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
相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眾仙齊聲附合,並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藉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生沖突,引起爭斗。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住,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 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
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後,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准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並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遊而去。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2. 八仙全傳-八仙全傳全集-八仙全傳在線觀看-八仙全傳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TOpwoEljuE_ZuzK9C5-EkQ
《八仙全傳》是上海影視有限公司、上海東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聯林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裝神話劇,由羅福執導,郭晉安、賈青、何中華、郭羨妮、施羽、陳牧揚、康華、王力、吳岱融、朱海飛、邵傳勇、毛林林主演。該劇講述了漢鍾離和鐵拐李為拯救蒼生百姓下凡找尋尚未成仙的其餘六仙,合八仙之力,渡過東海,采葯以濟蒼生的故事。
3.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鐵拐李 漢鍾離 何仙姑 呂洞賓 張果老 曹國舅 韓湘子 藍采和
4.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
相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眾仙齊聲附合,並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
接著,其他幾位仙人也各顯神通,張果老倒騎著毛驢,呂洞賓踏著雌雄寶劍,韓湘子坐著蕭,何仙姑乘著花籃,藍采和站在拍板上,曹國舅踩著玉版,都在海面上漂浮了起來。最終八仙各自安穩渡過了東海。
(4)電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完整版在線觀看擴展閱讀:
八仙的傳說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種說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葯,後世傳其為仙,淮南八仙之說可能附會此事而起。
五代時道士作畫幅為蜀中八仙,所畫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唐朝杜甫寫的《飲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能詩善飲的文人學士。今之所謂八仙,大約形成於元代,但人物不盡相同。
至明代吳元泰作《八仙出處東游記》,鐵拐李等八仙過海的故事日漸流傳,八仙人物也在流傳中穩定下來。正式定型為漢鍾離(或鍾離權)、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仙過海
5.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相傳,有一年三月初三,下八洞神仙應王母娘娘邀請,赴瑤池參加蟠桃盛會。八仙開懷暢飲,喝得酩酊大醉,踉踉蹌蹌駕起祥雲飄飄盪盪落到瀛州。來到東海邊,但見白浪滾滾,驚濤排空,一望無際。忽然,嘩啦一陣巨響,浪壑中時隱時現地懸浮起一座金碧輝煌的瓊樓玉宇。八仙不禁瞠目結舌,齊呼:「真勝瀛州十倍,宇宙海天難尋覓啊!」呂洞賓帶著醉意道:「久聞東海浩瀚,今日親眼看見,何不乘興邀游一番?」漢鍾離連忙阻止道:「聽說東海龍王兵精將勇,神通廣大,又驕傲自矜,倘若他掩門謝客,不予理睬,豈不大煞風景?諸位仙長已多貪幾杯,萬一酒後失言,引起事端,又何苦呢?」鐵拐李不服氣,怪目圓瞪道:「諸位仙長不怕惡、不欺善,豈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大名鼎鼎的八洞神仙,還怕鰲龍不成?!笑話,笑話!」眾仙聽了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鐵拐李接著說道:「別說老龍長了兩支尖角,就是遍體生角,也敢去攀折!」漢鍾離冷笑一聲說:「仙長信口開河,誇下海口。俗語說:朋友萬言難識知己,結冤僅需片言只語。吾等神仙重於修身養性,還不如快快歸去吧。」鐵拐李火冒三丈,凸額一皺,不管三七二十一,將龍頭虯曲拐杖擲入驚濤駭浪之中,現身一躍,登上拐杖。猝然間,仙杖變成劈濤斬浪的龍舟,似離弦之箭穿濤破浪而去。諸仙怕鐵拐李遭到意外,袒胸露肚的漢鍾離以樂鼓鳧水,緊緊尾隨而去。他雙腿盤坐在鼓面上,忽飛浪尖,忽落濤谷,緊閉雙目,潛向龍宮。絡腮胡須的張果老牽來瘸腿毛驢,朝背脊上倒坐,喊了聲:「得兒——嘟!」凌空揚起一鞭,瘸腿驢豎直兩耳,昂首嘶鳴,揚起四蹄,踩波踏濤,只聽「嚓……嚓……嚓……」,浪花飛濺,如履平地。英俊瀟灑的韓湘子,屏足氣,唇抿舌舔,對准笛眼,輕輕吹曲而隨。聲調直沖九霄,浪姑濤妹欣賞著悠揚婉轉的仙笛,醉迷迷地閃開一條通道,簇擁著韓湘子,翩翩起舞。何仙姑身背嫣紅奼紫花籃,籃中采擷昆侖仙山五顏六色的奇葩異草,馨香撲鼻,海涯碧官中的龍婆龍女、蝦奴鯉姑爭先恐後地搶奪彩籃里的鮮花,插上鬢髻。一霎時,宛如一棵棵五彩繽紛的花叢。那花籃久取不盡,於是龍女們索性用花轎抬何仙姑進龍宮,熱熱鬧鬧慶賀一番。手執拂塵的呂洞賓,從腰間解脫黃橙橙的寶葫蘆,揭開葫蘆蓋,左右搖曳,傾刻縷縷霧靄繚繞,結成一朵絢麗的彩雲,托住蓮花座,載著呂洞賓,飄悠悠如乘艫舳。曹國舅敲擊油光溜溜的竹板,演奏民樂俚曲,吟今唱古。鱉臣龜相聽得搖頭晃腦,愜意乎乎,讓曹國舅腳踩龜背鱉肩,乘風破浪,飛速挺進。藍采和不緊不慢,小心翼翼地端放璀璨玉板,須臾間銀光燦爛,飛弧流霞照射龍宮,飛濺起驚濤駭浪,震得龍宮樓宇瑟瑟搖曳。正在飲酒尋歡的東海龍王,忙差巡海夜叉四面探察,一查原是八洞神仙醉游龍宮,正在各顯神通。龍王聞奏勃然大怒,不禁齜牙咧嘴道:「八仙欺辱寡人太甚,不過幾個藝民俚夫,得了點仙道拙術,就如此放肆騷擾龍宮。」頭一扭,顯出原形,張開血盆大口,躥出海面,一口銜住藍采和的玉板,潛入海底。那玉板凝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忽然間,龍宮光華四溢,如集日月星辰。龍王高興之極,忙邀請眾龍族兄弟,至親密友,宴辦玉板酒會。藍采和丟失無價之寶,眾仙後悔莫及,埋怨鐵拐李一意孤行,引起禍端。鐵拐李脾氣暴躁,道:「我們得使點顏色,好好教訓老龍!」說罷,腳一蹬來到龍宮門前,破口大罵:「我乃上仙鐵拐李,老龍盜賊,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搶竊玉板,若不快快交出,我要把龍宮夷為平地!」龍王自顧飲酒作樂,仰天狂笑道:「小小草芥游醫,連瘸腿還未治癒,便來水府聖地口出狂言,大呼小叫,惡語中傷,真是不自量力!」鐵拐李不同龍王爭執,把鐵拐杖擲入海中,變成萬丈巨龍,口噴熊熊火焰,龍宮頓時陷入一片火海,蝦兵蟹將驚慌失措,抱頭鼠竄,四處奔逃。眾仙尾隨而來,大顯神威,殺得老龍王招架不住,連忙拋出避火神珠,但也不經八仙一擊。老龍王只恨藐視八洞神仙,招來禍殃,後悔莫及,只好乖乖地捧出玉板,將八仙迎進龍宮,賠禮認罪,並舉鐵拐李為座上賓。鐵拐李洋洋得意,舉起拐杖變為拂塵,蘸水潑灑,滄海火焰緩緩熄滅。呂洞賓又從寶葫蘆中倒出億萬斛仙水,使得東海重又盪起萬頃碧波。從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6.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剛剛大一結束··把我的經驗分給你。
大學剛剛近校的時候很興奮,身上錢很多,終於離開父母了,沒人管了。當天自己在寢室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因為會有很多人來推銷東西給新生,你一定要想清楚你以後是不是真的用得到那些東西,不然你第一個月一定開銷過多。
大學軍訓的時候是很苦的,忍忍也就過去了。
今後的生活一定要和同學搞好關系,沒事多到別人寢室轉下,多多交朋友,沒事一起打打球,玩玩游戲都是很好的。大學裡面關系是很重要的。
學習方面我建議大一的時候,專業課一定要上好,復課選擇性逃或者睡覺。復課很麻煩,但是考試很容易,考前班上的學習委員發的復習資料一般就是這次考試會出的內容,考前3天好好背下就可以過。專業課因為關繫到以後的就業問題,好好學扎實才好。
高中辛苦3年,大學也是機會好好休息下了,做些以前想做而沒機會做的事吧··大學生活還是蠻精彩的。
7.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仙之一
鐵拐李
八仙中,鐵拐李是年代最久,資歷最深者,見諸於文獻則較晚。亦作「李鐵拐」。元劇《呂洞賓度鐵拐李岳》始有其名。身世由來傳說頗多,一說乃西王母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一說本名洪水,常行乞於市,為人所賤,後以鐵杖擲空化為飛龍,乘龍而去為仙。一說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神遊華山赴太上老君之約,囑他的徒兒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徒兒因母親病而欲歸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無所歸,乃附在一跛腳的乞丐的屍體而起,蓬頭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噴倚身的竹杖變為鐵拐,故名李鐵拐。
八仙之二
鍾離權
道教八仙之一。元代全真教奉為「正陽祖師」,北五祖之一。其說始於五代、宋初。相傳姓鍾離名權,號「正陽子」,又號「雲房先生」。
《列仙全傳》說:鍾離權,燕台人,號雲房先生,為漢朝大將,在征討吐蕃中,被上司粱翼妒嫉,只配給他老弱殘兵三萬人,剛到達目的地就被吐蕃軍劫營,軍士落荒而逃。鍾離權也逃至一山谷,而且中途還迷路了。可是「吉人自有天相」,遇上一胡僧,將他帶至一小村莊說:「這是東華先生的住處。」然後告別而去。過了一會兒,忽聽有人說:「這必定是那碧眼的胡人多嘴的緣故。」見一老人披著白色的鹿裘,扶著青色的藜杖,問鍾離漢道:「來者可是漢大將軍鍾離權 ? 為什麼不來宿於山僧之所?」鍾離權大驚,知道遇上了異人,於是誠心學道,向老者哀求學習救世之道。老者傳授鍾離權「長真決」,及金丹火候和青龍劍法。鍾離漢後來遇見華陽真人,又遇上仙王玄甫,學得「長生決」。最後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得到「玉匣秘訣」,修成真仙。玉皇大帝封他為「太極左宮真人」。
另一說鍾離漢為唐朝人,與呂洞賓同時,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後人或以「漢」字屬下讀,故一稱「漢鍾離」。
王重陽創立全真教,奉「鍾離漢」為「正陽祖師」,位列北五祖之二(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操,王重陽)。
八仙之三
張果老
道教八仙之一。亦作張果。據《唐書》記載,確有其人,本是民間的江湖術士,因民間相傳逐為神仙。居山西中條山,自言生於堯時,有長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的丈夫)不時徵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則天也召他出山,張果老就在廟前裝死,時值盛夏,不一會,他的身體腐爛發臭。武則天聽後,只好作罷。但不久就有人在恆山的山中再次見到他。
唐玄宗數次召見他,求長生不老之法。唐玄宗見到張果老老態龍鍾。就問:「先生是得道之人,為何發疏齒落,老態龍鍾 ? 」張果老說:「衰朽之歲,也沒有什麼道術可依慿,所以才變成現在的樣子,實在令人羞愧。不過今天如果把這些疏發殘齒拔去,不就可以長出新的出來嗎 ? 」於是便在殿前拔去鬢發,擊落牙齒,玄宗有點害怕,忙叫人扶張果老去休息。一會而張果老回殿,果然容顏一新,青鬢皓齒。於是當時的達官貴人們都爭相拜偈,求教返老還童的秘訣,但都被他拒絕了。
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獵,捕獲一頭大鹿,此鹿與尋常的鹿相比,稍有差異。廚師剛要開刀宰鹿,張果老看見了,就連忙阻止,說「這是仙鹿,已經有一千多歲了,當初漢武帝狩獵時,我曾跟隨其後,漢武帝雖然捕獲了此鹿,但後來把它放生了。」玄宗說:「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時遷境異,你這么知道他就是你說的那頭鹿呢 ? 」張果老說:「武帝放生時,用銅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標志。」於是玄宗命人查檢。果然有一個二吋大小的銅牌,只是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了。玄宗又問:「漢武帝狩獵是哪年 ? 到現在已經有多少年了 ? 」張果老說:「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人核對,果然無誤。
張果老回山後不久就仙逝了,唐玄宗為他建「棲霞觀」。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白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來,放在皮囊里。
八仙之四
呂洞賓
道教八仙之一。名岩,字洞賓,自號「純陽子」。唐京兆府(今陝西省長安縣)人。曾以進士授縣令。他的母親要生他的時候,屋裡異香撲鼻,空中仙樂陣陣,一隻白鶴自天而下,非如他母親的帳中就消失。生下呂洞賓果然氣度不凡,自小聰明過人,日記萬言,過目成誦,出口成章,長大後「身長八呎二吋,喜頂華陽巾,衣黃欗杉,系一皂鞗,狀類張子房,二十不娶。」當在襁褓時,馬祖見到就說:「此兒骨相不凡,自市風塵物處。他時遇盧則居,見鍾則扣,留心記取。」後來呂洞賓游廬山,遇火龍真人,傳授天遁劍法。六十四歲時,游長安,在酒肆遇見一位羽士青一白袍,在牆壁上題詩,呂洞賓見他狀貌奇古,詩意飄逸,問他姓名。羽士說:「我是雲房先生。居於終南山鶴嶺,你想跟我一起去嗎 ? 」呂洞賓凡心未已,沒有答應。這位雲房先生就是「鍾離權」。
到了晚上,鍾離權和呂洞賓一同留宿在酒肆中。雲房先生獨自為他做飯,這時呂洞賓睡著了,他夢見自己狀元及第,官場得意,子孫滿堂,極盡榮華。忽然獲重罪,家產被沒收,妻離子散,到老後瞭然一身,窮苦潦倒,獨自站在風雪中發抖,剛要嘆息,突然夢醒,鍾離權的飯還沒熟,於是鍾離權題詩一首「黃良猶未熟,一夢到華餚。」呂洞賓驚道:「難道先生知道我的夢 ? 」鍾離權道:「你剛才的夢,生沉萬態,榮辱千端,五十歲如一剎那呀 ! 得到的不值得歡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場夢。」於是呂洞賓下決心和鍾離權學道,並經「十試」的考驗,鍾離權授他道法。呂洞賓有了道術和天遁劍法,斬妖除害為民造福。
呂洞賓被全真教奉為北方五祖之一(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操,王重陽),世稱呂祖、純陽祖師,呂洞賓在八仙中最為出名,有關他的傳說很多。
八仙之五
何仙姑
道教八仙之一。其身世有多種說法。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皆有本地之何仙姑。然多傳說為何氏女,途遇仙人,賜仙桃或仙棗食之,成仙,不知飢餓。能預知禍福,善輕身飛行。一說乃呂洞賓弟子。
《仙佛奇蹤》說:何仙姑為廣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兒。生時頭頂有六條頭發。十六歲時夢見仙人教他:「吃雲母粉,可以輕身而且長生不死。」於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雲母,發誓不嫁,經常來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飛。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帶回一些山果給她的母親吃。後逐漸不吃五穀,武則天遣使召見她去宮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蹤。之後白日生仙。唐天寶九年,出現在麻姑壇中,站立在五朵雲中,其後,又出現在廣州的小石樓。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記載:「狄青早年在爭南儂時路過永州,聽說何仙姑能預知吉凶,便特地去詢問戰爭的結果,何仙姑說:「公不必見賊,賊敗且走。」開始狄青不信,後來宋軍先鋒與南儂智高的兵交戰,不機回合,智高戰敗並逃入大理國。
何仙姑經常手持荷花。
八仙之六
藍采和
道教八仙之一。唐開元天寶時人。夏服絮衫,冬卧冰雪,常於長安市唱踏踏歌,歌詞多神仙之意。有人孩童時見過他,及至年老再見,采和顏狀如故,後於酒樓乘醉騎鶴而去。元人以此逸事,撰雜劇漢鍾離度脫藍采和。
《仙佛奇蹤》中:「藍采和,不知那裡人。經常穿著破爛的衣服,帶著六吋的腰帶,一隻腳穿靴,一隻腳赤足。夏天時在長衫內穿厚厚的內衣,冬天時躺在雪地中,呼出的氣彷如蒸氣一般。每次在大街中討飯,手持大拍版,長三呎余。醉了就唱歌。老的小的都看他唱歌,唱時好像是發狂,但又不是。歌詞隨意而作,歌中充滿了仙意,而且變幻莫測。把得到的錢穿在繩子上,拖著走,就是掉了也不顧。有時贈與窮人家,有時花在酒肆中。周遊天下,有人在孩童時見過他,至老後再見著他,藍采和的容貌依舊。後來有人見他在壕梁酒樓上飲酒,聽見有笙蕭的聲音,忽然乘著鶴而飛上天空,拋下靴子,衣衫,腰帶,拍版,慢慢而升。
元劇《鍾離權度藍采和》則說藍采和是藝名,真名叫許堅,在勾欄里唱雜劇,年五十時,做壽因不知犯了什麼錯,為官府扣打,後被鍾離權度化成仙。
八仙之七
韓湘子
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韓愈的侄孫子。生性放盪不拘,不好讀書,只好飲酒,世傳其學道成仙,在二十歲時去洛下探親的時候,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訊全無。在唐元和年間,忽然回到長安,衣衫破舊,行為怪異,韓愈讓他入學校和學生們讀書,但韓湘子和學員討論時一言不發,只跟下人賭博,喝醉了就睡在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頭,韓愈擔心不已,問他「人各有所長,就算小販也有一技之長,你如此胡鬧,將來能做什麼呢?」韓湘子說:「我也有一門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韓愈問:「那你能做什麼?」當時正當初冬季節,令牡丹開花數色,又嘗令聚盆覆土,頃刻開花。
韓湘子後傳說跟呂洞賓學道。位列仙班。
八仙之八
曹國舅
道教八仙之一。相傳為宋仁宗朝之大國舅,名佾,亦作景休。曹國舅的弟弟貪赴京應試秀才之妻的美色,絞死秀才,強占其妻。秀才的冤魂向包拯申訴,包公准予查究。曹國舅告知其弟,務必將秀才的妻子置於死地,以絕後患。於是二國舅投秀才的妻子入井,被她逃脫,途遇曹國舅,誤以為是包拯,向曹國舅申訴,曹國舅大驚,令手下用鐵鞭打死秀才的妻子,手下以為她以死, 把她棄屍於偏僻的小巷。
秀才的妻子醒了之後,向包公叫冤,包公問明真情後,就詐病,曹國舅來探望包拯。包拯令秀才的妻子出訴,逐將曹國舅監禁。又作假書將二國舅偏來開封府,令此女面訴冤情。又將二國舅枷入牢中。曹皇後和宋仁宗親自來勸包拯釋放她的兩個弟弟,包拯不從,命令將二國舅處決。宋仁宗大赦天下。包公才將曹國舅放行。
曹國舅獲釋後,入山修行從此遁跡山林,矢志修道學仙,有一天,鍾離權和呂洞賓問他說:「你所養的是什麼 ? 」曹國舅說:「我所養的是道。」仙人笑著問:「道在那裡呢?」曹國舅指著天說:「道在天。」仙人又問:「天在那兒 ? 」曹國舅指著心。鍾離權和呂洞賓滿意地說:「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經洞悟道之真義了。」逐授以《還真秘旨》,令他精心修練,不多久,曹國舅就成仙了。
還有說法
仙均為神仙中的「散仙」,專門懲惡揚善,濟世扶貧。民間傳說中有許多關於他們的故事,以「八仙慶壽」與「八仙過海」的故事流傳最廣。據道書記載及民間傳說,八仙「事跡」如下:
鐵拐李,亦稱李鐵拐。李鐵拐,相傳名叫李凝陽,或名洪水,小字拐兒,自號李孔目。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遊時因其肉身誤被徒弟火化,遊魂無所依歸,乃附一餓死的屍身而起。他蓬頭垢面,坦腹跛足,用水噴倚身的竹杖變成鐵杖,故稱「鐵拐李」。元岳伯川雜劇劇本《呂洞賓度鐵拐李岳》曾記其事,後又被采入《東游記》,但情節有所不同。
漢鍾離,復姓鍾離,名權,後改名為覺,燕台人,字寂道,號和穀子,又號正陽子。相傳誕生時,異光數丈,狀若烈火。因受鐵拐李的點化,上山學道。下山後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最後與其兄同日升天,度呂洞賓而去。見諸於《東游記》。有關其神仙傳說,起於五代、北宋。《宣和書譜》卷十九:「神仙鍾離先生名權,不知何時人。而間出接物,自謂生於漢。呂洞賓於先生執弟子禮。」後遂稱「漢鍾離」而不名。鍾離權頭發盤結成雙髻以傳道,手搖扇子,袒露大肚,一派散仙之風。
張果老,亦名張果。原為唐代道士,相傳隱居於恆州條山,常倒騎白驢,日行萬里。唐武則天時自稱已數百歲。武後召之出山,他裝死不赴。唐玄宗時,派使者請他入朝,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職銜,賜號通玄先生。其故事最早見於《明皇雜錄》。新、舊《唐書》均有《張果傳》,列入方術類。唐代有術士名法善,曾算出張果老在渾沌之初早已生活於世,可能是年齡最大的神仙。
何仙姑,名瓊,唐中宗時廣州增城縣人。十三歲時,入山採茶,遇呂洞賓。後又夢見神人教食雲母粉,遂誓不嫁,輕身飛行往來山谷。每日朝出,暮持山果歸來服侍母親。後屍解仙去。
藍采和,唐代的隱逸。最早見於南唐沈汾《續仙傳》。常衣破藍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則披絮,冬則卧雪,氣出如蒸。藍采和常行歌於城市乞討,手持大拍板長三尺餘,似醉非醉,踏歌雲:「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均為神仙脫世之意。後得鍾離權之度化,乘雲而去。
呂洞賓,即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子,唐代人。相傳呂洞賓進士落第後遇鍾離權,鍾離於爐上煮黃粱飯,授枕予洞賓小睡,夢見自己中進士、當官、升侍郎、成親、當宰相、被誣害、獲罪、家破人亡、窮困潦倒……恍忽醒來,黃粱猶未熟,方知貴不足喜,賤不足憂,人世間不過一場夢而已。遂棄家,拜鍾離權為師,入終南山修道。傳說他曾在江淮斬蛟、岳陽弄鶴、客店醉酒等。有關他的神話傳說,大概最早起於北宋岳州一帶。小說、戲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
韓湘子,名湘,字清夫,傳為唐代韓愈之侄孫。相傳韓湘自幼學道,追隨呂純陽,後登桃樹墮死而屍解登仙。韓愈官拜刑部侍郎時,賓客盈門,朋僚宴賀。韓湘子勸韓愈棄官學道,韓愈則勉韓湘子棄道從學。韓湘子以徑寸葫蘆,酌酒遍飲賓客,數斗不竭。又以盆覆土,開花兩朵,上有金字之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後來,韓愈以諫迎佛骨事,貶謫潮州,別家赴任,途經藍關,值大雪,馬憊於道。韓湘子冒雪而來。韓愈問其地,即藍關,嗟嘆韓湘子預言之靈驗。後韓湘子護愈抵任,復隨愈移袁州,最後度其叔韓愈入道。
曹國舅,姓曹,名景休,徐州人。宋仁宗曹皇後之弟,故稱國舅。曹景休因其弟景植不法殺人而恥見於人隱居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真。經鍾離權與呂洞賓之度化,曹國舅得還真秘旨而修道成真,並由鍾離權和呂洞賓引入仙班。在八仙中,他的事跡最少,出處最晚。
「八仙」中的每一位都能找到其歷史背景,惟獨藍采和的真人背景無從考究,近日從遼寧大英縣卓茼井鎮一個藍氏姓氏的村落裏找到了一本有400多年歷史的藍氏家族族譜,是明朝時候開始記錄的,記載了藍氏家族從隋朝到民國時期的所有家族成員的興衰歷史。其中有一段專門介紹了藍采和的簡歷、妻子李氏及其子孫們的事跡。
8.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的故事
這天,八仙興高采烈地來到蓬萊閣上聚會飲酒。八仙每人准備一道菜,以當地的大蝦、海參、扇貝、海蟹、紅螺、真鯛等海珍品為主要原料,加工了8個拼盤、8個熱菜和1個熱湯。拼盤各自用自己的寶物拼成圖案,造形生動別致,盤盤都有神話典故,不僅味道鮮美,還可觀賞助興;熱菜烹飪更為精緻,呈現蓬萊多處名勝景觀,巧奪天工;熱湯以八種海鮮加雞湯製成,味道鮮美奇特。酒至酣時,鐵拐李意猶未盡,對眾仙說:「都說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景緻秀麗,我等何不去遊玩、觀賞?」眾仙激情四溢,齊聲附和。呂洞賓說:「我等既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憑個人道法,意下如何?」眾仙聽了,欣然贊同,一齊棄座動身而去。八位仙人聚到海邊,個個亮出了自己的法寶。逍遙閑散的漢鍾離,把手中的芭蕉扇甩開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游哉地向大海深處漂去。清婉動人的何仙姑步其後塵,將荷花往海里一放,頓時紅光四射,花像磨盤,仙姑亭亭玉立於荷花中間,風姿迷人。眾仙誰也不甘落後。吟詩行俠的呂洞賓、倒騎毛驢的張果老、隱跡修道的曹國舅、振靴踏歌的藍采和、巧奪造化的韓湘子、借屍還魂的鐵拐李紛紛將寶物扔入海中。瞬間,百舸爭流,各顯神通,逞雄鎮海,悠然地遨遊在萬頃碧波之中。
八仙遨海,頓時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動了東海龍王的宮殿。東海龍王急派蝦兵蟹將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顯其能,興海所為。東海龍王惱羞成怒,率兵出來干涉。八仙據理力爭,與之抗辯,東海龍王下令蝦兵蟹將搶走藍采和。藍采和不甘示弱,與之爭斗,終因寡不敵眾,被抓住關進龍宮。眾仙見狀大怒,個個奮勇上前廝殺,在海里打起一場惡戰。眾仙連斬東海龍王兩個龍子,嚇得蝦兵蟹將魂飛魄散,屁滾尿流,紛紛敗下陣來。
東海龍王怒不可遏,急忙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不制服眾仙誓不罷休。於是四海龍王催動三江五湖四海之海水掀起驚天巨浪,殺氣騰騰地直奔眾仙而來。正在一觸即發之際,忽見金光閃爍,濁浪中閃出一條路來,原來曹國舅白雲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懷抱雲板在前開路,眾仙在後緊緊跟隨,任憑巨浪排山倒海,卻奈何不了他們。四海龍王見此情景,十分惱火,又調動了四海兵將准備再戰。恰巧南海觀音(一說如來佛)從此處經過(或說專門來調停),便喝住雙方出面制止,東海龍王放出藍采和。八仙拜別觀音,各持寶物,乘風破浪、遨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