30分鍾以上):《The Mosquito Problem and Other Stories》 (保加利亞)
東西方獎: 《Armin》 (克羅埃西亞/德國/波黑)
東西方獎特別提及:《The Class》(愛莎尼亞)
觀眾獎:《Empties》(捷克/英國/丹麥)
國際電影評論家獎: 《Simple Things》(俄羅斯)
傑出藝術貢獻:Danny DeVito(美國)、Bretislav Pojar(捷克)
歐洲電影標志獎:《The Class》(愛莎尼亞) 最佳影片: 《Terribly Happy》(丹麥)
評委會特別獎:《The Photograph》(印尼/法國/荷蘭/瑞士/瑞典)
評委會特別提及:《The Karamazovs》(捷克/波蘭)、《The Investigator》(匈牙利/瑞典/愛爾蘭)
最佳導演獎:Aleksei Uchitel 《Captive》(俄羅斯/保加利亞)
最佳男演員獎:Jiri Madl 《Night Owls》(捷克)
最佳女演員獎:Martha Issova 《Night Owls》(捷克)
最佳紀錄片(30分鍾以內): 《Lost World》(匈牙利/芬蘭)
最佳紀錄片(30分鍾以上):《Man on Wire》(英國)
最佳紀錄片特別提及:《Bigger,Stronger,Faster》(美國)
東西方獎: 《Tulpan》 (哈薩克/德國/瑞士/俄羅斯/波蘭)
東西方獎特別提及:《Seamstresses》(保加利亞)
觀眾獎:《12》(俄羅斯)
國際電影評論家獎:《The Karamazovs》(捷克/波蘭)
傑出藝術貢獻:Robert De Niro(美國)、Dusan Hanak(斯洛伐克)、Juraj Jakubisko(斯洛伐克)、Ivan Passer(美國)
歐洲電影標志獎:《Bahrtalo!》(匈牙利/奧地利/德國)
獨立電影獎:《Mermaid》(俄羅斯)
電影節總裁獎:Danny Glover(美國)、Christopher Lee(英國)、Armin Mueller-Stahl(德國) 最佳影片:《海上天使》(比利時/加拿大)
評委會特別獎:《二十》(伊朗)
評委會特別提及:《The Karamazovs》(捷克/波蘭)、《The Investigator》(匈牙利/瑞典/愛爾蘭)
最佳導演獎:安德里亞斯·德里森《威士忌加伏特卡》 (德國)
最佳男演員獎:保羅·吉亞瑪提《冷的靈魂們》(美國)、奧利弗·古爾邁《海上天使》(比利時/加拿大)
最佳女演員獎:帕普麗卡·斯丹尼《掌聲》(丹麥)
最佳紀錄片(30分鍾以內):《Wagah》(德國/印度)
最佳紀錄片(30分鍾以上):《Osadne》(斯洛伐克/捷克)
東西方獎:《Room and a Half》 (俄羅斯)
觀眾獎:《A Matter of Size 》(以色列/德國/法國)
國際電影評論家獎:《Will Not Stop There》(Croatia,Serbia )
傑出藝術貢獻:Isabelle Huppert(法國)、John Malkovich(美國)、Jan Svankmajer(捷克)
歐洲電影標志獎:《Applause》(丹麥)
獨立電影獎:《Eamon》(愛爾蘭) 最佳故事片水晶地球儀獎:《蚊帳》(西班牙)
最佳導演獎:拉伊科夫・格爾利奇《他還是我們中的一員》(克羅埃西亞)
最佳男演員獎:馬特烏斯・科丘克維茨、菲利浦・加爾鮑茨《貓媽媽泰雷薩》(波蘭)
最佳女演員獎:阿奈斯・德穆斯捷爾《甜蜜的罪惡》(法國)
傑出藝術貢獻獎:尼基塔・米哈爾科夫(俄羅斯導演、製片人和演員)
評委特別獎:揚・斯維拉克《庫基回來了》(捷克)

Ⅶ 保加利亞電影的保加利亞紀錄電影

保加利亞的紀錄電影比較繁榮,著名紀錄電影工作者有然道夫,.、.阿爾納烏道夫、.格利高羅夫、.別洛高爾斯基等。70年代中,涌現的新人有.德拉格涅夫、.日夫科夫、.敏切夫等。保加利亞的科普電影與美術電影也有一定的成就。

Ⅷ 求關於二戰時德國的一些大事件與作戰的記錄片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餘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歷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

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首先揭開這次戰爭序幕的是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中國沈陽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向當地中國駐軍發起進攻。1933年1月,日軍開始向華北進犯。1937年7月7日,日軍又向駐守北平西南郊蘆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人民從此全面開展了歷時8年的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開始是德軍入侵波蘭以至西歐各國。戰爭分五個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不列顛帝國的自治領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聯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於波蘭幾乎沒有戰爭准備,雙方實力又極為懸殊,波蘭很快就被德軍佔領,國家滅亡。9月17日,蘇聯軍隊開進了波蘭,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9月28日,德蘇簽訂了「定界」條約,確定了雙方各自在波蘭的佔領地區。

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戰前外交方針,企圖將德國侵略禍水引向蘇聯。而法西斯德國則利用戰略間歇,積極准備進攻西歐各國。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軍兵團未經宣戰即侵入丹麥並佔領該國領土。同時,開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為首的親法西斯分子(所謂「第五縱隊」)的協助下,法西斯德軍在挪威的戰斗行動經兩個月便以佔領全境而告結束。

法西斯德國軍政頭目早在結束挪威戰役之前,就已著手實施「黃色計劃」,這計劃規定經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對法國實施閃電突擊。進攻於1940年5月10日拂曉開始,首先對機場進行了密集的空中突擊,並實施了空降。法西斯德軍的主要突擊經阿登山從北面迂迴「馬奇諾防線」,橫貫法國北部,抱定防禦戰略的法軍統帥部將重兵配置在「馬奇諾防線」,而未在縱深建立戰略預備隊。法西斯德軍坦克兵團在突破色當地區的防禦之後,於5月20日進抵英吉利海峽。5月14日,荷蘭武裝力量投降。比軍、英國遠征軍和一部法軍,在弗蘭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軍投降。英軍和一部法軍被封鎖於敦刻爾克地區,在丟棄全部重型軍事技術裝備後,撤至英國。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1940年6月22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1940年)》而告結束。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加入反對英、法的戰爭。8月,意軍侵佔英屬索馬里和肯亞、蘇丹各一部,9月中,又從利比亞侵入埃及,企圖進逼蘇伊士。希臘軍隊打破了意軍由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展進攻的企圖。1941年1—5月,不列顛帝國軍隊將意軍逐出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衣索比亞、意屬索馬里、厄利垂亞,義大利艦隊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損失。1941年初,德軍組成一個「非洲軍」,由隆美爾將軍指揮開到北非。德、意聯軍於3月31日轉入進攻,4月下半月進抵利比亞、埃及邊界。

在歐戰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進一步擴大了。日軍向中國內地進攻,開始佔領華南地區,侵佔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戰役)。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德在侵英的同時,注意力已轉向東方。與進犯蘇聯的計劃密切相關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強。法西斯德國在准備侵蘇戰爭過程中,先後入侵巴爾干半島、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奪佔了克里特島。

法西斯德國在戰爭第一階段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對手未能聯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統一的軍事領導體系。到戰爭第一階段末,幾乎全部西歐和中歐國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佔領或淪為附庸,其經濟和資源被用於准備侵蘇戰爭。

戰爭第二階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地進犯蘇聯。22日、24日,丘吉爾、羅斯福分別代表英國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和通過締結協定,支持蘇聯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的蘇德戰場,從軍事行動一開始就異常激烈。頭幾個月里德軍侵佔了大片俄國領土。蘇軍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間的冬季總攻的結果,使法西斯的「閃擊戰」計劃遭到了徹底破產。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對美戰爭。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國家對日宣戰;12月11日,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宣戰。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經過廣泛的准備,於1942年7月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會戰之一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奪取了制海權,佔領了香港、緬甸、馬來西亞連同新加坡要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各重要島嶼及其他地區。重創英、美、荷聯合艦隊,日本在太平洋戰區的地位得到了加強,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軍事基地。從1942年上半年起,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開始增加,日本艦隊在珊瑚海海戰(5月7—8日)和中途島海戰(6月)中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於1942年底在太平洋轉入防禦。日本帝國主義者被迫放棄了對蘇作戰的打算。

戰爭第三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開始反攻,合圍和粉碎了敵軍33萬人的集團。蘇軍奪取主動權後,於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頓巴斯、列寧格勒附近和戰場其他地區對敵實施了毀滅性突擊,將敵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戰前居住過4000餘萬人口的大片國土。敵軍218個師被擊潰,約5000門火炮、7000輛坦克、1.4萬余架飛機被擊毀,法西斯德國已無力補充這些慘重損失。這些勝利,從根本上破壞了德國的軍事實力,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戰場的軍事政治形勢。從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對德宣戰的國家由15個增加到36個。

從1942年秋開始,英、美的戰斗行動積極了一些。盟國較大兵力的戰略航空兵被調整來轟炸德國的城市、工業目標和軍事目標。在大西洋交通線上與德國潛艇斗爭的效率也有提高。盟軍統帥部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統一指揮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表現了相當大的積極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13個師)在西西里島登陸,並攻佔該島,9月初又派登陸兵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均未遭意軍重大抵抗。英美軍在義大利的進攻,適逢墨索里尼制度由於以意共為首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法西斯斗爭而陷於嚴重危機。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奧元帥成為新政府首腦,於9月3日與美、英簽訂了停戰協定。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戰爭第四階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裝力量在太平洋和亞洲的較大范圍內展開了進攻。1944年夏秋蘇軍進行了數個較大的進攻戰役。芬蘭政府於1944年9月19日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退出法西斯集團,並於1945年3月4日對德宣戰。由於進行了白俄羅斯戰役(1944年),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獲得解放。蘇軍以及波蘭第一集團軍部隊7月下旬解放波蘭。1944年中,摩爾達維亞全境、羅馬尼亞大部獲得解放。蘇軍進入保加利亞加速了該國正在醞釀的人民起義,9月9日,起義爆發,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也對德宣戰。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裝起義爆發。與此同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部隊在蘇軍參加下,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軍在巴拉頓湖地區的反攻被擊退後,布達佩斯獲得了解放。蘇軍援助了挪威人民,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東北地區。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1945年1月12—14日在維斯瓦河及東普魯士發起進攻,粉碎了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了波蘭大部領土。強攻奪取了柯尼斯堡,消滅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4月上半月,德軍在東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的重兵集團相繼被殲,但澤至奧得河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獲得解放。為了協調反法西斯德國的行動和解決戰後歐洲安排問題,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了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4月初,盟軍在魯爾合圍法西斯德軍約20個師。西線德軍實際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軍進抵易北河,佔領了埃爾富特、紐倫堡,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西部。英軍進抵什未林、呂貝克、漢堡。5月2日,駐義大利的德軍C集團軍群投降。4月16日,蘇軍3個方面軍發動了規模巨大而極其緊張的柏林戰役,德軍柏林集團在這一戰役中遭到圍殲。

柏林被攻克後,西線出現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殺(4月30日)後拼湊的鄧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對蘇作戰的情況下與美、英締結局部投降協定。5月8日午夜,凱特爾元帥為首的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蘇軍佔領的柏林近郊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法西斯德國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書。蘇聯元帥朱可夫受蘇聯政府委託,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無條件投降。

戰爭第五階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間,盟國武裝力量在太平洋戰區進行了粉碎日本艦隊和解放日佔島嶼的海上戰役和登陸戰役。1945年5月,在發動戰爭的侵略國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還在繼續作戰。8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開始對集結於滿洲的日本關東軍採取軍事行動。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對日作戰。關東軍在短時間內即被完全擊潰。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南薩哈林島(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均獲得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戰場對日作戰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美國於8月6日和9日對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1945年9月2日,舉行了日本投降書的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的命運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國家集團發動的,它們的目的,不僅在於爭奪殖民地,而且在於確立自己的世界霸權,奴役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拯救了各國免於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毀滅。這是不幸中的幸事。

國際法西斯力量的潰敗,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決定了世界的整個戰後發展。許多民族和國家贏得了獨立和解放,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人民,在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下,推翻了資產階級和地主的統治,完成了本國生活中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和經濟變革,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建立,成了偉大十月革命勝利後最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斗爭,具有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的特點。全面戰爭持續了2194天(6年);軍事行動遍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餘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了雷達和其他無線電電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噴氣式飛機、飛航式導彈和彈道火箭,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達等。空軍、國土防空軍、潛水艦隊、空降兵兵團、工程兵和技術兵的作用增大了。這些對戰後各國的軍事思想、戰爭思想和軍隊建設都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一顆核彈 • 半桶戒指

——科幻紀錄片《戰爭游戲》

原片名:The War Games

中文片名:戰爭游戲

編劇/導演/製片:彼得·沃金斯(Peter Watkins)

出品:英國1965

[內容梗概] 1964年,在中蘇援助下的北越軍隊大舉攻入南越,蘇軍跨過柏林牆佔領西柏林,東西方兩大陣營頓時劍拔弩張,核戰一觸即發。英國政府一邊積極備戰,一邊教導人們怎樣應付核打擊,無奈普通人既無恰當科學防範知識,對他們而言最簡陋的防核設施也似乎太貴。然後核戰就爆發了:一顆戰術熱核彈降落倫敦附近的肯特郡,百萬人立即幸福地化為灰燼,活著的人們開始了漫長的人間煉獄。

Ⅸ 《性的代價》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性的代價》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X3ZhZJWCzC9ttIpVYhkwQ

?pwd=2rzq 提取碼: 2rzq
《性的代價》
導演: Mimi Chakarova
編劇: Mimi Chakarova
主演: Mimi Chakarova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希臘 Greece、保加利亞 Bulgaria、UAE、Moldova、土耳其 Turkey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1-04-07
片長: 72分鍾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大批東歐國家居民湧入西歐,本想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但其中很多女性卻被販賣至國外淪為性奴。該片的拍攝者是一名攝影記者,她花了十年時間,跑了九個國家,采訪了大量的受害者及其家人、皮條客、政府官員等,獲得了大量的一手資料,目的就是向世人揭示人口販賣背後醜陋的現實以及色情行業屢禁不止的深層原因。事實上,許多受害女性即便被解救,迫於壓力也會保持沉默;社會救援組織只能幫助一些女性走出虎穴,卻無法保證她們後續有體面的生活;一些政府組織或官員與皮條客沆瀣一氣的行為使得人口販賣更加猖獗,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


Ⅹ 記得以前看一部記錄片,說人類探索宇宙有智慧生命攜帶了10首還是100首樂曲,有哪些有沒有下載地

是稱為「地球之音」的唱片,上面錄制了豐富的地球信息。錄有115幅照片和圖表,35種各類聲音,近60種語言的問候語和27首世界的著名樂曲等

115幅照片中包括我國的八達嶺長城,以及中國人圍坐在圓桌前吃宴席的情景。此外還有太陽系,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銀河系大小等示意圖,衛星,火箭,望遠鏡等儀器設備和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等等;35種聲音包括風、雨、雷電聲,火箭起飛和交通工具行駛時的聲音,以及成人的腳步聲和嬰幼兒的哭笑聲;60種問候語中有3種是我國南方中的方言,即閩南話、廣東話和客家話;27首著名樂曲中有貝多芬的交響曲,膾炙人口的圓舞曲,以及用古琴演奏的中國樂曲《高山流水》等等。

「地球之音」曲目:
1.巴赫的F大調《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一樂章第二節。由慕尼黑巴赫管弦樂團演奏;指揮:卡爾·里克。曲長4分40秒(4:40)。 這是"音樂之父"巴赫三十六歲時寫的一首管弦樂作品.其時,巴赫任柯登的雷奧博親王的樂長,這段時期是巴赫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這首F大調《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風格的代表作--在大的分類范圍內力求變化,在規則約束下力求靈活;整首樂曲就像舞蹈雜技演員充滿詩意的動作一樣流暢自如。
2.爪哇的管弦樂《花的種類》,由羅伯特·布朗錄制。(4:43) 《花的種類》是一首打擊樂,主要以鑼、鼓聲為主,象徵著菲菲細雨輕潤萬物;隨著節奏的加快,雨聲變成了風聲。隨著節奏逐漸減慢,緊伴著一陣短促的加速後,全曲悠悠終了。
3.塞內加爾的打擊樂,自查理斯·杜維利錄制。2:08 這首打擊樂是非洲黑人田間勞動的伴奏樂。主要的樂器有鼓、鍾和三支長笛,並且長笛只是起點綴作用。
4.扎伊爾的矮種黑人少女的青春期慶典歌,由柯林·特思布爾錄制。(0:56) 非洲矮種黑人少女的第一次月經來潮慶典是矮種黑人文化中最隆重的喜慶日子。人們向她的全家表示慶賀。這首樂曲就反映了少女青春期慶典儀式的盛況。
5.澳大利亞的土著民歌《啟明星》和《罪惡馬》,由桑德拉·勒布龍·霍爾姆斯錄制。(1:26) 這兩首歌曲所用的樂器主要為一支巨大的木製低音號;此外,樂曲中還有由堅硬的木板互相敲擊而發出的類似拍手的聲音。
6. 墨西哥的《歡快的鍾鼓聲》,由洛倫佐·巴塞拉塔和墨西哥流浪樂隊演奏。(3:14) 這是在墨西哥特快列車上演奏的膾炙人口的古老民歌,具有典型的地中海特色,但曲中快速的重疊部分又蘊有非洲音樂的真味;此外,該曲還具有美國爵士樂以及布魯斯舞的節奏風格。
7. 查克·貝里作詞曲並演唱的《約翰·本·古德》(2:38) 《約翰·本·古德》是由美國著名布魯斯歌手、爵士樂大師、搖滾樂創始人之一的查克·貝里演唱的,該曲描寫了生活在一個小城鎮上的一個貧苦男孩(約翰)奮鬥成為歌星的過程。
8. 新幾內亞的《男人房子之歌》(《新幾內亞的住屋》),由羅伯特·麥克倫南錄制。(1:20) 這是一首古代部落音樂。由兩只大的硬木號角演奏,巴布亞一新幾內亞是男人主宰一切的社會,部落酋長住的房子比其他人的高10多米,每當重大慶典之前,部落的男人聚集在這所「男人的房子」里吹奏這種令人昏睡的低沉樂曲。大號角是男人的象徵。
9.日本竹蕭吹奏的《巢中鶴》,由卡羅·亞馬古赤獨奏。(4:5l) 日本竹蕭由中國傳入,它是古代武士隨身攜帶的樂器,也是自衛防身的武器。樂曲主要是描寫鶴對它們後代的慈愛和關懷。曲中簫聲似鳥的哀鳴,與旅行者號孤獨地穿越太空這一意境十分相稱。
10.巴赫的E大調《加伏特舞回族曲》第三部分;管風琴演奏;演奏者:亞瑟·格魯米奧克斯。(2:55) 這是由法國農民的傳統舞曲改編的。舞曲旋律優美、迷人
11. 莫扎特的「黑夜女皇」第十四唱段,選自歌劇《魔笛》;女高音演唱:埃達·莫澤;慕尼黑巴伐利亞州歌劇團演奏;指揮:沃爾夫岡·塞瓦利斯。(2 : 55) 《魔笛》是「音樂神童」莫扎特著名的三大歌劇之一,也是莫扎特35歲英年早逝前三個月寫的一部歌劇。「黑夜女皇」是用音樂描寫人物的最精彩唱段之一。旅行者號將在星際黑夜中漂泊十億年,27首樂曲中以黑夜為主題的曲目共有4首,這是其中之一。
12.喬治亞民歌合唱《掙脫鎖鏈》,莫斯科電台選送。(2:18) 《地球之音》唱片中有兩首前蘇聯樂曲均選自高加索地區。樂曲控訴了一位不公正的君主,熱情謳歌正義和真理必將取得勝利。
13.秘魯的排簫和鼓的演奏,由利瑪市卡塞德拉文化館收集。(0:52) 有跡象表明,史前時期航行於太平洋中的南美洲人發現他們的樂器與彼岸中國人和印度人的樂器很相似,而最驚人相似的是排蕭。古代中國人和南美人所用的排蕭都是雙排簫。長度一樣,而且都是6個孔。這首樂曲中所用的排簫和鼓由同一藝人演奏,不僅在秘魯的古陶瓷畫中可以看見,而且也可在今日的街頭看見這種藝人。
14. 《憂郁的布魯斯》,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他的熱土樂隊演奏(3:05) 整首樂曲的基調植根於黑人鄉村音樂--布魯斯,但與傳統的布魯斯相比,該曲的節奏有了大膽的創新--即由班卓琴和低音號給定節奏到,鼓手僅敲打鈸子;此外,大量的長號、單簧管以及阿姆斯特朗的小號的獨奏皆讓人耳目一新。
15.亞塞拜然民歌,用風笛演奏,莫斯科電台錄制。(2:30) 該由是《地球之音》中用風笛演奏的兩首曲目之一。亞塞拜然人是土耳其的移民,信仰伊斯蘭教。這首 民歌,從西班牙到阿富汗的聽眾都似曾相識。
16.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宗教)祭把舞,由哥倫比亞交響樂團演奏;指揮:依格·斯特拉文 斯基。(4:35) 這是一首富於俄國國民樂派風格的作品。在配樂方面也有獨到之處,以強調節奏為其鮮明特徵。
17. 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曲》第一部分,選自《平均律鋼琴曲》第二冊;演奏:格倫·古爾德。 (4:48) 《平均律鋼琴曲》為巴赫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這個作品反映了巴赫在柯登時代的全部生活,作品中充滿了和平與冥想。
18.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樂》(即《命運交響樂》)第一樂章,由費哈莫里爾交響樂團演奏;指揮:奧特·克萊姆佩爾。(7:20) 該曲被譽為「音樂史上最簡潔的代表作」,全曲描述作者與命運苦鬥之後,終於獲勝的情節。
19.保加利亞民歌,風笛伴奏,由瓦爾耶·巴爾坎斯卡演唱。(4:59) 全曲熱情歌頌了一位反壓迫、反殖民者的愛國英雄。曲中風笛聲象徵著牧羊人的呼喚,主調象徵著土耳其人的殖民統治,歌聲表達了對殖民者的反抗。
20.美國印第安人的《夜聖歌》,由威拉德·羅茲錄制。(0:57) 唱夜聖歌是印第安人35種重大慶典活動之一,目的是發動少男少女參加部落的慶典活動。曲中的男聲經特殊處理後,變成一種奇異的假聲;唯一的伴奏樂器為用葫蘆做成的搖鼓,邊跳邊搖。
21. 「文藝復興時期名曲精選」,由戴維·芒羅和倫敦晨曲樂團演奏。(1:17) 由於受《地球之音》唱片容量限制,不允許花太長時間去表述音樂發展的歷史。這段名曲精選試圖彌補這方面的缺失。
22. 索羅門群島的排簫演奏曲,索羅門群島廣播電台收集。(1:12) 京羅門群島中馬萊塔島的主要音樂是排簫合奏:這種排簫製作精美,分單排蕭和雙排簫兩種、這里錄制的是單排帶合奏的簡單和聲
23. 秘魯的婚禮歌,由約翰·科思錄制。(0:38) 這首歌由15個秘魯少女演唱,歌聲清新自然。歌詞大意是表達一位年輕不懂事的少女,稀里糊塗地被帶進教堂成親時的悲傷情緒。
24.中國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斷,由管平湖演奏。(7:37) 該曲為中國的一首除炙人口的名曲,敘述的是「俞伯牙揮琴以謝知音」這一故事。在27首選出來的樂曲中,《流水》表現的是人和自然、宇宙交融的思想,而不是征服世界、駕馭宇宙。這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體現。
25.印度的拉迦曲《英特·喀汗·侯》,由蘇施里·凱撒·貝·柯卡演唱。(3:30) 曲中除了西他琴聲、鼓聲以及迷人的低音管聲外,凱撒·貝獨具特色的嗓音更讓人著迷。歌詞大意是母親要自己的孩子不要去參加盛宴,因為她還太小
26. 《暗夜》,由布蘭德·威利·約翰遜作詞曲並演奏。(3:15) 《暗夜》這部作品題材源於一首蘇格蘭長體贊美詩。瞎眼布魯斯歌手威利改變了其形式,以無言的悲嘆聲代替了抒情的內容。
27.貝多芬的第130號作品,降B調《弦樂四重奏曲》第十二部分,由布達佩斯弦樂四重奏樂團演奏。(6:37) 這首作品形式完美,復音式處理使題材更加豐富;其中和聲的充實和每種樂器的超卓,皆非常人想像,充分體現了貝多芬在音樂方面的來批才華和天才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