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葛蘭的參演電影
1953年《七姊妹》-范春娟1954年《碧血黃花》《再春花》1955年《江湖客》1956年《飛虎將軍》《雪裡紅》《驚魂記》《關山行》-鄧玉枝《金縷衣》 1957年《曼波女郎》《酒色財氣》《愛與罪》《無頭案》1958年《珊瑚》《金鳳凰》1959年《血灑情花》《青春兒女》《空中小姐》-林可蘋《香車美人》《姐妹花》《千面女郎》1960年《六月新娘》《情深似海》《心心相印》《辮子姑娘》《野玫瑰之戀》1961年《星星、月亮、太陽》(上集)-秋明《星星、月亮、太陽》(下集)-秋明1963年《教我如何不想她》-李美心1964年《寶蓮燈》-華山聖母《啼笑姻緣》(上集)《啼笑姻緣》(下集)
❷ 台灣電影愛與罪
本片是伍迪·艾倫作品中頗受忽視的傑作,無論戲劇結構與主題內涵均有不同凡響的表現。全片由兩組故事平行發展,人物與情節均各自獨立,但當觀眾以為這是兩段式的電影時,編導在最後一幕揭露兩者之間彼此關聯的微妙關系。兩段故事的氣氛在沉重與喜趣之間有機交錯,對主人翁的罪孽心理有入木三分的刻畫。
❸ 伍迪·艾倫的演藝生涯
1964年,將近30歲的伍迪為電視台編寫並主演了《貓咪最近怎麼樣了》劇集,獲得成功。1966年,伍迪的第一部舞台劇《別喝那水》在百老匯上演,再一次獲得成功。1969年,由他編劇、主演的舞台劇《再彈一遍,薩姆》,取得決定性的成功,在百老匯連演不衰,轟動一時,奠定了伍迪正式走向電影的商業基礎。
伍迪在1966年初涉影壇。《出了什麼事,老虎百合?》,這個古怪的片名和古怪的製作方式差相吻合。伍迪領著一班人馬,把日本出品的一部名為《關鍵的關鍵》的偵探片重新剪接、配音,弄出一部日本007尋找拯救世界最美味的雞蛋色拉配方的十分搞笑的諷刺性影片,可以想像其搞笑方式和效果應該與周星馳的《國產凌凌漆》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精心策劃的荒誕之作,和幾乎所有的蓄意顛覆性作品一樣,到了影片的結尾,人們已經習慣了不斷顛覆後的驚奇,一切就失之於平淡了。之後的第二年,伍迪再次編寫並主演了一部拿007系列影片「開涮」的搞笑影片:《皇家賭場》。
1969年,隨著伍迪電影經驗的日趨成熟,舞台劇的成功也側面刺激了伍迪的電影興趣,電影商人們也紛紛對這個滿腦子精靈古怪想法的猶太小個子發出邀請,於是伍迪自導自演了一部《拿了錢就跑》,正式開始了電影之路。在這部伍迪導演的處女作里,延續了伍迪前兩年的成功路數,仍然是以顛覆類型片為己任。片中的強盜連字都寫不明白,以至於被搶劫的銀行小姐都不知道他要干什麼,這個又倒霉又愚蠢的傢伙,當然是由伍迪自己飾演,從而開創出富有個人特色的喜劇角色類型。這次對類型片的利用,由於伍迪自己的全面控制,就不僅僅局限在諷刺性模仿的單純顛覆上,而是開始創造伍迪自己的電影角色和電影世界。
1977年的《安妮·霍爾》,是伍迪個人歷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影片,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功。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4項金像獎,以及美國影評人協會、紐約影評人協會、金球獎、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等多項獎勵,可謂風光無限。影片沒有大場面或是滑稽的搞笑場面,人物也不多,片中散布著瑣碎的生活片斷、個人回憶、偶發感觸、閑散戲謔。這樣一部散漫的影片,最突出的是其中濃郁的生活味道,既有佯裝通透的人生感悟,又同時還充斥著布爾喬亞不可避免的傷感情調。在這部影片中,我們能看到伯格曼對人生和人際關系的思考和費里尼夢想與現實交織的痕跡。
緊接著就是伍迪著名作品《星塵往事》,這又是一部黑白片。在這部自傳性質更強的影片中,伍迪把現代電影的技法發揮到了自己的極致,其題材和手法與費里尼的影史名作《八部半》極其相似,以至於一些影評家在搞不懂影片究竟在說什麼的同時,一致把這部影片稱為伍迪的「九部半」。之後他保持了持續的創作力,連續推出了《仲夏夜綺夢》、《百老匯的丹尼·羅斯》和《開羅的紫玫瑰》等幾部電影,整體風格都是在現實主義筆法中,夾雜著溫和的喜劇風格,影片不再造成大笑、爆笑,而是輕輕地笑、溫和地笑。
《漢娜姐妹》是伍迪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高峰。三個平行的,實際上互不關聯的故事,組成了影片,也描述了漢娜姐妹三個復雜多變的家庭史、愛情史、心理史。這是一部家庭生活片、倫理片,但是以喜劇形式,而不是《內心深處》中伯格曼式的悲劇形式,伍迪真正脫離了模仿階段,踏入自己操縱自如的個人電影世界。三個故事的影片已經沒有固定的主角了,或者說出現的幾個人物都可以說是影片的主角,雖然說影片的片名叫《漢娜姐妹》。伍迪在這部影片中展現了描摹現實的出色技巧和觀察力,把悲劇和喜劇融為一體,在寫實手法中猱入超現實效果,其完美結合堪稱經典。
充滿溫暖懷舊色彩的《無線電時代》,雖然沒有伍迪的親自出演,也並非伍迪的最佳作品,但仍然以對那個時代的真摯熱愛之情博得眾多影迷的喝彩。這幾乎是伍迪從影以來最熱情的一部作品了,對那個時代無可比擬的個人感情令影片煥發出奪人的光彩。《九月》,講述了三對男女不幸的感情,把男女關系、家庭關系極度濃縮在九月的一所別墅里,喜劇元素變淡,人生的復雜、痛苦在這六個人身上得以體現出來。三部短片組成的《紐約故事》,是馬丁·斯科塞斯、科波拉和伍迪三個人合作的共同作品,《俄迪普斯的煩惱》是其中伍迪執導的段落。一個讓人難以忍耐的母親終於消失了,而這個兒子真正的煩惱才剛剛開始,伍迪再次拾起早年富於想像力的超現實滑稽鬧劇風格,但畢竟已經是年過半百、歷盡滄桑的人了,難以再現當年雖然粗疏但也生機勃勃的喜劇景象了。《另一個女人》,是關於一個女人苦悶回憶的故事,幾乎又是一部難以稱之為喜劇的伍迪作品,或多或少帶著些伯格曼的風格。
1989年的《愛與罪》,才多少恢復了伍迪的風格和水準。這是兩個故事組成的影片,一個偏於嚴肅,一個偏於輕松。罪與罰的主題,來自於宗教,來自於聖經,影片中始終把聖經文化的罪罰意識貫穿人物心理的始終。這是兩個悲劇,手法卻又是某種喜劇,而其結果卻介於難以判定的悲喜之間。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編劇提名,並被評為1989年美國十大佳片之一。
1990年編導的《艾麗絲》是一部帶有魔幻色彩的婦女解放題材的影片,一個中國醫生提供的草葯能夠產生神奇的效果,它最終推動了一個家庭婦女的覺醒。
1993年,伍迪拍攝了《曼哈頓神秘謀殺案》,評論界給予了這部影片很高的評價,雖然影片票房幾乎應該算作是失敗的,但認為不像前面幾部影片那樣矯揉造作,也沒有故意作出高姿態,平和近人而又喜氣洋洋,是伍迪恢復水準之作。
1994年的《子彈橫飛百老匯》獲得當年七項奧斯卡提名,重振了伍迪喜劇的聲威。影片是20年代百老匯後台喜劇與黑幫喜劇融合的結果,和當年的《百老匯的丹尼羅斯》有相似之處,但其影片主旨和融合的形式卻又大不相同。這一年,伍迪還為電視台重新改編拍攝了自己早期的舞台劇《別喝那水》,也許這二者的拍攝經歷和經驗能夠互為補充吧。
1995年,伍迪又在《非強力春葯》中繼續探索新的形式。在古希臘女神的名字之下,在片中採取古希臘唱詩班的形式對片中的人物、情節加以評述,而情節又是以人類繁衍、血統為主題,於是形成一部現代的古希臘神話。
1996年的《人人都說我愛你》,是一部探討愛情與婚姻,精神與物質的影片。片中由幾個短故事演繹出愛情的多種狀態,雖然不是全景式掃描,但也足夠人們把自己對號入座的了,但伍迪卻沒有好萊塢「造夢」的義務,反而在每個故事結束之後加上一段貌似熱情的歌舞,把看著故事唏噓不已的觀眾從電影世界中拉出來嘲弄一番--如同上一部作品中的古希臘式的合唱班。
60多歲的老導演創作影片的熱情絲毫不減當年,1999年完成了《甜美與卑微》,2000年又推出《業余小偷》,持續著自己多年來幾乎一年一部電影的創作速度。從1969年以來,伍迪·艾倫一直保持每年一部電影的頻率。31年31部作品,絕大多數是自編自導自演,絕大多數是自傳性很強,糾纏著猶太情結和對生與死、愛與罪、性與欲、道德與責任的思想偏執,並且總是用他生活中的伴侶作女主角。
伍迪·艾倫在產量穩定的同時也能堅持自己的特點,這也是他的影迷們一直支持他的原因所在。2005年,他轉變風格,導演了驚悚題材的《賽末點》。
2006年他與斯嘉麗·約翰遜再次合作了《獨家新聞》。
2007年又與伊萬·麥克格雷格和柯林·法瑞爾合作了犯罪題材的《卡珊德拉之夢》.
2008年再次回歸兩性話題,與斯嘉麗·約翰遜、佩內洛普·克魯茲、麗貝卡·豪爾三位美女和西班牙男星哈維爾·巴登合作了《午夜巴塞羅那》。
伍迪·艾倫在2013年交出的《藍色茉莉》一改前兩年《午夜巴黎》、《愛在羅馬》「給歐洲城市寫情書」的閑散敷衍,犀利好看得煞有介事,《名利場》說它「也許是伍迪最殘酷的一部電影」,還有電影網站稱之為「伍迪1994年《子彈橫飛百老匯》後最好的電影」,凱特·布蘭切特主演該片後也濺起一片「沖擊奧斯卡影後」的呼聲。77歲的伍迪·艾倫,還是用他最熟悉的美國故事,再次驚艷了拄著拐杖追隨他多年的老觀眾,以及傾心於他「話癆知識分子」風格的文藝青年們。
在完成《藍色茉莉》之後,伍迪啟動了新片《月光下的魔法》,據悉,該片將回到法國進行取景拍攝,這也是他繼《午夜巴黎》之後,再一次在法國講故事。影片將於2014年7月24日登陸北美院線。
2015年1月14日,伍迪·艾倫(Woody Allen)與亞馬遜簽約,聘請其編劇並執導第一部電視劇 。
❹ 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為戴茜小姐開車》
其他提名:
《生於7月4日》
《死亡詩社/春風化雨》
《夢幻之地》
《我的左腳/無悔今生》
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丹尼爾·戴-劉易斯《我的左腳/無悔今生》/ Daniel Day Lewis 其他提名:
肯尼斯·布萊納《亨利五世》/ Kenneth Branagh
湯姆·克魯斯《生於7月4日》/ Tom Cruise
摩根·弗里曼《為戴茜小姐開車》/ Morgan Freeman
羅賓·威廉姆斯《死亡詩社/春風化雨》/ Robin Williams
最佳女主角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傑西卡·坦迪《為戴茜小姐開車》 / Jessica Tandy
*生於1909年,年近81歲的傑西卡·坦迪成為奧斯卡歷史上年齡最大的最佳女主角獎獲得者。
其他提名:
伊莎貝爾·阿佳妮《羅丹的情人》/ Isabelle Adjani
波利娜·柯林斯《第二春》/ Pauline Collins
傑西卡·蘭格《父女情/大控訴》/ Jessica Lange
米歇爾·菲佛《一曲相思情未了》/ Michelle Pfeiffer
最佳男配角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丹澤爾·華盛頓《光榮戰役》/ Denzel Washington
其他提名:
丹尼·艾洛《為所應為/不做虧心事》/ Danny Aiello 丹·阿克羅伊德《為戴茜小姐開車》/ Dan Aykroyd
馬龍·白蘭度《血染的季節》/ Marlon Brando
Puerto Rico 《聖地亞哥發生了什麼》波多黎各 /
Denmark 《婚姻的記憶》丹麥 /
Canada 《蒙特利爾的耶穌》加拿大 /
France 《羅丹的情人》法國 /
其他提名:
Italy 《天堂電影院》義大利 /
最佳外語片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厄爾·華倫的生平傳奇》
《為了全人類》
《周邊地區的隱患》
《亞當·克萊頓·鮑威爾》
其他提名:
《共同的線索》
最佳紀錄長片 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紀念館:過去和未來》
《上好的食物和糕點》
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
其他提名:
《約翰斯敦的洪水》
最佳紀錄短片 Best 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
《兒童》
《亞馬遜日記》
其他提名:
《工作經歷》
最佳真人短片 Best Short Film - Live Action
《山上的農場》
《奶牛》
其他提名:
《平衡》
最佳動畫短片 Best Short Film - Animated
《印第安那瓊斯和最後的十字軍》
《夢幻之地》《一曲相思情未了》
《生於7月4日》
其他提名:
《小美人魚》
最佳原創配樂 Best Music - Original Score
「Kiss the Girl」《小美人魚》 / Kiss the Girl from
「I Love To See You Smile」《溫馨家族》 / I Love To See You Smile from
「The Girl Who Used To Be Me」《第二春》 / The Girl Who Used To Be Me from
「After All」《再世俏郎君》 / After All from
其他提名:
「Under the Sea」《小美人魚》 / Under the Sea from
最佳原創歌曲 Best Music - Original Song
《吾愛吾父》
《吹牛大王歷險記》
其他提名:
《為戴茜小姐開車》
最佳化裝 Best Makeup
《回到未來 2》
《吹牛大王歷險記》
其他提名:
《深淵》
最佳視覺效果 Best Visual Effects
《轟天炮2/致命武器2》
《黑雨》
其他提名:
《印第安那瓊斯和最後的十字軍》
最佳音響編輯 Best Sound Effects Editing
《光榮戰役》
《一曲相思情未了》
《為戴茜小姐開車》
《熊的故事》
其他提名:
《生於7月4日》
最佳電影剪輯 Best Film Editing
《印第安那瓊斯和最後的十字軍》
《生於7月4日》
《黑雨》
《深淵》
其他提名:
《光榮戰役》
最佳音效 Best Sound
《最毒婦人心》
《哈林夜總會》
《為戴茜小姐開車》
《吹牛大王歷險記》
其他提名:
《亨利五世》
最佳服裝設計 Best Costume Design
《光榮戰役》
《為戴茜小姐開車》
《吹牛大王歷險記》
《深淵》
其他提名:
《蝙蝠俠》
最佳藝術指導/道具布景 Best Art Direction/Interior or Set Decoration
《一曲相思情未了》
《生於7月4日》
《愛的大風暴》
《深淵》
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
其他提名:
《光榮戰役》
最佳攝影 Best Cinematography
《我的左腳/無悔今生》
《夢幻之地》
《敵人,一個愛的故事》
《生於7月4日》
其他提名:
《為戴茜小姐開車》
最佳改編劇本 Best Writing - Adapted Screenplay
《當哈利遇到莎莉》
《性、謊言和錄像帶》
《為所應為/不做虧心事》
《愛與罪》
其他提名:
《死亡詩社/春風化雨》
最佳原創劇本 Best Writing - Original Screenplay
吉姆·謝里登《我的左腳/無悔今生》/ Jim Sheridan
肯尼斯·布萊納《亨利五世》/ Kenneth Branagh
彼德·韋爾《死亡詩社/春風化雨》/ Peter Weir
伍迪·艾倫《愛與罪》/ Woody Allen
其他提名:
奧利弗·斯通《生於7月4日》/ Oliver Stone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ing
戴安·威斯特《溫馨家族》/ Dianne Wiest
朱莉婭·羅伯茨《鋼木蘭》/ Julia Roberts
莉娜·奧琳《敵人,一個愛的故事》/ Lena Olin
安吉里卡·休斯頓《敵人,一個愛的故事》/ Anjelica Huston
其他提名:
布蘭達·弗里克《我的左腳/無悔今生》/ Brenda Fricker
最佳女配角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馬丁·蘭道《愛與罪》/ Martin Landau
❺ 求伍迪.艾倫的資料!!!
伍迪·艾倫
中文名: 伍迪·艾倫
英文名: Woody Allen
性 別: 男
生 日: 1935-12-01
角 色:編劇,導演,演員
伍迪·艾倫,美國電影導演、戲劇和電影劇作家,電影演員、爵士樂單簧管演奏家。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一個窮苦的猶太人家庭。原名艾倫·斯圖爾特·康尼格斯伯格。高中時代就為廣播電台寫笑話,為電視台寫娛樂節目,後在紐約大學求學。
1961年,艾倫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咖啡廳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深受歡迎。他的第一個電影劇本是1965年的《新的貓咪是什麼?》,他本人參加了演出。這部劇嘲弄了上流社會的男女們,以偷情排遣他們生活的無聊。1969年他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命了錢就跑》,揶揄了三十年代強盜片中的英雄,頗受學生的歡迎。1971年他自己編導並主演的《香蕉》,是一部諷刺政客行徑的喜劇片。《想知道性又不敢問》(1972,即《性慾奇譚》),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題材,全片由七個性問題組成。1973年的《沉睡的人》(即《傻瓜大鬧科學城》)也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表現現代人對未來的科學不知所措,諷刺機械破壞了文明。1975年的《愛情與死亡》,諷刺了知識界熟悉而關心的事物,獲得了西柏林電影節的特別獎。1977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安尼·霍爾》,這部影片是他的最佳作品,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四項金像獎,並獲該年度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四項大獎。1979年拍攝的《曼哈頓》,描寫紐約這個大都市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兩性之間的關系),表露了城市人精神生活的空虛孤獨人而產生缺乏安全感的現象,獲得紐約電影評論最佳導演獎和第三十三屆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影片獎。
伍迪·艾倫寫作的主題不外死亡、性和不道德行為,他善於吸取無聲片喜劇的優點,配合自己一套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機智對白,尤其是紐約知識分子式的機智。其諷刺對象上至政治、文化、宗教、性,下至電影、電視、猶太人習俗等等,如果不懂得、不理解影片中的人物和環境,他的那種「內行人笑話」的幽默感,將無法理解,所以他的作品很受美國本國觀眾(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歡迎,在非英語國家則有所隔閡。挑剔的法國人稱他為「美國電影界惟一的知識分子」。
伍迪·艾倫基本上每年都有一部新片推出,產量穩定的同時也能堅持自己的特點,這也是他的影迷們一直支持他的原因所在。他的其他知名作品包括 1992年的《賢伉儷》,1993年的《曼哈頓神秘謀殺》,1995年的《無敵愛美神》,1996年的《人人都說我愛你》,1999年的《甜蜜與卑微》, 2000年的《暴發戶》,2002年的《好萊塢式結局》等。2005年,他轉變風格,導演了驚悚題材的《賽末點》,好評如潮,2006年他與斯嘉麗·約翰遜再次合作了《獨家新聞》。
❻ 烏迪·艾倫導演的電影有哪些
《卡桑德拉之夢》(Cassandra's Dream,2007年,編、導)
《獨家新聞》(Scoop,2006年,編、導、演)
《賽末點》(Match Point,2005年,編、導)
《雙生美蓮達》(Melinda and Melinda,2004年,編、導)
《奇招盡出》(Anything Else,2003年,編、導、演)
《好萊塢結局》(Hollywood Ending,2002年,編、導、演)
《玉蠍子的詛咒》(The Curse of the Jade Scorpion,2001年,編、導、演)
《業余小偷》(Small Time Crooks,2000年,編、導、演)
《甜蜜與卑微》(Sweet and Lowdown,1999年,編、導)
《雙傻出海》(The Impostors,1998年,演)
《名人百態》(Celebrity,1998年,編、導)
《解構哈利》(Deconstructing Harry,1997年,編、導、演)
《人人都說我愛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1996年,編、導、演)
《非強力春葯》(Mighty Aphrodite,1995年,編、導、演)
《子彈飛越百老匯》(Bullets over Broadway,1994年,編、導、演)
《曼哈頓謀殺疑案》(Manhattan Murder Mystery,1993年,編、導、演)
《夫妻們》(Husbands and Wives,1992年,編、導、演)
《影與霧》(Shadows and Fog,1992年,編、導、演)
《艾麗絲》(Alice,1990年,編、導)
《愛與罪》(Crimes and Misdemeanors,1989年,編、導、演)
《紐約故事》(New York Stories segment "Oedipus Wrecks"),1989年,編、導、演)
《另一個女人》(Another Woman,1988年,編、導)
《歲月流聲》(Radio Days,1987年,編、導、演)
《情牽九月天》(September,1987年,編、導)
《漢娜姐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1986年,編、導、演)
《開羅的紫羅蘭》(The Purple Rose of Cairo,1985年,編、導)
《百老匯的丹尼·羅斯》(Broadway Danny Rose,1984年,編、導、演)
《西力傳》(Zelig,1983年,編、導、演)
《仲夏夜綺夢》(A Midsummer Night's Sex Comedy,1982年,編、導、演)
《星塵往事》(Starst Memories,1980年,編、導、演)
《曼哈頓》(Manhattan,1979年,編、導、演)
《我心深處》(Interiors,1978年,編、導)
《安妮·霍爾》(Annie Hall,1977年,編、導、演)
《愛與死》(Love and Death,1975年,編、導、演)
《傻瓜大鬧科學城》(Sleeper,1973年,編、導、演)
《性愛寶典》(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1972年,編、導、演)
《》(Men of Crisis: The Harvey Wallinger Story,1972年,編、導、演),TV
《香蕉》(Bananas,1971年,編、導、演)
《傻瓜入獄記》(Take the Money and Run,1969年,編、導、演)
《出了什麼事,老虎百合?》(What's Up, Tiger Lily?,1966年,編、導)
❼ 愛與罪的介紹
《愛與罪》是2010年上映的巴西電影,由瓦格納·阿西斯執導。里納托·普雷托,費爾南多·阿爾文斯·品多等人主演。《愛與罪》講述物理學家安德烈·路易斯自殺後來到了一片絕望之地,隨後一道亮光從天而降,把他帶到了聖城家園——所有和他類似人的歸宿地,這里地肥水美,他結交了很多朋友,同時也遇上了自己的勁敵:他過去的自己。他必須返回人間,證明自己靈魂的清白才能重返聖城家園。天上一日,世間十年,下凡的他能否挽回再婚的妻子和疏離的兒女之間的情感呢?導演用一種馬爾克斯式的敘事體例,為觀眾展示了生命的美好和靈魂的價值。
❽ 萊茵河在哪個國家愛與罪電影
萊茵河整條河流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
❾ 請介紹一下電影《賽點》
片名:Match Point
譯名:賽點/賽末點
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主演: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
喬納森·萊斯·邁勒斯(Jonathan Rhys-Meyers)
馬修·古迪(Matthew Goode)
布賴恩·考克斯(Brian Cox)
類型:犯罪/劇情/驚悚
級別:R級
片長:124分鍾
發行:夢工廠
首映日期:2005年12月28日(美國)
觀眾評分:8.0/10 (1,654 votes)
官方網站:http://www.dreamworks.com/MatchPoint
劇情簡介
威爾頓(喬納森·萊斯·邁勒斯飾)是一名從愛爾蘭到倫敦的網球教練,除了擁有一身對網球運動的可謂絕技之外,幾乎是一貧如洗。但因為英國的上流社會向來對網球這類貴族運動情有獨鍾,真心喜歡也好,擺譜也罷,就沖其「貴族運動」的頭銜就夠達官顯貴們追逐上好一陣子。也因此,窮小子威爾頓以網球教師的名義漸漸地「滲透」到那些貴族家庭里了。在有錢人家耳濡目染之後,威爾頓自然對權勢和金錢橫流的上層社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無限的嚮往,一心想要真正地進入上流社會。
一次機會,通過網球他結識了富家公子湯姆·海威特(馬修·古迪飾),而湯姆的妹妹克羅伊(艾米莉·莫蒂梅爾飾)對威爾頓一見鍾情。開明的父親阿萊克·海威特(布賴恩·考克斯飾)並沒有對窮小子和富家女的戀情表示反對,反而幫助威爾頓在上流社會打開門路,使得這個當年的窮小子如今也具備了和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士們推杯換盞、花天酒地的機會。正當威爾頓和克羅伊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時,威爾頓邂逅並迷戀上了湯姆的女友--來自美國的女演員諾拉(斯嘉麗·約翰遜飾)。同樣是為了進入上流社會而不懈努力,兩個人都有一種寄人籬下同病相憐之感,並很快發生了一夜情……
然而,威爾頓不會為了諾拉而放棄自己的計劃。不久之後,威爾頓便與克羅伊結婚,並成為海威特家族的商人,而湯姆卻與諾拉分手。一段時間後,威爾頓與諾拉偶遇,無法抗拒她迷人的身體和醉人的眼神,威爾頓與她又恢復了情人關系。克羅伊結婚後一直想要個孩子,可總是不能如願,正當威爾頓在善良而富有的妻子克羅伊和性感迷人的情人諾拉之間周旋時,諾拉突然懷孕了。她拒絕墮胎,要求威爾頓必須將實情告訴克羅伊並與之分手。但威爾頓並不愛諾拉,他決定選擇優越的生活而殺死諾拉。最終他殺死了諾拉和她的房東,並由於一系列巧合而順利擺脫法律上的嫌疑……
演員陣容
21歲的斯嘉麗·約翰森是好萊塢近兩年人氣急升的少女明星之一。2004年她就因為《迷失東京》和《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兩部片子同時入圍金球獎劇情片和喜劇片最佳女主角。現在她更已然成為戴安·基頓和米亞·法羅後,伍迪·艾倫的新繆斯女神……
萊斯·邁勒斯,這個低調的愛爾蘭藍眼男子,真正使他為人們所熟知的影片則是1996年由尼爾·喬丹執導的《傲氣蓋天》。其中有一個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花絮便是導演尼爾當時對他的描述:「這個來自科克郡的年輕人看起來就像年輕時的湯姆·克魯斯,極具天賦!」……
幕後花絮
在經過了戛納電影節的洗禮之後,《賽點》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較好地完成了宣傳工作,盡管廣大的影迷對其還知之甚少。但專業的影評人們卻對該片有著高度的評價,認為該片是伍迪·艾倫在1989年推出的《愛與罪》之後最為精彩的一部劇情片了。事實上也是如此,在第63屆金球獎的提名名單上,最佳影片,最佳劇本和最佳導演三個重量級獎項中我們都能找到《賽點》和伍迪·艾倫的身影。這同時告訴我們,《賽點》成為了本次奧斯卡的又一部熱門影片。
影迷們都知道,親愛的老伍迪有著眾多忠實的擁護者,但他的影片由於具有相當的獨創性而偏向小眾,往往很難在票房上斬獲太多。連伍迪都不得不承認,在《賽點》之前他已經低迷了好一陣子了。不過,不出手則以,一出手便幾乎招招不落空,今年《賽點》讓我們又一次見識到了怪俠伍迪的深厚功力……
❿ 世界最偉大的20位導演排行榜
美國權威電影網站THEY SHOOT PICTURES, DON'T TNEY(簡稱TSPDT)評選出20名最偉大的亞洲導演,來自日本的黑澤明、小津安二郎和溝口健二包攬前三名。不過中國導演總計10人全部上榜,占總量的一半
黑澤明被譽為「電影天皇」,尤其四五十年代在世界影壇中大放異彩,他執導的作品如《羅生門》、《七武士》、《用心棒》、《亂》等不僅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中榮獲獎項,還向全球觀眾輸送了三船敏郎、志村喬這樣的表演大師。
來自中國香港的王家衛排名第四,位居中國導演之首。拍戲緩慢,台詞意識流的王家衛無論拍攝任何題材都能讓觀眾一眼辨認出這是他的作品。與杜可風的搭檔也讓王家衛的影片總是充滿一種後現代的迷離氣質。他的風格不僅在亞洲范圍內獨樹一幟,也深刻影響了西方文化體系下的導演。2016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的導演巴里·詹金斯就不止一次表示自己是王家衛的鐵粉。
榜單中除了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大導演張藝謀、李安、陳凱歌之外,還有一個出生於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導演悄然入榜,他就是費穆。出生在上海的費穆自幼博覽群書,精通多國外語。由他拍攝,梅蘭芳主演的《生死恨》被譽為「中國現代電影的先驅」。生不逢時,費穆的一些其他作品在當時並沒有獲得很多肯定,其中《小城之春》就是一部被低估的傳世之作。戰火和操勞讓費穆的生命停留在45歲,但他留下的藝術遺產是永遠不會被磨滅的。
附完整榜單:
1.黑澤明
2.小津安二郎
3.溝口健二
4.王家衛
5.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6.薩蒂亞吉特·雷伊
7.侯孝賢
8.楊德昌
9.宮崎駿
10.阿彼察邦
11.成瀨巳喜男
12.張藝謀
13.李安
14.賈樟柯
15.大島渚
16.蔡明亮
17.費穆
18.今村昌平
19.陳凱歌
20.胡金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