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校內網怎麼沒有這所學校
因為北達資源中學是北大附中承辦的民辦中學,所以校內只有北大附中,沒有這個學校。。。
B. 有誰知道北達資源中學的情況求教啊
原名北京大學二附中,後改為北達資源,去年中考成績在海淀的排名,已經超過了北大附中,成為海淀區第二。
C. 《誰的青春有我狂》作者資料誰有
吳子尤,(1990——2006.10.22),高大帥氣的子尤,很早就顯示了在文學上的天賦。他4歲聽故事,5歲學相聲,6歲看卓別林電影,8歲開始作文,9歲開始寫詩,曾獲「世紀杯」、「春蕾杯」徵文大獎。著有《誰的青春有我狂》。
吳子尤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北武穴。在西城區宏廟小學上完了三年級後,轉入了北大附小學習。2003年9月,13歲的子尤進入北京北達資源中學學習。班主任彭喜珍。這一年父親吳國盛和母親柳紅離婚,子尤跟母親過。
少年作家,北京北達資源中學學生。吳子尤8歲開始寫作,主要是小說、散文、現代詩、古體詩、雜文、話劇、小品、相聲等。曾是魯迅文學院少年作家班學員。
1996年,吳子尤進入宏廟小學學習,四年級轉入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學習,期間於2000年建立了「月亮文學社」,並表演、介紹了很多莎士比亞作品,還常常組織閱讀活動。他還和朋友們拍攝了幾部短片,其中有的作品被中國中央電視台大風車節目選用。
2002年,從小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北達資源中學讀初中。2004年3月24日,吳子尤感到身體不適,並檢查出患有縱隔惡性腫瘤,住進北京大學校醫院治療,接受過縱隔腫瘤和右肺上葉切除手術。手術、化療傷害了他的骨髓造血功能。
2005年7月10日,吳子尤給李敖寫去一封信。 2005年9月,李敖在神州文化之旅特意安排看望過吳子尤。 2005年9月21日,李敖在北京大學進行完演講後,前往北京大學醫院看望吳子尤,並贈送了他一本書。吳子尤回贈了自己寫的一本書《誰的青春有我狂》,贈語是:「你也曾青春似我,我也會快意如你。誰敢說雖千萬人吾往矣,誰又將兩億年握在手裡。」。
2005年11月,他被邀請參加了鳳凰衛視的魯豫有約節目。2006年9月,子尤病情惡化,血液各項指標全面下降。2006年10月22日凌晨2時50分,子尤在北京市復興醫院去世。子尤的朋友們在他的Blog上向所有關心子尤的人發布了這一消息。
D. 關於海淀區中小學生藝術競賽(升學啦)
1 NOIP2008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北京賽區)一等獎: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2 全國後勤管理先進單位:北大附中
3 全球優秀孔子學院:北大附中的孔子課堂
4 第28屆安捷倫杯北京市青少年創新大賽一等獎:北大附中
5 2008年北京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冠軍: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6 北京市高校定向越野邀請賽冠軍: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7 北京市第十一屆學生藝術節(合唱)一等獎:北大附中
8 北京市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北大附中。
9 北京市中學生棒球比賽第一名:北大附中棒球隊。
10 北京大學奧運工作先進集體:北大附中學生處。
11 海淀區第九屆中小學生電腦作品評選優秀組織獎:北大附中。
12 2008年北京學校奧林匹克文化節系列演出特殊貢獻獎:北大附中舞蹈團。
13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14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學生食堂先進單位: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15 2008年海淀區先進團委:北大附中團委
16 2008年陽光體育北京市中小學生健美操比賽暨全國萬人健美操大眾鍛煉標准選拔賽一等獎第一名:北大附中街舞社
17 2008年海淀區優秀社團:北大附中愛心社、北大附中根與芽社團
18 2008年北京大學安全保衛先進集體:北大附中
19 2008年中關村地區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北大附中
教師獲獎
1 戴穎的論文《體驗式學習方式中「模擬情景」的應用》獲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高中)2008年優秀論文二等獎。
2 戴穎的《嘗試科學投資理財》教學設計在「2008年北京市基礎教育優秀課堂教學設計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3 周磊的《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獲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高中)2008年優秀論文三等獎。
4 秦蕾被評為第二十一屆北京市中小學紫禁杯優秀班主任一等獎。
5 秦蕾的《感知二氧化硅》教學設計(論文),在「2008年北京市基礎教育優秀課堂教學設計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
6 秦蕾的《實施錯題回放的分析報告》的教學論文,在「2008年北京市高中新課程教學評比」 活動中獲一等獎。
7 魯月明的《初探音樂與戲劇》教案設計獲2008年全國普通高中音樂教育模塊研討會一等獎。
8 劉寶艷的《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課榮獲2008年全國義務教育信息技術優質課展評二等獎。
9 王峰的《家長組織在課外、校外教育中的有效參與》論文獲第二屆海淀區校外教育優秀論文二等獎。
10 陳寄芳的《文言文復習》獲2008年海淀區初三年級優秀課堂教學錄像評選活動一等獎。
★ 冀靜的《 DNA分子的結構》(人教版)教學案例獲 2008年全國中學科學教育論文評選活動一等獎。
★ 周磊的《 化學平衡復習課教學設計》獲 2008年北京市高中新課程教學評比活動 三等獎 。
★ 周磊的《化學實驗探究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想法》獲 2008年北京市高中新課程教學評比活動三等獎 。
★ 陳振群的《中學生言語交際》(校本教材)獲海淀區2008年校本課程開發創新獎 。
★ 都曉梅的《緊握韁繩 縱情馳騁--談自主學習方式下中學生如何選擇研究課題》獲北京市首屆「智慧教師」徵文一等獎。
★ 王俊霞的論文《注重觀察與實驗 強化基礎知識教學》在2008年全國生物新課程理論與實踐徵文活動中獲二等獎。
11 全國學校後勤管理先進工作者:任平生、郝大鵬、馬志剛
12 2008年北京市最佳教練員:薛煒老師(棒球隊教練)。
13 2008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外籍管理幹部:王昳馨
14 2008年北京大學奧運工作先進個人:方燕
15 2008年海淀區第九屆中小學生電腦作品評選園丁獎:李冬梅。
16 2008年海淀區優秀班主任:郭鳳玲
17 2008年中學創新獎之海淀區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教師:曲小軍
18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教師:劉增雅
19 2008年海淀區奧運服務保障工作優秀志願者:梁立新
20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藝術之星」:賈海燕
21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海韻之星」:於萬達
22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白衣天使」:榮麗
23 2008年海淀區中小學藝術教育先進個人:賈海燕
24 2008海淀區優秀數據管理員:劉升(北達資源中學)
25 2008年海淀區優秀通訊員:王歐陽
26 2008年海淀區青年崗位能手:周菲菲、邵壯
27 2008年海淀區優秀團幹部:梁立新
28 2008年北京大學安全保衛先進個人:任平生、陳書剛
★ 2008年中關村地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好領導:康健
★ 2008年中關村地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先進個人:榮麗
29 張繼達、程致憲、劉秀琴、何蕊、馬燕、李寧、姜民、焦文利(北達資源)、趙心紅(北達資源)、陽華(北達資源)等十位老師榮獲第二屆瑞穗獎
學生獲獎
1 第2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暨北京市銀帆獎:董一林。
2 2008年第八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的獎勵活動,楊一凡的《北京市屋頂綠化的改進及輕便草毯(BQ草毯)的研究》獲三等獎;閆姝寧《由一件十字綉作品引發的數學分析及可能應用》獲三等獎。張湜溪「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二等獎。
3 第28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董翔、任賁博。
全國物理競賽決賽北大附中獲獎:
二等獎第一名:白文若;
三等獎:段雲鵬
4 第二十五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北京賽區)北大附中獲獎名單:
一等獎:白文若 段雲鵬
二等獎:武智融 李濤 張天洋 王達偉 韓舒婷
5 海淀區第九屆中小學生電腦作品評選中北大附中學生獲獎作品:
一等獎:錢傑坤的電腦藝術設計 《九零後》;
二等獎:付潤馨的電腦動畫《福娃捉迷藏》;任東昊的程序設計《Final Drawer》;
三等獎:張琛的電腦藝術設計《中國詩人2008年詩集》,樊昭玥的《書籍封面設計》,吳曉的《電影社招新海報》,沈鸞音的《蔓延的交通問題》。
6 2008年海淀區奧運服務保障工作優秀志願者:李木子、 楊一凡、 武晨簫。
7 2008年北京市最佳投手:林龍同學(棒球隊隊員)
8 2008年北京市金牌運動員:呂仲坤、呂伯乾
9 2008年海淀區金牌運動員:駱騰
10 2008年北京市中學生定向越野賽中,北大附中學生獲初中女子組團體第二名,高中男子組團體第四名,個人賽中高二1班的朱玖荷獲得高中女子組第十名。
E. 求一些比較熱鬧的百度貼吧.
貼吧分類排行榜:
http://tieba..com/f?kz=325855411 去看看吧,必有一吧是你要找的(喜歡的)貼吧.(xyz5819 意念時空)
F. 你欣賞哪些人物
既然是政治 就要找合政治擦邊的人了
比如
以前的孔子 還有一些偉大的政治家 周恩來 之類的
孔子:
周恩來: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鸞。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淮安。
1913年進天津南開中學學習。
1917年留學日本。
1919年回國。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
1920年至1924年先後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在旅歐的中國學生和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由張申府等人介紹),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並參加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領導工作,對早期的建黨、建團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從巴黎回國,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長、常委兼軍事部部長,主持建立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葉挺獨立團。
1925年2月、10月,領導進行了第一、二次東征,為鞏固和發展廣東革命根據地和進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6年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軍事課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
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8月領導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為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起義中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同月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28年出席黨的六大,在會上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的報告。後在上海堅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曾發表《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和《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義會議後,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權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蔣介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書記,並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長期在駐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武漢、重慶進行黨的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斗爭,《雙十協定》簽訂後,率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和南京。
1946年11月從南京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時轉戰在陝北,同年8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
1948年9月,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同年1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創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建國後,歷任政府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主席。是中共五屆中央委員,中共六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六屆、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八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順利地得到恢復和發展。還提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意義。在國際事務中,參與制定並親自執行了重大的外交決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黨的革命外交路線。1954年,倡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4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使會議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1961年,出席蘇共二十二大,對赫魯曉夫集團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行為,進行了堅決斗爭。在「文革」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盡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代表黨提出: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宏偉規劃。1972年患病以後,一直堅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
主要著作編為《周恩來選集》。
G. 急求子尤的 誰的青春有我狂
還是支持原創正版吧
《誰的青春有我狂》一個15歲少年眼中的生死愛痛。
子尤,自由的思想在他作品中飛翔,他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讀書看電影,書寫「好萊塢最後的不遜」和讓他心痛的「妞妞」;他躺在靈魂的病床上,享受生活的玩笑,恣意生命的考驗,高歌向青春宣戰。
內容提要:這是一本非常精彩、有趣的作品集。裡面詳細記錄了我14歲的所思所想。這一年,有兩個詞彙是布滿我思緒的每個角落,即疾病與女生。疾病代表著苦難,女生預示著希望。身在病房我與疾病為伴,享受不盡;和女生一起。則初嘗思念的滋味。
一年來經歷驚心動魄,這是外人看到的情景。我要做的只是冷靜面對,張開雙臂迎接每一天。在疾病之神不停地將死亡的煙花爆炸在我頭頂時,我卻每日高歌著女生的名字。
我這一年所有的自由詩都是為她們寫的,也算是一個時期的記錄。獨自一人躺在床上,我可以閱讀自己的心靈。直面自己,世界好像只為我一人存在。我學會了誇自己、欣賞自己。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段在醫院躺著的日子。身體是沉靜的,安詳的;思緒是飛揚的,澎湃的。我有無數的打算,我有無數的朋友,我有無數的親人,我擁有無數的愛,我愛著無數的人,我還有無數的路要走。
青春,我向你宣戰!
感謝所有愛著我的人,尤其是我媽媽。
作者簡介:子尤,1990年4月10日出生於北京,在宏廟小學上完三年級後,四年級轉到北大附小,一路快樂美好。2004年3月24日,在北達資源中學上初二的我,被上帝請到了醫院住,一路傳奇而坎坷。我的一切精彩在書中盡現。
我是翩翩美少年子尤,身高1米80,沉靜俊美,纖細古典的手像飛翔的羽翼,隨著聲音和微笑起伏。
子尤愛說愛笑,愛玩愛鬧,他調侃學校這座「工廠」里的「學習機器」慣性吞食「精神食糧」,他批評當下的青春寫作「矯情」與「偽飾」,他幽默風趣地說著笑話、相聲,編著情景喜劇,為自己的生活,也為所有正年輕(或者還有一顆年輕的心)的人逗樂。
片段:2004年2月,一次我和媽媽外出,在過天橋時,我突然對媽媽說,自己希望有一個傳奇的人生。誰到,一個月後,這天橋之上蒼天之下的話,竟應驗了。我得了癌症,住進醫院直到現在。
外面剛下過雨,空氣清新涼爽,我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覽著編輯定的初選篇目,從8歲到現在,一條不平凡的足跡由稚嫩成熟,面對著每一個年齡段的我,我應該寫一個怎樣的序言呢?
我是一個幸運的孩子,有一難得的生活環境,從小視野就是開闊的,有無數條美妙的道路可任我選擇。那時我只著迷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多方面極其不靈,小學得懵懵懂懂,說相聲學卓別林走路倒有一手,這些興趣都在日後深深地影響著我,比如有關卓別林的文章我每年都會寫,每年都有新的體驗;至於相聲,我對於幽默的記錄在書的每一處都可以找到,我曾經嘗試寫相聲,即《漫畫迷》,只可惜寫到最後我連哭的心都有了,一點兒都不逗。
我有一個自創的精神世界,在那裡可以高興地編故事,並用積木一個個充當人物演出來,生活在我眼前就是一場大戲,我的第一篇小說《一戰時期的俄國兒童隊》就是在那樣的情況寫出來的。它的誕生與我看《拯救大兵瑞恩》有關。我精通電影,精通到我甚至都懷疑自己還有沒有喜歡的成分在裡面的程度,相比知道的電影,我看的電影沒么多,因為所有電影的故事情節事先都熟悉了,這讓我非常痛苦。
一開始我是寫古詩的,那時媽媽帶我讀詩,我看什麼就學什麼,所以讀什麼詞牌就寫什麼詞牌,我一生中的第一首詩是寫泰坦尼克的,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當然,我的古詩和兒歌性質差不多,但起了抒發情懷(比如「爸媽逼我彈鋼琴,它真沒勁,它真沒勁」)的作用,9歲去中山公園,我興致大發,揮手而就自己的第一首自由詩《無題》。
自由詩是我覺得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很奇怪,我沒讀過自由詩,不知道怎麼寫,自己定了一個定義就開始寫了——有點詩意的大白話,再押韻。最初的那些詩都是一氣呵成的,像《雪》,是我看外面下雪支筆拿張紙跑出去就寫出來了,雪在紙上化成水,將我的字跡搞得模糊,風雪中一個小人在寫詩,這是多動人的場景呀!
電影也常常幫我忙,比如《真理交響曲》的情節和美國最偉大的電影《公民凱恩》的情節很像,我編故事很認真,遇到不懂的地方都去查書,或者有些作品都是看書後靈感突發的結果。11歲以前的長篇作品都是我口述、姥姥或其他家人記錄的結果,因為我寫字很慢,很笨拙,而精神世界太豐富了。小學時一到周末回姥姥家,我就開始說個不停,姥姥在電腦上打個不停,我在床上跑來跑去,滾來滾去,但嘴不停歇,所以,我是個口耕不輟的人。
媽媽的朋友就曾問媽媽我到底快樂不樂,因為從許多文章里可以看出憂愁與哀傷。其實,我一直很快樂,但因為我思考,我只是將我的思想寫出來,可能很多地方過於偏激,像回頭看《對最近發生的一些事的一些感嘆》,題目起得這么長,作者的腦袋肯定是有毛病,再看內容,我都要懷疑自己當時心理出了什麼問題。但它還是被放進了書中,作為一個時期的記錄。現在我不會再寫這樣的東西,並不是因為我的遺忘,而是因為我改用另外的手法(如調侃諷刺)去表現它了,所以我把篇名改短了,改成《感嘆》了。
如果把我想成一個只會口吐文章的機器可就糟糕了,寫作對我來說是自娛自樂,它是我的一個興趣愛好,正如我有其他的諸多興趣愛好一樣,但它對我來說又是那麼重要,與我密不可分,甚至融為一體。這么多不成熟而又倉促的作品要出版,我異常忐忑,因為許多寫作是私人的,它值不值得讓大家看?值得,它還是有意義的,它伴隨我的成長,我經歷什麼,看到什麼,想到什麼,都會在文字里有所體現。非典時期,我們停學在家,那是一段我瘋狂寫作的日子,自然有好多與非典有關的作品;我用諷刺的方法表達了對80後的看法(《〈大唐書〉節目訪談》);我熱愛電影,市面上有那麼多有關電影的書,且看我與他們寫得有什麼不同;到了這個年齡,男女生有感覺也不用大驚小怪,請從我瑣碎的文字里看我是怎麼喜歡女生吧!
另外,我看么書就寫什麼字,最近看李敖的書,於是寫出了許多「李敖」式的好文字,思索問題,指出問題。13到14歲時我受影響比較大的是胡蘭成和張愛玲,從我寫小雲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他們的影子。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偏偏我又生了這么大的病,這真是上帝送給我的最好的禮物!作家多,但得病又寫病的作家少;病人多,但病人是作家的少。我經歷了生病,在這過程中寫出了無數文字,今日獻給讀者。我給你們看我的生給你們看我的死,我的愛,我的痛,分享那感受,因為我的生、死、愛、痛所有人都會經歷,能有記錄與分享這種體驗的機會是多麼難得呀!
H. 北京北達資源學校和北大附中是什麼關系
我初中在北達資源中學,高中在北大附中,其中初三參加了初高中銜接班。
歷史是這么回事:上個世紀突然說,重點高中(還是市屬高中不清楚了)不能辦初中部,於是北大就建立了北達資源中學作為自己的初中部,原名北大二附中。同理北京還有各種二附中,大概都是這個來頭。後來這項規定廢除了,於是北大附中又有了自己的初中部,但是北達資源中學得以保留,現在是北京大學主辦、北大附中承辦的私立學校,所以收學費比較貴。教育資源還是非常不錯,北大附中也會提供很多支持。比如我們初一是在北大附中上,初二再到資源的校區。
I. 人大附中和北大附中哪個好
兩個學校都不錯,但北大附中比較自由,學習氣氛寬松。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是北京大學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校也是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全國先進體育傳統基礎學校。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成立於1960年,前身為1951年開辦的「清華大學附設工農速成中學」;1957年,「清華大學附設工農速成中學」改制為「北京市104中學」;1960年,「北京市104中學」改為「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辦學規模:
截至2010年9月,北京大學附屬中學佔地70畝,建築面積65000平方米;共有高中教學班34個,初中教學班16個,學生共2500多人,其中新民書院為國際部,是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和美國Hotchkiss高中合作創建的項目。
此外,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還設有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北大附中天津東麗湖學校,承辦北京市北達資源中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