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何韓國很多姓氏與我國都是一樣的,比如李,趙,金
這是因為,韓國從古時候開始,就是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存在的,所以很多姓氏都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在看韓劇或者是去韓國旅遊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韓國很多人的姓氏都和中國人一模一樣,比如說占韓國人口比重最大的金和李。尤其是李姓,多少任韓國總統都姓李,而且古時候統治韓國的君主也姓李。
再比如說,明末時期,天下大亂。曲阜孔家也有跑去韓國那邊避難的,所以就把“孔”姓也帶去了韓國。同理,還有南宋時期,朱熹跑去韓國避難的後人,將“朱”姓也帶了過去一樣。所以說,韓國的姓氏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一是因為古時候我國的君王給他們賜姓的緣故,還有一個就是各路我國避難的人員帶過去的。
❷ 稱呼韓國人為高麗人帶有貶義嗎
不是這樣的!你的朋友我想他是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
高麗王朝是朝鮮半島上出現過的一個不錯的王朝!
只不過在中國有一些不尊重韓國人的人喜歡用高麗棒子稱呼人家!我想你的朋友誤會你了!也就是 高麗這個詞在韓國一點貶義都沒有,上次漢城想和朝鮮合辦奧運會 就曾經提出用高麗的名稱!
高麗(西元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 王高氏麗, 是朝鮮半島封建王朝之一。918年後高句麗國弓裔王的部將王建推翻弓裔建立高麗國,定都於自己的家鄉開京(即今朝鮮開城)。1392年被朝鮮王朝所取代。
高麗王朝自稱繼承高句麗。高麗的英文名「Goryeo」源於高句麗的英文名「Goguryeo」。 而韓國的英文名「Korea」是高麗英文名「Goryeo」的變形。
佛教是高麗王朝的國教。歷經16年時間雕刻成的高麗大藏經是世界瑰寶之一。高麗王朝青瓷製作手藝精湛。另外,高麗同時也是最早發明金屬活字印刷術的國家。
歷史
[編輯本段]
9世紀以後,新羅王朝日益腐朽,再加上貴族叛亂和農民起義,國家統治機構趨向衰落,地方封建集團乘機擴張勢力范圍。公元900年,土豪家庭出身的裨將甄萱在完山州(今全羅北道全州)割地自立,建立後百濟國。 904年新羅王室庶子弓裔在鐵圓(今江原道鐵原)自稱為王,建立了後高句麗國。衰落的新羅、後百濟和後高句麗國三國鼎立時期,成為韓國歷史上所謂的「後三國」。
建國
弓裔稱王建國後,王建從其父投弓裔,獻松岳郡(京畿道開城),弓裔即以王建為松岳城主。918年,弓裔的部將王建以弓裔行為不軌和濫用權力而推翻了他,並尋求和得到了地主和商人們的支持(此時地主和商人的政治和經濟勢力都已遠遠勝過新羅政府 ),自己稱王,改國號為「高麗」。 王建立國後,採取了敵對後百濟,但與新羅友好的策略。 935年合並新羅,936年吞並後百濟。 統一朝鮮後三國後,王建自封天子,遷都於自己的家鄉松岳,並改稱為開京(即今朝鮮開城)。
政治、經濟等制度
高麗王朝成立後,採用了皇室制度。首都被稱為「皇都」;首都的皇宮被稱為「皇城」;國王的命令稱為「詔」;國王的繼任人被稱為「太子」; 國王的母親被稱為「太後」。與中國不同的是高麗國王被稱為「大王」,「陛下」和「海東天子」。 1275年高麗向元朝稱臣後,這些稱呼被禁止使用。
高麗王朝公布法律廢除奴婢制度,進行土地改革頒行田柴科制度。 並建立科舉制度,任命地方官員。從而有效地消弱地方地主勢力,確立了中央集權統治。
高麗契丹戰爭
契丹926年滅了渤海國後,高麗太祖吸納渤海遺民並打算北伐。為了防止高麗與宋的聯合抗遼, 942年,契丹送給高麗50匹駱駝, 但遭高麗太祖拒絕。 契丹來使被放逐到孤島,所送駱駝也都被餓死。以後的高麗國王都對契丹採取敵對的政策。993年,80萬契丹大軍從遼出發,越過鴨綠江大舉入侵高麗西北部。高麗軍隊與契丹在鳳山郡展開激烈的斗爭。最終將契丹大軍控制在清川江。 見識高麗的反侵的迅速和堅決,契丹意識到以武力征服朝鮮半島的代價將是巨大的。於是契丹開始與高麗進行談判。在高麗同意斷絕與宋的聯盟後,契丹撤退,並將鴨綠江以東土地贈送給高麗。 雙方建立了友好的睦鄰關系。1009年高麗發生軍變。抗遼大將康肇殺死穆宗,擁立顯宗為王。 契丹趁機以為穆宗報仇為由,發動40萬大軍再次入侵高麗。康肇率軍奮力抵抗,但最終不敵契丹而戰死沙場。顯宗逃離皇城。契丹佔領開城後,由於戰線拉的太長擔心會受到高麗反擊,開始撤退。高麗趁勢反攻,給予契丹沉重打擊。1018年,契丹派10萬大軍卷土重來。但不敵高麗軍隊,幾乎全軍覆滅。雙方之後談和,以後契丹再也沒敢入侵高麗。
高麗蒙古戰爭
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高麗皇氏從松都(今開城)遷往江華島,其後蒙古數征高麗,進行擄掠,但仍對江華島沒有辦法。高麗三別抄義軍抵抗蒙古和元朝軍隊至1273年。高麗內部對蒙古的入侵存在兩派。文派反對與蒙古交戰,而以崔氏家族為首的武派則堅持繼續抗蒙。1258年崔氏政權首領被文派殺害後,蒙古與高麗達成和平協議。高麗成為蒙古帝國潘屬。蒙古同意保留高麗的國家主權和傳統文化。高麗君主從忠烈王開始娶蒙古公主為妻,高麗君主繼承人按照約定,必須在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以蒙古人的方式長大成人後,方可回高麗。
滅亡
1388年,高麗禑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反對出兵,發動政變,1392年在開城廢黜國王自立,改國號為朝鮮,高麗滅亡。
❸ 韓國電影《蒙古公主》16分那個在夜場背景音樂是什麼
Domino(UK Radio Edit)
播放
歌手:Jessie J
語言:英語
所屬專輯:NOW That's What I Call 21st Century
發行時間:2014-04-18
❹ 宮鎖心玉的確是抄襲的嗎
抄襲的很嚴重啊!!
原文地址:楊冪VS劉詩詩 電視劇宮鎖心玉PK步步驚心 唐人於正口水大戰不停歇!!!作者:秋天中的夏天
本不想寫此文的,但實在有些看不下去,遂又動筆。
在此文開端,我嚴重聲明,對我以下提到的各大電視劇製造公司、電視劇幕後團隊,包括劉詩詩楊冪等人都以最客觀的態度品評,不涉及絲毫個人情感。
楊冪、劉詩詩現在的人氣可謂是一路飆升。而她們二人能有現在的人氣,仙劍三的功勞是毋庸置疑的。唐人作為一個優良的電視劇製造公司,多年來出品了多部膾炙人口的優良戲劇,電視劇仙俠系列的開創,可謂是獨樹一幟。而於正作為一個編劇,出品過大清後宮等戲劇,逐步走向製片等電視劇幕後行業,後又根據網路小說家瞬間傾城的小說《沉浮》而改編拍攝了美人心計,名利雙收。
當今電視製造頗為繁榮昌盛,其內地電視劇製造行業現在的形式就如同九國鼎立,小國爭斗。上有高高之上的央視,代表作有耗資十億的「大國崛起」。下有芒果、浙江、安徽各大衛視的自拍劇,其成品有一起來看流星雨等電視劇。上海有唐人、展傑,其成品有仙劍奇俠傳系列和杜拉拉升職記。海南有周易,其中武林外史和水月洞天等是它的代表作。私下又有於正工作室和張紀中,出品了美人心計、天龍八部等作品。央視、芒果、浙江衛視、安徽衛視、唐人、展傑、周易、於正、張紀中,就是現如今的九國。小國則指以范冰冰、何潤東等為代表的明星自投自拍的系列電視,比如說金大班和泡沫之夏。雖然無法與在電視劇混跡多年的電視劇製造公司相比擬,但製作的電視據是收視不菲,名利雙收。「九國」當中現如今論資金最到位的當屬展傑,請二三線的明星的片酬都比一線明星的高、拿影後當小綠葉的,恐怕唐人和於正的口袋,都還沒這個能耐。而熱度最高的又屬唐人和最新崛起的於正。
我一直在納悶這么一件事。但凡事常常上網,常常混跡於網路的人都應該明白現在最火的小說是什麼。而電視劇的雛形是劇本,也就是說一部電視劇想要拍攝成電視劇,就必須要有劇本,而劇本的原型又是什麼,那就是故事,而故事的來源只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原創,一個是改編。將一片空白的腦子想起一個完整的故事,不經過任何的借鑒引用,純粹的原創,那才叫做原創。所以,就比如美人心計,這部電視劇的劇本就稱不上原創,只是改編而已。而改編,就可以通過很多途徑,比如說電影改編成電視劇,動畫片改編成電視劇,游戲改編成電視劇,小說改編成電視劇,話劇改編成電視劇等等等等。也就是說,我們要拍攝一部電視劇,要的就是劇本。可劇本的來源途徑很多,在網路上那麼多好看的小說,武俠的有昆侖,仙俠的有誅仙,盜墓的有盜墓筆記,言情的也有明曉溪匪我思存一流,你要拍什麼買個版權就好了,版權又不貴,計較什麼?一兩集一線明星的片酬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何樂而不為呢?拿著大把大把的鈔票胡亂撒,沒有一點經濟頭腦。我說唐人和於正的熱度高,那是因為人家投機取巧,知道什麼系列的電視劇最火,最有關注度。事實都擺在那邊了,我說央視,身為老大的你還發什麼呆?天天想著神話傳說,腦子秀逗了。還有周易,武林外史的神話已經過去了,麻煩讓旗下的編劇們多學習著點。安徽衛視就喜歡翻拍台灣的經典戲劇,「阿誠」說來就來了。電視劇是一項藝術品,但歸根結底也是一項商品,有了盈利,才有動力。這跟寫小說一樣,電視劇也需要萌點,也需要敏銳的觀察。范小天是中國電視劇的奠基人,一起來看流星雨的編劇是他的好友,此編劇就說過是范小天教會了他對電視行情、萌點的分析,流星雨是很雷,但你看當初連什麼叫做收視率都不知道的某編劇現在能混到這個份上。當然了,我說流星雨的編劇的事情,並不是想說電視劇不需要注重質量,只在於宣傳等其他方面。電視劇的質量也至關重要。但是拍電視,要懂得經營和抓住觀眾的心。
可能有人會煩著看我寫的東西,你說博主這個標題黨,為什麼到現在還不見宮鎖心玉和步步驚心的影子。上面的文字是鋪墊,沒有鋪墊的文字,你認為精彩嗎?我說唐人和於正是投機取巧,但也並沒有否定他們電視製作的精良程度。但事實上,製作一部極其精良的電視劇並沒有難度,需要的只是「money」,這才是至關重要的。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服裝、配音、配樂、武術指導、燈光師等,以上的職位沒有一個不出來幾個非凡人物的,你就請那些非凡人物們出場,幫你打造一部從台前到幕後的精品電視劇不就行了,你只負責花錢。如果說,投拍電影是一項賺錢的途徑,那麼投拍熱門電視又何嘗不能致富呢。一部電視劇火了,它播放一次,就給你賺一次錢。趙寶剛聽說過嗎?也許沒有。那奮斗總看過吧。他拍的,他是導演。范小天聽說過嗎?對了,我上面提到過的。他能讓一部電視劇獲得電影至高無上的獎項,在中國電視歷史上史無前例!!!很多的演員都是火著,卻還不是一線明星,請他們當配角,花不了幾個錢。所以啊,電視劇完全可以由我們自己打造,不用看人家的瞎編亂造。
網路上那麼多契機,網路上那麼多賺錢的機會。我說唐人於正,你們怎麼就撞車了呢?撞車就撞車吧。人同名的電視劇、電影還比比皆是,你們也只是題材在一個范疇里,用不著大驚小怪。可是你們竟然開吵了!觀眾雖然就這么些,但不代表你們無法同時取得名利雙收啊。我看宮心計,不代表就不去看美人心計,我看金枝欲孽,也不代表我就不去看大清後宮了不是。一個說一個是山寨盜版,一個說人是小三,破壞人家庭,真是吵得不亦樂乎,好不熱鬧!
在這里,針對雙方的言辭,做如下評判。唐人方面說於正的宮鎖心玉是山寨,這的確不對。但於正要做的是什麼?他自己也說做出好的作品才是評判的依據,他理應反擊,但是反擊的方法不是那樣的。可是他卻直接爆料唐人蔡女士的隱私了。就好比是你跟別的員工競爭一個崗位,別人說你技術不好,那你就反駁或者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啊。你跑去嚼舌根,說那個員工離婚了或者做人家的小三怎麼樣的,壞人家的名聲,這根本就很卑鄙。真正的競爭和私底下詆毀別人不在一個層面上,本質完全不同。所以當在選舉美男子的時候,有網友留言指出某某男星品行如此之好,怎樣怎樣。我就直接回復,我現在是選美,不是選舉慈善,你把內在美和外在美完全混為一談,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所以要麼就堂堂正正地比賽,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哪部電視劇拍的好,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在背地裡放冷箭,說別人的壞話,這真的不是一個製片、編劇,甚至是男人應該乾的事。於正在貼吧里說過不少關於蔡女士以及唐人的壞話,我是在他的貼吧留言里看見的,覺得很不可思議,畢竟他是名人,就這樣毫不忌諱地說唐人的壞話和別人的隱私,怪不得別人要告他。關於於正,我也是以最客觀的態度品評,所以實話實說。也許你們覺得人家說美人心計和宮心計相似甚至抄襲是委屈了他,的確,美人心計不存在抄襲的問題,但是請記住美人心計也不是他寫的,他只是改編,而且對原作者瞬間傾城未抱有一絲感恩戴德之心。但作為一個編劇,我只能說他是編劇界的恥辱,抄襲的證據歷歷在目,要多少有多少。劇情相似不重要,情節相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連台詞都一段一段的一模一樣,我真不信會有這么邪門的事!
楊冪是鐵定的宮鎖心玉的女一號,但劉詩詩未必,兩個昔日的好友,若真的分別飾演清穿劇的女一,豈不是要「反目成仇」?網路上什麼都有,冪黑滿目皆是。網路還有「討厭楊冪」和「討厭劉詩詩」的貼吧。再加上一些未弄清楚真相就為了楊冪或者劉詩詩相互攻擊對方的粉絲們,這事情可真的亂了套了。
吵吵嚷嚷的宮鎖心玉和步步驚心,是故意的炒作還是另有嫌隙,鬧得慌!
為證明本人所言非虛,另擔心帖子被刪,所以這是於正在貼吧的留言截圖。當然了,他說過那麼多話,我未必能找到他罵蔡女士的話,所以也就截了一點。
至於證據,不是天涯黑於正,是真的擺在那裡,就連我都知道大清後宮抄襲了冬日戀歌,台詞是一模一樣。
到最後,我還要說一句話。其實很多為電視劇努力奮斗的人往往被我們忽視。張紀中的確不招人待見,但是他為中國電視劇做出的努力真的是很讓人感動。曾經於正叫囂過他,但他根本就不認識於正這么一個人。我說這件事,沒有偏袒任何一方,事實還是如此。
http://tieba..com/f?kz=992735195
❺ 韓國女演員朴河娜的個人資料
朴河娜(1985年 7月25日, ...)是韓國的演員是。2003第一張專輯後,混合組弗尼(搞笑)出道主打歌「告白」活動是「輕音樂」。
教育:百濟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
演藝生涯:
2012 TVN 一年十二個人
2012 通道A 熊貓和刺蝟 公園哈娜
2013 MBC 出來,金! 金先生
2013 MBC 兩周 張青雅
2013 MBC 韓國小姐 疲憊
2014 MBC 奇皇後 吳熙
2014 MBC Ap鷗亭午夜 白夜
2015年 KBS2 KBS戲劇特別 - 紅月 Hye Kyongong Hong
2015年 MBN 沒關系 Sei Ji贏
2016 KBS2 天上的諾言 張世金
2016 KBS2 KBS戲劇特別 - 我的快樂之家 兒子嘉
2016 KBS1 閃亮的銀色 金永娜
2017年 KBS2 內衣少女時代 阿姨ung e
電影:
2012「 愛小說 」...空姐1站
2015「 蒙古公主 」...哈娜車站
音樂:
2009「喊」
2010「 希臘 」...法國車站
M / V :
2003 FUNNY - 懺悔/清爽音樂
2008 U - 吻 - 不年輕
2011年 大媽媽(閔行公園),昆比 - 甚至更遠一些
2012年酷櫻桃 瘋狂的
娛樂:
MBC 「 三輪 」 2015年
2015年SBS 「 好星期天 - 奔跑的人 」
2015 KBS2 「 一至100 」
2016年KBS2 「 一起快樂 」
MBC 「 神秘音樂秀蒙蔽王 」 2016年- SOS海上救援隊
2016年電視 「 糖果在我耳邊 」
電視造船在 2017年「 聽風 」 - 繼續
音樂:
2003財年1
2012年熊貓和刺蝟 OST第4部分 - 愛情停止
廣告:
PSA 衛生和人類服務部 - 吸煙運動
樂天糖果 - 義大利面,Doritos
非常資本
LG Yuplus - 地面
Hite Jinro - 梅森
嗨馬特
三星電子 - Galaxy S4
皮膚仁
日星
獎勵:
第十屆亞洲模式2015年常識新聞新聞獎勵演員
2015年MBC演技大賞新人獎
外部鏈接:
公園漢娜 - Instagram
❻ 高麗人是什麼國家的
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王朝之一。所以高麗人就是現在的朝鮮人。
高麗(lí)(918年-1392年),又稱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王朝之一。王建所建,定都開京(今朝鮮開城),是朝鮮(南朝鮮,北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統一政權(第一個是新羅)。新羅末年,尚州甄萱建立後百濟國。918年泰封部將王建殺弓裔自立,建立高麗國。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基本統一朝鮮半島。1392年被李氏朝鮮取代。佛教是高麗國的國教。歷經16年時間雕刻成的高麗大藏經是世界瑰寶之一。
王建以高麗為國號。高麗時代阿拉伯商人將此名稱傳播到歐洲世界。 佛教是高麗國的國教。高麗大藏經是世界瑰寶之一。高麗被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是韓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 但很多學者並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朝鮮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是統一新羅,如韓國學者李基白就表示:「畢竟是統一的新羅的領土和人民,在那裡形成的社會文化構成了後來韓國歷史的主流」。韓國前總統金大中也曾在文中提及統一的新羅為韓國歷史的源頭。
高麗被今天的朝鮮政府認為是韓國/朝鮮歷史上首個統一國家。宋代以來的一些史家由於其認識淺薄,有個別學者錯誤將高麗與高句麗混談;但王建高麗時期,那時高句麗已亡二百多年,二者年代有250年之久的差距,且二者不存在連續性和繼承性。為了將其與中國歷史上的高句麗區分開來,此高麗特指朝鮮王氏的高麗,史稱其為王氏高麗,以正清史實。
歷史
建國形勢
新羅在公元七世紀後半葉藉助唐朝的力量完成了韓國的統一,以確認其權威與地位。新羅採用唐的年號和服制,派王子或王室成員入唐擔任唐帝的宿衛以此來表明對唐的臣服。每年新羅都要向唐派遣賀正使,並積極向唐派遣留學生,引進先進的制度和生產技術。總之新羅與唐的親密關系是其維護國內統治的不可或卻的手段。
但是隨著「安史之亂」以後唐的日益衰敗,新羅的統治同樣陷入了危機之中。 首先是在朝廷內的爭權奪利:809年王叔金彥升舉兵殺哀庄王自立為王,史稱「憲德王」。836年,興德王沒,沒有留下子嗣。王的從弟金均貞及外甥金悌隆爭奪王位,結果均貞被殺,金悌隆即位,是為僖康王,以金均貞之子祐征為首的均貞派亡命於時任清海鎮大使的弓福處。838年,僖康王的上大等(官名)金明與侍中利弘舉兵,金明殺僖康王自立,是為閔哀王。同年12月,流亡的祐征借弓福(此公乃韓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張保皋)之力於清海鎮起兵直逼王都金州(今慶州),翌年閏正月殺閔哀王自立。是為神武王。如此種種,新羅朝廷的混亂局面一直持續到九世紀末。 在中央的爭權奪利愈演愈烈之際,地方人民的反抗此起彼伏。816年新羅大荒,一百七十人渡海到大陸浙江企食;另有三百餘人到日本請求「歸化」。而廣大的走投無路的農民只好起義。九世紀二十年代以後,「草寇」、「群盜」四起,農民暴動,國家動盪為地方實力派的崛起創造了絕佳的條件,與此同時,中央的權利斗爭中的各個集團又紛紛藉助各地方實力派的力量來加強本方的實力。「弓福之亂」就是地方實力人物企圖爭得外戚地位而干預國政的最具代性的事件。「弓福之亂」這一事件證明了:盡管以張保皋為代表的地方豪強勢力具有相當的力量,但是還不足與慶州的新羅朝廷分庭抗禮。那些身居高位的權貴雖然彼此之間爭斗不已,但是一旦有人要觸及維系他們地位的基石的骨品制度時,他們依然有足夠的力量來維持自己的地位。島民出身的張保皋試圖打破慶州貴族獨攬朝政的企圖最終失敗了,但是新羅的中央政權已經徹底衰朽,它再也無法阻止地方勢力的蓬勃發展了 。
高麗建國
弓裔稱王建國後,王建從其父投弓裔,獻松岳郡(京畿道開城),弓裔即以王建為松岳城主。918年,王建推翻弓裔,自立為王,並定都於開京(今朝鮮開城),改國號為高麗。935年,高麗終於降伏新羅。不過,對後百濟的戰爭卻打得很辛苦,雙方經常爭持不下。但是,後百濟很快陷入內亂,936年,王建巧妙利用其內亂滅後百濟,統一朝鮮半島。之後王建致力於鞏固國家的內部統一,抑制新羅時代地方豪強的勢力,結束了國內的混亂局面,確立了府、州、郡、縣的行政區劃體系。對外,王建接收了部份被遼朝滅亡的渤海國遺民,與中國五代時期的諸王朝都保持了良好的關系。943年,王建去世,享年67歲。他開創了長達400多年的統一的王氏高麗,在歷史上得到了很高的評價。統一後三國後,王建僅統治了7年他的兒子就繼位了。由於王建娶了新羅王室的公主為妻,並維持了朝鮮半島貴族以前的勢力范圍,因此新羅貴族在王建去世後也沒有挑戰高麗統治朝鮮半島的合法性。
此後太祖的兒子高麗惠宗、高麗定宗、高麗光宗先後統治。高麗穆宗時期,1009年,高麗文官金致陽火燒高麗王宮後威脅要殺死穆宗篡位。穆宗於是傳北部戍邊將領康兆救駕。康兆到開城後,立刻處死了金致陽及其支持者。與康兆為敵的大臣們馬上散布謠言說康兆要謀反篡位。穆宗得知後開始策劃殺死康兆。康兆於是下令其部下殺死所有與他為敵的人,包括穆宗王訟。高麗顯宗時因康肇立發動康肇政變而繼承王位。
中期統治
靖宗死後繼承王位。任內佛教、儒教、美術、工藝等文化活動都得以大力發展。1067年,信奉佛教的太子王煦在興王寺出家為僧,法號義天,封大覺國師。佛教在全國大盛,私學興起,不論是地方或中央都有參與發經及講課的活動。高麗獻宗在位之時由母親攝政,但在1095年禪位給叔叔高麗肅宗。1096年正月肅宗下令飲食節儉。二月乙丑獻宗請出居興盛宮(宣宗潛邸),西女真多次來朝。肅宗死後睿宗在位。
高麗睿宗升遐後,外戚李資謙擁立睿宗之子高麗仁宗為王。王年幼僅14歲,加上意志不堅定且天性柔和,朝政均為王之外祖父李資謙及其黨羽拓俊京所把持。李資謙為圖繼續鞏固自身地位,復將三女與四女進獻為仁宗之後妃,結黨營私,安插親族與部屬擔任朝中內外要職,並以權位之便乘機誣陷忠良,鏟除異己。甚至唆使黨羽與其奴婢奪人財務,占人土地,引發民情憤慨。民間里巷間流傳「十八子(李)將王」,李資謙聞之,遂益生妄想之心,企圖謀篡王位。李資謙成為幕後實質上握有權力的統治者,日益作威作福,由於行事過度專擅,致使朝臣義憤填膺,甚至引起仁宗的厭惡。仁宗四年(1126年),仁宗的近臣金燦、安甫麟暗中窺知仁宗厭惡李資謙的擅權,於是夥同上將軍崔卓、吳卓等人密議,在半夜引兵入宮誅殺李資謙的黨羽拓俊京之子拓純與其弟拓俊臣。拓俊京得到急報後,連忙也引兵入宮將房屋付之一炬。大火延燒至內殿,仁宗緊急徒步逃至後苑避難,仁宗甚至准備下令讓位與李資謙以結束紛亂,近臣連忙上諫阻止,仁宗這才作罷。於是李資謙派遣黨羽到各地捕殺安甫麟等數十名朝中要員,將仁宗軟禁在寢所,並先後數次進毒葯企圖殺害仁宗,幸好每次都為王妃用奇智所救。不久後,李資謙與拓俊京之間因為雙方各自奴婢間的爭執而產生嫌隙,兩人關系因此日漸惡化。此時,得到仁宗密旨的內醫崔思全前往說服拓俊京,拓俊京遂痛悔前非,並決心效忠王室。於是,拓俊京奉仁宗之命拘捕李資謙,並將之流配至今之靈光,李資謙數個月後病死於流配地;李資謙的黨羽也均被流配至遠地,李資謙嫁與仁宗之二女也遭到罷黜,但因救急有功,所以仍然特別得到豐厚的賞賜。另一方面,拓俊京在勤王有功後,卻仗著功勛而日益囂張跋扈,仁宗五年(1127年),被流配至岩墮島(今之今智島)。
1146年,仁宗駕崩,由太子王晛繼位,是為高麗毅宗。毅宗在位期間,貪圖遊山玩水,親近文臣,例如許洪材、李復基、韓賴、金敦中等有文採的文臣都受到了寵信。相對地,武臣則受到了疏遠甚至歧視。當時高麗王朝的政策本身就是重文輕武的,毅宗的行為更加激化了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
1170年,毅宗率群臣出遊,到達和平齋。文臣與武臣都隨駕出行,但文臣同毅宗一起飲酒對詩作樂,武臣卻在外面擔任警衛任務。李義方、李高等人武臣對此非常不滿,欲盡誅文臣以泄憤。毅宗得知武臣的不滿後,為了平息他們的憤怒,到達普賢院之後,特意召武臣中的最高官員大將軍李紹膺前來表演五兵手搏戲,以示恩寵,但毅宗寵信的文臣韓賴卻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了他。文臣與武臣的矛盾終於爆發,李紹膺、李義方、李高、鄭仲夫等武臣發動兵變,盡殺韓賴、金敦中等文臣。李高、蔡元想要弒毅宗,但被梁淑阻止。於是鄭仲夫逼毅宗到軍器監,太子王祈到迎恩館。不久武臣們廢黜了毅宗,迎翼陽公王晧即位,是為高麗明宗。武臣們大多兼任了文臣在朝廷中的官職,高麗歷史進入了武人時代。
武人政權
1170年,鄭仲夫,李義方和李高等幾位高麗武臣因不滿高麗毅宗和文臣對武官的欺壓而發動政變,建立高麗明宗傀儡政權, 開始了武人政權的對高麗的統治時期。高麗毅宗被流放。1173年,金甫當發動叛亂,欲擁立毅宗復位。失敗後,李義方殺死了毅宗,並且懷疑文臣參與此事,因此迫害文臣。1174年,趙位寵在西京舉兵,控制了高麗西北部地區。這次舉兵於1176年被鎮壓。此後武臣掌握了朝中重要機構重房,獨占朝中官職,借機擴大了自己的私田,政治、經濟地位大幅度提高。 武臣政權的建立使尊重門閥觀念的高麗社會變質,文臣沒有實權,武臣則專斷朝政,甚至可以隨意廢立國王。執政的李義方脅迫王太子娶自己女兒為妃,以增強自己的地位,最終鄭仲夫殺死李義方,獨攬朝政。
得勢的鄭仲夫肆意胡為,被慶大升所殺。慶大升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設置了都房,以李義旼為兵事。崔忠獻、崔忠粹兄弟殺死李義旼後奪取政權。崔忠獻對武臣政權建立以來混亂的社會進行收拾,延續了高麗王朝的門閥觀念,提舉了寺院勢力,鎮壓農民和奴婢的叛亂,維持了政權的穩定。此時蒙古入侵高麗,崔忠獻成功抵禦了蒙古的數次進攻。崔忠獻之子崔瑀執政時,將首都從開城遷往江華島,以避開蒙古的兵鋒。然而在與蒙古的戰爭中也削弱了以崔氏為首的武臣政權的實力。最終金俊於1258年殺死了崔竩,將首都遷回開城。武臣政權內部發生沖突,元宗假借元朝的勢力,以對抗林衍的武臣政權,最終於1270年殺死了林惟茂,武人時代結束。
後期統治
武人政權結束後,在高麗元宗統治期間,元朝試圖以高麗為跳板征服日本。高麗被迫為元朝提供兵力、兵船、糧草等以為征討日本作準備,加重了稅收。1274年,高麗元宗去世,忠烈王繼位。忠烈王向忽必烈提議娶蒙古公主為妻,並迎娶了忽必烈的長女齊國大長公主忽都魯揭里迷失(即庄穆王後),成了元朝的駙馬。此後,高麗君主都成為元朝的駙馬,成為慣例。
忠烈王即位的同一年,元朝皇帝忽必烈派忻都、洪茶丘、劉復亨征討日本,史稱文永之役。忠烈王也派遣金方慶率兵三萬,協助元朝的軍事進攻。元朝、高麗聯軍曾一度勢如破竹,但最終遭到台風的襲擊而全軍覆沒。高麗蒙古戰爭後,元朝同意高麗保留其傳統文化「從其國俗」。忠烈王成為元朝駙馬。
1279年,忽必烈計劃再次入侵日本,派人在江南造船,並遣使到高麗的慶州道檢察兵器。在經歷了一系列准備之後,元朝、高麗聯軍於1281年再次入侵日本,史稱弘安之役。忠烈王親自來到合浦(今慶尚南道昌原市馬山合浦區)督戰。不過最終聯軍又遭台風而慘敗。忽必烈最終放棄了攻打日本的計劃,並在1282年廢除了征東行省。1289年,元朝叛亂貴族乃顏的余黨哈丹攻入高麗,忠烈王逃往江華島避難,1291年回到開城。1298年,庄穆王後忽都魯揭里迷失去世。由於有人懷疑庄穆王後是被謀殺,引發高麗宮廷爭斗。忠烈王被迫讓位給世子王璋(即高麗忠宣王),自己則被尊為太上王。但由於忠宣王的夫人寶塔實憐公主和高麗王妃集團之間的爭斗激烈,忠宣王很快便退位,讓忠烈王復位。1290年,應忠烈王的要求,元朝將東寧府歸還高麗。
1296年高麗忠宣王王璋與元朝宗室甘麻剌之女薊國公主寶塔實憐成婚。在各種壓力之下,忠宣王於1313年上表請求退位,將高麗王位傳給其子江陵大君王燾(高麗忠肅王),並請求冊封異母兄江陽公王滋之子延安君王皓(蒙古名完澤禿)為沈陽王世子。元朝接受了他的請求,但要求其返回高麗。忠宣王不得已攜王後返回高麗,但次年忠宣王又前往元朝,長期耽留元大都不歸。
1317年,由於濟州大護軍張公允、濟州副使張允和的貪婪和暴虐,島民金成嘯發動叛亂,驅逐了島上的耽羅星主。星主逃往高麗,忠肅王派宋英前往安撫,隨即叛黨斬為首之人投降。1322年,權漢功等人圖謀擁立沈王王皓為高麗王,在慈雲寺召集百官上書中書省請願。隨即忠肅王被元英宗叫到元大都,滯留無法歸國。而就在此時,高麗的大臣柳清臣、吳潛也上書請求在高麗設置像內地一樣的行省,但被元英宗拒絕了。1323年,上王被改流放到朵思麻(安多地區)。同年元英宗被暗殺。忠肅王歸國之後,將有在擁立沈王的請願書上簽名的大臣全部罷免官職。1327年,派遣世子王禎前往元大都充當宿衛。此時柳清臣、吳潛再次向元朝使者進讒,詭稱忠肅王盲聾喑啞不理政事,但元使通過與忠肅王的談話消除了這個嫌疑。忠肅王大肆逮捕流放沈王之黨,柳清臣也於1329年客死元朝。1330年,忠肅王將高麗王位傳給其子忠惠王王禎,自己則前往元大都居住。但由於忠惠王貪於酒色不理政務,繼任第二年就被元皇帝叫到元大都。
1330年,忠肅王要求退位後,元文宗讓忠惠王返回高麗繼承王位,並娶元關西王焦八之女德寧公主為妃。1340年,忠肅王去世。雖然忠肅王討厭忠惠王,但在臨終前仍然以其為繼承人,並派李揆前往元朝,請求讓忠惠王襲位,元廷最終讓忠惠王再次繼承了王位。忠惠王時期統治無道,高麗百姓見到忠惠王出行就紛紛逃避。1343年,李芸、曹益清、奇轍等上書中書省,稱忠惠王荒淫無道,農歷11月,元朝托以告郊頒赦之名,遣大卿朵赤、郞中別失哥等六人出使高麗,誘使忠惠王外出郊迎元使,忠惠王起初以病拒絕,後在大臣高龍普的勸說下不得不郊迎。此時元朝官兵突然襲擊了忠惠王的護衛,將忠惠王劫持。以虐待子民為名逮捕了忠惠王寵信的大臣,將他們往元朝。高麗朝廷計劃聯名上書中書省請求赦免其罪,但大臣們都討厭他,許多人託故不至,最終沒能成功。忠惠王出發的時候,只有裴佺獻上一件衣服,沒有任何人願意隨行。忠惠王沒有到達流放地,次年行至岳陽縣突然逝世。
忠穆王繼位後由德寧公主攝政,一改先王的弊政,將先王寵信的佞臣全部罷免。同時任命了一些賢臣,並將忠惠王建造的新宮拆毀,改建為崇文館。對祿科田的制度的弊端進行改革,設立賑濟都監救濟百姓。閔漬等增修《編年綱目》,下令編纂忠烈王、忠宣王、忠肅王三代的實錄。1346年又整治都監。由於元朝奇皇後的族弟奇三萬非法奪占他人田地,被下獄死。元朝因此遣使前來調查,罷免了一些官員,並任命王煦為判事,下令整治都監。
1349年開始,高麗同時遭到倭寇的頻頻襲擊。忠定王也對元朝的統治十分不滿,經常與近侍通宵戲謔,或者用墨水潑侍學官的衣服以泄憤。他還經常在憤怒中擊殺官員,在冬天用冰雪之水和凍飯喂人,因此被官員和百姓討厭。忠定王的叔父江陵大君王祺很受元順帝賞識,並且是元朝駙馬。得知此事後趁機收買人心,同時倚仗元朝的勢力欲奪取王位。
國家滅亡
1382年,明朝命故元降將胡拔都深入到東女真地區,招撫當地的女真人等。翌年八月,胡拔都又率部進抵端州,女真首領金同不花降附,高麗命令其大將李成桂率兵出擊,雙方戰於吉州平,女真敗退。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移文告知高麗。高麗國王王禑、門下侍中崔瑩密議進攻遼東,守門下侍中李成桂反對無效。是年四月,王禑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出兵攻遼。五月,曹敏修、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發覺行軍困難、糧餉不濟,上書要求班師,王禑不聽。於是在威化島回軍,回師松都,流放崔瑩。六月,王禑退位,其子王昌即位。以李成桂為東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統使,賜忠勤亮節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號;八月,都總中外諸軍事;十月,兼判尚瑞司事。明洪武二十二年(1388年)十一月,王禑意圖復辟,事敗,李成桂以明朝稱王昌非恭愍王之後而不許入朝為借口,廢王昌為庶人,改立高麗宗室王瑤,是為恭讓王。王禑流放江陵,王昌流放江華,十二月被誅。恭讓王以李成桂為奮忠定難匡復燮理佐命功臣,爵和寧君、開國忠義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三百戶,田二百結、奴婢二十口,稱中興功臣,父母妻封爵,子孫蔭職。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二日,右侍中裴克廉等脅迫恭愍王妃廢黜恭讓王。十七日丙申,在右侍中裴克廉、判三司事趙浚、奉化郡忠義君鄭道傳、同知密直司事南誾等親信的勸進下,李成桂在松都壽昌宮即位,時年五十八歲。高麗王朝滅亡。
❼ 韓國電影竊竊私語
《竊竊私語》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3usrkpSmJRtRhIiQgd4ZQ
《竊竊私語》是由崔尚熏執導,蘇珠妍、金旻奎、金英、金泰旼、崔熙珍、朴晉主演的懸疑恐怖電影,於2018年7月13日在韓國上映,該片講述了6名剛剛結束高考的高中生在畢業旅行時進入有鬧鬼傳聞的游樂場之後發生的恐怖故事。
❽ 韓國李家王朝的歷史
朝鮮王朝歷代國王考
太祖至哲宗的25代472年(1392-1863年)
太祖至光海君
(1392——1622)
附先祖和四祖
一,全州李氏先世譜系
李朝王室出於全州。全州府本為百濟的完山,新羅真興王置完山州,景德王改為全州,以備「九州」之數。新羅孝恭王時,甄萱建都於此,稱後百濟。高麗太祖十九年改為安南都護府,二十三年復為全州。高麗成宗十二年稱承化節度安撫使,十四年置十二州節度使,號順義軍,隸屬於江南道。高麗顯宗將全州升為安南大都護府,後改全州牧。高麗恭愍王四年。因為高麗曾經囚元使野思不花於此地,因此將全州牧降為部曲,次年復為完山府。李朝太祖元年以其為「御鄉」,所以升為完山留守府。李朝太宗三年改為全州府。李朝在這里建有慶基殿和豐沛樓(「豐沛」是取劉邦故事)。
[始祖] 李翰 新羅司空 號甄城 妻慶州金氏
[二世] 李自延 新羅侍中 妻尹氏
[三世] 李天祥 新羅僕射 妻迎日鄭氏
[四世] 李光禧 新羅阿於 妻黃氏
[五世] 李立全 新羅司徒 妻白氏
[六世] 李兢休 高麗司空 妻李氏
[七世] 李廉順 高麗生員戶長 妻鄭氏
[八世] 李承朔 高麗生員戶長 妻白氏
[九世] 李充慶 高麗生員 妻尹氏
[十世] 李景英 高麗生員戶長 妻尹氏
[十一世] 李忠敏 高麗長史 妻崔氏
[十二世] 李華 高麗樞密 妻黃氏
[十三世] 李珍有 高麗生員戶長 妻吳氏
[十四世] 李宮進 高麗翰林 妻李氏
[十五世] 李勇夫 高麗大將軍 妻李氏
[十六世] 李璘 高麗內侍執奏 妻南平文氏
[十七世] 李陽茂 高麗將軍 妻李氏
二、李朝追封四祖
1、穆祖 仁文聖穆大王 李安社
高麗宜州知事,後來曾經入仕元朝,為南京五千戶所達魯花赤。南宋咸淳十年(高麗元宗十五年,1274)三月十日去世。葬在咸興的德陵。李朝太祖即位後追尊為穆祖(布德執義曰穆),後為穆祖。太宗時加上謚號「仁文聖穆」。
王妃 孝恭王後李氏,葬在咸興安陵
子女
長子 安川大君 李於仙
次子 安原大君 李珍
三子 安豐大君 李精
四子 翼祖大王 李行里
五子 安昌大君 李梅拂
六子 安興大君 李球壽
2、翼祖 康惠聖翼大王 李行里
生於咸興的德源。襲封元朝千戶職位,咸淳十年(高麗元宗十五年,1274)九月十日去世。葬在咸鏡道安邊,陵號智陵。太祖即位後上廟號為翼祖(思慮深遠曰翼)。
王妃 貞淑王後崔氏,葬在咸鏡道文川,陵號淑陵
子女
長子 咸寧大君 李安
二子 咸昌大君 李長
三子 咸原大君 李松
四子 度祖大王 李椿
五子 咸川大君 李源
六子 咸陵大君 李古泰
七子 咸陽大君 李腆
八子 咸城大君 李應巨
3、度祖恭毅聖度大王 李椿
生於咸興府松頭里。至正二年(高麗忠惠王後三年,1342)七月二十四日去世。高麗贈官銜為贊成事。太祖即位後追尊為度祖(心能制義曰度)。陵號義陵,在咸興。
王妃 敬順王後朴氏 (籍文州)陵號純陵,在咸興
子女
長子 宗昌大君 李子興
次子 桓祖大王 李子春
三子 宗原大君 李子宣
四子 完川大君 李平
長女 文惠公主
次女 文淑公主
三女 文懿公主
4、桓祖淵武聖桓大王 李子春
元延佑二年乙卯(高麗忠肅王二年,1315)年生。仕高麗,官至榮祿大夫、判將作監事、高麗朔方道(後為咸鏡道)萬戶,兼兵馬使。元至正二十年(高麗恭愍王九年,1360)四月甲戌在朔方道去世。李朝太祖追上廟號為桓祖(闢土服遠曰桓)。葬咸興定陵。
王妃 懿惠王後崔氏 (籍永興)葬咸興和陵
子女
嫡子
長子 永城大君 李天桂
次子 太祖大王 李成桂
長女 貞和公主
庶子
長子 完豐君 李元桂(李氏所出)
次子 義安大君 李和(定嬪金氏所出)
太祖 康獻至仁啟運應天肇統廣勛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大王 李旦
李旦(1335——1408),字君晉。初名成桂,字仲潔,號松軒。
至元元年(高麗忠肅王後四年,1335)十月十一日出生於高麗朔方道永興郡黑石里的桓祖私邸(永興本宮)。父親李子春仕蒙古雙城總管府,並為高麗朔方萬戶。李成桂少年仕高麗,官至東北面元帥知門下省事、守門下侍中。
李成桂出生和成長的時期,正是大蒙古帝國走向衰弱、東北亞大地風雲跌宕的時期。元至正二十八年(高麗恭愍王十七年,1368年)正月初四,出身紅巾軍的朱元璋在應天即位,建立大明,改元洪武。是為洪武元年。同年明軍北伐,攻佔元大都,元惠宗(烏哈圖可汗)北奔,作為中國歷史朝代之一的元朝宣告終結。但是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里,蒙古殘余勢力仍然控制著漠北,並且影響著高麗對明朝和北元的政策。
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璋派人前往高麗,宣告即位。高麗立即停用至元年號,遣使至應天恭賀朱元璋登極,朱元璋頒詔冊封恭愍王為高麗國王,並賜金印。明麗兩國宗藩關系正式建立。但是,高麗王室世代迎娶蒙古公主,而且高麗一向擅長在大國之間採取靈活的外交政策——這也是它免於被金、元這樣的虎狼之國吞並的原因——而獲得好處。所以高麗朝廷一直與北元朝廷也私有往來。1372年,明軍在遼東敗於盤踞在遼陽行省的北元將領納哈出,高麗親元勢力也大為活躍。1373年,恭愍王被弒,北元想送高麗宗室、沈王脫脫不花回國即位,但是高麗擁立恭愍王養子辛褕。1377年,北元冊封辛褕為征東行省左丞相、高麗國王。1378年北元昭宗去世,國力式微,善變的高麗又再次向明朝示好。
其時高麗國內分為以崔瑩為首的親元派和以李成桂為首的親明派。兩派相爭,親明派最後得勝。李成桂等新官僚廢除了高麗的私田制,改行「科田法」,一掃高麗王朝的舊勢力。此法不僅把土地交給李成桂去分配,還賦予了他統治國家的權力。以李成桂為首的集團完全了解,能不能帶來秩序和結束衰微的高麗王國,取決於土地佔有制度。高麗末年,土地兼並嚴重。「宗廟、學校、倉庫、寺社、祿轉、軍須田及國人世業田民,豪強之家奪占幾盡,」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跨州包郡,山川為標」的大農庄。而兼並之家,收租之徒,「自秋至夏,成群橫行,縱暴侵掠,倍於盜賊,」,許多良人農民又淪為大農莊主的奴婢。李成桂兵變上台以後,積極著手田制改革。政變當年,李成桂立即宣布將佛寺的三百多處土地收歸國有,沒收國家東北部和西北部的所有私田文契。1390年,焚公私田籍於市街,大火數日不滅。1391年,重新丈量全國土地,共79萬多結(包括耕地和荒地),並宣布實行科田法。國家規定,京畿一帶土地按科(等級)授給在京任職的官員,故稱科田。第一科得田150結,依次遞減,至第十八科得田10結。京畿以外的地方置軍田,以養軍士。地方官吏和「閑良」,不論資品高下,隨其本田多少,各給軍田10結或5結。從「凡受田者身死後,其妻有子媳守信者,全科傳受,無子媳守信者,減半傳受」看,科田和軍田都允許程度不同的世襲。另有功臣田,可以子孫相傳。公私奴婢、工商、賣卜、娼妓、僧尼等,不許受田。凡公私田租,水田1結糙米30斗,旱田1結雜谷30斗。除陵寢、倉庫、宮司、公廨、功臣田外,有田者皆納土地稅,水田1結白米2斗,旱田1結黃豆2斗。科田、軍田、功臣田都是私田,其餘土地為公田;公私田的比例無資料可查,無疑公田占絕大多數。軍田和科田,須向國家納土地稅,所以又是不完全的私田。重要的是國家規定公私田租的數額,「此外有橫斂者,以臟論。」科田法的實施有積極意義,它限制了大農莊主的橫征暴斂,有利於中央權力的加強,也多少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根據科田法的條例,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級)來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獲得租權,而農民則得到耕種權。按慣例田租為莊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為租稅繳納給國家。由於就耕作權而言,農民作為佃農對土地的佔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沒收,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此外,兩班(即擁有官職的貴族)的土地積累受到這樣一條規定的嚴格控制:科田將只在首都周圍的京畿地區授予,在這個地區,政府很容易加以監督和監視。李成桂及其追隨者通過堅決地實行土地改革,掌握了經濟大權。
這時,在1388年,明朝在咸鏡南道的南端元朝雙城總管府(1355年被高麗吞並)設置鐵嶺衛,移文告知高麗,高麗朝廷大嘩。崔瑩慫恿辛褕鋌而走險,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極力反對。是年四月,辛褕派兵入侵明朝。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發覺行軍困難、糧餉不濟、士氣低落,於是回師松京,廢黜辛褕,流放崔瑩。之後李成桂立辛褕之子辛昌為王,又廢,改立高麗宗室王瑤(恭讓王)。此時,李成桂已經有心對高麗取而代之。李成桂和諸子在松京展開了緊鑼密鼓的布置工作。為了剪除忠於王氏高麗的勢力,類似當年太原謀反時李世民角色的李成桂第五子李芳遠還派刺客,在京城善竹橋刺殺了有極高聲望、不肯歸依李家勢力的高麗大學者鄭夢周,並借機刺殺了許多其他反對派。高麗京城內一片腥風血雨的恐怖景象。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在高麗左侍中裵克廉、以及鄭道傳、趙浚等人的倡議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開城)壽昌宮即位。其時五十八歲。李成桂以「權知高麗國事」的頭銜向明朝上表,稱高麗國王昏亂,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朱元璋則口氣冷漠,說「爾恭愍王死,稱其有子,請立之,後來又說不是。又以王瑤為王孫正派,請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來,大概要自作王。我不問,教他自作,自要撫綏百姓,相通來往」。不久,李成桂擬定兩個國號——「朝鮮」(古號)和「和寧」(李子春就仕之地)請朱元璋決定,朱元璋選了朝鮮二字,但是又因為李成桂「頑囂狡詐」而不正式冊封賜印。於是李成桂的頭銜改成了「權知朝鮮國事」。
李成桂一即位,便追尊四世祖為王,並改名字為李旦(為統一起見,下文仍稱李成桂)。同年十一月,李成桂頒詔定都漢陽,建宗廟社稷、宮室城池。同時由鄭道傳等人制訂了《朝鮮經國典》。鑒於高麗諸王崇拜佛教而影響國事,李成桂推行崇儒抑佛的國策。寺院的土地多被沒收,貴族庄園里的奴婢都被釋放,並且實行開墾農地與改良農具谷種等勸農政策。
李成桂有兩個王妃。原配是承仁順聖神懿王後韓氏(籍安邊),恭讓王二年去世。繼妃是順元顯敬神德王後康氏(籍谷山)。李成桂把神德王後所生的最小的兒子——八子李芳碩立為世子,把輔佐大任交給鄭道傳。鄭道傳當時掌握著軍權和政權。對此,創業中立下功勞的五子李芳遠心懷不滿,終於在太祖七年(1398年)八月發動政變。當時太祖正在病中。李芳遠的府邸在漢城俊秀坊,坐落在景福宮西門迎秋門附近。李芳遠因勢力弱小而採取了先發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衛景福宮的禁軍,殺入宮中,沖入世子東宮——資善堂,亂刀砍死了李芳碩,然後從景福宮南門殺出,襲擊大臣鄭道傳。鄭道傳的家宅號為叫百子千孫堂,在漢城壽進坊。那時鄭道傳正在家中同世子李芳碩的丈人沈孝生進行歡談,亂兵殺進門來,遭受意外襲擊一同身亡。掌握政權的芳遠對鄭道傳非常仇恨,將他的住所沒收改成宮中飼養馬匹的司仆寺。神德王後所生的另外一個兒子李芳蕃也同在此變中被殺。是為李朝的第一次王子之亂(史稱「戊寅靖社」)。
王子之亂發生後,漢城沉浸在不安和恐慌的氛圍中。李芳遠沖進宮中,宣布「李芳碩、鄭道傳謀反,圖謀殺害王子」(與玄武門之變何其相似,呵呵)。在李芳遠操縱下,李成桂被迫讓位給二子李芳果(定宗)。神德王後康氏被李芳遠從宮中趕出,搬到了判內侍府事李得芬家(移御所),不久就神秘地「因病」死去。
失去了王後康氏和兒子芳藩、芳碩之後,李成桂患了一種象火一樣堵塞喉嚨說不出話的疾病。定宗不喜歡散發著血腥味的漢城,定宗元年,李芳果以參拜神懿王後韓氏的陵墓為由,前往開京,就在開城壽昌宮定居。當年三月,李成桂也被迫移宮。當他以太上王身份離開漢城時流下了悔恨的老淚。走過神德王後的貞陵前時怎麼也邁不開腳步,慨嘆:「初次遷出漢陽不是我個人的意願,是和國人們商議的。」回到開京後,又說:「我遷都漢陽後失去王妃和兒子,現在重新遷都,對都邑人們實在慚愧。」
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李朝再次發生變亂。為了爭奪王位,精明強悍的李芳遠和四兄李芳干兩人各自動員私兵,在開京街頭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在這次戰斗中取勝的芳遠已經不在甘心於幕後操縱,於是從名義上的國王李芳果手裡接過了王位,就是李朝太宗。這一次,李成桂為了保全老命,星夜出奔,直逃老家咸興,居住在幼年的潛邸(咸興本宮)中。李芳遠為了探問老父,多次派出所謂「問安使」,朝鮮史書中對此有生動的記載:「芳碩變後,太祖棄位,奔於咸興。太宗屢遣中使問安,太祖輒彎弓而待之,前後相望之使未敢道達其情。時問安使無一得還者。太宗問君臣『誰可遣?』莫有應之者」。後來朝鮮形容一個人被支使干一項棘手的任務(尤其是有去無回的,呵呵)的著名諺語「咸興差使」就是這么來的。
但是面對李芳遠這種六親不認的悍主,這樣的父子對立終究有結束的時候。1402年十二月,李成桂被挾持回京,幽居在離宮昌德宮內。永樂六年(太宗八年,1408)五月二十四日,老邁多病的李成桂於昌德宮廣延樓下別殿去世。共計在位七年,在上王位十年,春秋七十四歲。明朝賜謚為」康獻「(溫良好樂曰康,聰明睿智曰獻;《春官通考》則為」撫民安樂曰康,行善可紀曰獻「)。這位李朝的開國君主被孤零零地一個人安葬在漢城近郊楊州儉岩山下的健元陵。
王妃
承仁順聖神懿王後韓氏(籍安邊) 高麗恭讓王三年去世 葬開城豐德齊陵
繼妃
順元顯敬神德王後康氏(籍谷山) 李朝定宗元年死 初草殮於漢城皇華坊,太宗二年改葬貞陵(在今漢城市內貞洞)
子女
長子 鎮安大君 李芳雨
次子 定宗大王 李芳果
三子 益安大君 李芳毅
四子 懷安大君 李芳干
五子 太宗大王 李芳遠
六子 德安大君 李芳衍 以上神懿王後所生
七子 撫安大君 李芳蕃
八子 宜安大君 李芳碩 以上神德王後所生
長女 慶慎公主
二女 慶善公主 以上神懿王後所生
三女 慶順公主 神德王後所生
庶長女 宜寧翁主
庶二女 淑慎翁主
定宗 恭靖懿文庄武溫仁順孝大王 李曔
李曔(1357——1419)字光遠,初名李芳果
元至正十七年(高麗恭愍王六年,1357)七月,出生於咸興歸州洞的李成桂私邸 (太祖潛邸咸興本宮)。仕高麗,官至將相。
1392年,李成桂即位取代高麗,李芳果受封為永安君、官拜義興親軍衛節度使。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靖安君李芳遠在都城舉兵發難,朝鮮發生第一次王子之亂,世子李芳碩被殺。其時李芳果居長(長子李芳雨已死),於是冊封為王世子,九月五日受李成桂禪讓於景福宮勤政殿。是為李朝定宗。
李芳果即位後,實際操縱政權的是擁有兵權的五弟李芳遠。即位當年,李芳果便離開了充滿血腥戾氣的漢城,回到高麗故都開京,先後居住在高麗故宮壽康宮、昌樂宮中。李芳果為人寬厚中庸,喜好在開城宮中玩擊毬之戲。吸取高麗朝臣專擅的教訓,在定宗年間的1399年三月,李朝頒布了《奔競禁止法》,抑制官人權貴勢力。
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在開城發生了第二次王子之亂。這一次,李芳遠已經不甘心當幕後國王了。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癸酉,在百官擁戴下,李芳果在開城壽昌宮內傳位於 太宗,十二月上尊號為「仁文恭睿上王」。永樂十七年(世宗元年,1419年)九月二十六日,李芳果於開城仁德宮去世,在位二年,在上王位十九年,春秋六十三。明朝賜謚為「恭靖」 (敬事供上曰恭;寬樂令終曰靖)。 葬興教洞厚陵。
王妃 順德溫明庄懿定安王後 金氏 (籍慶州)至正十五年生,永樂十年(太宗十二)年去世,終年五十八 ,同葬厚陵
長子 義平君 李元生 (淑儀池氏出)
次子 順平君 李群生 (淑儀奇氏出)
三子 錦平君 李義生 (淑儀奇氏出)
四子 宣城君 李茂生 (淑儀池氏出)
五子 從義君 李貴生 (淑儀文氏出)
六子 鎮南君 李終生 (淑儀李氏出)
七子 守道君 李德生 (淑儀尹氏出)
八子 林堰君 李祿生 (淑儀尹氏出)
九子 石保君 李福生 (淑儀尹氏出)
十子 德泉君 李厚生 (誠嬪池氏出)
十一子 任城君 李好生 (淑儀池氏出)
十二子 桃平君 李末生 (誠嬪池氏出)
十三子 長川君 李普生 (淑儀尹氏出)
十四子 貞石君 李隆生 (淑儀奇氏出)
十五子 茂林君 李善生 (淑儀奇氏出)
長女 咸陽翁主 (淑儀池氏出)
二女 淑慎翁主 (淑儀奇氏出)
三女 德川翁主
四女 高城翁主
五女 祥原翁主
六女 全山翁主
七女 仁川翁主 (淑儀尹氏出)
太宗 恭定聖德神功建天體極大正啟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 李芳遠
李芳遠(1367——1422)字遺德
元至正二十七年(恭愍王十六年,1367)五月十六日出生於咸興歸州洞私邸 (咸興本宮),母親是神懿王後韓氏。李芳遠從少年時代起便英果聰毅,洪武十五年(1383年)擢高麗進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在李成桂謀代高麗的過程中,李芳遠出力最大。為了給父親篡位掃清道路,他和判典客寺事趙英珪一起在開城選地橋(善竹橋)刺殺了高麗大賢鄭夢周。
開城善竹橋
李成桂即位後,李芳遠被封為靖安君。洪武年間,他多次前往明朝。尤其是洪武二十六年朝鮮貢馬,他隨貢使前往南京,路過北平時與燕王私相會見,兩人性格相近,相談甚歡。由於李成桂晚年喪妻,續娶神德王後康氏,前妻韓氏所出諸子一直與其不睦,李芳遠尤過之,康氏因此對其侮慢無禮。而出於對繼室幼子的溺愛,李成桂立最幼之子李芳碩為世子。這就為後來朝鮮宮中巨變埋下了伏筆。而李芳遠既然有輔佐父親篡位的本事,自然也有招募私兵暗做籌備的本事。
經過前文所說的兩次王子之亂,在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被冊封為王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禪讓於松京壽昌宮。
此時,明朝發生了一場極大的變局。太孫朱允炆即位,燕王起兵靖難,惠帝用人不當,漸處下風,被迫對朝鮮更多地採取懷柔政策。為了在內戰中拉攏朝鮮站在朝廷一方,當他得知李朝定宗傳位於弟,便敕諭禮部,「朝鮮本禮文之國,辭位傳襲之事,……若果無虧天理,悖人倫的事(呵呵,諷刺得妙極),任他國中自主張」。於是方賜朝鮮太宗國王誥命,及親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鮮本郡王爵,應賜五章或七章服)。這樣,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冊封,終於被李芳遠得到了。他的頭銜也從其父兄的「權知朝鮮國事」變成了朝鮮國王。而與其相厚,又均為奪位而成的明成祖「靖難」成功,登極之後,李芳遠又再次上賀表,請冠冕服飾,於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賜的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墜、經籍彩幣表裡……。
李芳遠在位期間,完善了其父的「科田制」,沒收大量「私田」、「別賜田」、「寺院田」,頒布《功臣田傳給法》。創立了官員向國王個人負責的「六曹直啟制」。1403年改革行政區劃,撤去高麗時代沿襲下來的一留都府、五都護府、六府、二十牧,並改高麗的五道兩邊為八道。1417年設立都巡問使、都觀察黜陟使、都安撫使三言官。有感於兩次王子之亂的教訓,在1400年,太宗廢除高麗的私兵制,實行統一的府兵制,集兵權於中央。還召集都內衣冠子弟,設立「鷹揚衛」和「別侍衛」。1415年改革軍制,設立守城軍、營鎮軍、雜色軍三種級別。李芳遠在位期間,還修訂了《經濟六典元集詳節》, 《續集詳節》、《璿源錄》等書籍。
1413年9月,李朝宣布實行號牌法。國家規定10歲以上70歲以下的男子均按身分佩帶一種號牌,上書姓名、住址、面色、身長、有無胡須等,在發牌時進行戶口登記。如有不戴或偽造、遺失、借用者,要受處罰。兩班貴族的號牌用象牙或鹿角製成,平民的則用雜木。1407年起實行鄰保制,以連環保的方式加強統治和保證對國家的負擔得以實現。李朝實行奴婢辯正,把高麗末期淪為奴婢的人改為良民,把寺院的私奴婢改為國家控制的公奴婢,使國家能夠掌握更多的勞動力和兵源。
永樂十六年八月八日,五十二歲的李芳遠位於世宗。十一月,上尊號「聖德神功大王」。永樂二十年(世宗四年,1422)五月十日,他在漢城泉達坊新宮去世。共計在位十八年,在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歲。他死後,明朝賜謚號為「恭定」 (敬事供上曰恭;純行不爽曰定)。肅宗九年加上謚號「睿哲成烈」,高宗九年追上尊號「建天體極大正啟佑」。葬於獻陵 (在京畿道廣州大母山)
王妃 彰德昭烈元敬王後 閔氏 (籍驪興) (驪興閔氏自此為朝鮮望族,五百年間出了多位王後)
至正二十五年(高麗恭愍王十四年)生,永樂十八年去世,終年五十六歲,合葬獻陵
子女
嫡子
長子 讓寧大君 李褆
次子 孝寧大君 李補
三子 世宗大王 李祹
四子 誠寧大君 李褈
長女 貞順公主
二女 慶貞公主
三女 慶安公主
四女 貞善公主
庶子
二子 諴寧君 李裀 (信嬪辛氏出)
三子 溫寧君 李裎 (信嬪辛氏出)
四子 謹寧君 李裎 (信嬪辛氏出)
五子 惠寧君 李祉 (安氏出)
六子 熙寧君 李袉 (淑儀崔氏出)
七子 厚寧君 李衦 (崔氏出)
八子 益寧君 李■ (善嬪安氏出)
長女 貞惠翁主 (懿嬪權氏出)
二女 貞信翁主 (信嬪辛氏出)
三女 貞靜翁主 (信嬪辛氏出)
四女 淑貞翁主 (信嬪辛氏出)
五女 昭善翁主
六女 淑惠翁主 (昭嬪盧氏出)
七女 淑寧翁主 (信嬪辛氏出)
八女 昭淑翁主 (安氏出)
九女 淑慶翁主 (信嬪辛氏出)
十女 敬慎翁主 (安氏出)
十一女 淑安翁主 (金氏出)
十二女 淑謹翁主 (信嬪辛氏出)
十三女 淑順翁主 (李氏出)
世宗 庄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 李祹
李祹(1397——1450)字元正
洪武三十年(太祖六年,1397) 四月十日出生於漢城的太宗潛邸。永樂六年(太宗八年)封忠寧君,四年後進封大君。其時朝鮮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長子李禔,永樂二年冊封,王位似乎與李祹無關。永樂十六年(1418年),朝鮮宮中發生變動。根據明史記載,「……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學,國人所屬,請立為嗣,詔聽王所擇。因上表謝,並陳己年老,請以祹理國事。命光祿少卿韓確、鴻臚丞劉泉封祹為朝鮮國王……」。世子被廢為讓寧大君,而忠寧大君李祹則被太宗冊封為王世子,是年八月八日,李祹受其父禪讓,於景福宮勤政殿登基。是為朝鮮乃至東亞歷史上最為賢明的國王之一——李朝世宗大王。
世宗以精通儒學而著稱。除了將儒學價值觀念作為治國之策的根本以外,還能夠自如地對付兩班學者。在十五世紀中葉他統治期間,在國家管理、語音學、民族文字、經濟學、科學、音樂、醫學和人文學研究方面都表現出進步思想。在政治方面,世宗建立了集賢殿,以促進體制傳統和政治經濟方面的研究。還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六曹直啟制」和「議政府署事制」,並且讓世子協助處理庶務。朝鮮王朝初期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現象在世宗年間得到了改善。世宗時期還制訂了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和士庶四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他還對當時朝鮮的農民生活表現出巨大關注,為了減輕農民貢稅負擔,設置貢法詳定所,由其制定了田分六等法、年分九等法、結負法,按照田地等級和年份豐瘠徵收不同水平的賦稅,並且在發生水旱災害時提供救濟。世宗還命鄭招編纂《農事直說》,內容為從全國經驗豐富的老農那裡收集來的材料。這是朝鮮第一部農書,成了朝鮮農業的經典著作。此外還修訂了《農桑輯要》、《四時纂要》 、《本國經驗方》等農事書籍。世宗還下令編纂醫書,表明他對人民健康的關注。公元1433年,完成了一部共有365章的《醫方類聚》和共有85章的《鄉葯集成方》。後一部書包括959條疾病診斷,10706個處方和1477個針炙療法。還用本國語文出版了一部關於如何採集本地葯材的書藉《鄉葯採集月令》。
世宗大王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召集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朴彭年、崔恆、李善老、李塏等著名學者,創立了韓文字母(Hangul)。韓文字母由11個母音和28個輔音組成,具有簡單和精確的特點,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在幾小時內學會。儒家學者大為反對,說使用韓文字母會妨礙儒學研究。世宗則堅持推行韓文。並於公元1446年頒布了《訓民正音》。官方書面語言仍然是中文,就象拉丁文在歐洲那樣,但是朝鮮的下層人民卻有了一種書寫自己語言的手段,創作了謳歌王朝建立的韓中兩種語言寫成的頌詩《龍飛御天歌》,並把《釋譜詳節》(佛祖生平片斷)一書譯成韓文。這兩本著作為韓文的實際使用奠定了基礎。
在科學文化方面,世宗於公元1442年下令試制雨量計,並把復製品分發給漢城的欽天監和地方行政長官,以紀錄降水量。世宗對天文學的興趣非常廣泛,在他的鼓勵推動下,漢城簡儀台製造了渾天儀、渾象儀、正方案、圭表等天文儀器,以及仰釜日晷、懸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擊漏、玉漏等計時儀器,繪制了天文圖和七個星球的圖集。還在漢城惠政橋安裝了供公眾核對時間的計時儀器。歷法方面,制定了《七政算內篇》、《七政算外篇》、《諸家歷象集》等歷法書籍。世宗還命人修訂韓國音樂的記譜法十二律,創作了朝會雅樂、會禮雅樂、祭禮雅樂,以及《定大業》、《保太平》、《發祥》、《鳳來儀》等朝樂大麴,以及《鳳凰吟》、《滿殿春》、《與民樂》等曲目。
軍事方面,當時的朝鮮發明了小火炮和火炮箭,設立了火炮鑄造所。在對外關繫上,世宗對當時朝鮮東北的女真部落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東北邊疆地區的大片土地被
❾ 蒙古公主嫁到朝鮮愛上侍衛的電影名字
霜 花 店
外文名
쌍화점 / A Frozen Flower
導 演
柳河
編 劇
柳河
製片人
李泰憲、申京鎬
類 型
劇情
主 演
趙寅成,朱鎮模,宋智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