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日本版紅樓夢電影在線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日本版紅樓夢電影在線

發布時間: 2022-05-12 03:55:00

㈠ 日本的紅樓夢Online好像不叫紅樓夢Online叫紅樓什麼館誰知道完整的名字

我查了日本側的網站,曹雪芹(そう・せつきん)寫的版本的日本語版,名字一樣,叫做:紅樓夢(こうろうむ)

㈡ 請問電影版《紅樓夢》(周旋版)拍攝於哪年

1944年,電影《紅樓夢》上海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導演卜萬倉,演員:林黛玉:周璇;賈寶玉:袁美雲;薛寶釵:王丹鳳;王熙鳳:白虹。

40年代電影《紅樓夢》袁美雲飾賈寶玉,周璇飾林黛玉,王丹鳳飾薛寶釵影片以寶黛的愛情為主線,並沒有全景性地展示《紅樓夢》。1944年,上海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攝制出品的故事片《紅樓夢》,稱得上是解放前眾多紅樓影片中的佼佼者。

該片由大名鼎鼎的卜萬倉執導,演員陣容尤為壯觀,幾乎集中了上海灘當時的所有大紅星。這些明星以往拍的大多是時裝片,

然而演起古裝戲來卻毫不遜色,將劇中人物演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特別是袁美雲扮演的賈寶玉,堪稱「玉樹臨風佳公子,面如脂粉一後生」,著實令人難忘!

花絮一:當時還有兩位導演的太太加盟演出----卜萬倉夫人鄭玉如(扮晴雯)和李翰祥夫人張翠英(扮金釧)。

花絮二:影片里的插曲《葬花詞》和《悲秋》由周璇演唱。這部《紅樓夢》也是第一部東渡扶桑,被介紹到日本去的中國電影。

與此同時,周璇的歌也通過日本歌手李香蘭,被廣泛傳播到東瀛,影響深遠,甚至惠及到歌壇上的後來者鄧麗君。

林黛玉:周璇

賈寶玉:袁美雲

薛寶釵:王丹鳳

王熙鳳:白虹

林黛玉:周璇

周璇演林黛玉,是最理想的角色。她出身貧困,父母雙亡,童年是在苦水裡度過的;長大以後,自己又經歷了愛情悲劇,所以常自稱為「林黛玉第二」。她在飾演林黛玉時,濃妝淡抹,把自己打扮得雍容華貴,楚楚動人;但卸裝後,卻總是第一件陰丹士林布旗袍,不施脂粉,朴實無華。

賈寶玉:袁美雲

1932年入天一影片公司,在有聲紀錄片《游藝大會》中演出京劇片段;同年因主演《小女伶》而嶄露頭角。1933年後在藝華影業公司主演《中國海的怒潮》、《逃亡》、《化身姑娘》等影片。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等影片公司,主演《少奶奶的扇子》、《家》等影片,並在《紅樓夢》中反串賈寶玉。1946年赴香港,先後在大中華、永華、良友等影片公司主演《慾望》、《國魂》、《蒙難夫人》等影片。 1948年因病息影,協助丈夫王引獨立製片。

薛寶釵:玉丹鳳

玉丹鳳原名王玉鳳,在上海愛國中學讀書時,就非常喜歡觀看周璇、袁美雲等名星的影片。有一次,她為好奇心所驅使,跟人到合眾影片公司去看拍電影,不料被導演朱石麟發現,從而踏進了電影界。她演《紅樓夢》時,年僅17歲,與薛寶釵年紀相仿。她在影壇上已初露頭角,至此更是紅透了半邊天。

㈢ 紅樓夢各種影視版本

越劇-紅樓夢(電影版)六十年代搬上銀幕,集優秀演員於一堂,徐玉蘭、王文娟主演,金采風演王熙鳳,呂瑞英演薛寶釵。

片名:《金玉良緣紅樓夢》
導演/編劇: 李翰祥
主演:林青霞 飾賈寶玉
米雪 飾薛寶釵
張艾嘉 飾林黛玉

年代:1977年

電影紅樓( 好像是87年)

還有大家熟悉的央視83電視劇版紅樓夢

㈣ 求日文版紅樓夢急 謝謝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繁體字的紅樓夢(こうろうむ)
網路不現實繁體字 比較郁悶
請參看這里
http://pingshan.parfait.ne.jp/honglou.html
紅樓夢日語小辭典

網上沒有,下載不到,你託人去日本買一本吧!
郵費三位數的~~~~~~

望採納~~~~~~~

㈤ 《紅樓夢》有幾版

清朝部份
甲戌本(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本,抄本)
己卯本(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己卯冬月定本,抄本)
庚辰本(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庚辰秋月定本,抄本)
列藏本(蘇聯列寧格勒抄本《石頭記》,抄本)
戚張本(張開模舊藏戚蓼生序本,抄本)
戚正本(有正書局石刊戚蓼生序本)
戚寧本(澤存書庫舊藏戚蓼生序本,抄本)
王府本(清王府舊藏本,蒙古王府本,抄本)
楊藏本(楊繼振舊藏本,紅樓夢稿本,抄本)
舒序本(舒元煒序本,抄本)
鄭藏本(鄭振鐸藏本,抄本)
夢覺本(夢覺主人序本,甲辰本,抄本)
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書屋活字本)
程乙本(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萃文書屋活字本)
東觀閣刊本(新鐫全部綉像紅樓夢)
善因樓刊本(批評新奇,綉像紅樓夢,善因樓梓)
寶文堂刊本(同治壬戌重鐫,寶文堂藏板)
抱青閣刊本(嘉慶己未年鐫,綉像紅樓夢,抱青閣梓)
本衙藏板本(新鐫全部綉像紅樓夢,本衙藏板)
藤花榭刊本(嘉慶庚辰鐫,綉像紅樓夢,藤花榭藏板)
寶興堂刊本(嘉慶丙寅新刻全部綉像紅樓夢,寶興堂藏板)
凝萃草堂刊本(道光辛卯孟冬,綉像紅樓夢,凝萃草堂監印)
三讓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三讓堂藏板)
五雲樓刊本(咸豐己未新鐫綉像紅樓夢,五雲樓藏板,光華堂發兌)
耘香閣刊本(綉像紅樓夢,藤花榭原板,耘香閣重梓)
聚和堂刊本(綉像紅樓夢,濟南聚和堂藏板)
同文堂刊本(曹雪芹原本,右文堂發兌,同文堂藏板)
緯文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緯文堂藏板)
翰選樓刊本(綉像紅樓夢,翰選樓藏板)
文元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文元堂藏板)
忠信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忠信堂藏板)
經綸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經綸堂藏板)
務本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務本堂藏板)
經元升記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經元升記梓)
登秀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登秀堂藏板)
連元閣刊本(曹雪芹原本,新增批點綉像紅樓夢,佛山連元閣藏板)
三元堂刊本(東觀閣梓行,三元堂藏板,新增批評綉像紅樓夢)
雙清仙館評本(洞庭王希廉雪香評)
妙復軒評本(張新之評)
聚珍堂評本(王希廉評)
翰苑樓評本(王希廉評)
芸居樓評本(王希廉評)
卧雲山館評本(張新之評)
同文書局評本(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大觀瑣錄評本(增評繪圖大觀瑣錄,王希廉、姚燮評)
增評補像全圖本(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誦芬閣評本(古越誦芬閣藏板,王希廉、姚燮評)
增評補圖本(王希廉、姚燮評)
上海書局石印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綉像全圖增批評本(王希廉、姚燮評)
桐蔭軒石印評本(王希廉、蝶薌仙史評)
求不負齋石印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廣百宋齋鉛印評本(王希廉、姚燮評)
阜記書局評本(王希廉、蝶薌仙史評)

民國部份

增評加批圖說本(王希廉、蝶薌仙史評)1914年上海石印本
增評加註全圖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1925年上海石印本
文明書局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1927年上海文明書局鉛印本
江東書局石印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鑄記書局評本(王希廉、姚燮評)
萬有文庫評本(1930年商務印書館鉛印)
許嘯天句讀本(1923年上海群學社鉛印本)
汪原放句讀本(1921年上海亞東圖書館鉛印本)
大達圖書本(1929年上海大達圖書供應社鉛印本)
廣益書局本(1934年上海廣益書局鉛印本)
新文化書社本(1929年上海新文化書社鉛印本)
通俗小說庫本(1937年上海中央書店鉛印本)
亞東初排本(1921年上海亞東圖書館鉛印本)
亞東重排本(1927年上海亞東圖書館鉛印本)
中華索隱本(1916年上海中華書局鉛印本)
世界書局本(1934年上海世界書局鉛印本)
開明書店潔本(1935年上海開明書店鉛印本)

傳世一十二種脂硯齋評石頭記鈔本之版本概況

詩曰
自執金矛又執戈 自相戕戮自張羅
茜紗公子情無限 脂硯先生恨幾多
是幻是真空歷遍 閑風閑月枉吟哦
情機轉得情天破 情不情兮奈我何

乾隆中(一七五四年頃),有小說曰石頭記者忽出於北京,歷十數年而盛行,然皆寫
本。時傳抄面世,即為脂硯齋之評本。惜乎書猶未就,雪芹曹先生為淚盡而逝。諸本
止八十回矣。藏書家抄錄傳閱,紙貴京都,幾三十年。沿傳既久,坊間繕本及諸家所
藏秘稿,繁簡歧出,前後錯見。比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乃有程偉元、高鶚之百
二十回刊印聚珍版問世,改題紅樓夢,字句亦時有不同,不明何人續撰。程本既出,
風靡天下,勢力影響,莫與之京。鈔本遽日漸湮埋,不為世人所曉。其後偽本壟斷,
幾至一百二十年,千億坊間本俱其化身,遂成定本。一時海內哄傳,士人爭讀,謂之
歷代小說中之無上上品,曰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
直至清季民元(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方有滬上狄平子石印戚本行顯於世。脂本始
得重見天日,此舉於紅學界中不啻石破天驚。迨民國十年(一九二一),胡適先生為亞
東圖書館之新式英文標點排印本(世稱亞東初排本即是)作序,題紅樓夢考證,為新紅
學濫觴,令學界震動。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俞平伯先生紅樓夢辯改定,顧頡剛先
生序之曰,胡俞二著標識著「舊紅學的打倒,新紅學的建立」雲雲,始有新舊紅學二
者之分辨。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甲戌本出,歸胡適。庚辰本隨之繼現。新紅學遂
憑藉此等新材料,藉助新方法,破中見立,頗有建樹,成就較之舊紅學不可以道里計。
紅樓夢之版本研究亦由是肇始。
自此以降,七十年來,世間倖存之脂硯齋評石頭記古舊鈔本相繼重現人間,迄今凡
一十二種,實如鳳毛麟角,彌足珍貴。脂本留存未經旁人改動之曹雪芹原文面貌,可
供校讎,更兼有脂硯齋(或曰雪芹乃其親侄)等人評批三千餘條,散見諸本,間或透露
作者身世,或指示寫作意圖,或論及八十回後佚稿及作者修改刪卻的情節,其文藝批
評自身亦獨具隻眼,頗是精到,歷來為方家所重。是為天下紅迷不可不讀,不可不知。
然各鈔本版本不一,互有出入;歷經二百餘載,蠹禍難免,實無完璧。
公子閩人,性耽紅樓。今受業西郊燕園,得傍規模居國內第三的北大圖書館,古籍
庋藏只讓北圖,與上圖比肩。館藏脂系中最為重要的庚辰本,並有名藏書家馮隅卿先
生所遺之九部古版紅樓夢,內有大陸僅存的三部程甲本之一,九部程乙本之一,以及
最早的雕版刻本東觀閣本一部。時值大四,公子功課驟弛,更喜都門連降大雪。夫天
下至樂,莫若雪夜擁被讀紅。公子心血來潮,入庫翻書,搜羅脂本點滴資料,並細加
梳理,述其大要,開列於下,蓋「以公同好」 耳。
註:文首之題紅樓夢七律止見於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評。

目 次

脂評石頭記八種:

壹 甲戌本;貳 己卯本;三 庚辰本;肆 列藏本;
伍 戚 本;陸 戚寧本;柒 蒙府本;捌 靖 本;

脂評紅樓夢四種:

玖 甲辰本;拾 夢稿本;壹拾壹 己酉本;壹拾貳 鄭藏本。

說 明

脂硯齋評本石頭記系統的傳世寫本依據底本年代,所存原文與脂評情況及後人竄改
多寡,大致可劃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較為正規,為最早期的脂本。多題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保存著最近於曹
雪芹原文的正文文字和大量較可信的脂評。研究價值最高。如上之壹至三,可包括夢
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餘回未改前的原文。對列藏本的版本價值有較大爭議,但公認
不如前三種。

第二類:經加工過。批語全無署名。多題為石頭記。出現了許多早期脂本所無的批
語,不能確認是否脂評。價值稍遜。如上之伍至捌,且此四種為同一祖本,屬戚本系
統(或稱立松軒本系統) 。

第三類:經增刪竄改。大都以紅樓夢為題。以脂本為根據,大量刪改原文或刪棄脂
評。如上之玖,壹拾壹,壹拾貳,以及夢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餘回改後的面貌。

甲戌本第一

又稱脂殘本,脂銓本。
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見於各冊首回首頁首行。
因第一回第八頁楔子正文中 「出則既名,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句上,比他本多出
「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一十五字,指明所據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
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
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第四回回末缺下半葉,
第十三回上半葉缺左下角。四回一冊,共四冊。每半葉十二行,行十八字。

一、此本祖本可能是脂硯齋的編輯本。理由是每頁版心下部都有脂硯齋的署名,有
些地方虛以待補,如若干回的回前詩,僅有「詩曰」空懸。林黛玉眉目描寫尚未成文,
其下半句以朱筆空圍。底本無拼湊現象,正文很少修改,有部份批語系從另本移錄。

一、此本第一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側硃批,墨抄總評也有作於丁亥者,說明抄錄
時間在乾隆二十三年丁亥(一七六七)之後。

一、第一回第一頁第一行頂格題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二行 「凡例」二字,
第三行起凡例五則,末題詩一首。陳毓羆認為這一段是脂批,正文當從 「列位看官」
起。其中第一至四則及題詩,共四百一十四字,為此本獨有。第五則「此書開卷第一
回也,作者自雲。。。」,後來本子僅存此段作為引言,與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開
始。凡例之末詩前橫書「詩曰」二字,脂系鈔本題詩多這種格式,下七律一首:「浮
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謾言紅袖啼痕
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膾炙人口

一、第一回第四頁下第一行 「豐神迥異」 句下至第五頁上末行 「大展幻術,將」
句之間,較他本多出一段文字,恰好兩頁,四百餘字。

一、此本有眉批、側批、雙行批、回前回後批多種,無署名及日期。其中朱墨抄錄
雙行批是此本一大特色。有九回無批。此本獨出的批語都在第六、第八回。

一、所存各回脂批遠多於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語為他本所無。如第一回「滿
紙荒唐言」 詩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
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
這條批語是持曹雪芹卒於壬午年(一七六三)論者的首要依據。

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本不避康熙帝的 「玄」 字諱。

一、書中有劉銓福幾條跋,又有其友濮文暹、濮文昶兄弟跋。胡適、俞平伯、周汝
昌在其上亦有批跋。

一、紙黃脆,已經一次裝裱。第十三回首頁缺去小半形,襯紙與原書接縫處,鈐有
「劉銓福子重印」章。

甲戌本原為清朝大興劉位坦得之於京中打鼓擔中,傳其子劉銓福。內有劉銓福在同
治二年(一八六三)、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所作的跋,極有見地。另有劉銓福的友人綿州
孫桐生批語三十餘條,署「左綿痴道人」。之後流傳不詳,一九二七年夏此本出現於
上海,為剛剛歸國的胡適先生重價購得,是為首次發現的傳抄殘本。胡適根據上述第
一回中文字稱此本為甲戌本,開以干支年份定名紅樓夢各鈔本之先河,並且認為甲戌
本「為世間最古又最可寶貴的紅樓夢寫本」,所以適之先生視此本為平生秘本,向不
輕易示人。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胡適南下,臨行匆忙,一生藏書俱皆拋下(由北大
圖書館收得),只隨身帶走了這一十六回的甲戌本和他另藏的一部程乙本。一九六二年
胡適去世後,將此本寄藏於美國Cornell大學圖書館。

一九六一年五月,胡適始決定由台北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央印製廠影印行世,止五
百部。為朱墨兩色套版印刷,附胡適的影印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緣起及跋。次
年六月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朱墨套印出版,兩種:甲。線裝一函兩冊,保留胡適的序
和跋;乙。依原大四冊,去盡胡適手跡,附有俞平伯先生的後記及紅樓夢年表,大陸
發行。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據六二年版重印,刪去後記,線裝四冊;一
九七五年五月出平裝一冊。一九八五年九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據台灣商務版。

己卯本第二

又稱脂怡本,脂館本。
題石頭記,見於封面。每回卷端題有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 字樣。
第二冊總目書名下注雲 「脂硯齋凡四閱評過」 ,第三冊總目書名下復注雲 「己卯
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是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
存四十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其中第一冊總目缺,
第一回開始缺三頁半,十回末缺一頁半,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頁。十回一冊,共
四冊,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五或三十字不等。

一、此本第三十四回末題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終」,為脂本石頭記第一個出現
「紅樓夢」標名的本子。如果不是後世藏書家所加,則說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過
「紅樓夢」 為書名。

一、第十七、十八回尚未分開,共用一個回目,第十九回無回目,第六十四及六十
七回原缺,此與庚辰本同。此本中六十四及六十七兩回系據另一種鈔本抄配,文字與
程高本系統相同,見第六十七回末注雲「石頭記第六十七回終。按乾隆年間鈔本武裕
庵補抄」。

一、此本無復雜的眉批側批,面貌乾凈。批語絕大多數在正文內雙行書寫,計七百
一十七條,除多一條單字批外,與庚辰本全同。只有十二處寫在正文右側。這些側批
為別本所無,見於第六回和第十回。

一、此本正文始自 「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陶洙抄補了前三頁半。正
文避國諱 「玄」 和「[礻真ZHEN音]」,避兩代怡親王胤祥和弘曉的名諱 「祥」 和
「曉」。據此判定為清代怡親王弘曉府中的原鈔本。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無批語,為白文本。

一、此本中夾有六張箋條,補此書批註不足。第一張為第一回正文 「昌明隆盛之
邦」 批註「伏長安大都」 ;第二張為第四回 「護官符小注」;第三張為第五回題詩
一首;第四張為第六回題詩一首;第五張為第二回前指示將總批低兩格抄;第六張為
第十九回一條批註,連所屬正文,另紙記在回前。

一、此本曾由陶洙於丁亥年(一九四七)、己丑年(一九四九)據甲戌本和庚辰本份別用
朱藍二筆校過,有校記二則。

一、此本訛奪字很少。公認與庚辰本淵源極深,文字有多於庚辰本的地方,語意較
庚辰本確切。尤其以前五迴文字差異較大。底本可能早於庚辰本,為庚辰本同祖之本。

一、所用乾隆竹紙,薄而稍粗,有羅紋,土黃色,顏色深暗。周邊褐色,多磨損。
夾條比書紙黃暗。朱筆校補文字新舊之分明顯,紅者時深,紫者時淺。夾條批語硃色
頗鮮。

己卯本當為清怡親王弘曉府中原鈔本。怡府是有清一代名聞海內的藏書大家,世代
相傳百餘年。宋元精刻,疊床盈架,且多完帙孤品。弘曉之父怡親王胤祥為康熙第十
三子,曹家與之關系非淺,故所據底本可能就出自曹家。此本約於二十年代末三十年
代初為名藏書家董康所得,董在抗戰中當了漢奸,抗戰勝利後瘐死獄中。此本歸其友
陶洙所有。後來陶洙將書讓與北京圖書館。

已卯本殘卷

一九五九年冬出現在北京琉璃廠中國書店,由中國歷史博物館購得。現藏於此館。
存三個整回又兩個半回。即第五十五後半回、五十六回、五十七回、五十八回以及
五十九回前半回。共餘五十二頁,裝訂為一冊,行款格式同己卯本,且和己卯本一樣,
避「祥」字和 「曉」 字諱。據此判定此當為已卯本的失散部份。然此本一體墨色,並
無硃批。
該殘卷僅有夾批三十條,與庚辰本這部份內容的批語類型和條數一致,其中十一條
小有出入。

一九八零年五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線裝五冊,計四十一又兩個半回,
首有馮其庸序及凡例。

庚辰本第三

又稱脂京本。
題石頭記,見於封面。各冊卷首標明 「脂硯齋凡四閱評過」 。每回卷端題有 「脂
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字樣。
第五至八冊封面書名下注雲 「庚辰秋月定本」 或 「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
庚辰年,是乾隆廿五年(一七六零)。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底本原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兩回。十回一冊,共八
冊,每半葉十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底本年代相當早,應該是曹雪芹生前最後的一個本子。保存曹雪芹原文及
脂硯齋批語最多,脂批中署年月名號的幾乎都存在於此本。面貌最為完整,文字比較
可信。

一、此本第十七與十八回尚未分開,共用一個回目,第十九回無回目,第六十四及
六十七回原缺,此同己卯本。另,此本無第八十回回目。回目雙行並列,唯此本與鄭
藏本如此,諸本皆是單行直書。

一、此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謎後缺文,並記曰 「此後破失,俟再補。」 另頁寫明
「暫記寶釵制謎雲:朝罷誰攜兩袖香。。。」「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丁亥夏,
畸笏叟」等文字。後人續補了寶玉及寶釵兩首謎詩,就將此謎錯改屬了黛玉。第七十
五回缺中秋詩,回前單頁記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
芹。」 第十九回 「小書房名」下空五字,「想那裡自然」 下空大半行。這些殘缺可
用以鑒定他本後人補綴之處。

一、第六十八回脫去約六百餘字,估計失去一頁。

一、此本有眉批、側批、雙行夾批及回前回後批多種。批語之多為各本之最,總計
兩千餘條,包括了己卯本雙行夾批的全部(除一條單字批外)。其中有一批非常重要的
批語,如第二十回朱筆眉批「茜雪至 『獄神廟』 方呈正文。襲人正文目曰:『花襲人
有始有終。』 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 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
嘆嘆! 丁亥夏 畸笏叟」。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除偶將回前總評與正文抄在一處外,都無批語,為白文本。
朱筆批語全集中在第十二回到第二十八回。

一、此本抄手不止一人,水平參差不齊。最後一冊質量尤差,訛文脫字,觸目皆是。
在後世流傳中,曾經讀者旁改過,多屬於臆改。後人加批的,有署鑒堂、綺園、玉藍
坡。

一、紙色黃,周邊褐色。批語硃色與燕大圖書館章色幾同。已經 「金鑲玉」 法精心裝裱。

庚辰本原出北城旗人家中,徐星署一九三三年初於北京東城隆福寺地攤以八銀幣購
得,格外珍視。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經鄭振鐸先生介紹,燕京大學圖書館折價黃金
二兩購自徐氏後人之手,與原藏之明弘治岳氏奇妙全像西廂記(此書最古刻本)及百回
鈔本綠野仙蹤(刻本皆八十回)並稱燕大館藏「三寶」 。一九五二年北大燕大合流之後,
始入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一九五五年,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朱墨兩色套版影印出版,是首次影印行世的早期
脂本,所缺二回據己卯本補入。十月出精裝二冊,十二月出線裝八冊。一九七四年人
民文學出版社重印,換用蒙府本文字補入。二月,出尺寸依原大的線裝本八冊;十月,
出大三十二開本四冊。

列藏本第四

又稱脂亞本。
題石頭記,見於各回回前所題,無書前題頁。
因藏於原蘇聯亞洲人民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故名列藏本。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五、第六回。第五十回未完止於黛玉謎,缺半
頁。第七十五回末至「要知端的」 下脫半頁。共三十五冊。每半葉八行,行十六、二
十、二十四字不等。

一、此本另有一些回(第十回的回首,第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回末)則題作紅樓
夢,可見當時此名既已通用。

一、第十七與十八回共用一個回目,但兩迴文字已經分開,中有 「再聽下回分
解」一句。第二十二回缺文,止於惜春謎。第七十九回和八十回未分開,只有一個回目。

一、此本有六十四及六十七兩回。其中六十四回回目之後,正文之前有一首五言題
詩,為別本所無,回末有一聯對句,是早期鈔本的形像;又推究題詩的內容,此回應
是曹雪芹手筆。六十七回近甲辰、戚本一系。

一、此本共計批語三百餘條。有眉批一百一十一條,側批八十三條,與其他脂本完
全不同。疑多為後人所批。在前四回集中了五分之三。另有雙行夾批八十八條,幾乎
全部與庚辰本相同,其中第十九回佔了四十二條。

一、此本另有一種特殊批語是接著正文寫的,字體也相同,在起訖處加方括弧,並
於開頭右側空行小字寫有「注」字。出現於第十六、六十三、七十五回。當是過錄時
誤將批語抄作正文,後校對時發現,加以標明。

一、為竹紙抄寫,紙薄而稍粗。淺黃色。有包角。經後人重新修補裝訂,殘留裝訂
線洞眼,且有裝錯順序處,反折清高宗御制詩第四、五集作為頁間襯紙。

列藏本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由隨第十一屆俄國傳教使團來華的大學生Pavel
Kurliandtsev傳入俄京,書首有其墨水簽名及兩個筆畫拙劣的漢字 「洪」字,當是他的
中文姓氏。原存外交部圖書館,一九六二年蘇聯漢學家B。L。Riftin(漢名李福清)於
蘇聯亞洲人民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收藏中重新發現此本,一九六四年撰文介紹,始為
人所知。現藏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圖書館。

一九八六年四月,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會同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
格勒分所編定,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精裝六冊。次年一月出線裝本,二函二十冊。
首有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序,次李福清、孟列夫二人文列寧格勒藏抄本石頭
記的發現及其意義。

戚本第五

又稱有正本,上石本,戚序本,脂戚本。
題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見於封面。中縫則題曰 「石頭記」 。
因卷首有戚蓼生所作石頭記序,故世稱戚本。此本為石印本,由上海有正書局印行
過三次。 「大字本」清末宣統三年辛亥(一九一一)石印前四十回,民國元年壬子(一九
一二)石印後四十回。民國九年(一九二零)用「大字本」 剪貼縮印了一種 「小字本」
,於是有大小字本之分。 「小字本」又於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再版。存八十回,全。
「大字本」 四回一冊,共二十冊,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縮印
「小字本」 為十二冊,每半葉十五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抄寫工整,石印精美,清楚有條,是脂本系統中面貌頗為精良的流傳本。
抄手雖楷書整齊,但語文水平不高,文中時時可見錯訛字。

一、六十四、六十七兩回,十九、八十兩回回目,二十二回末等缺文都已補齊,十
七、十八兩回已分開。凡此種種,以下諸本大同小異。此本除第七十八回 「芙蓉誄」
後缺回末收尾一小段外,無殘短。如正文文字比之程高本所改,大都同於脂本原文;
比之其他脂本,又有個別細碎異文。第十七與十八回分回之處不同於今本。

一、此本有句下夾批、回前回後批的形式。回前回後批俱已補齊。批語較多,幾乎
都在前四十回。不少為獨有,有一定的價值,如第四回前的「請君著眼護官符,把筆
悲傷說世途。作者淚痕同我淚,燕山仍舊竇公無。」一詩,但已不好判斷是否脂批。

一、此本眉批前四十回為狄葆賢所加, 「小字本」後四十回中也有眉批,為狄葆
賢徵求他人所加。價值不高。

一、此本底本付印前經整理,有改動失真之處,描改過個別字跡。批語有不少移位
,如將原文眉批和側批俱改成雙行夾批或回前回後批,並都刪去原署的年月名號。

戚本為乾隆年間德清戚蓼生收藏並序。桐城張開模藏有過錄本,光緒年間為俞明
震所得。上海有正書局老闆狄葆賢(平子)據以攝影付諸石印。魯迅先生一九二零年創
撰中國小說史略時第一個予以重視。在第二十四篇論述紅樓夢專章清之人情小說中,
所引紅樓夢原文全用戚本。這是當時他能見到的唯一的脂本。戚本是最早傳印的八十
回脂本,突破了延續一百二十年的程高本壟斷的局面,首次將一個真的(或接近於真的
)曹雪芹原文的紅樓夢行顯於世,意義非同尋常。

原本黃綾裝面,存上海時報社。曾傳聞已於一九二一年毀於火。一九七五年冬,上
海古籍書店整理舊庫,意外發現迷失多年的底本前四十回半部。白色連史紙抄寫,有
蛀蝕。版框界格系木版水印,版心書名手寫。烏絲欄,版框高十八點八厘米,寬十一
點六厘米。序文和目錄是淺色絲欄,微黃略帶青,近於隱格。字體為乾嘉時期流行的
館閣體,有硃色圈句,色陳暗略紫。無書名頁。據鑒定,約在乾隆後期至嘉慶年間抄
成。現藏於上海圖書館。稱戚滬本。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據 「戚大字本」影印出版,線裝二十冊;一
九七五年六月出平裝八冊。一九八零年五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全五冊。

戚寧本第六

又稱南圖本,脂寧本。
題石頭記,見每頁中縫。
今藏於南京圖書館,卷首有戚蓼生之石頭記序,故稱戚寧本。
存八十回,全。四回一冊,共二十冊,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
行款格式與戚本全同。但無格欄。

一、此本抄寫字跡,有的較工整,有的很幼稚。文字幾乎與戚本全同,凡有正付印
改過的地方,此本保存原貌。

一、據高一涵分析,此本約在咸同年間抄成。

一、今存書上有標簽 「澤存書庫藏書 子部 小說家類 平話之屬 清曹雪芹撰 石頭記
八十回 二十冊 抄本」。

一、鈔本所用毛太紙,黃軟。幾一色,不暗。蛀痕有無及大小不一。

戚寧本有謂在一九三零年前後曾屬崑山於氏,後歸偽內務部長陳群 「澤存書庫」。
日本投降之後,陳群畏罪服毒自殺。

㈥ 紅樓夢電影版高清下載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61178

㈦ 紅樓夢的電影

「電影《紅樓夢》的拍攝工作從今天開始正式進入籌備啟動。」昨(4月10日)晚,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隨著導演胡玫親口宣布,曾放棄新版電視劇《紅樓夢》拍攝的她將再拾導筒,執導電影《紅樓夢》,影片投資達一億,預計於今年10月開拍。不過,先有85年越劇版《紅樓夢》,後有87年電視劇版《紅樓夢》,胡玫昨日也坦白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做好被罵的准備。

至於該劇演員,目前還在選擇階段,除了昨日出席發布會的陳建斌、蔣勤勤夫婦表示願意「隨時候命」外,胡玫也已看中了三個初出茅廬的小女孩。而與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同病相憐的是,「寶玉」仍然「難產」。

劇情: 2小時絕對尊重原著

啟動儀式雖然聲勢浩大,但據記者了解,這部由胡玫親自執導,並由她自己新成立的公司製作的新版電影《紅樓夢》尚處於初期籌備階段,除了劇本已經出爐外,其他萬事皆未具備,無論是拍攝的搭景工作,還是演員的陣容都懸而未決。

胡玫在昨日的啟動儀式上說:「到今天為止,我的電影《紅樓夢》的拍攝工作已經准備了兩年多時間。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優秀的現代文學劇作,但我們的電影時長只不過不到兩個小時,它所涵蓋的故事內容及情節已經經過了我們反復的推敲。」記者昨日在發布會結束後采訪了胡玫的「代言人」何東,他表示,雖然20多年以來,大家對這部經典名著的電影及電視劇改編從未間斷,但這次胡玫投拍電影《紅樓夢》,是首次以完全符合曹雪芹原著的精神、場景、劇情三者高度統一的復古形式重新演繹,從情節上絕對尊重原著,而影片的故事也會繼續以寶黛釵的愛情故事為主線。

胡玫昨天也坦言,雖然能有機會在世人面前展示這樣一個濃縮精華的電影版《紅樓夢》而感到十分激動,但更多的是壓力:「我知道中國的觀眾還是不能改變先入為主的觀念,畢竟87版《紅樓夢》這么成功,我已經做好挨罵的准備了。」

據何東透露,電影《紅樓夢》的劇本經過前後六次修改,目前終於已經完成,但除此之外其他如服裝等環節都還在籌備階段。

選景: 懷柔基地再現「紅樓」

胡玫昨日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劇本已經弄好了,希望『紅樓古都文化園』能夠盡早地順利建成,使我們的《紅樓夢》能夠盡早投入正式拍攝。」胡玫導演所說的「紅樓古都文化園」就是電影《紅樓夢》此次選擇的取景地。據透露,胡玫最初選擇在黃山基地拍攝,但北京懷柔區卻大力爭取,提出願意為了這部電影《紅樓夢》制景,專門為該片的拍攝「效命」。於是胡玫便決定將電影《紅樓夢》的拍攝地全線北移,最終敲定將全部戲份都集中在北京市懷柔區拍攝。

何東透露,該拍攝基地落戶於自然景觀非常優美的雁棲鎮雁棲湖半島西岸,由北影高級美工師組耗時兩年之久的時間擔綱設計,建設完成的超大型榮寧王府、主街及大觀園實景沙盤等,真實地再現了紅樓夢原著的景觀,何東毫不避嫌地說:「新版《紅樓夢》無論規模或影響都將大大超出舊版,為熱愛《紅樓夢》的全球華人觀眾獻上一份藝術盛宴。」

據透露,該劇投資達一億,將與今年10月開拍,胡玫希望電影完成後能沖擊「奧斯卡」。

【演員陣容】 陳建斌:演瓦演草都行

昨晚,陳建斌和蔣勤勤夫婦也參加了啟動儀式。蔣勤勤表示:「導演是一個非常有鑒賞力的人,她選演員是非常准確和到位的,我相信導演會有一個非常好的組合,會創造出更大的一個奇跡給我們,也希望我們心中美輪美奐的夢更加圓滿,盡善盡美。」陳建斌表態說,「導演拍《紅樓夢》,讓我演賈寶玉我就演賈寶玉,讓我演林黛玉我就演林黛玉,如果我都演不了,就算是演一根草、一片瓦、一個走過去的群眾,我都願意,我隨時聽候導演的調遣。」何東向記者透露,除了陳建斌夫婦外,胡玫導演也已看中了三個初出茅廬的小女孩,確定這三個新人會「挑梁」主角。「三個都是新人,沒有什麼表演經驗,但胡導認為新人比較好塑造。」而與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同病相憐的是,「寶玉」仍然「難產」。(人民網/上海青年報)

㈧ 1987版紅樓夢 【日本二區版 】到底是不是完整版本

應該是吧,因為現在的87版都沒有秦鍾的,據說1987版的電視劇中秦鍾是一位女演員反串的。

㈨ 紅樓夢電影

《紅樓夢》作為一部經典巨著,中國電影自誕生以後,多次把它搬上了影幕:

《紅樓夢》最早上銀幕,始於我國電影業剛剛起步的二十年代。1924年秋,民新影片公司將梅蘭芳演出的五齣戲,拍攝剪輯成一部兩本長的戲曲短片,其中就有《黛玉葬花》。此片是借了北京東四九條一所原屬清朝貴族謨貝子的府第拍攝的,房主人的身份和建築的格局、園林的布置,都與曹雪芹筆下描寫的大觀園的氣派差不多,時代氣息較接近。《黛玉葬花》放映的時間很短,就是梅蘭芳本人也沒有看到,生前曾一直引為遺憾。

1、1927年,電影《紅樓夢》上海復旦影片公司,編導任彭年、俞伯岩,主演著名喜劇明星周空空和陸劍芬易半喬易蔭嶠文逸民。

1927年,上海復旦影片公司第一次較完整地將《紅樓夢》的主要情節演繹成電影故事。任彭年編導。影片長達二十本,分上、下集,以劉姥姥一角貫穿始終,扮演劉姥姥的是著名喜劇明星周空空。為了招徠觀眾,影片公司竟別出心裁的讓大觀園中的人物一律穿上時裝。林黛玉足蹬高跟鞋,辮扎白綢結,不倫不類,非今非古。故在當時及以後都曾受到嚴厲指斥,而影片主創人員卻認為:《紅樓夢》一書「始終並未示明年代」,穿時裝是可以允許的。他們並特地在廣告上申明:「本片是近代裝,非老戲式之古裝。」

2、1927年,電影《紅樓夢》上海孔雀影片公司,編導程樹仁,主演夏佩珍、殷明珠、嚴月嫻、周晚成周空空。

1927年,上海孔雀影片公司也將《紅樓夢》搬上了銀幕,由程樹仁編導,夏佩珍、殷明珠、嚴月嫻主演。並針鋒相對地刊出廣告:「本片乃古裝香艷巨片,非時裝可比。」這兩部影片都產生過一定影響,數年以後還分別復映過。

3、1936年,有聲故事片《黛玉葬花》上海大華影業公司,主演李雪芳,高飛風、馮俠魂。

4、1939年,《王熙鳳大鬧寧國府》新華影業公司,導演岳楓,主演顧蘭君、梅熹、白虹。

資料:電影背景資料、顧蘭君個人介紹

5、1944年,電影《紅樓夢》上海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導演卜萬倉,演員:林黛玉:周璇;賈寶玉:袁美雲;薛寶釵:王丹鳳;王熙鳳:白虹。

40年代電影《紅樓夢》袁美雲飾賈寶玉,周璇飾林黛玉,王丹鳳飾薛寶釵影片以寶黛的愛情為主線,並沒有全景性地展示《紅樓夢》。1944年,上海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攝制出品的故事片《紅樓夢》,稱得上是解放前眾多紅樓影片中的佼佼者。

該片由大名鼎鼎的卜萬倉執導,演員陣容尤為壯觀,幾乎集中了上海灘當時的所有大紅星。這些明星以往拍的大多是時裝片,

然而演起古裝戲來卻毫不遜色,將劇中人物演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特別是袁美雲扮演的賈寶玉,堪稱「玉樹臨風佳公子,面如脂粉一後生」,著實令人難忘!

花絮一:當時還有兩位導演的太太加盟演出----卜萬倉夫人鄭玉如(扮晴雯)和李翰祥夫人張翠英(扮金釧)。

花絮二:影片里的插曲《葬花詞》和《悲秋》由周璇演唱。這部《紅樓夢》也是第一部東渡扶桑,被介紹到日本去的中國電影。

與此同時,周璇的歌也通過日本歌手李香蘭,被廣泛傳播到東瀛,影響深遠,甚至惠及到歌壇上的後來者鄧麗君。

林黛玉:周璇

賈寶玉:袁美雲

薛寶釵:王丹鳳

王熙鳳:白虹

林黛玉:周璇

周璇演林黛玉,是最理想的角色。她出身貧困,父母雙亡,童年是在苦水裡度過的;長大以後,自己又經歷了愛情悲劇,所以常自稱為「林黛玉第二」。她在飾演林黛玉時,濃妝淡抹,把自己打扮得雍容華貴,楚楚動人;但卸裝後,卻總是第一件陰丹士林布旗袍,不施脂粉,朴實無華。

賈寶玉:袁美雲

1932年入天一影片公司,在有聲紀錄片《游藝大會》中演出京劇片段;同年因主演《小女伶》而嶄露頭角。1933年後在藝華影業公司主演《中國海的怒潮》、《逃亡》、《化身姑娘》等影片。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等影片公司,主演《少奶奶的扇子》、《家》等影片,並在《紅樓夢》中反串賈寶玉。1946年赴香港,先後在大中華、永華、良友等影片公司主演《慾望》、《國魂》、《蒙難夫人》等影片。 1948年因病息影,協助丈夫王引獨立製片。

薛寶釵:玉丹鳳

玉丹鳳原名王玉鳳,在上海愛國中學讀書時,就非常喜歡觀看周璇、袁美雲等名星的影片。有一次,她為好奇心所驅使,跟人到合眾影片公司去看拍電影,不料被導演朱石麟發現,從而踏進了電影界。她演《紅樓夢》時,年僅17歲,與薛寶釵年紀相仿。她在影壇上已初露頭角,至此更是紅透了半邊天。

㈩ 日本版的"紅樓夢"----<源氏物語>故事梗概

故事開始於桐壺帝在位的時候。出身低微的更衣,獨得桐壺帝的寵愛。後此更衣生下一位皇子,其他嬪妃,尤其是弘徽殿女御也愈加忌恨。更衣不堪凌辱折磨,生子不到3年,便悒鬱而亡。小皇子沒有強大的外戚做靠山,很難在宮中立足。桐壺帝不得已將其降為臣籍,賜姓源氏。源氏不僅貌美驚人,而且才華橫溢。12歲行冠禮之後,娶當權的左大臣之女葵姬為妻,但葵姬不遂源氏的意。於是源氏追求桐壺帝續娶的女御藤壺,據說女御酷肖源氏生母。不久,兩人發生亂倫關系,生下一子,後來即位稱冷泉帝。源氏到處偷香竊玉,強行佔有了伊豫介的後妻空蟬 ,還向比他大7歲的嬸母六條妃子求歡,並同時輾轉在花散里、末摘花等眾女子之間。當他劫持一位不明身份的弱女子夕顏(其實卻是葵姬之兄頭中將的情人)去荒屋幽會時,這女子不幸暴亡,源氏為此大病一場,病癒進香時遇到一個女孩,她酷似自己日思夜想而不得相見的藤壺,得知她是藤壺女御的侄女,名叫紫姬,就趁紫姬熟睡把她帶回家中,收為養女,朝夕相伴,以寄託對藤壺的思慕。幾年後紫姬出落得亭亭玉立,高貴優雅,才藝超眾,十分可人。源氏便把她據為己有。葵姬生下夕霧小公子時,因六條妃子生魂附體而過世,之後紫姬被扶為正夫人。
桐壺帝退位以後,右大臣弘徽殿女御的兒子登上皇位(朱雀帝),源氏及岳父左大臣一派從此失勢。恰巧源氏與右大臣女兒朧月夜偷情之事敗露,源氏自覺噩運臨頭,便遠離京城,到荒涼少人的須磨、明石隱居。為排遣寂寞,與明石道人的女兒明石姬結合,後生一女,被選入宮中做了皇後。由於天降異兆,朱雀帝又重病在身,朝政不穩。源氏奉召回京輔佐朝廷。不久,朱雀帝讓位給冷泉帝。源氏升任太政大臣 ,源氏及左大臣一門恢復了往日的繁華氣派。源氏建造了集四季景物為一體、蔚為壯觀的六條院寓所,將昔日戀人統統接到院里來住。源氏近40歲時,將朱雀帝之女三公主納為正妻,紫姬終因心力交瘁,病卧在床。早已覬覦三公主美貌的頭中將之柏木趁源氏探病的機會,與三公主幽會,被源氏發現。柏木懼悔交加,一病不起,英年夭折。三公主生下容貌與柏木毫無二致的私生子薰後,落發為尼。源氏深感自己和藤壺亂倫之罪的報應臨頭,心如死灰。恰巧紫姬不久又逝,源氏失去了精神支柱,了斷塵緣,隱遁出家。幾年後死去。
源氏之子夕霧為人方正嚴謹,並不像父親一般處處留情。源氏刻意不讓夕霧仕途太順利,意圖培養。夕霧從小與表姐雲居雁青梅竹馬,兩情相悅,但雲居雁之父葵姬之兄嫌棄夕霧官位不高,又一心想送女兒入宮,因此不答應夕霧求婚。夕霧思慕雲居雁不得,恰逢唯光大夫家送入宮中作舞姬的女兒藤典侍酷肖雲居雁,因而與她私通,後成為夕霧側室。後來夕霧終於和雲居雁結為連理,生育許多子女。柏木過世後,與之生前交好的夕霧前往安慰其夫人時,愛上了柏木遺孀落葉公主。落葉公主自感命運凄涼,一直不肯接受夕霧的求愛,最後夕霧在侍女們的幫助下才得遂心願。源氏過世之後夕霧任太政大臣,位高權重。
源氏之子薰生性嚴謹。20歲來到宇治山莊愛上了莊主八親王的大女公子,不料遭到拒絕。大女公子病故後,他尋回外貌酷肖大女公子的八親王的私生女浮舟,填補心靈的空白。可是 匂皇子深夜闖入浮舟卧房,假冒薰的聲音,佔有了浮舟。當浮舟意識到自己一身事二主後,毅然跳水自盡,被人救起後削發出家。盡管薰一往情深,多次捎信,以求一見,但終未了此心願。
書中登場人物:
桐壺帝:源氏的父皇
桐壺更衣:源氏的母親
藤壺中宮:先帝的皇女,桐壺帝的中宮,長得和桐壺更衣相像。
冷泉帝:名義上是桐壺帝的皇子,實際上是源氏與藤壺中宮密通所生之子。
王命婦:藤壺中宮親信的侍女。
兵部卿宮:藤壺中宮之兄,紫之上之父。
葵之上:源氏的正室夫人,在生下夕霧後就過世了。
夕霧:源氏與葵之上之子。
左大臣:葵之上之父。
大宮:桐壺帝的姊妹,左大臣的正室夫人,是葵之上與頭中將的母親。
頭中將:左大臣與大宮之子,葵之上之兄,後來官至內大臣。
紫之上:也叫做若紫。葵之上過世後,在實質上是源氏的正室,後來在六條院里是春之町的女主人。
北山尼君:紫之上的祖母。
北山僧都:北山尼君的哥哥。
少納言:紫之上的乳母。
明石之君:源氏的側室,兩人之間生下明石中宮,是六條院冬之町的女主人。
明石入道:明石之方的父親,是桐壺更衣的表兄弟。
明石尼君:明石之方的母親,入道過世後出家為尼。
明石中宮:光源氏與明石之方的女兒,也是紫之上的養女、匂宮的母親。
今上皇帝:冷泉帝的皇太子、朱雀院的皇子,以明石中宮為皇後。
女三宮:朱雀院的皇女,光源氏第二任正室,薰之母。
朱雀帝:桐壺帝第一皇子,光源氏之兄,讓位給冷泉帝以後被稱為朱雀院。
花散里:六條院夏之町的女主人,是夕霧與玉鬘的養母
麗景殿女御:花散里之姊,是桐壺帝後宮的妃子。
光源氏的兄弟朱雀帝:桐壺帝第一皇子、光源氏之兄。母親是弘徽殿女御。
螢兵部卿宮:桐壺帝皇子,光源氏之弟,和藤壺之兄兵部卿宮不是同一個人。曾經暗戀源氏的養女玉鬘。
八之宮:桐壺帝第八皇子,曾經被捲入在冷泉帝東宮時代的廢太子陰謀中而隱居,後來在宇治十帖的部份登場。
光源氏身邊的女性:
空蟬:伊予介的續弦妻子。
軒端荻:空蟬的繼女。
夕顏:也是頭中將的愛人,是玉鬘的母親。
末摘花:常陸宮的公主。
源典侍:仕奉桐壺帝的年長女官,另有情人修理大夫。
朧月夜:右大臣的第六個女兒,是弘徽殿女御之妹,後來成為朱雀帝的尚侍。
槿齋院:桃園式部卿宮之女,和源氏之間沒有肉體關系。
六條御息所:前任皇太子之妃。
秋好中宮:六條御息所之女,後來成為源氏的養女,做冷泉帝的中宮是六條院秋之町的女主人。
其他:
藤原惟光:光源氏乳母之子。
源良清:光源氏的家臣,少納言。
光源氏的晚輩
頭中將(內大臣)的子女
柏木:頭中將(內大臣)的長子。
玉鬘:夕顏與頭中將(內大臣)之女,光源氏的養女。
弘徽殿女御:頭中將(內大臣)之女,與朱雀帝之母並非同一個人,是冷泉帝的後宮妃子。
近江之君:頭中將(內大臣)之女。
雲居雁:頭中將(內大臣)之女,夕霧的正室夫人。
紅梅:頭中將(內大臣)之子,柏木之弟。
其他:
藤典侍:光源氏乳兄弟惟光之女,夕霧的側室。
王女御:兵部卿宮之女,是冷泉帝的後宮妃子,也是紫之上的異母姊妹。
髭黒大將:今帝的舅舅,披香殿女御之兄,迎娶玉鬘做正室夫人。
髭黒的元配:兵部卿宮之女,紫之上的異母姊。
真木柱:髭黒之女,嫁給螢兵部卿宮,丈夫死後又改嫁紅梅大納言。
落葉之宮:朱雀院的女二宮,柏木的正室夫人。柏木死後,成為夕霧的第二夫人。
宇治十帖的人物:
薰之君:名義上是源氏之子,實際上是柏木與女三宮之子。
匂宮:明石中宮之子,今帝的第三皇子。
大君:桐壺帝八之宮的長女。
中君:桐壺帝八之宮的次女,後來成為匂宮的側室。
浮舟:桐壺帝八之宮之私生女。
橫川僧都:救起投水自殺的浮舟並且幫助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