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希特勒的電影
1、《帝國陷落》,取材於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
2、《意志的勝利》,紀錄片,希特勒本人「主演」。。。
3、《行動目標希特勒》,阿湯哥主演
4、《納粹與希特勒》,探索頻道的一紀錄片
5、《希特勒:惡魔的復活》,基本上就是希特勒的傳記片
(最後補充,沒有「希特勒名單」這部電影,只有《辛德勒的名單》。。。)
② 想找一些關於希特勒的電影,好看點的,謝謝
《大獨裁者》(美國1940,諷刺喜劇片)
《拜見希特勒》(德國2007,也是喜劇片,講希特勒找一個演員代替他)
《狂魔希特勒》(俄羅斯1999,講希魔和他情婦愛娃的傳記片)
《普通的法西斯》(蘇聯1968,講希特勒的發家史,半紀錄片)
《刺殺希特勒》(美國1955、2008兩版本,評分大致相同)
《刺殺希特勒計劃》(美國1990,刺殺事件的又一個版本)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美國2003,也是講他的發家史的傳記片)
《阿道夫叔叔》(英國2005,講一戰時期的青年希特勒和他侄女的不倫戀)
《馬克斯/風雲變色》(匈牙利2002,講希特勒早年在奧地利求學時與男老師的畸形戀)
《帝國的毀滅》(德國2003,希特勒的最後23天的瑣事)
《意志的勝利》(德國1935,早期關於納粹的宣傳片,挺有藝術水準的)
③ 求關於希特勒的電影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 希特勒:惡魔的復活 ( Hitler: La naissance mal )
有關希特勒的電影
刺殺希特勒
王中王
拜見希特勒
帝國的毀滅
《奧林匹亞》:
本片如英雄史詩般的奧運紀錄片是德國導演雷妮·瑞芬舒丹以1936年柏林奧運為主題的所拍攝的紀錄片。本片分為兩部分並常被視為獨立的兩部分,因為各自都有開幕與閉幕的段落,尤其第二部分因結構與風格特殊,常被視為獨立的一部分來討論。本片所動用的人力與物力都是當時罕見的,而所呈現出的攝影、剪接和配音等驚人效果,亦奠下許多運動競賽拍法的基本規模,堪稱影史的經典之作。充分顯示導演的企圖並非只是拍攝一部記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運動盛會而已,而是拍攝一部兼具歷史性與電影美學的紀錄片,讓觀眾不僅能感受奧運會場當時的種種氣氛,也欣賞到運動員所展現的人體曲線美。這部影片是受193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委員會的委託,雷妮·瑞芬舒丹為這屆柏林奧運會製作的一部紀錄片。通過與激烈的比賽中的運動員的緊密接觸,她用各種動態的人體活動組合成了一個歌頌人類形體的詩篇。其中包括1936年奧運會中的馬拉松比賽、男子跳水以及美國運動明星傑西歐文參加的賽跑等項目。影片試圖以頌揚年輕男性的軀體以及運動的威力來表達納粹的精神。其中也記錄下火炬在體育場中點燃的場面以及當阿道夫希特勒看到傑西歐文史無前例的一人獨得四枚金牌時所露出的驚訝表情。
《拜見希特勒》:
以輕松搞笑的手法來描述希特勒在最後快戰敗時光的影片。但是主要講述的不是希特勒,而是給希特勒上演講課的一個猶太演員。在這個虛構的荒誕故事中,時間背景是1944年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地點是德國柏林。戰敗之後,德意志帝國就如它的城市一樣被瓦解得支離破碎。希特勒(赫爾基·施楚奈德飾)整日躲在地堡里,極端沮喪,發現自己無法向支持者再發表演說。考慮到按照計劃元首要在新年當天發表重要演說,宣傳部長戈培爾(西爾維斯特·格洛斯飾)從猶太集中營里找來了前著名戲劇演員阿道夫·格林巴姆(烏爾里希·穆埃飾),試圖重新激發希特勒心中燃燒的激情,讓他教希特勒演說。
《帝國的毀滅》: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納粹與希特勒》:
Discovery Channel將帶領您進入由玄學者、殺人狂與瘋人統治世界的懾人旅程。希特勒因相信劣等人種正污染著亞利安純正血統而發動邪惡遠征,他的親信-副元首黑斯、宣傳部長戈博斯、精衛隊兼死亡集中營首領希姆萊等,皆具備深遠的玄學淵源,並以納粹信條制約德意志人民以逞征服世界的野心。本片詳實記錄歐陸史上最大的種族迫害行動,直至1945年四月間希特勒因戰敗而自殺。
《暗殺希特勒》:
由湯姆·克魯斯主演、執導過《X 戰警》系列、《超人歸來》等動作大片的布萊恩·辛格導演。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描述了1944 年7 月22日德國軍官刺殺希特勒的行動。
湯姆·克魯斯飾演的德國年輕軍官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和同謀仔細斟酌暗殺希特勒的計劃,他們清楚,一旦暗殺行動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會提前結束。鏡頭通過他們略顯凝重、僵硬的面孔,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此次行動的艱巨性。參與此次暗殺陰謀的其他德國軍官分別由凱文·麥克納利、克里斯頓·伯克、比爾·奈伊、特倫斯·斯坦姆普、大衛·斯科菲爾德、肯尼思·布拉納等人飾演。在《刺殺希特勒》一片中,這些軍官構成了納粹抵抗組織的核心成員。湯姆·克魯斯一再承諾影片將忠實於歷史,不過現實總與虛幻不同,克魯斯到最後依舊「安然無恙」,但那些德國軍官卻因刺殺行動失敗,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大獨裁者》:
電影大師卓別林拍攝的希特勒相關電影,主要表達了對希特勒這個瘋狂人物的嘲諷。《大獨裁者》是卓別林事業的一個轉折點,在這部影片中,卓別林分飾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一個善良的流浪漢和一個妄圖稱霸世界的大獨裁者亨克爾。觸發卓別林演這部劇的是1938年11月12日納粹將3萬猶太人關進監獄的「水晶之夜」。因為其中大獨裁者的形象就是按照希特勒妝扮的,影片在拍攝期間,卓別林不但受到納粹分子的威脅,就連當時還沒有加入二戰的美國當局也出來阻撓。當然,卓別林從來只信自己,結果證明他的直覺沒錯,《大獨裁者》成了1940年最賣座的電影。
《彩色第三帝國》:
難得的納粹德國時期彩色紀錄片。人們對兩次世界大戰的印象只是黑白的畫面上,本片為您呈現了一部罕見的彩色的第三帝國資料片:1940年希特勒對攻佔後的巴黎進行的閃電般的訪問,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柏林和羅馬的會晤,希特勒接見他引以為榮的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德國武裝部隊在前線進行的種種艱苦的鏖戰,1945年4月在奧得河的最後一次徵兵以及盟軍在卡薩布蘭卡和雅爾塔的講話......是了解第三帝國的最好資料!珍貴的電影膠卷,而且有太多可以填補空白的歷史資料。其中還包含一些戰犯的電影膠卷,尤其是羅斯福和丘吉爾並未剪輯其中特殊的片段,這不但沒有沖擊到電影而且還恰恰提高了電影的可看度,影片的詳細解述和珍貴的歷史資料讓觀眾耳目一新。
《意志的勝利》:
又譯作《德意志的勝利》,1934年納粹黨慶獻禮大片,以無限制的製作經費,打造納粹主義宣傳的巔峰。包括歷史上最狂熱、最宏大的閱兵式場面,並集合了納粹黨高級官員們與希特勒本人的精彩演講片段。影片開始時,濃雲密布的天空襯托出德國的動亂景象,顯示一個正等待創世主開天闢地的混沌世界。然後天空逐漸開朗,第三帝國的形象逐漸清楚起來。一架飛機穿雲破霧時隱時現。陸地上的群眾在仰望和等待。飛機終於著陸,艙門打開,希特勒從天而降,頓時,歡呼聲響徹雲霄。紐倫堡,這座具有中世紀情調的都市,擠滿了歡迎的人群,國旗隨風飄揚,汽車在人群中慢慢地向前駛進,最後是閱兵場的情景,大批裝甲戰車整齊地隆隆駛過。接著,銀幕上出現字幕:「1934年9月5日,世界大戰爆發後20年,德國的苦難開始後16年;新生的德國起步之後19個月,希特勒再來紐倫堡,檢閱忠實的追隨者的隊伍。」上世紀30年代,當納粹黨徒聚集在紐倫堡開會期間,希特勒想拍攝一部電影,以反映自己如何成功地爬上德國權力最大的領導者的位置。他選中了里芬斯塔爾。《意志的勝利》實際上向歷史學家顯示了納粹政府如何通過宣傳而發展壯大,希特勒是如何運用他無與倫比又令人恐懼的語言能力煽動群眾,並向他們灌輸納粹思想的。
《希特勒惡魔復活記》:
(Hitler: The Rise of Evil),由CBS投資拍攝的電影,講述了希特勒從出生到他取得德國軍政大權這段人生時光。1889年,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鎮一個公務員家庭。青年時期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角扮演得很逼真,劇情很緊湊,很精彩的一部片。
《阿道夫叔叔》:
一戰期間,惡魔希特勒狂熱的偏執心理的形成過程。作為近年來少有的主題較溫和的納粹第三帝國人物的傳記片,影片從幾個女性的角度來看待一個丑惡靈魂的萌芽與誕生。
④ 推薦幾個戰爭片
1 象兵日記 D5 法國
2 末代納粹特特勒團 D5 美國
3 愛在戰火蔓延時 D5
4 眾林大兵 D5
5 遙遠的橋 D5
6 北非諜影 D5
7 影子軍隊 D5
8 希特勒——惡魔復活記 D5
9 登陸日 D5
10 最長的一天 D5
11 巴頓將軍 D5
12 救生艇 D5
13 沙漠之鼠 D5
14 偉大的將軍(一) D5
15 太陽帝國 D5
16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D5
17 紅一先鋒隊 D5
18 碧血藍勛 D5
19 孟菲斯美女號 D5
20 空轟倫敦 D5
21 斯大林格勒戰役 D5 德
22 百戰雄師 D5 美
23 鐵冀衛天 D5
24 珍珠港(上、下) D5
25 中途島戰役 D5
26 六三三轟炸大隊 D5 英
27 夜空女魔 D5 蘇
28 倫敦上空的鷹 D5 英
29 馬爾他攻防戰 D5
30 虎口脫險 D5 法
第2 頁
編號 影片名稱 格式 國家 導演 主演 備注
31 22空戰支隊 D5
32 轟然魯爾水壩記 D5 英
33 盟軍戰鷹V2 D5
34 U571 D5
35 最後的戰艦 D5
36 從海底出擊(二碟) D9
37 兵臨城下 D9
38 擊墜王——非洲之星 D5
39 戰爭存亡錄 D5
40 為自由而戰 D5
41 哈特的戰爭 D5
42 死營革命實錄 D5 法
43 辛特勒的名單 D5
44 鋼琴家 D5
45 奧斯維辛集中營 D5
46 海陸空大逃亡 D5
47 極地重生 D9 德
48 戰地軍魂 D5
49 無敵軍團 D5
50 華沙之戰 D5
51 雷霆救兵 D5
52 荒鷲要塞 D5
53 戰火家書 D5
54 偉大的將軍(二) D5
55 基堡八勇士 D5
56 柏林教皇 D5
57 坦克大決戰 D5
58 鬼戰車T34 D5 蘇聯
59 掠奪戰線 D5
60 雷瑪根大橋 D5
第 3 頁
編號 影片名稱 格式 國家 導演 主演 備注
61 為和平而殺戮 D5
62 最後的8月15號 D5
63 鐵十字勛章 D5 德
64 雄鷹飄落 D5
65 風語者 D5
66 軍事重犯 D5
67 麥克阿瑟 D5
68 彩色鏡頭中看二戰 D5 記錄片
69 混亂的歐洲 D5 記錄片
70 總體戰 D5 記錄片
71 勝利與絕望 D5 記錄片
72 太平洋戰爭(上、下) D5 記錄片
73 小鎮疑雲 D5
74 登陸倒計時 D5
75 血染西西里 D5
76 敵後搞搞震(一二三) D5
77 秘密武器 D5
78 廣島大爆炸 D5
79 樂土風雲 D5
80 十二月戰火 D5
81 二戰最後的日子 D5
82 黑色轟炸機 D5
83 戰地情人 D5
84 英倫情人 D5
85 紐倫堡大審判 D5
86 納粹樂隊指揮家 D5
87 西部戰線1944 D5
88 戰後餘生 D5
89 睛空血戰史 D5
90 亂世鴛鴦夢 D5
第 4 頁
編號 影片名稱 格式 國家 導演 主演 備注
91 戰後的大地 D5 波蘭 瓦依達
92 威克的女孩 D5 波蘭 瓦依達
93 偽判國者 D5
94 意志的勝利 D5 德
95 意志的毀滅 D5
96 大不列顛戰役 D5
97 U—429 D5
98 灰色地帶 D5
99 鐵路敢死隊 D5
100 彩色第三帝國(上、下) D5 記錄片
101 空鏡子 D5
102 希特勒與愛娃 D5 記錄片
103 納粹瘋淫史(一二三) D5
104 希特勒的固定器 D5 記錄片
105 世紀罪人希特勒(上下) D5 記錄片
106 希特勒的醫學之謎 D5 記錄片
107 沒有天空的都市 D5
108 雪地英雄 D5
109 逃往雅典娜 D5
110 納瓦隆大炮 D5
111 墨菲的戰爭 D5
112 奧德薩檔案 D5
113 反攻緬甸 D5
114 將軍之夜 D5
115 三個陌生的情人 D5
116 玫瑰圍牆 D5
117 南京大屠殺 D5 美
118 德意志零年 D5
119 烽火危情 D5
120 與墨索里尼喝茶 D5
第 5 頁
編號 影片名稱 格式 國家 導演 主演 備注
121 納粹警世錄 D5
122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D5
123 地中海 D5
124 鐵皮鼓 D5
125 德國戰艦隊 D5
126 真愛不流淚(向日葵) D5
127 警戒地堡 D5
128 航海驚魂 D5
129 更換督衛 D5
130 前任領袖 D5
131 女集中營 D5
132 小島驚魂 D5
133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一二 D5
134 活著為了證明 D5
135 燃情歲月 D9
136 布達佩斯之戀 D9
137 擦鞋童 D5
138 帝國的毀滅 D9
139 六壯士 D5
140 狂魔希特勒 D5
141 極地情緣 D5
142 非常任務 D5
143 諾曼底登陸日 D5 記錄片
144 落陽 D5
145 阿道夫叔叔 D9
146 間諜佐爾格 D9
147 紅一縱隊 D9
148 從諾曼底到柏林 D5 記錄片
149 希特勒與斯大林之戰 D5 記錄片
150 敦克爾克大撤退 D5 記錄片
第 6 頁
編號 影片名稱 格式 國家 導演 主演 備注
151 沉默的羔羊 D9
152 戰怵東方 D5 記錄片
153 殺戮戰場 D5 記錄片
154 暴風女神 D5
155 巴魯特攻防戰 D5 愛沙尼亞
156 奧斯維辛之最終方案 D5
157 珍珠港 D5 一區原版
158 大西洋之戰 D5 記錄片
159 戰爭之路 D5 記錄片
160 烽火危情 D5 意
161 非公平競爭 D5
162 小提琴不再演奏了 D5
163 大偷襲 D5
164 裸露在狼群 D9
165 全裸大作戰 D5
166 滿洲帝國的崩潰 D5
167 廣島之戀 D5
168 阿里漢 D0
169 斯大林格勒戰役 D9
170 冬天的戰爭 D5
171 上帝之下 D5
172 英國病人 D5
173 起義 D5 華沙
174 索多瑪120天 D5
175 普通法西斯 D5
176 午夜守門人 D5
177 老槍 D5
178 納粹之魂 D5
179 生命的國界 D5
180 亂世有情天 D9 美
套裝
編號 影片名稱 格式 國家 導演 主演 備注
181 戰爭傳奇(1—13) VCD 英 每集一片
182 歷史見證(五碟) D5 BBC
183 二戰著名海戰(八碟) D5 美
184 兄弟連(六碟) D9 美 軍包版
185 兄弟連二(四碟) D5 美 盒裝版
186 希特勒(18集) VCD 美 每集一片
187 希特勒的追隨者12集 VCD 美 每集一片
188 太平洋戰史(21集) VCD 美 每集一片
189 二次大戰風雲錄(六碟) D5 美 盒裝版
190 加里森敢死隊(九碟) D5 美 盒裝版
191 納粹歷史(五碟) D5 美 盒裝版
192 為何而戰(1—8集) VCD 美 盒裝版
193 伴隨希特勒(四碟) D5 美 里芬斯塔爾 盒裝版
194 戰爭之刃(十二碟) D5 美 盒裝版
195 第二次大戰記(十二碟) D5 美 盒裝版
196 二戰經典戰役(五碟) D5 美 盒裝版
197 二次世界大戰網路全書 D5 美 五碟盒裝
198 經典記錄(八碟) D5 美 盒裝版
199 戰爭與回憶(十二碟) D5 美 盒裝版
200 二戰烽火錄(七碟) D5 美 盒裝版
201 珍珠港四碟收藏版 D9 美 盒裝版
202 戰爭中的世界(十一碟) D5 美 鋼鐵勁旅
203 歐戰絕密檔案(二碟 D9 美 配書
204 末路梟雄(四碟) D9 美 斯佩爾傳記
205 辛特勒的名單(三碟) D9 美 1CD原聲
206 巴頓將軍(二碟) D9 美 收藏版
207 大屠殺(三碟) D9 美 1D5
208 人間的條件(三碟) D9 日本
209 浩劫(四碟) D9 法國 大屠殺
210 拯救大兵瑞恩(四碟) D9 美 收藏版
第 8 頁
編號 影片名稱 格式 國家 導演 主演 備注
211 廣島原子彈 D9
212 驚劫重生(二碟) D9 意
213 鐵翼藍天 D9
214 太陽 D9
215 火線戰壕 D9 法
216 蘇菲的選擇 D9
217 墮落戰場 D9 哥特防線
218 歐洲、歐洲 D9
219 最後的空降兵 D9
220 巴黎戰火 D9
221 自豪 D9
222 烈血軍魂 D9 澳
223 凱蒂沙龍 D9 德國軍妓
224 世紀間諜大戰(三碟) D5 BBC 記錄片
225 桂河大橋(二碟) D9
226 亞利安夫婦 D5
227 雪絨花海盜 D5
228 最後一個納粹門格爾 D9
229 攔截密碼戰 D9
230 狐之夜(二碟) D5 獵狐行動
231 4120大逃亡 D9 蘇聯
232 音樂之聲 D9
233 中途島 D9
234 麥克阿瑟 D9
235 隆美爾 D9
236 戰火遺孤 D5
237 戰鴿總動員 D9
238 冷眼殺機 D9 灰色記憶
239 來看天堂 D9
240 英雄教育 D9
第 9 頁
編號 影片名稱 格式 國家 導演 主演 備注
241 Z字特攻隊 D9 英
242 沙漠兄弟連 D9 北非戰役
243 恐怖戰爭 D9
244 船已滿員 D9
245 二戰日本實錄 D9 記錄片
246 猶太人區 D9 德 立陶宛
247 燃燒戰場 D9
248 拉孔布。呂西安 D9 法 路易馬勒
249 再見孩子們 D9 法 路易馬勒
250 納粹製造 D9 德
251 二戰回憶錄 D9 卡普拉 470分鍾
252 烏日策共和國 D9 南
253 橙色士兵 D9 荷 納粹軍旗
254 血戰萊茵河 D9
255 鋼琴師 D9
256 納粹諜報戰線 D9
257 科希茲堡大逃亡 D9
258 集中營的吶喊 D9
259 最後一班地鐵 D9
260 墨索里尼的末日 D9 意
261 安妮日記 D9
262 戰場 D9
263 柏林1948 D9
264 刺殺大行動 D9 德 貝爾 達恩
265 莉莉瑪蓮 D9
266 父輩的旗幟 D9
267 巴黎煙雲 D9
268 黑皮書 D9
269 卑斯麥艦殲滅記 D9 英 1960年
270 墨索里尼和我 D9
第 10 頁
編號 影片名稱 格式 國家 導演 主演 備注
271 不朽的中士 D9
272 空襲德累斯頓(二碟) D9 德
273 羅維將軍 D9 意
274 大君主 D9
275 硫磺島家書 D9
276 希望與反抗 D9
277 夜與霧 D9 法
278 戰俘列車 D9 大逃亡
279 夜的第三章 D9 波
280 女旅客 D9 波
281 北海運輸連 D9 挪
282 第二戰線 D9
283 血戰第厄普 D9 加
284 歐洲機動戰線 D9 意
285 華沙一條街 D9
286 撒謊者雅各布 D9 德
287 胡巴爾少校 D9 波
288 一代人 D9 波 安傑依
289 下水道 D9 波 安傑依
290 灰燼與鑽石 D9 波 安傑依
291 和平的代價 D9
292 戰爭急先鋒 D9
293 黑獄梟雄 D9
294 十二金剛之決死突擊 D9
295 十二金剛之再次出擊 D9
296 十二金剛之死亡任務 D9
297 十二金剛之致命任務 D9
298 洛托納 D9 波 安傑依
299 光榮歲月 D9 法
300 魔影襲人來 D9
⑤ 被稱為喜劇之王的人物是誰
以下八位大師級笑匠,來自東西南北,在他們的黃金時代,皆為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又不乏能編能導的全才。如今,他們多已上了天堂,但他們的經典喜劇,今天仍讓我們發笑。
某種程度上,他比卓別林更偉大
巴斯特-基頓 Buster Keaton 1895-1966
在貝托盧奇的情色片[夢想家]中,兩位影痴曾有一番關於基頓和卓別林孰更了不起的爭論,但最終誰也未說服對方不了了之。或許熟悉卓別林而不諳基頓為何人的觀眾會覺得,還會有誰比卓別林更偉大,或者說,更好玩嗎?但只要你看過[將軍號],可能就會信服,某種程度上基頓確實比卓別林更偉大,因為他無須做任何動作,往那兒一呆立,僅憑一副麻木不仁的死樣,就能叫你樂不可支,稍一皺眉,又能惹來一陣笑。就因為[將軍號],基頓征服了我。而且,基頓雖然面冷,但他的角色絕不是沒有感情的,只是他所有的感情,都包含在他那面無表情的一舉一動中了。
基頓生於雜耍表演世家,一生拍片無數,能導善演,是默片時代的喜劇巨星,但進入有聲電影時代,事業一落千丈,晚年相當凄涼,在他後來客串出演的經典黑色電影[日落大道]和卓別林的[舞台生涯]中,都有對他慘淡晚年的真實寫照,不勝心酸。
個人特色:1.因表演時永遠臉無表情,人稱「冷麵笑匠」,但這個特點卻又與他所扮演的角色常常陷入麻煩的危急狀況形成鮮明對比,笑果非凡;
2.極善於運用時間差製造驚險場面,叫觀眾為之擔憂,但因為計算精細,又讓觀眾為他的安然無恙松一口氣。
經典經典代表作:[將軍號](The General,1927)、[小私家偵探](Sherlock, Jr.,1924)
說實話,我只看過基頓這一部電影,但即使距今77年,它仍然非常有觀賞性,在[將軍號]中,基頓的表演和驚險動作場面都絕對經典,能叫人立刻愛上這個傢伙。而片中那個火車掉入峽谷的壯觀鏡頭,至今令人震撼不已。
一顆金子般的心
查理-卓別林 Charles Chaplin 1889-1997
一代笑匠,號稱世界的「良心」,也是自電影誕生以來,聲名傳播的最為久遠的編劇、演員和導演。生於倫敦,父母都是小演員。5歲便登台獻藝,10歲隨劇團赴美時,獲喜劇明星麥克.謝內特發掘,進入好萊塢。此時正是默片的黃金時代,他在15年時間內,創造出流浪漢夏爾洛這一永垂青史的經典形象。喜劇泰斗的地位也藉此奠定。
卓別林早期風格,以製造扔蛋糕式鬧劇為主,1921年的[尋子遇仙記]風向一變,以溫柔之心開始憫懷人間疾苦,之後佳作迭出。1940年,堅持拍攝默片的卓別林改變初衷,開了金口,有了自己第一部有聲電影[大獨裁者],鋒芒直指重權在握的狂魔希特勒。其後雖有[舞台生涯作]和[凡爾杜先生]這類傑作問世,但以不復默片時代的輝煌。麥卡錫主義盛行之時,傾向進步的卓別林離開了給他帶來巨大聲名的美國,遠赴瑞士。即使這樣,1972年,美國影藝學院特別頒了一座奧斯卡獎表揚他對影壇的特殊貢獻。1975年,卓別林又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為爵士。
個人特色:1.超想像力的身體語言,善於利用物件製造噱頭,如水池、毛巾、自動樓梯、皮鞋、軸承等,笑料所及,無所不為其用;2.有聲片時期,內景居多,有著明顯的舞台劇風格;3.樸素的人文關懷,其影片多描寫普通人之間深切的關懷。這也是卓別林永恆和偉大的重要原因。
代表作品:[城市之光]
還是流浪漢夏爾洛,這次他又無私地幫助了一個盲女。在她復明之後,他又開始了流浪生涯。這是卓別林默片時期的顛峰之作,其善意的感傷沒有因其無聲的黑白而有絲毫褪色。
無政府主義四賤客
馬克斯兄弟 Marx Brothers
盡管他們只合作了十數部電影,但仍被譽為影史最成功的喜劇團體之一,熱衷於塑造或癲狂或裝傻充愣的人物和表現荒誕不經的內容,並憑此獨步上世紀30年代的喜劇電影界。四兄弟年幼時受身為雜耍演員的母親的鼓勵,苦學歌舞表演,經過奮斗,1925年他們以歌舞劇《可可豆》征服了百老匯,4年後又闖入好萊塢,取得一定成功後又去了紐約,在30年代初期拍攝了三部被公認為最佳馬克斯兄弟喜劇的電影:[騙人把戲](Monkey Business,1931)、[馬毛](Horse Feathers,1932)和[鴨子湯](Duck Soup,1933),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對極盡政治諷刺之能事,尤其是對當時崛起的納粹黨。之後又重返好萊塢,在票房上達到了成功的頂峰,直到40年代初,之後兄弟四人各自單飛,這個傳奇組合就此解散。馬克斯兄弟對今後的以多人插科打諢為特色的喜劇團體影響甚巨,甚至在惡搞動畫片[南方公園]中四個以爆粗為樂的小屁孩兒身上,都能看到他們的影子。
個人特色:1.在銀幕上,格羅克-馬克思永遠在擺弄他的雪茄,唇上還留著黑化妝油塗上去的「鬍子」;2.言行極富無政府主義和荒誕主義色彩。
經典經典代表作:[鴨子湯]
馬克斯兄弟最出名的電影,講述一個虛構的美國州府陷入財政危機,於是向一位富婆借款,富婆的代價是讓一位腦筋有些不太正常的傢伙做州長,結果把情況弄得一團糟,為探清虛實,附近州派去幾個愚蠢的偵探,隨著他們的到來,混亂達到了頂點。[鴨子湯]在歷屆好萊塢百部佳片排行榜中都榜上有名,其中的經典台詞「我可以和你一起跳舞直到母牛回家。如果再想想,我寧願和母牛一起跳舞直到你回家。」,在「吉尼斯世界紀錄」評選的「10名最偉大的電影台詞」中排名第七。
喜劇實驗大師
雅克-塔蒂 Jacques Tati 1909-1982
雖然一生只導演了5部電影,但這位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法國喜劇泰斗被視為現代喜劇的鼻祖,憑低成本喜劇片[節日]一舉成名,講述了一位相貌古怪卻又討人喜歡的郵差弗蘭西斯的奇遇,之後不求重復的[胡洛先生的假期]的出現更被視為喜劇電影史及至電影史上的一件大事。
個人特色:1.主人公形神基本雷同,就像卓別林的流浪漢,塔蒂自己扮演的角色則是身著雨衣、不合身寬松長褲,說話時不忘撣煙斗、煙斗不離手,與環境格格不入的可笑人物,加上塔蒂一流的默劇演出,令人捧腹不已;2.不注重情節,喜歡復雜的喜劇結構,擅長拿捏演員的搞笑表演與觀眾反應之間的互動;3.由於影片對現代社會的復雜隱喻,極少取得巨大商業成功,但充滿實驗性的現代創作手法,不僅令塔蒂成為之後導演爭相效法、影響力深遠的大師,更是被電影學者將之與小津安二郎、戈達爾等人相提並論。
經典經典代表作:[節日](Jour de fete,1949)、[胡洛先生的假期](Les Vacances de M. Hulot,1953)[我的舅舅](Mon oncle,1958)、[游戲時間](Playtime,1967)
塔蒂的作品少之又少,但幾乎部部是精品,其中又以[我的舅舅]最受歡迎也最為成功。影片繼續講述胡洛先生的故事,講述性情單純的他如何被盲目追求現代化的姐姐及姐夫「改造」失敗的種種笑料,塔蒂以他對科技與人性所作的微妙觀察,通過新舊生活模式自然/文明、溫情/寂涼的強烈對比,詼諧地體現了舊生活的溫馨親切與現代化生活的冰冷無情,既令人莞爾又不失深意,與[摩登時代]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個老活寶
路易-德-費奈斯 Louis de Funes 1914-1983
這位被譽為「法國國寶」的喜劇之王,28歲進入影壇後,混了10年龍套,大大小小就演了60餘部電影。直到1954年與法國巨星讓-迦本合作[穿越巴黎],才使得這個身材矮胖、早早謝頂的中年男人一舉成名。成名後一發不可收拾,先主演了[方托馬斯]系列,演一個絲毫不具備辦案能力的警官。費奈斯似乎對警察形象情有獨鍾,接著又主演了一套關於某寧靜小區某警察局一串荒唐事的系列影片,成功了打造了「愚蠢警察」的最佳範例,這部系列也成為法國最成功的系列喜劇。1980年,費奈斯自導自演了夢寐以求的莫里哀著名諷刺喜劇[吝嗇鬼],同樣獲得巨大成功。在世界各地,費奈斯擁有難以計數的影迷,僅我國引進費奈斯的影片就多達10部以上,最著名的便是[虎口脫險]。在法國,優秀的喜劇演員不乏其人,但若生在費奈斯的時代,就會被他的笑臉所淹沒。
個人特色:1.擁有復雜生動的面部表情和靈活多變的身體語言。喜吹口哨,做鬼臉;2.慣以一種男性少有的歇斯底里表現人物的愛憎,永遠誇張,永遠過火,卻也永遠深得人心;3.他的身體里蘊藏著極其可愛的「窮凶極惡」,將陽奉陰違、貪婪自私明白無誤地寫在臉上。
經典代表作:[虎口脫險] La Grande Vadrouille 1965
「打死我也不說,打死你我也不說」,費奈斯塑造的這位二戰時期的指揮家,豪無職業特性。費奈斯善於「歪曲」人物的身份和特性,帶來的只是費奈斯式的天真、偏執和異想天開。在這個人物身上,費奈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也是他獲得世界聲名的,最重要的一部電影。
板著臉讓你笑
傑克-萊蒙 Jack Lemmon 1925-2001
在西恩-潘之前,傑克-萊蒙也曾在威尼斯、柏林和戛納影帝,在奧斯卡影帝、最佳男配都有所斬獲,戛納還得過兩次封帝,可以說這是表演界前所未有的殊榮。1955年,傑克-萊蒙在[羅伯茨先生]中飾演一輕浮軍官,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後,奠定了他以後的輕喜劇路線。不久,傑克.萊蒙與著名喜劇導演比利-懷德的合作擦出一系列耀眼的火花,也使傑克-萊蒙的喜劇表演進入一個更親切更逼近人心的嶄新世界。他與雪莉.麥克琳的合作,被譽為最佳喜劇情侶。而與好萊塢另一位著名喜劇明星沃爾特-馬修的搭擋,再加上比利.威爾的執導,被譽為攻無不克的「鐵三角」,在整個60年代,傑克-萊蒙曾6次成為10大賣座明星。同時,他的正劇演出同樣出色。按比利.懷德的話說:有的人是明星,有的是演員,而萊蒙卻是藝術家。
個人特色:1.生活化的寫實表演,能在面無表情中製造緊張感;2.所飾人物大都為生活失意者,傑克-萊蒙賦予人物在特定情境中最准確無誤的尷尬和失落;3.以正劇表演出演喜劇人物,這是傑克-萊蒙異於其他喜劇演員的過人之處。
經典代表作:[單身公寓] Odd Cupple 1968
這是傑克-萊蒙和沃爾特-馬修最精彩的一次合作,兩個離婚又性格截然不同的男人試圖生活在一起,到頭來,還是被擰成了一堆亂麻。傑克-萊蒙在其中的表演張馳得當,游忍有餘,將一個事業和愛情落入僵局的中年男人詮釋的真實可信,而笑料的鋪陳雖連綿不斷,卻又清新自如。
永遠的寅次郎
渥美清 Kiyoshi Atsumi 1928-1995
共48集的[寅次郎的故事]是影史上最長壽的喜劇系列,在日本本土放映時,每每形成節日氣氛,因「寅次郎」渥美清的離世,才得以終結。渥美清生於東京上野,原名田所康雄,早期在淺草劇院當喜劇演員。1951年進入電影界,其後10年在一些影片中扮演配角,並無特別表現。至1961年與山田洋次合作[男人辛苦:寅次郎的故事]中的主角寅次郎開始走紅,成為日本人心目中的喜神。渥美清以其誇張而不變形的表演,質朴卻樸素的表演,塑造了一個熱愛家鄉卻又四處失戀,四處流浪的日本第一大閑人——寅次郎。他的善良、熱情和豁達,反映了日本平民最樸素最簡單也是最健康的歡樂。渥美清游歷了日本的名山大川,在自然景色中求得心靈的平和。
個人特色:1.自然朴實,十足的平民特色;2,一成不變的禮帽、舊西裝並內套坎肩,這身行為也為渥美清贏來東方卓別林的美譽;3.在嬉笑之餘,仍能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愁悵。
寅次郎名言:
每當看到海邊夕陽的落日,就倍感親切呀!我這個沒有用的人,每天都是在反思中度過。每當我在日本各地旅行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思念起遠在東京故鄉的家人。妹妹櫻花她還好嗎?阿博怎樣了,滿男還在升學的事而煩惱吧,叔叔和嬸嬸的身體還很健康吧!飯團店的生意還不錯吧。廠長章魚的工廠是不是每天都在倒閉的危機中度過呀?
風吹到哪裡,我就走到哪裡。
鬼馬狂想
許冠文1942-
香港市民喜劇的開創者,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會系。大學二年時香港組建電視台,大學畢業後曾任中學教師、廣告公司經理等職。1968年與其弟著名歌星許冠傑聯合出演電視劇[雙星報喜],創下當年香港電視最高收視率。1972年被李翰祥選入主演[大軍閥],成為一線明星。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許冠文和許冠傑、許冠英組建許氏兄弟公司,製作出[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等市民喜劇佳作,屢創票房奇跡,一時風光無兩,為港式喜劇建立了新的典範。許冠文身兼編導、表演、製片等數職。1981年編導並主演了[摩登保鏢]獲第一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1988年出演[雞同鴨講]於1989年獲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還和鞏俐、張曼玉聯合主演過正劇[中國盒]。許冠文是香港喜劇電影旗幟性人物,淡出影壇數年後,今年又有[煎炸三包]和[父親大人]兩部新作面世。
個人特色:1.愛戴秀琅眼鏡,多出演憨直斯文的好好先生;2.表演富有層次,能在喜怒快速轉換之際表達人物清晰的心理軌跡;3.其電影多表現小人物的白日夢,並能善意地展現白日夢的破滅,是寬容大於嘲諷,對社會現實也多諷喻。
經典代表作:[半斤八兩] 1976
韋家輝2003年的賀歲片[狂想曲]便是直接反拍許冠文這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名作。一個草台班子式的偵探社演繹了一連圈啼笑皆非的鬧劇。許冠文在這部影片里顯現出他對挖掘連珠炮式笑料的超凡膽識,全片幾乎無一冷場,大包袱套小包袱,接踵而至,又在笑料中反映出了當時港人急功近利,善於自我安慰的性格特徵。
⑥ 有講述二戰風雲人物的電影嗎
為你推薦:
《巴頓將軍》——四星上將巴頓
《帝國的毀滅》——戰爭狂魔希特勒
《沙漠之狐》——裝甲之神隆美爾
《艾希曼》——死刑執行者艾希曼
《至暗時刻》——英國首相丘吉爾
⑦ 有沒有像《刺殺希特勒》和《帝國的毀滅》一個類型的電影(本人是二戰迷尤其希特勒),在此謝謝!
希特勒電影:
《莫斯科保衛戰》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解放》系列,裡面希特勒及德國高層鏡頭很多,包括營救墨索里尼。
二戰紀錄片:
《天啟》
《偉大的衛國戰爭》
《歷史頻道:高清二戰》
《國家地理:戰爭中的將軍》
⑧ 有沒有描寫德國士兵角度看待二戰的影片
01.《從海底出擊》(西德)
02.《帝國的毀滅(加長版)》(德國)
03.《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
04.《黑色星期天》(德國、匈牙利)
05.《鐵十字勛章》(西德、英國、南斯拉夫)
06.《浪潮》(德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07.《歐洲特快車》(德國、丹麥、法國)
08.《過客》(德國)
09.《偽鈔製造者》(德國、奧地利)
10.《最後的橋》(西德)
11.《莉莉·瑪蓮》(西德)
12.《歐洲!歐洲!》(德國、法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3.《玫瑰圍牆》(德國、荷蘭)
14.《極地重生》(德國)
15.《希望與反抗》(德國)
16.《悲情火絨草》(德國)
17.《何處是我家》(德國)
18.《靡菲斯特》(西德、匈牙利、奧地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我十九歲》(東德)
20.《善意的謊言》(東德)
21.《大遷徙》(德國)
22.《鐵皮鼓》(西德、法國、波蘭、南斯拉夫)
23.《亂世啟示錄》(德國、法國、英國)
24.《納粹軍校》(德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25.《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西德)
26.《六重唱》(德國、奧地利)
27.《死亡終點站》(德國、捷克)
28.《兇手就在我們中間》(東德)
29.《第九日》(德國、盧森堡)
30.《無情的戰線》(東德)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31.《裸露在狼群》(東德)
32.《猶太失樂園》(德國、立陶宛)
33.《母親的勇氣》(德國、英國、奧地利)
34.《史陶芬伯格》(德國)
35.《拜見希特勒》(德國)
[由德國以外國家拍攝的以德國人為主角的影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36.《辛德勒名單》(美國):黑白電影,少量彩色,改編自真人真事。不用多說了,公認的經典,在中國大陸本片甚至要遠比《拯救大兵瑞恩》來得受歡迎。
37.《沙漠之狐》(美國):黑白電影,又名《隆美爾傳》。這不是1971年的那部彩色片《Raid on
Rommel》,而是1951年的黑白片《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本片並沒有正面表現隆美爾的驕人戰績,而是把重點放在隆美爾後期與希特勒的矛盾身上,再現了隆美爾參與刺殺希特勒的過程,以及他最後悲壯的結局。
38.《大獨裁者》(美國):黑白電影,卓別林的作品,拍攝於二戰期間,影片中的德國稱作「托國」,希特勒則叫「希克」。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39.《德意志零年》(義大利):影片拍攝於二戰結束後的第二年,以德國普通家庭的畸形心理折射整個大時代的悲劇。
40.《坦克大決戰》(美國):劇情從德軍、盟軍兩個視角,再現令盟軍一潰千里的阿登戰役。(另外一部美國影片《哥特防線》也是從多個視角去講述戰爭)
41.《紐倫堡大審判》(美國):從德國戰犯、盟國法官兩個視角去看待這段歷史,對戰敗國和戰勝國雙方都進行了反思。本片並非翻拍60年代的同名黑白影片,故事劇情發生在更早之前,拍攝於1961年的《紐倫堡大審判(特別版)》在劇情上是續著本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42.《柏林迷宮》(美國):黑白電影,又名《德國好人》、《善良的德國人》。很具有諷刺性的一部片子,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納粹科學家為自己所用,不分黑白地為他們洗刷罪名,稱他們為「好人」,使其逃過法律的制裁。實際上日軍731部隊也是在這種情況下逃脫了審判的,我們中國真應該去拍一部《善良的日本人》。
43.《弗朗茲和波連娜》(俄羅斯):又名《青年近衛軍》(譯名有誤,應為「青年黨衛軍」,這個譯名與1948年的一部蘇聯電影重名),講述一個黨衛軍青年與一個俄國女孩的愛情故事。
44.《刺殺希特勒》(美國):湯姆·克魯斯主演,同時他也是製片人。2009年上映。本片的英文名為《Valkyrie》,與德國拍的版本不同。
45.《希特勒:惡魔的崛起》(美國、加拿大):又名《希特勒:惡魔的復活》。不少人批評本片對希特勒的塑造過於臉譜化,指責本片是好題材卻被幾個蹩腳的編導搞砸了。(俄羅斯和德國曾合拍過一部《狂魔希特勒》講述希特勒和愛娃·布勞恩的「假日生活」)
⑨ 求一堆二戰有關於希特勒的電影!
1,《希特勒最後的秘密武器》
《希特勒最後的秘密武器》是Thorsten Näter執導,伊馮娜·卡特菲德、Rosemarie Fendel主演的愛情、戰爭題材電視電影,該片於2011年10月18日在德國上映。
2,《希特勒的男孩》
《希特勒的男孩》是由丹尼斯·甘塞爾執導,馬克思·雷邁特、湯姆·希林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04年7月4日在捷克上映。該片講述了出生於工人家庭的弗萊德里希在納粹德國開辦的精英訓練學校接受了「優勝劣汰」、「排猶」等軍國主義思想,之後他在好朋友阿爾伯特之死的影響下開始徹底醒悟的故事。
3,《惡魔的崛起》
《惡魔的崛起》(《Hitler: The Rise of Evil》)是Christian Duguay執導,John Pielmeier、G. Ross Parker編劇,Robert Carlyle、列維·施瑞博爾等主演的一部劇情片。該片主要講述了希特勒的人生故事。
4,《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是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連姆·尼森、本·金斯利、拉爾夫·費因斯、艾伯絲·戴維茲等主演的一部戰爭片。該片於1993年11月30日在美國華盛頓點映,1993年12月15日在美國正式上映。
5,《刺殺希特勒計劃》
《刺殺希特勒計劃》是中德合拍的戰爭片,Brad Davis、Madolyn Smith Osborne參加演出。影片講述了在歷史上的1944年,幾位德國高級軍官嘗試刺殺希特勒,然後控制德國政府而布置的一個周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