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拍電影所用鏡頭和普通單反鏡頭相比有什麼區別
電影鏡頭和單反鏡頭可以算是2個類別了。差別主要有
1,卡口。現在網路電影為了省錢用的是EF卡口的鏡頭一些大的電影廠商為了適應市場也開始出售EF卡口的鏡頭了但畫質光圈沒得選只有一種。但是在正真的數字電影機中式沒有EF卡口的都是PL卡口電影鏡頭製造商在這種卡口上提供多種畫質的選擇比如蔡司的CP系列UP系列MP系列一般小成本的數字電影也是要UP起步的。
1,畫質。電影鏡頭和單反頭在解像力上不是一個級別的,電影頭中最差的也要比單反鏡頭要強太多了。電影鏡頭能夠很好的還原事物細節,色彩通透,顏色過渡均勻自然。事物輪廓出對比明顯。
2,操控性上。單反接頭主要是要攜帶方便,所以製作的都比較緊湊所以在跟焦是會容易跑焦行程很小,電影鏡頭的跟焦行程是很足的能夠很好的保證你的跟焦。
3,片組。單反鏡頭在選擇上一般都會選擇變焦頭而廠家也多生產變焦頭但為了壓縮成本在鏡頭片組的選擇中只會從中選擇在不同的焦段你會損失畫質色彩,就是定焦頭由於為了方便片組透鏡也會小片組較少材質的通透性差,電影頭多為定焦頭片組專為這個焦段製作主要考慮的是效果而非成本,所以片組多透鏡大通透性也要好上很多,電影的變焦頭為了滿足在個焦段的畫質要求就會在鏡頭中加入多個片組是其在畫質上不受損失所以電影鏡頭的變焦頭都是巨無霸必須上支架才可以不然是沒法上到機器上的。同樣電影變焦頭的價格是十分昂貴的便宜的幾十萬貴的幾百萬。
4,收購單位的要求。照片收購時對你所用的鏡頭是變焦還是定焦是沒有要求的,但是在電影拍攝中在技審時對畫面的要求是十分高的明確要求定焦頭拍攝的比例。
綜上電影鏡頭和單反鏡頭的差距還是十分明顯的,畫質那不是一個級別的。操控性上電影頭要好很多,在攜帶方便上單反鏡頭要方便的多,電影都必須要一個大的航空箱才能裝下一組鏡頭。
❷ 變焦鏡頭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能夠起到哪些作用
變焦鏡頭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能夠起到常用的「推拉搖移」中的推拉作用,即通過鏡頭焦距由短變長把主體由小變大(相當於推)、鏡頭焦距由長變短把主體由大變小(相當於拉)。
變焦鏡頭是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變換焦距、從而得到不同寬窄的視場角,不同大小的影象和不同景物范圍的照相機鏡頭。變焦鏡頭在不改變拍攝距離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變動焦距來改變拍攝范圍,因此非常有利於畫面構圖。由於一個變焦鏡頭可以兼擔當起若干個定焦鏡頭的作用,外出旅遊時不僅減少了攜帶攝影器材的數量,也節省了更換鏡頭的時間。
變焦鏡頭最大的特點,或者說它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它實現了鏡頭焦距可按攝影者意願變換的功能。與變焦鏡頭固定焦距鏡頭不同,變焦距鏡頭並不是依靠快速更換鏡頭來實現鏡頭焦距變換的,而是通過推拉或旋轉鏡頭的變焦環來實現鏡頭焦距變換的,在鏡頭變焦范圍內,焦距可無級變換,即變焦范圍內的任何焦距都能用來攝影,這就為實現構圖的多樣化創造了條件。變焦距鏡頭自身的任何一級焦距與別的相同焦距的固定焦距鏡頭功能是一樣的。但變焦距鏡頭不限制攝影者使用哪一級焦距,因而在使用操作上要便利靈活得多。它省卻了外出拍攝時需攜帶和更換多隻不同焦距鏡頭的麻煩。甚至在臨按照相機快門前,攝影者還能通過變換鏡頭焦距對被攝體進行取捨,對畫面進行剪裁,以期在拍攝前把畫面構圖安排得更為理想。 變焦距鏡頭變換焦距的快捷程度,是固定焦距鏡頭通過更換鏡頭變換焦距無法相比的。35毫米自動袖珍照相機或部分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變焦距鏡頭還採用了電動變焦模式,電動變焦不僅僅是省力和便捷,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均速變焦,這為攝影者通過焦距得細微變化剪裁畫面、確定構圖十分有利。變焦距鏡頭通過在照相機快門開啟的瞬間變焦,還能進行"爆炸效果"。有的照相機還依靠自動控制變焦距鏡頭的焦距變換實現自動構圖功能。最新穎的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還設置了自動記憶鏡頭焦距的功能,這一功能可允許攝影者設定照相機記憶一種或數種使用頻率較高的鏡頭焦距,隨時能在將鏡頭焦距變換至先前記憶的焦距上來。
變焦鏡頭的作用:
使用變焦鏡頭進行聚焦時,最好考慮首先將影像調至最大處進行聚焦;也就是說,使用鏡頭的最長焦距端聚焦。然後,再把焦距變小到拍攝時所期望的焦距上。在此過程中,所有焦距上的影像始終保持清晰。運用這種技術,由於是在盡可能最大的影像下聚焦,所以能夠更容易地觀察到影像細節是否清晰,因此也是最為精確的聚焦方法。 注意,有些變焦鏡頭需要轉動兩個單獨的控制環,一個環控制聚焦,另一個環控制焦距。這種結構布局的優點是一旦完成了聚焦,不會因調整焦距而意外地改變了焦點。
其他的變焦鏡頭只需要移動一個控制環,轉動它進行聚焦,前後滑動它即可改變焦距。這種"單環"變焦鏡頭對於操作來講往往更快捷和更方便,但通常也更貴一些。需要注意,改變焦距時,不要失去清晰的焦點。
❸ 單反相機拍攝視頻如何設定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花上一兩分鍾,檢查以下這幾項設置,會讓你拍攝的畫面擁有最佳的視覺效果,並且符合專業製作的技術要求。下面我給大家收集了單反相機拍攝視頻如何設定,一起來看看吧。
單反相機拍攝視頻設定
設定解析度、幀速率和掃描方式
現在我想沒有人在拍標清了吧,所以我們這里只談高清。
高清的標准解析度有以下兩種:1920 x 1080和1280 x 720。對於大多數新手來說,製作的影片最終多是通過網路傳播,其實使用720的解析度就足夠清晰了。而且720由於數據量較小,對於存儲卡的容量、存儲速度以及後期製作的電腦硬體的要求都會低於1080,可以減少入門者的經濟投入。
幀速率有以下幾種:60幀/秒(實際為59.94幀/秒,為方便起見,記為60幀/秒)、50幀/秒、30幀/秒(實際為29.97幀/秒,記為30幀/秒)、25幀/秒、24幀/秒(實際為23.98幀/秒,記為24幀/秒)。60和30是NTSC制的標准,50和25是PAL制的標准。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影片要在美國等NTSC制地區的電視台播出就要使用60或30的幀速率;如果要在中國或歐洲的電視台播出就要使用50或25的幀速率;而24的幀速率最接近電影的視覺效果(電影膠片拍攝的標准速率為24格/秒)。如果我們的影片是在網路傳播,那麼選任意一種幀速率都是可以的,我建議選擇24。
我們都見過影視劇或 廣告 中的慢鏡頭。這些鏡頭是用高速攝影機拍攝,然後通過後期製作實現的變速效果。簡單的說就是:使用更高的幀速率來拍攝,然後使用正常的速度回放,就得到了慢動作效果。比如:我們用50P來拍攝一個鏡頭,在後期軟體中將它變換(在Final Cut Pro里叫做“符合”,在Premiere里叫做“解釋”)為25P,那麼原來50幀的畫面還是50幀,但這個鏡頭畫面的時長卻從一秒鍾變成了兩秒鍾,於是我們就得到了一個相當於原來速度50%的慢動作畫面。
所以,如果你在拍攝之前做好了詳細的計劃,那麼在需要慢動作效果的時候,你可以通過設定幀速率來獲得。大多數的相機需要我們在後期軟體中來製作變速效果,但有的相機則可以自動完成。
掃描方式有兩種:隔行掃描(用i表示)和逐行掃描(用p表示)。不同的播出平台對於掃描方式也會有不同的要求。對於網路視頻來說,我建議選擇逐行掃描的方式,在電腦顯示屏上可以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另外採用逐行掃描拍攝的視頻素材,在某些後期特效的製作中可以獲得比隔行掃描更好的效果。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方便,我們通常會把解析度、幀速率和掃描方式這三項或其中的兩項合在一起,用一些縮寫來描述。比如我們常見到的一些專業術語:1080p、50i、720p60等等。下面這張表,為我們列出了各種視頻格式的技術術語縮寫。
當然,目前的相機並沒有以上全部的格式,而是只有其中的幾種。不同的相機,所具備的格式往往也不同。
設定白平衡
在進行數字圖片拍攝時,RAW格式的圖片可以讓我們很方便地在後期製作中根據需要來改變色溫,但視頻就不同了。由於相機目前只能記錄高度壓縮後的視頻畫面,所以在後期我們改動的餘地是非常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前期必須盡可能地設定合適的白平衡。如果光源的色溫統一,通常機身自動白平衡就可以獲得不錯的表現。但如果碰到拍攝環境光線比較復雜的混合色溫,就比較麻煩一點。視頻相機通常都支持手動白平衡的設定,我們可以根據機身內置的模式(如:太陽、陰天、鎢絲燈等等)來設定,有的機身還允許我們直接以數字的形式來精確調整白平衡。下面這張表,為我們列出了不同類型光源的色溫。
新手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將白色的物體准確地還原為白色並不是我們設定白平衡的標准。為什麼?想像一下:在綠色熒光燈下的一張白紙,我們是應該把它拍成綠色,還是白色呢?顯然,綠色更符合大多數人認識。另外,白平衡的設定還是調整影片色調的重要手段。再想像一下:同一個場景,同一頓晚餐,同一對情侶,他們是悲慘凄涼的分手?還是浪漫溫馨的初次約會?不同的 故事 表達,可能也會影響到白平衡的設定。
如何設定白平衡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所以是一個相對較為復雜的問題。新手需要多練習、多思考,才能熟練掌握。關於設定白平衡,我的建議是:可以根據場景中人物的膚色來設定。對於人的膚色,觀眾是有習慣性認識的(顯然,你將一個黃種人的膚色拍成紅色,觀眾就會很不適應),將人的膚色調整到符合觀賞習慣的色調會是一種比較穩妥的選擇。當然,如何調整畫面的色調並不僅僅依靠白平衡,還有很多 其它 的 方法 (比如:燈光),通常需要全盤考慮,這個我們以後再具體討論。
設定光圈和ISO
如何設定光圈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明白的。不過視頻拍攝時,對於光圈的設定有時候與圖片拍攝是不同的。圖片拍攝時,我們通常只需要考慮單副畫面,而視頻拍攝時,我們需要考慮前後幾個鏡頭的銜接問題。比如,我們拍攝一組兩人對話鏡頭(即正反打)時,可能兩人所處的位置導致環境光線不同,這時我們不能輕易地通過改變光圈來控制曝光。因為光圈的變化會導致景深發生變化,而當你把這樣的兩個鏡頭剪輯在一起時,會覺得很不舒服。所以,像這種情況時,我們通常會在分別拍攝兩人時,保持同樣的光圈,以保證同樣的視覺效果,而使用其它方法來控制曝光。以上只是一個普通的例子,在視頻拍攝中還有許多類似的情況。
在較暗的拍攝環境中,提高ISO,可以幫助我們將畫面的曝光控制到合適的程度。現在的視頻相機大多提供了很高的ISO值,讓我們在很暗很暗的環境中,也可以拍攝到可見的畫面。但如果ISO值過高,就會讓畫面產生大量噪點,影響畫質。所以當光線不夠時,我們並不能一味地提高ISO值,而是應該把它控制在一個合適范圍內。而這個所謂的合適范圍,並沒有標准。不同的拍攝項目,不同的相機,范圍都不同。比如一些新聞或記錄性質的影片,正在發生的事件是不可再現的,我們當然需要以“拍到”做為第一要旨,所以即使損失畫質,也會提高ISO來保證曝光正常。而電影或廣告這類的作品,通常對畫質的要求會更高。
對於最普及的視頻相機——佳能EOS系列單反相機,在網路中許多專家和攝影師普通公認的一種說法是:由於160為它的原生ISO值,所以在160的倍數時,畫面的噪點較少,畫質最高。我建議的ISO值為:160、320、640、800、1250,不要在佳能單反上使用高於1600的ISO來拍攝視頻。
設定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的設定有三個作用:
1、調節畫面運動(機身運動)和畫面內運動(畫面內人或物的運動)的視覺流暢感。
2、調整曝光。
3、避免頻閃。
1、調節運動的流暢。有圖片攝影 經驗 的朋友都知道,快門速度越快,捕捉到的動作就越清晰。但在視頻拍攝時,如果快門的速度設置的過高,會導致視頻中的運動(包括畫面運動和畫面內的運動)變得不流暢。我的建議是將快門速度設定為幀速率的兩倍。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幀速率設定在24或25,就把快門設定在50;如果你的幀速率是30,就把快門設定為60;如果幀速率是50,就把快門設定為100;如果幀速率是60,就把快門設定為125。
2、調整曝光。快門速度越慢,進光量就越大;快門速度越快,進光量就越小。所以,快門還可以調整曝光。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建議還是按照上面的兩倍原則來設定快門速度,依靠其實手段(光圈、ISO、濾鏡或燈光等)來調整曝光。但如果用盡了別的手段還是曝光不足,那麼我們也可以考慮適當的降低一點快門速度,來獲得更大的進光量。但要注意,快門速度最低不能低於30。如果光線太強,卻不能通過提高快門速度來降低曝光(不過,如果你只是用固定鏡頭來拍攝沒有快速運動物體的風景,其實提高一點快門速度也不會對視覺效果產生什麼影響)。
3、避免頻閃。我們平時使用的某些人造光源(比如日光燈等),其實是一直在以一定的頻率閃爍的,只不過我們的肉眼可以自動調節來適應這種閃爍,會讓我們覺得光是持續的。但相機卻會把這種閃爍忠實地記錄下來。表現出來的狀況是:拍攝的畫面中會不停地出閃爍的條紋。
如果我們在供電頻率為50Hz的地區(比如:中國和歐洲)用NTSC制來拍攝,或是在供電頻率為60Hz的地區(比如:美國和日本)用PAL制來拍攝,都極有可能遇到這種情況。
通過調節快門速度可以簡單地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將快門速度設定為當地供電頻率的倍數即可。比如在50Hz的地區,將快門速度設定為50或100;在60Hz的地區,將快門設定為30、60或125。
設定風格檔
這個東西在不同品牌的相機里有不同名稱,比如佳能稱它為“風格檔(Picture Style)”;松下管它叫“膠片模式(Film Mode)”。在這里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就用佳能的名稱“風格檔”來稱呼它吧(因為,佳能的用戶最多,而且佳能單反的此項功能最為強大)。
風格檔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我們知道,原來的膠片攝影中不同品種的膠片拍的畫面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對比度、銳度和色調,也就是俗語說的“不同的味道”。風格檔的作用也是如此,通過使用不同的風格檔,讓我們不必經過復雜的後期調色,就可以輕松地讓我們的影像實現不同的“味道”。
大多數相機都內置了幾組風格檔供我們在拍攝時使用。有的相機還允許我們在內置的風格檔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調整對比度、飽和度、色調等參數,並可以保存成自定義的文件,方便我們隨時調用。而佳能還為用戶提供了風格檔的編輯軟體,可以讓我們在電腦中按照自己的喜好,精細的製作出獨一無二的風格檔。
風格檔千變萬化,沒有一定之規,我們要因題材、環境和個人的喜好來自行決定。那麼該如何確定要使用什麼風格檔呢?我們從兩個方向來考慮。我們可以通過風格檔、色溫和色彩偏移等功能的配合,在前期拍攝時就實現想要的色彩和影調。也可以在前期盡量讓畫面保留更多細節和更大的寬容度,為後期調色留出最大的空間。
佳能相機因為支持自製風格檔的導入和使用,所以有一些專業的公司和個人用戶為它開發的獨特的風格檔文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Cinestyle了。使用Cinestyle可以明顯地提升佳能相機拍攝的視頻質量,方便用戶製作出更具有“電影感”的視頻畫面,我強烈推薦佳能用戶使用它。
設定音頻
音頻功能一直是視頻相機的薄弱環節。大多數的相機不能允許用戶手動控制音頻電平,沒有實時顯示的音頻表,沒有XLR的音頻輸入介面,沒有可供監聽使用音頻輸出介面。如果你有外置的其它錄音設備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沒有,那隻能盡力而為了。
如果你的相機可以手動控制音頻電平(比如:Canon 5D Mark II),那你需要先根據拍攝現場的實際聲音狀況調整好電平,最好先錄制一段,然後回放,聽一下。如果你的相機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實時的音頻電平(比如:Panasonic GH2),那麼確認此項功能已經開啟。
相機上的內置話筒基本上是不能滿足我們聲音採集的需求的,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一支外置機頭話筒來提高錄音效果。使用外置話筒時,千萬要記得打開話筒的開關。我在使用5D Mark II拍攝時就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關於這一點,我很喜歡GH2的貼心設計,當插上外置話筒時,它會在屏幕上顯示一句話,提示你打開話筒。
檢查電池和存儲卡的剩餘容量
在開拍之前,記得檢查電池和存儲卡的剩餘容量。這是一個極為簡單但又極易被忽視的操作。這在拍攝一些新聞或現場演出等不可再現的場景時尤為重要,因為一旦錯過,就無法彌補。在采訪、廣告或影視劇的拍攝中,如果因為電池或存儲卡的剩餘容量不足而造成拍攝中斷,雖然可以更換後再接著拍攝,但也會打擊到被拍攝對象、攝制組其它成員甚至你自己的創作情緒,還會給別人留下不專業的印象。其實,我們只需要在開拍前花上幾十秒,檢查一下,就完全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單反相機拍攝視頻注意事項
快門數的計算方式和選擇
快門速度是控制曝光量的參數之一,在錄像中也能決定你拍出來的影片流暢度及效果。就現在大家拍電影時比較常用24p來說,在拍攝之前應該將快門值設定在多少比較 保險 呢?如果說想要清楚拍出拍攝物的每個動作和行為,大家可將快門數設定為幀數的兩倍,即若幀數為1秒24個畫面,那快門速度則可提升到1/50s比較保險,不過如果是追求物體移動時的殘影效果時,則可再將快門速度降低。設定好後的快門數,盡量不要在拍攝過程中任意更改。
光圈決定景深深淺
在攝影中,光圈大小既能控制光線進入相機,也能利用大光圈製造出美麗的淺景深來突顯主題。不管選擇大光圈還是小光圈,依然不建議在拍攝過程中變換光圈大小,最好還是暫停一下再調整數值比較保險,哪怕你用的是擁有無級光圈、變焦環的電影定焦鏡。當然這樣的鏡頭很適合用來拍影片,尤其是在進行手動變焦時,更容易拍攝出電影中常見的焦點轉移的感覺。變焦時也比較流暢。
關於動態錄像中的ISO值
感光度的選擇,決定著影片畫面的細致度,這部分就和靜態攝影差不多,當你的感光度越調越高,顆粒感或噪點越明顯。和前面兩參數一樣,最好不要在錄像過程中更改ISO值,以免影響整個影片的曝光度。
曝光:瞬間與持久的差異
一般就我們所知的靜態攝影,曝光決定在快門釋放的那一瞬間,就算需要補光,也可通過閃光燈來進行協助。然而動態錄像一般講求恆定常量的曝光,若非要製造特殊效果,不然在影片場景中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曝光變化,否則影片忽明忽暗的視覺效果恐怕不是很妙。
選對拍攝模式
為了掌控相機內的設定從而達到穩定的曝光效果,在選擇拍攝模式時比較建議使用手動模式來進行拍攝,因為自動、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模式多少都有不可控因素存在,只有在手動模式才能完全自我地掌握參數設定,較不易受到環境變化影響。
猜你喜歡::
1. 單反拍攝的基本知識教學
2. 單反錄視頻要注意哪些細節
3. 單反拍延時攝影技巧
4. 攝影技巧學習
5. 單反拍攝之年會拍攝竅門
❹ 影片中變焦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兩種,清晰和模糊
變焦攝影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將拍攝對象逐漸放大,拍攝對象從畫面中心向四周擴展;另一種就是將放大的拍攝對象逐漸縮小,拍攝對象從四周向畫面中心收縮。
變焦鏡頭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能夠起到常用的「推拉搖移」中的推拉作用,即通過鏡頭焦距由短變長把主體由小變大(相當於推)、鏡頭焦距由長變短把主體由大變小(相當於拉)。
❺ 《低俗小說》:不算是經典,但卻是風格佳作,值得一看!
很多人認為《低俗小說》是一部經典電影,不可否認90年代拍出這種類型電影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說心裡話,我覺得談不上經典,僅是一部通俗而具有導演特質的風格之作。
為何這樣總結?
先說下電影大致情節。
整部電影講述的是黑社會。採用倒敘,多條線路,情節穿插的方式。
第一幕,雌雄大盜「小南瓜」和「小兔子」臨時計劃在早餐店裡打劫。
第二幕,黑社會大哥馬沙的兩個手下,朱爾斯(黑人)和文森(白人)處理日常事務(具體是黑道上的利益糾葛)
第三幕,拳擊手布奇收取黑幫老大馬沙的錢,承諾打假拳。又遇到文森兩人回來,與文森有口舌之怨。
第四幕,文森,收到老大馬沙的任務,保護和陪伴好馬沙女友一段時間。
第五幕,先敘述了布奇傳家寶「手錶」的來源。隨之銜接打假拳的食言,被馬沙追殺。收拾東西准備和女朋友逃跑,但女友落下手錶,引出第六幕。
第六幕,布奇抱怨地開車回去拿傳家表。在家裡遇到追殺的人,一槍打死剛從廁所出來的文森。開車逃離遇到剛買早餐的黑社會老大馬沙。
隨後是一場槍戰,你死我活的打鬥。
很不幸,受傷的兩人戲劇化的被兩個變態狂抓住,老大馬沙被雞奸。
而布奇掙脫綁帶,猶豫立即逃走,後又救出老大馬沙。殺了兩個變態狂,老大發話,不要再提起這事,同時兩人恩怨一筆勾銷。
第七幕,延續第二幕的故事,文森和朱爾斯執行任務時,屋子裡還躲著一個人,沖出來開槍,但一槍未中,留下身後的槍孔,隨後被兩人擊斃。說:GOD保佑,擋住了子彈。
第八幕,抓人放在車子准備交給老大馬沙,文森特不小心開槍打死,滿車是血。隨後到朋友家暫時庇護。
朋友拒絕,原因是:如圖(這個人同時也是導演昆汀·塔倫蒂諾!)
老大馬沙派人來幫忙處理,右邊的老頭。
搞定後,兩人看著他開跑車,帶小妹妹出去玩。
兩人開始去吃早餐,引出下一幕,也就是第一幕的後續。
第八幕,吃早餐遇到雌雄大盜,文森特剛好去上廁所,小南瓜拿槍指著朱爾斯。
馬上被黑社會朱爾斯反指。
文森出來後,情侶大盜完全處於被動。最後朱爾斯把錢給了兩人,放了他們。
當然,放掉情侶大盜的原因很搞笑,是由於早上子彈沒有打中他,朱爾斯相信神要他金盆洗手!
這就是全部的劇情,足足兩個半小時的電影!
▼
簡單敘述毫無生氣,總結下這些人,就耐人尋味了。
首先是文森。
作為黑社會殺手,整部電影卻塑造出一個紳士形象,進行任務時如此,身處危險境地時亦是如此,劇情一幕:「Please」 would be nice, 著眼就是無期牢獄之災還說這輕佻的話。(翻譯有點次)
而陪伴和保護老大馬沙女朋友,幾十分鍾的演繹簡直是男主形象。
隨之是低諷。
文森兩次從廁所出來,出來後就遇到險境,一次是雌雄大盜打劫,一次是拳手布奇拿槍指著他。
關於廁所,熟悉的《愛情公寓》中,張偉就是這副形象。「張偉,為什麼每次出現,都是從廁所出來?」,引起一陣幽默的笑料。
而從整個劇情看,文森的主角光環和紳士情調最後的結局是無端地被一槍打死?真是導演有意而塑造。
▼
拳手布奇
布奇其實一開始就是諷刺的形象出現。收集於王小波的雜文《我的精神家園》中的一章,對比中國相似的例子對其狠狠調侃了一遍。
這孩子直到四十多歲,還常常在夢里見到這一幕,然後怪叫一下驚醒!
▼
黑社會老大馬沙
女朋友被自己的小羅羅上了,幹掉後,只能說是因為幫其女朋友腳底按摩,是這個原因殺掉的;派文森和朱爾斯抓人,人不小心被文森打死,沒抓到還要請人速度清理。
花錢買通布奇打假拳,又被布奇坑了一筆;買早餐還被車撞;追殺布奇又被變態狂雞奸。這個老大不是來搞笑的嗎?
▼
朱爾斯
殺人之前,拿聖經來讀一讀,讀完後開槍。
而後第七幕,沒有被子彈打中,相信是GOD(上帝)替他擋住了子彈,因為這事,在早餐店放掉雌雄大盜,此後就金盆洗手!莫名其妙。
▼
當然,還有兩個一本正經的人。
販毒人穿著和耶穌樣,一副救世主的模樣。
而另一人,是兩人尋求幫助的朋友,藏屍體的請求被拒,原因是擔心妻子下班後看到會和她離婚。
▼
這就是整部電影啦,一部昆汀導演的風格之作。耐人尋味的地方就是這種簡單粗暴,無大而深的學問,又暢快淋漓,無厘頭而發人幽默!
此前昆汀導演的《落水狗》奠定了其風格,即多條故事銜接。此後的佳作,如《無恥混蛋》《解放的姜戈》《殺死比爾》又深化紳士的一形象。
簡單說下這三部佳作。
《無恥混蛋》講述的是一個二戰時期的十人小部隊,名為「混蛋」組織,專殺納粹
最後導演居然憑借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成功地將希特勒和幾位納粹首腦全部幹掉了,戰爭提前結束。
《解放的姜戈》講述的是美國南北戰爭開戰的前一年,一位被德國賞金獵人救下的黑奴姜戈。一路成長復仇,最終姜戈成為了南方第一快搶,大快淋漓地幹了一場。
《殺死比爾》有一共三部,需要連著看完。其為回憶倒敘演繹。女主復仇所有人後,問大boss比爾為什麼當年要殺她和所有親人,追溯到原因,居然是一個誤會!同時比爾又是女主女兒的親身父親。
而《殺死比爾》這部電影正是《低俗小說》中,馬沙女友說她在拍攝的,她又正是女主。
▼
導演昆汀的電影,其影片風格與節奏,魚貫而入,不詭譎,更不糾結。
收攏於人物和幾幕情節,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確實不錯,但經典真談不上。上個世紀的王小波曾經說:外國電影要想在中國上演,得有一些高深的學問。
這就話放到如今就不對了,但是從側面也隱約感覺到,要想被我們所認可,經典電影能觸動到靈魂深處,入木三分且發人深思。如《肖申克的救贖》,《天堂電影院》等。
而我始終想從這部電影找到一些能夠表達出的高深學問,但著眼於昆汀導演的風格,是沒有的。
索性有一點被無心插柳地表達出來,或許昆汀導演認為並非主要,僅是生活中的常識。
▼
是什麼呢?
注意到殺手文森的角色,執行任務時,是冷酷殺手;陪伴保護馬沙女友時,紳士男主; 回到根據地時懟布奇,霸氣小伙;被雌雄雙盜搶劫時,是受害人;被布奇槍殺時,又僅是配角小羅羅。
有時候你是主角,有時你微不足道,有時候是壞人,有時候你又是受害者。
正如同朱爾斯拿槍指著"小南瓜"說的話。
所以 ,人,在不同環境下的角色是不一樣的 。
回歸現實亦是如此。故事講到公司,老總在公司,此一幕是高高在上,春風得意;若他患病在醫,講到醫院,此一幕中,醫生才是主角,他已然是患者,平凡中的一個,微不足道。
遙相呼應布奇為主角時,曇花一現的文森
▼
當然,昆汀導演這種幽默電影,是其那種以自我風格對電影這門藝術的專注和投入,創造而來,精神可貴又令人敬佩!
而在天馬行空的思維下,其又只是冰山一角。
往上,還有更加深入前行。
一如《楚門的世界》,楚門的人生從出生到往後,都是被設置的,生活中身不由己,最後發現並驗證,憑著自我堅韌義無反顧地逃離了這個地方,突破被設置的人生。
而電影《變焦》中,現實中主角在畫漫畫,控制著漫畫中主角,漫畫中的主角在拍電影,控制著電影中主角,電影中的主角在寫小說,控制著現實中主角。
由於現實中的人生活不如意,撒氣到漫畫上,導致一連鎖負面反應,最終影響了自己身上。而這,不正是中國古文化中的 因果循環 嗎,只是電影演繹更加的形象而透徹罷了。
所以,電影這門藝術展示給世人的,不質疑的是,具體形象的深入人心。
《低俗小說》,可以看下,喜歡昆汀導演風格,也可一堵氣風采。