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夏日往事的作品評論
精神殘疾的一代少年
江媛
性是人類初來的時刻。性使男人成為男人,使女人成為女人。長期以來,中國社會對性的醜化、壓抑、遮掩與隱匿,扼殺了青春期少年對性的探索與成長,給少年的成長帶了巨大的心理障礙和性的殘疾。
《夏日往事》中14歲的少年東方,帶著青春期性的好奇與沖動,在偷窺孔老師與劉群做愛之後,以惡作劇的形式,向老師提出性的困惑。孔老師對於孩子率性的提問,非但不給予幫助,反而舉起了教鞭……她提起講桌上的那根荊條做成的教鞭,走到了東方的面前,她定定地看著東方那個挺拔的雞巴,她的臉色慢慢地蛻變得像一片灰色的晚霞,那霞光灼燒著她的眼睛,那眼睛放著一種沒人能看得懂的光芒,那光芒驅使著她手中那根荊條做成的教鞭,連那根皮子都沒剝的灰白色的教鞭,那根她使用的光華無比的教鞭慢慢地抬了起來,伸到了東方的雞巴跟前。東方堅挺的生殖器喚起孔老師性的沖動,孔英藉助性交易謀取現實利益的行為,遭遇到比她小4歲的學生東方的大膽張揚的性的挑釁,性壓抑狀態下的力量被喚醒並驟然爆發,為排解這種性沖動,孔英舉起了道貌岸然的教鞭,將性壓抑和性交易帶來的痛苦,宣洩在少年東方身上。由此,少年東方承受了來自中國成人社會對性異化所釋放出的邪惡暴行,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下午的陽光穿過南面的窗子正好斜照過來,落在她的教鞭和東方的小雞巴上。那根在眾目睽睽之下的教鞭在接近那個雞巴的時候突然停住了,紅旗看到孔老師手中的教鞭又慢慢地離開了,慢慢地離開,等離開有兩尺遠的時候,那根教鞭在明亮的陽光下又猛地擊回到東方的雞巴上,寂靜的教室里突然響起了那根教鞭擊打在東方雞巴上的聲音,那聲音來的那樣的突然,讓人沒有一點防備,那聲音不大但卻彷彿一聲炸雷在那些孩子們的心中爆響,他們都驚呆了。性的愉悅與偽善的道德倫理讓孔老師陷入矛盾之中,她猶豫了片刻,立即恢復到維護自己虛假尊嚴的,報復東方性挑釁行為的瘋狂中,舉起教鞭抽向學生的陽物。
作為引導者的孔老師,一方面暴露了自己性心理的高度扭曲,另一方面扼殺了全班所有少年對性的美好嚮往和探索。一個民族的精神殘疾,首先是在性上的殘疾。教鞭這一衛道者的象徵,由一個18歲的女老師抽向自己學生的陽具,這種對性的血腥戕害,是對中國社會談性色變的極大譏諷。
俺媽就對新民嬸子說,唉,你家新民的傢伙有驢聖粗沒有?新民嬸子生氣了,她對俺媽說,恁男人的傢伙有驢聖粗。俺媽就笑了,俺媽說,你巴不得哩,粗了得法。東方的母親與新民嬸子翻麥的時候,用驢的生殖器的粗細同丈夫的陽具作比較,暗示性的快感。這種對性的醜化,不僅引起了少年對性強烈的好奇心,還給性蒙上了一層見不得人的骯臟面紗。
紅旗說,從河邊樹林里錛哩,俺媽說我是從河邊樹林里錛出來的。東方說,恁媽騙你。你是恁媽跟恁爹睡覺睡出來的。東方揭穿了紅旗的母親對兒子的性欺騙,指出男女只有通過性結合才能生養孩子的事實。少年通過自身的曲折探索與發現,得出的生命來源的結論,諷刺了文革時期的中國社會粗暴迴避性所導致的性教育的空白,給少年的成長帶來的阻礙和痛苦。
性交易導致的性心理變態,促成了孔老師對性的摧殘。孔英通過與革委會主任睡覺的方式,獲得了老師的職位,繼而又獲得推薦上大學的資格,然而她打殘了學生東方,失去了上大學的資格。孔英割腕自殺,東方一生殘疾,只能依靠賣紅薯孤獨度日。
《夏日往事》的悲劇是性的悲劇,亦即中國人壓抑性、醜化性、交易性、塑造性盲公民的悲劇。中國社會處處對性進行醜化、暗示、遮掩和壓抑,完全扼殺了少年對性的探索與成長,孔英通過與革委會主任的性交易獲得了老師這個職位,卻缺乏教師的知識和經驗。學校由於性交易得到性心理嚴重扭曲的老師,性心理扭曲的老師扼殺了孩子們對性探索的權利,並以面目猙獰的衛道者面目,殘害少年的陽具。
政治給性塗抹上了虛偽的外衣,革委會主任劉群將少年東方探索性的惡作劇上升到政治角度,並藉助手中的權力戕害性,則是文革時期權力扼殺天性的罪惡。劉群這樣斥責東方的父親,我們是人民公社,我們是社會主義,我們是共產黨領導,你卻說沒有褲子穿,你這不是反對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嗎?就這就能判你個十年八年的!一切災難性的事實在領袖面前都要呈現出虛假的欣欣向榮,並被包裝成各種歌功頌德的繁榮假象。劉群這個藉助手中權力為所欲為的官僚形象,徹底摧毀了創造並繁衍人類的性,向人們赤裸裸呈現出黑暗權力戕害性的殘酷無情。
《夏日往事》中兩個少年和青年孔英的殘疾的精神世界,是生活在文革時期一代人的縮影,小說提示人們——中國人在不該喪失的地方喪失羞恥感(喪失人性和真理不感到羞恥),在不該產生的地方產生榮譽感(以反文化、扼殺天性、醜化性、謀求政治資本、實施暴力攫取黑暗的權力為榮),是中國人熱衷於政治狂潮扼殺人的天性和心靈良知的秘密源頭。
❷ 夏日往事的介紹
《夏日往事》是墨白創作的短篇小說,由《時代文學》出版。收入2001年5月四川文藝出版社版《事實真相》。《夏日往事》中寫了作者記憶中少年時代的一個生活故事:一個調皮的男同學經常以惡作劇作弄老師,這給同學們帶來歡樂。但一次,他無緣無故地露出下體在課桌上睡著了。年輕的女教師一氣之下,用教鞭打了他的下體,導致男生的生殖器受傷。人物的命運就這樣偶然地被決定了,無可挽回地走向災難的結局。接下來兩個人及雙方的家庭為此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斷送了他們終生的幸福,甚至生命。這似乎就是作者所見到的底層生活的一個隱喻。歡樂是那樣的短暫,痛苦卻是長久的。
❸ 蠟燭的作者簡介
墨白,本名孫郁,先鋒小說家,劇作家。1956年農歷十月初十齣生於河南省淮陽縣新站鎮。務農多年,並從事過裝卸、搬動、長途運輸、燒石灰、打石頭,油漆等各種工作。1978年考入淮陽師范藝術專業學習繪畫;1980年畢業後在鄉村小學任教十一年。1992年調入周口地區文聯《潁水》雜志社任文學編輯,1998年調入河南省文學院專業創作、任副院長。
1984年開始在《收獲》《鍾山》《花城》《大家》《人民文學》《山花》《十月》《上海文學》等刊開始發表作品,其中短篇小說《失蹤》、《灰色時光》、《街道》、《夏日往事》、《秋日輝煌》、《某種自殺的方法》、《最後一節車廂》、《陽光下的海攤》、《一個做夢的人》等一百多篇;中篇小說《黑房間》《告密者》《討債者》《風車》《白色病室》《光榮院》等四十餘部;出版長篇小說《夢游症患者》《映在鏡子里的時光》《裸奔的年代》等六部;隨筆《〈洛麗塔〉的靈與肉》、《三個內容相關的夢境》、《博爾赫斯的宮殿》、訪談錄《有一個叫潁河鎮的地方》、《以夢境顛覆現實》等七十餘篇;出版中短小說集《孤獨者》《油菜花飄香的季節》《愛情的面孔》《重訪錦城》《事實真相》《懷念擁有陽光的日子》《墨白作品精選》《霍亂》等多種;創作電視劇、電影《船家現代情仇錄》《特警110》《特案A組》《當家人》《家園》《天河之戀》等多部;總計七百多萬字。作品被譯成英文、俄文、日文等、曾獲第25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中篇獎、第25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
❹ 金馬獎《八月》,黑白電影,真有那麼好看嗎
一張老舊的照片
文/夢里詩書
《八月》如同一張被封存已久的老照片,而導演張大磊所做的正是吹去了照片上的浮塵,讓我們回望了對一個特定年代淳樸的回憶,但可惜的是電影並沒有能真正的去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展開,符號化的堆砌也顯得平庸空洞,這使那黑白的影像中所讓人感受到的只是一份淺白的情懷。
電影以一座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為時代背景,一家人平凡的生活,因改革時代浪潮的襲來而被一步步的打破,但難得的是《八月》雖然在不斷的營造張力,可一切又都是以一種含蓄平穩的手法徐徐道來,這種著點於生活,透過生活點滴的凝聚不斷發酵感情,在舒緩中飽含已情感的方式,不經讓人感覺到了一種與小津安二郎電影的異曲同工之妙,而這樣的作品作為一位導演的處女作來說,無疑更是讓人尤為欽佩。
黑白色調貫穿全片,用彩色以點睛的拍攝手法,雖然確實起到了電影預想達到的效果,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對於一個呈現時代,以孩子為視角的夏日往事,黑白基調的運用其實並沒有感染到我,這並不是一部如同《辛德勒的名單》或者是《塔洛》那樣讓人真正有感黑白色彩能更為深層次營造氛圍的作品,單以生活流為主所構建的故事,色彩的缺位,自覺不僅會使本就含蓄平淡的日常變的冰冷死氣,也破壞了電影本尤為出色的攝影之美。
在回到電影劇情上來看,《八月》以一個面臨小升初的小孩曉雷的視角去展開,但作為主人公的曉雷並沒有真正在這部電影里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並不誇張的說即便這個故事並不以曉雷為視角去審視,它也是可以成立的,電影並沒有真正去站在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一切,而過於散亂的劇情架構,更是讓人在電影時長過半後仍舊難以去把握到重心,雖然無從否認其確在幾場情感戲上的拿捏非常到位,但是這種吉光片羽式的佳句,仍舊無法讓人形成真正觸及內心的共鳴。
對電影猶如一張老舊照片的形容其實並非絕對的褒義,《八月》雖能讓人回望於了一個時代的印記,但卻並沒有真正帶人走進那個時代,它只是如同一張老舊的照片一樣勾起了人們些許的情懷,但當你用盡一部電影的時長所看到的只是一張照片,當情懷散去後又何嘗不會覺得乏善可陳。
❺ 電影八月 好看嗎
一張老舊的照片
文/夢里詩書
《八月》如同一張被封存已久的老照片,而張大磊所做的正是吹去了照片上的浮塵,讓我們回望了對一個特定年代淳樸的回憶,但可惜的是電影並沒有能真正的去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展開,符號化的堆砌也顯得平庸空洞,這使那黑白的影像中所讓人感受到的只是一份淺白的情懷。
電影以一座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為時代背景,一家人平凡的生活,因改革時代浪潮的襲來而被一步步的打破,但難得的是《八月》雖然在不斷的營造張力,可一切又都是以一種含蓄平穩的手法徐徐道來,這種著點於生活,透過生活點滴的凝聚不斷發酵感情,在舒緩中飽含已情感的方式,不經讓人感覺到了一種與小津安二郎電影的異曲同工之妙,而這樣的作品作為一位的作來說,無疑更是讓人尤為欽佩。
黑白色調貫穿全片,用彩色以點睛的拍攝手法,雖然確實起到了電影預想達到的效果,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對於一個呈現時代,以孩子為視角的夏日往事,黑白基調的運用其實並沒有感染到我,這並不是一部如同《辛德勒的名單》或者是《塔洛》那樣讓人真正有感黑白色彩能更為深層次營造氛圍的作品,單以生活流為主所構建的故事,色彩的缺位,自覺不僅會使本就含蓄平淡的日常變的冰冷死氣,也破壞了電影本尤為出色的攝影之美。
在回到電影劇情上來看,《八月》以一個面臨小升初的小孩曉雷的視角去展開,但作為主人公的曉雷並沒有真正在這部電影里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並不誇張的說即便這個故事並不以曉雷為視角去審視,它也是可以成立的,電影並沒有真正去站在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一切,而過於散亂的劇情架構,更是讓人在電影時長過半後仍舊難以去把握到重心,雖然無從否認其確在幾場情感戲上的拿捏非常到位,但是這種吉光片羽式的佳句,仍舊無法讓人形成真正觸及內心的共鳴。
對電影猶如一張老舊照片的形容其實並非絕對的褒義,《八月》雖能讓人回望於了一個時代的印記,但卻並沒有真正帶人走進那個時代,它只是如同一張老舊的照片一樣勾起了人們些許的情懷,但當你用盡一部電影的時長所看到的只是一張照片,當情懷散去後又何嘗不會覺得乏善可陳。
❻ 回憶夏天往事的文章怎麼取名
夏日軼事,夏天的故事,夏天那些事,夏日往事,發生在夏天的故事,夏天的回憶,難忘的夏天故事,等等
❼ 夏日往事的作者簡介
墨白,本名孫郁,先鋒小說家,劇作家。1956年農歷十月初十齣生於河南省淮陽縣新站鎮。務農多年,並從事過裝卸、搬動、長途運輸、燒石灰、打石頭,油漆等各種工作。1978年考入淮陽師范藝術專業學習繪畫;1980年畢業後在鄉村小學任教十一年。1992年調入周口地區文聯《潁水》雜志社任文學編輯,1998年調入河南省文學院專業創作、任副院長。
1984年開始在《收獲》《鍾山》《花城》《大家》《人民文學》《山花》《十月》《上海文學》等刊開始發表作品,其中短篇小說《失蹤》、《灰色時光》、《街道》、《夏日往事》、《秋日輝煌》、《某種自殺的方法》、《最後一節車廂》、《陽光下的海攤》、《一個做夢的人》等一百多篇;中篇小說《黑房間》《告密者》《討債者》《風車》《白色病室》《光榮院》等四十餘部;出版長篇小說《夢游症患者》《映在鏡子里的時光》《裸奔的年代》等六部;隨筆《〈洛麗塔〉的靈與肉》、《三個內容相關的夢境》、《博爾赫斯的宮殿》、訪談錄《有一個叫潁河鎮的地方》、《以夢境顛覆現實》等七十餘篇;出版中短小說集《孤獨者》《油菜花飄香的季節》《愛情的面孔》《重訪錦城》《事實真相》《懷念擁有陽光的日子》《墨白作品精選》《霍亂》等多種;創作電視劇、電影《船家現代情仇錄》《特警110》《特案A組》《當家人》《家園》《天河之戀》等多部;總計七百多萬字。作品被譯成英文、俄文、日文等、曾獲第25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中篇獎、第25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